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包身工》
第11课《包身工》教学PPT
问题探究
包身工们的“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为什么“似乎已 经迟钝了”?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 她的姓名。为什么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同伴却“很少有人知道她 的姓名?”这合不合情理?
这些都是一些反常的现象,是当时包身工们被压近得麻木 不仁的悲惨生活的写照!
前者充分体现了她们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起码的尊严,后者则 表现了她们没有丝毫的社会地位!
•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劳动,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 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的;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 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 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在 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 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1、课文以时间为序,叙述了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劳动的情景。
片段欣赏
•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 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 、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 一般地骚动起来。打伸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 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 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那种害羞 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钝 感了。半裸体的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 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课文除了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劳动画面, 还综述包身工制度各方面的情况
包身工制度
7----11:包身工产生:来源、手段、身份
包 15----22:包身工增加的原因 身 工 33----34:包身工增加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优质课件
面上的描写使所写的内容有整体感,点上的描写则使所写
的内容既充实丰满,又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1、鲜明的对比 2、形象的类比
3、生动的修辞
鲜明的对比
包身工与代工老板的对比:
包身工
住的‚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像鸽笼一般‛的工房 ; 吃的‚浆糊一般‚的薄粥; 穿的‚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 收入‚每天三角八分‛
弄堂( 执拗( 莴苣( 蹒跚( 轧票( 锭子(
)
) ) ) ) ) )
蠕动(
赚( 簿子( 揩地( 皮辊( 噩梦(
)
) ) ) ) )
生杀予夺(
)
时
地
间: 20世纪30年代
点: 上海东洋纱厂
来 实
命
历: 贫困农家女 质:
运:
赚钱机器
极其悲惨
直接原因: 骗订包身契
总结:包身工是指二 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 海的东洋纱厂等外国 工厂里为外国人做事 的一些女工。她们原 本是一些贫穷困苦、 无路可走的农村女孩, 因为被诱骗而签订了 包身契,失去自由, 劳无所得,沦为赚钱 的机器,命运极其悲 惨。
【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及其罪恶】
35----47、(十八点)放工 48----50、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1、结构:主副交互。 2、选材:点面结合。
3、表达:叙议结合。
主线:
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 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 上工→黄昏收工。
(新闻事实)
一张求职表,交了50元钱(没有任何收据)和一张身份 证复印件后,记者就成了该厂的一名木工。 据保安班长 说,该厂招聘员工的工资是每天12元,扣掉2元钱伙食, 每天可得10元钱。以后第三个月加1元钱;加班工资按1 ︰1付,每小时1.5元。每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息日。记者 提出要签劳动合同,遭到保卫班长的怒斥:“签什么合 同?我们自己都没签合同。爱干不干!你从外地来广州, 没地方去了,我们给你吃住就不错了。” 住宿:蒸笼宿 舍里每天只睡4小时。“卧底”的第一晚,记者在宿舍一 直等到2时多才有人回来。工人们一个个拖着疲倦的身子, 进来第一件事就是找水桶去冲凉。2时20分,工人们陆 续冲凉回来了,有人开始上床睡觉,还有人在洗衣服。 记者好不容易和还在吃方便面的两个小伙子攀谈上,他 们都是湖南人,在厂里工作不到一年。其中一个18岁的 小伙子说:“在厂里工作最
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课文:友情提示:本课文为《包身工》,主要讲述了包身工面临的艰辛和辛酸,同时也揭示了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以下是该课文的内容概要:包身工是一份辛苦而不受重视的工作。
他们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作坊里从事绣球制作,每天工作10小时,由于精细的工作需要聚精会神,工人们难以承受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痛苦。
然而,他们的工作所得却寥寥无几,他们常常被雇主欺骗和剥削。
包身工们时常在工作之余互相交流,他们并没有因为艰苦和辛酸而放弃,他们相互关心,仅以此作为安慰。
课文主旨:该课文通过描写包身工在制作绣球的过程中的艰辛和辛酸,强调了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同时,也借此展示了友情和互助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珍视,并认识劳动者的辛苦和价值。
2.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从善如流的品质,传承友情和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包身工的艰辛和辛酸,并体会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2.理解友情和互助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深入理解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2.通过课文的描写感受友情和互助的力量。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一段揭示劳动者价值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唤起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和关注。
呈现课文:1.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2.师生共同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个案分析:1.分小组阅读课文,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包身工的角色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友情和互助来克服困境。
2.小组展示并与全班分享。
拓展阅读:1.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劳动者事迹或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劳动者的辛酸和价值。
2.学生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关注。
总结:1.进行课文的归纳总结,概括出劳动者的辛苦和价值,并强调友情和互助的力量。
2.鼓励学生为劳动者点赞,并表达尊重和感激之情。
(人教高中语文)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4.11《包身工》
