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台墩身模板拉杆计算

桥台墩身模板拉杆计算
桥台墩身模板拉杆计算

709#桥台拉杆计算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709#桥台拉杆验算

1、胸墙侧面模板计算

709#桥台胸墙最高为5.398m,混凝土荷载随高度向上线性减少,计算用高

h=1.53+3.8*V/T=1.53+3.8*3/22=2.05m,(V=3m/h,T=22℃)竹胶板采用厚12mm、竖向方木采用8*8cm方木20cm一道,横向向分配梁采用双拼φ48*3.5mm钢管组成,利用φ14mm圆钢作对拉拉杆。横向钢管间距60cm;拉杆水平间距60cm,垂直间距60cm。

1米宽的12mm竹胶板的材料特性及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如下:

[σ]=24MPa,[τ]=1.3MPa,E=5*103MPa

h=1.2cm,b=1m,

w=bh2/6=24cm3

I=bh3/12=14.4cm4

15*10cm方木,间距20cm,模板按照0.2米跨度的简支梁进行计算,结构形式及计算模式如下:

L=0.2m

荷载分析如下:

a混凝土荷载随高度向上线性减少,q1=ρ*g*h=26.5kN/m3*2.05m=54.325kPa b因混凝土荷载为浇筑完成后的最大值,其他施工荷载可不计。

下部2.05米按模板平均承载q1,转化为垂直线荷载q=54.325kPa*1m=54.325kN/m 强度验算如下:

4米以下按简支梁计算最大弯矩Mmax=0.125qL2=0.27kNm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5MPa<[σ]=24MPa,满足要求。

最大剪力Qmax=qL/2=5.433kN

最大剪力强度τmax=1.5Qmax/bh=0.45MPa<[τ]=1.3MPa,满足要求。

刚度验算如下:

最大绕度fmax=5qL4/384EI=0.47mm

fmax/L=0.47/350=0.54/400<1/400,满足要求。

横向方木计算

材料选择:拟选用10*10方木

木材的材料特性及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如下:

[σ]=12MPa,[τ]=1.3MPa,E=9*103MPa

h=10cm,b=10cm,

w=bh2/6=166cm3

I=bh3/12=833cm4

因方木外侧钢管间距为50cm,所以按照0.5米跨度的简支梁进行计算,结构形式及计算模式如下:

L=0.5m

q

●荷载分析同上:

按照模板平均承载q1,转化为水平线荷载,q=54.325kPa *0.2m=10.865kN/m

●强度验算:

Mmax=qL2/8=0.34kNm

σmax= Mmax/w=2.05MPa<[σ]=12MPa,满足要求。

Qmax=qL/2=2.72kN

τmax=1.5Qmax/bh=0.408MPa<[σ]=1.3MPa,满足要求。

●刚度验算:

fmax=5qL4/384EI=0.12mm

Fmax=0.12mm < L/400=1.25 满足要求。

故选用10*10方木满足要求

2 、Φ14圆钢拉杆计算

圆钢的材料特性及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如下:

fy=235MPa ,E=210*103MPa

荷载分析同上:

按照模板平均承载q1,转化为拉杆受拉点荷载,P=54.325kPa *0.6m*0.6m=19.6kN

强度验算:

[N]=fy*S=235*3.14*(0.014/2)^2=36.2kN>P=19.6kN,满足要求。

模板受力计算

墩柱模板设计计算书 (以B2#为例) 设计说明:墩柱高度为8米,截面规格为为9米×4米。设计模板的面板为6mm厚Q235钢板,纵肋采用[10#槽钢,间距为350mm,背楞采用28#槽钢,间距为1000,浇注时采用泵送混凝土,浇注速度为 1.5米 /小时。 I 荷载 砼对模板的侧压力: F=0.22×r c×t0×β1×β2V1/2 =0.22×26×(200/(15+25))×1.2×1.15×21/2 =55.8 KN/m2 V=2m/ h(浇注速度) t=25℃(入模温度)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为2 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为2 KN/m2 荷载组合为:(55.8×1.2+4×1.4)×0.85=61.7 KN/m2 II面板验算 已知:板厚h=6mm 取板宽b=10mm q=F〃b=0.617N/mm按等跨考虑

1、强度验算: Mmax =0.1×ql2=0.1×0.617×3502=7558.3 N〃mm 截面抵抗矩W=bh2/6=10×62/6=60 mm3 最大内力:σ=Mmax/W= 7558.3/60=126N/ mm2<215N/ 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I=bh3/12=10×63/12=180 mm4 ω=0.677×ql4/100EI =0.677×0.617×3504/(100×2.06×105×180) =1.7mm 满足要求。 III 竖肋验算 已知:l=1000mm a=500mm q=0.0617×350=21.6N/mm W[10=39.7×103mm3 I[10=198.6×104mm4

