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谈西方政治思想史
谈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有感政治思想史是西方文化传统的象征,对它的了解和掌握可以使我们更全面的、准确的认识西方社会,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西方的传统文化。
其内容也就是人们对于构成政治生活的各个要素的理解和关注在不同里斯时期则表现出不同的侧重与特点,主要涉及西方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和各阶级、社会集团的政治地位、政治关系等问题的观点和理论。
唐士其编著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围绕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以及各种不同思潮之间的关系,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并且就一些重要理论家在不同理论问题上的贡献及其思想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分别从不同时期、不同理论、不同思想家对西方政治思想史进行解剖分析,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充分深入的了解了西方的政治思想史,并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迪,对以后更加了解西方的政治文化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书分别就关于理性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关于政治与伦理的关系问题;公民与共同体的关系的问题;关于平等与等级的关系问题;自由与强制的关系问题等基本问题对西方政治思想进行分析。
本书从五个部分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和中世纪时期、近代以及20世纪四个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的发展过程。
第一时期是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古希腊以“命运”和“必然”的观念为背景对自然界进行认识的结果促成了古代希腊自然哲学的产生。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在西方,城邦是政治社会。
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权力分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在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方面,除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之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权力分立的理论。
这一理论上承古代希腊罗马关于混合政体的思想,在近代则通过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终通过美国立国者们的“实践的智慧”而被直接发展成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分权思想混合政体理论,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后提出来的一套国家政体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
这种理论认为,(1)如果政治权力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2)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另一部分人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
随后为其他政治家所继承和发扬。
这一理论,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民主制因素融合到一起,使得除奴隶阶级以外的各阶级都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
他认为“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他的这一思想为随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其它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一)古希腊纯粹的阶级分权思想1、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晌。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及其中的分权思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后,对政体进行了分类:首先他依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依国家所要实现的目的分为:“正当的”政体和“变态的”政体,前者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立宪政体),这类国家是谋求公共福利的,后者则指那些只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国家,它包括僭主制(即暴君专制)、寡头制和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雅典那样的“极端的”民主制,而是较为倾向于中庸的、民主主义的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吸收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因素混合而成,故称为混合政体。
西方政治思想史
写在前面的话原本老师是要求写一篇专业性的小论文的。
可是,不知不觉中竟然写成了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心得体会,很“无奈”。
不过仔细一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总结一下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也不失为是一种收获罢。
曾经很多次地翻看《西方政治思想史》,希望可以从中捕获一些切入点,以确定一篇专业论文的论题和框架。
在王老师布置了这项任务之后,确实也是看了一些专著,查了一些资料,并且随时准备在阅读中捕捉自己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认识的灵感火花。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寻觅”,我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将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联缀整理成一篇完整、系统的小论文,所以只好选择这样“浅尝辄止”的方式来梳理自己的几点体会。
对于我来说,毕竟每一次的写作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自己学得过于肤浅,对于西方政治思想的认识无论是原来还是现在都不够深刻。
也许是因为对于写作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当然我也并非是在强求自己能够写出什么很深刻、很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只是不想简单地选择所谓的“复制”“粘贴”然后加以“组合”。
总之,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自己能够有所收获,同时也希望写成这样没有违背老师设计的初衷。
最后,感谢王老师一学期的教诲和启迪!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以及自己平时的阅读,我发现自己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还是有种难以“下咽”的感觉。
