社会影响:从众、服从、顺从(优.选)
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 从众依从与服从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三)群体一致性
结果:当群体一致地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时,从众在 约35%的时间内发生。但是,当这名“出轨者”给 出正确的答案时,从众程度就落到了约9%。 出轨者的出现,降低了个体担心被排斥的恐惧及规 范压力的强度 但是,如果群内的其他成员对出轨者进行嘲笑,讥 讽,甚至惩罚的话 从众行为可能会增加
传染病: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在一大群人 当中迅速传播的情景。
人们之所以恐慌是因为发现别人也处于恐 慌之中。
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
当情境模糊不清时 当情况处于危急时刻 当别人是专家时
(二)规范性社会影响研究
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判断的困难程度
在模糊或者困难的判断中,从众现象会比简 单判断中更多。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二)群体的规模
Asch分别使用一、二、三、四、八和十五个 实验助手组成群体。
•从众程度随群体规模的增加而升高,直到群体 由三个助手组成,然后从众的程度保持稳定 •十五人的群体不会比三个人的群体引发更多从 众
群体规模对从众的影响取决于多个因素
任务类型可能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因素是多数成员间的结盟
第十六章 从众、顺从与服从
第一节 从众 第二节 服从 第三节 顺从(依从)
第一节 从众
一、概念
从众(conformity):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
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从众可以发生在现实情境下, 也可以发生在想象的群体压力下
二、为何从众
第八章社会影响
‘一样长’,第一个女学生说。‘一样长’。‘一样长’。 ‘比它短’,我可怜巴巴地表示异议。我的眼睛有毛病吗? 我眯了眯眼,又使劲睁大眼睛,想矫正我的明显有错的视觉。 然后,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对照卡片,以至使我的视觉全要消
‘我们认为现在你应该看出来了。’这位主持者说: ‘你说你还没有看出来?’我举起拳头要打埃迪,她 深情地搂着我,我摆脱开了。
‘对不起,吉尼,不过,这不得不这么做’,埃迪说。
‘为什么要这么做?至少你事先应该告诉我一声。’
‘要是我告诉了你,就不起作用了,对吗?你是在寻找 真理,而这是涉及到你自己的真理。’
我伏在她的肩上哭泣,她拍着我的后背安慰我。实验的主人走过 来说:‘你干得相当出色,吉尼,你的百分之六十五的时间中 排除了别人的干扰,平均数是百分之四十三。’
‘什么平均数?’我哭着问道,抬起头看了看。
‘被试正确回答的平均数,即同伪装成被试的人所作的回答不一 致、相矛盾的比例。’
‘伪装的被试?你的意思是说,整个这一套都是策划好 的?’我愤怒地冲着埃迪问道。
所谓的游动错觉现象是指黑暗中的一个小光点, 即使使其完全静止,在观察者看来却似乎是在 来回运动着。
谢里夫的这一实验表明,在模糊不清、缺乏现实 参考的情景下,个体常常会不知觉地接受社会 或团体中他人的影响。
2、索罗门.阿希(Solomon Asch):线段 长短比较的阿希实验
在他的实验中,被试的视觉感受是真实而 明显的,完全排除了模糊的实验情景。
社会影响-从众、服从及群体影响
2.服从
2.2 服从的经典实验
实验过程: 如果实验者(老师)服从研究者的要求, 他会在75,90和105V时听到学习者的哼哼声。 在120V时学习者大喊电击太疼。 在150V时咆哮:“实验者,把我从这里弄出去!我不 在参加这个实验了!我拒绝继续做下去!” 在270V时学习者的抗议声变成痛苦的尖叫声,并坚 持要出去。 在300V和315V处,他尖叫着拒绝回答。 330V后他再也没有声音了。
Procedure:
1.在实验的前两次,所有的实验 同谋者都选择了正确的线段;
2.从第三次开始,在真被试之前 的所有同谋者都选择相同的错误 Sample 线段;
ABC
Q: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反应?
