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propose,Heavendisposes”;或者是‘‘ManDropose,God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inGods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seekhelpatthelast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在西方人

的眼里“’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意指运气不好。所以在西方座位没有13号,楼房没有l3层等等。但在中国,这个数字却没有这种特殊的意义。对这些非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译者只有在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之后才能够准确把握。(包惠南,2003:9)。只要谈到中国文化,人们总会自然而然的想到“龙”字。因为在封建初会里,中国古代的帝王总把自己描述成龙的化身,自封为“真龙天子”以达到奴役思想、驯服百姓、巩固政权、安邦治国的目的。而老百姓则把龙当作自己的神灵来加以崇拜,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祈求这个神灵之兽的保佑。因而“龙”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精神的象征,凝聚力的标志。于是汉语中就有了很多由“龙”字组成的表示美好形象的词语。如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画龙点睛,龙子龙孙等美好形象。正因如此,中国的文化也就有了“龙的文化”的美誉。但在西方人看来,“龙”却是另外一种形象,即“alargeifercefabulousanimalwithwingsandalongtail,acrestedheadandenoYITIOUSclaws,thatcanbreatheoutifre.”(一种体型庞大,长有双翼,顶有花纹,脚掌巨大的怪物)。所以把“望子成龙”翻译成“expectone’Schildtobecomeadragon”,西方人见了不仅觉得奇怪,而且绝对不会让他们的孩子成为dragon的。因此,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我们可以把这个成语译为longtoseeone’schildsucceedinlife。

2.3思维方式

不同的地域、生理、心理以及文化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英汉之间的翻译时,要高潮越过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障碍,准确的把握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

擅长形象思维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他们习惯于把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西方人却长于逻辑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把事物看成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就处理哪个部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差异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中医强调整体上的辨证施治,而西医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贾玉新,1997:98—100)。

第一,从语句的衔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形合法(hypotaxis),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或分句)连接起来;而汉语多用意合法(Darataxis),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是依赖连接词。

英语语法相当严密,注重形合,外形严谨.各个句子、语段或段落一般由一些功能词和某些特定的短语、分句进行连接。这些功能词和短语可以表示不同的功能或意念,如因果、比较、让步、条件、转折等。在主从复合句中,各个分句层次分明,从句必须由主从连词来引导。而在并列句中,并列的分句通常由一些标点符号来连接。我们都知道,汉语是重意合的,很多句子或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关系,只是通过意义来进行衔接,连接词用得很少。试比较下列的句子:

ItisSOCOO1thatwedecidetogooutforawalk.天气凉爽,我们决定出去散步。

浅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简析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 propose,Heaven disposes”;或者是‘‘Man Dropose,God 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 in God’s 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互译上。因此,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翻译 0.引言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某些含义,有时候很难通过译文用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而翻译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语言文化的内涵与微妙。正因为如此,翻译工作者就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方面出发,努力创造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英语特点,并能让英语国家人们读懂和理解的英语表达法。 1.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了汉民族汉语重意合和具象思维的特点。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这使得他们常把观察的视点放在动作的承受者上,所以,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语态。另外,汉民族的思维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经常会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同时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中国人以过去为取向,无论人们做什么都要考虑此事过去是否做过,而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则习惯未来取向,主张一切着眼于未来。从而决定了中国人偏重顺向的和螺旋式的思维,而西方人则偏重于逆向和直线式的思维。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而汉语无词形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英语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不同的时态,而汉语因无词形变化需借助于词汇手段即表示时间的副词来交代动作发生的时间。英语是形合语言,这源于西方人习惯于分析,逻辑和推理,思维模式呈线性。反映在语言上是注重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多用关联词语体现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结构较明晰。而汉语是意合语言,中国人讲注重整体和谐,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汉语思维重综合和意会,反映在句子成分和结构上相对不明晰,这些差异在语篇衔接上有所体现,作为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译者,应该了解英汉语篇连接上的差异,需要使用一些翻译策略,使译文通顺连贯。 2.差异与英汉互译

