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力电能的综合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电能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能的概念、电能的产生、电能的传输和电能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能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电能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2. 电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电能的产生原理。
2. 电能的传输方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开关、小电动机等3. 教学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器是如何工作的?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电器是利用什么能源工作的吗?二、新课导入1. 介绍电能的概念:电能是电流在电路中做功时所具有的能量。
2. 介绍电能的产生:电能可以通过发电厂产生,也可以通过电池产生。
3. 介绍电能的传输: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各个地方。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电池产生电能a. 准备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b. 将电池、灯泡、导线、开关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c. 打开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电池可以产生电能。
2. 实验二:电能传输a. 准备电池、灯泡、导线、开关、小电动机。
b. 将电池、灯泡、导线、开关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c. 将小电动机与电路连接,观察小电动机是否转动。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电能可以通过导线传输。
四、课堂讨论1. 电能的应用有哪些?2. 电能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3. 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电?五、总结1. 介绍电能的产生、传输和应用。
2. 强调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电能的知识?2.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二、新课导入1. 介绍电能的传输方式:高压输电和低压输电。
2. 介绍电能的应用领域:工业、农业、交通、日常生活等。
SG186工程简介

手册,应有尽有-------------------------------------------------------------------------------------------------------------------------------------------------------------------------------------------------------------------精品 文档--------------------------------------------------------------------- sg186工程简介一体化平台建设,八大业务应用,六大保障体系工程内涵国家电网公司依据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决定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工程(“SG186工程”),即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构筑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五个部分组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由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八大业务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六个保障体系。
实施“SG186工程”,重点建设“一个系统、二级中心、三层应用”。
一个系统就是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支撑集团化运作;二级中心就是建设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共享数据资源,促进集约化发展;三层应用就是部署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县公司三层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
工程目标和阶段“SG186工程”实现的四个目标。
一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系统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二是建成适应公司系统管理需求的八大业务应用,增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四是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公司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初步建成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
初中物理专题八综合应用专题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请从上节课习题中节选题目进行测试1.(9分,2017河南中考20题,较易)如图所示,工人用斜面向上、大小为500N 的推力,将重800N 的货物从A 点匀速推至B 点;再用100N 的水平推力使其沿水平台面匀速运动5s ,到达C 点.已知AB 长3m ,BC 长1.2m ,距地面高1.5m .试问: (1)利用斜面搬运货物主要是为了 ; (2)货物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3)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4)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多少?2.(9分,2017河南中考21题,一般)小丽设计了一个防踩踏模拟报警装置,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ABO 为一水平杠杆,O 为支点,OA :OB=5:1,当水平踏板所受压力增大,电压表示数达到6V 时,报警器R 0开始发出报警信号.已知电路中电源电压为8V ,R0的阻值恒为15Ω,压力传感器R固定放置,其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踏板、压杆和杠杆的质量均忽略不计.试问:(1)由图乙可知,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F的增大而;(2)当踏板空载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3)当报警器开始报警时,踏板设定的最大压力值为多少?(4)若电源电压略有降低,为保证报警器仍在踏板原设定的最大压力值时报警,刚踏板触电B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专题概述:综合应用计算题常考知识点:电学计算(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等);密度知识的应用;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效率;热量等方面。
试题特点:信息量较大,通常以文字、图表、图象等多种方式给出条件。
解题指南:(1)仔细审题,抓关键字词、关键条件,并做好恰当标记,避免遗忘和重复不必要的阅读。
(2)分析时可用草稿纸,在上面理清思路,确定解题的步骤。
(3)解答过程书写要规范:字迹清晰,公式正确,符号使用恰当,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主要解题步骤,呈现出的解题过程思路清晰。
类型1 力学综合应用力学综合计算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有质量、密度、速度、压强、浮力、功、功率、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等知识的综合计算问题。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2.5
A
m/s2
从共速 v1 到刚好到达顶端,所走的位移
1 2
x4=2
4
=
52
2×2.5
m=5 m
故整个过程物体 A 向上所走的位移
xA=x1+x2+x3+x4=(2.5+4+1.6+5) m=13.1 m
可知高度
H=xAsin 30°=6.55 m。
(2)从开始到物体 A 与传送带第一次共速所用时间
(3)由于运输物体A,电动机要多消耗多少电能?
答案 (1)6.55 m
12 650
(2)
3
J
15 500
(3)
3
J
解析 (1)刚开始由于物体A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传送带给物体A向上的
滑动摩擦力,以物体A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T+μmAgcos 30°-mAgsin 30°=mAa1
以物体B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 +2
2
s2=
t2-v1t2=
2
3
m
此过程产生的内能
Q2=μmAgcos
1 000
30°·
s 2= 3
J
物体 A 从速度 v2 减速到再次与传送带共速,所用时间
2 -1
t3=
3
=
7-5
7.5
4
s=15
s
此过程物体 A 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
1 +2
4
s3=
t3-v1t3=
2
15
m
此过程产生的内能
以物体B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Bg-FT'=mBa2
八年级物理期末中的应用题有哪些常见形式

八年级物理期末中的应用题有哪些常见形式八年级物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而期末中的应用题更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综合考察。
在八年级物理期末中,常见的应用题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力学、光学、热学等多个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形式。
一、力学方面1、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问题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受力情况,要求学生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并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例如: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已知物体的重力为 50N,支持力为 50N,求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浮力问题浮力是八年级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相关的应用题也较为常见。
比如:一个体积为 1000cm³的木块,密度为 06g/cm³,将其放入水中,求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简单机械问题涉及到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应用题也是考试的重点。
像这样的题目:一个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3 倍,阻力为 100N,求动力的大小。
二、光学方面1、光的直线传播与小孔成像可能会给出小孔成像的实验场景,让学生解释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例如:在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中,蜡烛与小孔的距离为 20cm,小孔与光屏的距离为 10cm,蜡烛的高度为 10cm,求光屏上蜡烛像的高度。
2、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应用题较为常见,如: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 2m 处,他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距离平面镜多远。
三、热学方面1、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应用题通常会涉及到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比如: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这是哪种物态变化,需要吸收还是放出热量。
2、比热容问题通过给出不同物质的质量、温度变化和比热容,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例如:质量为 1kg 的水,温度从 20℃升高到 50℃,水的比热容为 42×10³J/(kg·℃),求水吸收的热量。
四、电学方面1、电路连接与电流、电压计算给出一个电路的连接图,要求学生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物理量。
综合运用专题复习

综合使用专题复习一、综述综合应用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综合考查力学的相关知识,另一类是综合考查电学的相关知识.电能知识和机械能有时要结合热能知识一起考查.综合应用题要用到的知识及公式有:1.欧姆定律:U I R =;导体电阻=2,U U R R I P ==额额. 2.电能(功):,W Pt W UIt ==3.电功率:,W P p UIt t== 4.焦耳定律:2,Q I Rt Q W pt ===.5.速度s v t=;密度m p V =;重力G=mg . 6.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粗糙水准一定时增大压力、压力一定时增大粗糙水准能增大摩擦;粗糙水准一定时减小压力、压力一定时减小粗糙水准能减小摩擦.7.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受力面积的测量,压强F P S=. 8.增大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能增大压强.减少小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能减小压强.9.机械功: W Fs =;功率:W p Fv t ==;机械效率:W W η=有总. 10.热量:Q=cm(t —to);燃料热值:Q=mq .11.热机的效率:W Qη=. (一)速度和压强(1)速度的计算是历年中考的必考点.速度的计算、单位换算、平均速度的考查常和列车时刻表、 交通标志牌、速度计算等联系生活实际的实例结合在一起.易错点:一是时间的确定和换算,即在 火车票、日期等具体环境中确定t 的大小并完成单位换算;二是速度的单位换算,如1 m /s=3.6 km /h .(2)压强:压强是中考的热点.中考已将考查的侧重点转移到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压强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并出现了较多新颖的题型.中考会以课标为依据,主要考查压强的简 单计算、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增 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P 压强的公式为F P S=.公式中F 表示压力,P 表示压强,S 表示受力面积.难 点是受力面积S 的确定,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比如汽车的轮子的个数和接触面的关系,人和动物走路和站立时的受力面积的大小.易错点是面积单位的换算,如1m 2=104cm 2.注意事项:如果物体是柱形的,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pgh .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功、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中考的必考点之一,其中效率的意义有所拓展,比如热机的效率,灯泡的用电效率,太阳能的利用率,电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炉、开水煲的用电效率等,这些都是综合应用题的出题热点.本部分知识点的考查会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注重考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1)机械功:W=Fs .难点: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易错点:力F 做功多少只与F 和s 相关,与运动速度和运动的路径及接触面的粗糙水准、倾斜水准等无关.注意事项:很多实际应用中会考查用W=Pt 解决问题的水平.(2)机械功率:W F tρυ==. 综观最近几年的中考卷最后的综合应用题,用F ρυ=解决实际问题几乎每年必考,成了热点,主要和物体的运动相联系.注意事项:F ρυ=适用于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否则,还要用定义式W t ρ=来处理. (3)机械效率:W W η=有总(三)热量、热值和热机的效率热量Q cm t =∆或热值的相关计算公式Q=mq 及热机效率的考查是中考的必考点之一,题型大多在综合应用题中出现,重点还是考查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的实例,比如汽车、厨房中的一些家用电器,包括电饭锅、电磁炉等.易错点:热值的运算都是指数运算,运算易错.例1 (1)为保证交通安全,交管部门规定“渣土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30km /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渣土车”行驶3000m 至少需要h .(2)某6轮“渣土车”装载渣土后总质量为12t 。
