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和“师夷之长技以治夷”(一)
(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 复习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英国驻华公使被困在北京期间,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致电英国外交大臣,认为局势严峻,英国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如果准备同清廷断交,就应当立即与张之洞和刘坤一两位总督达成谅解,只要他们尽力维护和平,就能得到英国政府的有效支持。
英国外交官旨在()A.稳定本国在华的势力范围B.维护列强在华北的利益C.协助清廷镇压义和团运动D.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林则徐的禁烟助手梁廷树指出:“西方的火炮是在借鉴了中国的地雷、飞炮基础上改进成型的;西方的坚船利炮制作技术亦于郑和下西洋之时传授的”。
《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大多数士绅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
这些现象折射出()A.西方的风土文化研究比技术更有价值B.“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C.传统文化是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渊源D.封建传统积习太深难以迅速转向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美国拒绝同英法合作对中国发动战争。
美国国务卿菲什向驻华公使镂斐迪指示:你要向中国表示美国的诚意……同时,清政府须“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承担的一切诺言和义务”。
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美国在华势力受到排挤B.中国的独立受到列强保护C.中美关系摆脱敌对状态D.美国极力维护其在华利益4.史学家邓嗣禹在谈到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
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
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
苛捐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
下列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C.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与维新变法运动5.1867年,左宗棠西征之际,国用不足无以为军资,他遂在清朝历史上第一次以海关税收为担保,向外国银行借款。
此后左宗棠又先后几次如此借款,最终完成了对西部边疆的平定。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师:既是拜师,学习的意思。
夷:指蛮夷,当时清朝还自认为是天朝大国把西方国
家称之为蛮夷。
长技:是指他们的特长,就是指西方列强的先进工业,武器等等。
制:控制,对付,制约等等这类意思。
所以全句的意思大概就是:学习制造和使用洋人先进
的技术(武器)来打击制约洋人。
这句话出自魏源《海图国志》, 认为只有学习洋人坚
船利炮的技术以用来对付和克制洋人才是抵制外国之道.
1842 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
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
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
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
“夷之长技三 :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
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
制胜。
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通过“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
“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
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
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
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
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资源与评价》历史八上答案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3.DCB 4-8.AAABA9.(1) 魏源,《海国图志》。
(2)师夷长技以制夷。
(3)《海国图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
10.(1) 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场面。
(2)1839年6月,林则徐。
11.(1)《南京条约》。
(2)A.香港岛 B.广州 C.厦门 D.福州 E.宁波 F.上海。
12.(1) 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接受了;原因是道光帝意识到鸦片的输入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2)①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②到广州查禁鸦片,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③组织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的胜利;④加强了海防,使英国侵略军在鸦片战争初期在广东海面无隙可乘。
(3)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坚决禁烟的决心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4)提示: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从鸦片战争认识开始,坚决抵制,以身作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
13.提示:魏源的“夷之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在清政府落后守旧而又夜郎自大的社会背景下,魏源的这一主张是非常进步的。
但是,魏源对“夷之长技”的认识只停留在科技层面上。
在腐朽落后的旧中国,“师夷长技”是不可能“制夷”的。
14.(1)答出有或无(2)无的理由;有的理由:选拔军事能将,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全民皆兵,捍卫主权;亲自督战,以振军威;奖罚分明,严肃军纪;不妥协,坚决抵抗。
15.(1)这种说法不正确。
(2)因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这样做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林则徐的禁烟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会找其他的借口。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5.BBDAD 6-DCA11.(1) 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纵火烧毁了它。
《海国图志》中的十句经典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杰作
《海国图志》中的十句经典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杰作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50卷出版,1847年增补为60卷, 1852年全书达到100卷。
书名中“海国”意即海外之国。
作为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海国图志》在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基础上广泛征引中外资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一、欲制夷患,必筹夷情。
