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公开课 教案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边塞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教案设计日期:20XX年3月24日设计人:单梅一、知识回顾:诗歌按题材分类,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大家结合例句把这几大类写出来: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闺怨诗等。
二、导入:1、下面两首诗同属于哪类题材? [边塞诗]2、说一说:(1)你还学过哪些边塞诗?说出题目或名句。
[附页](2)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边塞诗这一题材进行系统的学习。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边塞诗,了解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边塞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归纳诗人常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情怀。
四、常见意象:1、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刚才那两首诗是边塞诗的? [结合标题和注释,找关键词和意象]2、通过把握一些常见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诗歌的题材,从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为我们答题提供便利,那么边塞诗的常见意象还有哪些呢?[1、景观;2、器物;3、地点;4、人;5、乐器及曲子][意象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壮阔。
]3、小试身手:【参考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有关边塞的意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在把握边塞诗常见意象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五、情感归纳:(小组讨论)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归纳]六、课堂练习:1.悲风、寒水、战马、黄尘(1分,答对2个得1分);秋风凛冽、河水寒冷、黄沙飞舞的苦寒萧索、苍凉辽阔。
(2分)2.杨诗以战争悲壮场面铺垫,引出“寸心明白日”,表现出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和满怀豪情、立志杀敌爱国的思想感情。
(2分)王诗在状写塞外苦寒的基础上,追思昔日长城一战,巧用对比,表现出诗人反战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来领略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诗歌的特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盛唐时期另外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塞诗派”的诗歌特色。
有关边塞诗: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除此之外,不能不提的诗人是王昌龄。
二、作家及其作品简介:王昌龄,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
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称号。
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他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绝句成就最高,和李白的并称“神品”)《从军行》历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有的写战士爱国的壮志豪情,有的抒写战士长期戍边产生的“边愁”。
《出塞》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全班背诵。
另外,善于用七绝含蓄而细腻地表现宫闱女子的心理状况及其微妙变化。
(《闺怨》、《长信秋词》)三、朗读诗歌,把握节奏,体会情感。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1、词语注释: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长云:漫天的浓云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
黄沙百战穿金甲,。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边塞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边塞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边塞诗意境的理解。
2. 边塞诗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如豪迈、壮丽、悲凉等。
2. 教师分析边塞诗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边塞诗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边塞诗教案
边塞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掌握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3.能够欣赏和朗诵边塞诗;4.能够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边塞诗是指唐代末期至宋代初期在边塞地区创作的一类诗歌。
由于当时边塞地区战乱频繁,生活艰苦,诗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边塞诗的主题多为战争、边疆、马背、牧歌等,形式上多采用五言或七言绝句、律诗等形式,格律严谨,韵律优美。
2. 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边塞诗的基本韵律有平水韵、杨花韵、西峰韵、定韵等。
其中,平水韵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韵律,其韵脚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类。
边塞诗的基本格律有律诗、绝句、长短句等,其中律诗的格律最为严谨,要求每句都符合规定的字数和韵律。
3. 欣赏和朗诵边塞诗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边塞诗,让学生欣赏和朗诵。
在欣赏和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4. 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在学生掌握了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
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边塞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基本韵律和格律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欣赏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边塞诗,让学生欣赏和朗诵。
在欣赏和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3. 创作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后,自己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
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边塞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步骤1. 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教师可以讲解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让学生掌握边塞诗的基本形式和要求。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边塞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塞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边塞诗教案初中
边塞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边塞诗,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悲壮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2.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3. 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 教学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如写作背景、地域特色、表现手法等。
3. 教学边塞诗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4. 教学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分析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如豪迈、悲壮、思乡等。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分析一首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边塞诗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析边塞诗的特点和主题。
但在情感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边塞诗公开课
边塞诗公开课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一、从诗的标题入手;二、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三、从诗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四、从诗中典故的含义入手;五、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诗歌鉴赏专题析关秦时明月汉时边塞诗赏——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2.学会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关于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唐时开始兴盛,到唐代,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当然,我们今天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李益等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意象《使至塞上》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情感手法边塞的绮丽风即景设喻(借光、孤独、寂景抒情) 寞、悲伤之情立志报国、战斗的激烈渲染、烘托《从军行》烽火、铁骑、雪、旗、风、鼓《雁门太守行》云、角声、红旗、鼓立志报国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用典《渔家傲秋思》雁、边声、烟、日、城、羌管戍边辛苦、思念借景抒情、衬托、家乡、爱国卫国、渲染、直抒胸臆朝廷软弱腐朽边塞诗的意象归类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等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从军行》的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领悟边塞诗的特点。
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解读。
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边塞诗,如《凉州词》等。
2.作者简介(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昌龄。
(2)引导学生了解王昌龄的生平事迹及其在边塞诗创作中的地位。
3.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从军行》。
(2)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青海长云”、“孤城遥望”等。
4.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2)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交流心得。
(3)全班展示朗读,评选最佳朗读者。
5.诗歌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
(3)全班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讨边塞诗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背诵《从军行》。
2.收集其他边塞诗,进行比较阅读。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作者简介、诗歌解析、朗读、背诵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从军行》这首边塞诗。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在诗歌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4.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初中 边塞诗教案
初中边塞诗教案1. 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感受边塞诗的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
2. 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能够运用边塞诗的知识,独立欣赏和评价边塞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2. 难点: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中国古代边塞地图和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背景和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边塞诗的介绍,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
3. 课堂讲解:a. 讲解边塞诗的定义: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以边疆地区和边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边疆风光、战争、民族团结等内容。
b. 分析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具有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表现手法多样。
c. 讲解边塞诗的主题:边塞诗主题丰富,包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精神、边疆风光等。
