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档案元青花缠枝牡丹纹
虽残犹珍,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赏析
虽残犹珍,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赏析元青花在中国古陶瓷历史中的地位非常突出,自发现其存在的半个多世以来引起业内不断的争议。
之所以元青花瓷能够被世人所重视,一者因为其成熟、独特的绘画风格非任何原土著民窑所能及,二者是其各种绚丽的纹饰所蕴含的象征含义引人入胜,三者在令今日仿品高手望尘莫及的青花钴料—源自伊朗或土耳其的苏麻离青料所具备的幽蓝神采。
除此之外元青花瓷的研究还给世人留下很多谜团,如:为什么元青花瓷突然以成熟的身姿出现在中国古陶瓷历史中?土耳其、伊朗馆藏的精美元青花瓷是什么时候运过去的,它们是以贸易的方式过去的吗?在中国生产元青花瓷的窑厂有哪些,除景德镇外有哪些地方参与烧造元青花瓷?纵观中国古陶瓷历史,辽、宋、金时期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品的发展视乎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为何唯有元青花瓷异军突起?这些以龙、凤、各种瑞兽、牡丹、莲花、海水等佛教纹饰为主题的画篇背后隐藏怎样的宗教文化信息,它与忽必烈朝的宗教政策有关吗?在元代,什么身份级别的人可以拥有如此精美的瓷器,是黄金家族、异性贵族、佛教寺院、宗祠?等等。
这些问题一直在古陶瓷界争议不息。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残)本文展示本人从蒙古高原东部地区弘吉剌部封地今翁牛特旗征集的一件元青花瓷大罐的残件,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元代青花瓷。
蒙古高原东部地区是铁木真几个弟弟与亲家弘吉剌部、异性贵族木华黎王的封地,统称东部诸王。
元代早期,蒙哥汗与忽必烈汗都是在东部诸王的支持下登上汗位的,因此他们一定受到朝廷的重视。
这些历史或许决定了该区域存在元青花瓷的级别。
东部诸王各个遗址出现的元青花瓷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的种类、风格非常丰富,将它们整理并研究其中的未解之谜尽管难度很大,需要我们继续探索与研究。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残)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残)该罐一眼看去属于典型的元青花瓷种,大气的绘画、蓝中发紫的钴料,简约的造型、浑厚的胎体、粗狂的印胚工艺等等,多项综合气息扑面而来。
大饱眼福——元青花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元青花瓷器“传统纹饰”欣赏青花瓷元代青花瓷器在陶瓷史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显要的地位,它那硕大雄健的器型、精巧鲜丽的装饰,令世人啧啧称奇。
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中国瓷器重釉色、轻彩绘的传统,将绘画技法与瓷器装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明、清两代绚丽多彩的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为元代景德镇陶瓷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瓷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元青花纹饰的题材。
元青花瓷器装饰图案密满,纹饰繁而不乱。
它的题材有很多,主要包括人、动物、植物等。
一般的云龙、鹿、凤、鹤、麒麟、狮子、松石梅、海棠、牡丹、菊、瓜果、八宝等独立的形象都是装饰在器物的中段、腹部等比较醒目的位置。
其他部位装饰一些植物类的辅助纹,像卷草、锦地、钱纹、莲瓣、缠枝花、蕉叶、云纹、水波等。
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
元代青花瓷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表现出西域文化形式美感,更包含了元代统治阶层的功利与意趣,形成了元代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
缠枝牡丹纹饰: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元青花缠枝牡丹罐此件罐直口,丰肩,鼓腹渐收,接胎痕迹较为明显,圈足砂底粘有釉斑。
通体内外施挂白釉,青花发色深沉,带大片黑色斑点。
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足部一周仰莲纹,腹部主题纹样为缠枝牡丹。
近足部以一圈莲瓣纹饶体。
其中,腹部所绘缠枝牡丹纹饰;牡丹花形有四种,花瓣盛开、初开之分开多瓣者,团状的初开,和花背者。
纹饰中花瓣皆采取阴刻勾勒成形、青花涂绘之工序,即是绘画牡丹之前先以针状工具先阴刻出花叶轮廓,突出叶脉,然后涂绘晕染而成,青料聚积于勾线之内浓重深沉,因此,烧成之后取得强烈的立体效果,姿态各异,仰覆相映,饱满艳丽,属于元代典型纹饰。
此罐时代工艺特征鲜明,腹部内外所见接胎痕明显,内腹壁斑驳粗犷,可见一道道极不规则的慢轮修坯痕,此为元青花独特的成型工艺所致,并且有部分釉浆罩挂于胎上,流淌自然。
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镇瓷器釉色。
历代青花瓷牡丹纹饰简析
青花瓷是我国瓷器历史中的一项伟大创新,在中国陶瓷历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牡丹为主题,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她的魅力在于白底蓝花,每一件青花瓷都有其亮丽雅致的纹样,如同一幅幅中国的水墨画,包含吉祥的寓意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愿景。
一、唐代青花牡丹纹的出现青花瓷上的纹样反映出民族的共同心理和喜好,保存了民族的文化精神与艺术形式。
青花瓷最早期出现于巩县窑的唐青花,而当时的唐青花就以花卉纹饰为主。
在古代的青花纹饰中,不单单各色各样的植物花卉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也可以作为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配景。
其中牡丹花卉是青花瓷上最为常见的题材。
因为自唐以来牡丹就被视为国花,牡丹花花姿艳丽、夺人眼目,更有富贵、吉祥的祥瑞寓意。
牡丹纹饰在唐朝被广泛应用于工艺品纹饰装饰中,对于牡丹纹的喜爱也延续至宋。
二、宋代青花牡丹纹的考据宋代的陶瓷品上描绘的牡丹,花朵作为装饰的主体,花朵大、色彩明快。
花朵为复式皇冠型,分上下两层。
上层花瓣为多,而下层花瓣较大并饰以数片绿叶点缀。
但是宋代却并没有在唐青花的初创期之后而发展起来,反而走向了衰败。
至今为止关于宋代是否有青花瓷,一直是考古界也是陶瓷界关注的问题。
三、元代青花牡丹纹饰常见形式元代景德镇制瓷业快速发展,成功烧制了青花、釉里红品种,牡丹纹饰成为当时青花瓷最常见的纹饰装饰之一。
