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寄生虫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能量代谢和细胞分裂。

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具有半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参与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过程。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密切相关。

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细菌的生存和抵御外界环境的压力至关重要。

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位于核质中,没有真核细胞的核膜和染色体。

细菌的DNA呈环状,位于细菌细胞的核区。

细菌的基因组相对较小,但具有高度的复制和变异能力。

细菌的遗传物质对于细菌的生长、代谢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是指细菌从单个细胞到形成成熟的细菌群体的过程。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温度、氧气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对数期、平稳期和死亡期。

在不同的阶段,细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性都有所不同。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和芽孢形成。

二分裂是指细菌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的过程。

芽孢形成是指细菌在面对恶劣环境时,通过形成芽孢来保护自己的生存。

芽孢是一种具有极强耐受性的细胞形态,可以在极端的条件下存活数年甚至几十年。

细菌的繁殖方式对于细菌的生长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对于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物体造成疾病的能力。

细菌的致病性是由细菌的生长、代谢和分泌产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细菌对于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细菌的致病性主要是通过细菌的产生毒素和细菌的组织侵袭来实现的。

细菌的毒素可以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

内毒素是指细菌在死亡或分裂时释放出来的,对于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具有毒性作用。

外毒素是指细菌通过分泌到宿主生物体中的毒素,对于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具有毒性作用。

细菌的组织侵袭是指细菌通过产生外酶、内酶和毒素等方式,破坏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从而引发疾病。

微生物实验报告寄生虫

微生物实验报告寄生虫

微生物实验报告寄生虫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寄生虫对微生物的寄生现象。

实验材料:1. 寄生虫样本2. 微生物培养基3. 显微镜4. 温箱5. 培养皿和培养瓶等实验室用具实验步骤:1. 准备寄生虫样本: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寄生虫样本,例如蚴虫、蠕虫等,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筛选。

2. 培养微生物:准备适当的微生物培养基,并根据具体的实验设计接种相应的微生物菌株。

3. 寄生虫接种:将寄生虫样本接种到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中,然后放置在恰当的环境下(如温箱中),使寄生虫开始寄生并生长。

4. 寄生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在微生物上的寄生情况,并记录寄生虫的数量、分布、生长状态等关键信息。

5. 寄生现象研究:通过对寄生虫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寄生现象对微生物生长、数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结合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讨论寄生现象对微生物的影响,并推断可能的机制和原因。

7.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和研究发现,阐述寄生虫对微生物的寄生现象对于生态系统和细菌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和实验室安全,遵守相关实验操作规范。

2. 实验材料和设备的选择要与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相符合。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的实验器材,以免交叉感染和污染。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这里填写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的内容,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突出寄生虫对微生物的寄生现象和影响。

】结论:【在这里总结实验结果和研究发现,说明寄生虫对微生物的寄生现象对生态系统和细菌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相关考点

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相关考点

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相关考点2016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相关考点导语:关于寄生虫的类型,生活史以及营养物质种类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如果还记得不是特别清楚的话,店铺为你准备了相关的资料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寄生虫的类型1.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

如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

2.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

如丝虫、旋毛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等。

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二、寄生虫生活史有些寄生虫生活史中仅有无性生殖。

如阿米巴、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利什曼原虫等。

有些寄生虫仅有有性生殖、如蛔虫、蛲虫、丝虫等。

有些寄生虫有以上两种生殖方式才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性生殖世代与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称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疟原虫、弓形虫以及吸虫类。

有的寄生虫生活史整个过程都营寄生生活,如猪带绦虫、疟原虫。

有的只有某些发育阶段营寄生生活,如钩虫。

有的寄生虫只需一个宿主,如蛔虫,蛲虫;有的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宿主,如布氏姜片虫、卫氏并殖吸虫。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除需要有适宜的宿主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

寄生虫的整个生活史过程实际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阶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在宿主体内移行或达到寄生部位的途径、正常的寄生部位、离开宿主机体的方式以及所需要的终宿主(及保虫宿主)、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种类等等。

