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血液与运动(运动生理学课件)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课件
原因
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蛋白质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中。
症状
运动性蛋白尿的症状包括尿液浑浊、尿中泡沫增多等,有时还可能出现腰部酸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蛋白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提高运动员表现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血液与运动的关系,我们可以开发更有效的训练和恢复策略,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疾病
通过研究血液在运动中的变化,我们可能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运动有关的疾病和伤害。
展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血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原因
运动性血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伤,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中。
运动性血尿
定义
运动性蛋白尿是指在运动后出现尿中蛋白质含量升高的现象。
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
运动训练可以使红细胞膜的流变性增强,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提高氧的输送能力。
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会损伤红细胞,而长期运动可以使红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减少氧化应激对红细胞的损伤。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
运动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的免疫防御能力。
白细胞能够识别和对抗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有助于止血。
运动生理学讲稿(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
3.激素(运到全身或靶细胞、靶器官)。
4.将热量运输至全身和体表。
二、血液的调节机能--维持血浆的酸碱度(绪论已讲)
△血浆的缓冲机理:
HL(乳酸)+ NaHCO3→NaL + H2CO3
↘→CO2↑H2O
NaOH + H2CO3→NaHCO3+ H2O
△血浆的缓冲途径(使NaHCO3与H2CO3的比例维持20︰1)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和比重:
红色:(红细胞--Hb),全血比重1.050~1.060;红细胞比重1.090~1.092;
血浆比重1.025~1.034。
(二)粘滞性:液体内部物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使流动产生阻力的特性。约为水的4~5倍。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见绪论部分)
四、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三血液的重新分配人体在运动劳动情绪激动和体温升高等情况下体内需要大量循环血液时贮存血量便释放出来加入到循环血液当中去同时消化排泄器官的血液也会转移到肌肉中以利于肌肉运动的需要运动结束后又有一部分血液贮存起来或转移到相应器官这种现象称为血液的重新分配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理化特性及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一般安静时动脉血氧饱和度为19/20×100% = 95%
静脉血氧饱和度为15/20×100% = 75%
3.氧离曲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反映了Hb与O2的结合量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曲线形状为S型(或倒S型)(参见P150图5-1)
(1)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①上段:曲线较平坦。是Hb与O2结合的部分,PO2相当于60~100mmHg(PO2处于较高水平)表明PO2的变化对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影响较小,对肺换气有利,有利于人体摄氧,有利于人体适应高原空气。
运动生理学-血液课件
血友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同时注意保护关节和避免受伤。
注意事项
血友病的运动康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02
CHAPTER
血液的生理特性
总结词
血液的粘稠度是指血液的流动性,即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总结词
血液粘稠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详细描述
血液粘稠度过低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贫血、疲劳等症状;血液粘稠度过高则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详细描述
血液粘稠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含量、血脂水平等。正常的血液粘稠度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确保身体各器官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运动性贫血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血液丢失过多,如过度出汗、呕吐、腹泻等,或者身体对铁的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如长期低铁饮食或胃肠吸收不良。
处理方法
03
对于运动性贫血,首先应调整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同时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肝、豆类等,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贫血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注意事项
贫血的运动康复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白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
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康复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运动康复方案
详细描述
总结词
03
CHAPTER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红细胞数量增加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课件
运动注意 事项:避 免剧烈运 动注意运 动安全定 期进行健 康检查
06 运动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等器官 消化系统的功能:分解食物吸收营养排出废物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促进消化提高消化系统的工作效率 消化系统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统的健康水平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运动可以促进 胃肠蠕动增加
消化液分泌
运动可以改善 肠道菌群提高
消化功能
运动可以增强 食欲增加食物
摄入量
运动可以减轻 胃肠道负担预 防消化系统疾
病
合理营养与运动能力
营养素: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矿物质等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 影响:促进消化、 吸运 动表现、减少疲劳 、促进恢复等
04 运动与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 成:包括呼吸
道和肺
呼吸道的功能: 气体交换、清 洁、湿润、温
暖
肺的功能:气 体交换、调节 呼吸频率和深
度
呼吸系统的调 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细