相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西方政治思想史显得就有些“疏远”和“生硬”。
我想,这些“隔阂”客观上是源自传统观念和文化限制的影响,当然也有自己之前缺少对西方文化的阅读和理解的原因。
以下,我就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谈几点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体会。
一、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政治思想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专业分支,它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罗列、叙述历代政治思想家的主张,考证和注释各种政治著作,而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揭示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客观必然性,正确评价其性质、地位、价值和作用,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洛克法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班级:09思想政治教育学号:************姓名:***浅论洛克《政府论》中的法治思想及借鉴意义【摘要】本文主要是以洛克的《政府论》中“法治”思想为蓝本,首先从社会契约论引出政府合法存在的基础,进而得到——法治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接着详细论述了法治政府所包括个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立法权是其核心。
最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法治政府,提高政府的法治能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同时,也想以此能对正在艰辛地建立法治社会的当代中国的现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法治政府立法权法治建设【正文】“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的强暴,而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不能有这种自由。
但是自由,正如人们告诉我们的,并非人人爱怎样就可怎样的那种自由(当其他任何人的一时高兴可以支配一个人的时候,谁能自由呢),而是在他所受约束的法律许可范围内,随心所欲地处置或安排他的人身、行动、财富和他的全部财产的那种自由,在这个范围内他不受另一个人的任意意志的支配,而是可以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
”这是 20 世纪西方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哈耶克在其《自由宪章》一书中的“法治的起源”一节中引用了洛克的一段话,并且把这段话作为其法治理论的核心。
政府的起源就是契约的结果。
没有契约,就没有政府合法存在的基础。
正如文中所言,“服从一个国家的法律,在法律下安静地生活和享受权利和保护,并不足以使一个人成为那个社会的成员,这只是对于那些不处在战争状态中的人们,在他们来到属于政府的领土之内,来到其法律效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时,所应该给予的地方保护,以及他们对该政府所应尽的尊礼。
……除了通过明文的约定以及正式的承诺和契约,确实地加入一个国家之外,没有别的方式可以使任何人成为那个国家的臣民或成员。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本科生专业课程论文题目:论《君主论》中对人性的认识及其政治观指导教师:刘述良职称:副教授201 6 年6 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浅析《君主论》中对人性的认识及其政治观摘要: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巨大,各个时代的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本文力图从君主和人民的互动这一角度论述《君主论》一书中对人性的分析和认识,以此探究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点,从而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一书有全方面地认识,深刻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深入认识与把握近代早期西方国家政治观念的本质。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维持统治人性恶假设马基雅维利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西欧众多思想巨人中的一个,他的《君主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同时也对西方世界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论》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中尊重现实的这一特点。
他的政治理论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理论与实践的巨大矛盾这一真实的情形。
马基雅维利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激怒”了当时的许多伪君子和假道学;另一方面,马基雅维利说:“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做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1]他指出,君主要同时具有狮子和狐狸的特点,即具备狮子的凶残和狐狸的狡猾,这种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在《君主论》中,他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摆脱了神学和道德的束缚,总结了国家权力得失的原因,他将法律、军队和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是最早看清政治的实质是权力问题,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
它打破了开始一直围绕着城邦国家而展开的对政治的理解,开始论述有关权术的思想,让人们看到了权力对于政治的重大意义,将政治的理解由国家扩展到权利的领域,从此翻开了政治哲学的新的一页。
一、《君主论》的背景1.历史背景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提出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
柏拉图贤人政治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论柏拉图的“贤人政治”院系:人文社科系专业:2011级行政管理学号:111207218姓名:马子骥论柏拉图的“贤人政治”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释了一种最理想的政治体制——贤人政治,一种依靠贤人、知识贵族掌握最高统治权、治理国家的政治学说。
这种政治主张的实质就是强调人治。
柏拉图认为,国家的一切取决于所谓“贤人”,而不取决于法律。
因为法律亦是由少数“贤人”决定的。
“贤人”的智慧和行为高于法。
“贤人政治”是一种理性至上的人治论和一种哲学王的个人集权统治。
在理想国一书中,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的理想,他强调选择让那些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理》P233天赋的人进行哲学。
但只有当他们韶华已逝的时候才允许对他们进行辩证法方面的训练,只有当他们的体质开始衰退,而他们又已过了公共与军事服务的年龄,这时,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可允许随意进入这块神圣的领域。
在此领域,他们才可以通过辩证法和理性看到善的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引下认识万物的实在;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城邦合格的继承人。