出自《海国图志》。
【译文】想要制服洋人的祸患,必先熟悉洋人的国情。
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出自《海国图志序》。
【译文】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征服外国。
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出自《海国图志序》。
【译文】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就能够征服外国;不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就会被外国所征服。
四、瑞士西土之桃花源也。
出自《海国图志》。
【译文】瑞士就是西方国土的“桃花源”啊。
五、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海。
出自《海国图志》。
【译文】把守外海不如把守海口,把守海口不如把守内海。
六、守远不若守近,守多不若守约,守正不若守奇,守阔不若守狭,守深不若守浅。
出自《海国图志》。
【译文】在远处防守不如在近处防守,把守太繁琐不如把守要塞,用常法把守不如用出奇制胜的方法,把守宽阔的地方不如把守狭窄的地方,在深处把守不如在浅处把守。
七、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出自《海国图志》。
【译文】调动洋人的敌对国家来攻打洋人,学习洋人先进的技术来制服洋人。
八、筹夷事必知夷情,知夷情必知夷形。
出自《海国图志》。
【译文】筹划洋人的事情一定要先了解洋人的情况,要了解洋人的情况一定知道洋人的情况。
九、不悉敌势,不可以行军,不悉夷情,不可以筹远。
出自《海国图志》。
【译文】不了解敌情,不可以行军打仗,不熟悉洋人的情况,不可以远谋。
十、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出处】《海国图志》。
【译文】根据他的长处而使用他,就是根据他的长处而制服他。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出自于《海国图志》,《海国图志》这本著作内主要对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进行了综合的介绍,在书中作者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就是该书的中心思想。
扩展资料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师夷”的意思就是指向西方学习它们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长处,从战舰、火器以及养兵练兵三方面进行学习。
“制夷”的意思是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就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工业技术,达到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当中,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魏源提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个主张不仅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还在晚清时代为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路。
海国图志和“师夷长技以制夷”
通过以上归纳介绍,可以看出魏源已经觉察到近代科技文化对西方国家强盛所起的作用,认识到西方文明之关键在于能够制造机器和培养能够制造和使用机器的人才,他还下意识地感觉到西方文化造就出一批敢于打破封闭,周游世界、广览地球的“智士”。他们或者广咨风俗、办教育,或者极意搜求新地垦殖经营,或者经商做生意,甚至用军舰强兵强迫别国开口岸通商。他着重分析了当时称雄世界的英国,认为这个面积不大,也不富庶的弹丸小国之所以富强,原因有二。一是商业发达;二是殖民扩张。“英吉利夐然三岛,不过西海一卷石,揆其幅员,与闽广之台湾、琼州相若,即使尽力为沃土,而地力产能几何?所以骤至富强,纵横于数万里外者,由于西得亚墨利加,东得印度诸部也。亚墨利加土地,孤悬宇内,亘古未通声闻,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遂益万里膏腴之土,骤至不资之富。”魏源认为英人的极度贪婪必然驱使他们如此。魏源也找过其他原因,如文化教育、刑法律政、政事制度、风俗教门、技艺工作、宗教等等,尽管作过一点思考,但并未加以深究。即使经过鸦片战争的洗礼,魏源对西方的认识由知之甚少到逐步了解,但并不是非常透彻深刻的。他从未出过国门,所沿用的都是二手材料,因而他的有些介绍仍充满离奇和荒诞。
1842年《海国图志》50卷本刊刻问世,后增至120卷。魏源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海国图志》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他在《海国图志》序言中说的很明了:“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惟有“师夷之长技”才可“制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⑥
师夷长技以制夷
北洋舰队的靖远号
北洋舰队的定远号
训练新式军队
(二)近代工业的创办
第一阶段: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 训练新式军队 创办新式民用工业 兴办新式学堂
第二阶段:
开平
开平煤矿1878
2、以“求富” 为旗号,兴办 近代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1891
上海 轮船招商局1872
机器织布局1879
汉阳 武昌
湖北制造局 1888
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产生时间: 19世纪60年代 代表人物: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洋务派代表 中央代表:
恭 亲 王 奕 忻
地方代表:
李鸿章
左宗棠
曾国藩
2、洋务派的主要主张及目的
“自强”、“求富”(口号),学习西方
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民用工业(科技、器物), 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指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自上而下
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 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分为几个阶段? 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
(二)近代工业的创办
第一阶段: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 训练新式军队
天津 天津机器局1867
1、以“自强” 为旗号,创 办近代军事 工业
安庆军械所1861
江南制造总局1865
能
力 拓 展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 务运动这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的失败。 清政府拥有了先进、强大武器仍然不堪一击, 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 败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仅仅片面地在军事、 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进行彻底的政治革新。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 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优化课堂】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层级作业: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历史·必修3(人教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________,禁锢着国人思想。
(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3)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表现。
(1)林则徐。
①成就:组织编译出《________》、《各国律例》等。