胞调节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时呼吸频率增加以满足身体对 氧气的需求
运动时呼吸肌力量增强以提高呼吸 效率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运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提高免疫力
运动与免疫力的相互作用: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免疫力的提高也可以促进运动能力的提 高
09 运动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 成:中枢神经 系统、周围神 经系统和自主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大脑、小脑、 交感神经和副
脑干、脊髓
定义:研究人体 在运动过程中生 理反应和适应规 律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PPT教案
含有葡萄糖、乳酸和脂类等有机物
血液
水和电解质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血浆
水的功能:①维持渗透压;②维持体温恒定;③ 参与物质运输。
电解质的功能: ①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②维持血液酸碱度;③参与组织兴奋性活动。
血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功能:①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构 成缓冲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③多种物质的 载体;④参与免疫反应;⑤参与血液凝固。
意义:碱贮备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 它能反映身体在运动时的缓冲能力,从而了解机 体代谢情况。有人测定运动员的碱贮备量比未受 过训练的人高10%。经常锻炼的人可使血液的缓 冲能力提高,碳酸肝酶的活性增强。
血液的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液的防御和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血液中 的白细胞通过吞噬和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液中的缓冲对 可以保持内环境PH值相对恒定。三个重要的缓冲对: NN定aa的H2HCP作OO3/4用/HN2。CaOH32、 PO钠4;—血蛋液白对质人/体H—体蛋温白的质恒、定也具有一
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 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 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 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 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 称为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 起到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 贮血库。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尿素、
血浆 尿酸、肌酐、氨基酸和多肽等。还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健康成年人空 腹时,血糖浓度4.4--6.6mmol/L,血乳酸浓度1-2mmol/L。
《运动生理学全集》PPT课件
(二)研究方法
1、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 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根据实验的进程可将实验 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根据实验观察的水平 可将实验分为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 根据实验的场所又可分为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 实验等。
2、动物实验:常将动物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 实验。
及其特点 4、掌握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理;
1、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教学重点 2、肌纤维的生理、代谢特征以及影响肌肉收缩的主要因素; 3、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
精选PPT
第一节 骨骼肌收缩的机理
一、肌纤维的微细结构(复习) (一)肌原纤维
效应器五个环节。 二、体液调节 (一)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方式。 (二)特点:缓慢、持久和广泛。 (三)方式:内分泌调解,局部体液调解。 (四)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神
经调节的效应器,故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精选PPT
三、自身调节
(一)概念:指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 的过程;
影响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 生理学原理; 2、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训练和锻 炼。
精选PPT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水平 1、整体水平:是从整体角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例如,在剧烈运动时,人体机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各系统机能之间是如何协调的等。 2、器官、系统水平 主要研究运动对某些器官或系统 的影响。例如,研究运动时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等。 3、细胞、分子水平 主要研究运动对细胞内各亚微结 构及生物分子的影响。有关运动与线粒体、生物膜、 收缩蛋白、血红蛋白、DNA、RNA 等。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体(血液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体(血液与运动)碱储备:血浆中的NaHCO2(碳酸氢钠)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Hb(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或HCT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低血糖休克:当血糖的水平过低时就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
血液的组成⑴血浆⑵血细胞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血液的功能⑴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承担着运输物质和沟通各部分组织液的作用,并通过呼吸、消化、排泄等器官保持整个机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其功能主要运输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和生理止血。
①运输作用,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其他物质的运输,从消化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肺部吸入的氧气都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供其利用。
各组织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及二氧化碳等也需要通过血液运送到肾脏、肺脏、皮肤及肠道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②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内环境稳态、调节温度,血液作为一个缓冲系统,不但可以维持血浆与血细胞之间的酸碱平衡,而且在血管内外体液平衡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③防御作用,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生理止血功能,在生理性止血的过程中,受损血管局部及附近的小血管收缩后,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⑴对血浆:增加循环血量,增加血浆容量,同时,降低血液的黏滞性,减少外周阻力,有利于体温调节和物质运输。