城邦也才有救。
国家的核心内容。
所谓哲学家执政, 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
这是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也是他的独创。
这种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的实现, 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 可以说将人治因素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贤人政治”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治柏拉图崇尚一种哲学王的统治, 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治。
柏拉图对哲学王的崇拜可以从他的一句经典名言中看到: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 或者目前我们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 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 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 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
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 永无宁日。
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约翰.洛克笔下的人权摘要:在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约翰.洛克对人权的阐述最为全面和深刻。
几个世纪过去了,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口号却牢牢地印在了民众的大脑里。
本文主要通过约翰.洛克的生平和政治思想并且结合当今时代的新变化提来提炼和归纳一般的人权理论,进而发挥人权理论的民主宪政和主权至上的作用。
关键词:人权民主主权自由平等利益一、人权的分类(一)自然权利在洛克的笔下,自然权利指他根据一般的名称称之为财产的东西,包括了,生命、自由和财产,人类这几种权利是天然形成的,一个人出生以后,就不自觉的给自己贴上了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的标签,当然洛克提出此等命题,虽然是为了对抗封建君主专制的残暴政治,但不可否认的是,洛克在对抗封建国王暴政的基础上,超越了自己的本意,随之而来的是公意的诞生。
因为,自然的东西是最容易转化为公意的,从而也最容易代表公意的,举个例子,大自然环境是全人类共有的,而破坏自然环境,就是对抗全人类,就是挑战公意,而人作为特殊的自然物,具有更加鲜明的公意性,因为一般的自然物不同,生命、自由和财产权是依附在特殊的自然物—人之上的,人具有主观的能动性是区别于人与一般物的最主要的特征,一般物的公意性的获取,是需要外在的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一般物公益性的获取具有滞后性的特征,这其中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人类破坏了环境后方知环境的重要性,于是匆忙号召议会立法,把保护环境上升为公意。
而生命、自由和财产由于天然的来自于人,这就好比每个婴儿都是从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哪有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同理,没有人会不捍卫自己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而若一个人一旦丧失了生命、自由和财产,就丧失了人格权和身份权,从而失去了基本的人权,其后果无非是成为另类暴政的牺牲品。
自从“从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口号问世以来,已经过去几个世纪了,发展到现在,人类基本的自然权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西方政治思想史
从文艺复兴看西方政治思想贾逸群041120235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政治、经济、文化,这三大领域反映了社会的不同方面。
相较于经济与文化,政治的概念似乎更抽象,离我们的生活似乎更远。
其实不然,政治,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
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
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
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际的等等。
我们都知道,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中国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世界各国所朝拜的对象,而在文艺复兴后,中国依然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可与之前不同的是,思想的改变,中国依然停留于封建统治,人民的思想仍旧被桎梏,而西方的政治思想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也为200年后中国的落后挨打埋下了伏笔。
那么说,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了?或者说,西方的政治思想所得到的解放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什么?我认为是关于“人”的启蒙。
在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自从日耳曼人灭亡罗马,入主西欧大陆之后,欧洲开始进入中世纪。
当时存在着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并存和融合。
但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随着基督教势力的扩大,却发展成为人们观察一切问题的根据,一切意识形态的形式都从属于他。
当然政治思想也不例外。
无论是维护教权的思想,还是维护俗权的思想,都是从圣经中或基督教的历史上寻找依据。
甚至于“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
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海南大学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题目: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学号: ************** *名:***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年级: 2009级系别:行政管理系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27日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摘要】马丁·路德是16 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家, 他破除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
马丁·路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 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 教廷腐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