元代青花牡丹纹常以二方或者四方连续图案展开,形成绵延缠绕的基本样式。
将牡丹纹饰居于器皿的中央、四周辅以枝茎叶片,自上而下形成多层次的纹样带。
位于中心位置的牡丹纹样选取牡丹花冠俯视、仰视等不同的视角,避免因重复而产生的视觉疲劳。
花瓣内部填色,边缘留白,形成浓淡对比。
叶片饱满对称,一般为3~5片,随着装饰部位的不同而随之变化,呈现出环形、带状形或者片状形,不同的排列铺成不同的形式。
1、环状牡丹纹环状牡丹纹由牡丹花、呈漩涡状的枝茎和叶片形成缠枝纹。
缠绕的枝茎以环绕的方式穿插于牡丹花中,枝茎连绵不断,空白处描绘大小不一的叶片。
元青花瓷器上的牡丹纹饰赏析
元青花瓷器上的牡丹纹饰赏析文/赵烑丽中国的青花瓷于宋代兴起,于元代成熟,于明清两代盛行。
因此,元代的青花瓷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于元青花的关注在逐渐递增,它以雅致清新的色彩、富丽繁华的图饰、雄浑质朴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意味蕴藉的审美感受,逐渐成为美术界和考古界研究的重点课题。
到现在为止,遗留并保存完好的元青花数量少之又少。
本文将对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瓷器上的牡丹纹进行分析。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海外贸易发达,青花瓷不但在国内外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
元青花瓷器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又是中西亚文化直接交流融合的结晶,代表中国瓷器烧造的较高水平。
在我国古代的瓷器上,植物纹饰种类特别多,但是在所有纹饰中,牡丹花则是东方的象征。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牡丹情有独钟,许多诗人都用诗来表示对牡丹的喜爱,多数画家也经常以牡丹为题材在画纸上表达各式各样的牡丹。
自古,牡丹就有“百花之王”、“国色天香”之称。
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中提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人们把牡丹看做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
同时在瓷器中开始广泛运用牡丹纹。
一、元青花牡丹纹饰概述青花瓷器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朴素审美哲学的自然体现,她以特有的色调、质地形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其中牡丹纹构成了青花瓷装饰重要元素之一。
在青花瓷器纹饰发展进程中,元代瓷器上牡丹纹纹饰以其形式多样、变化丰富而闻名,它的历史文化地位可见一斑。
纵观青花瓷器纹饰的发展进程,元青花瓷牡丹纹图样丰富、变化多端,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后世明清的纹饰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牡丹纹,就是以自然界中的牡丹花为原型,创作出牡丹装饰纹样,包括折枝牡丹和缠枝牡丹。
说到牡丹纹在瓷器上的描绘,最先涉及到的就是陶瓷绘画。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鉴定八大要点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鉴定八大要点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是什么,想必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元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新颖精致的工艺和豪迈奔放的气魄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一段不朽传奇,是中国高超制瓷技艺与外域的实际需求完美结合。
在2011年广东中翰拍卖有限公司,在“文玩艺品”专场收获近2亿元。
在该专场中,有一件香港回流的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直口、溜肩、圆鼓腹、圈足。
口沿装饰海水纹,肩部为缠枝莲花纹,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
下胫点缀卷草纹、莲瓣纹各一周。
青花发色深沉现铁锈斑,底足微见火石红,足沿布有釉点。
器型硕大,保持完整,绘工精细,极其难得。
同类器物现仅可见於故宫等少数几个国家级的博物馆。
此件拍品在未开拍前就颇受瞩目,最终经过几番竞价以5175万元成交。
对于受人追捧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我们应该如何鉴别真伪呢?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鉴定八大要点: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鉴定之一器型:古瓷的器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变化的,是断代的重要依据。
有些器型通过传承演变具有前朝遗风,例如:梅瓶、玉壶春、蒜头瓶等宋代就流行,蒜头壶青铜酒器从战国时就已经出现。
元青花的器型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生活实用器,有部分是祭供专用器,少量为装饰器。
比较常见的罐类有:大、小罐,包括盘口兽首罐、盖罐、两系、四系罐。
瓶类:梅瓶、葫芦瓶、象耳瓶、蒜头瓶等。
壶类:玉壶春、执壶、盖壶、四系方壶、扁壶、龙凤壶、凤首壶、卧壶等。
盘类:大、小圆盘、大、小菱口盘、折沿盘等。
还有大、小碗、蝶子、小盒、高足杯、三足炉、脉珍、花觚等。
宋无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重、型大、雄浑。
但也有超出想象精制到薄如蛋壳,光照见影的小碗等。
由于古代制瓷是师徒授受,代代相传,注重器型的审美,因而比例谐调、圆润流畅,有精、气、神。
赝品器型表现:整体感觉不谐调、不规矩、僵硬、缺少匠气、甚至有些不伦不类。
溜肩不圆润、鼓腹不流线,带盖的器物吻合不好,间隙过大。
罐上装饰的兽头死气不凶猛,瓶的象耳、壶上的凤首流都做的没有活气。
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
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作者:左美容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第01期偶然听到一首歌:西域的天边,飘来迷人的波斯蓝。
东方的乐土,升起吉祥的八宝莲。
浮梁古镇,千年窑火,铸就了你清雅的风骨。
葱岭雪峰,万里驿站,是你在传递华夏文明的璀璨。
商队的驼铃,送去你对人间美好的祝愿。
远洋的船帆,带回你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啊,元青花,清丽的元青花。
你用苍天的色彩,让世界走向永远。