力的种类及其应用

力的种类及其应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力无处不在。
从我们行走、拿起东西,到天体的运行,力都在发挥着关键作用。
力的种类繁多,每一种力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最常见的力之一——重力。
重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我们能稳稳地站在地球上,物体能自由下落,都是重力的作用。
在建筑领域,工程师们必须充分考虑重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设计高楼大厦时,要确保结构能够承受自身的重量以及可能承受的各种负载,以防止建筑物的坍塌。
在农业中,利用重力可以实现水的自流灌溉。
将水渠修建在高处,水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向农田。
接下来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力。
行走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让我们能够稳步前行,不至于滑倒。
汽车的刹车系统依靠摩擦力来使车辆减速停止。
在机械制造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损耗,会采用润滑油来减小零件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又需要增大摩擦力,比如在鞋底和轮胎上设计花纹,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安全性。
再说说弹力。
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就会产生弹力。
像弹簧、橡皮筋等都是常见的具有弹力的物体。
在体育运动中,例如蹦床,运动员利用蹦床的弹力能够实现高难度的跳跃动作。
汽车的减震系统中也运用了弹力,通过弹簧的伸缩来缓冲路面的颠簸,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此外,射箭时,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去;跳板跳水时,跳板的弹力让运动员获得足够的起跳高度。
磁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力。
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金属,这就是磁力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磁力被广泛应用于磁性门吸、磁吸式挂钩等物品。
在工业领域,磁力起重机利用强大的磁力来搬运钢铁等重物。
磁悬浮列车则是依靠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大大减少了摩擦力,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
还有一种力叫做分子力。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它,但它在微观世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八下物理力的应用

八下物理力的应用标题:物理力的应用第一段:引言物理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量,它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物理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从而展示出物理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第二段:力的应用于交通运输物理力在交通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汽车的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车辆前进,这是摩擦力和引擎力的共同作用。
在火车运输中,牵引力使火车能够顺利行驶。
船只的推进力则是靠水流的阻力来产生的。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物理力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第三段: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物理力在建筑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建筑物的承重墙能够承受楼层和屋顶的重量,这是重力对墙体的作用。
另外,桥梁的设计也离不开物理力的应用。
桥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受力分析,以确保桥梁能够承受各种力的作用。
这些例子显示了物理力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第四段:力的应用于医疗领域物理力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心脏起搏器通过电力信号来调节心脏的跳动节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另外,医疗器械如X射线机和超声波机也是利用物理力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
这些例子展示了物理力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五段:力的应用于娱乐和运动物理力在娱乐和运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乘坐过山车时,人体会受到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给人带来刺激和快乐。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利用物理力来提高竞技表现。
例如,蹦床运动员利用弹力来完成高难度动作,而游泳运动员则要充分利用水的阻力来提高速度。
这些例子展示了物理力在娱乐和运动中的应用。
结论:物理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在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医疗领域以及娱乐和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和应用物理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善我们的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物理力的应用,并努力探索更多创新的应用方式,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物理课综合教案力学光学电磁学的综合应用

物理课综合教案力学光学电磁学的综合应用教案:物理课综合教案——力学、光学、电磁学的综合应用引言:现代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力学、光学和电磁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本教案将围绕力学、光学和电磁学的综合应用展开探讨,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三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并掌握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力学的应用1. 案例分析:汽车制动原理- 通过分析汽车制动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规律,并结合摩擦力和惯性的原理讲解汽车制动的实现过程。
-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推导制动距离与刹车力、车速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 进一步探究制动力的选择和制动距离的减小策略,增加学生对力学应用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2. 实验设计:弹簧振子的自由振动- 设计一个简单的弹簧振子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振子振动的周期和振幅随着质量和弹簧刚度的变化规律。
-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探究驱动力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阻尼、共振等概念。
二、光学的应用1. 案例分析:光纤通信原理- 通过引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原理,说明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 引导学生探究光纤的传输特性和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并分析光的传输损耗和色散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 结合实际应用,讲解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对光学应用的兴趣。
2. 实验设计:光的折射与反射- 设计一个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尺子、平面镜和物体等工具,观察和测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反射、折射的规律。
-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分析、计算光的折射角和反射角,巩固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三、电磁学的应用1. 案例分析:电磁感应原理在发电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电能的转化过程。
- 引导学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发电机工作中电势差与导线速度、磁感应强度和导线长度之间的关系公式。
- 进一步探究电磁感应的应用和电能的利用,培养学生对电磁学应用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高考物理-动力学观点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动力学观点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一、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组合问题每个过程各阶段的运动具有独立性,首先熟练每种运动一般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法,其次要关注两相邻过程中连接点的速度,通常转折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2016·湖北十堰模拟)如图所示,粗糙弧形轨道和两个光滑半圆轨道组成翘尾巴的S 形轨道.光滑半圆轨道半径为R ,两个光滑半圆轨道连接处C 、D 之间留有很小的空隙,刚好能够使小球通过,C 、D 之间距离可忽略.粗糙弧形轨道最高点A 与水平面上B 点之间的高度为h .从A 点静止释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小球沿翘尾巴的S 形轨道运动后从E 点水平飞出,落到水平地面上,落点到与E 点在同一竖直线上B 点的距离为s .已知小球质量为m ,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从E 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运动到半圆轨道的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小球沿翘尾巴S 形轨道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解析] (1)小球从E 点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设小球从E 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E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s =v E t4R =12gt 2联立解得v E =s 4 2gR.(2)小球从B 点运动到E 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12m v 2B =mg ·4R +12m v 2E解得v 2B =8gR +s 2g 8R在B 点F N -mg =m v 2BR解得F N =9mg +mgs 28R2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F N ′=9mg +mgs 28R2,方向竖直向下.(3)设小球沿翘尾巴的S 形轨道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则mg (h -4R )-W =12m v 2E解得W =mg (h -4R )-mgs 216R.[答案] (1)s 42g R (2)9mg +mgs 28R2,方向竖直向下(3)mg (h -4R )-mgs216R二、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传送带模型、滑块—滑板模型 1.模型概述传送带模型典型的有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涉及功能角度的问题主要有:求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和传送带由于相对滑动而产生的热量、因放上物体而使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等,常依据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2.传送带模型问题中的功能关系分析 (1)功能关系分析:W F =ΔE k +ΔE p +Q . (2)对W F 和Q 的理解:①传送带的功:W F =Fx 传; ②产生的内能Q =F f s 相对.3.传送带模型问题的分析流程4.滑块—滑板模型:与传送带模型相比较要复杂一点,要多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需通过受力分析得到临界加速度,从而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移情况,以便得出功能关系.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滑块,在水平力F 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的末端处与水平传送带相接(滑块经过此位置滑上传送带时无能量损失),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3 m/s ,长为L =1.4 m ,今将水平力撤去,当滑块滑到传送带右端C 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 =10 m/s 2.(1)求水平作用力F 的大小; (2)求滑块下滑的高度;(3)若滑块滑上传送带时速度大于3 m/s ,求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解析] (1)滑块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到水平推力F 、重力mg 和支持力F N 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推力F =mg tan θ,代入数据得F =1033N.(2)设滑块从高为h 处下滑,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 ,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故有mgh =12m v 2,所以v =2gh .若滑块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则滑块在传送带上由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L =12m v 20-12m v 2, 所以h 1=v 202g-μL ,代入数据得h 1=0.1 m.若滑块冲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则滑块由于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L =12m v 20-12m v 2, 则h 2=v 202g+μL ,代入数据得h 2=0.8 m.(3)设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 =v 0t ,由机械能守恒可知mgh 2=12m v 2,对滑块由运动学公式知v 0=v -at ,a =μg 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Δx =L -x , 相对滑动产生的热量Q =μmg Δx , 联立代入数据可得Q =0.5 J.[答案] (1)1033N (2)0.1 m 或0.8 m (3)0.5 J如图所示,AB 为半径R =0.8 m 的1/4光滑圆弧轨道,下端B 恰与小车右端平滑对接.小车质量M =3 kg ,车长L =2.06 m ,车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h =0.2 m ,现有一质量m =1 kg 的滑块,由轨道顶端无初速度释放,滑到B 端后冲上小车.