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合集下载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近端骨折【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诊断】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

2.需拍正侧位x线片。

有时正位片显示骨折并无明显移位,.但在侧位片上却可看到有明显的成角畸形.如因疼痛而上肢不能上举者,可采用经胸投射法拍片。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I型:无移位或移位〈lcm或成角〈45°。

Ⅱ型:解剖颈骨折(2部分骨折)Ⅲ型:外科颈骨折(2部分骨折)Ⅳ型:大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V型:小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Ⅵ型:骨折脱位型(2、3、4部分骨折及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治疗】1。

无移位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三角巾悬吊等。

1~2周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后即开始功能锻炼。

2.解剖颈骨折易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保守治疗效果多不佳,可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固定,对老年人或难以复位固定的骨折可考虑一期行关节置换。

3.外科颈骨折首选闭合复位治疗。

对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

外展型骨折不必复位,三角巾悬吊或石膏固定.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外展位固定。

粉碎骨折如移位不大也可保守治疗。

对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有软组织嵌入时,可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4.大结节骨折单纯大结节骨折常有明显的移位,手法复位困难,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如系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脱位,肩关节复位后大结节常自发复位。

5.小结节骨折少见。

多合并关节后脱位.骨块小可行保守治疗。

若内旋受限,可行手术复位固定。

6。

3部骨折和4部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应行切开复位、简单固定,尽量保留肱骨头血运。

如发生肱骨头坏死,必要时可行关节置换.7.骨折脱位根据骨折脱位情况决定,2部骨折脱位首先行闭合复位,必要时进行切开复位.3部骨折脱位多考虑手术.4部骨折脱位、累及关节面或关节头劈裂时可考虑关节置换。

肱骨干骨折【概述】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1.5%.【诊断】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瘀斑和畸形都比较明显.轻微外伤即产生骨折时,应怀疑病理性骨折。

肱骨解剖参数-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肱骨解剖参数-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肱骨解剖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肱骨是人体上肢骨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上臂,在连接肩胛骨与桡尺骨之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肱骨的解剖参数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于医学领域的骨科外科手术、人体解剖学以及运动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全面介绍肱骨的解剖结构、长度参数、角度参数以及骨质参数等内容。

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肱骨的解剖结构,包括其由哪些骨骼结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肱骨的长度参数,例如肱骨的总长度、近、远端骨折长度等,这些参数对于外科手术中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技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接着,我们将探讨肱骨的角度参数,如肱骨大转子角、肱骨干角等,这些参数对于评估肱骨解剖结构的正常变异和异常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最后,我们将介绍肱骨的骨质参数,如肱骨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程度等,这些参数对于了解肱骨的骨质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肱骨解剖参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肱骨的结构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手术治疗和其他医疗操作。

同时,对肱骨解剖参数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育质量,为医学生及专业人员提供更准确的解剖知识。

此外,通过对肱骨解剖参数的探索,我们还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为骨科医学和人体解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肱骨的解剖参数,以及对这些参数的研究意义和未来的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肱骨的解剖结构、长度参数、角度参数和骨质参数等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中,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肱骨解剖参数的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及其重要性,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肱骨的解剖结构、长度参数、角度参数和骨质参数,以全面呈现肱骨的解剖特征。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肱骨解剖参数的重要性,探讨对肱骨解剖参数的研究意义,并展望未来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肱骨近端骨折PPT课件

肱骨近端骨折PPT课件
肱骨近端骨折
许杰 2011.3
正常肩关节X光正位片解剖
肩关节周围肌肉
肩关节周围肌腱关节囊
肩关节前侧神经血管
肩关节后部神经血管
肱骨近端各主要骨块及附着肌肉
后倾角及颈干角
后倾角30度 颈干角140度
肱骨近端创伤系列X线片检查
肩关节前后位:对于骨折的类型提供 重要信息,尤其是骨折累及外科颈和
Neer分类
系应用最广泛 的肱骨近端骨 折分类方法: 片段必须至少 移位1cm或成角 45度才认为移 位。注意骨折 不是在所有病 例中都遵守节
段述。
总的治疗原则
一部分骨折:尽可能保守治疗 二部分骨折:移位小的可以小切口微创手术,如克
氏针,空心螺钉固定。移位大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如交锁钉,锁定钉。 三部分骨折:简单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复杂的人 工关节置换。 四部分骨折:对于典型的四部分骨折建议人工关节 置换,或简单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因为血供较差 ,一般不采用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术。但外展嵌插 形骨折建议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锁定接骨板
优点:角度固定,多点固定。对骨质疏松 患者更有帮助。
入路
入路深层解剖
术式介绍—拉力螺钉张力带
三角胸入路,透视下复位并嵌插颈干。螺钉钢丝固 定。允许早期活动。随防优良率可达70%
பைடு நூலகம்
交锁髓内钉固定
髓内钉开口位置:大结 节前缘后方1.5cm以内, 邻近关节面。 优良率较高,可达86%。
角状接骨板固定
对骨质疏松患者效果明显。 可能早期活动。愈合率100% ,优良率70%。
结节通常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位置。 目前对移位介于5-10mm之间的大结节骨折的治疗意见
尚不明确。
两部分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护理查房