短小简单的歌词竟然包含了元青花的原料、纹饰、窑址、外销情况、影响等情况,它赋予了元青花不一样的内涵与意义,它优美的形象时常让我为之动容。
元青花不仅是我国瓷苑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世界艺术宝库里一颗明珠,深受世人青睐。
但它存世量很少,据有关瓷器人士统计,目前国内外的元青花大约300件左右。
这少数有限的存量使元青花更加弥足珍贵,在1980年秋天出土的江西高安窖藏六件元青花梅瓶中,其中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图一)风采迷人,后被定为无价之国宝。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高48-48.7厘米,小口,凸唇,短颈,丰肩,圆鼓腹下收,近底足部稍外扬,矮圈足,沙底无釉。
器底露胎有“窑红”,附有不规则釉斑,底心有当年因不慎留下的粗糙削痕,配覆杯型盖(图二),中置莲苞鈕,盖内中心置空心圆柱型直管,这个设计很巧妙,插管上粗下渐收,合盖时,插管能较好地固定住瓶口,不致晃动和脱落。
梅瓶圆鼓腹下收,呈现上大下小的形象,改变以往上小下大摆放和使用求稳重的目的,反而提高了它观赏、收藏价值。
也从侧面反映了它是官宦富贵人家使用和收藏的器物。
梅瓶由五节组成,器底另接。
全器除盖内和器底无釉外都施了青白釉,釉汁晶莹,青料浓艳青翠,积釉处有深色铁锈斑,并有凹陷现象(见图三),胎体采用了瓷石头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即25%的高岭土加75%的瓷石经一千二百多度的高温烧成。
这一比例于元至正年间达到成熟,使胎体坚实洁白厚重,玻璃质感强,硬度高坚固耐用。
这种浑厚凝重,气魄雄伟的造型特点和元青花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忽略的联系,马背上的蒙古人豪爽大气的性格,再加上国外市场对元青花的需求,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等都在不同情况下影响着元青花的各种型体。
元青花瓷研究
元青花瓷研究作者:樊大为张雅馨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3期摘要:13世纪蒙古铁骑踏平欧亚大陆,元朝与中西亚甚至欧洲、非洲等地区的频繁贸易、文化交流创造了先决条件。
元青花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是将我国的制瓷技术与中西亚的原材料钴矿、审美观念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瓷器品种,并成为我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元青花瓷器的成熟突然、特征明显,文章以至正型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为例,主要讨论、分析元青花瓷起源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元青花;元青花起源;元青花分类;元青花钴料;元青花价值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3.003元青花是我国古代青花瓷器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也是我国古代瓷器中一个特殊的品种。
众所周知,元青花的兴起改变了我国的瓷器风貌,无论从色彩、修饰手法以及造型、体量上来说,元青花与以往的瓷器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
元代之后,一种新的装饰色彩—钴蓝开始出现在瓷器上,并在中国瓷器史上永久地驻留。
1 元青花瓷的起源对于元青花的起源问题,至今学术界依然存在争论。
目前,学界对元青花瓷的起源有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是中国起源说;第二种是外来技术影响说。
1.1 中国起源说中国起源说是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考古资料判断的。
出土的考古资料如下:20世纪50年代,广州北宋墓发现青花瓷小坛5个;1957年,浙江龙泉金沙塔基出土13片宋青花残片;1970年,浙江绍兴翠环塔基发现1片宋代青花残片;1975年,在吉州窑遗址内发现宋元青花瓷三件(存疑);1975年,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1片菱纹青花瓷枕;1983年,扬州文昌阁三元路出土14片唐青花瓷片;1988年,河南鹤壁窑址出土唐早期青花碗。
部分学者认为青花瓷在唐代三彩工艺的影响下,最早出现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窑,加上宋代磁州窑及吉州窑白地黑花工艺的直接影响,在元代元青花技艺发展成熟。
但此观点由于资料不足,目前学界对此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超全的元代青花瓷器不同纹饰器型鉴赏
超全的元代青花瓷器不同纹饰器型鉴赏典型的元青花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动物植物、几何图形等。
人物故事一般以元曲为本,人物造型多为宋装,偶尔也可见元代装束的人物形象。
元青花上的动物题材也十分丰富,龙、凤、鹤、雁、马、鱼、海马、螳螂、鸳鸯、孔雀、鹭鸶、麒麟、瑞兽等都可以找到,包括飞禽、走兽、游鱼、鸣虫等各种动物门类,它们是中国传统装饰的常见题材。
植物是元青花装饰中最发达的部分,牡丹、莲花、栀子、蔓草、芭蕉、松、竹、梅等几乎可以在唐宋以来的传统图案中找到渊源。
下面,我们一起来鉴赏不同器型的元代青花瓷器:青花四爱图梅瓶青花云龙纹梅瓶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青花龙纹玉壶春瓶青花松竹梅纹双耳瓶青花松竹梅纹瓶青花折枝牡丹纹梨形执青花束莲纹梨形壶青花缠枝花卉纹梨形壶青花缠枝菊花牡丹纹托青花盘龙纹碗青花菊纹盏青花花卉纹出戟觚青花花卉纹出戟觚青花梅花纹带座凈瓶青花带座缠枝菊蒜头瓶青花月梅纹蒜头瓶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青花狮钮盖炉青花菊纹鼎式带座炉青花山形笔架青花观音像青花菊纹鸟食罐青花婴戏鸟食罐青花花卉纹小罐青花五爪双龙赶珠纹盖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执壶青花凤首扁壶青花凤首扁壶青花飞凤纹高足杯青花外缠枝莲内凤纹高足杯青花云龙纹高足杯青花龙纹高足杯青花缠枝菊花纹高足杯青花飞凤纹高足杯青花寿字款高足杯青花荷莲纹葵瓣口盘青花莲池鸳鸯纹盘青花莲池纹花口盘青花鹿纹盘青花淡描云龙纹花口盘青花松竹梅纹花口盘青花花卉纹盘青花缠枝花纹盘青花双芦雁穿花纹花口杯、盘青花缠枝牡丹纹扁执壶青花双凤纹高足碗青花荷塘鸳鸯纹碗青花人物纹匜这件青花匜2011年出自西安曲江风景线项目发掘17座古墓葬中的M6中。
M6出土有墓志一合,志题位于墓志上方,由右至左揩书“元故张君达夫墓铭”八字。
志文记载墓葬年代为至元五年,应为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即所谓“后至元”时期。
故而尽管这件青花匜的体型不如罐的体型大,但是这是一件有明确出土的元青花,为研究元青花的重要资料。
国宝档案内容文字版
国宝档案内容文字版——青花美韵在中国瓷器中,最珍稀也最具典雅之美的就要数元代的青花瓷了。
他那蓝天白云一样的色彩之美令人爽心悦日。