②地位:近代中国________的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编撰《________》,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作用:引导人们关注________,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答案:一、1.(1)程朱理学2.(1)①四洲志②开眼看世界(2)①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世界形势【问题导思1】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示: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仿制炮船,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预习检测1】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A.思想观念陈旧B.社会制度滞后C.政治腐败D.军事技术落后答案:D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以曾国藩、________、左宗棠为代表的________。
3.内涵: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根本,采用西方先进________挽救封建统治。
4.实践:开展________,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意义: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答案:二、2.李鸿章洋务派3.封建纲常伦理科学技术4.洋务运动【问题导思2】“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有何异同?提示:(1)目的相同:都主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礼教。
(2)方法步骤: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次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海国图志-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的作用
• 作为林则徐的学生,魏源继承了林则徐师夷制夷的思想,他在林 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完成了《海国图志》,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世 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的状况,比较详细地阐发了“师夷之长技 以制夷”的向西方学习的思 想。魏源自述写作《海国图志》的目的就 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 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强调指出:“师夷”是为了“制夷”,向 西方学习是为了抵御西 方的侵略;而要成功地抵御西方的侵略,实现“制夷”的目的,“必先 悉夷情始”,即要通过立译馆,翻译夷书了解夷情,达到知己知 彼。 同时还要善于向外国学习,对此,魏源强调:“善师四夷者,能制夷类; 不善 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时,魏源认为“船坚炮利”是西方列 强战胜中 国的主要因素,为此,“师夷”就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长 处,即学习西方的战舰、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 当然,魏源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代表,虽然他在中华 民族危难之 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但他始终没有跨出封建主义 的门槛,对腐朽的清 王朝抱有幻想,寄希望在清王朝的统治下,通过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长处来挽救危机,富国强兵
魏源
《海国图志》的贡献及影响(一)
开始在中国介绍有关世界史地知识,当推西汉司 马迁的《史记》。
以后,历代正史多立有外国传,但这些记载大多 集中于中国边境的国家。到近代才有《四洲志》和姚 莹撰成的《康輶(you)纪行》。《四洲志》纯是一部 译作,而《康輶纪行》系合日记杂录而成。
《海国图志》,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 洲志》和《康輶纪行》等书的缺憾,被誉为国人谈世 界史地之开山。
《海国图志》的贡献及影响(二)
《海国图志》的划时代意义: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 世界概念。 明末清初,西洋传教士来华,带来了世界知识的新东西,但却不 被人们所重视。鸦片战争爆发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显官达贵, 不知英国在何方,为什么成为海上霸王。 《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 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 《海国图志》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 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 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 事物。
魏源:《海国图志》
魏源:《海国图志》作者简介: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他是道光朝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江苏知州等职。
魏源前后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4朝,正值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投身时务,曾参与海运、水利、票盐等多项改革的筹划与讨论,开晚清经世之风,与龚自珍齐名,人称“龚魏”。
鸦片战争期间,魏源曾进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协助裕谦抗击英军。
兵败后,感愤时事,愤而辞归,立志著述。
魏源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编辑家、经史学家和地理学家。
他学识渊博,著作宏富,代表作有《海国图志》、《圣武记》、《默觚》、《书古微》、《诗古微》、《老子本义》、《元史新编》等。
名著拾萃:《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
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
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
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
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
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
传曰:“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叙海国图志。
……自夷变以来,帷幄所擎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
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驰驱,是谓以夷款夷。
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士兵,调水兵而不如练水勇。
YYYY_师夷长技以制夷
左宗棠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3)
张之洞
3、洋务派代表
中央代表: 地方代表:
恭 奕庆 忻王
直隶总督李鸿章 左宗棠 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广总督张之洞
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洋务 派会获得别人的如何评价?
奕訢:鬼子六
丁汝昌:丁鬼奴
李鸿章:三十年来,无时 不在被谤
• 阅读课文,说说图片《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开平 煤矿厂》、《留美儿童》、《同文馆》等。 开平煤矿
科举出身的人不愿意进同文馆,为什么?