第11课包身工一、整体把握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点读课文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间穿插着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第一个场景是:“上午四点过一刻”,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第二个场景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猪食一样的饭.第三个场景是:“五点钟”,包身工们走进工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二、细部探微2.“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这句话揭示了什么样的深刻内涵?点拨“半裸体”“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表明感觉迟钝、心理麻木.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就是这种凶残的、奴隶制般的包身工制度使帝国主义者的腰包迅速膨胀起来.这两句是对包身工精神方面的描写,在资本家及其帮凶的折磨和摧残下,包身工过的是非人的生活,心理受到极大的压抑,思想麻木,性格扭曲.作者运用极俭省的语言描绘出包身工日常境遇的悲惨.3.鉴赏下面这段话的含意.“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点拨这段文字,写得含蓄深沉.尽管中国仍处于“长夜难明”“魔鬼横行”的时候,但是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屈服,他们一定会勇敢地站起来,坚决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心.同时又有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及其走狗帮凶带工老板的严正警告,表达了作者义愤填膺的感情.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这是作品主题的升华,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严正警告,对民族前途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4.文中多处使用“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手法.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效果.点拨文中“褒词贬用”(有时“贬词褒用”)的句段较多,我们择其部分作简单分析.(1)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句中的“慈祥”“佳肴”本是褒义词,在句中转化为贬义了,说明老板提供的这些菜叶,对包身工而言已是难得的美食.反衬包身工饮食条件之恶劣;对老板而言, 却能从包身工身上榨取到更多的利润.这样,就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老板残酷剥削包身工的愤慨.(2)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句中的“饲养”,可看做贬词褒用,形象地表现了灾荒中的父母把儿女包给带工老板的无奈和辛酸,表现了带工老板为了利益不仁不义的丑恶嘴脸.5.包身工处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文中夏衍是怎样具体表现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的?点拨文中夏衍把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浓缩在一天来写.首先写包身工的起床,“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空气里“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给我们展示了包身工拥挤、污浊的居住环境;接着写包身工的早饭,她们的饭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给我们展示了包身工猪猡一般的生活;然后写包身工上工后的工作情况,她们“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给我们展示了包身工恶劣的工作环境.6.写“小福子”受惩罚的段落里,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点拨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体现出她们处境的悲惨.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挨打,“拿莫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个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有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情形.7.新闻除了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外,有时还会交代一些背景材料,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插入了“包身工的来历”的内容,写这一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东洋纱厂为什么使用这些“包身工”,他们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点拨文章插入“包身工的来历”的内容,一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但更主要的还是揭示“包身工制度”的社会根源.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几乎是洋人的天下,中国正经受着外来的经济侵略,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生活在死亡的边缘,“带工老板”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靠着老乡的关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趁机发大财.东洋纱厂使用包身工,是因为有诸多对他们有利的方面:第一,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第二,包身工都是老板娘的乡邻,这一点,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第三,包身工工价低廉.一、中心主旨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线索,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从面上介绍了包身工的居住、饮食、劳动等情况,又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描写,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起来反抗,粉碎自己身上的枷锁.文章以“包身工”为题,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工头老板的无比愤恨.二、写作特色1.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第一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第二部分是总结部分,着重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2.点面结合的方式来描写包身工的生活.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来写.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细节和典型的事例.“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样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性的描述.但是,仅有这些,文章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又选取了一些典型的细节、人物,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还有“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等细节.3.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作者对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主要是叙述、描写,如起床时的情景,吃粥时的情景;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本质及结局则采用了议论、说明、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运用,可以使本文线索更清晰、立意更明确,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三、结构图解包身工-包身工悲惨的生活现状-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包身工悲惨的劳动实况-愤怒控诉、抗拒野蛮的吃人制度(45分钟,9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横七竖八蠕动儒子牛蜂涌而至B.生死由天嘈杂执拗不假思索C.血肉之驱见机反射生杀予夺D.步履蹒跚声吟欧打草煎人命答案 B解析A项“儒子牛”应该为“孺子牛”,“蜂涌而至”应该为“蜂拥而至”;C项“血肉之驱”应该为“血肉之躯”;D项“声吟”应该为“呻吟”,“欧打”应该为“殴打”,“草煎人命”应该为“草菅人命”.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看着这种________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②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________:“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③火箭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大气层,在人们的________中消失.④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________表,这可真令人深思.A.喂养黯然视觉勘误B.饲养黯然视野勘误C.饲养暗然视野刊误D.喂养暗然视觉刊误答案 B解析①用“饲养”,“饲养”本来就是养家禽、牲畜等营利的意思,这里把小姑娘拟物化,揭露包身工制度的剥削压榨本质.②用“黯然”,表示说话人心情沮丧.③用“视野”,意思是视力所及的范围,而且“在人们的视觉中消失”不合情理.④用“勘误”,意思是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没有“刊误”这个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读完这篇文章,包身工遭受的各种非人的待遇,真是令人叹为观止.....B.周星驰独立执导电影后,天马行空....地开始了自己的独角戏,从《少林足球》到《功夫》再到《长江七号》,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摆布电影中所有的元素.C.魔兽霍华德对大鲨鱼奥尼尔视若兄长,他也上行下效....地接过了奥尼尔联盟搞笑大师的重担.抵达新奥尔良后,他还自愿担任新奥尔良当地一家爵士乐电台全明星主题歌的领唱.D.一段时间里,只有群众出版社不绝如...缕.地继续做着类似的工作,也难以给读者带来惊喜.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些出版社重新开始投身此领域,于是2008年推理小说出版的新高潮如期而至.答案 B解析B项“天马行空”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或形容文笔流畅,也比喻言语空乏不着边际.A项“叹为观止”是褒义词,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与句意不符.C项“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情).而此处语境不含贬义.D项“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悠长,也形容局势危急.