因此,掌握寄生虫生活史的'规律,是了解寄生虫的致病性及寄生虫病的诊断、流行及防治的必要基础知识。

寄生虫的营养物质种类可因虫种及生活史各期的营养方式与来源而异。

体内寄生虫由于寄生在宿主的不同器官与组织,其营养物质有宿主的组织、细胞和非细胞性物质,如血浆、淋巴、体液以及宿主消化道内未消化、半消化或已消化的物质。

微生物和寄生虫重点、名解、大题

微生物和寄生虫重点、名解、大题
8.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9. 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21.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 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
2.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
3. 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4. 旧结核菌素(OT):是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肉汤中的培养物经加热浓缩的滤液,其主要成分是结核菌蛋白。作为结核菌素试验的试剂。
4.不耐热肠毒素(LT):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致病物质。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可灭活。由A,B两个亚基组成。
1. :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3)F质粒:致育因子,决定细菌性别的质粒,即性菌毛的有无。
7.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8. 普遍性转导:供体局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参考文献2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实验动物的微 生物和寄生虫监测、实验动物饲养环 境的卫生和消毒、实验动物饲料和水 源的管理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 实验动物感染微生物和寄生虫的风险 ,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参考文献3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如实 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监测标 准、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卫生标准等 。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有效保障实验 动物的健康和福利,同时也可以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期驱虫。
吸虫
吸虫主要通过水源传播,控制方法包 括提供清洁水源、加强水质监测和驱 虫。
原虫
原虫种类繁多,控制方法因种类而异,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改善环境卫生和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寄生虫学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型药物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抗寄生虫 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成为趋势,以提高 防治效果和降低药物残留。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寄 生虫防治,具有环保、安全和可持续 的优点。
智能化监控系统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 实验动物和环境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提高防控效率。
疫苗研制
疫苗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 未来将加大力度研制高效、安全的新 型疫苗。
04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 虫学控制的实践应用
面临的挑战
病原体的多样性
实验动物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可能 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免疫抑制
某些实验动物可能存在免疫抑制现象,导 致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病原体的传播
实验动物在饲养、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病 原体可能会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员,造成 交叉感染。

微生物和寄生虫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和寄生虫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和寄生虫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人类与微生物和寄生虫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

微生物和寄生虫可引起多种疾病,而人类通过了解这些微生物和寄生虫,学习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但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微生物和寄生虫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生物等,它们都是微观生物体。

在人类身上,它们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

有些微生物可以帮助人类保持身体健康,例如我们的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之一,包括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肠道菌群的作用很多,例如帮助身体消化食物、生产维生素和抵抗有害细菌。

然而,某些微生物也会引起疾病。

例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这些细菌会引起冠状病毒、大肠病毒、肠结核等多种疾病。

另外,一些病毒也会引起疾病,例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预防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最好的方法是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不与有病的人共用物品等。

另外,定期接种疫苗也可以有效地预防一些疾病。

例如儿童常接种的百白破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等都可以有效预防相应的疾病。

寄生虫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寄生虫是一种依靠宿主生物体生存的生物。

寄生虫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

在一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会是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

例如,钩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最常见症状为腹泻、贫血等。

血吸虫寄生在人体血管内,感染者很难感到明显不适,但长期感染会引发肝脏和胆囊疾病等。

头虱、体虱等也是寄生虫,常见于幼儿园和学校等群体场所,容易引发头皮瘙痒、头皮屑等问题。

预防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需要注意卫生和预防。

例如不从事生疏的地方和不吃未加热的食品等卫生方面的预防措施。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并进行一些防治性治疗,例如服用抗疟药、驱虫药等。

微生物和寄生虫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角色微生物和寄生虫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疾病的罪魁祸首,还是疾病的重要模型。