已知地面光滑,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当车运动了t 0=1.5 s 时,车被地面装置锁定(g =10 m/s 2).试求:(1)滑块到达B 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 (2)车被锁定时,车右端距轨道B 端的距离;(3)从车开始运动到被锁定的过程中,滑块与车面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大小. [解析]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mgR =12m v 2B ,F N B -mg =m v 2BR则:F N B =30 N.(2)设滑块滑上小车后经过时间t 1与小车同速,共同速度大小为v 对滑块有:μmg =ma 1,v =v B -a 1t 1 对于小车:μmg =Ma 2,v =a 2t 1 解得:v =1 m/s ,t 1=1 s ,因t 1<t 0故滑块与小车同速后,小车继续向左匀速行驶了0.5 s ,则小车右端距B 端的距离为s 车=v2t 1+v (t 0-t 1)解得s 车=1 m.(3)Q =μmgs 相对=μmg ⎝⎛⎭⎫v B +v 2t 1-v2t 1解得Q =6 J.[答案] (1)30 N (2)1 m (3)6 J三、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阶段多过程运动 1.分析思路(1)对力学综合题中的多过程问题,关键是抓住物理情境中出现的运动状态与运动过程,将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子过程.(2)找出各阶段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然后对于每一个子过程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过程分析和能量分析,选择合适的规律列出相应的方程求解.2.常见方法(1)若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过程只涉及运动和力的问题或只要求分析物体的动力学特点,则一般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2)若过程不太关注中间过程而只求初末状态之间的运动参量关系且涉及做功和能量转化问题,则一般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 =2 kg ,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 点以初速度v 0=3m/s 下滑,A 点距弹簧上端B 的距离AB =4 m .当物体到达B 点后将弹簧压缩到C 点,最大压缩量BC =0.2 m ,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 点,D 点距A 点的距离AD =3 m .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 取10 m/s 2,sin 37°=0.6,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 .[解析] (1)物体从开始位置A 点到最后D 点的过程中,弹性势能没有发生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 =ΔE k +ΔE p =12m v 20+mgl AD sin 37°①物体克服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 Q =F f x ②其中x 为物体的路程,即x =5.4 m ③ F f =μmg cos 37°④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ΔE =Q ⑤ 由①②③④⑤式解得μ=0.52. (2)由A 到C 的过程中,动能减少ΔE ′k =12m v 20⑥重力势能减少ΔE ′p =mgl AC sin 37°⑦摩擦生热Q =F f l AC =μmg cos 37°l AC ⑧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ΔE pm =ΔE ′k +ΔE ′p -Q ⑨ 联立⑥⑦⑧⑨解得ΔE pm =24.5 J. [答案] (1)0.52 (2)24.5 J四、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涉及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如体育活动中的运动、生产生活中的模型,都可用动力学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两个阶段.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 =kx (x 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 为常量).质量m =50 kg 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 0=0.10 m ;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 全部用于增加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Δt =2.0 s ,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 1.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1)求常量k ,并在图中画出弹力F 随x 变化的示意图;(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 m ;(3)借助F -x 图象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 x 1和W 的值. [解析] (1)床面下沉x 0=0.10 m 时,运动员受力平衡,mg =kx 0得k =mgx 0=5.0×103 N/mF -x 图线如图所示.(2)运动员从x =0处离开床面,开始腾空,其上升、下落的时间相等,h m =12g ⎝⎛⎭⎫Δt 22=5.0 m.(3)参考由速度-时间图象求位移的方法,知F -x 图线与x 轴所围的面积等于弹力做的功,从x 处到x =0,弹力做功W FW F =12·x ·kx =12kx 2运动员从x 1处上升到最大高度h m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12kx 21-mg (x 1+h m )=0 得x 1=x 0+x 20+2x 0h m =1.1 m对整个预备运动,由题设条件以及功能关系,有W +12kx 20=mg (h m +x 0)得W =2 525 J. [答案] 见解析1.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现将质量为m 的物体竖直向下轻轻地放置在木板上的右端,已知物体m 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为保持木板的速度不变,从物体m 放到木板上到它相对木板静止的过程中,须对木板施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 ,那么力F 对木板做功的数值为( )A.m v 24 B .m v 22C .m v 2D .2m v 2 解析:选C.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拉力F 对木板所做的功W 一部分转化为物体m 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系统内能,故W =12m v 2+μmg ·s 相,s 相=v t -v 2t ,v =μgt ,以上三式联立可得:W =m v 2,故C 正确.2.(多选)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传送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如图甲所示),以此时为t =0时刻,作出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沿斜面向下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其中v 1>v 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 取10 m/s 2.则( )A .0~t 1时间内,物块对传送带做负功B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C .0~t 2时间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W =12m v 22-12m v 21 D .t 1时刻之后,物块先受滑动摩擦力,对其做正功,后受静摩擦力,对其做负功解析:选AD.由题图乙知,物块与传送带在t 2时刻相对静止,一起向下匀速运动,所以物块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减为零后再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0~t 1时间段内物块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向上,对传送带做负功,A 正确;物块最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向下匀速运动,说明滑动摩擦力大于或等于物块重力沿传送带斜向下的分力,B 错;0~t 2时间内,物块相对初始位置升高了,物块的重力做负功,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W >12m v 22-12m v 21,C 错;根据以上分析知,D 正确. 3.如图,质量为M 、长为L 、高为h 的矩形滑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上表面光滑,其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外力击打滑块左端,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向右的速度v 0,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地.求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端的水平距离.+M )gL =12M v 21-12解析:滑块左端滑到小球正下方时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有-μ(m M v 20得v 21=v 20-2μ(m +M )gL M, 小球自由落体落到地面的时间t =2hg ,此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的大小a =μMgM =μg ,滑块继续运动的最长时间t m =v 1μg,当t ≥t m 时,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端的水平距离s =v 212μg =v 202μg -(m +M )L M, 当t <t m 时,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端的水平距离s =v 1t -12at 2= 2h v 20g -4μLh (m +M )M-μh .答案:v 202μg -(m +M )L M 或 2h v 20g -4μLh (m +M )M-μh4.如图甲所示,在圆形水池正上方,有一半径为r 的圆形储水桶.水桶底部有多个水平小孔,小孔喷出的水在水池中的落点离水池中心的距离为R ,水桶底部与水池水面之间的高度差是h .为了维持水桶水面的高度不变,用水泵通过细水管将洒落的水重新抽回到高度差为H 的水桶上方.水泵由效率为η1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电池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太阳光竖直向下照射(如图乙所示),太阳光垂直照射时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电池板接收的能量为E 0.水泵的效率为η2,水泵出水口单位时间流出水的质量为m 0,流出水流的速度大小为v 0(不计水在细水管和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求:(1)水从小孔喷出时的速度大小;(2)水泵的输出功率;(3)为了使水泵的工作能维持水面的高度不变,太阳能电池板面积的最小值S .解析:(1)水从小孔喷出时速度沿水平方向,只受重力作用,做平抛运动,设水喷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有R -r =v th =12gt 2 解得v =R -r2h2gh .(2)水泵做功,既改变水的势能,又改变水的动能.由功能关系得P =m 0gH +12m 0v 20. (3)考虑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转化及利用效率,太阳能电池板接收的太阳能中的一部分转变成电能E 1,电能通过水泵将其中的部分转变成水的机械能E 2,有E 1=η1E 0S cos αE 2=η2E 1E 2=m 0gH +12m 0v 20 解得S =m 0gH +12m 0v 20η1η2E 0cos α.答案:见解析5.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 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圆弧轨道与质量为M =2 kg 的足够长的小车左端在最低点O 点相切,并在O 点滑上小车,水平地面光滑,当物块运动到障碍物Q 处时与Q 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前物块和小车已经相对静止,而小车可继续向右运动(物块始终在小车上),小车运动过程中和圆弧无相互作用.已知圆弧半径R =1.0 m ,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为53°,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8 m ,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试求:(1)小物块离开A 点的水平初速度v 1;(2)小物块经过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第一次碰撞后直至静止,物块相对小车的位移和小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总时间. 解析:(1)对小物块由A 到B 有:v 2y =2gh在B 点:tan θ=v yv 1解得v 1=3 m/s.(2)由A 到O ,根据动能定理有:mg (h +R -R cos θ)=12m v 20-12m v 21 在O 点:F N -mg =m v 20R解得:v 0=33 m/s ,F N =43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F N ′=43 N.(3)摩擦力F f =μmg =1 N ,物块滑上小车后经过时间t 达到的共同速度为v t ,则v 0-v t a m =v ta M,a m =2a M ,得v t =333m/s由于碰撞不损失能量,物块在小车上重复做匀减速和匀加速运动,相对小车始终向左运动,物块与小车最终静止,摩擦力做功使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故有:F f l 相=12(M +m )v 2t 得l 相=5.5 m 小车从物块碰撞后开始匀减速运动,(每个减速阶段)加速度a 不变,a M =F fM=0.5 m/s 2,v t =a M t 得t =2333 s.答案:(1)3 m/s (2)43 N (3)5.5 m 2333 s6.(2016·潍坊模拟)如图所示,光滑半圆轨道AB 竖直固定,半径R =0.4 m ,与水平光滑轨道相切于A .水平轨道上平铺一半径r =0.1 m 的圆形桌布,桌布中心有一质量m =1 kg 的小铁块保持静止.现以恒定的加速度将桌布从铁块下水平向右抽出后,铁块沿水平轨道经A 点进入半圆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B 时对轨道刚好无压力,已知铁块与桌布间动摩擦因数μ=0.5,取g =10 m/s 2,求:(1)铁块离开B 点后在地面上的落点到A 的距离; (2)铁块到A 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3)抽桌布过程中桌布的加速度大小.解析:(1)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v 2BR从B 点抛出后 水平方向x =v B t竖直方向2R =12gt 2代入数据得x =0.8 m.(2)A →B ,由机械能守恒m v 2A 2=2mgR +m v 2B2在A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F ′N -mg =m v 2AR代入数据得F ′N =60 N由牛顿第三定律F N =F ′N =60 N. (3)铁块脱离桌布时的速度v 0=v A铁块在桌布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铁块加速度为a 0,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 =ma 0 设铁块在桌布上的加速时间为t 0,由运动学公式 v 0=a 0t 0由公式r =12at 20-12a 0t 20 代入数据得a =5.25 m/s 2.答案:(1)0.8 m (2)60 N (3)5.25 m/s 2。
力学综合应用题(含模型建构)

由 浮 = 液 排 可得,此时圆柱体 排开水的体积
排 =
浮
=
.× / ×/
= . × −
容器中水的体积
水 = − 排 = . × . − . × − = .
=
.
= . ×
(3) 小明将牛奶堆放起来,在 3min 内将15箱牛奶叠放在第一箱上面,
请计算小明克服牛奶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每箱牛奶的高度 = = . ,把15箱牛奶看成一个整体,在地
面上时整体重心的高度 =
将15箱牛奶叠放在第一箱上面,此时15箱牛奶重心的高度
.× /
= .
(2) 若小强站立时双脚与水平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为 . ,则他站
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小强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 = = × / =
他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
.
输水管中水的流量
= × − × . / = . × − /
注水所需的时间 =
水
=
.