• ○科举出身的人自小被灌输 了只应读孔孟之书的思想, 认为中国原有的文化已经很 完美,无需学习西方的知识, 所以不愿意进同文馆。
“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派遣幼童留学生
——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1)
奕訢
曾国藩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2)
李鸿章
பைடு நூலகம்
吴淞
奕经下令 三路军同时进攻
杭州
江 浙 沿 海 形 势
乍浦
定海
宁波
镇海
结果三路俱败
想一想
为什么鸦片战争中,英军仅 用50艘舰船、3000名船员和 4000名陆军,只以500人伤 亡的代价,就击败了清王朝 几十万大军?
•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
•
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建立共 和制国家,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时候, 清王朝自大无知,仍沉浸在古代的辉煌 中,朝廷腐败无能、国家经济实力贫弱, 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相比, 自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新式海军 新式航运企业 新式学堂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上海轮船招商局 北京同文馆
新式外交机构
总理衙门
《海国图志》名词解释
问题: [名词解释] 海国图志答案:魏源著。
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
知识拓展:《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巨著。
它以林则徐《四洲志》为蓝本,并参考历代史志,以及明朝以来岛志中的相关资料编撰而成。
此《海国图志》初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五十卷本,57万字,保留了林则徐《四洲志》原文。
道光二十七年(1847),作者对初刊本进行扩充,以六十卷本刊行,共计六十余万字。
在五十卷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海外各国情况的介绍,特别是在西洋技艺方面内容更加充实。
咸丰二年(1852)魏源又再次将其扩充为一百卷,88万字。
包括地图75幅,西洋技艺图式57页,地球天文合论图式7幅。
自此,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图式精美的世界史地巨著《海国图志》正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中国近代史上,它对拓展国人视野、启发民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国家,特别是日本的维新运动。
魏源(1794—1856),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青年时代起即与林则徐、龚自珍等人交往密切,深受爱国志士的影响,思想进步。
后历任东台、兴化、海州等地知县、知州,在此期间,他体察民情,关心民瘼。
后由于官场失意,魏源遂辞官专心著述,有《海国图志》、《圣武记》、《元史新编》、《古微堂集》、《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春秋繁露>注》等著作传世。
魏源积极主张变革,重视实践,强调经世致用,继而提出了一整套御侮图强的救国方略。
《海国图志》一百卷本,以《筹海篇》起首(卷1—2),卷3—4为世界地图,卷5—70记世界各国概况,卷71—73记各国宗教、中西历法、中西纪年表,卷74—76为国地总论,卷77—80为筹海总论,卷81—83为夷情备乘,卷84—93为轮船及大炮模型和图纸,卷94—100介绍西洋技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浅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摘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 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陈腐观念, 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念, 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 拓宽了国人的视野, 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本文主要从其产生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历史局限性来阐述。
关键词:师夷制夷背景内涵局限性一、魏源生平简介魏源(1794~1857年)是湖南邵阳金潭(今属隆回县)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21岁时随父入京。
先治王学,后转向汉学,再改为常州今文学,师承于刘逢禄。
33岁时,魏源作了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幕僚,后又转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帮办盐务。
贺、陶也是湖南人,对魏源尤有提携之力。
借此机缘,魏源又与江苏巡抚、福建人林则徐相识。
贺、陶、林均是朝廷中务实的封疆大吏,他们的变革思想都对魏源有所影响。
人们常把魏源的历史贡献归于他把林则徐遭遇重创时未竞的事业继承下来,并将其开眼看世界的风气予以发扬光大,出色完成了《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增订工作。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包括荆楚在内的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转型,从19世纪中叶以后缓慢开始。
从世界近代化的历程来看,西方国家是先有文化的变革,然后产生经济技术的变革,由此走上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情形与此相反。
它未能在传统社会的母体中,依靠自身力量获得新生的动力,及时步入近代社会,而是在外敌压境时,一次次被迫抗争、失败、再作抗争。
由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联系在一起,因而中国人在外来挑战面前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救图存。
此种由环境而生的后果自然是缺少思想文化的准备,因此,物质层面的变革就要先于思想文化的变革,即使是向西方学习,首先看到的也是其文化的外壳——坚船利炮。
外来的近代文明与炮舰一道裹挟而入,使中国人如大梦初醒。
在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群中,一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就是生于“荆楚之南”的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77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88 湖北织布局 1890
洋 务 派 创 办 近
李鸿章
目 的 :
求 富
1872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开平矿务局
4、洋务派是怎样办洋务的?(内容) 洋务派是怎样办洋务的? 内容)
1、军事:创办军事工业 早期)建立近代海军 军事:创办军事工业 早期)建立近代海军 ( 经济:创办民用工业 后期) 2、经济:创办民用工业(后期) 文化: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新式学堂, 留学生, 3、文化: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培养洋务人才 培养洋务人才
局
目 的 : 自 强
1861
1865
1866
局
军事工业
北洋舰队时期的 旅顺港
创建 海军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 建安舰” “建安舰”
洋 务 派 建 成 的 近 代 海 军 及 基 地
南洋海军
旅顺
北洋海军