例如,众所周知的利奈唑胺可用于治疗宠物身上的跳蚤和虱子等寄生虫。

微生物学:寄生虫的生物学

微生物学:寄生虫的生物学

第二节 寄生生活史、寄生 虫与宿主的类别
一、寄生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 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 所需的条件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1e)。
生活史的类型:直接型、间接型。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世代交替。
二、寄生虫(parasite)的类别
寄生虫: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营寄生生活 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
第三十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第一节 寄生关系与演化
一、寄生关系
自由生活 free living
互利共生 (mutu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 活,双方均受益,如牛与纤毛虫。
共生 symbiosis
共栖 (commensalism):两种生物一起生活, 与大鱼
寄生 (parasit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 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如蛔虫与人。
过程中对宿主细胞、组织、器官乃至系统造成不同程 度损害。
①夺取营养 ②机械性损伤 ③毒性作用与免疫损伤
常综合在一起,也可因 其他生物的协同作用而 加重对宿主的损害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见第三十三章)
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对环境适应性的改变: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选择性地 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宿主特异性
形态结构的改变 形态变化:跳蚤、肠道蠕虫 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肠内绦虫消化器官退化 某些器官发达:体内寄生线虫的生殖器官 新器官的产生:吸虫和绦虫的吸盘吸盘
生理功能的改变:蛔虫的体壁,雌蛔虫日产卵约24万个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 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 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 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 暂时性寄生虫(temporary parasite) 长期寄生虫(permanent parasite)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
27
2 清洁级动物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除不带有普通动 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 干扰大的病原。清洁级动物必须来源于SPF动物或无菌 动物。
普遍应用于短期或部分科研实验。在我国已广泛应 用于科研实验,是我国目前科研工作主要要求的一类标 准级别的实验动物。但也是在我国现实情况下的一种过 渡型动物级别。
*不同级别的动物,规定所携带的微生物不同。
26
1 普通动物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饲养在开放系统中,在 微生物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 染病病原的动物。来源于清洁动物或SPF动物。
由于普通动物微生物控制上要求最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反应 性和重复性都较差,因此国际上普遍认为仅可作教育示教之用或探索 某些科学研究的方法的预实验之用,不可作为科研、生产和检疫之用 。
28
3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简称SPF动物,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 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除不具有 普通动物、清洁级动物应该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 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抗原。SPF 动物必须来源于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
使用SPF动物有利于全世界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空间 进行比较,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0
4 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GF),是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 物,进一步是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 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包括螺 旋体、支原体)、真菌和原虫。无菌的概念是相对的,只是根据目前现 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测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检出的病原体而已。在特殊 的饲养条件和环境中培育繁殖。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制

2、来源
清洁动物来源于SPF动物、无菌动 物、悉生动物或剖腹产动物。
3、饲养管理
清洁级动物饲养于温湿度恒定的7级空 气净化的屏障系统中。其所用的饲料、 垫料、饮用水、笼器具等都经过消毒灭 菌处理。工作人员需换灭菌工作服、鞋 、帽、口罩等进入动物室进行操作。
清洁动物的应用:
清洁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 等级动物。它较普通动物健康,又较 SPF动物易达到质量标准,在动物实验 中可免受动物疾病的干扰,其敏感性与 重复性亦较好。
按对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的控制,可将实 验动物分为四类: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GF)和悉生 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
二、表现形式和传播条件


实验动物微生物感染四种表现形式:
实验动物微生物一般有显性感染、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感染等四种表现形式。


实验动物微生物传播三个基本条件:
实验动物微生物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 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条件。 实验动物多采用群体饲养,易造成相互传播。

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危害性
少量
可能好 可能好 少 约90% 可能 高
较少
较好 可能好 较少 约80% 可能 较高
多或大量
不准确 困难 高 约40% 不可能 有疑问

总之,使用无菌动物、悉生动物、 及SPF动物和清洁动物,由于有明确的微 生物背景和可控的饲育环境,可大大提 高动物实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因而得 到广泛的应用。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PPT课件

药治疗
抗生素治疗
针对由细菌引起的感染,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如青霉素、头孢
菌素等。
抗真菌治疗
对于真菌感染,使用抗 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 曲康唑等进行抑制和清
除。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感染,使用抗 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等进行抑制和
清除。
抗寄生虫治疗
对于寄生虫感染,使用 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 阿苯达唑等进行清除。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
分子诊断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 和寄生虫的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生物传感器技术
将生物识别元件与信号处理系统结合, 实现对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快速、 准确检测。
免疫诊断技术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检测血 清、尿液等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或抗 原,对疾病进行快速诊断。
经济影响
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社会带来 巨大的经济负担,如医疗费用、劳动 力损失等。
02 常见病原微生物-寄生虫 疾病
疟疾
总结词
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详细描述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寒战、出汗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预防疟疾的 主要措施是防止蚊子叮咬和使用防蚊用品。
弓形虫病
卫生环境管理
加强对食品、水源、公共场所等的卫生管理 ,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
研发新型药物和疫苗
要点一
药物研发
加大投入,加快新型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进程,提高疾病的 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
要点二
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病原微生物和 寄生虫疾病的发病率。
04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疾病 的治疗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 制
对于普普通通级级动实物验的动用物途的用途比较完整的解释是
1、教学示教之用; 2、某些科学研究为探索方法而从事的预试验
之用; 3、没有培养出高级别的动物,不得以用之;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 制
三、实验动物常见人兽共患病
人病 体兽 毒
共 患 病细 病菌 原
寄 虫生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 制
不同级别动物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项目
无菌动物
SPF
传染病