.×− /
=
二、重心迁移模型
5. “引体向上”是一种增强手臂力量的体育锻炼项目,深受同学们的喜
爱。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
= = × × × − = . ×
(3) 潜艇在水下以最大输出功率、最大航速匀速行驶 ,求此运动
过程中潜艇的牵引力大小。
水下最大航速 = / = /
由 =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系列专题八:电功率的综合应用

2023年中考复习系列专题七:电功率的综合应用1.小梦将家中其他用电器与电源断开,仅让淋浴器工作,用电能表测量电热淋浴器的热效率。
她发现淋浴器内质量为50kg,初温为20℃的水上升了30℃,加热前后电能表示数如图所示。
已知c水=4.2×103J/(kg •℃),求:(1)水吸收的热量;(2)电热淋浴器的热效率。
2.如图是小明家使用的两挡电取暖器内部简化电路图,R1、R2为电热丝,且电阻不变,高温挡位功率为1100W,低温挡位功率为440W,家庭电路电压U=220V,求:(1)电取暖器处于高温挡位时电路中的电流;(2)电取暖器处于低温挡位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3)电路中R2的阻值。
3.母亲节到了,小宁为妈妈买了一个电热足浴盆如图,它的内部由加热系统和按摩系统两部分组成,加热系统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电功率500W,求:(1)加热系统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是多少?正常工作时发热电阻的阻值是多少?(2)小宁帮妈妈泡脚时,向足浴盆中加入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系统正常工作10min将水加热到30℃,此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此时加热系统的加热效率是多少?4.助力“双减”爱护双眼,为了缓解眼睛疲劳,妈妈给小华购买了一款电加热眼罩,如图是电热眼罩工作原理图,可以实现“高、中、低”温三个挡位的发热控制,中温挡发热时,电压为9V,功率为4.05W,中、低温挡工作时通过R1的电流之比为3:2。
求:(1)中温挡工作5min时,电路中所消耗的电能;(2)中温挡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3)电阻R2的阻值;(4)高温挡工作时的总电流。
5.小明家中有一个标有“220V,2200W”的即热式水龙头,其电热丝电阻为R0,他发现冬天使用时水温较低,春秋两季水温较高,于是他增加两个相同的发热电阻R改装了电路,如图所示,开关S1可以同时与a、b相连,或只与c相连。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品教案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力的作用”,第二节“简单机械”,第三节“能量转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2. 认识简单机械,了解其工作原理,学会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能量转换的原理,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测量,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能量转换的应用。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的使用,能量转换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杠杆,滑轮,斜面,电能转换器。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如拉门、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定义,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讲解其工作原理。
(3)能量转换:以电能转换为实例,讲解能量转换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测量力的大小: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
(2)简单机械应用:分组讨论并设计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能量转换实践:分组进行电能转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简单机械分类:杠杆、滑轮、斜面等。
原理:利用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改变。
3. 能量转换原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实例: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2)简单机械应用:设计一个利用杠杆原理的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能量转换:观察家中电器的工作,分析其能量转换过程。
2. 答案:(1)记录测量结果,计算平均值。
(2)根据杠杆原理,计算力臂和力的大小。
(3)列出能量转换的方程式,计算能量转换效率。
SG186工程简介

sg186工程简介Array一体化平台建设,八大业务应用,六大保障体系工程内涵国家电网公司依据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决定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工程(“SG186工程”),即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构筑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五个部分组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由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八大业务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六个保障体系。
实施“SG186工程”,重点建设“一个系统、二级中心、三层应用”。
一个系统就是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支撑集团化运作;二级中心就是建设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共享数据资源,促进集约化发展;三层应用就是部署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县公司三层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
工程目标和阶段“SG186工程”实现的四个目标。
一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系统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二是建成适应公司系统管理需求的八大业务应用,增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四是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公司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初步建成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
把握“SG186工程”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步:2006~2007年,开展平台及业务应用典型设计,统一咨询,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实现初步集成;第二步:2008~2009年,全面完成业务应用的推广,并基本实现全面集成;第三步:2010年,进一步完善提高,为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支撑。
八大业务应用财务(资金)管理业务应用。
统一财务标准,建立财务(资金)管理业务应用,建设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分析与评价等核心应用模块,实现公司财务信息实时共享,提升财务的主动控制和决策支持能力,为实现财务管理现代化提供支撑。
中考物理题型五《综合应用题》

题型五综合应用题一、力学(6年4考)类型1简单机械类(2017.20)1.(2020铜仁)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在匀速吊起重为4.8×103N 的物体时,物体4 s内上升了6 m,在此过程中,拉力F为2×103 N.求:(1)起重机吊起重物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拉力F的功率.第1题图2.(2020青海省卷)使用如图所示的机械装置,某人从井里提升78 kg的重物,在10 s内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行走了8 m,该人拉绳子的力是400 N(绳重与摩擦忽略不计).g取10 N/kg,求:(1)物体上升的速度是多少?(2)拉力的功率是多少?(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4)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少?第2题图3.(2019泰州)如图,使用杠杆提升重物,拉力F竖直向下,重物匀速缓慢上升,相关数据如下表.求:物重G/N 拉力F/N 时间t/sA端上升的竖直距离h/mB端下降的竖直距离s/m200 500 0.5 0.4 0.2(1)拉力所做的功.(2)拉力做功的功率.(3)此过程中,该杠杆的机械效率.第3题图4. (2020洛阳二模)如图甲所示,工人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500 N的推力F1,将质量为80 kg的货物从A点匀速推至B点;再用100 N的水平推力F2使其沿水平台面匀速运动到C点,不计货物的长度;图乙为物体从A点经B点到达C的s-t图像.(g取10 N/kg)求:(1)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2)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多少?(3)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少?第4题图类型2情景模型类(2016.20)5.(2018淄博改编)骨骼、肌肉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最基本的运动都是肌肉牵引骨骼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杆.如图所示是踮脚时的示意图,人体的重力为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为动力.质量为60 kg的小明在1 min内完成50个双脚同时踮起动作,每次踮脚过程中脚跟离开地面的高度是9 cm.(g取10 N/kg)试问:第5题图(1)人踮脚时,人的脚是一个________杠杆,人走路时两只脚的前后位置会交替变化,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此时地面对脚的摩擦力向________(选填“前”或“后”).(2)踮脚时小腿肌肉对每只脚的拉力是多少?(3)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6.“转大运”是大力士比赛中的一个项目,如图甲所示,长为4 m 的杠杆一端固定并保持水平,将重量300 kg的重物系在距离支点2.5 m的位置,选手将重物抬离地面后,沿顺时针绕圈30 s,杠杆转动角度为180°,如图乙所示.(杠杆重力不计,g取10 N/kg,π=3.14)第6题图(1)若重物底面积为0.25 m2,则重物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选手要将重物刚好抬离地面,至少需要施加多大的力?(3)该选手绕圈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二、力热综合(2015.21)1.(2020河南大模考)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河南省郑州市紧急建成一座被称为河南“小汤山医院”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如图所示为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某型号挖掘机的实物图(甲) 和作业范围图(乙),它以柴油为燃料,下表为该挖掘机的部分数据.施工过程中挖掘机以额定功率在6 s内将装满铲斗的800 kg泥土从最大挖掘深度处匀速提升到位于最大卸料高度的装载车上.g取10 N/kg,q柴油=4×107 J/kg.试问:(1)挖掘机宽大的履带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挖掘机可以挖开地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2)挖掘机未开始工作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3)本次作业中挖掘机对泥土所做的功是多少?(4)挖掘机完成这次作业需消耗多少kg柴油?第1题图整机质量 5 tA最大挖掘深度 3 mB最大卸料高度 5 m履带总触地面积 4 m2额定功率40 kW柴油机效率40%2.(2020开封二模)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已经正式下水服役.该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达6.4×104 t,可搭载40架舰载机,每架舰载机的质量约为20 t,静止时轮胎与甲板的总接触面积为0.5 m2.航母的动力是由蒸汽轮机提供,最大功率可以达到3×104kW(海水密度ρ取1.0×103 kg/m3,g取10 N/kg).(1)为了使舰载机更易于起飞,航母最好________(选填“逆风”或“顺风”)航行.(2)舰载机静止在甲板上时对甲板的压强是多少?(3)40架舰载机全部起飞后,该航母浸在海水中的体积变化了多少立方米?(4)若航母以1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540 km,蒸汽轮机的功率为2.0×104kW,消耗燃油72 t,蒸汽轮机的效率为多少?(燃油的热值取4.0×107 J/kg)第2题图3.(2020安阳一模)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具备超音速巡航、电磁隐身、超视距攻击等优异性能,该飞机最大起飞质量为37 t,最大飞行高度达20 000 m,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合3 060 km/h),最大载油量为10 t,飞机航行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如下表:速度v(m/s)100 200 300 400 500阻力f/N 0.3×1041.2×1042.7×1044.8×1047.5×104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的热值为5×107 J/kg.