今天我要为您介绍的就是一组非常漂亮的元青花。
元青花因为存世稀少,非常珍贵。
据专家统计,全世界收藏的元青花,仅有400多件。
中国收藏有200多件,约有一半收藏在海外。
近期上海博物馆聚集元青花精品,举办了一场元青花大展。
青花莲池游鱼纹盘就是元青花。
大展上的精品之一,现藏于中国湖南省博物馆。
它口径为45厘米,底径为25厘米,是元代景德镇窑的代表作品。
此盘体形硕大,釉面光亮,所绘青花色彩艳丽明快。
盘外壁绘有缠枝莲花和石榴纹。
盘内壁从盘沿到盘心,共有三组纹饰,盘心绘有鲂鱼,鳜鱼各一条,上部为鲂鱼,鲂鱼头小身大,嘴部微张,细鳞明显。
它高耸着背鳍,翘首摆尾在水中游弋。
盘心下部的鳜鱼,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里提到的鱖鱼,鱖鱼尖嘴,下颌长着尖尖的牙齿,鳃盖、背鳍和臀鳍上都长着尖尖的刺,鱼身上花斑细腻,鱼背部青料浓郁,至腹部颜色逐渐变淡,鱼腹留白,显得自然生动,鲂鱼和鳜鱼的四周长满了莲花、莲叶和各色水草,它们姿态柔美,随水波漂动,极具动感,两条鱼自在游弋于莲叶之间,颇有江南水乡,玉溪连夜的诗情画意。
在中国古代,鱼戏莲叶间还有着美好的吉祥寓意。
莲的谐音为连。
鱼的谐音为余。
整个画面的意思是连年有余,象征富裕生活的绵长久远。
腹壁与盘心以白环相隔,绘有一圈象征富贵的缠枝牡丹。
牡丹浓淡相宜,娇艳柔美,盘的口沿处,绘有一圈海水纹,奔放流畅的线条,让人想起海面上追逐奔跑的浪花。
青花莲池游鱼纹盘的构图,极具匠心,盘心与腹壁之间的空白,仿佛水墨画上的留白。
使得整个画面既疏朗有致,又突出了盘心,“鱼戏莲叶间”的绘画主题。
在元青花瓷器上,像鱼纹盘这样的动物纹饰非常普遍。
这些动物大多有着吉祥的寓意和生动的造型。
它们大都张嘴摆尾,动感十足,给人以鲜活生动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古代,鱼代表富裕喜庆,所以元青花瓷器上的鱼藻图案非常多。
文物司法鉴定第一案圆满结案
文物司法鉴定第一案圆满结案一、案件始末案件发生在20________年,原告系某省企业家,通过参与北京一些鉴赏活动与被告相识,逐渐了解并产生购买藏品而进入文化领域的想法。
被告得知原告的想法,在一次瓷器品鉴赏小型论坛会上,被告相邀原告参加了这次鉴赏会。
会上,几位参与鉴赏的专家对十余件瓷器鉴赏结束后,结论各不相同。
唯有一件青花梅瓶,所有专家都没有任何异议地认为是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故原告产生购买此瓶人藏的想法。
经过反复斟酌考虑之后,决定购买此瓶。
经与被告商定,先付部分款将梅瓶拿走找人鉴定,待有了正确的结果后再付清全款。
于是原告找国内某个高校鉴定机构做了相关检验,结论为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随即原告到被告处付清货款,被告一并将北京某鉴定机构对此瓶的另一份鉴定报告也附给原告,并与原告签订买卖合同。
合同约定:日后若证明此瓶是赝品,被告退款,原告退货。
原告随即将附有某高校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以及青花梅瓶交于山东某拍卖行进行拍卖,结果流拍。
于是原告心中生疑,便拿此物找社会上几位家和北京2位专家求证,均被告知是仿品。
并被告知国内元青花真品数量极少,况且元青花真品怎幺可能轻易就买到手?加之原告家人的抱怨、不理解,促使原告找被告退货。
被告说退货证据不足,光说是赝品不行,得有鉴定报告和证据才退。
可说赝品的人,又不愿出鉴定报告。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依然没有结果。
因交易所在地是北京市朝阳区,故原告将被告起诉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法院受理此案,经法院一年多数次开庭审理调解,真伪问题始终成为案件焦点。
最后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双方同意找共同认可的鉴定机构承担鉴定此案标的物。
法院让双方各选出三家鉴定机构,按求同选择原则认定。
在双方共同提出的五家鉴定机构中,在法院对双方逐一认可求问过程中,因对其中四家均有异议,唯独双方对具有国内唯一文物司法鉴定资质的宁夏六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没有任何异议。
故此,北京朝阳法院在特别验证了该中心的《司法鉴定许可证》证书后,对标的物进行了贴封条包装,并又专门致函委托宁夏六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司法鉴定,求证标的物是否为元代青花瓶。
元青花纹饰的特点
元青花纹饰的特点
元青花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纹饰的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此外,元青花纹饰中的牡丹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
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
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元青花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斑斓中彰显纯粹繁花处开出沉静———读“中国瓷器缠枝纹装饰(元·明·清)”
t
e
r
ns;Cu
l
t
u
r
e
ywo
中华民族,文化璀璨,丰富多彩的各式纹样就是视
觉文化代表之一。纹样兼具美观和功能性。它的载体
及使用群体互相影 响,促 进 了 纹 样 结 构、组 织 形 式、色
彩搭配的发展,形成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纹样。同时,
1 民族特色与审美表达:缠枝纹样的文
化价值
纹样也是我 们 研 究 民 族 发 展 史、民 族 美 学、民 族 心 理
器物的装饰之中。一般认为,缠枝纹出现于汉代,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而大 盛 于 元 明 清 三 代。《中 国 瓷 器 缠 枝
纹装饰(元·明·清)》三卷书稿,聚焦缠枝纹大盛的元、明、清 三 代,总 结 出 中 国 瓷 器 缠 枝 纹 发 展 的 历 史 脉 络 和 风 格 演 变。
这套丛书在诸多细节问题和个别案例的艺术特质分析上相当深入,是一部具有开拓性质且具 有 相 当 理 论 视 野 和 深 度 的 学
· 60 ·
陶瓷
(陶瓷文化) 2024 年 03 月
Ce
r
ami
c
s
斑斓中彰显纯粹 繁花处开出沉静
———读“中国瓷器缠枝纹装饰(元·明·清)”*
陈
冲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江南游报》社宁波全媒体中心
摘
要
浙江 宁波 315046)
缠枝纹或缠枝花是中国古代最常见最具意义和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之一,它被广泛 运 用 于 包 括 瓷 器 在 内 的 各 种
的日常生活之中,然 而 时 常 是:它 知 道 你,你 却 不 认 识
它。该书在内容上讲究纹必有意,意必吉祥,展示了神
秘而浪漫的东方意境,相 信 每 一 位 认 真 翻 阅 这 本 书 的
真假元青花对比鉴定技巧(有图有真相)