肱骨近端骨折护理查房
主要表现:为肱骨头完全或部分吸收,部分 在肩胛骨正位X 线片上表现为患侧肱骨头明 显较健侧小,并不完全与股骨头坏死一致, 其早期负重区出现典型的硬化、囊性变,继 而出现塌陷。
潜在并发症-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
1、骨折未解剖复位、存在骨缺损
☆ 2、术后功能锻炼不恰当:术后过早、
原 因 分
过度活动患肢,或急于求成,未按医师 的指导,进行过早负重
钢板类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治 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 缺点是手术暴露较广泛,会进一步加重 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破坏血运,从面 增加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的几 率[7] 。但却为骨折的固定提供了最大的 稳定性。
肩关节置换术:对于以下情况可考虑行肩 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8] :肱骨头 关节面压缩超过50%、肱骨头劈裂,尤其 是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质难以承载内固 定系统。而对于年轻患者(<50岁)首选的治 疗方法仍然是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非肩关 节置换术。
病因[4]
直接暴力:多由交通事故或高速运动撞伤,该种 骨折致伤暴力大,多合并有多发骨折或血管神经 损伤。
间接暴力:多由于摔倒时肘部或手着地,暴力经 肱骨干传导所致,多数都是低能量的生活伤。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 疼痛,查 体骨擦音
主动、被 动活动受 限
患肢紧贴胸 壁,健侧手 拖住患肢
辅助检查
X线:首选榆查方法,包括肩胛骨标准正位(前 后位)、侧位及腋位x线片。
5-21拔除尿管,小便自解。
5-22拔除切口引流管,术后共引出少量血性液体。
5-22,5-27术后拍片示肱骨头半脱位。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二便均正常 于5-29出院。
治疗
术前:消肿、止疼、助睡眠。 术后:消炎、消肿、止疼、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激素 等

上肢力线及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上肢力线及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桡骨远端骨折如没有恢复患者的尺偏角及掌倾角, 则影响腕关节活动,前臂旋转功能等。
上肢力线及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2016-04-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肢力线
力线:重力的传导主要经过的路 线,肱骨头中心、桡骨头、尺 骨头。
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肘关节解剖特点
1. 肘关节(elbow joint) 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段 形成3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 关节囊内构成,是个复合关 节。 1. 肱尺关节 2. 肱桡关节 3. 桡尺近侧关节
腕关节解剖特点
1、桡骨尺偏角:20-25°
2、桡骨掌倾角:10-15°
临床意义
肱骨干骨折,要求,对线良好,骨干对位不少于1/3, 干骺端3/4,可承受3cm以内的短缩移位,影响预后 的是旋转,旋转没有纠正导致畸形愈合后,患者功 能受限,如梳头,挠背等动作无法完成。
肱骨髁上骨折纠正旋转移位,如复位不良可导致肘 内翻或外翻畸形。出现并发症如尺神经炎等。

肱骨结节、锁骨骨折和相关解剖讲解

肱骨结节、锁骨骨折和相关解剖讲解
肱骨结节、锁骨骨折 和相关解剖讲解
一、肱骨结节骨折和相关解剖讲解

肱骨近端有3个骨化中心:肱骨头、大结节和小结节。肱 骨头骨化中心在4~6个月时出现,大结节在3岁时,小结 节在4~5岁时。结节骨化中心在5岁时融合在一起,这个 联合骨化中心在7~13岁时与肱骨头骨化中心融合。已联 合在起的肱骨骨骺在19岁时与肱骨干融合。此时期青少年 生长成熟,3个骨化中心联合形成一个正常的肱骨干骺端 的过程是一个从生长发育到成熟的过程,可能呈现出一个 小结节骨突相对薄弱的时期,这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单独小 结节撕脱骨折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事实上,肱骨头骨折易 沿着骺线发生,这也最终形成了结节骨折线蔓延的基础。 有研究者曾推测,小结节骨折越过小结节骨突与肱骨近端 剩余骨骺之间一条狭窄的连接,导致了青少年的“过渡性” 骨折,类似于胫骨结节骨折和青少年 Tillaux骨折。