求:(1)飞机发动机完全燃烧10 t 燃油获得的能量是多少焦?(2)当飞机以300 m/s 的速度巡航时,飞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少千瓦?(3)若在飞机油箱中加满燃油,并且以500 m/s 的速度巡航时,飞机的最大航程约是2.6×103 km,则飞机发动机的效率约为多少?三、力电综合(6年4考)类型1力电转换交通工具(2019.20)1.(2019枣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某种型号纯电动汽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空车质量 1 380 kg 最大功率100 kW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0.032 m2最高时速120 km/h电池容量42 kW·h 最大续行里程260 km假如汽车上只有司机一人,质量为60 kg,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6 km,耗电9 kW·h,汽车所受的阻力为汽车总重的0.05倍.g=10 N/kg,试问:(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或“电磁感应”).电动汽车前进和倒车是通过改变________来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的.(2)电动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3)电动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是多大?(4)电动汽车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大?2.如图所示为某小型四轴无人机,它可以进行航空拍摄、交通管理、喷洒农药等.机身装有蓄电池,采用4个电机带动旋翼(螺旋桨)转动,对下方空气施力的同时获得升力.表中是该无人机喷洒农药时的部分参数.试问:第2题图锂蓄电池20 000 mAh,24 V电动机数量 4农药箱容量18 L喷洒流量 1 200 mL/min(1)遥控该无人机同卫星定位一样,是通过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该无人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成了________能.(2)该无人机将装满的农药全部洒完需要多长时间?(3)该无人机每个旋翼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为120 W,额定电压为24 V,则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每个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大?(4)若蓄电池电能的80%可用于无人机飞行,则该蓄电池充满电后,无人机最多能正常飞行多长时间?类型2实际应用类(6年3考)3.如图甲所示,是一个能显示油箱中油量多少的装置,电源电压为6 V不变,油量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轻质金属细杆(外表面已做绝缘处理)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左端用细线系着一个浮球,右端作为电位器(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已知浮球的体积是600 cm3,该装置正常工作时浮球浸入油面的体积始终为总体积的一半.当油面最高时,浮球所受拉力为0.2 N,滑片在电位器的最下端,此时油的深度为60 cm;当油的深度降低到10 cm时会触发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图中未画出).电路中的电流I和油箱中油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忽略细线、金属细杆的重力和受到的摩擦力,g取10 N/kg,油的密度为ρ油=0.8×103 kg/m3)试问:(1)当油箱中油量减少,浮球静止时所受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油面高于最低油面)(2)浮球的质量是多少?(3)当报警装置开始报警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多少?(4)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电源电压略有降低,为了使报警装置仍在油的深度为10 cm时报警,应用阻值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定值电阻替换定值电阻R1,并简要说明理由.第3题图4. (强烈推荐)(2019福建)空气质量指数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下表的空气质量等级是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划分的.某兴趣小组自制的空气质量监测仪,用电压表显示空气质量指数,工作原理电路图如图.已知电源电压U=18 V,电压表量程为0~15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0 Ω,气敏电阻阻值R与A的关系为R=6A×103Ω.空气质量指数A 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300空气质量等级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1)通过计算,判断电压表示数为10 V时对应的空气质量等级;(2)更换定值电阻R0可改变监测仪的测量范围,若要使电压表满偏时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A =400,则更换后的定值电阻R0′的阻值应为多大?第4题图四、电热综合(2020.21,2018.20)1. (2020黔东南州改编)小明妈妈为奶奶买了一个电热足浴盆(如图所示),内部由加热系统和按摩系统两部分组成.加热系统的加热电阻额定电压为220 V,额定功率为605 W,问:(1)电热足浴盆加热水的过程中是将________转化为内能.(2)小明帮奶奶泡脚时,向足浴盆中加入6 kg初温为20 ℃的水,加热系统的加热电阻正常工作16 min将水加热到40 ℃,加热系统加热时的热效率是多少?[c水=4.2×103 J/(kg·℃),结果保留1位小数](3)当小明家的实际电压是200 V,加热电阻工作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加热电阻阻值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4)足浴盆按摩系统中的电动机工作电压是12 V(按摩系统将交流电压转换为12 V),工作电流为4 A,其电阻为0.5 Ω,电动机工作中因发热损失....的功率是多少?第1题图2. (2020孝感改编)如图甲所示为便携式可折叠电热壶,额定电压为220 V.电热壶具有加热、保温两挡,保温挡的额定功率为110 W.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当双触点开关接触1和2时为关闭状态,接触2和3时为保温挡,接触3和4时为加热挡.R1、R2是两个阻值不变的发热元件,R2=48.4 Ω,现将电热壶接到220 V的家庭电路中,求:(1)该电热水壶工作时必须使用三脚插头,主要目的是将其外壳与________相连.(2)R1的阻值;(3)加热挡的电功率;(4)若电热壶内装有0.5 kg的水,现用加热挡使水从25 ℃升高到100 ℃,加热效率为63%,则需要工作多少秒[c水=4.2×103 J/(k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第2题图3. (2020河南大模考)小明家新买了一台如图甲所示的冷暖两用空调扇,其兼具送风、制冷、加湿等多功能于一身,其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R为电热丝,为电动机.试问:第3题图(1)夏天使用空调扇制冷时,开关S1闭合,S2应__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冬天使用空调扇吹暖风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被空气吸收,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室内空气的内能.(2)某次只打开空调扇的吹风功能,正常工作1 h消耗的电能为0.055 kW·h,此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3)冬天时,某次小明进行了试验:关闭家里其他用电器,让空调扇送暖风,观察到家里如图丙所示的电能表的表盘在6 min内转动了40转.电阻R的阻值为多大?(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4)若不计热量损失,试验过程中可以将室内质量为50 kg的空气温度提高多少摄氏度?[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 J/(kg·℃)]五、光热综合1.(2020开封一模)小阳家住在节能示范小区,小区建设时为每家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嵌入式太阳能阳台,它的集热器作为阳台部分,与建筑完美结合,同时该太阳能热水器还具备电辅助加热功能,可不间断地为家庭提供生活热水.其相关参数见下表.集热器面积/m2水箱容积/L 电辅助加热功率/W2.4 120 2 000(1)保温水箱安装于阳台上方,通过自然循环换热,将热能储存到水箱,没有其他能源消耗(完全免费热水).热水器的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热水之所以能自然向上循环到水箱,是因为集热器中的水温度升高,密度变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2)小阳查阅资料得知,当地夏季晴天时,平均太阳辐射功率为1.95×106 J/(m2·h),平均每天光照时间为10 h,该热水器一天内能将水箱中的水从20 ℃加热至70 ℃.则一天内此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该太阳能热水器的光热转换效率是多少?[c水=4.2×103 J/(kg·℃),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3)如果连续阴雨天(不计太阳辐射),需要开启电辅助加热,要升高相同温度,至少需要正常工作多长时间?第1题图六、力电热综合(2016.21)1.(2020洛阳二模)如图是小洛家新买的养生壶,它有低、中、高三个加热挡位,养生壶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格所示[ρ水=1.0×103 kg/m3,c水=4.2×103 J/(kg·℃)].项目参数额定电压/V 220高温挡功率/W 1 000中温挡功率/W 800低温挡功率/W 200容量/L 1第1题图(1)若养生壶的质量为1.5 kg,底面积为200 cm2,求装满水后壶对桌面的压强.(2)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初温为20 ℃的一壶水烧开,不计加热过程的热损失,求至少需要多长时间.(3)销售人员介绍说:养生壶内部有两个加热管(电阻),请你根据销售人员的介绍和上表中的部分参数,猜测并在虚线框内画出内部加热电路的主要结构(简化的等效电路图),然后依据你的猜想,计算出每个加热管的电阻值.2.(2020焦作二模)西气东输使我们焦作地区大部分家庭用上了天然气,小明想对天然气烧水进行探究.他用一个底面积为0.25 m2、质量为1 kg的锅来烧水,锅中加入水的质量为5 kg.当将锅放到燃气灶的支架上时,锅与支架的接触面积为锅底面积的4%,如图甲所示.烧水前燃气表示数为1 262.555 m3,把水从20 ℃加热到80 ℃时,小明再观察燃气表发现示数如图乙所示,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3×107 J/m3,g取10 N/kg[c水=4.2×103 J/(kg·℃)].则:(1)锅对支架的压力为________N,锅对支架的压强为________Pa.(2)天然气烧水的效率为多少?(3)若用额定电压为220 V、额定功率为2 100 W、烧水效率为90%的电磁炉烧水,也让5 kg 的水从20 ℃升高到80 ℃,需要加热多长时间?(结果保留整数)第2题图答案题型五 综合应用题一、力学1. 解:(1)起重机所做的有用功:W 有=Gh =4.8×103 N ×6 m =2.88×104 J (2)由图可知,承担动滑轮绳子的段数为:n =3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nh =3×6 m =18 m 拉力做的总功:W 总=Fs =2×103 N ×18 m =3.6×104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00%=2.88×104 J3.6×104 J ×100%=80% (3)拉力F 的功率:P 总=W 总t =3.6×104 J4 s =9×103 W2. 解:(1)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2 由s =nh 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h =s n =8 m2=4 m 物体上升的速度:v 物=h t =4 m10 s =0.4 m/s (2)拉力做的功:W 总=Fs =400 N ×8 m =3 200 J 拉力的功率:P 总=W 总t=3 200 J 10 s =320 W(3)物体的重力:G =mg =78 kg ×10 N/kg =780 N 有用功:W 有=Gh =780 N ×4 m =3 120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00%=3 120 J3 200 J ×100%=97.5% (4)不计绳重和摩擦,由F =12(G +G 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 动=2F -G =2×400 N -780 N =20 N3. 解:(1)拉力所做的功:W =Fs =500 N ×0.2 m =100 J (2)拉力做功的功率:P =W t =100 J0.5 s=200 W(3)杠杆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00%=GhW ×100%=200 N ×0.4 m 100 J ×100%=80% 4. 