长时间耐力运动,长时间的运动训练能够增加血浆容量,是因为机体适应性反应的表现。
⑵对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因运动而变化,其数量变化与运动的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有关。
进行短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越明显。
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
经过长期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尤其是耐力性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
《血液与运动》课件
血液的循环
心脏
推动血液流动,将血液泵入全身血管。
血管
负责输送血液,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 织和器官。
血液循环路径
Hale Waihona Puke 血液循环的意义血液从心脏出发,经过主动脉、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各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
确保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及时输送到全身 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 化碳运回心脏和肺部排出体外。
血浆
含有电解质、蛋白质、激素等 物质,维持体液平衡和内环境
稳定。
血液的功能
物质运输
血液能够运输氧气、营 养物质、激素等物质,
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免疫防御
白细胞能够识别和清除 入侵的病原体,保护身
体免受感染。
止血与修复
血小板能够快速到达受 损部位,参与止血和损
伤修复。
维持内环境稳定
血浆中的电解质、蛋白 质等物质能够维持体液
02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红细胞数量增加
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加红 细胞的数量,提高血液的携氧
能力。
白细胞变化
运动时白细胞数量会暂时增加 ,提高身体免疫力。
血小板变化
运动可以降低血小板活性,减 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红蛋白含量
长期运动的人血红蛋白含量较 高,提高血液的氧合能力。
《血液与运动》ppt课件
目录
• 血液的概述 •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 运动中常见的血液问题 • 如何科学地进行运动 • 总结与展望
01
血液的概述
血液的组成
01
02
03
04
红细胞
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 持身体正常代谢。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 ppt课件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内容提要
血液的组成及其特性 血液的功能 血液对运动和训练 的反应和适应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其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占体重7~8%或70~80ml.kg-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量 占体重7~8%或70~80ml.kg-1 比重和粘度 比重为1.05~1.06。粘度全血为水的
4~5倍,血浆为水的1.6~2.4倍。
血浆pH 正常时为7.35~7.45。
动脉血约为7.4,静脉血约为7.35。
血浆渗透压
概念 溶液具有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的数目。
形能力越小。( )
4、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血浆蛋白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D.均不是。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
运载功能:运载O2、CO2、营养和代
谢产物
调节功能:调节酸碱平衡,调节渗
透压、体温、水平衡等
保护和防御功能:白细胞吞噬病
菌,血小板凝血止血功能
缓冲pH功能
正常血浆pH值: 相对稳定。 7.35~7.45。
练习题
1、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中细胞的数量,
D.血液的酸碱度。
2、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其他血
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
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 及表现。
生理活动表现:兴奋与抑制
四、适应性
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 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 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如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血液中的红 细胞数量远远超过平原地区的居民。
2、膜电位产生的原理——离子学说
(1)、细胞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这种 差异决定了离子运动的方向。
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
Na+ Cl-
K+
A-
(2)、细胞膜的通透性对离子的 通过具有选择性。
安静时 膜通道的选择性通
透 Na+
K+
受刺激后
ACl-
在静息状态下,K+具有外流的趋势, Na+具
因此受益; (3)、培养目标的要求,3个学分具有
强制性。
2、如何学好运动生理学?
(1)、了解原理,掌握常识,重在运用 (2)、课上课下相结合,教材和笔记相
结合 (3)、勤学好问,不拘形式,不分场所
随问随答。
二、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生理学: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 人体生命正常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 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 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 基础理论学科。
第二节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
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快速、短暂、精确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ppt课件
600 3 600 3 750 4 750 4 12500 72 1900 12 400 2 17500 100
300 1 250 1 750 3 1000 4 22000 88 600 2 100 1 25000 100
4、动-静脉氧差: 安静时动静脉氧差
为5ml运动时可达15ml或以上,动静脉氧差 加大。氧利用率提高,安静时为25%,运动 时可达75%或更高。
• 3、心脏的起搏点,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正常人 心率。
• 4、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室舒 张张;心脏收缩泵血,舒张充盈,左右心室同时泵 血,泵血量相等。
• 5、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心输出量(心率、搏 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泵功能贮备。
• 6、血管从功能上可分为弹性器血管、阻力血管、交 换血管和容量血管。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等 快缓 容 速慢 收 射射 缩 血血 期 期期
等 快缓 容 速慢 舒 充充 张 盈盈 期 期期
链接 返回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 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 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 进一步充盈。
返回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 >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 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未开,心室 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