钢模板、拉杆l螺栓及模板连接螺栓计算

计算书 本工程施工所用模板主要用在箱涵的侧墙和顶板及桥墩和桥台,采用大模板可大大节省模板材料,加快施工进度。 一、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计算 在进行侧模板及支承结构的力学计算和构造设计时,常需计算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压力,一般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采用内部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速度在6.0m/小时以下时,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以下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P m=4+1500K SKwV1/3 /(T+30)(3-1)P m=25H(3-2)式中:Pm——新浇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KN/m2);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oC);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K S——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为50~90mm时取1.0,为110~150mm时取1.15; K W——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已知混凝土每环最大为4m,采用坍落度为120mm的普通混凝土,浇筑速度为0.25m/h,浇注入模温度为30oC,则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及有效压头高度为: 查表得:K S=1.15,K W=1.2 由公式(3-1),P m=4+1500×1.15×1.2×(1.2)1/3 /(30+30)=40.7 KN/m2由公式(3-2),P m=25×2=50KN/m2 取较小值,故最大侧压力为40.7KN/m2 。有效压头高度为:h=40.7/25=1.628m。 二、模板拉杆、螺栓计算 1、拉杆及栏杆上螺栓 模板拉杆用于连接内、外两组模板,保持内、外两组模板的间距,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和其它荷载,使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本工程模板拉杆采用对拉螺栓,采用Φ16精轧螺纹钢制作。其计算公式为: F=P mA 式中:F——模板拉杆承受的拉力(N); P m——混凝土的侧压力(N/m2

模板受力计算

目录 一模板系统强度、变形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侧压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面板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强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挠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木工字梁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强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挠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槽钢背楞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强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挠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拉杆的强度的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面板、木工字梁、槽钢背楞的组合挠度为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受力螺栓及局部受压混凝土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个埋件的抗拔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锚板处砼的局部受压抗压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受力螺栓的抗剪力和抗弯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爬锥处砼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承台模板拉杆计算(100713)

一模板拉杆计算 1.1侧压力计算 模板主要承受混凝土侧压力,本工程砼一次最大浇筑高度为3.6米,模板高度为 3.65米。新浇筑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取下列二式中的较小值: F=0.22γ c t β 1 β 2 V2 1 F=γ c H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10h;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取0.48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取3.6m; β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 β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 所以 F=0.22γ c t β 1 β 2 V2 1 =0.22×24×10×1.2×1.15×0.482 1 =50.4816KN/m2 F=γ c H =24×3.6 =86.4KN/m2 综上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F=50.48 KN/m2 有效压头高度为 h=F/γ c =50.48/24 =2.1034m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见下图:

q=50.48KN/m2 1.2对拉杆的强度的验算 φ16mm螺纹钢对拉杆承受的拉力为 P=F.A =50.48×1.2×1

=60.58kN 式中P—模板拉杆承受的拉力(kN); F—混凝土的侧压力(N/m2),计算为50.48kN/m2; A—模板拉杆分担的受荷面积(m2),其值为A=a×b; a—模板拉杆的横向间距(m); b—模板拉杆的纵向间距(m)。 对拉杆承受的拉应力为 σ=P/S =60.58×103/(3.14×82) =301MPa<[σ]=335 MPa 式中S—拉杆的截面积,πR2=2.01×10-4 m2。

大型桁架模板受力计算(版)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模板受力计算书 (胸墙模板) 单位工程:锦州港第二港池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计算内容:胸墙模板计算 编制单位:主管:计算: 审批单位:主管:校核:

锦州港第二港池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 胸墙模板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1.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图纸 2.《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3.《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4.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 5. 《组合钢模板施工手册》 6.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7. 《港口工程模板参考图集》 二、设计说明 1、模板说明 在胸墙各片模板中,1#模板位于码头前沿侧,浇筑胸墙高度为3.15m,承受的侧压力最大,同时胸墙外伸部分的重量也由三角托架来承受,因此选取1#模板来进行计算。 1#模板大小尺寸为17.9m(长)×3.15m(高)。采用横连杆、竖桁架结构形式大型钢模板 面板结构采用安装公司统一的定型模板,板面为5mm钢板制作,背后为50×5竖肋。 内外横连杆采用单[10制作,间距为75cm; 桁架宽度为650cm,最大水平间距75cm,上弦杆采用背扣双[6.3,下弦杆为双∠50×50×5,腹杆为方管50×5。 2、计算项目 本模板计算的项目 ⑴模板面板及小肋 ⑵模板横连杆的验算。 ⑶模板竖桁架的验算。 ⑷模板支立的各杆件的验算。