寄生虫


实验结果
正确
正确
用动物数
少数
少数
统计价值

较高或可能高
长期实验
可能好
可能好
自然死亡率
很低

长期实验存活率 实验的准确设计
约 100% 可能
约 90% 可能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很高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 制
这些微生物和寄生虫对实验动物可以 是致病的、条件致病的、和非条件致病的。 有的是人兽共患的病原体。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 制
有害的微生物对实验动物及实验结果造成那些危害?
1、人兽共患病 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
流行性出血热病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 猴疱疹病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 制
2、烈性传染病对生产、实验造成严重危害:
(1) 种子群死亡——不能生产; (2) 正在进行的实验死亡——实验被迫中断。
犬细小病毒病
犬传染性肝炎
兔出血热症
犬瘟热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 制
3、隐性感染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实验动物生物 学特性的改变,获得免疫或隐性感染的动物, 会给人假像。

谁知道水中的微生物有哪些,有哪些危害(一)

谁知道水中的微生物有哪些,有哪些危害(一)

谁知道水中的微生物有哪些,有哪些危害(一)引言概述: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水中存在着众多微生物。

了解水中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可能的危害对我们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危害。

正文:一、细菌1. 大肠杆菌:在水中被广泛检测到,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引发胃肠疾病。

2. 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的致病菌之一,水中被检测到的霍乱弧菌可能使人们患上霍乱,引发严重腹泻和脱水。

3. 沙门菌:可以通过水中的食物和饮水传播,引发沙门菌感染,导致肠胃不适和呕吐等症状。

二、寄生虫1. 阿米巴原虫:一种可以生存于水中的寄生虫,通过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可能引发阿米巴病,严重时可侵犯消化道、肺部及其他器官。

2. 雷姆鞭毛虫:在水中常见的致病性寄生虫之一,可以通过水源感染人体,引起泻病和腹泻。

三、病毒1. 肠病毒:水中存在的一类常见病毒,可通过受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引发胃肠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泻。

2. 诺如病毒:水中寄生的一种病毒,可能通过受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导致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不适。

四、蓝藻与海藻1. 蓝藻:有些水体会出现大量的蓝藻堆积,其中某些种类分泌肝毒素,当人们接触到这些蓝藻时,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和肝脏问题。

2. 海藻:一些海藻会释放出有害物质,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并可能引发过敏、中毒等问题。

五、其他微生物1. 真菌:水中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可能引发真菌感染,导致肺部和皮肤疾病。

2. 浮游生物:一些浮游生物可能会导致水质变差,引发呼吸道问题和过敏。

总结:了解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和危害对于我们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常见的水中微生物包括细菌、寄生虫、病毒、蓝藻与海藻、真菌以及浮游生物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呼吸道感染、过敏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水源消毒和过滤措施,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
1.消灭传染源通过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储 蓄宿主。此外,还应做流动人口的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 的输入和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 个人卫生,以及控制或杀灭媒介肢动物和中间宿主。
3.保护易感者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改进生产 方法和生产条件,用驱避剂涂抹皮肤以防吸血节肢动物媒介叮刺,对某些 寄生虫病还可采取预防服药的措施。 在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区,以及各种寄生虫的 具体情况,制订防治方案。对土源性蠕虫及经口感染的寄生虫的控制与消 灭,首先是注意管好粪便、水源,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华支睾吸虫和肺 吸虫病的感染分别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和溪蟹、蝲蛄引起的;猪、 牛带绦虫病以及旋毛虫病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所致,这些蠕虫病, 也称食物源性蠕虫病,其防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教育群众改变 不良饮食习惯、加强粪管和肉品检查、以减少传播机会。包虫病的防治则 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药物驱虫为主,结合我国疫区的实际情况,实 行对病犬“无污染性驱虫”将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只有动员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搞好。 所以必须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耳闻目睹寄生虫病对人民健康 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认识到“区区小虫”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 及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 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宣传,增加群众预 防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这样才能开展 群防群治,并巩固和提高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人的表面皮肤,会受到螨虫等细小昆虫的袭击。而人的消化道更是猪肉 绦虫,牛肉绦虫等的理想栖息地。若寄生虫进入人体循环系统,一方面 可以攻击白细胞,另一方面可达肺,肝等脏器或是堵塞血管或淋巴管道, 会引起如肝硬化,门脉高压,象皮病等疾病。而人如果是猪肉绦虫的中 间宿主,寄生虫甚至会达眼球和大脑,危及生命。在乌干达等非洲国家 肆虐的昏睡症则是寄生虫锥虫(Trypanosoma)入侵神经系统特别是 大脑的结果,病人会不断陷入昏睡状态,直至永远醒不过来,死亡率近 100%。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ppt版课件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ppt版课件
16
仙台病毒感染
仙台病毒是大、小鼠群中常见的病毒之一,由副流感 病毒I 型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感染多见于断乳 小鼠,成年鼠多数情况下呈隐性感染,在饲养条件恶化, 气温骤变或并发呼吸道细菌感染时,传播快,流行广,造 成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仙台病毒隐性感染会给实验研究带 来严重干扰。 1、 严重影响机体体液与细胞免疫应答 2、 影响干扰实验性致瘤作用 3、 影响胚胎的发育,对鼠类生殖繁育造成影响
大鼠 兔
携带微生物 3年前 秒门菌、皮肤病原真菌、鼠痘病毒
近3年