然而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改革的力量, 尽管他一路走来经历无数生死劫难, 最终却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因信称义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一)阶级背景15世纪到16世纪, 新兴市民资产阶级(或者说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阶层) 经济力量不断增长,成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 并提出了改革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初步要求: 第一, 结束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
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状况十分严重, 由无数的小邦、公国、大公国、最大公国、伯爵领地、男爵领地和帝国自由市场等组成。
这种分裂状况导致王权衰落, 无力抵制罗马教会,任由教皇剥削。
第二,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
当时的基督教神学和天主教会具有无上的权威, 把追求利润的商业活动斥为罪恶, 主张遏止商业;另一方面, 在中世纪, 人的肉体欲望, 甚至人的肉体存在本身都被视为是有罪的, 认为只有严格禁欲, 人才能以全身心侍奉上帝。
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对这种违背人的本性的做法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他说: 世上有多少男女, 头脑都是那么简单,以为女孩儿家只要前额罩上一重白面纱, 脑后扯着一块黑头巾, 就再也不是一个女人了, 再也不会思春了, 仿佛她一做了修女, 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似的。
正是因为中世纪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人们才将之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论权力下的民主
论权力下的民主——对当今权力泛滥的思考摘要:当今社会,是以法制化民主化为目标的世界。
无论是拥有百年民主体制的西方国家,还是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遵循着这个原则,不断的完善国家体制。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权力泛滥,贪官横行,社会紊乱,一切似乎都发生了很多意外。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不能把任何人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利,但情况却远远达不到要求,如何改善当今政治权力的变异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权力;分权制衡;民主化;政治体制;经济全球化马克思在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提出,人类的社会化进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规律,政治权力的社会化无非是人类社会化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现代西方民主是政治权力社会化的一种历史形态,既是政治权力社会化的肯定形态,同时又是它的否定形态。
建立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历史积淀和启蒙运动的思想启迪之上的现代西方民主,以其民主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成为严格意义上政治权力社会化的起始阶段。
作为起始阶段、初级阶段,它不可避免地同时包含着对政治权力社会化的肯定与否定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权力向人民权力的真正回归、向纯粹公共权力的最终转变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平台,另一方面又因私有产权的支配性作用而必然存在着与政治权力社会化的内部规定不相符、甚至相违背的地方。
而政治权力社会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外部矛盾的强大推动。
在当代社会,新科技革命主导下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共同作用于政治权力,使得西方社会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民主政治主体更加多元化、政治权力的公共性日益彰显,从而有力推动了当代西方民主沿着政治权力社会化的方向继续深入。
一、平等与特权综观20 世纪的社会变迁,归根结底有两大动力:一是求发展,二是求平等。
前者导致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突飞猛进,后者导致改良和革命。
而这力我们所要讲的平等,是人权的平等,人性的平等,精神的平等。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怀化学院课程考试改革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成绩__________《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题目洛克、霍布斯二者国家权力思想之比较姓名米坜明学号 **********专业年级 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指导教师郑桦2012 年 06 月 10 日怀化学院本科课程论文诚信声明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课程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作者承担。
本科课程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关键字 (I)一、前言 (1)二、国家权力提出的背景 (2)三、国家权力的内容 (3)(一)、霍布斯关于国家权力的阐述 (3)(二)、洛克关于国家权力的阐述 (4)四、制约国家权力的因素 (4)(一)、霍布斯关于国家权力的制约因素的阐明 (4)(二)、洛克关于国家权力的制约因素的阐明 (5)五、当时的国家权力理论与现实的偏差 (6)(一)、霍布斯关于国家权力观理论与现实的偏差的论述 (6)(二)、洛克关于国家权力观理论与现实的偏差的论述 (6)六、总结 (7)参考文献 (8)致谢 (9)洛克、霍布斯二者国家权力思想之比较摘要国家权力的划分是17、18世纪比较有影响力的的权力理论。
洛克、霍布斯对国家权力理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他们的国家权力理论在他们的著作中都得到了体现。
本文将以《政府论》、《利维坦》这两本书为基础,从国家权力提出的背景和必然性,国家权力的内容,制约其权力的因素以及当时国家权力理论与现实的偏差比较二者的国家权力的思想。
关键字国家权力国家分权一、前言在每个时期,在有国家存在的时期,那就必然会有管理国家的机制,那么赋予国家一定的权力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和平稳定发展的。
特别是在17、18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等一系运动都在不断的发生,在宗教势力的不断压迫下,人们的主权思想已经开始逐步的改变,那么,根据社会契约论中所提及到的:国家的现在所拥有的权力都是人民所赋予的,而国家一旦拥有了国家权力,那么其人民是必须服从国家的,绝对不可以反悔。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评述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国家起源、本质和目的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最早创立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奴隶主中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代表。
他对城邦国家的产生、本质和目的做了系统地论述。
1 .国家产生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有天然要过道德生活的愿望。
2 .国家产生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它发展到最高阶段时,才充分显露出它的本性,社会也是如此。