模板计算 1、混凝土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Pmax = 8K S +24K t V 1/2=8×2.0+24×1.33×0.57? =40.1kN/m 2 式中: Pmax ——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Ks ——外加剂影响系数,取2.0 Kt ——温度校正系数 10℃时取Kt =1.33 V ——混凝土浇筑速度50m 3 /h ,取0.57m/h 砼坍落度取100mm ==倾倒侧P P P max 40.1+6×1.4=48.5 kN/m 2取50KN/ m 2 其中倾倒P 为倾倒砼所产生的水平动力荷载,取6kN/㎡×1.4=8.4kN/㎡。 2、板面和小肋验算 ⑴板面强度验算 取1mm 宽板条作为计算单元,计算单元均布荷载 q=0.05×1=0.05 N/mm q 5mm 钢板参数:I=bh 3/12=300×5×5×5/12=3125mm 4 ω= bh 2/6=300×5×5/6=1250mm 3 q=0.05×300=15 N/mm σ=M/ω=0.078 ql 2/ω=0.078×15×3002/1250=85 N/mm 2<[σ]=215 N/mm 2 f max =K f ×Fl 4 /B 0=0.00247×0.05×3004 /2358059=0.43mm <300/500=0.6mm , 钢板满足要求 其中K f 为挠度计算系数,取0.00247 B 0为板的刚度,B0=Eh 3x /12(1-γ2)=2.06×105×53/12(1-0.32)=2358059 γ钢板的泊松系数,取0.3 h 为钢板厚度,h=5mm

钢模板计算

4、结构计算 4.1、荷载计算 混凝土侧压力根据公式: P=0.222 1210γv k k t 计算: P=0.22×24×8×1.2×1.15×42 1=116kpa 4.2、面板计算 面板采用δ=6mm 厚钢板,[10 竖带间距0.4m ,[14 横带间距1.0m ,取1m 板宽按三跨连续梁(单向板)进行计算。 4.2.1、荷载计算 q=116×1=116m kN / 有效压头高度:h=γΡ=24 116 =4.83m 4.2.2、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及指标 34221006.1810006161W mm bh ?=??== 44331026.48100012 1 121mm bh I ?=??== Α =bh=1000×8=80002 m m 23124111094.8101026.4101.2Nm EI ?=????=- N EA 963111068.110100.8101.2?=????=- 4.2.3、力学模型 4.2.4、结构计算 采用清华大学SM Solver 进行结构分析。

M max =0.69m kN .. Q max =10.3kN a 、强度计算 σ=ω M = 4 61006.11069.0??=65.1Mpa<[σ]=145Mpa ,合格。 τ=A Q = 8000 103.103 ?=1.3Mpa<[τ]=85Mpa ,合格。 b 、刚度计算 f=0.83mm<400/400=1mm ,合格。 4.3、竖肋计算 竖肋采用[10槽钢,间距40cm ,横肋采用[16槽钢,间距100cm 。 4.3.1、荷载计算 按最大荷载计算:m kN p q /2.174.0434.0=?=?=。 4.3.2、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及指标 I=1.98×4610mm W=3.96×4103mm A=12742m m EI=2.1×1110× 1.98×610×12_10=4.15×2510Nm EA=2.1×1110×1.274×310×6_10=2.67×N 810 4.3.3、力学模型

14.5m直墩模板(拉杆)强度校核书

中国水利水电七局直墩柱(1道拉杆)模板强度校核书 墩模板面板采用δ6㎜,竖肋用[10间隔300㎜,横肋用δ10㎜*100㎜的板条,间距为400㎜,背楞采用2-[20a ,间距600,拉杆Φ25螺纹钢。 1、载荷: 砼的浇注速度为V=3m/h,塌落度150,采用泵送,则初凝时间为t 0=8h ,取T=10。C,砼的密度r c =24.5KN/m 3。 所以侧压力P 1=0.22β1β2 r c t 0V 1/2 =0.22*1*1.15*24.5*8*31/2=85.89KN/㎡ 侧压力取P=85.89KN/㎡ 震动产生的侧压力P 振=4 KN/㎡ 用导管直接流出时倾倒产生的侧压力P 振=2 KN/㎡ 组合载荷:∑P=85.89*1.2+1.4(4+2)=111.47 KN/㎡ 取掉震动 P=85.89*1.2=103.07KN/㎡ 2、 面板的校核: 圆弧模板面板的支撑距离最大面板空间为300*400,其 圆弧模板面板的支撑距离最大, 面板空间为200*300,取1000计算其 W=1*62*10-6/6=6*10-6m 3 I=W*3*10-3=18*10-9m 4 q