治疗

锁骨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参考指征: 1.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2.开放的锁骨骨折 3.锁骨外1/3骨折Ⅱ型及部分Ⅴ型骨折 4.合并肩胛骨骨折,形成漂浮肩的骨折 5.锁骨粉碎型骨折 6.多发伤的患者,需要早期功能锻炼 7.不愿接受畸形愈合的患者和不能忍受长期制动的 患者。

旋肱前动脉在分化成终末的弓形动脉之前, 通过小的属支供应小结节以及肩胛下肌腱 附着点。弓形动脉进入结节间沟,提供肱 骨头主要的骨内血供大小结节也接受来自 骨外的旋前、后动脉以及周围的胸肩峰动 脉,肩胛上、下动脉之间吻合支的血供, 这也解释了单独结节骨折后肱骨头坏死发 生率低的原因。
肌肉解剖

大小结节作为肩袖肌肉网的附着点。熟悉这些附着点的 解剖特征对理解结节骨折至关重要,因为结节骨折块的 移位会沿这些肌肉的牵拉路线而发生。肩胛下肌在小结 节上的附着点范围大约为6cm,由两个不同的解剖区域 组成:超过60%的腱性部分提供强度,不到40%的肌 性部分提供延伸性。大结节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面, 作为网上肌、网下肌和小圆肌的止点。网上肌附着在上 面及中面的上半部分,网下肌则附着于中面的全长,在 中面上半部分关节囊的边缘与冈上肌重叠。小圆肌止于 大结节的下面。因此,小结节骨折时,由于肩胛下肌的 牵拉,小结节易向内侧移位,而大结节骨折时,由于外 旋肌的牵拉,大结节易向近端和后方移位。大结节向下 移位也有描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损伤机制造成的, 而非肩袖肌肉的牵拉造成的。

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和分型

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和分型

引言
肱骨近端的解剖、骨折的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
Neer 分型
解剖
肌肉系统
血管
血管
Laing和Gerber等研究表明,旋肱前动脉的前外侧分支是供应肱骨头 的主要血管,而后方血管仅供应肱骨头的一小部分,Brooks后来的研 究也支持这个观点。
一项研究---肱骨骨折患者80%存在旋肱前动脉损伤,85%旋肱后血管 正常。
轻度移位骨折 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
结节骨折等), 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
合并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 成角不大於45°。
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 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
1940年,Watson-Jonos分型—试图以受伤机制为基础对骨折进行分型 外展压缩型、内收压缩型、因撞击引起的微小移位的裂纹骨折
1945年,Dehne’s分型系统---基于受伤机制的分型 外展压缩造成肱骨头、大结节和肱骨干三部分骨折,牵拉暴力致
肱骨头在外科颈处于肱骨干分离的二部分骨折
分型实用性有限
肱骨近端骨折多为此类型,只要肱骨近端的骨折块<1cm或成角<45° 无论骨折线是否多个部分,均为一部分骨折。
嵌插型
1、外科颈骨折
非嵌插型
粉碎型
2、解剖颈骨折
3、单纯大结节骨折
4、单纯小结节骨折
1、 外科颈骨折 + 大结节骨折 2、 外科颈骨折 + 小结节骨折
1、骨折累及上述四部分,肱骨头、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外科颈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与分型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John A.Hinson