真假元青花对比鉴定技巧(有图有真相)9万粉丝买家都信任的文玩店没有任何套路,每天福利大放送你想要的,全都在这赶紧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美女掌柜微信如今世人对元青花的钟爱,导致景德镇元青花仿品销量大升。
景德镇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
对于鉴别高仿品确有一定难度,必要时,还要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鉴定,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练掌握古陶瓷工艺知识,就能作出明确判断。
下文介绍几种实际的元青花新老特征对比供大家参考。
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
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
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
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粉碎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可以见到很多气孔。
现在的胎是非常细的没有气孔。
过去老的胎泥,是有经过陈腐的过程,有机物经过陈腐会发生变化。
所以它的胎有细腻的感觉,现在做的胎没有陈腐显得很干。
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
元青花龙牡丹卷草纹双耳罐现代景德镇流行的陶瓷成型工艺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
也就是说,器物的成形主要是用刀修出的。
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主要是由于元代泥料可塑性较强,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
现代仿元青花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
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
2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窑烧的,而现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气窑烧的,这两种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也有所不同。
特别是釉中气泡的形成过程上,它是不一样的,古代柴木窑烧的气泡要显得大小不一疏朗,气泡明亮。
而现代气窑烧的气泡较细小大小相间,不透亮。
这只是相对而言,也不能排除现代造假者用柴木窑仿造的器物,还得在器形、纹饰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以致判断元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3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
元青花瓷赏析
文物鉴赏与考古新发现一、青花瓷及元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汉族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
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
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二、代表作品赏析1、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类别:元青花瓷。
文物原属: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陪葬品。
文物现状:2006年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因此被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
2、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国宝档案2012
国宝档案2012 2012-01-02期《国宝档案》南都繁会图卷2012-01-03期《国宝档案》皇都积胜图卷2012-01-04期《国宝档案》明"潘斌"铭青花人物笔筒2012-01-05期《国宝档案》清"海晏河清"瓷尊2012-01-06期《国宝档案》青州北齐思维菩萨像2012-01-07期《国宝档案》明冯起震《雪竹图》2012-01-09期《国宝档案》唐代铜坐龙2012-01-11期《国宝档案》《帝鉴图说》2012-01-12期《国宝档案》金太祖睿陵金丝冠2012-01-13期《国宝档案》万历金酒注2012-01-14期《国宝档案》清雍正斗彩五伦提梁壶2012-01-16期《国宝档案》豆青釉粉彩松竹梅纹竹节式笔筒2012-01-17期《国宝档案》清代傅恒宗祠碑2012-01-18期《国宝档案》明"童子高仕图"克拉克瓷盘2012-01-19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粉彩百鹿尊2012-01-21期《国宝档案》清冷枚《麻姑献寿图》2012-01-24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飞凤舞2012-01-26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盘虎踞2012-01-27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行天下2012-01-28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凤呈祥2012-01-30期《国宝档案》明代"天地全神"年画版2012-01-31期《国宝档案》清海屋添筹插屏2012-02-01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缂丝无量寿尊佛像2012-02-02期《国宝档案》金三彩童子戏狮枕2012-02-03期《国宝档案》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2012-02-04期《国宝档案》唐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2012-02-06期《国宝档案》明宪宗元宵行乐图2012-02-07期《国宝档案》元磁州窑白釉黑花婴戏图罐2012-02-08期《国宝档案》唐彩绘武服陶俑2012-02-09期《国宝档案》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2012-02-10期《国宝档案》南朝\"贵妇出游\"画像砖2012-02-11期《国宝档案》明代雪蓑题刻与《草书十二卷》2012-02-13期《国宝档案》清康熙御笔五言唐诗手卷2012-02-14期《国宝档案》清雍正御笔行书对联2012-02-15期《国宝档案》清乾隆御笔《红树山庄图》2012-02-16期《国宝档案》湖北云梦秦简2012-02-17期《国宝档案》湖南里耶秦简2012-02-18期《国宝档案》山东胶州"三里