()() 94.40543.01126*2051122 3 23===--v Eh k M=0.0622ql =0.062*103.07*103*0.32=575N.m 弯曲应力σ=M/W=575/6=96MPa <205 MPa 挠度f =00137.094 .405430.0*10*07.10300663 .000663.04 34==k ql m =1.37mm <1.5mnm 面板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 所有模板的竖肋用[10,支撑间距最大为300,其强度校核

桥台墩身模板拉杆计算

709#桥台拉杆计算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709#桥台拉杆验算 1、胸墙侧面模板计算 709#桥台胸墙最高为5.398m,混凝土荷载随高度向上线性减少,计算用高 h=1.53+3.8*V/T=1.53+3.8*3/22=2.05m,(V=3m/h,T=22℃)竹胶板采用厚12mm、竖向方木采用8*8cm方木20cm一道,横向向分配梁采用双拼φ48*3.5mm钢管组成,利用φ14mm圆钢作对拉拉杆。横向钢管间距60cm;拉杆水平间距60cm,垂直间距60cm。 1米宽的12mm竹胶板的材料特性及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如下: [σ]=24MPa,[τ]=1.3MPa,E=5*103MPa h=1.2cm,b=1m, w=bh2/6=24cm3 I=bh3/12=14.4cm4 15*10cm方木,间距20cm,模板按照0.2米跨度的简支梁进行计算,结构形式及计算模式如下: L=0.2m 荷载分析如下: a混凝土荷载随高度向上线性减少,q1=ρ*g*h=26.5kN/m3*2.05m=54.325kPa b因混凝土荷载为浇筑完成后的最大值,其他施工荷载可不计。 下部2.05米按模板平均承载q1,转化为垂直线荷载q=54.325kPa*1m=54.325kN/m 强度验算如下: 4米以下按简支梁计算最大弯矩Mmax=0.125qL2=0.27kNm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5MPa<[σ]=24MPa,满足要求。 最大剪力Qmax=qL/2=5.433kN 最大剪力强度τmax=1.5Qmax/bh=0.45MPa<[τ]=1.3MPa,满足要求。 刚度验算如下: 最大绕度fmax=5qL4/384EI=0.47mm fmax/L=0.47/350=0.54/400<1/400,满足要求。 横向方木计算 材料选择:拟选用10*10方木 木材的材料特性及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如下: [σ]=12MPa,[τ]=1.3MPa,E=9*103MPa

模板 支模架 脚手架计算

目录 一、模板计算 (一)现浇板底模 1、强度计算 a、荷载:线荷载q=(q1+q2)k1 集中荷载p=p1×k2

q 1——砼重,25KN/m 3 q 2————模板自重。组合钢模板为m 2 P 1——施工人员和设备荷载, K 1——不变荷载分项系数 K 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注:荷载分项系数k 1=,k 2=。按GB50204-92规范第2.2.2条规定,荷载设计值可以乘以的折减系数。分项系数与折减系数相抵后,可近似取k 1=k 2=1,即取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余同) b c 、强 度计算式 M max =1/8ql 2+1/4pl(单位:N-mm) σmax =M max /W ≤f W ——模板截面抵抗矩。从《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14-89查取,由于钢模板系错缝拼接,部分模板在跨度方向不连续,故取0.7m 组合,一般情况下为W=×104mm 3当采用竹、木模板时,按式W=1/6bh 2计算,b=1000mm ,h 为模板厚度。 f ——模板材料抗弯强度,钢模板取f y =215N/mm 2;竹、木模板按厂家提供数据,无数据时可参考《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木材抗弯强度指标。 2、刚度计算 a 、荷载:只取不变荷载q 。 b 、计算简图: L L ——找平杆间距 q L L

W max=ql4/192EE≤[W]=1.5mm E——模板材料弹性模量,当为钢模板时,E=×105N/mm2竹、木模板仍按厂家提供数据,无数据时参考《木结构设计规范》。余同。 I——模板截面惯性矩。当为组合钢模板时,取I=b×105mm4;竹、木模板按I=1/12bh3式计算。 [W]——挠度允许值,1.5mm。 (二)梁底模 1、强度计算 a、荷载:q=q1+q2+q3 q1——砼重,同前 q2——模板重,同前。 q3——振捣荷载,为2KN/m2×梁底宽。 b、计算简图 c、强度计算式: M max=1/8ql2 W——模板截面抵抗矩,根据梁底宽度和组合方式按《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14-92查取,余同。当用竹、木模板时,W=1/6bh2,b为梁底模宽度,h为模板厚度。 f—模板材料抗弯强度,同前。

