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教育认知与学习》部分知识点归纳高教版主编尹可丽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汇总1.我国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政权,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务行政管理;(3)教学工作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

6.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数理统计方法。

7.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8.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串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串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串讲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1.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其任务是培养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小学教育的心理发展特点:重视儿童的主体性、需求与能力的培养,注重针对发展阶段的教育设计。

3.小学教育的学习活动和组织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了解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特点、兴趣和需求等,从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2.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认知学习理论等,通过理解学习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指导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3.教育心理学与教学的关系: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三、教学设计与评价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等。

2.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3.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全面、客观、科学、灵活,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评价。

4.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考试评价、观察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四、小学教育的其他知识点1.班级管理与教育: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治意识和合作精神。

2.家校合作: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方法,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学科教育知识:了解小学各学科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为教学实践提供支持。

通过学习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指导。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部分知识点归纳高教主编尹可丽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部分知识点归纳高教主编尹可丽

第一单元: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

认知发展:个人成熟和经验积累引起心智能力变化。

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1 ,信息加工能力有限。

2 ,加工的模糊性。

3,加工的主动性。

4,加工方式分为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 ,感知运动阶段(0-2 ),客体永久性。

2 ,前运算阶段(2-7 ),自我中心,单维思维,泛灵论,不可逆和转换推理等特点。

3 ,具体运算阶段(7-11 ),去自我中心化,多维思维,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 成年),具备假设-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能力。

学习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中。

维果斯基认为,人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

内化:儿童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认知结构中,为自己所用。

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学习: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自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如何正确理解学习:1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2 ,学习的结果必然会带来变化。

3,由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4,学习具有普遍性。

学习的分类:根据意识水平不同分为内隐学习(不付出意志努力,不知不觉获得经验,但不立即显现)和外显学习。

根据学习结果不同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学习。

根据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根据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者所接受的知识经验的内容不同分为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1 ,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3 ,具有系统性。

4 ,具有被动性。

学习理论:桑代克,华生,斯金纳。

实质是学习者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托尔曼。

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在其中意识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

教与学知识点总结

教与学知识点总结

教与学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围绕教与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教育原理、教学方法、学习理论等内容,帮助读者对教与学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教育原理1. 教育的概念与作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对个体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培养和教导的过程。

教育是社会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社会对个体进行的有意志的有计划的影响作用。

2.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培养独立人格、发展综合能力等。

3. 教育的特点教育具有社会性、全面性、持续性、影响性、塑造性等特点。

4.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包括熏陶、知识传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功能。

5.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等。

6. 教育的形式教育的形式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2. 教学方法的分类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游戏法、启发法等。

3.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等因素来选择。

4. 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三、学习理论1. 学习的概念与特点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努力,获取和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

学习具有可塑性、积极性、目的性、社会性等特点。

2. 学习的类型学习的类型包括感性认识与概念认识、记忆与遗忘、理解与应用、思维与创新、情感与态度等。

3. 学习的规律学习的规律包括感觉规律、关联规律、重复规律、积极性规律、巩固规律、因果规律等。

4. 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包括预习、复习、归纳、概括、分析、综合、联想、比较、离散、反思、总结等。

5. 学习的影响因素学习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

四、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点1.教育学理论: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2.教育学派:彼得森教育学派、维果茨基教育学派、弗洛伊德教育学派等。

3.儿童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4.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点1.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等。

2.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

3.评价与考核: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考试与非考试评价等。

4.课堂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行为管理等。

三、学科知识点1.语文: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写作表达能力培养等。

2.数学:数字概念与运算、几何图形、逻辑思维等。

3.英语:基础词汇与语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等。

4.科学:科学知识体系、实验与观察能力培养等。

5.社会:社会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等。

四、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教学设计软件:PPT、Word、Excel等。

2.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与利用、教育平台的应用等。

3.创新教育工具:编程教育、虚拟现实教育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教师职业知识点1.师德师风: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勤于学习等。