威海卫
福建海军
4、洋务派是怎样办洋务的?(内容) 洋务派是怎样办洋务的? 内容)
1、军事:创办军事工业 早期)建立近代海军 军事:创办军事工业 早期)建立近代海军 ( 经济:创办民用工业 后期) 2、经济:创办民用工业(后期)
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 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建立资本主 义制度,发展经济,壮大国力时, 义制度,发展经济,壮大国力时,清王朝自 大无知,腐败无能。 大无知,腐败无能。 中国国力贫弱。 中国国力贫弱。 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 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 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
2、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 、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 --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中国近代史-单选
上篇综述第一章单选题: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D )A.龚自珍B.林则徐C.洪仁玕D.魏源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3.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AA、1842年《南京条约》B、1860年《北京条约》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C)A、严复B、康有为C、林则徐D、魏源5.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B)A、广东水师B、北洋水师C、南洋水师D、福建水师6.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C )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8.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B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9.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B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10.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1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B )。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四洲志》D.《瀛环志略》12..《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是都主张(B )。
A.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B.向西方学习C.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A.1840年B.1842年C.1843年D.1848年14.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D)A.1919年B.1929年C.1939年D.1949年15.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A.清朝军备落后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C.道光帝犹豫不决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在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以下哪次战争没有取得重大胜利(A)A、北伐B、西征C、天京城围的破围战D、东征2、标志着中国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的著作是(C)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校邠庐抗议》3、被称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运动是(C)A、义和团运动B、三元里抗英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4、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D)A、奕B、曾国藩C、李鸿章D、冯桂芬5、“中体西用”中的“中体”指的是什么(D)A、中国的经济体制B、中国的文化体制C、中国的社会体制D、中国封建文化所维护的统6、以下不是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的是(D)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沙俄从中国取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D、维新运动7、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B)A、维新运动的兴起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C.被迫签订《北京条约》D中法战争失利8、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A)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方面B、文化教育方面C、发展经济方面D、兴办近代企业方面9、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方面的目标是(B)A、维护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君主立宪制C建立民主共和制D、发展民族工商业10、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C)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D、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1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社会理想出自于(A)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新学伪经考》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B)A、内部不团结,发生了天京事变B、农民阶级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C、没有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D、以宗教发动战争13、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这源于(C)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D、辛亥革命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次登台表演是(D)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戊戌维新运动15、洋务派所创办的当时国内的最大的兵工厂是(D)A、金陵机器局B、福州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江南制造总局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哪个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清朝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C)A、《天津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