浅谈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

浅谈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 摘要:翻译是语言的翻译,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英文翻译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决定着翻译成功与否。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更要学习语言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等,这些翻译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只有深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才能正确处理好文化因素的影响,进行成功的翻译交际。本文着重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生存环境四个方面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影响。 关键字:中英翻译文化因素影响 一、翻译与文化 1、翻译与文化的定义 所谓翻译,就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进步。翻译的诞生给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它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许多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谭载喜说:“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了解。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表面上存在着中外文字表达上的差异,仅仅从文字技巧上来着手是难以解决含义差异的,必须要从文化的差异上来处理中外文字在表达内涵上的不同,因为这些差异源自生活上的不同。对文化的理解对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缺乏文化元素的译文等于缺乏了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伴随中外学术交流的频繁展开,英语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关注。翻译工作者只有把握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让英语翻译表达更为准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更好地展现语言的魅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标签:英语文化;翻译效果;影响 一、文化和翻译的内涵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沉淀。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此外,文化也是不同的。基于流畅性和准确性的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信息的文化行为。翻译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迫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的背景下,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翻译都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也不例外。经验丰富的英语翻译和翻译研究人员都重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虽然理解了原文的意义,但远不止简单的语言理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段落理解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他或她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翻译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但由于翻译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翻译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翻译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正确处理英语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并在英语翻译中成功传达。否则译者很容易犯下社会语用错误。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翻译工作无法进行,没有文化的翻译将是苍白无力的。 二、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影响 1.社会历史背景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同,所以不同国籍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態度。与此同时,民族语言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过程和民族的一切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尤其是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更加突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和谐”,主要体现在句型流畅。英语更加侧重分析,句型主要是基于主语和谓语为主,再加以短语及从句。译者应注意用英语句子表达的文化含义,而不是字面翻译,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2.环境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浅谈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8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中英文中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 差别。因此初看到blue films 时还以为是 那种比较悲伤忧郁的蓝调电影,后来发 现居然是指“黄色电影”!yellow dog 也 不是指“好色之徒”而是“忘恩负义之 人”的意思。红色在中文里往往跟吉 祥、喜庆,兴旺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 "红利"、"红火"、"红包",“走红”,“红遍大江南北”,"披红"、"开门红 "、"满堂红"等等。红色在中文里还象 征着女性,如“红颜”,“红粉知 己”。红在汉语中还有象征“革命,进 步”的意思,如“红军”,“红旗”, “又红又专”等等。在英语中红色虽然也有喜庆的含义,但是远没有中文里红色的象征意义强烈。此外,红色在英语中有不少贬义的象征,如在英语词典中 “red”是共产主义或共产党的同义词,表达这一意思时常常有贬意,甚至谩骂的意味。red belt指的是赤化区,而且在英语中red使人联想到的是暴力与流血。Red Brigade(红色旅)是指意大利的秘密恐怖 组织,专门从事绑架、谋杀和破坏等一系列恐怖活动。red lining(圈红线),指美国金融机构将贫困地圈上红线,拒绝向这一地区提供住房贷款,使这些地区陷 入了更大的贫困。四.动物 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 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英两 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 涵。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它象征着 权力,力量,威严,智慧等等。中国 古代皇帝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披 “龙袍”,坐“龙椅”,高兴时“龙 颜大悦”,发怒时则“龙颜大怒”。 在 今天,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神圣的, 翻译是在语言的平台上进行的,而语言反映着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当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体系,彼此间具有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习语 习语是某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 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从广义上来 说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少习 语蕴涵的文化寓意在另一种语言中未必能 找到对应的表达,翻译时忌直译,死 译,需要视情况作灵活处理。例如,英 语成语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采取鸵鸟政策),如果直译的话,中 国读者还是不能通过字面意义来理解它的 比喻意义。又如,汉语成语 “扬眉吐 气”,如果直译成“to raise the eye-brows and let out a breath”恐怕会贻笑大 方。 由于各自民族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的差异,英汉习语中的比喻体往往不同,但是两者的比喻意义相同或相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套译的方法,即在另一语言中找出与之对应的习语。例如,英语习语“rats desert a fallinghouse”,可以用中国读者熟悉的“树倒猢狲散”来套译,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中文中的“杀鸡取卵”,在英文中可以找到对应的习语:“kill the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采用类似方法翻译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落汤鸡-like a drowned rat ;a poor fish-可怜虫;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似热锅上的蚂蚁; 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等等 。 二.俚语俚语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和内涵最丰富的那部分语言,由于文化含量重,较难理解,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俚语意思的误解常会导致尴尬。曾有这么个笑话,有位在中国的外国客人问翻译:“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 翻译却回答说:“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 关于上厕所的俚语还有不少,如: "Last night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两趟厕所);在别人家里作客时可以这么问:“May I use the facilities?"或 “Whatis the geography of the house?"女厕所的表达最是委婉,如dressing room (更衣室),loungge (休息室),powder room(化妆室)等。广义的俚语包括行话,如在青少年中比较流行的语言:“bur" 指头发,"flutter bum"指男朋友, "party-pooper"指扫兴的人。美国的黑社会组织经常使用的一些行话,如用juice 或 ice 指贿赂。扒手的切口语,如 moll buzzing (扒窃妇女),shorts (电车或公共汽车),hole (地铁)。这些五花八门的俚语就算对于英语国家的人自身来说也是个难以理解,令人头疼的东西,因此对翻译工作者来说更是个难题。三. 色彩浅谈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陈萍 (上海金融学院 200000)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文化。有效的交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文章主要就习语,俚语,色彩,动物四个切入点列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对翻译中遇到的一些文化差异提出了恰当处理的方法。文章最后还对译者提出要求。 关键字: 文化 文化差异 翻译 利用率。加强机械租赁计划的管理,避 免机械设备在项目上的闲置。第三,加 强对水平运输机械台班量的控制,杜绝 签发“人情台班”。督促设备管理人员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使机 械设备尽可能地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提 高完好率。 3、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遵守以下几个 原则:认真研究项目概况,提出有针对 性的施工方案,确保重点及难点处施工 的顺利安排;遵守国家有关的规范和操 作规程,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尽量使 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4、健全项目各项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制犹如身体的神经系统,协调着各方人员的行为及准则,按照可控的程序来运行。如岗位责任制、材料入库制、限额领料制、(半)成品的保护及回收制、集中搅拌制、成本分析核算制等。而以上制度的健全与维护均为项目成本的中间考核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依据,加强中间成本考核对项目的成本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加强风险管理风险是实际情况与主观预测之间的差异,建筑工程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政治、经济、工程、公共关系和管理等几个方面。企业可以采取策略投标、合同谈判、风险共担、购买保险、风险转嫁等一些措施,防范或规避风险,而有些风险的发生对项目的成本影响甚至有可能是毁灭性的。因此在企业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怎样合理的研究及防范风险,已自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1]孙义.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8:11-12[2]陈宠,王宁.浅谈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05:22-23[3]王仙萍.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5,07:30-31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