1.从众
1.1 从众的定义及实验
2.从众的经典实验:Ash(1956)的从众研究
结果:
1. 但被试单独完成时,99%以上他们都作出 正确的答案;
Outline
1.从众 2.服从(补充内容) 3.群体影响 4.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略)
3.群体的影响
3.1 社会促进 3.2 社会惰化 3.3 去个体化(补充) 3.4 群体极化(略) 3.5 群体思维(略)
3.群体的影响
3.1 社会促进 ★社会促进(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任务
时,由于他人在场(实际在场、想象在场或隐 含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引起个体工作绩效 的降低,这称为社会干扰(社会抑制)
3
2.服从
2.2 服从的经典实验
实验设计: 被试:40名20-50岁的男性 实验中所涉及的角色:
★发布命令者(权威):米格拉姆本人 ★执行命令者:被试 ★命令执行对象(受害者):由另一名假装的被
试扮演(米格拉姆的同伴)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生理过程答案:B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创造力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答案:D4.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倾向与群体平均行为一致的现象?()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群体思维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A. 空间距离B. 相似性C. 对方的社会地位D. 个性特征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和______法。
答案:案例分析法7.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为了获得社会认同而遵循他人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答案:从众8.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包括群体认同、______认同和自我认同。
答案:文化9. 以下哪个理论提出了“社会交换”的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选择?()答案:社会交换理论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包括从众、遵从、服从和______。
答案:领导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学科。
()答案:错误12. 群体规模越大,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就越强。
()答案:错误13. 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但并非所有从众行为都是消极的。
()答案:正确14. 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遵从他人的行为。
()答案:错误15.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交换。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社会心理学12社会影响
• 现代战争中士兵打仗更像上班,执行打击 的士兵不直接接触战争后果,增加了战争 的残酷性。
• 4、执行者的个人特质
24% 难于肯定 从众率 36% • 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 3、时间因素 • 互动中的早起阶段更容易从众
• (三)个体因素 • 1、个性特质 • 2、性别 没有明显性别差异 • 3、年龄 • 4、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 个人意见表达越充分,从众率越低 • 5、受教育水平 • (四)文化差异
第二节 依从
• (四)逆反心理 • 超限逆反;自我价值保护逆反;禁果逆反
第三节 服从
• 无条件的按照他人的意愿行为而不管内心 的真实意愿如何。
• 服从、依从和从众的区别
• 服从的原因: • 1、合法权力 • 2、责任转移 • 命令与执行分开
• 影响服从的因素
• 1、命令者的权威
• 2、他人支持(社会支持会增加对权威的反 抗与拒绝)
• (一)定义: • 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做出
别人期望的行为的现象。 • 要求——默许 • 劝导与依从 • (二)心理机制: • 1、潜在损失危机 • 2、互惠心理 • 3、喜爱和熟悉
• (三)依从诱导策略: • 登门槛效应 • 低球技术 • 留面子效应 • 过度理由效应 • 最低要求启动效应
• 二、从众类型: 真从众 权益从众 不从众 (从众行为的利用与控制) 三、从众动机 1、行为参照 2、偏离恐惧 3、人际适应
• 四、从众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 (一)群体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
• 群体凝聚力;群体一致性;群体压力;群 体规模
• (二)情境因素 • 1、刺激物的性质 • 非常肯定 从众率 15%;较为肯定 从众率
第八章 社会影响
内容概要:
从众; 遵从; 服从;
直抒胸臆?还是言不由衷?
第一节
身处共有七名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 部,一日开会讨论“下季度的招聘方 案”。开会时,按照你的惯例——让其 他同事先发言,出乎意料——他们的意 见惊人的一致,且与你原本的看法相反。 轮到你发言,你如何做?是大胆直言? 还是“忍声吞气”?