善后大借款》2、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A)A、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的统治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体C、废除科举制D、组织革命团体3、《革命军》的作者是(B)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宋教仁4、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华兴会C、保国会D、中国同盟会5、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B)的内容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新民主主义6、资产阶级革民派“平均地权”的实质是(D)A、把土地进行平均分配B、把土地的权利进行平均分配C、把国有土地进行平均分配D、从地价入手处理国家与地主的土地关系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资政新篇》D、《钦定宪法大纲》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D)的利益A、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C、官僚资产阶级D、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9、哪次事件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D)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让总统职位与袁世凯D、护法运动10、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在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代表人物(A)A、宋教仁B、黄兴C、黎元洪D、焦达峰1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社会革命是指(D)A、武力推翻清朝统治B、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C、禁止妇女缠足D、平均地权12、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当中,改良派的主要舆论阵地是(B)A、《民报》B、《新民丛报》C、《国闻报》D、《时务报》13、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A)性质的政权A、资产阶级共和国B、君主立宪制C、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D、代表官僚资产阶利益中篇综述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北洋军阀集团的主要社会支柱是(C)A、帝国主义B、官僚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2、历史上被称为“皖系”的北洋军阀头目是(C)A、张勋B、黎元洪C、段祺瑞D、冯国璋3、封建军阀统治的主要支柱是(D)A、人民B、农民C、金钱D、军队4、(A),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现在比喻
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后,着名思想家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清代的洋务运动,也拉开了海外留学的序幕。
这句话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口号。
师:既是拜师,学习的意思;夷:指蛮夷,当时清朝还自认为是天朝大国把西方国家称之为蛮夷;是对外国人的贬称。
长技:是指他们的特长,就是指西方列强的先进工业,武器等等。
制:控制,对付,制约等等这类意思。
所以全句的意思大概就是学习制造和使用洋人先进的技术(武器)来打击制约洋人。
用在现在就是比喻用别人擅长的方法,去对付他。
这句话出自魏源写的那部《海国图志》。
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魏源提出了这句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这是晚清向西方学习器物的代表口号。
背景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难以抹去的屈辱记忆,正是在那场战争中,号称“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被前来叩关的英国打得落花流水,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一步步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但与此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艰难历程,而魏源则是开风气之先的杰出代表之一。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鸦片战争中,他参加过浙东的抗英斗争,对英军的战舰、大炮等新式武器的威力有一定了解。
鸦片战争失败后,他受林则徐嘱托,于 1842年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全新命题。
所谓“师夷”,就是向西方学习,在今天看来,这是非常普通的主张,没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但在魏源生活的时代,这可是石破天惊之论。
主要思想在魏源看来,“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制夷”。
所谓“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从而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如果说“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制夷”体现的则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师夷”与“制夷”,开放与爱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彼此不能分离,更不能割裂。
师夷长技以致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早期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器物层面
制度层面
维新派:康梁维新思想
根据教材并结合学案掌握以下问题:
1、提出者
2、提出的背景 3、主要内容
4、是否被采用
5、效果如何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 1.背景
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直观刺激
屠龙大会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
1.背景 (1)国际:欧美国家崛起,侵略扩张; (2)国内:封建危机,妄自尊大;经世 致用思想; (3)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 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的理论进一步传 播开来,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 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归纳总结19世纪中后期不同阶层的中国人
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知识结构