2009年4月 第6卷第4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pr.2009Vol.6No.4 一、英汉互译应注意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一大障碍。任何译者都必然会遇到它。这是因为不论笔译还是口译都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而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与容器。 [1] 而且语言与 文化密不可分,即“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既多样又广泛。毫无疑问,学者、作家及社会活动家的写作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它对语言规范的发展有着影响。”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文化差异往往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字的比较与对照得到真实的体现,而译者必须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各民族的适应度和可接受度。在交际时,译者必须介绍该民族文化在语言交际中的差异,否则就造成很大的笑话。据说一个由于文化的差异,而造成语言交流时的误解故事,即一个很流行的故事就是有位中国官员携妻子访美,在与美国员相遇寒暄时,双方都忽视了对方的语言文化差异而造成语义误解的尴尬局面。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领悟道译者在口笔译时都必须从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常识等知识的角度去理解其语言语义。比如译者所进行的是英译汉,他或她就须首先想到本民族读者所特有的语言文化,照顾其身份与利益,扬长避短,使一些难为本民族读者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尽量离他们远一些,或提醒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待之,在可让译文适合欧化的同时,注意使用规范的词与句,要尽可能地从汉语中去寻找现成或规范的部分,有时即便无计可施也得设法为之,这就是翻之技巧。当然还可采用加脚注的办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文化上的障碍,理解上的困难。 如:“You don ’t want to lose Larry altogether,do you ?” She shook her head. S.Maugham:THE RAZOR ’S EDGE,p.256. “你不想完全失掉拉里,是吗?”她点头。 周煦良译:《刀锋》,第245页。 [2] 从译文看,译者很了解原语的文化背景,并善于处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障碍,即将shook 摇头译成点头。摇头是英美人同意否定句问话的习惯,译者为了使中国读者不至误会,而译成了点头。这里的文化差异在于:回答否定句时,英美人是着眼于所问的内容,而中国人则着眼于问话本身的正确与 否。所以译者的译文是恰到好处的。达到了使广大读者也无理解困难或异议。 就语言文化本身来言,一民族的文化之所以是另一民族理解和翻译的障碍,是因为它事先未为这个民族的人所了解。不管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译者除了重视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外,还应重视其它翻译技巧。如“读者对等”“归化、异化”等等。 就“读者对等”而言,它是奈达有名的“灵活对等”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而众多的奈达的研究者们看中的只是他的语言形式、语言风格、语言神韵的对等,对“读者对等”这一部分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而谭载喜在《奈达论翻译》一书中从读者反应这一角度对奈达的理论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概括与研究。他在《翻译的性质》这一章中,特别强调论述了这一点,奈达主张,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翻译,则必须引进另一观点,要看译作能否被读者所理解、衡量它的标准不仅在于译文中词句能否被理解,还在于读者对整个译文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3]这无疑告诉了翻译工作者在英汉互译时不仅要注重读者的反应,也要注意语义上的对等原则。 二、英汉互译应注意语义上的对等原则 1.最切近对等原则的实现 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双语翻译中绝对对等的实现难以完全达到,然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地贴近则是可以达到的。当然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双语的表达方式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功的翻译者要学会灵活地加以变通,准确地再现原语的精神,追求最切近对等原则的实现,从而实现对等。例如: (1)鸳鸯道: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红楼梦》四十六回) “It makes no odds ”,said Faithful,“You can take an ox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t make him drink (Hawkes) “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You can ’t force an ox to bend its head to drink ”,said Yuan yang.(Yang) 霍克斯将英谚中“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t make him drink ”作了变通,这样既保持了汉语谚语 的表达力,也成功地达到了对等。对西方读者而言,也是一点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 王芳,张君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摘 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信息的,若忽略了语言与文化,无论怎么说都难以获得成功的译文;同样是 翻译,译文还有高下优劣之分。好的译文不仅符合作者的原意,还能传达其微妙之处,使读者能很好理解原文要旨,感受其风格等。本文试图用一些例证,以印证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翻译;技巧 122··