解:(1)由图乙可知,货物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路程:s BC =4.5 m -3 m =1.5 m 货物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t BC =16 s -6 s =10 s 货物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v BC =s BC t BC =1.5 m10 s =0.15 m/s 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P BC =W BC t BC =F 2s BCt BC=F 2v BC =100 N ×0.15 m/s =15 W (2)在斜面上推力做的功:W 总=F 1s AB =500 N ×3 m =1 500 J货物的重量为:G =mg =80 kg ×10 N/kg =800 N 推力做的有用功:W 有=Gh =800 N ×12×3 m =1 200 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100%=1 200 J1 500 J ×100%=80% (3)克服斜面对物体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W 额=W 总-W 有=1 500 J -1 200 J =300 J 则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 =W 额s AB =300 J3 m =100 N5. 解:(1)省力 前(2)踮脚时的阻力F 2=G =mg =60 kg ×10 N/kg =600 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即F 1×(8 cm +4 cm)=600 N ×8 cm 解得F 1=400 N小腿肌肉对每只脚的拉力F =F 12=200 N(3)根据相似三角形知识可知,每次垫脚过程中重心升高的高度h =8 cm8 cm +4 cm ×9 cm =6 cm=0.06 m每次踮脚时克服重力做功W 0=Gh =600 N ×0.06 m =36 J 1 min 内踮脚克服重力做功W =50W 0=50×36 J =1 800 J 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P =W t =1 800 J60 s =30 W 6. 解:(1)重物的重力G =mg =300 kg ×10 N/kg =3 000 N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G =3 000 N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S =3 000 N 0.25 m 2=1.2×104Pa (2)选手抬离重物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L =GL 0 则选手至少需要施加的力F ′=GL 0L =3 000 N ×2.5 m4 m=1 875 N (3)选手绕圈一周运动的距离s 0=2πL绕圈180°运动的距离s =12s 0=12×2×3.14×4 m =12.56 m选手绕圈的平均速度v =s t=12.56 m30 s ≈0.42 m/s 二、力热综合1. (1)减小 形状(2)解:挖掘机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G =m 机g =5×103 kg ×10 N/kg =5×104 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S =5×104N4 m 2=1.25×104 Pa (3)泥土的重力G 土=m 土g =800 kg ×10 N/kg =8×103 N 提升高度h =h A +h B =3 m +5 m =8 m挖掘机对泥土所做的功W =G 土h =8×103 N ×8 m =6.4×104 J (4)本次作业柴油机做的功W 有=Pt =4×104 W ×6 s =2.4×105 J由η=W 有Q 放×100%可得,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 放=W 有η=2.4×105 J 40%=6×105 J 由Q 放=mq 可得,消耗柴油的质量m =Q 放q 柴油=6×105 J4×107 J/kg=0.015 kg 2. (1)逆风 【解析】在舰艇上的跑道不可能很长,飞机逆风起飞时飞机就可以相对空气有一个较大的相对速度,飞机的速度不需要加速到很大,就能获得足够的升力.解:(2)舰载机静止在甲板上时对甲板的压强:p =F S =G S =mg S =2×104kg ×10 N/kg0.5 m2=4×105 Pa(3)船母的体积变化:ΔV =ΔF 浮ρg=Δmg ρg =40×2×104 kg 1.0×103 kg/m 3=800 m 3(4)航母航行的时间:t =s v =5.4×105m15 m/s=3.6×104 s 蒸汽轮机的效率:η=W Q ×100%=Ptmq ×100%=2.0×104×103 W ×3.6×104 s 7.2×104 kg ×4.0×107 J/kg ×100%=25%3. 解:(1)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放=mq =10×103 kg ×5×107 J/kg =5×1011 J (2)飞机以300 m/s 的速度巡航时,由表格可知所受阻力f =2.7×104 N ,牵引力F =f =2.7×104 N则飞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 =W t =Fst =F v =2.7×104 N ×300 m/s =8.1×106 W =8 100 kW(3)由(1)可知Q 放=5×1011 J, 根据表格查出飞机航行速度为500 m/s 时所受的阻力f ′=7.5×104 N ,牵引力F ′=f ′=7.5×104 N则有用功为:W 有=F ′s =7.5×104 N ×2.6×106 m =1.95×1011 J所以飞机发动机的效率:η=W 有W 总× 100%=W 有Q 放×100%=1.95×1011 J 5×1011 J×100%=39% 三、力电综合类型1 力电转换交通工具 1.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流方向解:(2)电动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 =G 总=(m 1+m 2)g =(1 380 kg +60 kg)×10 N/kg =14 400 N电动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S =14 400 N 0.032 m 2=4.5×105Pa (3)电动汽车所受牵引力F 牵=F 阻=0.05 G 总=0.05×14 400 N =720 N 电动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W =F 牵s =720 N ×36 000 m =2.592×107 J (4)由题可知W 电=9 kW·h =3.24×107 J电动汽车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η=WW 电×100%=2.592×107 J3.24×107 J×100%=80%2. (1)电磁波 机械解:(2)喷洒完18 L 的药量所需要的时间为t =18×103 mL1 200 mL/min =15 min (3)由P =UI 得,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流为I =P U =120 W24 V=5 A(4)蓄电池充满一次电时储存的电能W =UIt =24 V ×20 000 mAh =24 V ×20 A ×3 600 s =1.728×106 J 由η=W 有W 机×100%可转化为无人机飞行的能量W 机=Wη=1.728×106 J ×80%=1.382 4×106 J 该无人机充满电后能飞行的时间t =W 机4P =1.382 4×106 J4×120 W =2 880 s =48 min 3. (1)不变解:(2)该装置正常工作时浮球排开油的体积V 排=0.5V =0.5×600 cm 3=3×10-4 m 3浮球所受浮力:F 浮=ρ油gV 排=0.8×103 kg/m 3×10 N/kg ×3×10-4 m 3=2.4 N由于浮球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有G =F 浮+F 拉=2.4 N +0.2 N =2.6 N 浮球的质量m =Gg =2.6 N 10 N/kg=0.26 kg (3)当油面最高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 1工作,由图像可知此时电流为0.6 A ,则R 1=U I =6 V0.6 A=10 Ω 当开始报警时,油的深度为10 cm ,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 A ,则电路的总电阻R 总=U I ′=6 V0.1 A=60 Ω 故R 2=R 总-R 1=60 Ω-10 Ω=50 Ω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 滑=I ′R 2=0.1 A ×50 Ω=5 V (4)较小 当电源电压减小时,根据I =UR 1+R 2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要使报警装置仍在油的深度为10 cm 时报警,须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所以应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故应用阻值较小的定值电阻替换定值电阻R 1.4. 解:(1)电压表示数为10 V 时,电路电流I =UR 0R 0=10 V100 Ω=0.1 A 气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 R =U -UR 0=18 V -10 V =8 V根据欧姆定律R =U I ,气敏电阻阻值R =U R I =8 V 0.1 A =80 Ω.由R =6A ×103Ω得A =6×103 Ω80 Ω=75,根据图表可知对应的空气质量等级为良.(2)当A =400时,由R =6A ×103Ω,得气敏电阻阻值R ′=6×103 Ω400=15 Ω,电压表 偏时UR 0′=15 V ,气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 R ′=U -UR 0′=18 V -15 V =3 V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的电流I ′=U R ′R ′=3 V 15 Ω=0.2 A 根据欧姆定律,更换的定值电阻R 0′=UR 0′I ′=15 V0.2 A =75 Ω 四、电热综合1. (1)电能解:(2)水吸收的热量为Q 吸=c 水m 水(t -t 0)=4.2×103 J/(kg·℃)×6 kg ×(40 ℃-20 ℃)=5.04×105 J加热系统的加热电阻加热时间t =16 min =960 s加热系统消耗的电能W =Pt =605 W ×960 s =5.808×105 J加热系统加热时的效率η=Q 吸W ×100%=5.04×105 J 5.808×105 J×100%≈86.8% (3)由P =U 2R 得,正常工作时加热电阻值R =U 2额P 额=(220 V )2605W =80 Ω 加热电阻的实际功率P 实=U 2实R =(200 V )280 Ω=500 W(4)电动机工作中因发热损失的功率为P 损=I 2R ′=(4 A)2×0.5 Ω=8 W 2. (1)大地解:(2)由P =U 2R 可得R 1的阻值R 1=U 2P 1=(220 V )2110 W=440 Ω (3)由题图可知,当双触点开关接触3和4时,处于高温挡,此时电阻R 1、R 2并联,则R 2消耗的功率为P 2=U 2R 2=(220 V )248.4 Ω=1 000 W加热挡的电功率P 加=P 1+P 2=110 W +1 000 W =1 110 W (4)由Q 吸=cm Δt 知,水吸收的热量Q 吸=c 水m Δt =4.2×103 J/(kg·℃)×0.5 kg ×(100-25) ℃=1.575×105 J 由η=Q 吸W 知电热壶消耗的电能W =Q 吸η=1.575×105 J63%=2.5×105 J 由P =W t 可得,加热时间t =W P 加=2.5×105 J 1 110 W≈225.2 s3. (1)断开 热传递解:(2)电动机功率P 动=W t =0.055 kW·h1 h =0.055 kW =55 W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 =P 动U =55 W220 V =0.25 A(3)空调扇送暖风时消耗的电能 W ′=40 r2 000 r/(kW·h )=0.02 kW·h =0.02×3.6×106 J =7.2×104 J空调扇的总功率P 总=W ′t ′=7.2×104J6×60 s=200 W电流通过R 做功的功率P R =P 总-P 动=200 W -55 W =145 W 电阻的阻值R =U 2P R =(220 V )2145 W≈333.79 Ω(4)试验过程中电热丝产生的热量Q =W =P R t ′=145 W ×6×60 s =5.22×104 J 不计热量损失,空气吸收的热量Q 吸=Q =5.22×104 J空气温度上升量Δt =Q 吸cm =5.22×104 J 1.0×103 J/(kg·℃)×50 kg=1.044 ℃ 五、光热综合1. (1)内 小解:(2)水的体积V =120 L =120 dm 3=0.12 m 3,由ρ=mVm =ρV =1×103 kg/m 3×0.12 m 3=120 kg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Δt =4.2×103 J/(kg·℃)×120 kg ×(70 ℃-20 ℃)=2.52×107 J 该热水器一天吸收的太阳能E =1.95×106 J/(m 2·h)×2.4 m 2×10 h =4.68×107 J 该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效率η=Q 吸E ×100%=2.52×107 J 4.68×107 J ×100%≈53.8% (3)如果连续阴雨天(不计太阳辐射),开启电辅助加热,消耗的电能W 电=Q 吸=2.52×107 J 由W 电=Q 吸=Pt 可得需要加热时间t =W 电P =2.52×107 J2 000 W=12 600 s =3.5 h六、力电热综合1. 解:(1)养生壶内水的体积:V =1 L =1 dm 3=1×10-3 m 3由ρ=m V m =ρ水V =1×103 kg/m 3×1×10-3 m 3=1 kg养生壶对桌面的压力:F =G 总=m 总g =(1.5 kg +1 kg)×10 N/kg =25 N 养生壶对桌面的压强p =F S =25 N 200×10-4 m 2=1.25×103Pa (2)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则水吸收的热量:Q 吸=c 水m (t -t 0)=4.2×103 J/(kg·℃)×1 kg ×(100 ℃-20 ℃)=3.36×105 J 由P =W t =Q 吸t 可得,养生壶工作时间:t =Q 吸P =3.36×105 J 1 000 W=336 s(3)由表格数据可知,热水器的三挡位的功率P 1=1 000 W ,P 2=800 W ,P 3=200 W ,由P 1=P 2+P 3可知,两加热管的连接方式为并联,猜测得热水器加热部分的等效电路图如答图所示:第1题答图其中加热管R 1的额定功率为800 W ,电热管R 2的额定功率为200 W由P =UI =U 2R可得,加热管的电阻分别为: R 1=U 2P 2=(220 V )2800 W=60.5 Ω R 2=U 2P 3=(220 V )2200 W=242 Ω 2. (1)60 6 000 【解析】锅对支架的压力等于锅和水的总重量,所以F =G 总=(m 锅+ m 水)g =(1 kg +5 kg)×10 N/kg =60 N支架的受力面积:S =0.25 m 2×4%=0.01 m 2锅对支架的压强:p =F S =60 N 0.01 m 2=6 000 Pa 解:(2)水从20 ℃升高到80 ℃,需要吸收的热量Q 吸=c 水m Δt =4.2×103 J/(kg· ℃)×5 kg ×(80 ℃-20 ℃)=1.26×106 J 消耗天然气体积V =1 262.625 m 3-1 262.555 m 3=0.07 m 3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 放=qV =3×107 J/m 3×0.07 m 3=2.1×106 J天然气烧水的效率η=Q 吸Q 放×100%=1.26×106 J 2.1×106 J×100%=60 % (3)用电磁炉烧水,需要做功W =Q 吸η′=1.26×106 J 90%=1.4×106 J 由P =W t 得需要加热的时间t =W P =1.4×106 J 2 100 W≈667 s。