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在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体现。
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
3 .城邦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广涵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向职业、家庭等参加而组成的有机的整体。
4 .城邦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包括许多内容,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互相损害等等。
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各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
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
这是城邦区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本质所在。
5 .学说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首次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等一系列的重要课题,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理论。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1.政体的定义:政体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权组织,是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
政体又关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规范。
所以政体是城邦的决定因素,它决定城邦性质。
2 .划分政体的标准。
第一是宗旨,看政体是照顾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只照顾一个人、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
前者为正宗政体,后者为变态政体。
第二是人数,看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样共划出二类六种政体。
西方行政思想史论文[合集]
西方行政思想史论文[合集]第一篇:西方行政思想史论文决策的重要性及完善我国现行决策体制【摘要】决策,对于国家而言,是行政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行政管理的核心。
它决定了国家行政系统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能否有效管理,是国家能否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命脉。
由于行政机构及其决策是和大众生活最为密切的,所以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拥有一个良好的决策机制、决策过程,可以为我国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都会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决策;行为决策理论;行政决策;完善;决策体制1、决策的含义广义上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
狭义的决策指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行为决策理论 2.1 行为决策理论含义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即决策不仅仅是高层管理的事,经理的职责不仅包括本人制定决策,也包括负责使他所领导的组织或组织的某个部门能有效地制定决策。
他所负责的大量决策制定活动并非仅仅是他个人的活动,同时也是他下属人员的活动,组织内的各个层级都要做出决策,组织就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西蒙认为,行政决策过程是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的过程,关键是前两个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次之。
行政理论必须同时包括如何有效地做的原则与如何正确地做出决策的原则,决策活动是行政活动的典型活动。
2.2 行为决策理论特征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的理论与传统的决策理论及其他学派相比,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决策是管理的中心,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西蒙认为,任何作业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
第二,在决策准则上,用满意性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西蒙认为,完全的合理性是难以 1做到的,管理中不可能按照最优化准则来进行决策。
首先,未来含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人们不可能对未来无所不知;其次,人们不可能拟定出全部方案,这既不现实,有时也是不必要的;第三,即使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手段,也不可能对各种可能结果形成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共3篇)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共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篇一西方治思想史政文题论:西目政治方思想史的中“性”概念与我的大学理生活院学电子:信与息学院/年班:级200 1级工3信班姓名陈:鑫源生号学:210003721262西政治方想史思论文方西治政思想中史“的理性”概与念的大学我生活在谈方政治西思史中的理想概念跟我们性的大生学有什活么关系它如何,影着响们大我学生的具体实际活生之前,们先来我了解一是下西政方治思想,解了一下它的展发史怎样的。
作为大学生,是们我基都本道人类社会包括经济、知政治和文三化领大,域各领域反都映社的不同方会面,有各含的内自容关于。
治领域政,在阶社级会中只,有掌统治权,握才按照能定阶一或级集团的利整益社会,合协调盾矛,定稳秩序,促发展。
因此进,何如取夺治统权,立什么样建统治的,权如何维持统权,治对现统治有权的度态就等为成政治领域的心问核题从一。
意义定,政治讲思想的本目根,也的是为就阶各级或集团实现上述标目出谋献“策”这种“。
谋或” “策,”因民族、时代可的同不而不同,也可因级阶、团集的不而同相异由。
于种各思方式维的同不,也能可表为不现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的象,实的等践。
在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了基解下我,们一步把范进缩围。
窄什么是西方治思想中政的“理性概”念呢?古腊希时期的性是在理意神指下导的种认一识和思想,它要体现在主了维为持会社定而稳确人类阶级的立划分,从而奴隶主使社会地位的加更固,稳使君权和权得到父大的保更。
障西方的建封会历史社短,较缘他们在哲于学系上体的认识和发展,为因何一任追种本溯源理论都的会将类人会社终指向最自和由公平的状态中,之文艺复兴和在启运蒙时期也动例外不笛卡尔,于对在存认的正是识基这于一种理论么下之建立。
当的,在那然个时期的有所思潮中,主观理性义占据了主上风,为么会出什这现的现样象?主要呢因是原理超越了实践的发展,当论有所的论无法用实践理证明的来候就时会出现样的这情况导,很多理致论有一没个牢固的基,础从而一是种空想的理论如,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人的思等想,中只有孟德斯鸠的权分三立想思得了到证实在美,国得较为到整完应的,并用取且方政治思想史西论文了得俗的不效果。
西方政治思想史
政治合法性的内涵、类型、及其基础内容提要:当古希腊的先哲聚集在大树之下探讨政治,探讨国家,探讨人民之时,政治的合法性就不断地被质疑,被证明。