河遗址"古陶器2012-02-20期《国宝档案》辽代绿釉"杜家"款璎珞纹净瓶2012-02-21期《国宝档案》金代缠枝芍药纹花口瓶2012-02-22期《国宝档案》元代磁州窑故事枕2012-02-23期《国宝档案》北魏太和石雕佛像2012-02-24期《国宝档案》金代龙纹大瓷盆2012-02-25期《国宝档案》北宋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2012-02-27期《国宝档案》乾隆御赐养老牌2012-02-29期《国宝档案》明朱鹤五子戏弥勒竹刻2012-03-01期《国宝档案》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2012-03-02期《国宝档案》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12-03-03期《国宝档案》中国龙——神龙出世2012-03-05期《国宝档案》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2012-03-06期《国宝档案》宋李唐《炙艾图》2012-03-07期《国宝档案》唐绿釉参军陶俑2012-03-08期《国宝档案》战国彩漆木雕鸳鸯形盒2012-03-09期《国宝档案》战国彩绘动物纹座屏2012-03-10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飞凤舞2012-03-12期《国宝档案》元代缠枝牡丹纹塔式盖瓶2012-03-13期《国宝档案》清黄地青花跃龙捧寿纹双耳六方瓶2012-03-14期《国宝档案》明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2012-03-15期《国宝档案》金代"春水秋山"玉2012-03-16期《国宝档案》金代山水人物故事纹铜镜2012-03-17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飞龙在天2012-03-19期《国宝档案》北齐青釉龙柄鸡首壶2012-03-20期《国宝档案》宋龙泉窑青釉五管瓶2012-03-21期《国宝档案》明天顺民窑青花《踏雪寻梅》罐2012-03-22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玉雕花柄桃皮鞘兔胆腰刀2012-03-23期《国宝档案》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2012-03-26期《国宝档案》"万历年造背八钱"银钱2012-03-27期《国宝档案》元代龙泉窑青釉文殊菩萨像2012-03-28期《国宝档案》元代青白釉水月观音像2012-03-29期《国宝档案》东汉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2012-03-30期《国宝档案》东汉中山王刘畅墓玉座屏2012-03-31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行天下2012-04-02期《国宝档案》李昭道《明皇幸蜀图》2012-04-03期《国宝档案》明戴进《春游晚归图》2012-04-04期《国宝档案》汉青铜玄武砚滴2012-04-05期《国宝档案》战国漆木虎座立凤2012-04-06期《国宝档案》南宋天封塔地宫银殿模型2012-04-07期《国宝档案》中国龙——龙凤呈祥2012-04-09期《国宝档案》青海柳湾人像彩陶壶2012-04-10期《国宝档案》舞蹈纹彩陶盆2012-04-11期《国宝档案》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2012-04-12期《国宝档案》朱耷《河上花图》2012-04-13期《国宝档案》清乾隆帝《是一是二图轴》2012-04-14期《国宝档案》清冷枚《麻姑献寿图》2012-04-16期《国宝档案》清"札萨克"印2012-04-17期《国宝档案》战国"行气铭"玉饰件2012-04-17期《国宝档案》唐怀安窑青瓷虎枕2012-04-18期《国宝档案》金代铜坐龙2012-04-19期《国宝档案》明董其昌《疏林远岫图》2012-04-20期《国宝档案》单德谟巡视台湾图卷2012-04-21期《国宝档案》青《万国来朝图》2012-04-23期《国宝档案》西周伯矩鬲2012-04-24期《国宝档案》北宋黄鼬鹦鹉壶2012-04-25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紫地粉彩山水人物壁瓶2012-04-2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八徵耄念之宝"玉玺2012-04-27期《国宝档案》清代仿痕都斯坦式白玉菊瓣碗2012-04-28期《国宝档案》北宋定窑白釉龟2012-04-30期《国宝档案》南宋《蚕织图》2012-05-01期《国宝档案》清《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2012-05-02期《国宝档案》金赵霖《昭陵六骏图卷》2012-05-03期《国宝档案》元钱选《花鸟图》2012-05-04期《国宝档案》明代《西游记图册》2012-05-05期《国宝档案》清王致诚《十骏马图册》2012-05-07期《国宝档案》龙山文化鹰攫人面佩2012-05-08期《国宝档案》新朝虎符石匮2012-05-09期《国宝档案》匈奴狼噬牛金牌饰2012-05-10期《国宝档案》唐手书《羯摩经》2012-05-11期《国宝档案》辽陈国公主墓藏珍2012-05-12期《国宝档案》唐代渤海国金佛像2012-05-14期《国宝档案》南宋无名氏《斗浆图》2012-05-15期《国宝档案》元代《瑶池醉归图》2012-05-16期《国宝档案》明龙泉窑青釉孔雀牡丹纹绣墩2012-05-17期《国宝档案》明锦衣卫指挥使牙牌2012-05-18期《国宝档案》唐长沙窑青黄釉獬豸香薰2012-05-19期《国宝档案》漳窑白釉米色划花牡丹纹觚2012-05-21期《国宝档案》宋徽宗《祥龙石图卷》2012-05-22期《国宝档案》明唐寅《溪山渔隐图》2012-05-23期《国宝档案》鹿纹彩陶瓮2012-05-24期《国宝档案》清《陈忠愍公遗像诗卷》2012-05-25期《国宝档案》南宋褐黄釉刻划花碗2012-05-2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白玉贯耳扁瓶2012-05-28期《国宝档案》闽南"侨批"2012-05-29期《国宝档案》德化窑妈祖坐像2012-05-30期《国宝档案》清上官周《浅绛山水图》立轴2012-05-31期《国宝档案》清代翡翠蝈蝈白菜2012-06-01期《国宝档案》南宋李嵩《货郎图》2012-06-02期《国宝档案》唐人宫乐图2012-06-04期《国宝档案》战国龟鱼纹方盘2012-06-05期《国宝档案》清代慈禧美容按摩器2012-06-06期《国宝档案》元代卵白釉印花"王白"款高足碗2012-06-07期《国宝档案》清"成均耆英"匾额2012-06-08期《国宝档案》唐鎏金摩羯纹多曲银碗2012-06-09期《国宝档案》梁启超《赠鹤俦仁兄楷书楹联》2012-06-11期《国宝档案》唐官冲窑镂空盂形钵2012-06-12期《国宝档案》清华侨护照2012-06-13期《国宝档案》明陈白沙《大头虾说》立轴2012-06-14期《国宝档案》新宁铁路《账簿》2012-06-15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淄博春秋车马2012-06-17期《国宝档案》走基层——青州北魏佛头像2012-06-18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