此处不能用来形容一项工作连续地进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充分作用.B.在抗击雨雪灾害天气的斗争中,画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脸谱,树立了一座又一座的精神丰碑,让广东人在中华文化的精神宝库里又多了一抹亮色,多了一种骄傲,更多了一份担当.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D.万庆良说,中国与希腊都是文明古国,双方的友谊源远流长,奥运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点燃,这让两国人民都感到十分喜悦和荣幸.答案 D解析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充分”应调至“意识”前;B项成分残缺,无主语;C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8题.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①看着这种饲养..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②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③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5.加点的“饲养”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5分)答案“饲养”的本义是喂养动物,用在这里,说明资本家将包身工当做会讲话的牲口,役使她们以牟取暴利.6.说说对第①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的理解.(5分)答案资本家对包身工的残忍役使,使作者联想到了“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包身工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牟取暴利的却是资本家!这一类比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7.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它们起什么作用?(5分)答案运用了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第一句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对比,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8.第③段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说说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想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三、课堂延伸(20分)阅读下文,完成9~12题.目前,武汉市劳动部门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发现,一家私营企业长期使用不满14岁的儿童在企业做工,这些孩子每天早晨六点上班,晚上八九点钟才下班,有时工作时间更长,还没有工休日.8月27日,上海市劳动监察部门也在一家日资企业——上海景条公司发现了相同情况,一次查出该公司使用童工逾10名,14岁的孙贵月从7月26日至8月25日,加班加点工作达87.5小时!除此之外,劳动监察部门还查出该公司违法用工的其他情况:经政府批准使用的劳动力仅有35人,而公司非法招用的有300多人;员工工资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且员工工资每月只发一半.面对这些非法用工企业,武汉、上海市的劳动监察部门均明确表示:绝不容许现代“包身工”在该市存在,政府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包身工”并不只出现在武汉、上海,近年来在河南、山西、湖南、北京等地均有出现.今年7月,北京和安徽的一家劳务输出公司联手,将自己的同胞卖出了国门,到新加坡做了一次“包身工”.行前劳务输出公司向打工者保证,在新加坡每人月薪800新加坡元,技术工不少于1 200新加坡元.17名打工者向合肥公司交了2 500元人民币的报名费、1.2万元人民币的杂费和2万元人民币的押金后,踏上了南下出国就业的旅途.他们没想到,在新加坡迎接他们的中国籍工头,在与他们签订了用工合同后,就开始恶狠狠地威胁说:“你们谁不在这里好好干,不死也要脱层皮!”每天按8小时工作制付薪,工作时间却是11小时;许诺中的4人一间空调房,成了8个人挤在一起的集装箱;荤素搭配的营养配餐,成了类似面糊糊的饭.强烈要求回国的打工者,最终只得到40新加坡元的工钱.非法劳务黑市须整治,据劳动监察部门调查,沦为国内“包身工”的打工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在劳务黑市上轻信用工者的谎言,等醒悟过来时,已身陷“囹圄”,不仅身上分文皆无,证件被扣,而且失去人身自由.今年4月,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大浪乡村民周某就在石家庄市火车站前的劳务黑市上被骗.那天他在那里找工作,一个老板声称需要“拌猪饲料”的员工,日工资20元.第二天周某与其他7个打工者却被老板送到了距定州市15公里左右的一个砖窑,成了该砖窑30多个“包身工”中的一员.他们被逼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外逃的员工追回后均惨遭毒打.5月20日晚,周某侥幸逃脱,后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才将其他员工解救出来.5月2日,河南省辉县警方从该县常村镇“黑窑”里也解救出了40名打工者,他们大都是从郑州市二马路附近的劳务黑市上被骗去的.这些打工者没日没夜地工作,不仅没有工资,有的还被打成重伤,或不明不白地“失踪”.“包身工”事件之所以愈演愈烈,屡禁不止,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心慈手软”,甚至在发展和保护地方经济的借口下,不对用工企业进行有效的劳动执法监察,对地方企业出现的“包身工”现象处理不及时,有的甚至听之任之,有的甚至为非法用工者开脱.“包身工”的出现是近年来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民盲目外出打工以及劳动监察部门疏于管理的结果,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发生,不仅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侵害了打工者的权益,而且诱发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当地形象.目前这种违法用工行为已经在各地蔓延,各地政府、工会、劳动和公安部门虽然进行了多次打击,也解救了大批的“包身工”,但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呼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发生在身边的“包身工”事件,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劳动法》等法规法律的宣传,增强打工者和用人者的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大取缔和打击劳务黑市的力度,消除“包身工”滋生的温床和土壤;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打击力度,对以身试法者决不姑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9.这篇文章中的“包身工”始终加着引号,联系文章,说说为什么.(4分)答案文章中所说的“包身工”本质上是一种非法用工行为,虽然和夏衍笔下的“包身工”在遭遇上有相似的地方,但还不完全等同于旧社会的“包身工”.所以作者虽然借用了这一称呼,但还要加一个引号,以示区别.10.从文章所列举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现代“包身工”有哪些不幸的遭遇?(4分)答案劳动时间长、工资低、生活条件差、有的没有人身自由、经常挨打、工作条件恶劣.11.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消除现代“包身工”的现象?(6分)答案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打工者和用人者的法制观念,取缔和打击劳务黑市,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打击力度.12.你认为现代“包身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外出打工.打工者法制观念不强.个别雇工者非法用工.劳动监察部门疏于监管.四、语言运用(18分)13.据了解,计划只招收30人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自2008年2月5日开始报名以来,报名人数已达4 000多人.那么,表演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下面《歌德谈话录》中的一段文字谈及此问题.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6分)歌德说:“我首先观察他本人,看他身上是不是有什么讨人喜欢和吸引人的品质,特别是有没有自制力.因为一个演员缺少自制力,不能随心所欲地向一个陌生人做自己最好的表演,一般说来就是个庸才.如果他具有自制力,那我就叫他朗读,了解他发音器官的力度和音域.之后,我给他一位诗人崇高的诗句,看他能不能真正感受和表现崇高.然后再给他激情澎湃的、狂野粗鲁的东西,以测试他的表现力度;再往后换成清醒的,富于睿智的,含讽带刺的,滑稽调侃的,看他面对这样的情形如何表现,是不是有应付自如的足够智慧.最后再让他表现一颗受伤的心灵的痛苦,一个伟大的灵魂的痛苦,以确定他有没有能力完成表现动人心魄的表演.”答案①表演者要有好的品质——自制力;②发音器官要有力度和音域;③能真正感受和表现崇高;④表现要有力度和应付自如的智慧;⑤能表现动人心魄的表演.14.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下面两题.(6分)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专家根据系统学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运算,初步完成了衡量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定量运算框架,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们指出,“人口战略”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的战略,是成功迈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第一个台阶”,即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实现人口数量的零增长,这将拉动每年的GDP增长1.2~1.5个百分点,加速人文发展指数的提升速度0.13倍.