君权神授的诞生来源于人们对组织稳定性的向往,契约论的本质在于民众对自己所让渡的权利的重视,民主选举则可能是政治这一上层建筑得以存在的基础。
当然这些观点都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政治合法性的内涵、类型及其基础进行理解得出的观点。
都说时代造英雄,而理论的诞生更是没有办法离开时代这个大背景,各个时代的政治合法性都有相似和差异之处。
关键字:政治合法性社会契约传统意识宪政制度民主选举民主背景下的现代、当代政治合法性由于各国的发展轨迹差异,世界上普遍认为现代开始于1917年(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划分依据)或是1919年(以中国五四运动全面爆发为标志)。
而无论是1917年还是1919年都离不开对当时盛行的布尔什维克的讨论。
布尔什维克俄语意味“多数派”[1],进而引申为现代的“民主集中制”(以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多数党员对其绝对服从的组织模式)。
因为无论是从那个时间作为节点,都在很大程度上宣告着“民主“开始大行其道。
西方的民主思想真正开始为全世界的广大民众接触和认同。
那么在这样一个宽泛的时代背景下,政治的合法性其内涵等内容是否在之前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在“民主“思潮席卷全球之时,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转型为民主国家。
民主选举成了最得人心的一项举措,当然所谓的民主选举也意味着少部分人的意见可以被表现但无法被保障。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民主选举从现代起就成为了政治权力获得的必由之路,它从根本上赋予政治权力程序合理。
“选举”是参加决定的个人或组织根据多方面因素分析进行投票赋予某项事物以正当性存在。
尤其是在政治理论里,民主政体里的政府权力是来自人民对于被统治的同意,民主的选举制度是的民众通过选举的形式并在选举的范围内有限且间接地参与政治事务的管理。
以很多人心驰神往的美国为例,美国的政治架构主要有两个部分,一则是美国实践的最完美的“三权分立“主义,另外就是民主选举制度。
论洛克及其《政府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论文)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论文题目:论洛克及其《政府论》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姓名:学号:论洛克及其《政府论》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他是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第一人。
《政府论》是他最最要的代表著作,《政府论》分为上、下篇,上篇着力于驳斥保皇派菲尔麦鼓吹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系统阐述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政府论》的的主要内容,笔者的对本书的读后感以及学术界对洛克和本书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政府论;读后感;研究综述洛克的《政府论》一书出色地完成了位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任务,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洛克在《政府论》一书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私有财产圣神不可侵犯、法治、分权、人民主权等理念,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启蒙运动、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等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莫不留下《政府论》的直接影响的烙印。
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的重要历史文献莫不充分体现《政府论》的基本思想。
因而,《政府论》被誉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圣经》”。
它至今仍然被学者们视为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媲美的政治学经典著作。
通过认真的阅读和研究洛克的《政府论》有助于我们对洛克的思想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中汲取精华,对如何建构一个合法的政府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一、《政府论》主要内容概述克批判菲尔麦的绝对君主论和君权神授论——正面阐述自己的政治理论:人们处于“完备无缺”的自由的、平等的自然状态,但自然状态存在一些不方便,为克服这种不方便,人们基于“普遍同意”的社会契约而进入政治社会,在政治社会的基础上通过再次契约构建作为社会共同体之代表的政府,政府受人民的委托并对人民负责,政府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可以看着是由30篇相对独立的小论文组成,但是一篇论文与另一篇论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逻辑顺承关系。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一讲第一章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一、时代背景及其政治思想的特点(一)社会历史概况1、古代希腊所包括的地方(见下图)。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2、古代希腊(ancient Greece)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古代希腊人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的一系列奴隶占有制国家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生平及主要学术活动也译为帕拉图拼音:Bó lā tú英译:Plato 希腊Πλά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名字的由来: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却又何以改称“柏拉图”?溯其源,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
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
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西方政治思想史
16世纪以后西方政治思想转向的特点及其启示意义学院:文法学院班级:行政管理1302学号:A12130432姓名:曹帅摘要:随着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资产阶级的日渐成熟,社会存在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瓶颈,急需与之相符合的社会意识来指导整个社会的变革。
而在整个西方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成熟的资产阶级要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一场由资产阶级所主导的革命运动席卷欧洲。
而西方的政治思想也迎来了新的转折和变化。
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欧洲甚至于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自由权力制衡法治正文:16世纪后随着各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需要各种新的政治思想来支持他们的革命。
而文艺复兴的展开,对古希腊各种思想的继承,成为资产阶级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不同国家的革命中或多或少都体现了新兴的政治思想。