强度电击:255—300v 极强电击:315—360v 危险:375—420v XXX:435—450v
88 68 65 65
后续的系列实验发现: 被试明显知觉到学生的痛苦时,对权 威的服从会下降; 实验者与被试在同一所房间时,服从 行为最强; 被试所处的群体中出现抗拒时,服从 行为会下降;
三 影响服从的因素: 1,他人的支持 2,行为后果的反馈: 间接反馈、声音反馈、身体接近、身 体接触 3,个性因素
第二节 遵从
一 定义 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 接受或满足他人请求的行为。。
与从众相比较:遵从的发生是针对明确的请求, 请求的发出对象往往是单数;而从众的发生,并 没有明确的请求,是对群体规范——大多是一种 未明示的规范——的靠拢。
二 影响力的基础 1,回报:有能力为被影响者提供正性的结 果。 2,强迫:以负性结果进行影响的方式。负 性结果的强度范围包括“惩罚威胁到 轻微的不满意”。 3,专家意见:专门的知识、技术和训练是 影响力的来源之一。
三 从众的原因 (一)信息影响:渴望正确(面对海量的 信息,任何个体的知识、能力都是有 限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想保持正确 就必然引发群体信息的影响)——对 群体信息的认可,导致与群体保持一 致;对自己独立判断的自信程度。
(二)规范性影响:渴望被接受和喜 欢(相似性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 因素)——被接纳、认可的驱动, 导致趋向于群体规范和标准——有 可能是真正的态度改变。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知识点
第十一章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
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第一节他人在场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社会促进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他人在场促进了活动的完成,并且提高了活动效率。
(蚂蚁搬土实验)社会抑制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他人在场不是促进活动,而是干扰了活动的完成,而且抑制了活动效率。
两个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不管是结伴效应还是观众效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的效应.(思考:影响因素是什么?)二.关于他人在场的理论解释—-优势反应强化说(查荣克) 由于他人在场,我们每个个体会提高自己的动机水平,优势反应就会增强,越熟练的工作完成得越好(促进),反之,越不熟练的完成得越差(抑制).三.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某个任务的时候,个人付出的努力会比他自己单独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付出的努力更少一些。
解释:(1)在群体的情况下,大家一起完成活动的时候,对于活动中的每一个人,他的责任意识会下降;(2)心理学觉得,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意识,在群体中所做事情的成果被淹没在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成果当中了。
例子:和尚挑水吃,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四.去个性化指一个人在群体当中,去做某种活动的时候,因为他对这个群体的认同,就淹没了对自己个人身份的感知,即失去了个性感,认为所做事不是他自己的责任而是群体的责任.积极的方面:防暴警察维护社会秩序消极的方面: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1895年出版《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研究集群行为,集群行为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人们在集群的时候去个性化了。
例子:1985中国足球5。
19事件;网络的虚拟化也实现了心理上的去个性化第二节从众、服从和顺从一.从众(带非理性的色彩)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倾向。
(即随大流现象)分类:真从众--口服心服权宜从众——口服心不服不从众经典实验:(1)谢里夫的经典实验-在某种情况下,我们是要以别人的观点行为作为我们做出行为的依据的。
第11章 社会影响
在谢里夫的实验中,被试处于一
种非常模糊的情境中,也许正是
因为对自己的知觉非常不确定, 被试才易受他人影响。如果我们
恋爱从众:不谈恋爱者,众人拾柴,不消几日,就会被彻
底“点化” 学习从众 :哥儿几个都在拼命学,我不上进,岂不丢人?
入党从众 :为党奋斗终身!
消费从众 :吃的高档、穿戴时髦、玩的够派 择业从众 :“不考上研死不休” 作弊从众 :“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呢 ?”