模板计算部位

模板计算部位 1、顶板: 本工程楼板砼的最大厚度为150mm,用15mm厚的多层板,次龙骨为50×100mm方木立放,间距300mm,主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1200mm。支撑系统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架体立杆间距1200mm,水平杆按1500mm一道计算。 2、顶板(此项要做专家论证): 本工程楼板砼的最大厚度为500mm,用15mm厚的多层板,次龙骨为50×100mm方木立放,间距300mm,主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600mm。支撑系统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架体立杆间距600mm,水平杆按1500mm一道计算。 3、地下室墙体: 采用小钢模板(厚度50mm,)Φ16接墙螺栓,间距700*600mm,Φ48钢管加固,水平单根,竖向双根间距700。墙厚按最大600mm。 4、梁: 梁立杆搭设时1000梁高的纵杆间距600,次龙骨间距200mm,主龙骨用Φ48钢管,间距600mm,板采用15厚多层板。 梁高小于1000 mm的纵向间距均为900 mm,次龙骨间距200mm,主龙骨用Φ48钢管,间距900mm,板采用15厚多层板。梁 底两立杆之间单独加一排独立支撑。梁、板的碗口件立杆下均铺设垫板,垫板尺寸为50×lOO×300mm方木,垫板方向朝向结构纵向。 如有不清楚之处,可给我打电话,总的材料与原7#差不多,只有墙体采用了小钢模板,因我这里时间关系,请抽点时间尽快帮我计算出来。 王少兵 2010年3月3日

附录:模板计算 1.顶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验算 本工程楼板砼的厚度主要为150mm ,用15mm 厚的多层板,次龙骨为50×100mm 方木立放,间距300mm ,主龙骨采用 100×100mm 方木,间距1200mm 。支撑系统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架体立杆间距1200mm ,水平杆按1500mm 一道计算。 1. 荷载计算 取1米板宽计算 模板及支架自重: 30.3/KN m 新浇混凝土自重: 324/KN m 钢筋自重: 3 1.1/K N 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2.5/KN m 楼板150mm 厚算 荷载设计值: (0.3240.15 1.10.15) 1.2 2.5 1.48.378/q KN m =+?+??+?= 2. 模板验算: 新浇筑的混凝土均匀作用在胶合板上,单位宽度的面板可以视为梁,次龙 骨作为梁支点按三跨连续考虑。 强度验算: 22max 0.10.18.3780.3 0.0754.M ql KN m ==??= 33 54100015 2.8125101212bh i mm ?===? 223100015 3750066 bh W mm ?=== 6 22max 0.075410 2.01/13/37500 M N m f N m W σ?= =<=

模板拉杆加固计算

X.X.X 连续梁侧模板加固 车站站厅层和站台层梁模板均采用木模板,面板均采用1.5cm厚竹胶板。外模横肋1.8m高以下的梁采用5cm×10cm方木,1.8m高以上的梁采用10cm×10cm方木,竖肋均采用10cm×10cm 方木。竖肋顶上、中部和底部各设一道拉杆。 1、车站模板材料特性 (1) 10cm×10cm方木(落叶松)的力学性能(方木断面图见下图) ①落叶松容许抗弯应力[σ]=14.5MPa,弹性模量E=11×103Mpa ②截面抵抗矩: 2 6 bh W==0.10×0.102/6=1.67×10-4m3 ③截面惯性矩: 3 12 bh I==0.10×0.103/12=0.8×10-5m4 (2) 5cm×10cm方木,方木(落叶松)的力学性能 ①落叶松容许抗弯应力[σ]=14.5MPa,弹性模量E=11×103Mpa ②截面抵抗矩: 2 6 bh W==0.05×0.102/6=0.83×10-4m3 ③截面惯性矩: 3 12 bh I==0.10×0.103/12=0.42×10-5m4 (3) 15cm×10cm方木,方木(落叶松)的力学性能 ①落叶松容许抗弯应力[σ]=14.5MPa,弹性模量E=11×103Mpa ②截面抵抗矩: 2 6 bh W==0.15×0.102/6=2.5×10-4m3 ③截面惯性矩: 3 12 bh I==0.15×0.103/12=1.25×10-5m4 (4)竹胶板的力学性能 竹胶板厚度大于15mm,计算时取单位长度1m。 ①容许抗弯应力[σ]=50MPa,弹性模量E取6.5×103MPa