浅谈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摘要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既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文化翻译;文化“传真”;文化“传真”的度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 is discussed in the broad context of research on culture. This includes an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and deep structures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and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act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he objective laws pertaining to their interaction. Facsimile of culture refers to the basic criterion of translation, one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meaning, form and styl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be precisely expressed in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also,satisfy the needs of reader’s. In addi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a facsimile of culture could be achieved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 Translation of culture; facsimile of culture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秋冬学期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课程期末论文 姓名祖木热提古丽·牙生学号 3100105234 班级人文1012 成绩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中英公益广告的跨文化比较》 摘要:公益广告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媒介以广告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并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公益广告设计中,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是公益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受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公益广告又各自有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英汉广告修辞手法的比较,以期在公益广告理解与翻译中,把握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英汉公益广告,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一、引言 公益广告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定义为 “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到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因此在广告语言里运用修辞是再适合不过了。“从大量的广告作品实例来看,凡属优秀的广告作品,无一不有十分精美的语言文字,修辞格式是语言文字艺术之花,绝大多数语言文字精美的广告作品,又都成功地运用了修辞格式”。公益广告创作者为了能更好地传播主题,达到其说服教育的目的,常常要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其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而且有力。 英汉公益广告中都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赋予广告极强的艺术性。因此在翻译公益广告时既要重视功能性又不可忽视艺术性。失去语言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广告的魅力。广告译文能否与原文在语用上等效取决于广告修辞手法的传译。由于这些广告都是基于本民族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形成的,所以传译往往较难。 二、英汉公益广告的修辞手法与翻译 公益广告的真实性与思想性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所以说,广告的艺术性才是广告的灵魂,成功的公益广告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不仅体现在图片上,语言的感染力也非同小可,其中修辞手法就是赋予公益广告艺术感染的常用方法,因此下文将分别从英语和汉语的公益广告中欣赏修辞与试析翻译公益广告修辞的沿用与转换。 (一)英语公益广告中常见的修辞与翻译 1.头韵,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应用范围,结构特征及审美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这辞格。英语的公益广告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语音美的效果,会使用头韵修辞手法,如:“Loose Lips Sink Ships.”这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保密防谍的标语。在翻译这则广告时,欲在译文同样使用头韵的修辞传达原文的语意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处理这句标语时,我们不妨利用汉语中的文化或不同的修辞使译文同时具备功能性与艺术美,如译文“一言不慎,千帆尽沉”中采用汉语的四字格,“祸从口出”中的习语,以及“三思而后言”中仿拟修辞手法的使用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译出原文的语意和美感。 2.脚韵,脚韵也类似汉语中的押尾韵,指词尾音素重复。在英国,男士们都比较绅士,在用完抽水马桶后通常会被期待着将坐垫放下,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谅,所以在有些地方就会有这样一条公益广告,“Please be sweet,put down the seat.”其中采用的就是以/e/音结尾的“sweet”和“seat”。这样一种温馨提示使得男士的举手之劳让女士都能从中受益,使社会更加和谐。在翻译句广告时应将其语音功能放在首位,其次追求其形式美。故此提示语译文“麻烦放下坐垫,谢谢您的关照”中用“麻烦”、“谢谢”礼貌体,以及句式字数上的对应来实现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公益广告为公众服务的效能。 3.强调,指采用修辞手法(Stylistic Devices)来表现句中相对重要的概念。这种修辞手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词序或位置、对照或对比、重复、省略、语气、固定句式或结构。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西方国家主张个性张扬,这也使得西方的公益广告中出现强调“you”的作用,如美国一则家喻户晓的以Smoky Bear