沙门菌、皮肤病原真菌
皮肤病原真菌、体外等生虫
体外寄生虫
猴疱疹病毒、沙门菌、志贺菌 仙台病毒、小鼠肝炎病毒
猴疱疹病毒、皮肤病原真 菌
小鼠肝炎病毒

嗜肺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鞭毛中

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 菌
9
1 、病毒感染危害性及其对实验研究 的干扰作用
猴痘病毒 猴狂犬病毒 黄热病毒
中非和扎伊尔的一些物 种
许多种类
非洲和新大陆种
大部分无临床症状,有 时出现发热和丘疹
狂犬病
接触分泌物 伤口接触唾液
在南美猴种从症状不明 蚊子 显到死亡变化
痘病变 狂犬病 黄热
来自非洲猴的检测
11
猴疱疹病毒1型感染 (B 病毒)
由猴B病毒又称疱疹病毒引起的人和猴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猴是B病毒的自然宿主,感染率可达10-60%。多数情况下 呈良性经过,仅在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溃疡,之后病毒可 长期潜伏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器官附近的神经节,也可长 期潜伏在组织器官中,产生抗体。人类接触性感染,主要 表现脑脊髓炎症状,多数病人发生死亡。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 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学 第三章 微生物寄生虫控制

实验动物学 第三章 微生物寄生虫控制

第三章重点掌握内容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 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的概念。
2、人兽共患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
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 表现。
第一节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
• 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 实验动物划分为普通级动物、清洁 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 物四个等级,后者包括悉生动物。
体外寄生虫(节肢动物)、 弓形虫。
清洁动物生存的环境设施要求
1、设施——屏障设施,严格控制人员、物品 和环境空气的进出,饲养清洁级动物。
2、人员——经更衣、淋浴、穿灭菌服、戴灭 菌口罩和手套后,方可进入屏障设施。
3、物品——垫料、笼具、饲料和饮水等物品, 经消毒和灭菌等处理后,进入屏障系统。
4、动物——做好检疫和防护,动物不携带人 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对动物本身 及科学研究干扰较大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4、动物——做好检疫和防护,动物不携带人 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对动物本身 及科学研究干扰较大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5、空气——空气经过初效、中效和高效三级 过滤,其洁净度达到7级。
要求SPF动物排除的病原菌
(1)小鼠和大鼠: 1)必须检测和排除的病原菌有: 嗜肺巴斯德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2)必要时检测和排除的病原菌有: 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科研中使用的实验动物,其微生物 和寄生虫的控制级别越高,其结果 就越精确越可靠。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表现形式:显性感染、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感染
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危害: 1.动物及实验损失 2.威胁人类健康 3.影响实验结果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两门重要课程,深刻地影响着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的能力和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微生物的相关理论和实验方法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宿主-微生物互作机制、微生物分类学、病原微
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以及抗感染药物的前期研究等,在临床医学中,它是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对病原物质的检测,以及抗感染治疗的最重要的依据。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及其寄主之间的关系以及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科学。

蚯蚓、蛔虫、条虫、赤细菌等都属于寄生虫地位,可能会引发蛔虫病、蛔虫病、蛲虫病等。

它们可以通过把有害物质排入寄主体内,诱发炎症,影响各种器官和系统,有毒地限制营养物质吸收等影响来致病,所以,人体寄生虫在医学上也是无可忽视的重要者。

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已充分展示了它们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微生物学注重对微生物的分类和认识,寄生虫学则重视对人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和诊疗技术的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及早发现病变,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疾病情,向人们提供彻底的健康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结合地理学、生态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多学科的技能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研究寄生虫病的本质、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技术,为临床服务,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病原体,有效地治疗疾病,更有效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

医学常用微生物及寄生虫中英文名称翻译

医学常用微生物及寄生虫中英文名称翻译

医学常用微生物及寄生虫中英文名称翻译微生物和寄生虫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中英文翻译名称:细菌(Bacteria) -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可以在多种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Streptococcus)等。