开明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维新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四、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传播为其奠定思想基础 政治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高潮,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四、康梁维新思想 2.倡导者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四、康梁维新思想 3.内容
代表人物 康有为 论著 思想主张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宣传维新变法 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 主权在民、民主君仆 进化论观点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梁启超
严 复
《天演论》
四、康梁维新思想 是否被采用
百
日
维
新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 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 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
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
1、《海国图志》主要内容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命题,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2、贡献影响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
开始在中国介绍有关世界史地知识,当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以后,历代正史多立有外国传,但这些记载大多集中于中国边境的国家。
到近代才有《四洲志》和姚莹撰成的《康輶纪行》。
《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康輶纪行》系合日记杂录而成。
而《海国图志》,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洲志》和《康輶纪行》等书的缺憾,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被誉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3、作者简介
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汉族,湖南邵阳人,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
的倡导者,
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咸丰七年三月一日(1857年3月26日)殁于杭州。
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集》和《默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国图志》和“师夷之长技以治夷”(一)内容提要:《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关键词:魏源林则徐《海国图志》悉夷师夷治夷天下大同林则徐和魏源,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
他们同属于经世致用派,头脑清醒,视野开阔,关心民生富裕和社稷安危等大政,从个人条件来讲,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禁烟,有机会接触“夷务”,耳闻目睹“夷人”的种种事宜,应该说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门户的开明士大夫,正是在他的引领下,开眼看世界作为一种思想潮流,作为前承经世致用,后启维新变法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勃然兴起,且一发不可收拾。
魏源的历史贡献在于他把林则徐遭遇重创时未竞的事业,继承下来,并将其开眼看世界的风气予以发扬光大,出色完成了《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增订工作。
一清朝自入关立国以来,朝野上下怀抱“四海之内,天朝为大”的观念,长期闭关锁国。
对西洋的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等几乎“浑然不知”。
鸦片战争之前,魏源就曾激烈批评当时的腐儒:惟知九州以内,至于塞外诸番,则若疑若昧;荒外诸服。
则若有若无,……至声教不通之国,则道听臆谈,尤易凿空,……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
①到了道光年间,清朝社会弊端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对此,魏源予以透彻的分析:东南之漕运,困于输将;中外之仕途,困于需滞;沿边之军饷,绌于度支者,何哉?黄河无事,岁修数百万,有事塞决千百万,无一岁不虞河患,无一岁不筹河费,此前代所无也。
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外,漕鹾以此日敝,官民以此日困,视倭患尤剧也。
释褐登朝十余年,而试文衡,试言职,试枢密,无非衡书艺之工敏,声音骈偶之巧丽,罔知朝章、国故为何物,其部曹观政,无非胥吏文例是求,罔知漕、盐、河、兵得失何在;有奋志讲求抱负宏远之人,反众笑为迂阔,此造士储才大巽于昔也。
其他宗禄之繁,养兵之费,亦与前世相出入。
……立乎今日以指往昔,异同黑白,病药相发,亦一代得失之林哉!②综观魏源的一生,他的忧患意识是非常鲜明的,他对社会时弊的分析是切中要害的,他对官僚体制、贪污腐败行为的强烈抨击,说明他已经忍无可忍,积压的满腔愤懑随时可能一触即发。
1841年,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的大门,清廷战败。
然而,战败并未在大多数官僚士大夫那里引起强烈震撼。
据佚名的《软尘私议》记载:“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海彊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房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③不过一部分先进的士大夫却警醒过来了,开始意识到他们所面对着一批手持先进武器、各方面绝不逊色的敌人,于是开始用心搜求西方国家的情况。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魏源在江苏京口会晤林则徐。
被称为“清代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此时因广东战败,已被革去四品卿衔,被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俩人对榻倾谈,都意识到对中国之外的“夷”,实在知之甚少,此乃鸦片战争失败的一条重要原因。
林则徐说了他所了解的情况,并将他组织人手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嘱他编纂《海国图志》④,以唤醒国人,放开眼界,了解世情,挽救危亡。
魏源有诗文记述了此次会面:“万感苍茫日,相逢一语无”,“与君宵对塌,三度雨翻苹”,“乘槎天上事,商略到鸥凫”。
⑤1842年《海国图志》50卷本刊刻问世,后增至120卷。
魏源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
《海国图志》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他在《海国图志》序言中说的很明了:“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惟有“师夷之长技”才可“制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⑥《海国图志》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筹海》四篇。
魏源从议守、议战、论款三个方面,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战败之后所应该采取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系统论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对策;并且对严禁鸦片、广开贸易、大办工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崭新的见解。