②截面抵抗矩:W= 2 6 bh =1.0×0.0152/6=0.375×10-4m3 ③截面惯性矩:I= 3 12 bh =1.0×0.0153/12=2.81×10-7m4 2、梁外侧模板荷载分析 (1)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F 1 )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新浇混凝土容重 r c =24KN/ m3,浇筑速度v=0.5m/h,入模温度T=200C。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混凝土有效压头计算公式: F 1=0.22γ c t o β 1 β 2 V0.5(计算式一) F 1=γ c H(计算式二)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kN/m3; t o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采用t o =200/(T+15)=5.71; V——混凝土地的浇筑速度,0.5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取梁高为H=1.8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因此,F 1 =0.22×24×5.71×1.2×1.15×0.50.5=29.42 kN/m2, F 1=γ c H以实际浇筑高度决定,计算时二者取大值。 (2)倾倒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F 2 )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取6kN/m2 (3)侧压力合计(F 3 ) F 3 = F 1 + F 2 3、站厅梁高1.8m的侧模计算 (1)模板的形式与用料 其中面板为15mm厚木胶板;横肋用5cm×10cm方木间距25cm~30cm的,竖肋为10cm 方木间距800mm。在竖肋的梁顶和中间各用一根Φ16拉杆对拉,梁底用Φ18拉杆对拉,拉杆垫片采用δ10mm×100mm的钢板,拉杆间距小于800mm。

涵洞模板支架计算

涵洞模板支架计算 (一)、箱涵侧模板承受水平推力 1、新浇混凝土对箱涵侧模板的最大水平压力计算 (1)箱涵最大浇筑高度:3+0.34-0.5=2.84m (2)箱涵每段第二次浇筑工程量(混凝土) :(4.14X 0.34+2.5X 0.32X 2+0.052X 2)X 24=53.1m3 (3)箱涵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其浇筑能力20m3/h,考虑53.1 + 20?3h浇筑完成。 故浇筑速度:2.84- 3=0.9m/h ⑷由于在冬季施工,贵阳地区按5C气温考虑。 (5)新浇混凝土对箱涵侧模板的最大水平压力 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当混凝土浇筑速度在6m/h以下时作用于 侧面模板的最大压力P m按下式计算: P1 = K x Y< h

当v/T< 0.035 时:h=0.22+24.9v/T

当v/T>0.035 时:h=1.53+3.8v/T 式中:P i—新浇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最大压力,kPa; h—有效压头高度,m; T—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C m; K—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加时,K=1;掺缓凝外加剂时,K=1.2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r—钢筋混凝土容重,取25KN/m 3 当0.9/5=0.18〉0.035时,新浇混凝土有效压头高度h=1.53+3.8 X 0.18=2.21 (m) 故P1 = 1.2 X 25 X 2.21=66.3kPa 2、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其侧面模板的水平压力取 P2=4.0kPa 3、箱涵侧模板承受水平推力P=P1+P2=66.3+4=70.3kPa (二)墙体模板计算 墙体内外模板均采用1.2X 2.4m竹胶板,横向、竖向肋板采用 10X 10cm方木,墙体两侧模板采用对拉杆固定。 1.横向肋板间距计算: 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当墙侧采用木模板时支撑在内楞上一般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按强度和刚度要求确定: 取1m宽的模板,则作用于模板上的线荷载: q=70.3X 仁70.3KN/m ①按强度要求时的横肋间距: f b j1000 \ = 4.65h 4.65 20 351mm \ 70.3 式中:\ —横肋间距,mm h—竹胶板厚度,20mm; b—侧板宽度,取10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N/mm ;

钢模板、拉杆计算

1.1 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与说明 本工程施工所用模板主要用在箱涵的侧墙和顶板及桥墩和桥台,采用大模 板可大大节省模板材料,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箱涵侧墙及桥墩桥台高度约为 3.5m,一般可以用一块或二块大钢模成型。 1.1.1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计算 在进行侧模板及支承结构的力学计算和构造设计时,常需计算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压力,一般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采用内部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速度在 6.0m/小时以下时,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以下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m=4+1500K SKwV1/3 / (T+30)(3-1)P m=25H (3-2)式中:P m ――新浇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KN/m2);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oC ;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K S――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为50?90mm时取1.0,为 110?150mm 时取1.15;