病毒(Virus) -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微生物,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中才能繁殖。

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艾滋病病毒(HIV),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等。

真菌(Fungi) - 真菌是一种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可以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鹅膏菌(Aspergillus)等。

原生动物(Protozoa) -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寄生虫,可以寄生于人类或动物的体内。

常见的原生动物包括:疟原虫(Plasmodium),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histolytica)等。

蠕虫(Helminths) - 蠕虫是一类多细胞寄生虫,分为线虫和扁虫两种,常寄生于人体的消化道或其他组织中。

常见的蠕虫包括: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银屑病蠕虫(Schistosoma),肠吸虫(Taenia)等。

疟原虫(Plasmodium)- 疟原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寄生于蚊子体内并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它是引起疟疾的主要病因之一。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流感病毒属于病毒家族,分为甲、乙、丙三型,是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艾滋病病毒(HIV) -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病毒,感染者会患上艾滋病,该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并逐渐损坏。

微生物和寄生虫

微生物和寄生虫

第一部分微生物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细胞蠕虫型微生物节肢动物质粒:存在于细胞胞质中的双股环状DNA,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分类:F质粒、R质粒、col质粒、Vi质粒特性:1、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性状2、可自我复制并遗传给子代3、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4、可转移或丢失带菌者:体内带有病原菌,但不出现临床症状。

可将细菌传染给他人,危害性大,是重要的传染源。

分类:1、健康带菌者2、恢复期带菌者凝固酶: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意义:1、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2、抗吞噬作用,使感染局限化。

特性:耐热。

易被蛋白酶分解破坏。

具有免疫原性。

L型细菌: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特性:1、高度多形性。

2、对渗透压十分敏感。

3、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油煎蛋”样菌落4、许多G-和G+菌都可形成L型菌。

5、仍有一定致病性。

卡介苗(Becilli Calmette Guerin,BCG):是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菌株。

是毒力变异株。

现广泛用于人类结核病预防。

荚膜(capsule):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较厚的粘性物质。

鞭毛(flagellum):细菌菌体上附着的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单/双/丛/周四类鞭毛。

菌毛(pilus or fimbria):多数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附着的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的丝状物。

分为普通菌毛+性菌毛。

芽孢(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弧菌
弯曲 菌
微生物与疾病
6、白喉杆菌
白喉为多见。
白喉多在秋冬流行,以咽
7、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 化道、皮肤黏膜损伤入侵机体,引起相应 部位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
微生物与疾病
菌名
破伤风杆菌 肺炎球菌 变形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 肉毒杆菌 百日咳杆菌 流感杆菌 麻风杆菌 军团菌 炭疽杆菌 绿脓杆菌 布氏杆菌
4 、线虫成虫或幼虫: 蛔虫、钩虫、丝虫、旋毛
虫、犬弓首线虫、棘颚口线虫、肝毛细线虫、 粪类圆线虫和蛲虫等。
5、蠕虫在肝胆寄生所致机械性损害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病
理变化: 华支睾吸虫、姜片虫、肝片形吸虫、猫后睾吸 虫、麝猫后睾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蛔虫、 粪类圆线虫、斯氏狸殖吸虫、蛲虫。 6、蠕虫幼虫在人体肝内寄生或移行时的破坏作用:蛔虫 、 丝虫 、钩虫、旋毛虫、卫氏并殖吸虫、肝片形吸虫、棘 腭口线虫、猪囊尾蚴 7、蠕虫卵对肝的损害作用虫卵肉芽肿和纤维性变:日本血 吸虫卵、 异形吸虫、横川后殖吸虫、肝毛细线虫。 8、寄生虫所致肝内占位性病变:溶组织内阿米巴 、 细粒棘 球绦虫、泡状棘球绦虫。 9、 原虫寄生对肝损害: 疟原虫、弓形虫、杜氏利什曼原 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2 泌尿系统寄生虫感染与尿石症
1 ) 埃及血吸虫:寄生在膀胱静脉丛及盆腔静脉丛,可导致 埃及血吸虫病,又称尿路血吸虫病。慢性期因纤维瘫痕形 成、泌尿道增厚可有息肉形成,在赘生物中当有虫卵及虫 体时。磷酸盐常以虫卵及虫体,特别是虫卵为核心形成结 石. 2 ) 包虫:肾包虫病的发病率国内0.4%— 4%。肾包虫囊肿 如位于肾盏或输尿管附近,可压迫管腔,引起部分梗阻, 易导致尿郁积;囊肿如破入肾盂,易引起继发感染;输尿 管如长期被包虫碎屑阻塞,可形成肾盂积水;包虫碎屑长 期刺激并易形成尿结石的核心,如并发细菌感染则更易形 成尿石症。 3)肾膨结线虫:本虫是较大的寄生线虫之一,通常寄生于 犬、狼的肾脏及腹腔内,偶尔感染猪、马、牛及人等,期 虫卵和死亡的虫体表皮均可诱发尿石症。
,90个以上的菌种。
大肠杆菌
沙门杆菌
肠杆菌科的主要有关类属