“第二个台阶”是到2040年,实现资源的能耗的零增长,即动态地达到土地资源的平衡、森林资源的采育平衡、水资源的消耗常量、能源的消耗常量和矿产资源的消耗常量.此后,在基本不增加实物形式的基础上,应当实现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迈上可持续发展的第二道门槛.“第三个台阶”是在实现人口规模和能源消耗零增长后到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零增长,迈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第三道门槛.(1)这则新闻的导语不够完整,请把导语补写完整.补写的部分要能概括下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个字)(4分)(2)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答案(1)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跨越“三大零增长台阶”,并制定出跨越三大增长台阶的时间表.(2)实现可持续增长要跨三道门槛五、随堂练笔(20分)15.报告文学《包身工》通过实地调查,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压榨中国工人的滔天罪行.在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个别地方的个别企业在农民工的使用上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请你利用业余时间调查你家乡农民工的情况,并写一则短消息.答案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11 包身工 .pptx精编课件
4.辨用法 (1)营利 盈利 ①谷歌收购了实时卫星图像公司Skybox,他们将把这项服务免费 提供给一些非营利组织。 ②业内人士表示,快递公司向电商收取的费用每单约5元,除去成 本每单只赚0.3~0.5元,盈利水平在5%左右。 提示“营利”是“谋求利润”,重在“谋求”。“盈利”指扣除成本后获 得的利润,是名词。
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2)生杀予夺 草菅人命 ①在很多人眼里,法官手握法槌,身穿法袍,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 权,很有权力和威力。 ②面对利欲熏心、唯利是图、草菅人命的食品违法者,法律和监 管亮出利剑,斩断其罪恶之手,是能给食品安全以实在而有效保障 的。 提示两者都表示对别人性命的忽视,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生杀 予夺: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形容权力大。草菅人命:把人 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任意残杀人民。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 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一· 二八”事变后,随着日 本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日本在中国的纱厂迅速增加,越来越需要 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许多农村女孩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 带工老板,被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她们受到日本资本家和带 工老板的双重剥削,悲惨的生活一直不为人们所知。为了揭露帝国 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唤醒工人阶级起 来反抗,夏衍于1935年选择了一家名叫“三井系”的日本工厂,以“外 头工人”的身份混进纱厂,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掌 握了第一手真实的材料,写成了《包身工》一文,并将本文发表于 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上。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 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 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起了一定的作用,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 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重大的影响。
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1课《包身工》
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 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 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 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 ,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 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 。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 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 的惨重。
(主线) 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 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 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 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 况。
(副线) 综述包身工制度各方面的情况。
1、介绍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 ⑴包身工的来源、身份
会原因。
⑵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住”—— 每间工房七尺宽,十二尺长——面积约 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 撒睡都在这里。
“行”—— 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 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
可见所谓“供给住食”——猪狗不如的生活。
3、带工老板是如何压榨包身工的? “两年来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实际已收入二 百三十元钱了。” 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钱三角八分计算,并且就 算是“芦柴棒”一年仅干340天,带工老板三年从她身 上的收入是359块,除去包身费二十块,带工老板从 “芦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纯利润339块。
5、"芦柴棒"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作用是什么? “芦柴棒”出场三次。 揭露包身工悲惨命运、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帝国 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 。
6、包身工们的“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为什 么“似乎已经迟钝了”?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 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为什么朝夕相处 两年多的同伴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这合 不合情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课文赏析
4.分析语言。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主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和各种表达方式的巧妙结合。
如:①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2.在搞明白这几大部分之间的层次后,再分析每一部分各段之间的关系。
纵观全文,就会发现一个同样的现象,即作者在各部分的描述中,几乎都是先写包身工的生活,再去揭露包身工制度。即每部分都可以分为两层,一层主要说明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一层说明包身工制度。但是这两部分并不是没有联系的,而是作者在安排结构时,能够把握住读者的心理规律:如第一部分写包身工的出身和遭遇,读者目睹她们的凄惨景象,自然会产生关切之情和希望了解她们的来历、身份的愿望,所以接着就补叙包身工的来历身份。以下几部分,如果细加分析也是如此。
三、理清局部思路
以第一部分为例分析。
1.第一部分共11个自然段,总体可以分为两层。即(1~6段)主要描写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介绍恶劣的住宿条件;(7~11段)主要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2.先看第一层,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去描写整个场面的,如第三段中“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这几个动作看似混乱,但是仔细一想就会明白,这是按照动作的先后顺续写的。这正好和文章按时间顺序去组织材料相吻合。文中还有几处,在这里就不—一说明了。
②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害羞地感觉……迟钝”“半裸体”“拎着裤子”“公然”,这几个词语都能表明,包身工在残酷地压榨下,精神已经麻木了,没有思想,只是一群会做工的“机器”而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课件
思考: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作者运用什 么方法在叙述和描写中来刻画这个群体 形象?