广东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广东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5.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6. 力与运动的综合应用:分析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如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
2. 功的定义: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 机械能:物体由于机械运动或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6.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如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等。
三、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振动引起介质(如空气、水)的波动。
2. 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的颗粒振动传递。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分别与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波形有关。
4.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不同材料对声波的吸收程度不同。
5. 声音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声纹识别、超声波测距等。
四、光现象1. 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应用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
2. 光的反射:光遇到不同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
4.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质。
5.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波相遇时的叠加现象和通过狭缝时的弯曲传播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电能》题 人教新课标版

第8章第1节《电能》题库考点一:电能的来源、应用及转化A、基础例题:1、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A.电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B.电流通过导体受阻力运动的过程C.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D.电能转化为热的过程B、强化练习:1、关于电流做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风扇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电炉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给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在电流通过电动起重机的过程中,主要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下面几位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风扇通电后把电能转化成动能B.人造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把电能转化成光能C.电灯泡通电时把电能全部转化成光能D.电吹风通电时把电能全部转化成热能3、下列关于用电器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 B.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电吹风将电能转化为热 D.电熨斗将电能转化为热4、电炉接通电源后,电流做功的过程是将()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电能转化为热能D、电能转化为动能5、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______转化为______的过程,电流做______,就有多少______转化为______的能量.电动机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设备,电灯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和______能的设备;电流通过电炉时发热,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6、电灯泡通电后照亮了教室,说明电能可以转化成_____;将手靠近发光的灯泡,可以感到灯泡发烫,说明电能可以转化成_____;电动机通电后转动带动电风扇,说明电能可以转化成_____;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视机、电脑、电饭煲、电磁炉等都要消耗_____.7、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能;电流通过电灯时,灯丝炽热发光,电能转化为能和能。
电流通过电炉时,电能主要转化为能;电流通过电风扇时,电能主要转化为能;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主要转化为能。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考点三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运动组合问题
解得L′=10 m 第二种:当小物块恰能到达与圆心等高的位置时, 则12mvA2+mg(R-Rcos 37°)-μmgL1-mgr=0 解得L1=16 m
考点三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运动组合问题
当小物块恰能到达 D 点时,则12mvA2+mg(R-Rcos 37°)-μmgL2=0 解得L2=20 m 则小物块能到达D点且在DC之 间不脱离轨道,MN的长度满足 16 m≤L′≤20 m或者L′≤10 m。
考点二 滑块—木板模型综合问题
(1)A、C两点的高度差; 答案 0.8 m
小物块在 C 点速度大小为 vC=cosv053°=5 m/s,小物块在 C 点的竖直分 速度为 vy=vCsin 53°=4 m/s,下落高度为 h=v2yg2=0.8 m
考点二 滑块—木板模型综合问题
(2)小物块在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 压力; 答案 68 N,方向竖直向下
考点三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运动组合问题
(2)若MN的长度为L=6 m,求小物块 通过C点时所受轨道弹力的大小FN; 答案 60 N
考点三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运动组合问题
小物块从A点运动到C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Rcos 37°)-μmgL-2mgr=12mvC2-12mvA2 在 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vrC2 代入数据解得FN=60 N
考点二 滑块—木板模型综合问题
2.功和能分析:对滑块和木板分别运用动能定理,或者对系统运用能量 守恒定律。如图所示,要注意区分三个位移: (1)求摩擦力对滑块做功时用滑块对地的位移x滑; (2)求摩擦力对木板做功时用木板对地的位移x板; (3)求摩擦生热时用相对位移Δx。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类型一 传送带模型知识回望1.设问的角度(1)动力学角度:首先要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分析,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及传送带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找出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位移关系. (2)能量角度:求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和传送带由于相对滑动而产生的热量、因放上物体而使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等,常依据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2.功能关系分析(1)功能关系分析:W =ΔE k +ΔE p +Q . (2)对W 和Q 的理解:①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f x 传; ②产生的内能:Q =F f x 相对.例1 (2019·福建福州市期末质量检测)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匀速运行的速度为v =2 m/s ,传送带两端A 、B 间距离为x 0=10 m ,当质量为m =5 kg 的行李箱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A 端后,传送到B 端,传送带与行李箱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行李箱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 (2)行李箱从A 端传送到B 端所用时间t ; (3)整个过程行李箱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做的功W . 【答案】(1)2 m/s 2 (2)5.5 s (3)-20 J【解析】(1)行李箱刚放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大小:a =F f m =μmg m =μg =2 m/s 2(2)经过t 1时间二者共速,t 1=v a =22s =1 s行李箱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 1=12at 12=12×2×12 m =1 m行李箱随传送带匀速运动的时间:t 2=x 0-x 1v =10-12 s =4.5 s则行李箱从A 传送到B 所用时间:t =t 1+t 2=1 s +4.5 s =5.5 s (3)t 1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 2=v t 1=2×1 m =2 m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传送带受到行李箱的摩擦力大小F f ′=F f行李箱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做的功:W =-F f ′x 2=-μmgx 2=-0.2×5×10×2 J =-20 J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 0=2 m/s 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为m =10 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底端,经过时间t =1.9 s ,工件被传送到h =1.5 m 的高处,g 取10 m/s 2,求:(1)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答案】 (1)32(2)230 J 【解析】(1)由题图可知,传送带长x =hsin θ=3 m工件速度达到v 0前,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1=v 02t 1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 -x 1=v 0(t -t 1) 解得加速运动的时间t 1=0.8 s 加速运动的位移x 1=0.8 m 所以加速度大小a =v 0t 1=2.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cos θ-mg sin θ=ma 解得μ=32. (2)由能量守恒定律知,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用于增加工件的动能、势能以及克服传送带与工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热量. 在时间t 1内,传送带运动的位移 x 传=v 0t 1=1.6 m在时间t 1内,工件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x 相=x 传-x 1=0.8 m在时间t 1内,摩擦产生的热量 Q =μmg cos θ·x 相=60 J最终工件获得的动能E k =12m v 02=20 J工件增加的势能E p =mgh =150 J 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E =Q +E k +E p =230 J.变式训练2 (倾斜传送带问题)(多选)(2020·山西新绛中学月考)在大型物流系统中,广泛使用传送带来搬运货物.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逆时针方向转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 =1 kg 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 端,经过1.2 s 到达传送带的B 端.用速度传感器分别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可知( )A .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5B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2 mC .货物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传送带对货物做功-11.2 JD .货物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4.8 J 【答案】D【解析】0~0.2 s 内,货物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a 1=g sin θ+μg cos θ=20.2 m/s 2=10 m/s 2;0.2~1.2 s 内,货物继续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2=g sin θ-μg cos θ=21 m/s 2=2 m/s 2,解得μ=0.5,θ=37°,故A 错误;从题图可知,0~1.2s 内,货物v -t 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对应位移x =x 1+x 2=3.2 m ,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3.2 m ,故B 错误;传送带对货物做的功即摩擦力做的功,W 1=F f x 1=μmg cos θ·x 1=0.8 J ,W 2=-F f x 2=-μmg cos θ·x 2=-12 J ,W =W 1+W 2=-11.2 J ,故C 正确;从题图乙可知,0~ 0.2 s 内,传送带比货物多走0.2 m .0.2~1.2 s 内,货物比传送带多走1 m ,所以货物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相对位移为1.2 m .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F f x 相对=μmg cos θ·x 相对=4.8 J ,故D 正确. 故选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力电能的综大合应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必定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因此,要维持感生电流的存在,必须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
