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11包身工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11
《包身工》【课程分析】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众,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夏衍先生在1959年《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
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付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
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
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
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我们现在学习这篇作品,其中最大的意义就是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
【设计理念】指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并以社会的文化土壤滋润基础教育的语文之树。
让同学们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投入关注,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2.本文选材上点面结合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
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第11课包身工课时作业含解析1
包身工第一课时基础巩固错误!1.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①“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②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③于是老板娘……气哄哄地放在这些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的“机器”们面前。
④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A.借喻暗喻借代借喻B.借代借代双关借喻C.借代暗喻借喻双关D.借喻借代暗喻双关解析:①借代,用“芦柴棒”代指包身工;②暗喻,本体是“她们”,喻体是“机器”,比喻词“是”;③借喻,只出现了喻体“机器”,本体、比喻词没有出现;④双关,字面义是和空气接触发生反应,深层义是不会和其他人接触,受到影响,发生反抗。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①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________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②外头工人与包身工相比,多一些自由,他们有随时可以调厂和不做的________。
③历史上每一个朝代________的农民起义,都给作威作福的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A.搜集权力爆发B.收集权利爆发C.收集权力暴发 D.搜集权利暴发解析:①收集:使聚集到一起。
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②权力:政治上给予的支配力量.权利:权力和利益。
③“爆发”强调猛烈性;“暴发”强调突然性.3.下列关于报告文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A.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B.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
但有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虚构.C.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
D.一般来说,报告文学要写真人真事,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去报道,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同步练习1+
《包身工》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报告文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描写了包身工起床、吃饭、上工等场景。
包身工在辱骂声中起床,吃的是猪食一般的饭食,因为出门时无秩序而被“外头工人”看不起。
B.包身工是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是被带工老板从乡下骗来的,是顺从地替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是没有锁链的奴隶。
C.包身工工作时要面临三种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
在这三种威胁下,包身工更加容易疲劳。
因此在做夜班时,经常有打瞌睡的现象。
D.由于受到非人的待遇,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很多人中途回到了家乡。
E.这篇报告文学既有大量的新闻事实,还有大量的背景材料,如包身工的来历、包身工制度的发展等情况,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
(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答案:B、E。
A应该是:脏。
乡下气,土头土脑,言语不通。
C打瞌睡是不会有的。
因为有野兽一般的铁的暴君监视着你。
D不放芦柴棒,毒打一个想让父亲接回家的包身工。
)2.“一二八”战争之后,东洋厂对包身工的需要突然增加起来,请问原因有哪些?(6分)(意图:培养提取信息、概括能力)①可靠。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没有“做”和“不做”的自由。
②安全。
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来的,和别的世界隔绝,没有变化的危险。
③工价低廉。
做的是工厂所有本国男工的工作,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
3.包身工在工作中经常会遭受殴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原因?(6分)(意图:培养分析、概括能力)①包身工的地位。
包身工没有“朋友”和帮手,她们是最底层的一类人,是拿摩温和小荡管们发脾气和耍威风的对象。
②带工老板的立场。
其他处罚方法会使带工老板减少,而殴打不会使带工老板减少利润,因此带工老板不假思索爱上了殴打的方法。
4.作者由包身工制度想到了船户养墨鸦捕鱼一事,请问作者写这个联想的目的有哪些?(8分)(意图:培养探究写作意图的能力)①揭示了包身工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 -含答案
第11课包身工夏衍精神激励着我夏衍,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
我不曾见过他。
但,他却离我很近,读他的文章,在他的世界里游走,我倾听着他的心声,那是一个崇高的爱国作家在用他的笔,让文字演绎他的感情。
走近夏衍,我为他的谦虚而感动。
夏衍作为一个大作家和中国戏剧电影艺术的奠基人,知名于世,但他自己却总是一笑掠过,说“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
的确,夏衍从1937年奉命办《救亡日报》开始,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
从写几千字的论文到几十个字的补白,他大约写了500万个字!而在他的创作人生中,他总共创作了三十多本书籍,其中包括传记、话剧、杂文、小说、电影剧本及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等等。
而所有创作的字数没法统计,就连他用过的笔名也有一千多!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夏衍那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他那独特的创作思维火花。
这就是夏衍,伫立于创作巅峰的夏衍!凝望夏衍,我为他写作的诚实与贴近民心而感动。
夏衍在他的《懒寻旧梦录》里就他写的两篇文章总结了两条,他写道:“一要讲真话,二要顺民心。
”我想这句话对现在的一些新闻记者来说,真是“字字箴言”啊。
在夏衍的回忆录里也曾提到,就是“写文章,一要讲真话,二要顺民心”。
