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论文评价历史人物的论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论文

人教版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论文

人教版教材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探析【摘要】本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结合历史人物评价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传统历史人物评价存在的弊端,对新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情感与理智等方面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新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探析【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96-011 历史人物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首先,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有这么一个特点,喜欢以历史为中心的历史故事。

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须知道与该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

学生乐于历史人物所演绎的历史故事,这就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大量关于历史人物的感性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其次,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深入就是知识的获取。

学生如果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就会收集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将学习变为自身的主观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最后,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中,有着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角色。

认识了这些历史人物,学生就会知道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以历史人物自诫、自勉。

2 传统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存在的弊端首先,对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大多限于课本。

因为旧教材对于评价的内容就要求学生掌握,如果材料太多,评价的太多,学生可能就记不住。

因此,对内容进行压缩,抓最主要那一点,忽视了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导致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全面。

课本上只记最主要的事件,仅以课本上那么一点史料给人物下定论,未免显得以偏概全。

小学生善于感性认识,对历史人物认识两极分化,好或坏。

诸如曹操是坏人,诸葛亮是好人,蒋介石是坏人,毛泽东是好人等等。

而中学生不能这样,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评价历史风云人物的论文

评价历史风云人物的论文

评价历史风云人物的论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

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

“曌”字为武则天特别欣赏,拿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专用,任何人不得使用这字。

从字形上看,“曌”象征着日月当空,象征着女皇君临天下的气势。

“曌”字拆开来看,又成“明空”。

或“空明”,颇含几分佛理禅机,切合武则天向佛的心意。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

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

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

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

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

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

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

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

不应以胜败论英雄—评项羽—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高中生作文_议论文

不应以胜败论英雄—评项羽—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高中生作文_议论文

不应以胜败论英雄—评项羽—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高中生作文
项羽是历史上有名的失败的英雄,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升到历史名人的高度,付出了很多的个人努力。

项羽生前打过无数胜仗,但却由于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导致他失败。

虽然他败了,可他西楚霸王的名号还是响当当地保留在史册上。

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项羽失败了,从而不认可项羽。

成王败寇是恒久不变的规律,所以成功的人得到名望远比失败的人容易得多。

我们看看历史上失败的人物,真的没有多少人名垂青史。

项羽的失败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而他就是因为这笔败笔,让后世的人记住他,记住他的威名。

更让后人从他的一生领悟到:失败并不可怕,成功也并不全是伟大。

比如岳飞抗金没有成功,可他还是历史英雄,他的英名流传于后世,让人敬仰。

胜与败只是在某个时间段起到作用,胜只是在于物质上的获胜,败也只是在物质上的失败,物质的“获”与“失”是次要的,而精神上的“成”与“败”才是最关键的,得到人民的认可你的成功胜利才算真正的成功胜利。

如果在各个历史朝代都做一个调查问卷,问项羽和刘邦谁更深入人心,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选项羽。

因为项羽的英雄气概是刘邦远远不及的。

胜败那只是以前那个时期的名词,留给后人更多的是影响。

历史上的楚汉战争中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气概、他的威名已深入人心。

后世对项羽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项羽战败,是项羽的能力差;有人认为项羽自杀,是由于刚愎自用;有人认为项羽即使过江东,也是不可能东山再起的;也有
人说项羽败了,却败得像个真正的男子汉……无论别人的眼光如何,看法怎样,我都会尊敬项羽崇拜项羽。

抛开一切的责任、成败、等不去谈论,我始终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

秦始皇 论文

秦始皇   论文

论文:评价秦始皇(2000字)2009-12-16 21:37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

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

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

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

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

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

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

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

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

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

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

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

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

关于历史人物论文范文(精选)

关于历史人物论文范文(精选)

关于历史人物论文范文(精选)篇1:历史人物小论文你一定看过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吧!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有智勇双全的关羽,又力大如牛的张飞,有武功高强的赵子龙,有老当益壮的黄忠……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诸葛亮身穿白衣,手持羽扇,有股神仙的气概。

他一生有许多辉煌的事迹。

就拿他跟鲁肃借船,向曹操草船借箭这个例子来说吧。

一次,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公事,周瑜想为难他,让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之箭,他却满口答应,还立了军令状。

其实这时诸葛亮已经预料到第三天江上会有雾。

第二天,诸葛亮借了船,并安排了船上插一千个草人,挂上青布幔子。

第三天时,诸葛亮请鲁肃过来,开船向曹操水寨进发,擂起鼓来,鲁肃顿时吓了一跳,觉得有兵来袭。

雾很浓,连对面都看不清,曹操听了鼓声,以为有敌人埋伏,便调来二万弓箭手朝江中放箭,箭大多数都射在了草人身上,等船的一边都射满了,诸葛亮又命令把船调过来继续受箭,直到稻草人身上全射满箭。

等雾快散了,诸葛亮又叫船上的军士高喊“谢曹丞相借箭!”曹操这才恍然大悟,急忙派兵追击,还没出寨,诸葛亮的船早已乘风远去了。

曹操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诸葛亮载箭跑了。

鲁肃把这件事告诉了周瑜,他也只得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暂时打消了杀诸葛亮的念头。

“智取汉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许多战役,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因此我十分敬佩诸葛亮,他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