写作手法
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
(骨架) ↓↑ (血肉) 点:典型人物、事件、细节、场面
“面” 主要是人物的群体描写。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 进工厂等等。作者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这个群体。从整 体描写中表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11课 包身工
夏 衍
作者介绍
夏衍(1900-1995), 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 州市人。著名作家,电 影艺术家;此笔名从发 表《包身工》起用。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考 验》等话剧本,并把 小说《林家铺子》
来 源 : 灾 区 农 村 ; 手
欺 骗 ; 身 份 : 赚 钱 机
说 明 ( 举 例 、 数 据
解 说 。 )
段器
主线
副线
时 内容 要点 表达 起止 内容 要点 表 达 起止
间
方法
方法
15——22
12——14 —
一早 突记
四 点 半 之
餐早
饭餐 ;: 不质 够劣
出叙 轮: 值写 的包
后
一量 。身
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 这就是“点”。典型事例如:没吃上粥的包身工,接受老 板娘亲自制作的“美食” ;
典型细节如:包身工在“离开别人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 地小便” ;典型细节如:“芦柴棒”“小福子”等。
“芦柴棒”
管 中
出场
窥
豹 , 可
无名女工 惨遭毒打
见
面
“芦柴棒” 重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1《包身工》课文注释修正
《包身工》课文注释修正
1)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
“除了……之外”是介宾短语作句首状语,其标点方法不一:1959年通俗读物出版社,“亲戚”后是顿号;历年来的语文教材,“亲戚”后无标点。
不加标点的话,“和”是连词,连接“他们的家族亲戚”、“穿拷绸衣服的”(即上文出现的“穿着……拷绸衫裤的男子”)作“打杂”的定语。
这个介宾短语可以简化为:“除了老板、老板娘、打杂、请愿警之外”,四种人。
“亲戚”后加顿号的话,“和”就不是连词而是相当于介词“跟”的“和”了。
“除了……之外”涉及的是五种人:老板、老板娘、家族亲戚、打杂、请愿警。
二者比较,还是应该在“亲戚”后加顿号。
(2)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此句中的“黑夜”和“黎明”是双关辞格。
全文的时间线索是从黎明到黑夜:“上午四点一刻晓星消去”的时候,包身工起床,“四点半之后”洗脸吃饭,“五点钟”上工,然后是“十二小时工作”,“放工的时候”接受抄身,“散工回来的时候”挨打挨骂,接着的是“在黑夜中叹息她们的命运”,等待她们的是下一个“上午四点一刻,晓星晓去”。
本文中的“黑夜”、“黎明”是双关,不是象征。
象征体与象征义不存在直接相似、相关的联系,它是用联想的方式通过事物寄托某种思想感情。
如梅花象征高洁无暇、凛然不屈。
而双关中的字面义与字外义有着直接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用书:第11课 包身工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包__身__工希望1.小时候,希望是手里的棒棒糖,渺小甜蜜甘之如饴不会轻易丢弃,即使蛀牙也没有关系。
长大后,希望是手里牵线的风筝,遥远飘扬却也触手可及,即使奔跑劳累也没关系。
后来啊,希望是天空闪闪发亮的星星,明明觉得在头顶闪耀着光芒却无可奈何,即使用尽全力也没意义。
而现在,希望是儿时的一个梦想,美好澄净却忘记了最初的地点,即使翻开回忆也找不到那不能说的秘密。
希望的种子,埋在童年,站在青年,倒在壮年,追忆在老年。
其实,希望,一直都在心中不曾走远。
2.生活离不开希望。
希望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润滑油,希望是人生前进的推动器,希望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牵引机,希望随时随地每时每刻伴随着人生。
春天里播下种子,浇水、除草、松土、施肥、驱虫……看着它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从播种到收获,自始至终让人寄托着希望。
我们开展某项工作,也许会碰到许多困难和阻力,甚至觉得无法继续下去,但我们只要抱着希望,看到前景,就可以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去实现预期目标。
我们进行某次试验,也许会遭受不少挫折和失败,甚至感到难以坚持下去,可我们只要存在希望,瞥见曙光,就可以拨开所有浓云雾障,去争取最后的成功。
任何时候,只要信心不失,希望不灭,就有可能创造出奇迹。
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夏衍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今浙江余杭区)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1929年10月与郑伯奇等人组织上海艺术剧社; 1937年8月任《救亡日报》总编辑,辗转广州、桂林、香港、重庆等地从事新闻工作;1949年5月随军进入上海,先后担任文教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上海文化局局长;1954年调任文化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报告文学《包身工》,新中国成立后改编自文学名著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课文及教案课文:《包身工》第一节课文总结《包身工》是一篇名人传记类作文,讲述的是鲁迅的父亲周应培的故事。
周应培是一个普通人,靠着家中的包身工买卖维持家计。
他在宁波从事包身工的生意,非常辛苦,但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成就。
第二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父亲周应培的故事;2. 掌握包身工的概念及其在周应培生活中的作用;3.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向学生展示鲁迅的父亲周应培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周应培做包身工的辛苦和努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问题来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周应培为何选择做包身工,这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包身工,让学生描述他们的特点和工作方式。
然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展示自己对包身工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包身工在周应培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存在类似的包身工,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8.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回顾课上的重点内容。
9.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分析包身工在现代社会中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了解鲁迅的父亲周应培的故事,并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包身工》是高一上册语文的第11课,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民间故事中一个聪慧、勤奋的包身工的传奇故事。
通过讲述包身工从低端职位一步步晋升的励志故事,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个机会,用辛勤工作换取成功。
以下是该课文及教案的具体讲解:一、课文梗概本文主要讲述一个男孩因为父亲去世而变得勤奋刻苦,做出了许多值得其他人学习的事情。
他被称为包身工,因为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为装卸货物而来到码头的人贴上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包身工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因为他的努力和聪明才智,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尊重,最终成为了一个富有和成功的人。
二、教案1、阅读理解让学生们先自己阅读课文内容,然后带领学生们逐段阅读并理解。
老师可以从课文的表现手法,精神内涵等角度来讲解。
2、学习生词学生可以一段一段地学习生词。
学完了之后,要求学生把这些生词放入具体的语境中来加深理解。
3、分析语言现象通过分析课文,找出其中出现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擬声等,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4、梳理故事主线让学生们从故事的主线来分析全文,了解男孩从小学习与奋斗,到最后成为一个富有和成功的人的励志过程。