2.教师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

3.教师专业发展:参加教育培训、教学研究与交流等。

六、教育改革与政策知识点1.教育发展战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等。

2.学制改革: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

3.教育政策: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建设等。

以上是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汇总。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知识点可能会有所调整和增加。

教师们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小学习教育教学学习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docx

小学习教育教学学习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docx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影响三者间的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的属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1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这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2019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9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9版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项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下面是本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教学理论基础1.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等。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二、小学教育与教学原理1.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启发思维、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因材施教、兴趣为中心、循序渐进等。

2.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结构化课程设计、问题导向课程设计、任务型教学设计等。

3.小学教学特点与方法:儿童中心教育、体验教育、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等。

三、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1.教育评价的概念与目的: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的目的及原则等。

2.学生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测验评价、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

3.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教师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教学观察、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

四、课程教学与教材分析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定义、相互关系及实施中的策略。

2.教材分析:教材的功能、性质、内容结构和使用方法等。

3.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故事法等。

五、教学组织与管理1.教学组织形式:讲授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2.学校教育与管理: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组织等。

3.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校外教育与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教学与创新1.课程与发展: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调整、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课程实施的与改进等。

2.教学与发展: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

以上只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教育中,涉及众多的知识与能力要点,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其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社会发展功能则表现在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相互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教育的结构和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文化对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育也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文化的功能。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二、中学课程1、课程类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的管理主体,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是课程的预期结果,它决定了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组织。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课程评价则是对课程的价值判断,包括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三、中学教学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等环节。

2、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单项挑选题:30×1'=30分、辨析题:4 ×5'=20分、简答题:5 ×6'=30分、材料分析题:2×10'=20分《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第一章:教育基础、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我国小学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进展趋势、教师及其专业进展、小学学校治理、、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学生指导、个体身心进展与教育、小学生的身心进展特点及教育、小学智育、小学德育、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小学生的安全指导第三章:小学班级治理、班级和班集体、班级治理、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5、班主任第四章:学科知识1、小学语文2、小学数学第五章: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与教案2、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3、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第六章:教学实施1、教学概述2、教学过程3、小学教学原则4、小学教学办法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第七章: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2、教学反思第一章:教育基础一、教育学的产生与进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前教育学阶段) 1、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2、中国的教育萌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无名氏:《中庸》无名氏:《大学》(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独立时期)创立条件:1、教育实践进展的客观需要;2、近代科学进展的总趋势使然;3、闻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1、教育咨询题成为特意范畴;2、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3、有了科学的研究办法;4、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5、浮现特意教育研究机构。

要紧教育学家: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3、康德:德国哲学家贡献:《康德论教育》以为“教育是一门非常难的艺术”4、赫尔巴特:德国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贡献:《一般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5、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XXX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小学教育是为孩子们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部分,普遍的小学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等学科,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等内容。

本文从孩子的学习表现的三个层次,即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总结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其总结内容包括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科学学科以及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等方面。

总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是小学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和重视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孩子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能。

Introduction:小学教育是为孩子们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部分,这一阶段的教育可以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普遍的小学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等学科,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等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是小学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和重视的知识,本文将从孩子的学习表现的三个层次,即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总结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以及如何教学中加以发挥。

Part 1: Knowledge Structure1.1.文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字知识,其中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重视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系统梳理,围绕语言文字知识的认知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价值观念和人文素养。

1.2.学学科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对数学的运算、推理、演绎和综合运用等方式来训练和培养,并且应关注数学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通过数学活动和实践活动更好的理解数学思想、把握数学规律。

1.3.语学科英语学科是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课程,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

因此,英语学科教学应主要关注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识记单词、句型,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教育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能力,小学教育设置了多个章节。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章节的知识要点。

一、幼儿园教育1. 幼儿园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2.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如关注儿童发展、注重游戏等。

3.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如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高社交能力等。