篇2:历史人物小论文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首几千几百年前,无数的历史化合物,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的孟子,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傲岸不羁的李白,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刚强不屈的于谦;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的龚自珍,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浩然正气的文天祥,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奈与悲伤的杜甫。

但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就是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腐败贩尖锐批判,他自幼就非常的努力读书,也非常的刻苦。

高三议论文作文: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_950字

高三议论文作文: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_950字

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_950字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_论赢政议论文1000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

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争论不断,褒贬不一。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无道的暴君。

人们可以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还以尊重和客观的态度。

我认为秦始皇有对有错,有功有过,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时代功大于过。

在连绵不绝的900年春秋战国之乱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仅用短短的九年时间,横扫天下,因而,我国第一位前无古人的皇帝横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赢政,也是他首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之先河。

军事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长城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200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光彩夺目,岿然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华炎黄子孙世代引为骄傲;依然是他秦王赢政,政治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从而,结束“烽火连三月”的无休止争战,开辟了天下一统的旷世新局面;还是他秦王赢政,文化上,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不也是空前绝后,蔚为壮观吗?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哪一件不引以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不是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倍受伟大领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历史人物中,秦始皇首当其冲。

凡此种种,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见一斑。

然而,辉煌一时的秦王朝大厦却只短短的14年便轰然瓦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是什么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秦始。

尊重历史人物作文议论文(范本)

尊重历史人物作文议论文(范本)

尊重历史人物作文议论‎文尊重历史人物作文‎议论文加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

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

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臹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

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

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节‎选)话题2:‎挫折材料加工:‎孔子一生不得志‎。

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

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

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话题‎3:理解材‎料加工: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

历史人物评价论文勾践

历史人物评价论文勾践

历史人物评价论文勾践帝王将相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主。

他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改革弊政、及时调整统治政策。

他们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社会的进步。

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经济;和亲匈奴,改善民族关系。

汉武帝:加强皇权,解决王国问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派张骞通使西域,发展同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

光武帝刘秀:提倡节俭,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整顿吏治。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重用人才;促进唐朝经济继续发展;设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疆。

元世祖:实现统一;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发展;实行行省制度,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明太祖: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康熙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叛乱;维护国家利益,抵御外族侵略。

评价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那就是以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

这是一个科学标准,它和任何形式的阶级偏见划清了界限。

例如封建史家总是带着仇恨的心理去评价农民起义,说他们是“盗”、“贼”等。

还有以往的旧史家,评价历史人物,总是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这当然也是不科学的。

评价方法⑴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⑵树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那就是以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

这是一个科学的标准,它和任何形式的阶级偏见划清了界限。

例如封建史家总是带着仇恨的心理去评价农民起义,说他们是“盗”、“贼”等。

还有以往的旧史家,评价历史人物,总是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这当然也是不科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历史人物论文评价历史人物的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摘要:引导学生在正确评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初步培养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并用这些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关键词:评述;全面;评价方法;历史唯物观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物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对历史人物正确的评述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

而阐述人物事迹时应当注意掌握适当方法。

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 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
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
(1)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2)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3)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4)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评述近代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李鸿章、那拉氏、袁世凯等也可用此法。

2. 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

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如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1)辛亥革命前:A.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D.领导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冲击封建统治。

(2)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不敢反帝;C.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辛亥革命后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A.1913年发
动讨袁的“二次革命”,B.1914年建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C.1917年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D.1917年秋发动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E.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由于资产阶级局限性,孙中山没有广泛发动群众,而只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屡次革命大多以失败告终。

(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决定
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1924年5月建立黄埔军校。

二、恰当的评价方法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
在历史人物评价中,教师通常指导学生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1. 功过评价法
凡需评价的历史人物,有些是具有两面性,即功过兼有,所
以评价历史人物须从功与过两方面考虑。

例如:康熙皇帝是清朝杰出
的君主 ,一方面重视农业生产,为巩固清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仍兴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

前者是进步的,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后者是消极的,表现了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2. 阶段评价法
评价跨越不同阶段的历史人物时,应引导学生应用阶段论。

例如:陈独秀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展新文化运动;1920年,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一再妥协退让,对大革
命的失败负有重大责任。

3. 分析评价法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
和主要倾向,并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揭示其阶级内
容和阶级实质。

例如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罗斯福,当时虽然通过采取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等措施使美国经济得到缓慢的恢复,但他毕竟是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只是“稍微抑制一下个别最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由此,对其新政既不能评价过高,也不能全盘否定。

要引导学生用历史
的、阶级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全方位地立体地分析和考察历史人物的活动,给予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4. 定性评价法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主要方面,给予总的评价定性,然后围绕这一定性对人物的活动的叙述具体化、形象化。

如南宋时的岳飞,他的活动表现为多方面:写过诗词,忠于皇帝,还镇压过农民起义,但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矛盾分析,岳飞首先是一个抗金将领。

总之,对具体人物要具体分析,在功过之间,抓主要方面作定性评价,不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以上诸种方法,只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确定的评价方法。

其实在对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中这几方面的因素都要予以考虑,进行综合运用。

三、逐步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

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邓小平同志说:“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因此,应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并不一致。

如,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却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

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只有以客观效果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主观动机,才能对人物进行辩证地全面地分析。

如果只强调效果,忽略动机,学生就不能掌握正确、客观、辨证地认识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准确而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定能在历史课堂人物教学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谭嗣同.仁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