恋爱从众
“现在凡我认识的老乡、
②性别
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一般意义上,男女之间在从众率方面没有 明显的差异。只有结合具体任务来考察时,才显出有意义的差异。
考勒曼(J.F.Coleman,1958)的研究指出,要解决的问题越困难,或 者越缺乏客观标准,人们的从众率也越高。其中,问题难度与男性从众率 的相关系数为0.58,而女性的从众率相关系数为0.89。
人们在公开场合与私下场合中所表现出来的从众 行为程度是不一样的。
多伊奇观察了被试在当众和私下两种情境下的从 众行为,结果是前者为30%,后者为25%。 从众行为的公开程度越高,人们做出独立行为就 越少,从众倾向就越大;而在匿名情境中,由于降 低了群体压力,减弱个体的被孤立感,从众行为 呈减少的趋势。
非从众行为(独立):是指个体在团体一致
性的压力下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行为不受 团体所左右。
众从
群体中由于多数人受到少数人意见的影响而改变原
社会心理学从众依从和服从
第2页/共42页
一、从 众
• (一)从众的概念 • (二)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 • (三)从众的类型 • (四)从众的动机 • (五)从众的条件
第3页/共42页
一、从 众
• (一)从众的概念
•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
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受到
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
•
大部分人都这样做,应该是有充足的理由,即使选择错了,也不是
我一个人错,还有这么多人陪着。
第9页/共42页
• 2.偏离恐惧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
•
群体成员会更为喜欢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对于偏离群体的个人往往会
愿者。被试的详细情况见表。
• 米尔格莱姆权威—服从实验的被试
第30页/共42页
•
米尔格莱姆实验的原型,是将被试两两配对进行实验。两名被试中有
一名为真被试,另一名为实验助手。被试进入实验室后,研究者会告知他们进行
的是关于学习的研究,考察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电击惩罚对学生学习的
作用。
•
然后被试抽签决定两名被试(其中一名假被试)的分工。一名会成为教
•
(1)教育水平
•
若个体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较高的教育水平,那么
从众行为比例会有所降低。
•
(2)文化
•
从众似乎在各种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但从众
水平则会因文化不同而不同。
•
集体主义的社会有较多的从众行为。
第19页/共42页
第十章讲社会影响
二、流言
1定义:不以事实为依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 播的某种不确切的消息。 2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征:简略、突出和同化。 3流言的产生与传播因素: A产生在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上,有同样需要 和社会心态的群体中; B信息缺乏或模糊易产产流言; C社会动荡和危机时易出现流言,个体对明星 的流言。
三、舆论
1定义:公开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中大多数人对普遍 关切的社会事件、问题、现象和人物等,形成的共 同观念和公开表达的一致见解。 2分自发形成和有意形成。 3舆论形成的因素:A事件是特殊事故或特殊行为;B 此事件必涉及人们的价值观或利益;C个体心理原 因,模糊的心理感受遇外来信息,原先的心理状态 被唤醒转变成个人意见。 4舆论的作用:指导;鼓动;对组织和群体有相当大的 影响;对个体形成的心理压力,会迫使个体增强可 减弱某些态度,改变行为方向。
二、模仿
1模仿定义无外界控制时受他人的行为刺激影 响引起的仿照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 之相同或相似。 2可分为自觉模仿(存在动机)与不自觉模仿(不存在动机)
自觉模仿常见的模仿动机:兴趣、认同和适应。 3影响模仿的因素: A年龄 B地位 C相似特质
三、感染
1定义个体的情绪反应受他人或群体的语言、表情、动 作及其他方式的影响,引起个体无意识的、不由自 主的相同情绪反应和行为遵从。 2感染的特征: A在无压力、不自觉的情境中激起的情绪反应,传递 某种情绪。 B它是双向多向影响。 C对人群有整合作用。 3感染的种类:个体间的、文艺作品和在型开放群体中 的感染。 4感染的心理分析:心境、态度、地位和理智。
三、服从
1服从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 意志而产生的行为,是通常人与人之间发生 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一种普遍存 在的社会心理现象。 2影响个体服从行为的因素: A合法权力 B个性特点
举例说明从众、服从以及顺从心理的事件
**从众、服从以及顺从心理**是社会心理学中涉及人们在群体中行为和决策的重要概念。
这些心理现象通常反映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受到群体压力和权威影响的方方面面。
以下将通过一些历史事件和实际场景来说明这些心理现象。
### **1. 从众心理的事件:****例子一:社交媒体中的舆论引导**在社交媒体时代,从众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旦某一观点或行为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广泛传播,更多的人可能会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而选择从众。
例如,某一时期社交媒体上掀起了某种挑战或模仿的风潮,许多人会迅速跟风参与,因为他们希望融入主流、获得认可。