其中,英,法,德的资产阶级革命尤为出色,接下来,就以英法为例,分析16世纪之后西方政治思想的转变特点及其启世意义。
先来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
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
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阶级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
也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经过议会的斗争,《大抗议书》,内战,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最后推倒封建王朝颁布《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终于保留下来。
而我想要强调的是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等制度。
开创了掌权者,君主,内阁的分离,我们可以将这看做是西方权力制衡的开端。
西方思想史论文
古希腊民主与现代民主政管院 07级思政四班董瑞娟 222007*********摘要:‚民主‛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最早在政治上实现它的也是在古希腊时期,本文旨在通过对古希腊典型的直接民主的概述以及对现代代议制民主的一些认识进而达到对民主的进一步认识。
这也有利于我们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从而促进民主社会的完善。
关键词:民主古希腊民主现代民主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一.对民主的理解1.对民主的理解按照字典上的定义,民主是‚人民支配的政体,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直接行使,或由经自由选举制度产生竹人民代理人行使。
‛用亚伯拉罕〃林肯的话来说,民主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权。
自由和民主往往可以互换使用,但是,二者并非同义词。
虽然民主是关于自由的一整套观念和原则,但是民主也是由一整套做法和程序构成的,这些做法和程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且往往是迂回曲折的历史过程。
简言之,民主是自由的制度化。
民主除了用作统治国家的制度之外,民主的投票和代表制度也用于管理其他许多不同的共同体和组织。
但本文主要从政治方面来阐释民主,即民主政治。
2.民主政治的分类民主政治分为两大类:直接民主政治和代议制民主政治。
在直接民主政治制度下,所有公民都能参与决定国家事务,而不需要选出或任命官员起中介作用。
今天,民主政治最常见的形式是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公民选举官员来作政治决策,制定法律以及实施各项有关公共利益的计划。
这些官员能够以人民的名义深思熟虑和有条不紊地商讨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花费时间和精力,往往不是广大的无官职的公民做得到的。
在古希腊城邦中,雅典最早实行直接民主制是古希腊民主的典型代表。
二.古希腊民主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古希腊的城邦架构之上的。
根据目前史料,古希腊城邦中,雅典民主政体的建立在时间上先于其他城邦,因此可以认为雅典是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发源地,而雅典民主政体的成因即可视为古希腊民主政体的成因。
西方政治思想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
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权术思想一、政治权术的内涵所谓“权术”即权变之术。
就其本意而言,是因人、因时、因事而灵活运用的谋略、手段,并无贬义。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在封建社会,社会的公共权力被极少数统治者掌握时,权术逐渐兴盛并广泛地运用在政治斗争的场合。
因而使权术一词获得了其特定的狭义即政治权术的专有含义。
所谓政治权术,就是为了达到夺取并巩固政权,或获取并巩固权位(君权、官位)等政治功利目的而采取的具有隐晦秘密特点的谋略、手段等。
由此,政治权术带有了明显的贬义色彩。
而且人们习惯认为,倡导、运用政治权术者多是为了实现一己私利或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依仗权势运用应变之术,常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所以推行政治权术往往容易招致千古骂名。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西方将政治权术加以系统化的第一人,他在《君主论》中系统阐述和全面论证了其政治学说中最具特色也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权术思想。
该思想给马基雅维利本人带来了无尽的指责和诅咒。
莎士比亚称之为“凶残的马基雅维里”,当代评论者利奥·斯特劳斯将之视为“一个邪恶的导师”。
二、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充分展现在《君主论》后十二章的内容当中。
马基雅维利从君主受赞扬或责难的原因、君主应具有的品质、君主怎样为人、如何避开谄媚者、如何识别大臣等许多方面所做的详尽阐述,构成了其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主张“一个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如果没有那些恶行,就难以挽回自己的国家的话,那么他也不必要因为对这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
人们评价君主也仅仅是依据其政绩,“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并且受到每个人的赞扬。
”马基雅维利还强调君主必须从实际出发,决不能让伦理道德逾越个人生活范围去干涉政治。
为了得到权力和保持权力,君主完全可以摒弃道德,大胆使用权术,玩弄阴谋诡计。
他提出了著名的狮子与狐狸的比喻,即君主应当同时效法狮子与狐狸,“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明智的君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应当注意高压和怀柔、暴力与欺骗手段的灵活运用。
君主应该不得人心的事情假借于手,而将示恩分惠的事情,自己来做。
马基雅维利还告诫君主,“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的多的”,畏惧叫人心存顾忌,又不敢轻易背叛。
三、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1、形成的条件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繁荣发达的历史年代,这一时期也是整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高潮阶段,法国、英国及西班牙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民主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也日渐强大。
意大利尽管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国家,但是由于地理大发现以及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等原因,造成其经济发展的迟缓。
在政治上,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并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五个国家,即佛罗伦萨共和国、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那不勒斯王国以及教皇管辖地,此外还有若干个小国。
各国之间本来就战乱频繁,而罗马教皇在意大利各小国之间又纵横捭阖,制造分裂,挑起战争,加之外部强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乘机进入、蚕食鲸吞,使整个意大利处于战争频繁的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之中。