5、思考问题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认识到人的努力和勤奋是获得成功的关键,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
三、三个例子1、勤奋学习在故事开篇,男孩还是一个八岁的小孩,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不得不从家里出去打工养活自己。
一开始,他并不会读书写字,但是他意识到要跟上社会的步伐就必须得学习。
于是,他每晚都会花时间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有文化的人。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取得成功。
2、善于发现机会包身工发现,悬挂在码头中的货物命名规范有缺陷,于是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货主更加准确地识别货物。
他时刻保持着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对于机会的敏锐,从而赢得了许多人的信任和尊重。
3、珍惜机会包身工利用每一个工作机会,以自己的努力和聪明获得了各方面的赞赏和认可,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1《包身工》课文简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第二,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 板娘的乡邻,这一点,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厂家 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请愿警和门外钉 一块“工房重地, 闲人莫入”的木牌, 使这些“乡下小姑娘” 和别的世界隔绝之外,完全将管理权交给了带工的老板。这 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自己送进工厂,晚上六点 钟接领回来,她们就永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所以包身 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 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4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 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她们一窝蜂地抢 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 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 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 外,通常是很难有的。轮着揩地板、倒马桶的日子,也有连 一碗也轮不到的时候。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人们 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 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 . 焦、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 一些清水,用她那双才在 . 梳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哄哄 地放在这些廉价的、不需要更 ... 多维持费的“机器”们面前。 “死懒!躺着死不起来,活该!”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 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 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 从楼上冲下来了。” 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 用手捧些水来
3
高中语文 第11课 包身工课文相关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相关资料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课文相关资料1.《包身工》的写作缘起1927年,我(夏衍)的组织关系在上海闸北区的第三街道支部。
那时,我做过一个很短时期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
后来工作调动,就离开了。
1929年底,我住在沪东唐山路业广里,因为这是工人区,所以有几位做工人运动的同志还常常到我家里来“落脚”——把一套蓝布工人服放在我家里,他们穿了长衫或者西装到我这里来换回原来的衣服。
从这些同志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包身工”制度和这些女孩子们的非人的生活。
一年多以后,上海艺术剧社解散,我们组织了流动演剧队到工厂去演出,为了找关系,我又和一个过去认识的、在基督教青年会办的工人夜校里担任教员的同志接上了关系(她就是我后来在《包身工余话》里写的那位冯先生)。
她告诉了我许多关于包身工的事情。
“一·二八”战争后,沈西苓同志要写一个以上海女工为题材的电影剧本,我就把包身工的材料告诉了他。
这就是后来由明星公司拍成的《女性的呐喊》。
这是第一部写包身工的文艺作品。
但是一方面由于我们对这方面的体会不深,生活不够熟悉,同时由于当时的环境限制,拍成之后又受到了电影审查官的一再删剪,这部影片的成绩并不很好。
但是,由于要写这部电影,我们又重新搜集了一些包身工的材料,了解得多了一些,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更使我们这批知识分子感到“灵魂的震动”。
我也看过不少描写女工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日本的时候,我也看到过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一致认为生活水平最低、劳动条件最坏的日本纺织女工的生活,可是,拿日本女工来和包身工一比,那就是天堂和地狱了。
这时候我才知道,在20世纪的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原来还公然保存着奴隶制度。
我感到愤怒,我觉得非把这个人间地狱揭发出来不可,于是我决心写一篇小说,开始进一步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但是后来因为工作忙,就搁下了。
直到1935年,上海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我们文化方面的几个主要负责人都被捕了,组织上要我暂时隐蔽起来,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开始了有关包身工材料的搜集。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11 包身工》
《包身工》教学设计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校章昂〖教学目的〗1通过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个特写镜头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2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叙事写人。
3通过解说词,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和包身工制度,通过把握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人权意识。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描写包身工一天的悲惨生活的三个特写镜头。
2探究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教学难点〗点面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有效性生成性等,而教学内容的增加、课时的缩减,对于习惯于“讲”的教者来说,无疑是更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一些大手笔大篇幅的篇章。
这就需要教师更为深刻的理解文本,然后站在宏观的角度“备”学生“备”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重点性突破,从而做到“长文短教,短文精讲,化难就简”,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出示作者照片)问:同学们,你了解夏衍吗?生:夏衍在中国现代化电影史上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上世纪30年代中,夏衍进入了文艺领域中,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与电影,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先锋人物,其代表作有《憩园》、《上海二十四小时》、《春蚕》、《狂流》等等。