这就是夏衍,对每一件事情都极力思考的夏衍!夏衍,伟大的爱国作家!光阴虽然带走了你,但你那深邃的目光,抑扬顿挫的话语与你那和蔼可亲的形象将留存在我的心中,你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前!一、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分析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对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作者连线电影艺术家——夏衍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积极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成为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必修一第四单元11课《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巧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清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关注人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思考文章是如何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结合起来的。
3、体会本文点面结合叙事写人的写作手法的好处教学难点: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
一、导入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在95岁的高龄那年说:“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
”作者作品有电影剧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这么多,为什么他仅仅对《包身工》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今天让我们走进夏衍的《包身工》。
二、文体及背景介绍1、文体介绍《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
(板书)( 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板书)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
三、整体感知过渡句:作者当时搜集的材料很多,有新闻事实也有背景材料,如何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呢,这的确得下一番工作。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学习学习作者是如何把庞杂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的。
1、速读课文1--34,回答下列问题问题: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按什么顺序写得?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写得?明确:这一部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穿及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2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2【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培养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找出课文中标示线索的词句;筛选课文信息,进行整体归纳。
反复诵读文章,提取关键语句;品析重要语句,联系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
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2.背景资料:《包身工》于1936年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上。
它反映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这个时期,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
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
3.关于报告文学:1、《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教案系列五
包身工夏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这种文体2、了解包身工这个特殊的群体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2、通过细读课文和小组合作,品味语言和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懑,培养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难点:学习文章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今天很多农民工的薪酬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但在八十多年以前,有那么一群农民工她们连做人的最基本的自由和尊严都没有,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包身工。
今天我们就跟随夏衍的脚步,去看一看那个年代的故事。
作者介绍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作品:《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文体介绍: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包身工包身工最早出现在上海的日本纱厂内,1925年“五卅运动”后,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多为青少年)来代替普通的自由整体感知课文以时间为序,叙述了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劳动的情景。
请以关键时间点将文章分为四部分。
四点一刻起床的场景包身工的来历四点半吃饭的场景雇用包身工的原因五点钟上工的场景包身工带来的效益十七点总结包身工的生活包身工制度的趋势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趋势写法:时间顺序手法:点面结合“面”,就是指人物的群体描写,如写包身工起床的情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0课包身工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1941年年底开始,国民党胡宗南部欲大举进攻延安,需要部署那些已经潜伏下来的特务,做里应外合....的准备。
②余先生赶着去上班,突然发现停在消防通道外的3辆轿车的车窗玻璃被砸了,车内被翻得横七竖八....。
③希望夏衍善于学习的精神和他的学习诀窍能给广大的读者带来启发,也希望能够上行..下效..,成为大家的精神财富。
④必须对凌驾于法律之上而随意生杀予夺....者予以惩处,不管他是出于多么正义而崇高的目的。
⑤大部分网购一族,都因为看到价格低廉的商品不假思索....冲动购买,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商城售后服务环节,经常产品出现问题后才恍然大悟。
⑥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解析②这里应该用“乱七八糟”;③“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⑥改换门庭: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望文生义。
答案 C2.下面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温情,没有人道,没有热……没有法律,没有希望。
B.不仅停生意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
C.夏衍以铁的事实、准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包身工们的遭遇公诸于世。
D.夏衍作为中国三十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改为“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
C项,应为“强度最大”“公之于世”。
答案 D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是的,他(夏衍)聪明__①__宽厚,德高望重而又平等待人,洞察世事而又不失趣味__②__天真,直面真实而又从容幽默,我行我素而又境界高蹈,永葆本色而又绝不任性,不苟同__③__不知道什么叫迎合讨好,不自得__④__不会被什么大话牛皮吓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4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
11包身工本课话题——人权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尽管当时中国仍处于“长夜难明”“魔鬼横行”的时候,但是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屈服,他们一定会勇敢地站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坚决地与反动势力做斗争。