d. 分析边塞诗的表现手法:边塞诗的表现手法有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手法包括意象、意境、夸张等。
4. 实例分析:以一首边塞诗《出塞》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并撰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热爱,使学生在欣赏边塞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和坚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和本诗背景资料。
结合注释,自学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1、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边塞诗》教案
说明:
一、教材出处
高中语文选修《唐代诗歌鉴赏》第三单元边塞诗
二、教学类型说明
群文阅读
三、授课教师简介
张文彬,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四川省骨干教师。
《边塞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2.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3.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朗读
(三)学生汇报鉴赏成果
(四)教师总结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五)学生讨论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六)布置作业。
古诗出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板书
古诗出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板书古诗出塞教案及板书第1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重点:了解诗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法:讲解、指导、示范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二、教学过程(一)出示诗歌,读诗。
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注解理解诗意(二)简析背景。
1、读诗题。
——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关塞、边塞)——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事诗)2、简单介绍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师补充):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补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三、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5、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小组讨论)——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6、自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边塞诗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起源;2.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3. 边塞诗的代表作品赏析;4. 边塞诗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边塞诗的概念和背景,引起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述边塞诗的定义和起源,解释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2. 通过幻灯片和课件展示边塞诗的代表作品,并简单分析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 教师分享一首精选的边塞诗作品,重点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传达的主题;3.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不同的边塞诗作品进行分享,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意见。
第四步:小组创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边塞诗的创作,要求结合现实社会,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见解;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品,并分析创作过程和意图。
第五步:互动讨论(15分钟)1. 学生就边塞诗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讨论边塞诗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创作边塞诗的心得体会,交流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步: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边塞诗,推动诗歌创作的发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活动;2. 作品质量:学生的边塞诗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个人风格;3. 思维发展: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展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4. 反思能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家中继续阅读和赏析其他边塞诗作品;2. 学生可参加诗歌创作比赛,并将自己的边塞诗作品投稿;3. 学生可选择进行边塞诗的深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学术论文或报告撰写。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平直的叙事圆曲的情感——《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使至塞上》是八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诗四首》之一,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要求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及语言特色。
本课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在叙事写景中,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技巧精妙。
该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其为“千古壮观”诗句。
苏轼曾评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年间,王维被排挤出朝廷,玄宗派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访边关,访问边关与吐蕃交戈的崔希逸将军。
途中,诗人有感而发,作了此诗。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而我班学生层次差距比较大,有的同学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理解力也较强,学习自主性也高,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能与教师密切配合。
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学习的目的是因为老师和认真负责家长的检査。
少数或个别学生因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不重视,不关注态度,不愿意去背诵积累,不愿意深度思考,不愿意合作探究。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教法设计: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过程与方法:(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朗读背景音乐、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
《边塞战争诗四首》教案一、从军行(其一)1.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主旨)“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
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
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
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
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3.鉴赏要点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此诗为抒写思乡之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
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
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4.相关资料①己之愁从金闺之愁衬出,便为情深。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清乾隆十五年南屏草堂刻本)②曰“更吹”,曰“无那”,形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清乾隆三十年刻本)⑧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
(清李瑛《诗法易简录》,清道光二年+--笔舫刻本)④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教案
设计日期:2015年3月24日设计人:单梅
一、知识回顾:诗歌按题材分类,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大家结合例句把这几大类写出来: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闺怨诗等。
二、导入:
1、下面两首诗同属于哪类题材? [边塞诗]
2、说一说:
(1)你还学过哪些边塞诗?说出题目或名句。
[附页]
(2)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边塞诗这一题材进行系统的学习。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边塞诗,了解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边塞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归纳诗人常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情怀。
四、常见意象:
1、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刚才那两首诗是边塞诗的? [结合标题和注释,找关键词和意象]
2、通过把握一些常见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诗歌的题材,从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为我们答题提供便利,那么边塞诗的常见意象还有哪些呢?
[1、景观;2、器物;3、地点;4、人;5、乐器及曲子]
[意象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壮阔。
]
3、小试身手:【参考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有关边塞的意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在把握边塞诗常见意象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五、情感归纳:(小组讨论)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归纳]
六、课堂练习:
1.悲风、寒水、战马、黄尘(1分,答对2个得1分);秋风凛冽、河水寒冷、黄沙飞舞的苦寒萧索、苍凉辽阔。
(2分)
2.杨诗以战争悲壮场面铺垫,引出“寸心明白日”,表现出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和满怀豪情、立志杀敌爱国的思想感情。
(2分)
王诗在状写塞外苦寒的基础上,追思昔日长城一战,巧用对比,表现出诗人反战的思想感情。
(2分)
【解析】
1.对比两诗意象,都有风、水、马和黄沙。
这些事物都是边塞所具有的东西,所以两诗都为边塞诗,在寒秋这特定的环境中,我们感受到了苍凉、萧索。
2.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表明征人的豪情。
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归纳,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认真巩固。
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八、课后作业:
边上闻笳①(其二)
杜牧
海②陆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
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
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2.诗中“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1分)。
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2分)。
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春天气息的绿色(2分)。
2.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2分);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2分);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结合着注释,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如沙漠、小草、绿杨等,然后再找出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即修饰景物的词语,如“无尘”“新”“荣枯”等词,描绘出了边关虽无风尘,但塞外依然“荣枯”,“不见绿”表现了边关缺少春意的气息。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及意境的基础删个,结合着注释,从景物描写渲染的气氛角度来体会烘托的作者情感。
由第一题可知,边关塞外沙漠缺少春天的气息,渲染了塞外环境的萧索氛围,自然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愁;“独”“离乡万里”直抒胸臆,抒写诗人的孤寂思乡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