(出示关键词: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界的先锋人物,《憩园》、《上海二十四小时》、《春蚕》、《狂流》)等)师:夏衍的文学作品创作极大的受到了电影创作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包身工》一文中应用了大量的影视剧创作手法、特写镜头等。
这些特写镜头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从这种镜头的呈现中,通过点面结合,让我们可以窥视到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除此以外,夏衍还在特写镜头上增加了解说词,让读者明白这一制度形成的原因,展现除了当时社会的悲哀。
(出示关键词:特写镜头、点面结合、解说词)二、学习特写镜头构思全文的方法问:什么是特写镜头?明确:特写镜头简称“特写”。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课文包身工的剪影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
半*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
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
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所以,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警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1课《包身工》课件
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 品之间的文学样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新 闻性、文学性。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 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 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可以写人, 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要求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学过的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 之光》等都是报告文学。
《包身工》中国现代作家夏衍所著的报告文 学作品,写于1935年。《包身工》一文以报 告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 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 残忍的压榨。 包身工,指被贩卖的工人,多是青少年,由 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没有人身自由 ,工钱全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 的双重剥削。
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戏剧作家, 文艺评论家,翻译家 ,社会活动家。中国 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 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之一。原名沈乃熙, 字端先,浙江杭州人。
作品简介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 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 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 改写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 学作品。
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贪黑,深入工厂 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中国的包身工制度是近代西方资本家引进到中国的。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中国,西方资本家在上海纷纷创办企 业,并建立包身工企业制度。在讲英语的外国企业中,外 方管理人员用 Peon 一词称呼中国工人,往往故意发成 (Peeon),字面意思是在其头上撒尿,引申为下贱人士,有 明确的侮辱性。 在1925年"五卅"运动中,纱厂工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资本 家害怕工人,就企图用包身工来代替成年工,欺侮他们年 纪小没有斗争经验。据统计,1937年上海共有包身工达七 、八万人之多,占上海纱厂女工三分之一左右。 包身工是由包老板买回来的,这些包老板是流氓地痞,与 厂家、工头(拿摩温)及农村恶霸勾结。他们到农村或灾区 去诱骗农民,将他们的未成年女儿骗去城中当工。包身工 一般只有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期限一般是三年。愈 是年龄小的身价愈低,期限也愈长。在包身期间所得的工 资全归包老板所有,包老板只供食住。工资比一般工人低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通过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线索。
3.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对人的尊严、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意识。
2.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设想本文共50个段落,信息量大,教学时结合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以课外研讨和课内讲解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布置任务、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研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结合必修一的同步练习册中有关本课的知识梳理等相关内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字词(高考考点字音字形词语能力训练)②对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作出标记,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或课堂提出加以解决。
(培养阅读能力)③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④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⑤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①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17-18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28-31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35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48-50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预习情况2.作者简介及文章的时代背景介绍3.报告文学作品的体裁及特点4.疑难研讨教学过程设问导入课题:是谁说过“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
1994年,人们为夏老举办了95岁寿庆,他无限感慨地向五十年代做过他的秘书的李子云说:“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
”《包身工》写于1935年,发表于1936年。
《包身工》诞生时,夏衍只有三十六岁。
《包身工》成了经典,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的版本一改再改,课文一换再换,《包身工》都在必选课文的考虑之列。
数年前人教社编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一度将《包身工》撤下,现在人教社编写的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教材又将《包身工》补上了。
这证明《包身工》成了一篇不可轻易替代的经典。
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时间是最无私的雕刻家,时间正在为三十六岁那年的夏衍塑造着一座不朽的纪念碑,只因为他的《包身工》!一、检查预习情况1.文本中的字音字形词语(幻灯展示)惺忪xīngsōng 弄lòng堂褴褛lánlǚ执拗niǔ簿bù子棉絮xù轧gá票处木栅zhà子籼xiān米莴苣wōjù揩kāi地板气哄hōng哄五卅sà轧yà出棉籽蹒pán跚锭壳dìngké皮辊gǔn 谄chǎn媚殴ōu打怔zhēng住了舷xián上喘chuǎn着骷髅kūlóu 噩è梦2.将下面的句子以恰当的语序排列在横线处“拿莫温”是英文NUMBER ONE的谐音,意即“第一号”,是旧中国工厂中工头的别称。