此外社会风气的普遍堕落,同样深深刺激了马基雅维利。
当时忠贞和老实等于无用的代名词;武力和欺诈是成功的诀窍;挥霍与骄奢淫逸已经不足为奇;公开的图谋私利不再需要任何掩饰,成功即有力成为公式;残忍手段和谋杀行为变成政界的常策。
佛罗伦萨内部也饱经党派之争之苦,得势一方常常无情地诛戮政敌,人际之间普遍充满危机与不信任感。
面对意大利当时的社会状况,马基雅维利清醒地意识到“那里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去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位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力,这个最高权力像给野马口中戴上口嚼,才可以勒住他那过分的野心和严重的道德败坏。
”马基雅维利强烈地感到国家只有统一在一个强有力的君主的统治之下,才能恢复社会秩序,激发人们的德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抵御外族的入侵。
因此,马基雅维利极力主张君主若要实行有效的统治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政治权术。
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十四年的从政生涯使其近距离接触当时欧洲世界里一些伟大的政治人物,并亲眼目睹了各国统治者之间的尔虞我诈,玩弄阴谋诡计的种种伎俩,这些经历为其政治权术思想的形成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2、理论基础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是建立在人性恶和自利人性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人性中虽有善的一面,但更有恶的成分,且就其本质而言,人性是恶的。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而毫无社会道德可言。
他明确指出“关于人类,一般地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
”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在父母子女关系中也无例外,他告诫君主“务必不要碰他人的财产,因为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还来的快些”。
君臣之间只要通过物质利益的交换“就能够诚信相孚”。
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不要介意恶名,诉诸暴力就不该有所顾忌,对人侵害就必须置之于死地,无一不是以“人性恶”为其逻辑基点的。
并且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就要以恶对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
我们也应当看到,一方面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是当时一定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作为将性恶论引进近代政治原则的始作俑者,马基雅维利认识到政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由利害冲突所引发的活动的观点,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首次将政治的概念从传统的伦理学和神学范畴中分离出来,并赋予近代政治概念以新的特定内涵,是其对人类政治思想领域的巨大贡献。
尽管马氏把人性描绘得十分邪恶,并把恶劣的人性作为观察、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出发点,但从“神性”到“人性”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3、主要特点第一、现实主义的特点。
注重实际,从人们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研究政治问题,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特色。
正如他所强调的:“因为我的目的是写一些东西,即对那些通晓它的人有用的东西,我觉得最好论述一下事物在实际上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论述事物的想象方面”。
现实主义特点在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中表现得也尤为突出。
作为现实的政治家,他在寻求实现意大利统一和富强的途径上,在思考君主的统治方法和手段上,不是向麻痹人们思想的软弱的道德求援,而是以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暴君僭主作为可供效法的榜样,大胆提出不关心道德的政治权术思想。
它反映了马基雅维利超乎寻常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决定了基于现实的、产生于现实的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注定是为现实服务的。
第二、行为功利主义的特点。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尤其是行为功利主义的色彩。
他的政治权术思想中,国家统一、富强是最大的善。
君主实行术治就是为了实现总体的善、最大的善。
君主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也当然地是为最大的善服务的,所以君主不必仁慈,可以残酷,因为过分仁慈“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损害,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
”马基雅维利告诫君主“一位英名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假如人们全都是善良的话,这条箴言就不合适了”、“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须的话,他就要懂得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
它反映了行为功利主义强调人们行动境遇的“此时此地性”的思想,也使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的功利主义色彩更加严酷甚至有些极端。
但是因为其出发点是统一祖国,占优先地位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就此而言它还是“一种合理的功利主义的观点”。
然而,严格意义上的行为功利主义必定会导致对所有规则的否弃。
这恰恰解释了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中的“崇术贬德”,必要时甚至可以“取术弃德”的主张。
它也是马基雅维利备受后人非议和苛责的主要方面,甚至有人因此评价他是不道德的。
然而客观地说,“崇术贬德”抑或“取术弃德”都只表明马基雅维利将道德与政治分开的立场。
或者可以认为马基雅维利主张对统治者和臣民使用双重的道德标准。
即他仅仅是大大淡化了对政治权术的道德要求,但却并未否定一切世俗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和作用。
第三、实用主义的特点。
马基雅维利本人对宗教不感兴趣也坚决反对宗教至上,反对世俗权力依从与教会权力,并对罗马教会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与此同时,他却从实用主义的立场看到了宗教对统治者的价值,即利用宗教“来激励—如果必要的话甚至恐吓—普通大众,劝导他们宁可选择他们的共同的幸福,而不要斤斤计较于其他的利益”,而且借助宗教可以使人民循规蹈矩并培养其绝对服从的品德。
因此,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不必介意教义本身的对与错、真与假,为了统治的目的,应当利用并积极传播对己有利的教义。
这种实用主义的政治权术思想一经提出在笃信宗教的中世纪无异于石破惊天。
由此足见其政治权术思想的实用主义特点。
参考文献:[1]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4[2]马基雅维里.君主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