W――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 1.0,掺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 时取 1.2;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已知混凝土墙高为3.5m,采用坍落度为120mm 的普通混凝土,浇筑速度为 2.5m/h,浇注入模温度为30oC,则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及有效压头高度为:查表得:K S=1.15,K W=1.2 由公式(3-1),P m=4+1500X 1.15 ^.2) 1/3 / (30+30) =34.6 KN/m2 由公式(3-2), P m=25X 3.5=87.5KN/m2 取较小值,故最大侧压力为34.6 KN/m2 。有效压头高度为:h=34.6/25=1.4m。 1 . 1 . 2模板拉杆计算 模板拉杆用于连接内、外两组模板,保持内、外两组模板的间距,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和其它荷载,使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本工程模板拉杆采用对拉螺栓,采用3 号圆钢制作。其计算公式为: F=P mA 式中:F——模板拉杆承受的拉力(N); m ----混凝土的侧压力(N/m2

模板 支模架 脚手架计算

目录 一、模板计算................................................................................... (一)现浇板底模 ........................................................................... (二)梁底模................................................................................... 二、支模架计算............................................................................... (一)梁底模支承横担 .................................................................... (二)板底模钢楞 ........................................................................... (三)大横杆计算 ........................................................................... (四)支撑系统总挠度 .................................................................... (五)横杆与连接扣件的抗滑移验算N≤[N].................................... (六)立杆计算............................................................................... 三、脚手架计算............................................................................... (一)小横杆、大横杆计算:同支模架。 ........................................ (二)多立杆式外脚手架................................................................. (三)悬挑脚手架 ........................................................................... (四)悬挑上料平台计算................................................................. 一、模板计算 (一)现浇板底模 1、强度计算 a、荷载:线荷载q=(q1+q2)k1 集中荷载p=p1×k2

拉杆计算(站台墙)

附件一 1、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计算 在进行侧模板及支承结构的力学计算和构造设计时,常需计算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压力,一般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采用内部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速度在6.0m/小时以下时,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以下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P m=4+1500K S KwV1/3/(T+30)(3-1)P m=25H (3-2) 式中:P m——新浇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KN/m2);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oC);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K S——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为50~90mm时取1.0,为110~150mm时取1.15; K W——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已知站台墙第二次混凝土浇筑高度为 1.55m,采用坍落度为120mm的普通混凝土,浇筑速度为1.2m/h,浇注入模温度为15oC,则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及有效压头高度为:

查表得:K S =1.15, K W =1.2 由公式(3-1),P m=4+1500×1.15×1.2×(1.2)1/3/(15+30)=52.88 KN/m2 由公式(3-2),P m=25×1.55=38.75KN/m2 取较小值,故最大侧压力为38.75 KN/m2。有效压头高度为:h=38.75/25=1.55m。 2、模板拉杆计算 模板拉杆用于连接内、外两组模板,保持内、外两组模板的间距,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和其它荷载,使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本工程模板拉杆采用对拉螺栓。其计算公式为: F=P m A 式中:F——模板拉杆承受的拉力(N); P m——混凝土的侧压力(N/m2); A——模板拉杆分担的受荷面积(m2),其值为A=a×b(a为模板拉杆的横向间距,b为模板拉杆的纵向间距,单位均为m)。 已知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为38.75 KN/m2,M14对拉螺栓允许的轴向拉力为F=17.85KN 模板拉杆分担的受荷面积:A=17.85/38.75=0.46 m2 模板高度1.55m已定,可采用间距0.6m×0.6m布置以满足要求。

涵洞模板拉杆受力验算

涵洞模板与拉杆验算 已知某涵洞墙身高h=4.0m,墙身厚b=4.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新浇筑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二式计算 F=0.22ct012V γββ F=γcH 式中: F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00kg/m3; t0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实际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o=200/(T+15)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35℃); V ——混凝土的浇灌速度(1.8m/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取H=3.0m β1——外加剂坍落度修正系数,取1.0; β1——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 F=0.22γct0β1β2V1/2 =0.22×24×4×1.0×1.15×√1.8 =32.58 KN/m2 F=γcH =24×3=72KN/m2 取较小者,所以最大侧压力标准值为32.58KN/m2 考虑到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4KN/M2,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1.2 和1.4,则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P=32.58×1.2 + 4×1.4=44.7KN/m2 1.模板拉杆受力计算 模板拉杆用于连接内、外两组模板,保持内、外两组模板的间距,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和其它荷载,使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本涵洞拉杆采用圆钢,公式为: F=PA 式中:F—模板拉杆承受的拉力(N); P—混凝土的侧压力(N/m2); A—模板拉杆分担的受荷面积(m2),其值为A=a×b(a为模板拉杆的横向间距,b为模板拉杆的纵向间距,单位均为m)。 已知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P=44.7KN/m2,a=0.5,b=0.6 拉杆承受拉力为:F=PA=44700×0.5×0.6=13410N 查表得:直径为M14螺栓容许拉力为17800N>13410N,满足要求。 螺栓直径(mm) 螺纹内径(mm) 净面积(mm2) 重量(kg/m) 容许拉力(N) M12 M14 M16 9.85 11.55 13.55 76 105 144 0.89 1.21 1.58 12900 17800 24500 M18 M20 M22 14.93 16.93 18.93 174 225 282 2.00 2.46 2.98 29600 38200 47900