**例子二:消费潮流和时尚**在消费领域,从众心理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当某个品牌、款式或产品成为潮流时,很多人因为追求同侪认同和社会认可而选择从众购买,即便个人兴趣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这种现象在时尚行业尤为显著。
### **2. 服从心理的事件:****例子一:密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斯坦利·密尔格拉姆进行的经典服从实验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标志性研究。
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一位学习者进行电击,尽管他们明知这可能对被电击者造成伤害。
结果显示,很多人在权威的压力下选择服从,即便这违背了他们自己的良知。
**例子二:组织中的层级结构**在工作组织中,员工往往出于服从权威、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心理,执行领导下达的任务,即便他们个人可能对某些决策存在疑虑。
这种服从心理在军队、企业等组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3. 顺从心理的事件:****例子一:家庭教育中的顺从**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通常出于对父母的尊重和顺从心理,遵循家庭的规矩和教导。
即便他们个人有时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为了避免冲突和尊重长辈,他们选择顺从。
**例子二:宗教仪式和信仰**在宗教活动中,信徒通常会出于对神的顺从心理,遵循宗教规定的仪式和戒律。
这种顺从心理是宗教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例子三: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在社会层面,人们通常会因为顺从法律和社会规范而执行某些行为。
社会心理学15-18章-社会影响
第十六章 劝导与态度改变
第三节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一、态度系统的自身特性
(一)态度强度
态度强度越大,理性的理由也越充分可靠,因而改变也越困难
(二)态度向中度
向中度越高,其对于个人的意义就越重要,相应的认知与情感支持也越多,
改变就越困难
(三)态度深度
1、理通情不达 2、情通理不达 自我卷入越深,态度改变越困难
(2)强调自己立场长处的证据
(3)可表现于外也可含而不露 5、合理化作用及其他防御方式
使自己态度与行为合理化
第十六章 劝导与态度改变
二、预先警告
1、事先透露劝导的企图,可能会给接收者创设发展反对论点的机会,从而
极大地增强对态度改变的抵制 2、有时会有相反作用,对于未卷入者会使其态度改变
(二)说服信息的特点
1、信息的差异 2、信息唤起的恐惧情绪
(三)信息呈现方式
第十六章 劝导与态度改变
(四)重复
(五)论点的有效性
四、劝导的情境作用
(一)分心 (二)情境的强化作用
第十六章 劝导与态度改变
第四节 态度防卫与保护
一、态度的自我防卫及其策略
(一)自我防卫倾向
四、过度理由效应
1、概念:附加的外部理由取代了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
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2、一种行为的外在理由越多,其内在理由就会越少
五、行为改变的态度改变作用
(一)诱导服从
1、行为、态度不协调或不平衡都是暂时的 2、态度和行为之间不可能长期不一致 3、通过建立新的行为去改变态度是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
第十六章 劝导与态度改变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从众和服从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从众和服从任何压制个性的行为均为专制,而不论名称是什么。
-----约翰.穆勒《论自由》一:从众的概念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个人是否从众的关键是:当你脱离群体时,你的行为和信念是否依然不变。
顺从:由外部力量施压而违心的从众行为。
顺从主要是为了得到奖励或者逃避惩罚。
服从:我们的顺从行为是由明确的命令所引起的。
接纳:发自内心真诚的从众行为。
二:经典的从众和服从研究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易受暗示性,比如打哈欠。
变色龙效应,指的是个体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的频率和情绪。
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小小的压力下就有从众行为。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等研究表明:1、与受害者的情感距离:距离削弱责任。
将受害者个性化能拉近情感。
2、权威的接近性与正当性:权威在空间上的接近会增加服从率;权威是正当合理的也会增加服从率3、机构的权威性:有机构作为背景的权威易发挥社会权力。
4、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环境的影响和情境的力量。
三:预测从众的因素1、群体规模:规模较小的群体就可以引发较大的效应。
2、一致性:如果示范行为或信念前后不一致,从众行为会减少3、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越大。
4、地位:服从实验中地位低的人比地位高的人更愿意服从研究者的命令。
5、公开的反应:当人们的反应是公开的,人们越容易从众。
6、事先承诺:对某一行为和信念做出事先承诺,人们更可能坚持承诺,而不从众。
四:影响从众的原因1、规范影响:来源于我们想获得别人的喜欢。
规范影响指的是个体要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遭拒绝,获得人们的赞赏或接纳。
有时偏离群体的巨大代价会使人违心的附和群体,或至少压抑自己的反对性意见。
对社会形象的关注常常容易产生规范影响。
2、信息影响:来源于我们想正确行事的渴望。
信息影响来自于他人提供的事实证据,遇到困难的决策任务时从众度也很高,这反应了信息影响的力度。
五:从众的个体差异1、人格:所有的心理事件都取决于个体的状态同时也取决于环境,尽管他们的相对影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差异。
(论文)浅析人际交往中从众、顺从与服从现象