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本段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心。
同时又有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及其走狗帮凶带工老板的严正警告,表达了作者义愤填膺的感情。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从讨薪、维权,再到城市幸福感,近年来,农民工的话题一直是大家议论的焦点,人们把焦点纠结于为农民工的“改名”的必要上。
从一开始被叫作“盲流”,然后是“民工”“外来工(妹、仔)”,再到“农民工”“外来务工者”“新居民”,附载于农民工身上的身份标签一直没有停止过“卸载”的努力。
而其受歧视、无定所、无保障等所有农民工遭遇及权利残缺问题,几乎没有一个得到根本改变。
当农民工能够真正平等地享受各种公民权利,“农民工”的称谓自然会被时代的洪流冲进历史的“垃圾桶”。
而那种“改变农民工称呼”就能够“消除社会心理隔阂,更能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的想法只能是理论上的推断。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放弃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
——法国·卢梭在欺骗上建立起来并且依靠恐怖来维持的暴政不可避免地要被它自己产生的毒害所毁灭。
——美国·爱因斯坦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美国·林肯[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蠕.动()蹒跚..()()惺.忪()水门汀.() 揩.油() 皮辊.()骷髅..()() 谄.媚() 船舷.()拎.着() 籼.米() 贿.赂()褴褛..()() 譬.如() 虐.待()【答案】rúpán shān xīnɡtīnɡkāiɡǔn kūlóu chǎn xián līn xiān huìlán lǚpìnüè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答案】(1)lònɡnònɡ(2)shuìshuō(3)zhān nián(4)kánɡɡānɡ(5)ɡázháyà(6)hōnɡhǒnɡhònɡ2.语境辨析法(7)在导购的介绍下,他买了一款人人称.()道而又称.()心如意的电子产品。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语文人教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Word含答案
《包身工》夏衍【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4、联系时代背景,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
【学习重点】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学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学习难点】把握文章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及语言特色。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链接】一、报告文学1、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2、《包身工》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创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
1936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
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11 包身工》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选编在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的第四单元,前三个单元分别是诗歌、文言文和散文单元,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的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这类文体从内容上强调真实性,要求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为此它往往具有深刻、鲜明的时代意义。
其中,报告文学除了纪实性之外,也具有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通过分析这类文体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学生分析]《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70年了,文章所反映的也是上世纪的事,和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有了很深的隔膜,现如今,优厚的生活条件使学生很难从文章中去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更难于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曾经有位教师在教学《包身工》一文时,要求学生范读课文,当读至“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别人的鞋子,胡乱踏在别人的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时,学生的声音有些异样,似乎强忍着笑,很明显,现在的学生与文章中所反映的时代的隔膜的确是存在的,另外,由于目前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有些学生虽涉世不深,但懂得的东西并不少,因此,让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思辨力和判断力,也是此次教学的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土壤上产生的包身工制度所带来的罪恶,文章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课文虽是老文章,所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和现如今我们的时代有很深的隔膜,但是文章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却是相通的,为此,此次教学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探究和交流,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
第11课 包身工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夏衍( yǎn ) ②猪猡( luó ) ③惺忪( xīnɡ) ④皮辊( ɡǔn )
一、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祖籍河南开封,中国 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 影运动的开辟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被国务院授予 “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剧作有《心防》《法西斯细菌》。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檐 下》。出版的选集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报告文学有《包身 工》。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
三、名言警句 有关“奋斗”的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 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3.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 4.奋斗是万物之父。 5.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 6.泪是酸的,血是红的,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周易》 ——孟郊
——孙中山 ——陶行知
——茅盾 ——陈衡哲
文本常识积累
【选材感言】陈思在大桥旁守候了十年,挽救了无数条生命,付出了常 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担当起本不该由他自己负起的社会责任,他的良心 善举感天动地,他曾说:“每一个轻生者是多么善良,只有你走近他们 才能体会,他们没有感到温暖,但他们并不恨这个世界,不报复这个世 界,他们仅是伤害了自己。”希望陈思能把“心灵驿站”办得更完善, 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弱者。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那类话题文章中?