溯源漳州瓷的前世2012-06-19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探秘漳州瓷的今生2012-06-20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溯源漳州军饷2012-06-21期《国宝档案》走基层——族谱中的闽台情缘2012-06-22期《国宝档案》走基层——诏安书画《墨荷轴》2012-06-23期《国宝档案》北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2012-06-25期《国宝档案》明《木美人》油画2012-06-26期《国宝档案》闽台契约文书2012-06-27期《国宝档案》乐律石刻井圈2012-06-28期《国宝档案》清《闽南纪胜十二景》2012-06-29期《国宝档案》开平碉楼建筑图纸2012-06-30期《国宝档案》清嘉庆款石雕蟠龙柱2012-07-02期《国宝档案》宋岭山寺塔2012-07-03期《国宝档案》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2012-07-04期《国宝档案》金代齐国王墓服饰2012-07-06期《国宝档案》商代黄玉璇玑2012-07-06期《国宝档案》清《天后圣母事迹图志册》2012-07-07期《国宝档案》百年国博——青铜之光2012-07-09期《国宝档案》青铜密语2012-07-10期《国宝档案》百年国博——灵秀美玉2012-07-11期《国宝档案》宋鎏金錾花云龙纹银塔2012-07-12期《国宝档案》南宋纱罗对襟女上衣2012-07-13期《国宝档案》南宋葵形剔犀漆奁2012-07-14期《国宝档案》清粉彩童子献宝壶2012-07-16期《国宝档案》陈洪绶《苏武李陵图》2012-07-17期《国宝档案》明董其昌《仿古泥金山水册》2012-07-18期《国宝档案》东汉中山王刘畅墓金器2012-07-20期《国宝档案》明林良《秋树聚禽图》2012-07-21期《国宝档案》明戴进《山高水长图》2012-07-23期《国宝档案》商代双兽耳衔环青铜方罍2012-07-24期《国宝档案》宋寿山石人首蛇身佣2012-07-25期《国宝档案》清咸丰御赐林则徐碑2012-07-26期《国宝档案》徐悲鸿《伯乐相马图》2012-07-27期《国宝档案》特别节目2012-07-28期《国宝档案》特别节目2012-07-30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狂热蹴鞠2012-07-31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捶丸之乐2012-08-01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大唐马球2012-08-02期《国宝档案》清浙江《黄山始信峰图》2012-08-03期《国宝档案》五重宝塔2012-08-04期《国宝档案》特别节目2012-08-06期《国宝档案》清嘉庆广彩人物纹大腕2012-08-07期《国宝档案》清黑漆描金缝纫台2012-08-08期《国宝档案》元《搜山图》2012-08-09期《国宝档案》"梅雀争春"田黄石印章2012-08-10期《国宝档案》林纾《祝寿图》2012-08-11期《国宝档案》清脱胎漆达摩坐像2012-08-13期《国宝档案》明嘉靖通宝纪念币2012-08-14期《国宝档案》云南会泽清代会馆2012-08-15期《国宝档案》清道光木酒海2012-08-1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宸翰"宝玺2012-08-17期《国宝档案》[国宝档案]清青玉活环莲花嵌红宝石洗2012-08-17期《国宝档案》清青玉活环莲花嵌红宝石洗2012-08-18期《国宝档案》明徐渭《群望·诗中堂》2012-08-20期《国宝档案》辽十八盘驿道2012-08-21期《国宝档案》[国宝档案]宋蓝科菊瓣纹扣银小碟2012-08-22期《国宝档案》"碗礁一号"外销瓷器2012-08-22期《国宝档案》宋蓝科菊瓣纹扣银小碟2012-08-23期《国宝档案》中山舰文物2012-08-24期《国宝档案》清沈葆桢楹联2012-08-25期《国宝档案》南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2012-08-27期《国宝档案》宋徽宗赵佶《文会图》2012-08-28期《国宝档案》清画珐琅海棠式花瓶2012-08-29期《国宝档案》南宋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2012-08-30期《国宝档案》钱维城《西湖三十二景图》2012-08-31期《国宝档案》河北蔚县清代《百工图》壁画2012-09-01期《国宝档案》清代蔚县剪纸孩儿瓷枕2012-09-03期《国宝档案》清《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玻璃画》2012-09-04期《国宝档案》清广州市井风情通草画册2012-09-05期《国宝档案》西汉南越王墓青铜烤炉2012-09-0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掐丝珐琅三足熏炉2012-09-07期《国宝档案》明代剔红博弈图盘2012-09-08期《国宝档案》明"携琴访友图"纹罐2012-09-10期《国宝档案》清"洪武通宝"花钱2012-09-11期《国宝档案》南宋刻本《寒山子诗集》2012-09-12期《国宝档案》北朝皇陵陶俑2012-09-13期《国宝档案》清云南少数民族风俗画2012-09-14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2012-09-15期《国宝档案》明定陵金簪2012-09-17期《国宝档案》清宫廷饰品2012-09-18期《国宝档案》辽陈国公主及驸马合葬墓玉器2012-09-19期《国宝档案》宋妙音鸟塑像2012-09-20期《国宝档案》明沈周《杜甫骑驴图》扇面2012-09-21期《国宝档案》清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2012-09-22期《国宝档案》明万历大碌带2012-09-24期《国宝档案》明定陵皇后凤冠2012-09-25期《国宝档案》明定陵玉酒器2012-09-26期《国宝档案》明文徵明《兰亭修禊图》2012-09-27期《国宝档案》泰山三宝之黄釉青花葫芦瓶2012-09-28期《国宝档案》明清宫廷菊纹瓷器2012-09-29期《国宝档案》唐八瓣菱花形月宫镜2012-10-01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元代铜壶滴漏2012-10-02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清代七政仪2012-10-03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汉代环保灯具2012-10-04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日升昌汇票2012-10-05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战国青铜汲酒器2012-10-06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战国青铜冰鉴2012-10-08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中医针