原先只用于外资纱厂,后来华资纱厂也沿用此名称。
有的工厂叫“堂倌”,缫丝厂叫“管车”。
旧中国的纱厂里,每一个车间都有一个拿莫温。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结合民主产生生产小组长后拿莫温制才被废除。
①有的拿莫温还在工人工资中捞取回扣,乘工人之危放高利贷进行盘剥。
②拿莫温不参加劳动,专门监视、管理工人干活,他们有开除、处罚工人之权。
③拿莫温还可随意打骂工人。
④工人进厂,逢年过节和拿莫温家婚丧喜庆,工人都得向拿莫温送礼孝敬。
答案:②③④①。
3.P46第15段中加点的“他们”是指()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①,尤其是五年前的“一·二八”战争②之后,东洋厂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
据说,这是一种极合经济原理和经营原则的方法。
有引号的机器,终究还是血肉之躯。
所以当超过了“外头工人”(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忍耐的最大限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起一种久已遗忘了的人类所该有的力量。
有时候愚蠢的“奴隶”会体会到一束箭折不断的道理①。
再消极一点,他们也还可以拼着饿死不干。
一个有殖民地经验的“温情主义者”,在一本著作的序文上说:“在这次斗争(“五卅”)中,警察没有任何的威权,在民众的结合力前面,什么权力都不中用了!”不,不!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只是用廉价而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替代“外头工人”而已。
A.外头工人B.包身工C.外头工人和包身工答案:A。
(句中的“他们”,学生极易误解为是B)二、作者、时代背景介绍及题目解说1.作者简介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
浙江杭县人,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
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2.背景A.时代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1925.5.30五卅惨案1932.1.28一二八事变(上海事变、松沪战争)半殖民及半封建统治,帝国主义与反动政府勾结B.创作背景:从教材P51叶澜涛《<包身工>背后的故事》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背景资料背景资料: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领导力下日益破产,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当“包身工”。
为了避免成年工人罢工的威胁和木榨取更大的利润,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劳动者。
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本文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是作者在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出来的,于1936年春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上。
它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反抗,粉碎自己身上的枷锁。
C.题目解说:“包身工”是旧中国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被贩卖的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文章以“包身工”为题,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罪恶的制度的愤怒控诉和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
三、体裁及特点(1)体裁:报告文学。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具有典型性,并允许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主要有三个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要求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
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
(2)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报告文学的特点:1.鲜明的新闻性这是报告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它区别于文学体裁的显著标志。
新闻性指的是真实性和时效性。
真实性是新闻性的内核。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反映的事物必须是现实生活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夸大,不缩小,更不能无中生有。
另一方面,要反映正确,即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两者结合才能构成完全真实。
报告文学同样要讲究实效性,要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感应时代的脉搏。
所谓时效性也有两个含义,一是报道时间要快,一是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需要,及时抓住生活中具有新意的东西,回答广大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中哪些文字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即有哪些新闻事实和哪些新闻背景?下面疑难研讨中的问题2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2.强烈的文学性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
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
“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
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
”(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
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3.深刻的政论性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
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
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有时作者要直接站出来报告。
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四、疑难研讨1.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报告文学,文章渗透着作者哪几个方面的感情?(幻灯展示:新闻记者的人文素养有火一样的激情,有海洋一样的胸襟,有钢铁一样的脊梁,有慈母一样的爱心,有猎犬一样的敏锐,有冰山一样的冷峻。
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六角形,是一位出色传媒人的基本框架。
它像一个蜂巢,传媒人就是这个巢子中成长的蜜蜂。
蜂巢的六角形越是匀称,蜜蜂的素质就越高,酿出的蜂蜜就越好。
与P50“研讨与练习”一的问题类似。
设题意图:体会作者深刻的人文内涵)虽然文章是老文章,反映的也是上世纪初的事情,和我们的时代有些不同,但文章中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却是永恒的。
所以现在读来,虽然时过景迁,却也依然给人以震撼。
《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直面社会黑暗,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渗透着作者如下三个方面的感情:(1)对包身工及其家庭的深切同情。
全篇文字,都渗透着作者的这种感情,从描写她们的住、食、工作,到她们的有病不能休息、累死方停息的悲惨命运,无不表现作者对她们的深深同情。
可以说,作者是流着泪写的,我们是流着泪读的。
(2)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及其走狗的憎恨。
在文中,作者除了通过正面的言行描写来刻画他们的贪婪、冷酷、毫无人性的嘴脸,还用了很多反语来对他们进行鞭笞。
(3)除上述两种感情以外,还有一种复杂的悲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