二、小学一年级1. 一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拼音、识字、词语理解等。

2. 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数的认识、简单运算等。

3. 一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字母、简单词汇等。

三、小学二年级1. 二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阅读、写作等。

2. 二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

3. 二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基本日常用语、简单对话等。

四、小学三年级1. 三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词、作文等。

2. 三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乘法、除法等。

3. 三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用语、简单对话等。

4. 三年级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生物、物理等。

五、小学四年级1. 四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古代文学、口语交际等。

2. 四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分数、小数等。

3. 四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日常交际、简单阅读等。

4. 四年级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地理知识等。

六、小学五年级1. 五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现代文学、修辞手法等。

2. 五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整数、分数运算等。

3. 五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情景对话、阅读理解等。

4. 五年级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天文、化学等。

七、小学六年级1. 六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文言文、作文等。

2. 六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代数、几何等。

3. 六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口语表达、完形填空等。

4. 六年级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生物、物理等。

总结起来,小学教育的各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知识要点。

教育者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孩子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
- 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
- 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发展特点
- 掌握教育心理学中的关键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教育方法与教学技能
- 掌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能进行教学的能力
- 熟悉教学设计、教学计划及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 能够运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教学方法
3. 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
- 熟悉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
- 能够制定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
- 掌握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的获取和运用方法
4. 学生评价与教学研究
- 能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
- 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熟悉教学改进和创新的方法和过程
5. 儿童发展与教育
- 理解儿童在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 了解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能够运用儿童发展的知识指导教育实践
考试中可能涉及的具体考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育学考试和地区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考试的考纲和要求来进行准备。

以上提到的考点是比较常见的,但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考试要求来进行准备。

【备考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串说

【备考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串说

【备考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串说【备考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串说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妨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妨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知识点二:“教育”一词来源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讲文解字》中如此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知识点三: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教育区不于其它事物现象的全然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社会属性——1.永恒性 2.历史性 3.继承性 4.长期性 5.生产性 6.民族性知识点四: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妨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知识点五:教育的起源知识点六:教育的功能知识点七: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 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无特意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

4. 教育的目的算是为了生产和日子。

5.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知识点八:古代社会教育1.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2.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专制性、道统性、刻板性、等级性、象征性。

3. 古代中国教育的进展夏:浮现了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

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

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汉代: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东汉灵帝创立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学艺术的特意学校。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本节重点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构成。

教育学的发展苏格拉底——“产婆术”亚里士多德——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着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夸美纽斯——裴斯泰洛奇——第一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荀子——性恶论代表,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力量加以调教孟子、格赛尔、威尔逊——内发论代表,认为人的发展需要靠人的本性和内在力量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形成与发展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2.卡洛夫——《教育学》,世界公认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学着作;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功在流浪儿与违法者改造,核心集体主义教育4.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学着作;5.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的五条教学原则;6.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倡导发现教学法;错题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重点: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Ⅰ.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确定;2.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经济功能);2.再生产科学知识Ⅱ.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性质)1.决定教育目的;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力;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可以对教育者进行选拔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非识记)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相互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2.影响教育内容选择;3.影响教育方法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促进: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2.传播和交流文化;3.选择和提升文化。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认知与学习的关系知识点(一)认知的概念(二)认知的过程 感知觉 一.认知的内涵 记忆思维 语言(三)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二.认知发展 (二)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 (三)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概念 (二)类型 意识水平 学习结果 知识来源 理解程度 知识内容 (三)特点 间接性 三 学习 目的性 系统性 被动性 (四)理论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社会认知四 学习与认知关系 学习需要认知活动参与学习促进认知的发展注意依据一、二、认知的发展2、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人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认知发展源于历史文化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学习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从较低层次向级较高层次发展。

3、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个人的学习活动会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把人类认知活动与电脑的工作进行类比,强调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重要性。

三、学习(一)概念: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自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类型内隐学习:学习者不需要付出努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经验,但又不立即显示,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变化。

意识水平外显学习:学习者要付出意志去努力,有目的的学习。

语音信息学习:学习者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知识。

智慧技能学习:用概念和规则办理外界事物的能力。

认知策略学习:学习者用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过程的内在组织技能。

学习结果态度学习:学习者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它是一种内部状态。

运动技能学习:学习者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依据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机械学习: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之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理解程度意义学习;学习者把新学习的知识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联系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