灸铜人2012-10-10期《国宝档案》古代科技——东汉陶船模型2012-10-11期《国宝档案》清纸面人物纹外销样板扇2012-10-12期《国宝档案》清石湾窑陶塑2012-10-13期《国宝档案》清画珐琅人物纹双耳瓶2012-10-15期《国宝档案》元黑漆嵌钿人物纹盒2012-10-16期《国宝档案》清代颜色釉瓷器2012-10-17期《国宝档案》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2012-10-18期《国宝档案》清广绣花鸟挂屏2012-10-19期《国宝档案》清紫檀嵌珐琅楼船2012-10-20期《国宝档案》清广州"江城风情图"封檐板2012-10-22期《国宝档案》临安吴越国秘色瓷2012-10-23期《国宝档案》清兰竹图2012-10-24期《国宝档案》明万历《道藏》2012-10-25期《国宝档案》泰安岱庙北宋吉祥缸2012-10-26期《国宝档案》清乾隆进献泰山祭器2012-10-27期《国宝档案》清乾隆进献泰山祭器2012-10-28期《国宝档案》清康熙御笔《台省箴》2012-10-29期《国宝档案》明拔步床2012-10-30期《国宝档案》明代《刘基画像》2012-10-30期《国宝档案》清五福临门青田石雕璧饰2012-10-31期《国宝档案》明"光风霁月"青田石印章2012-11-02期《国宝档案》金娃娃擎荷枕2012-11-03期《国宝档案》北宋磁州窑《枕赋》枕2012-11-06期《国宝档案》山西高平炎帝古碑2012-11-08期《国宝档案》古代工艺——明掐丝珐琅双陆棋盘2012-11-09期《国宝档案》古代工艺——清釉下五彩瓷器2012-11-11期《国宝档案》古代工艺——汉青铜透光镜2012-11-12期《国宝档案》古代工艺——赏戏听音话戏楼2012-11-13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清玑衡抚辰仪2012-11-14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清天体仪2012-11-15期《国宝档案》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明简仪2012-11-16期《国宝档案》进士题名碑2012-11-17期《国宝档案》清莲座虎形木敔2012-11-19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石鼓2012-11-20期《国宝档案》清乾隆石经2012-11-21期《国宝档案》清"辟雍"匾额2012-11-22期《国宝档案》法式座架执壶2012-11-23期《国宝档案》清堂·吉诃德及侍者图盘2012-11-24期《国宝档案》明定陵青花龙纹大缸2012-11-26期《国宝档案》明黄地紫彩人物故事纹花瓢2012-11-27期《国宝档案》清担当《高士图轴》2012-11-28期《国宝档案》唐颜真卿书《郭虚已墓志铭》2012-11-29期《国宝档案》清青花唐英题记烛台2012-11-30期《国宝档案》元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2012-12-01期《国宝档案》清青花英国纹章纹餐盘2012-12-03期《国宝档案》唐三彩莲花灯2012-12-04期《国宝档案》东汉石辟邪2012-12-05期《国宝档案》唐彩绘驯马陶俑2012-12-06期《国宝档案》北京孔庙大成殿匾额2012-12-07期《国宝档案》西汉鎏金八人乐舞扣饰2012-12-08期《国宝档案》西汉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2012-12-10期《国宝档案》宋西山行旅图轴2012-12-11期《国宝档案》清《普洱府图说》2012-12-12期《国宝档案》宋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2012-12-13期《国宝档案》唐蓝釉双龙瓶2012-12-14期《国宝档案》东汉彩绘百花灯2012-12-15期《国宝档案》清东方博士图瓷盘2012-12-17期《国宝档案》北宋汝窑青釉长颈瓶2012-12-18期《国宝档案》唐洛阳仕女俑2012-12-19期《国宝档案》西周叔牝方彝2012-12-20期《国宝档案》北魏泥塑佛面像2012-12-21期《国宝档案》元《剡溪访戴图轴》2012-12-22期《国宝档案》明木雕贴金窗花2012-12-24期《国宝档案》太和殿髹金漆楠木宝座2012-12-25期《国宝档案》宋修内司玉器2012-12-26期《国宝档案》西汉南越王承露盘高足杯2012-12-27期《国宝档案》西汉南越国角形玉杯2012-12-28期《国宝档案》春秋吴王光剑。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摩羯鱼耳大罐鉴赏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摩羯鱼耳大罐鉴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摩羯鱼耳大罐前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政府于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司烧造一事,朝廷御用与赏赐外销瓷器皆由其所出。
蒙元之世,朝廷与中西亚地区政治经贸往来最为密切,尤其元文宗登基之后,两地文化互动交流成就斐然。
彼处先进工艺亦为中原所汲取,其中瓷器一项尤为显著。
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九“马合马沙碑文”载:“西域有国,大食故壤,瓷器鉴定出手156378-47680地产异珍,户饶良匠。
匠给将作,以实内帑。
”此文献揭示当时的浮梁磁局有波斯的工匠参与瓷器的烧造,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此时在波斯陶器上广泛使用已逾三百年之久的钴蓝料传至景德镇,与本土得天独厚的烧瓷技术相结合,遂成享誉四海的元青花瓷器,铸就中国陶瓷史上璀璨夺目之华丽篇章。
元青花瓷器最初烧造多应波斯地区(西亚伊利汗国)王公贵族之需,造型、纹饰、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风俗而定,一改宋瓷影青之纤薄小巧,隽秀素雅之风格,往往以器形巨硕雄健著称,其中大罐一类堪称代表。
目前所知元青花大罐现存二式:一为铺兽衔环式,一为摩羯鱼耳式,后者最为稀少,存世不过四例,分别为英国The C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Bristol藏品,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藏品(阿迪比尔神庙旧藏)和大英博物馆藏品,而当今唯一流通者则是本品。
本品造型恢弘雄健,为元青花大罐同类罕见之佳作。
纹饰层次繁密,自上而下多达八重,肩部前后绘饰穿花麒麟鸾凤纹,麒麟回首腾跃,动感逼真,鸾凤飞翔飘至,仪态安逸。
罐身主题纹饰为六朵缠枝牡丹纹,胫部则是十瓣仰莲纹。
布局清晰分明,笔意酣畅洒脱,所绘牡丹饱满硕大,仰俯有致,风姿典雅。
青花浓翠如墨,深入胎骨,兼有丹青之妙。
内腹壁釉面斑驳,但碹修较之同类规整干净,底部亦然,挖足明显,圈足内清楚可见一道道大小细密不一的修坯痕。
对慢轮修坯工艺来说,能如此细致制作,颇为不易,这是摩羯鱼耳式大罐的特有之处,伊朗阿迪比尔神庙的藏品亦存在同类修坯情况,由此可见,此类大罐的成型制作精细的程度堪称元青花罐类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