收稿日期:2012-03-08作者简介:朱振菁(1987-),女,山东临朐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儿童认知与发展研究;吴莉莉(1988-),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儿童认知与发展研究;杨扬(1988-),女,山东莱芜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儿童认知与发展研究。
浅析人际交往中从众、顺从与服从现象朱振菁,吴莉莉,杨扬(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今天你买盐了吗?”“涨到十元一包了”“货架空了?”2011年3月15日,因为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有谣言称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防核辐射,因此引起一些市民疯狂抢购食盐。
导致这股抢盐风潮的原因有很多,也不乏其中有些个体是因为出现了从众、顺从或者服从现象。
一、从众从众,指的是个体在真实的或者想象的群体引导或压力之下,在认知、态度与行为等方面自愿表现出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也许我们对于从众这个心理学术语并不熟悉,但是对于从众的现象我们一定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例如同学都去自习室认真学习,你也会跟着一起;大家考试的时候都在作弊,你也会想“大家都作弊,为什么我不作呢”;“大家都谈恋爱了,我也找个人谈谈吧”……似乎“大家都……我也……”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从众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普遍,那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认为从众行为的产生不外乎个体为了满足某些心理需求。
例如C ·A ·基斯勒(1969)提出从众行为产生的四种需求或愿望:一是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二是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三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四是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
而社会心理学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从众行为的基本动因有三种:一是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二是为了被喜欢和接受;三是为减缓群体压力。
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出现从众行为呢?阿希等心理学家发现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当情境模糊不清时。
社会影响从众服从顺从
社会影响:从众、服从、顺从1、从众及其影响因素第一,从众的概念,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第二,从众的原因A行为参照: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认为正确的可能性大。
B偏离恐惧:C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
高凝聚力群体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认同感。
第三,从众的类型A行为上从众,内心也从众。
B行为上从众,内心不从众。
C内心从众,行为不从众。
第四,影响从众的因素A群体规模与特点:群体规模越大,持有一致意见的人越多,持不同意见者感到压力越大,从众表现越显著。
B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的变化导致从众率发生变化。
C任务的熟悉程度:判断涉及事物客观标准越明确,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就越高。
相应的从众率就越低。
D性别:2、服从及其影响因素第一,服从的概念,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被迫行为。
第二,影响服从的因素A他人的支持:他人的支持会导致人们对权威的蔑视,社会支持会显著增加人们对权威的反抗性。
B对行为后果的意识:C个性因素:道德水平与服从行为有关。
道德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独立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去伤害别人。
3、顺从及其影响因素1、顺从的概念顺从,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们支配,接受别人指挥的心理现象。
2、影响顺从的因素第一,个人因素。
凡是能增强个人自信心的东西都会减少顺从。
第二,社会文化历史因素。
不同民族的顺从性有所不同。
第三,客观环境和群体压力因素。
A群体意见一致。
B群体大小也是影响顺从的因素。
C群体对个人的权威性越高,则个人越倾向与顺从群体的意见。
社会影响 从众与服从
15 of 15
当有一人与群体意见不同时,从众率会比通常下降达 75%
Asch发现,随着人数的增加,从众也越常发生,但如果超过3-4人,人数增加并 不必然导致从众行为的增加。
3、个人因素
• 地位 • 预先承诺 • 性别
二、服 从
(一)定义
服从(obedience):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
(三)服从的原因
• 合法权力 • 责任转移
(四)影响服从的因素
• • • • 命令者的权威性 被试的道德水平 权威者的靠近程度 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2、米尔格拉姆( Milgram,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 实验设计:
– 实验目的:电击惩罚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 教师和学生:教师——真被试,学习者—— 实验助
手
– 如果学习者答错了,教师就给予电击惩罚,电压 从15伏到450伏不断加大