埃希氏菌族 沙门氏菌族

埃希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
代表种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致病性
肠道及肠道外感染 细菌性痢疾
沙门氏菌属 枸椽酸菌属
伤寒杆菌 费劳地氏枸椽酸杆菌
肺炎杆菌 产气杆菌 蜂窝哈夫尼亚菌 粘液沙雷氏菌 普通变形杆菌 鼠疫耶氏菌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草原居民欧文氏菌
致病性
破伤风(一旦发病,治疗不佳。接种疫苗很重要) 呼吸道传染引起大叶性肺炎 条件致病菌引起尿路感染、腹膜炎、败血症、食物中毒等 创伤或误食引起气性坏疽病或食物中毒等 食物污染后食用食物中毒(头晕、复视、吞咽和呼吸困难) 呼吸道传染,内毒素致病,引起百日咳 呼吸道感染 麻风病 呼吸道传染(有肺炎型和流感型) 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引起皮肤、肺、肠炭疽 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中耳炎、尿道炎或混合性感染 布氏菌病(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2、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3、菌群比例失调:
病原微生物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不具细胞结构, 仅由核 酸或核酸与蛋白质颗粒组成,必须 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形体微小。如: 病毒、亚病毒
初具细胞结构, 没有完整的核,只有核质,细胞器不完备 。如: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 、螺旋体、放线菌等。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常见正常菌群
部位 皮肤 外耳道 鼻咽腔 口腔 眼结膜 肠道 主要菌类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非致病性抗酸菌、 真菌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抗酸菌 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类杆菌、 腺病毒、真菌 葡萄球菌、甲型及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类白喉杆菌、乳酸杆菌、梭杆菌、 类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螺旋体、放线菌、白色念珠菌 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 杆菌、破伤风杆菌、艰难杆菌、真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消 化链球菌、真菌、腺病毒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耻垢杆菌、类杆菌、梭杆菌、变形杆菌 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支原体、真菌
2、有伴随症状的发热 1)伴有腹泻的急性发热 (阿米巴病 ) 2)伴有肝肿大的发热 (黑热病 ,华支睾吸 虫病 ) 3)伴有昏迷的发热 (急性脑型血吸虫病, 脑型疟疾) 4)伴有肺部病象的急性发热 (肺吸虫病 )
寄生虫感染与腹泻
1 、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脆弱双核阿米 巴、波列基内阿米巴、贾第虫、人肠滴虫、 弓形虫、贝氏等孢球虫、隐孢子虫、人芽囊 原虫、微孢子虫及结肠小袋纤毛虫等 2、 蠕虫 : 1)线虫:粪类圆线虫、钩虫、蛔虫、鞭虫、 麦地那龙线虫、旋毛虫、毛细线虫等
肠伤寒 泌尿系感染
呼吸道及尿路感染 呼吸道及尿路感染 胃肠道内感染 烧伤、尿路感染 鼠疫 肠炎 植物病原体
克雷白氏菌属 克雷白氏菌 肠杆菌属 族 哈夫尼亚菌属 沙雷氏菌属 变形杆菌族 变形杆菌属 耶尔森氏菌 耶尔森氏菌属 族 欧文氏菌族 欧文氏菌属
微生物与疾病
5、弧菌与弯曲菌
霍乱弧菌 霍 乱(“米泔水”样腹泻)
寄生虫感染与结石
1 胆道寄生虫病与胆石症
1 ) 蛔虫:胆道蛔虫是我国胆石症的主要原因,蛔虫进入胆 道后,其残骸、角皮、虫卵及带入的细菌及胆道感染后坏 死脱落的粘膜,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2 ) 华支睾吸虫,肝片形吸虫,猫后睾吸虫,姜片虫等:寄生于 肝胆管内,虫卵、死亡的虫体及其碎片、脱落的胆管组织 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而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3 )血吸虫: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常易并发胆管狭窄和增生性 胆囊炎。这类患者均可导致胆石症的形成。 4)贾第虫:偶尔可在胆道内出现,并可形成胆道结石。 5 )包虫:包虫在人体寄生引起棘球蚴病,合并结石的病例常 有囊肿向胆管内穿破。包虫碎屑长期刺激形成胆结石的核 心。