技能的学习:学习者通过学习或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学习。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总结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总结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总结在小学教育中,教学知识的重点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重点进行总结和探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语文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在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一年级•字母和拼音:掌握字母的基本写法和发音规律,初步学习拼音的读写方法。

•简单词语:认读常见的汉字和词语,初步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

•识字和句子:通过识图认字的方式学习一些常见的字词和简单的句子。

二年级•词语和造句:学习更多的词语和句子,能够进行简单的造句练习。

•阅读理解:初步进行简单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诗词歌赋:初步接触古诗词和儿歌,培养语感和情感。

三年级•作文表达: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初步进行简单的记叙和抒情写作。

•阅读理解:深入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阅读技能。

•修辞手法:初步了解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美感。

数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另一个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包括:一年级•数的认识:学习认识数字0-100,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比较大小练习。

•简单加减法: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口算训练。

•数的分解:初步了解数字的分解和合并,培养算数思维和逻辑能力。

二年级•进位借位:深入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简单乘除法:初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进行简单的口算和解题练习。

•长度重量容积:学习测量长度、重量和容积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

三年级•加减乘除:深入理解加减乘除的关系和运算方法,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

•数学逻辑:学习数学逻辑推理,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几何图形: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初步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总结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主要涵盖了语文和数学两个主要学科,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发展全面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

认知发展:个人成熟和经验积累引起心智能力变化。

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1,信息加工能力有限。

2,加工的模糊性。

3,加工的主动性。

4,加工方式分为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单维思维,泛灵论,不可逆和转换推理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化,多维思维,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具备假设-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能力。

学习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中。

维果斯基认为,人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

内化:儿童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认知结构中,为自己所用。

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学习: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自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如何正确理解学习: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2,学习的结果必然会带来变化。

3,由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4,学习具有普遍性。

学习的分类:根据意识水平不同分为内隐学习(不付出意志努力,不知不觉获得经验,但不立即显现)和外显学习。

根据学习结果不同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学习。

根据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根据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者所接受的知识经验的内容不同分为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3,具有系统性。

4,具有被动性。

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华生,斯金纳。

实质是学习者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托尔曼。

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在其中意识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

实质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和赋予意义。

4,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班杜拉。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他人来控制或改变自己行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

替代强化:榜样的力量。

学习者观察到施加在榜样身上的强化而自己也受到强化。

根据对识记材料保持的时间,记忆分为:瞬时记忆,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短时记忆)。

学习促进认知的发展:促进认知发展阶段的顺利过度,影响认知水平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

第二单元: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生理,心理等活动)知觉: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心理活动)感觉知觉的区别: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受感觉器官的生理特征和外界刺激物的物理特征的影响;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受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影响。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感觉的特点:延续性,适应性,对比性和关联性。

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并非出生就有)。

不同感官类型个体的特点:内视觉型:处理事情先看,观察能力相对其他能力较强,同样时空把握较多信息。

内听觉型:先用耳朵接收息,善于运用文字,对文字敏感,很难忍受错别字。

内感觉型:处理事情首先依据内心的感觉,举止稳重,重视意义和感觉。

不善多言。

内感官类型与学生学习: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内感官类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效度发挥学习潜能。

内视觉学的最快,内听觉型学习能力最弱。

提升观察力的训练:1,懂得恰当的观察顺序。

2,掌握常用的观察技巧。

3,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第三单元: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人的一切自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注意为基础的。

感知思维记忆思维离开注意无法进行。

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

注意的广度的影响因素:也就是注意的范围。

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与个体的知识经验有关,与个人活动的任务有关。

实现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注意主体的状态。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2,新对象的吸引力,3,明确的信号提示;,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注意在中小学生学习中的意义:1,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2,注意影响学习效果。

3,注意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注意从不同角度对学习产生影响:注意是感知的前提条件;注意的程度影响记忆水平的高低;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建立在注意的基础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况的反映。

注意在中小学生学习中的作用:1,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活动的对象。

2,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保持。

3,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中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发展。