答案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包身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重点】1、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2、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1、讲读法。
2、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三胡独奏曲《汉宫秋月》的录音。
明确:它表现的是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
然后启发“类似联想”,让大家想象皇帝身边的宫女尚有不幸的身世、苦闷的闺怨,在人间地狱里生活的一群女孩子的悲愤该有多么强烈。
师:同学们,你们对打工仔、打工妹这些名词有所了解吧?甚至有些同学还打过暑假工呢!时下的打工生活自由自在,工资待遇也普遍高了。
可是谁能想到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最新2021-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4单元 第11课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包身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A.惺.忪() 弄.堂() 籼.米() 荤.腥()B.游说.() 拎.着() 褴褛..()()..()() 骷髅答案:A.xīnɡlònɡxiān hūn B.shuìlīn lán lǚkūlóu 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A.横七____八____不及防狐假____威义愤填____B.残羹冷____ 不____思索巧取____夺____人听闻答案:A.竖猝虎膺B.炙假豪骇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
虎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二错....,我还能回家乡吗?三差二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
见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意是威武健壮,这里是“凶恶”的意思。
(2)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
(3)看情况(办事),这里是“知趣”的意思。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夏衍.(yǎn) 迟钝.(dùn) 拎.着(līn) 水门汀.(tīng) B.弄.堂(lòng) 嘈.杂(cáo) 吆.喝(yāo) 包身契.(qì)C.执拗.(niǜ) 舀.水(yǎo) 籼.米(xiān) 木栅.子(shān) D.锭.壳(dìng) 谄.媚(chǎn) 皮辊.(gǔn) 揩.地板(kāi)解析:执拗(niù)木栅子(zhà)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于是带工头不加思索地爱上了殴打这办法。
B.横肉脸上在发火了,一把扭住她的头发,踢,打,掷,和暴发一般的听不清的嚷骂。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ppt课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父亲年龄大了,以前像鹰一样锐利的眼睛现在也变得惺忪 起 .. 来,有时竟然看不清迎面走来的我。( × ) B.那位女士刚学会开车,见到前面有一辆摩托车晃过,顿时慌 了神,不假思索 地把油门当做刹车踩了下去,悲剧出现了。( × ) ....
栏 目 链 接
毒打,看起来好像很好,但头上顶着皮带盘心子,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墙站着本身就是一种严厉的惩罚。从另一方面我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对包身工的打骂,东洋婆早已用腻了,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福子的这种惩罚只不过是她用的另一种惩罚的办法, 绝不是她心中存有文明的想法。
(5)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 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栏 目 链 接
断 折 . (26) 本 折 .
2.写对字形
rú (1)nuò rú 动 米 子 ōu (2)ōu ǒu zhuà n (4)qiān n 道qià 打 歌 吐 钱 虚
栏 目 链 接
蹒shān (3)shān shān shān shān
栏 目 链 接
(3)文章三次插入对“芦柴棒”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叙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移,威武不能屈。
——选自《孟子·滕文公 【古文今译】 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 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是 子说的“大丈夫”的标准,也能体现出一个人坚守节操、 义凛然的高尚品德。这句话也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 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 字端先。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剧作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 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 副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 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