• 预测: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停止给予电击? – 大学生: 135v – 白领估计只有1‰的人会到 450v
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 的现象。
社会规范 /权威
• 从众 • 服从
外界压力 不明确 明确
行为 自觉自愿 被迫
(二)有关研究
1、(F.Allport,1934)
发现红灯亮立即停车的占总人数的
75.5%
见红灯减速的有42人,占总人数的 2% 照行不误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0.5%
二、解释
优势反应说(Zajonc,1965)
• 他人在场是一个唤醒源,导致个体动机增强 • (评价——表现、竞争——紧张)
• 而动机增强对活动的作用,取决于个体从事活动的性质。
• 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相当熟练的,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 性动作,动机增强会使活动更加出色;
社会心理学五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五社会影响一名词解释1 说服:指任何形成、加强或改变他人态度或反应的行为。
2 睡眠者效应:人们遗忘信息来源与信息之间的联系之后的延滞性说服。
3 好心情效应:当说服与好心情联系在一起时更具说服力。
4 唤起恐惧效应:信息也可以通过引起消极的情绪起作用,恐惧程度越高,回应越多。
5 从众:个人在社会团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表现形式:顺从、接纳。
6 服从: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行为是在外界压力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7 顺从/依从: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做的倾向。
即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8 社会助长/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他人时监督者)。
9 社会堕化:指在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10 去个体化: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11 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12 群体思维:也叫小团体意识,是一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13 合作: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动或意向。
14 竞争:不同个体为同一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15 冲突:个体或群体感受到另一方采取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
16 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等。
二简答1 增加顺从的技巧登门槛效应: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则对方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
门前技巧:与登门槛效应相反,先提一个大要求,在对方拒绝后,马上提一个小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小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影响:从众、服从、顺从
1、从众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从众的概念,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第二,从众的原因
A行为参照: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认为正确的可能性大。
B偏离恐惧:
C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
高凝聚力群体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认同感。
第三,从众的类型
A行为上从众,内心也从众。
B行为上从众,内心不从众。
C内心从众,行为不从众。
第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A群体规模与特点:群体规模越大,持有一致意见的人越多,持不同意见者感到压力越大,从众表现越显著。
B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的变化导致从众率发生变化。
C任务的熟悉程度:判断涉及事物客观标准越明确,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就越高。
相应的从众率就越低。
D性别:
2、服从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服从的概念,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被迫行为。
第二,影响服从的因素
A他人的支持:他人的支持会导致人们对权威的蔑视,社会支持会显著增加人们对权威的反抗性。
B对行为后果的意识:
C个性因素:道德水平与服从行为有关。
道德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独立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去伤害别人。
3、顺从及其影响因素
1、顺从的概念
顺从,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们支配,接受别人指挥的心理现象。
2、影响顺从的因素
第一,个人因素。
凡是能增强个人自信心的东西都会减少顺从。
第二,社会文化历史因素。
不同民族的顺从性有所不同。
第三,客观环境和群体压力因素。
A群体意见一致。
B群体大小也是影响顺从的因素。
C群体对个人的权威性越高,则个人越倾向与顺从群体的意见。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