模板拉杆计算表

2)验算柱箍(柱箍采用16a号槽钢,间距400mm) ①强度验算:(按三连跨计算) W=108×103mm3 P=0.216×0.4×(1.2×69.12+1.4×2)=7.41KN M=3PL/4-5Pa/4 =(3×7.41×1.035/4-2×5×7.41×0.216/4)×106=1.75×106N.m δ=M/W=1750000/(108×103)=16.2(N/mm2)< f=215N/mm2满足要求; ②挠度验算 I=8.66×106mm4 E=2.06×105(N/mm2) P/=0.4×0.233×(1.2×69.12)=7.73KN ω=P/×{(3l2-4b2)b×+(a+b) ×[3l2-4(a+b)2]}/(24EI) =7.73×{(3×0.9512-4×0.1262)×0.126+0.359 ×[3×0.9512-4× 0.3592]}/(24EI)=0.20mm<900/250=3.6mm 满足要求; 3)拉杆验算 拉杆采用M18 A=174mm2 N=3P/2=3×7.41/2=11.12KN δ=N/A=11.12×103/174=63.88 N/mm2< f=170N/mm2满足要求.

4. 2.0米以上非加密区50×100mm木方间距216mm、槽钢间距600。 1)荷载计算: ①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F1 已知:γ c =24KN/m3 V=2.5m/h H=4.6m β 1 =1.2 β 2 =1.15 t 取6小时 F=0.22r c t β 1 β 2 V1/2=0.22×24×6×1.2×1.15×2.51/2=69.12 (KN/m2) F=γ c H=24×(4.6-2.0)=55.2(KN/m2) 取其中较小者,F1=55.2(KN/m2) ②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压力F2 浇筑混凝土采用导管,查表为2KN/m2,则F2=2(KN/m2)2)验算纵楞 ①强度验算:(按三连跨计算) W=bh2/6=50×1002/6=83.33×103mm3 q=0.233×(1.2×55.2+1.4×2)=16.09 KN/m=16.09 N/mm M=0.1ql2=0.1×16.09×6002=579106N.m δ=M/W=579106/(83.33×103)=6.95(N/mm2)< f=13N/mm2满足要求; ②挠度验算: q/=b.F=0.233×(1.2×55.2)=15.43(KN/m)=15.43(N/mm)已知I=bh3/12=50×1003/12=4.2×106mm4 E=9500(N/mm2) ω=0.677q/l4/100EI =(0.677×15.43×6004)/(100×9500×4.2×106) =0.34(mm)<600/250=2.4mm 满足要求; 3)验算柱箍(柱箍采用16a号槽钢,间距600mm) ①强度验算:(按三连跨计算)

模板受力计算1

目录 一模板系统强度、变形计算 (1) 1.1 侧压力计算 (1) 1.2 面板验算 (3) 1.3 强度验算 (4) 1.3.1 挠度验算 (4) 1.4 木工字梁验算 (5) 1.4.1 强度验算 (6) 1.4.2 挠度验算 (6) 1.5 槽钢背楞验算 (6) 1.5.1 强度验算 (7) 1.5.2 挠度验算 (7) 1.6 对拉杆的强度的验算 (8) 1.7 面板、木工字梁、槽钢背楞的组合挠度为 (8) 二受力螺栓及局部受压混凝土的计算 (8) 2.1 计算参数 (9) 2.2 计算过程 (9) 2.2.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9) 2.2.2 单个埋件的抗拔力计算 (10) 2.2.3 锚板处砼的局部受压抗压力计算 (10) 2.2.4 受力螺栓的抗剪力和抗弯的计算 (11) 2.2.5 爬锥处砼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2)

一模板系统强度、变形计算 1.1侧压力计算 模板主要承受混凝土侧压力,本工程砼一次最大浇筑高度为4.4米,模板高度为4.5米。新浇筑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取下列二式中的较小值: 1 F=0.22γc t0β1β2V2 F=γc H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10h;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取1.5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取 4.4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

1 所以 F=0.22γc t0β1β2V2 1 =0.22×24×10×1.2×1.15×1.5 2 =89.2 KN/m2 F=γc H =24×4.4 =105.6 KN/m2 综上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F=89.2 KN/m2 有效压头高度为 h=F/γc =89.2/24 =3.72m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见下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