2,对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

3,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影响中小学生注意的因素:主观因素:学习的目的与任务;需要和兴趣;学生的睡眠与疲劳度;情绪;学生知识经验;坚强的意志力。

客观因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学习过程;教师内外无关刺激的干扰;营养状况。

教师如何根据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1,合理组织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学习准备。

2,正确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难易适中,新颖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启发思维;教学环境避免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

3,充分应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内外因素干扰。

4,应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一堂课是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着。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注意习惯:1,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上集中注意力,做个好听众。

3,教会学生自我控制的方法。

(自我暗示,记录法,同桌提醒法)4,进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如何矫正多动症:1,改变观念,家校合作,形成有利于患者治疗的环境。

2,学习并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四单元:记忆:一个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回忆和再认)的信息处理系统。

编码的质量并不是决定记忆质量的唯一因素。

三个独立的记忆系统:1,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2,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组块和复述是提高短时记忆的两种方法。

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对信息的保持有重要的作用。

3,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分类如下:外显记忆:对确定的事实或事件等信息进行有意识的识记。

分为以下几点:情景记忆:对生活事件的发生地点和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忆。

语义记忆:个体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记忆。

例如对地理知识,生物知识的记忆。

回溯记忆:记住过去的东西。

前瞻记忆:对于将来要做的事的记忆。

内隐记忆:无意识的情况下,个体过去经验对当前行为产生的影响。

包括以下三个记忆系统:程序性记忆:对技能的记忆。

启动:提供能够激活记忆线索的程序,自动的无意识的加工。

经典条件作用:在刺激之间建立自动联结的一种学习方式。

记忆的一个显著特征:组织性。

长时记忆容量大,保持时间长,一般被人认为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的组织:层级说;语义网络;图式;联结主义。

图式:指已经存在的,能够帮助人们进行组织和解释信息的心理概念或结构。

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学的材料干扰先前所学的材料);目的性遗忘。

小学生记忆特点:识记: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1,从识记的意识性来说,小学生的有意识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从识记的方法来说,小学生的意义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生记忆保持的特点:保持是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是回忆的前提,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1,小学生记忆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

2,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

3,小学生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

4,保持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延长。

复述: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7岁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发地进行复述的过渡期。

小学生回忆的特点:1,小学生的回忆从不会搜索和追忆向开始会搜索和追忆发展。

2,小学生的回忆从不会评价自己的回忆向学会自我评价发展。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1,记忆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2,情绪状态。

情绪词能激起情绪状态,而情绪状态能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情绪词的记忆。

3,学习动机。

4,复述策略的掌握情况。

9.5岁的儿童进入了训练的最佳期。

做笔记的方式:1,课堂记录。

2,课后笔记要消化吸收,做好自我监控。

5R笔记法:记录(record),简化(reduce),背诵(recite),反省(reflect),复习(review)。

教材学习的记忆技术PQ4R法:预习(preview),提问(question),阅读(read),思考(reflect),背诵(recite),复习(review)。

第八单元:学习策略: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有目的有意识地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认知策略:是指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会不会学习的重要标志。

教师的任务不单单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和使用相应认知策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认知策略的类型: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七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策略向自发地进行复述策略的过渡期。

9.5岁是儿童分类复述训练的最佳时期。

8岁是培养训练儿童认知策略的关键期。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较多使用意义学习的策略,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则更多采用机械学习的策略。

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1,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2,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3,进行及时复习。

4,注意首尾呼应复习。

5,动员多种感官参与。

6,利用多样化的复习形式。

7,进行组块化编码。

8,开展适当的过度学习。

9,利用读背相结合。

精细加工策略: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强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人为联想策略:位置记忆法,歌谣口诀法,谐音连想法,关键词法,首字联词法,视觉想象法,语义联想法,类比法。

2,生成性策略:自我提问法,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法,画线法,卡片法。

组织策略: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单元,把小单元置于适当类别,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1,列提纲。

2,画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3,画表格。

4,归类法(新闻采访要素5W1H法,when,where ,who,why,what,h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