返回
快速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 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 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 的快速射 入动脉。
返回
减慢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渐 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时 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的 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脉。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血 液【圣才出品】
第5章血液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答: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它包括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和血液中的血浆等,分别占体重的l5%和5%。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维持细胞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的保证。
所以,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
2.内环境稳态答:内环境稳态是指在全身循环流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 维持在7.35~7.45左右,血糖平衡等。
3.渗透压答:渗透压,又称渗透吸水力,是指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也就是溶液增大的压强,其数值相当于阻止水向膜内扩散的压强。
渗透压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4.晶体渗透压答:晶体渗透压是指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它80%来自于Na+和Cl-。
晶体物质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液与组织液中的晶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基本相等,即毛细血管内外具有基本相同的晶体渗透压。
5.胶体渗透压答:胶体渗透压是指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于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
由于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6.等渗溶液答:等渗溶液是指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
正常人在体温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73kPa(5800mmHg)。
7.高渗溶液答:高渗溶液是指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高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
正常人在体温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73kPa(5800mmHg)。
8.低渗溶液答:低渗溶液是指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低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浆渗透压 1、 渗透压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溶液促 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称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而溶液具有的吸 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称为渗透压。)它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一种特性, 是有溶液中溶质分子运动所造成的。 2、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 颗粒的大小无关。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有两部分组 成: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嗜酸性白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
(0-7%) 嗜中性白细胞 (50-70%) 嗜碱性白细胞 (0-1%) 淋巴细胞 (20-30%) 单核细胞 (2-8%)
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增加的最大幅度出现在最大 负荷运动停止后即刻。其增加的幅度随最大负荷运动的 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 运动后白细胞恢复: 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关。运 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白细胞恢复速度慢。 运动后所发生的白细胞数量变化能否影响机体免疫 功能,取决于白细胞变化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胞利用,同时,组织中的CO2扩散进入血液,动脉血变成了 Pco2高的静脉血。 血红蛋白就是这样不断的在Po2高的肺部通过氧合 结合氧,在Po2低的组织通过氧离释放氧,以实现其运载O2
血红蛋白
2、运动训练与血红蛋白
④ 运动员大运动量后的调整期,Hb由低向高恢复 时,运动员自我感觉与运动成绩最好,这时期可 能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最佳期”。 但 “最佳期”并不出现在 “超量恢复期”。 ⑤ Hb指标主要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或阶段,不 能用于评定每次训练课的情况。观察分析Hb指标 变化时,应结合其他指标(无氧阈、尿蛋白、心 率等),及运动员自我感觉和运动能力综合分析。 ⑥ Hb指标应用主要针对耐力项目。其他项目只能 以此作参考。
血红蛋白
含量:
普通人:男12-15g%,平均14g%; 女11-l4g%,平均约13g%; 运动员:男不超17g%,女不 超过16g%,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 值80%。 测定时间:每周或每隔一周测一次, 1-2月即可,运动训练结束后的第二 天清晨。 Hb个体差异:偏高型(波动大者>1g%、 波动小者 <1g%)、正常型(同上)、 偏低型(同上)。其中偏高波动小 者最佳,能耐受大负荷运动训练, 从事耐力项目较好;偏低波动小者 最差。
白细胞
1、白细胞生理特性
①形状:无色有核,球型,体积比红细胞大 ②数量:4000~10000个/mm3。 一天内,下午较早晨多; 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达10000/mm3;进食、疼 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时白细胞 增多。 ③功能:参与机体的保护和防御反应
2、分类:
颗粒白细胞 白细胞
红细胞
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是血 红蛋白。 血红蛋白数量:成年男性为 120~160g/L;成年女性为 110~150g/L .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红细胞比容:全血中红细胞 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红蛋白
1、血红蛋白生理特性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 主要成分,是一种结合蛋 白。一分子血红蛋白由一 分子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 血红素组成。 功能:运输O2、CO2;缓冲血 液酸碱度。 作用: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 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 和运动选材。
红细胞的调节与破坏
调节:人体缺O2或耗O2增加,如激烈
运动、高原缺 O2、失血等,EPO生 成增多,刺激骨髓造血,红细胞生 成增加,改善缺氧;当促红细胞生 成素增到一定浓度反过来抑制红细 胞生成。
破坏: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代谢