浅谈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ach languag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ts culture. Language reflects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language is restricated by culture. In different culture the same words or expression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On the other hand, different words and expression can have the same meaning. I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dioms have inten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nucleus and cream of language when translating idioms, we must correctly handl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nd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becoming the key point of the succeed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There are six ways of translating idioms. Keywords: culture; translation; idiom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翻译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语言文化差异 (3) 1、词汇本身的意义 (3) 2、词汇的文化差异 (3)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4) 1、文化行为差异 (4)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4) 三、语言的理解与分析 (4) 1、结构分析 (5) 2、语义分析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心理过程即对两种语言的分析理解过程。这一理解过程是汉英翻译的关键。只有理解判断正确,做到表达自然地道,再现原文风格。 [关键词]文化差异分析翻译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汉英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表面上看,汉英翻译只是把汉语原文的表层结构直接转化为英语的表层结构,但是这并不能正确刻画出译者所经历的语言心理过程,即理解过程。汉英翻译的过程不是汉语(原文)一字词对应一英语(译文),而应该是汉语(原文)一理解、分析 +对比、选择一表达一英语(译文 )。汉英翻译不是“对号入座”,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汉英翻译必须采取英文的句法来表达汉文的意念。如照汉语逐词硬译则译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堆让人费解的英语拼凑罢了。从语言心理的运作上看,译者须先将汉语语法结构和语义两个层面的深层结构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语法与语义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一一转化成英语的语法及语义单位,最后经过重整组合才能成为译作。以下即是对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propose,Heavendisposes”;或者是‘‘ManDropose,God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inGods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seekhelpatthelast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在西方人

浅谈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

浅谈文化差异对英文翻译的影响 摘要:人们常说翻译要有“信、达、雅”三要素,其实“信、雅”未必能“达”,只有真正让人听懂,听明白才可称为“达”,“达”才是翻译中最重要的。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旨在使目的语读者能准确领会原作的精神。在转换过程中,我们要依靠很多因素,不仅是词汇的字面意思,而且还有信息发生的环境和情景等。翻译是语言的翻译,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英文翻译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决定着翻译成功与否。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更要学习语言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等,这些翻译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只有深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才能正确处理好文化因素的影响,进行成功的翻译交际。本文着重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方面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影响。 关键字:中英翻译文化因素影响 一、翻译与文化 1、翻译与文化的定义 所谓翻译,就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

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进步。翻译的诞生给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它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想必很多人被问到WC这两个字母组合的时候,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公共厕所”。但WC全称却是water closet,意同lavatory,指的是抽水马桶。而在英语中表达厕所的单词有很多,例如,在英式英语中,公共场所的厕所称为the Gents/the Ladies;在美式英语中,私人住宅中的厕所称为the lavatory、toilet或bathroom,在公共建筑物中的称为the washroom或rest room。因此可以看出,城市街头所见的“WC”标识的本质意思并不是公共厕所,而是指在私人家庭里面的抽水马桶并且是过了时的旧式用法。 英语标识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因此进行标识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对汉英两种文化中在相同场合使用和具有相同功能的标识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有些地方在翻译标识语时,没能仔细推敲,随意翻译,造成误译、滥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某大城市一重要场所对厕所分公、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男厕所”被翻译成“Male Toilet”,女厕所被翻译成“Female Toilet”,完全无视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