在此过程中,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当感生电流通过电器时电能又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同理安培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磁感应的题目往往综合性强,与其他知识联系较多,涉及到力和运动、动量、能量、直流电路、安培力等多方面的知识。
主要可分为两类应用:一是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二是功能关系的分析。
例题分析:例1、两根相距d=0.20米的平行金属长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并处于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特,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条金属细杆,构成矩形回路,每条金属细杆的电阻为r=0.25欧,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已知两金属细杆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的作用下沿导轨朝相反方向匀速平移,速度大小都是V=5.0米/秒,如图13所示.不计导轨上的摩擦.(1)求作用于每条金属细杆的拉力的大小.(2)求两金属细杆在间距增加0.40米的滑动过程中共产生的热量.解析1)当两金属杆都以速度v匀速滑动时,每条金属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ε1=ε=Bdv①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回路中的电流强度I=(ε1+ε1)/2r ②因拉力与安培力平衡,作用于每根金属杆的拉力的大小为F1=F2=IBd ③由①②③式并代入数据得F1=F2=(B2d2v)/r=[(0.2)2×(0.2)2×5.0]÷0.25N=3.2×10-2(2)设两金属杆之间增加的距离为△L,则两金属杆共产生的热量Q=I2×2r×(△L÷2v)代入数据得Q=1.28×10-2焦例2、如图所示,竖直平行导轨间距l=20cm,导轨顶端接有一电键K。
导体棒ab与导轨接触良好且无摩擦,ab的电阻R=0.4Ω,质量m=10g,导轨的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在与轨道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B=1T。
当ab棒由静止释放0.8 s后,突然接通电键,不计空气阻力,设导轨足够长。
求ab棒的最大速度和最终速度的大小。
(g取10m/s2)解析:ab 棒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0.8s时速度大小为v=gt=8m/s则闭合K瞬间,导体棒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I=Blv/R=4A F= Bil=0.8N ab棒受重力mg=0.1N因为F>mg,ab棒加速度向上,开始做减速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和受到的安培力逐渐减小,当安培F`=mg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满足B2l2V/R=mg解得,最终速度v`=mgR/B2l2=1m/s。
闭合电键时速度最大为8m/s。
例3、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两小车A和B,在A车上固定着一个强磁铁,总质量为5kg,B车上固定着一个闭合的螺线管,总质量为10kg ,现给B车一个水平向左的100N.S的瞬时冲量,若两车间不发生直接碰撞,最多有多少电能转化成内能解析:在小车B以一定速度向A运动时,螺线管中产生感应电流。
A、B两小车相互作用,直到两小车获得相同的速度。
该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而损失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进而转化成内能对小车B由动量定理:ft= m B v对系统由动量守恒:m B v=(m A+m B)v′由能量守恒:系统产生的内能Q =1/2m B v2-1/2(m A+m B)v′2=166.7J例4、如图所示xoy是光滑水平面,空间有沿+z方向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B,现有两块平行金属板,彼此间距为d,构成一个电容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在两板之间焊一根垂直于两板的金属杆,已知两板与金属杆的总质量为m,若对此杆作用一沿+x方向的恒力F。
试推导此装置匀加速平移时加速度a的表达试。
(用B、C、d、m、F表示)解析:当装置沿+x方向运动时,金属杆切割磁感线平行金属板间电压等于感应电动势: U=E=Bdv…………①极板所带电量 Q=CE=CBdv……②过极短时间Δt后:Q′=CBdv′……③平均电流I=ΔQ/Δt=CBDΔV/Δt=CBda……④由牛顿第二定律 F-BId=ma……⑤解以上各式得:a=mdCBF22跟踪练习:1、如图所示,有两根和水平方向成。
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上端接有可变电阻R,下端足够长,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及一根质量为m 的金属杆从轨道上由静止滑下。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金属杆的速度会趋近于一个最大速度值,则(A)如果B增大,v m将变大(B)如果α变大,v m将变大(C)如果R变大,v m将变大(D)如果m变小,v m将变大答案:B Cxyzo2、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
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ab和cd,构成矩形回路,如图所示.两根导体棒的质量皆为m,电阻皆为R,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设两导体棒均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行.开始时,棒cd静止,棒ab有指向棒cd的初速度v0(见图).若两导体棒在运动中始终不接触,求:(1)在运动中产生的焦耳热最多是多少.(2)当ab棒的速度变为初速度的3/4时,cd棒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 1/4mv o2 B2l2v0/4Rm3、.空间存在以ab、cd为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宽为l1。
现有一矩框处在图中纸面内,它的短边与ab重合,长度为l2,长边的长度为2l1,如图所示,某时刻线框以初速v沿与ab垂直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同时某人对线框施以作用力,使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设该线框的电阻为R。
从线框开始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人对线框作用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RlBlv12)2(24、下图中abcd为一边长为l、具有质量的刚性导线框,位于水平面内,bc边中串接有电阻R,导线的电阻不计。
虚线表示一匀强磁场区域的边界,它与线框的ab边平行。
磁场区域的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
线框在一垂直于ab 边的水平恒定拉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直到通过磁场区域。
已知ab 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便变为匀速运动,此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的大小为i0,试在右图的i -x坐标上定性画出:从导线框刚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流i的大小随ab边的位置坐标x变化的曲线。
(提示:注意电流大小的变化和速度、加速度的关系)5、在下图所示电路中, 电池电动势ε=6V, 内阻r=0, A、B灯都标明“6V 0.3A”, R=20Ω,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R L=20Ω. 求开关S闭合和断开的极短时间内, 通过A、B灯电流的变化情况.答案:S闭合的瞬时: B灯较亮, 正常时I A=I B=0.15A, S断开时:A降到0, B 逐渐熄灭.6、如图所示, 电感线圈的电感L=1mH, O点在滑动变阻器的中点, 电流表表盘的零刻度线在正中间. 当滑动触点P在a处时, 电流表指针左偏, 读数为2A; 当触点P在b处时, 电流表指针右偏, 读数也为2A. 触点P由a滑到b时, 经过的时间为0.02s, 求当P由a滑到b时,在线圈L两端出现的自感电动势多大? 方向如何?答案:0.2V、c→d.7、如图所示, 金属棒a从高为h处自静止起沿光滑的弧形导轨下滑, 进入光滑导轨的水平部分, 导轨的水平部分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 在水平部分原先静止有另一根金属棒b, 两根棒的质量关系是, 整个水平导轨足够长并处于广阔的匀强磁场中.(1) 当金属棒刚进入磁场的瞬间, 两棒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2) 假设金属棒a始终没跟金属棒b 相碰, 则两棒的最终速度各多大?(3) 在上述整个过程中两根金属棒和导轨所组成的回路中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答案:(1) 1:2(2) 都是(3)8、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各边长L,其中ab是一段电阻为R的均匀电阻丝,其余三边均为电阻可忽略的铜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一与ab段所用材料、粗细、长度都相同的电阻丝RQ架在导线框上,如图所示,以恒定速度υ从ad滑向bc,当PQ滑过1/3L的距离时,通时aP段电阻丝的电流是多大?方向如何?答案:I ap =,由a→p.9、如图所示,矩形线框的质量m=0.016kg ,长=0.5m,宽d=0.1m,电阻R=0.1Ω.从离磁场区域高h1=5m处自由下落,刚入匀强磁场时由于磁场力作用,线框正好作匀速运动.求:(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2)如果线框下边通过磁场所经历的时间为△t=0.15s,求磁场区域的高度h2.(3)粗略画出线框穿过磁场区域过程的速度图线答案:(1)B=0.4T;(2)h2=1.55m.10、水平放置的金属框架abcd,宽度为0.5m,匀强磁场与框架平面成30°角,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0.5T,框架电阻不计,金属杆MN置于框架上可以无摩擦地滑动,MN的质量0.05kg,电阻0.2Ω,试求当MN的水平速度为多大时,它对框架的压力恰为零,此时水平拉力应为多大?答案:v=3.7m/s,F=0.29N11、如图,导体框内有一垂直于框架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0.12T,框架中的电阻R1=3Ω,R2=2Ω,其余部分电阻均不计,导体棒AB在磁场中的长度为0.5m,当AB以10m/s速度匀速沿着导体框移动时,所需外力F=_______,产生功率P=_______,通过R2上的电流I2=_______.答案:0.03N,0.3W,0.3A12. 图中,有一个磁感应强度B=0.10T的匀强磁场,方向是水平向外.在垂直于磁场的竖直面内放有宽度为L=10cm、电阻不计、足够长的金属导轨,质量为m=0.20g.有效电阻为R=0.20W的金属丝MN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上下平动,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试求MN从静止开始释放后运动的最大速度.答案:4.0m/s13、如图所示,挂在弹簧下端的条形磁铁在闭合线圈内振动,如果空气阻力不计,则:[ ]A.磁铁的振幅不变B.磁铁做阻尼振动C.线圈中有逐渐变弱的直流电D.线圈中逐渐变弱的交流电答案:BD14、在图中,闭合矩形线框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ad边位于磁场边缘,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ab、ad 边长分别用L1、L2表示,若把线圈沿v方向匀速拉出磁场,若v增大则通过线框导线截面的电量及外力所做的功如何变化,15、如图所示,在平行虚线范围内有B=1T,高度为h=1m,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正方形线圈质量m=0.1kg,电阻R=1Ω,框面与纸面平行,边长L=1m,原来cd边跟磁场下边缘相距为H,当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21N向上提线框,由静止的A位置向上穿过磁场区,最后到达B 位置(ab恰好出磁场),线框平面在运动中保持在竖直平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