第二部分为世界地图及各国分地图。
完全突破了“中国是天下的中心”的陈腐观念。
第三部分为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物产矿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中西历法、中西纪年对照通表,等等。
第四部分为鸦片战争的有关档案材料及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国外情报资料。
第五部分为船、炮、枪、水雷等武器的制造图样、西洋技艺、远镜做法资料、用炮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等等。
第六部分为《地球天文合论》,系统介绍了地球形状、运行规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魏源通过整理资料,认识到(尽管未踏出国门一步)西方非但并不野蛮,而且有更进一步的文明。
因此,魏源在《海国图志》里非常自觉地倡导具有近代因素的思想观念,大胆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命题(有学者提出为总对策,亦然),明确界定“夷之长技”有三个方面:“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还认为诸如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火轮机、自来火、自转碓、千金秤之类“凡有益于民用者”都应当学习引进。
二“师夷之长技以治夷”的总对策具体办法有以下几点:(所引资料均出自《海国图志》)第一,发展工业。
魏源认识到要使中国像西方一样有“船坚炮利”,则需要发展自己民族的工业,“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夷目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
并延西洋橐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如钦天监夷官之例,而选闽粤巧匠精兵以习之。
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
”另外,“武试增设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
”提出“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选机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
”当时那些顽固不化、嚣然自大的上层官僚阶级竭力反对制造机器,诬蔑机器为“奇技淫巧”,为“形器之末”。
魏源反驳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引诱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前民用。
”第二,发展海运。
魏源亲眼目睹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在海上霸道,认识到发展航海运输,无论对国家经济、军事和民生都有重大意义。
他曾经辅佐江苏巡抚陶澍,针对当时漕粮官运、运河堵塞,建议改官运漕粮由海商运输。
这件事在当时对突破海禁、破除官运漕粮垄断,发展海运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发展金融业。
基于鸦片贸易,使“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外”,造成白银外溢,国库空虚,魏源提出允许商民开矿,并按照西法铸造银钱,以充实国库。
第四,开展对外贸易。
魏源支持林则徐提出的“互市”政策,认为应该允许中外商民互易货物,互通有无,在平等基础上公开进行贸易,但有些货物可视情况禁止,鸦片则必须坚决禁止。
第五,发展商业。
魏源认为西洋诸国富强的原因之一是“以商立国”,“自意大里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兢,于是佛郎机、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以至于“盖四海之内,其帆樯无所不到,凡有土有人之处,无不睥睨相度,思睃削其精华。
”“语金生粟死之训,重本抑末之谊,则食先于货;语今日缓本急标之法,则货又先于食。
”第六,推行民主制度。
他介绍瑞士的情况说:“至于朝纲,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民政“皆推择乡官理事,不力王侯”,并加案语称赞说:“瑞士西土之桃花源也。
”介绍美国民主制度发出了由衷的赞许:“廿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
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谓不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能,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他对英美的议会制度兴趣也很高,说英国“设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
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个官会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他称赞美国的宪章“可垂奕世而无弊”。
认为英美的议会体制体现了“公”和“周”。
第七,建立、发展情报部门。
魏源认为夷敌之所以能把清王朝打败,除了军事实力的悬殊外,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夷敌“建英华书院,延华人为师,教汉文汉语,刊中国经、史、子、集,图经地志,更无语言文字之隔,故洞悉中国情形虚实,而中国反无一人了彼情伪,无一事师彼长技”。
在《海国图志》里宣扬的一个主题就是一定要“悉夷情”、“译夷书”。
《海国图志》的七十五幅地图、世界五大洲(亚洲、小西洋利未亚洲、大西洋、欧罗巴洲、美洲)各国地志、表、国地总论和地球天文合论共五个部分,七十九卷,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编撰的。
他主张悉夷情,师夷技,以抵制其殖民扩张。
应当看到这不仅仅在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成为现代情报、外交综合一体之策略的雏形。
第八,发展教育,重视人才培养。
魏源认为西洋诸国得以富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
“欧罗巴诸国皆尚文学(《海国图志》中所提及到的文学其实是文化──引者注),国王广设学校,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邑一乡有小学”。
“其都会大地皆有官设书院,聚书于中,日开门二次,听士子入内抄写、诵读”。
介绍了美、英、法、德、荷、西班牙诸国学校的数目,教师的待遇,教学的运行管理,教育内容,其中详细介绍了日耳曼的教育类型:“遍设公学,院内所传之学理有五六科”;“一者训示正教,习上帝圣书”;“二者例律学”;“三者医学”;“四者学习国政,凡农事、金厂、水利、江防、桥船、军器、百工及诸财运,进考既中,各依本分就录,或掌田亩百姓,或百计经营,无所不隶”,“五者杂学,凡古所传天文、地理、算术、草木、禽兽鱼虫之学,金石之论,万物性情之学,考中者为府学教授,至于诸国之史,是凡学士所必知。
欲进公学堂,必先知二三异国音语。
”魏源还比较了欧罗巴诸国教育目的和方法与清朝的不同,人家的“秀才”、“举人”并不是仅仅为了当官,为士、为工、为商、为医等等均得学习,才可各习其事。
而且,学医的特别重视解剖。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信奉“以农为本”、“工商为末”的价值观,并以“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奉行重义轻利的工具理性价值观,视君权神圣不可侵犯。
魏源介绍的这些情况为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作出了贡献。
通过以上归纳介绍,可以看出魏源已经觉察到近代科技文化对西方国家强盛所起的作用,认识到西方文明之关键在于能够制造机器和培养能够制造和使用机器的人才,他还下意识地感觉到西方文化造就出一批敢于打破封闭,周游世界、广览地球的“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