减退和碰撞损伤致衰老。 破坏途径:①在血管内运行1000公里 左右时,长时间机械力作用使红细 胞破碎; ②在血管外被脾、肝、骨 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所吞噬; ③运动时溶解红细胞的物 质增加,破坏增多。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长时间系统运动训练,尤其 耐力性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数 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 于正常值,常被诊断为运动性贫 血。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 相比,以血浆量增加为主,所以, 单位体积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 总量较高。
血小板
血红蛋白
用Hb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 Hb值 的四个类型:偏高波动小者、 正常波动大者、正常波动小 者和偏低波动小者。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 ,以 血红蛋白值高、波动小者为 最佳。这种类型运动员能耐 受大负荷运动训练,从事耐 力性项目运动较好。以血红 蛋白值偏低波动小者为较差。
血
型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在血管内运行时,由于液体内部各 种物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磨擦而产生阻力, 使血液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全血的粘度主要 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和血浆中血浆蛋白的 含量,血浆的粘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 含量。通常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 的相对浓度,血液为4~5倍,血浆为1.6~ 2.4倍。液体的粘滞性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 形成的。主要与液体内分子的多少和温度等 有关。此外,红细胞在血流中的分布特点、 表明结构和内部状态、易变形性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作用等。 如登山运动由于空气稀薄,氧分压低, 使红细胞增多,血液的粘滞性升高;长跑运 动由于大量出汗,红细胞比例相对增大,血 流阻力加大,导致血压升高。血液流动性与 其粘滞性呈反比关系。血压也受血液粘滞性 的影响,呈正比。
1、血小板(血栓细胞)的生 理特性
呈双凸圆盘状,易受机械、化学 刺激而变形,伸出突起。是血 液中最小的细胞,无核,不具 备完整的细胞结构,但确是能 进行代谢的活细胞。 2、数值: 10~30万/mm3,平均 15.6万/mm3,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 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 晚期高, 大量失血及传染病后恢复期增 加,月经开始时减少。 3、功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及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
质的总称。内含清蛋白、球 蛋白等
血浆蛋白
作用:
①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调 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②构成缓冲对,维持内环境酸碱 平衡 ③是多种物质的载体 如激素 ④参与免疫反应:血浆中的免疫 球蛋白和补体是参与机体免 疫的主要蛋白质 ⑤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血浆中含 有凝血因子,可促进血液凝 固。
血
1、相对抗的红细胞 抗原与血浆抗体相遇, 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 应。
型
2、输血时,必须首 先检查供血者与受血 者双方血型,同时, 还应进行交叉配血实 验,观察有无红细胞 凝集反应。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一次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比长时间 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明显。同样运动 时间越长,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 越多;运动后即刻红细胞数量增多: 血液会重新分配; (2)长时间运动排汗和不感蒸发 引起血液浓缩; (3)短时间静力性或动力性运动, 肌肉持续收缩使静脉受压迫,血液流 向毛细血管增多,毛细血管压升高, 血浆水分渗出,血液浓血浆的pH值) 正常值: pH为7.35~ 7.45• ,平均为7.4;pH如 为7.35=酸中毒;pH如为 7.45=碱中毒;人体生命 活动所能耐受的最大PH 值变化范围为6.9-7.8; 若pH低于6.9或高于7.8, 将危及生命。
第二节
1、运输作用 2、调节功能(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作 用) 3、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一般所说的血型是指红 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而言。1 . ABO血型系统 1)ABO 血型的分型 ABO 血型是依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A抗原和B抗原而将血 液分为四型: A型: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抗原,但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 B型:红细胞膜上只含有B抗原,但血清中只含有抗A抗体。 AB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B两种抗原,血清中两种抗体都没有 O型:红细胞膜上两种抗原都没有,血清中两种抗体都有 表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 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 A 抗 B B AB O B A 和 B 无 抗 A 无 抗 A 和抗 B
3、
血浆渗透压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白蛋
白)
组成 压力 意义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主要为NaCl)
大(300mmol/L或770KPa)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和平衡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小(1.5mmol/L或3.3KPa)
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 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
血液可将氧气、营养 物质和激素运输到组 织细胞供其利用,同 时又可将细胞产生的 二氧化碳和各种代谢 产物运输到排泄器官 排出体外。包括: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三)其他物质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血液对气体的运输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 种形式。 物理溶解气体量很少,2.36/100ml(1.5%)。但它 是气体进出红细胞的桥梁。气体运输主要是 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进行(98.5%) 。主要是以
血红蛋白
2、运动训练与血红蛋白
应用Hb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① 冬训期间评价标准应略低, 女运动员月经期间亦稍低, 这是正常的生理波动。 ② 运动员 Hb含量存在个体差 异。每名运动员存在季节、 生物周期等周期性差异。 ③ 一般男运动员 Hb 值不应超 过 17 克 (170g/L) ,女运动员 不应超过 16 克 (160g/L) 。最 低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的 80%。
红细胞
1、红细胞生理特性
(1)形状:无核、红色、双 面凹圆盘状,边缘较厚 (约2µm),中央薄(约1µm), 直径约6-9µm。 (2)数量:男450-550万 /mm3,平均500万;女 380-460万/ mm3,平均 420万。营养良好体格健 壮者、经常运动者、长期 高原居住者、登山运动员 高于常人。 (4) 作用:运输O2和CO2; 缓冲血液酸碱度。红细胞 具有可塑性变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