粪类圆线虫病
由丝状蚴经皮肤感染人体,成虫定居于十二指肠 与结肠。成熟雌虫和孵出的幼虫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 肠壁病变诱发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烧灼样 隐痛,间隙性腹泻,稀便或粘液便。可伴有头昏、乏 力等。重度感染常伴有恶心、呕吐,也可能出现血性 粘液性腹泻等。由于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可自肠粘膜 内进入血循环继续发育;或由丝状 蚴自肛门周围皮肤侵入,所以,当 宿主抵抗力减低时,可造成重度自 身感染。
2 )吸虫:华支睾吸虫、猫后睾吸虫、异形 吸虫、横川后殖吸虫、双腔吸虫、卫氏并 殖吸虫、肝片形吸虫、布氏姜片虫、日本 血吸虫及棘口吸虫等 3) 绦虫:牛肉绦虫、猪肉绦虫、微小膜壳 绦虫及缩小膜壳绦虫等 4)猪巨吻棘头虫 3 、昆虫(多种蝇类、粉螨及蒲螨) 4、 值得重视的寄生虫性腹泻 (贾第虫 ,隐 孢子虫 ,粪类圆线虫 ,旋毛虫 ,粉螨)
上呼吸道感染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胃肠炎 甲肝(经粪—口感染)
肝炎病毒(乙型)
其它肝炎病毒 流行乙型脑炎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乙肝(三种感染途径)
临床常见是丙、丁型(经粪—口感染) 乙脑(在夏秋季流行,由蚊子传播) 流行性出血热(皮肤、黏膜出瘀点、斑,脏器出血,高热) 狂犬病(恐水病 ,全身麻痹、昏迷、呼吸和循环衰竭) 带状疱疹 艾滋病
微生物与疾病
2、链球菌:1)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化脓
性炎症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 织炎; 2)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 、中耳炎、肺炎; 3)猩红热(发热,咽炎,全身 弥漫性红疹和中毒症状)
微生物与疾病
3、淋球菌: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 4、肠道杆菌:目前肠道杆菌至少有25个菌属
寄生虫感染与黄疸
黄疸类型 寄 生 虫 种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锥虫,疟原虫,黑热病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疟原虫、弓形虫、杜氏利什 曼原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旋毛虫
阻塞性黄疸
蓝氏贾第鞭毛虫、肝片吸虫、华支睾吸虫、猫 后睾吸虫、 麝猫后睾吸虫、姜片虫、细粒棘 球蚴、泡球蚴、蛔虫
溶血性黄疸:由于溶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将大量破坏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制成大 量的游离胆红素所致。
微生物与疾病
其 它 原 核 细 胞 型 微 生 物
螺 旋 体
微生物与疾病
病毒名称 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轮状病毒 肝炎病毒(甲型) 致病性 流感 麻疹 腮腺炎 易并发睾丸炎、卵巢炎或胰腺炎、脑膜炎(少见)
呼吸(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肠系膜淋巴腺炎、小肠套叠)
粉螨
入因误食含粉螨的食品,如五谷、干果、 蘑菇、干酪、腊肉、火腿及白糖等而引起肠螨 病。症状有腹痛、腹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肛门烧灼感、乏力、 精神不振、消瘦等。腹泻次数每日3-4次以上, 可有粘液。易误诊为过敏性 肠炎、神经性肠炎等。
寄生虫感染与贫血
原虫有:黑热病原虫、疟原虫、弓形虫、锥 虫、溶组织内阿米巴、人毛滴虫、蓝氏贾 第鞭毛虫等。 蠕虫有: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罗阿丝 虫、猪巨吻棘头虫、日本血吸虫、肝片吸 虫、华支睾吸虫、棘口吸虫、双腔吸虫、 阔盘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猪带绦虫、牛 带绦虫等。
病原微生物分类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具有完整的细胞 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膜和核,染 色体细胞器完善。
微生物与疾病
1、葡萄球菌:1)化脓性感染,经伤口、呼
吸道进入体内。如:毛囊炎、疖、痈、蜂窝 组织炎,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脑 膜炎、心包炎,败血症、脓毒血症; 2)食物中毒; 3)假膜性肠炎(顽固性腹泻)
常见寄生虫图谱
蛔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鞭虫
华枝睾吸虫(肝吸虫)
猫后睾吸虫
常见寄生虫图谱
血吸虫
猪肉绦虫
弓形虫
牛肉绦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