解剖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解剖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胸 位 X线 片 ,大 部 分 行 C T平 扫 并 三 维 3 讨 论
折 . 端 螺 钉 固 定不 稳 定 可 靠 . 议 行 锁 近 建 定 肱 骨 近 端 接 骨 板 或 人 工 肱 骨 头 置换 ,
严 格 把握 运 用 指 征 。
重建 , 了解 骨折 类 型 、 位程 度 及 骨 折 是 31 肱 骨 近 端 骨 折 的 各 种 治 疗 方 法 : 移 . 肱 33 术 中操 作 应 注 意 的 问题 : 确 的手 - 正
个月, 均 l 平 0个 月 , 骨 性 愈 合 , 合 时 3 均 愈 . 肱 骨 近 端 解 剖 接 骨 板 优 缺 点 : 骨 2 肱
11 病 例 资 料 : 组 4 . 本 3例 , 2 男 5例 , 女 间 3 6 月 , 畸形 愈 合 。 放性 骨折 有 近端解剖 接骨 板有 以下优点 :①解剖设 - 个无 开 经 加 l 8例 ; 龄 l ~ 0岁 。均 为新 鲜 骨 折 , 年 86 车 l例 术后 出 现 创 口感 染 , 制 动 , 强 抗 计 无 须 塑 形 , 术 简便 , 少 了 肩 峰撞 击 手 减 换 对 祸 2 0例 , 伤 l 摔 2例 , 处 坠落 伤 l 高 0例 , 感 染 、 药 , 症 支 持 治 疗 后 愈合 。按 照 危 险 和 对 肱二 头肌 腱 的干 扰 。② 减 少 软 重 物 砸伤 l 。闭 合 性 骨折 4 例 0例 , 放 C n tn— re  ̄ 分 方 法 评 定 疗 效 . 开 o sa t muly 评 活 组 织 的 剥 离 。 助 于 保 留肱 骨 头 血 运 , 有 有 性 骨 折 3例 。骨 折 根 据 A 分 型 l A 型 动 范 围 4 O l j , 0分 , 主动 活 动 与 日常 生 活 2 利 于 骨折 愈合 。 固定 可 靠 , 于 早期 功 0 ③ 利 l , 型 l 例 3例 , 1 2例 , l B型 B 型 9例 , 分 , 量 2 力 5分 , 无 压 痛 l 有 5分 , 有 病 能 锻 炼 。④ 价 格 低 廉 ,减 轻 患 者 经济 负 所 型 2例 , . 2例 , 3例 , 3 l 例 平 均 8 C 型 C型 C型 0分左 右 ( 5 9 4 ~ 0分 ) 其 中优 3 担 。缺 点 :对 于严 重 骨 质 疏 松 或 复杂 骨 , 0 例 。手 术 距 受 伤 时 间 l 5天 ,平 均 25 例 , l 例 , 2例 , 0例 。 ~ . 良 l 可 差 天 。 术前 所 有 病 例 均摄 肩 关 节 正 位 和 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部纤维自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 上部的皮肤,称为臂外侧上皮神经(皮支)
肩峰前下缘至腋神经的平均距离5-7cm 损伤后:
感觉:三角肌表面皮肤感觉障碍,肩部、臂外上部 感觉障碍
运动:三角肌麻痹、萎缩,肩外展功能障碍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14
谢 谢!
精选课件
15
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肱骨近端骨折相关解剖
精选课件
1
目录
肱骨近端的基本概念 肱骨近端的骨性解剖特点 肱骨近端骨折移位特点 肱骨近端血供特点 腋神经及其走行特点
精选课件
2
肱骨近端概念
“是指大结节基底部以上部位 的骨折,其中包括外科颈。”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四版
1970年Neer和Coldman将肱骨 近端分为四个基本解剖部分: 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 骨干
创伤或手术损伤腋动脉及其上行分支,则肱骨头坏 死率增加(如肱骨解剖颈骨折,显露结间沟时损伤 弓形动脉)
精选课件
9
小结节顶点下方2-3cm处,旋肱前动脉穿出肱二头肌、喙肱肌联
合腱外缘,分离胸大肌、三角肌间隙至此时可内旋上臂,并在近
端外侧操作
精选课件
10
腋神经及其走行
发自臂丛后束,穿过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 深面,发支分布三角肌、小圆肌(肌支)
肱骨头中央和肱骨颈的骨质较疏 松 大结节后侧部骨量强于前侧 ----指导钢板内固定时置于大结节后

精选课件
6
肌肉附着
精选课件
7
肌肉附着及移位特点
大结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小结节:肩胛下肌 肱骨干(大结节脊):胸大肌 肱骨干(小结节脊):背阔肌、大圆肌
肱骨干常受胸大肌牵拉向内侧移位
大结节受小圆肌, 冈上肌, 冈下肌牵拉向后上方移位
肱骨头受抵止于小结节及头部的肩胛下肌牵拉向前侧
旋转
精选课件
8
肱骨近端血供
肱骨头主要为发自旋肱前动脉的弓形动脉,自肱二 头肌外侧上行,于结节间沟结合处进入头及大结节
另有旋肱后动脉发出的后内侧动脉供给大结节后侧 及肱骨头后下方小部分区域
肩袖肌腱附着处也提供少量血供
精选课件
3
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椭圆形关节面与肩胛骨关节盂 构成盂肱关节,并由关节囊及 肩袖等结构稳定
颈干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0-150° 后倾角:20-30° 盂肱关节面后倾约5° 肱二头肌间沟走行中由近及远
有10°-20°内旋
精选课件
4
后倾角与颈干角
精选课件
5
骨小梁分布特点
关节面软骨下骨的骨密度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