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成员提供各种客观的刺激 (金钱、威望、权力)
* 通过说服来影响成员的主观态度 (培养协作精神、号召成员忠诚、 发挥集体主义精神、相信组织目标…)
2。共同目标(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 *共同目标会发生变化 *对协作成员: 协作目标有协作方面(成员的组织人格)
主观方面(成员的个人人格) *对组织目标的理解: 协作性理解:从组织整体立场客观地理解
系统的效率: 系统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 协作效率是个人效率的结果
正式组织三要素(巴纳德)
1。协作意愿: * 个人向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 * 自我克制、交出对个人行为的控制权、 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协作意愿强度变化范围无限广大 个人协作意愿的程度不固定 协作意愿强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对个人: 协作意愿
低:力量抵消
* 组织是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统一 ---区别了管理的理性和非理性部分 ---揭示了组织管理的基本事实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企业的多面性 盈利性组织
风险性组织 公益性组织
慈善性组织 社区性组织
学习性组织 教学性组织
育成性组织 家庭性组织
人才集散性组织
组织的功用
* 组织力量的汇集( 1+1=2 ) * 组织力量的放大( 1+1>2 ) * 个人与机构之间的交换
个人要求:利益或报酬 > 投入 机构要求:贡献 > 成本花费
非正式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 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无明确的结构和形态,可辨识性差
(自然形成领导); *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信息沟通灵、片面、失真); *侧重于心理侧面和非理性侧面
(凝聚力、渗透性强); *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无形的
潜移默化影响,导向因素多为个人品格
正式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
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 构成因素: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人的行为 * 本质特征:个人行为相互作用
经有意识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
正式组织的行为不等于个体行为的累计 正式组织的行为体系具有一定结构、
统一目标、特定功能
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系统有效力 (系统协作成功, 正式系统的目标能够实现)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 组织的类型 • 正式组织的三要素 • 非正式组织特征 • 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的相互影响
组织(实体): 为实现共同目标,经分工与合作,
由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构成的人 群集合体。
组织(活动): 在特定环境中,为有效实现共同目
标和任务,确定组织成员、任务、各项 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的过程
* 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 * 为非正式组织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
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
* 组织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统一 ---组织的两个侧面,具有共存性 ---两者统一才能理解本质 ---两者的一体化程度反映组织的实际状况。
个人在行为、心理、价值观等层次与正式 组织的一致性高:组织整体力量大
组织类型
* 按社会功能分类 (T. Parsons ): 经济生产型组织 政治导向型组织 协调冲突型组织 维持社会形态型组织
* 按人员顺从程度分类 强制型组织 功利型组织 荣誉鼓励型组织
* 按形成方式分类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 按内部人员的利益受惠程度分类 互利组织(会员制俱乐部、互助团体) 服务组织(为社会大众服务:医院、学校) 实惠组织(主要管理人员及所有人得实惠) 公益组织(为社会所有人服务: 警察、军队)
组织共பைடு நூலகம்目标
个人性理解:从个人立场主观地理解组织
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单纯具体,理解上发生矛盾 的机会小;
复杂抽象,理解上发生矛盾
的机会大。 *经理的任务:
克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矛盾, 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的矛盾;
向成员灌输共同目标确实存在的信念
3。信息沟通(连接协作意愿和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所有能够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 方式和手段
信息沟通的限度: *语言理解偏差 *内容理解偏差 *有意识地曲解
信息沟通的原则:
*成员明确了解沟通的渠道: 精确规定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公布管理人员的位置(组织图), 沟通渠道习惯化和固定化;
*成员有明确的正式渠道; *尽可能直接的沟通路线,信息沟通路线
不能中断;
*完整的沟通路线(不跃层),以免发 生矛盾和误解;
非正式组织的分类
* 按传输信息的性质 感情型、兴趣型、利益型
* 按成员构成 纵向、横向、混合、亲源型
* 按效应 积极型、消极型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 为正式组织的正常运转创造条件 * 赋予组织活力 * 促进信息沟通 * 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强化协作意愿 * 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作为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 须称职;
*信息沟通必须有权威性。
协作系统的基本要素
共同目标
根据最终目 标制定中间 目标,向下 属单位分配
协作意愿
系统成员的目标
用诱因满 足成员的 个人需要
用说服改 变成员的 主观态度
系统成员的满足
信息沟通
在各级组织 之间进行信 息沟通,维 护权利体系
确保成员作出贡献 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
= 协作造成的诱因 - 协作造成的牺牲 = 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比较后的净效果
( 诱因净效果越大,协作意愿越强) 牺牲:个人为实现组织目的而提供服务和
时间(+ 心理) 诱因:组织为补偿个人牺牲而提供的各种
刺激
对组织:
协作意愿 = 组织提供给个人的诱因 - 赋予个人的工作
为获得协作意愿所采取的措施:
* 通过说服来影响成员的主观态度 (培养协作精神、号召成员忠诚、 发挥集体主义精神、相信组织目标…)
2。共同目标(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 *共同目标会发生变化 *对协作成员: 协作目标有协作方面(成员的组织人格)
主观方面(成员的个人人格) *对组织目标的理解: 协作性理解:从组织整体立场客观地理解
系统的效率: 系统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 协作效率是个人效率的结果
正式组织三要素(巴纳德)
1。协作意愿: * 个人向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 * 自我克制、交出对个人行为的控制权、 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协作意愿强度变化范围无限广大 个人协作意愿的程度不固定 协作意愿强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对个人: 协作意愿
低:力量抵消
* 组织是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统一 ---区别了管理的理性和非理性部分 ---揭示了组织管理的基本事实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企业的多面性 盈利性组织
风险性组织 公益性组织
慈善性组织 社区性组织
学习性组织 教学性组织
育成性组织 家庭性组织
人才集散性组织
组织的功用
* 组织力量的汇集( 1+1=2 ) * 组织力量的放大( 1+1>2 ) * 个人与机构之间的交换
个人要求:利益或报酬 > 投入 机构要求:贡献 > 成本花费
非正式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 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无明确的结构和形态,可辨识性差
(自然形成领导); *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信息沟通灵、片面、失真); *侧重于心理侧面和非理性侧面
(凝聚力、渗透性强); *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无形的
潜移默化影响,导向因素多为个人品格
正式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
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 构成因素: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人的行为 * 本质特征:个人行为相互作用
经有意识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
正式组织的行为不等于个体行为的累计 正式组织的行为体系具有一定结构、
统一目标、特定功能
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系统有效力 (系统协作成功, 正式系统的目标能够实现)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 组织的类型 • 正式组织的三要素 • 非正式组织特征 • 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的相互影响
组织(实体): 为实现共同目标,经分工与合作,
由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构成的人 群集合体。
组织(活动): 在特定环境中,为有效实现共同目
标和任务,确定组织成员、任务、各项 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的过程
* 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 * 为非正式组织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
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
* 组织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统一 ---组织的两个侧面,具有共存性 ---两者统一才能理解本质 ---两者的一体化程度反映组织的实际状况。
个人在行为、心理、价值观等层次与正式 组织的一致性高:组织整体力量大
组织类型
* 按社会功能分类 (T. Parsons ): 经济生产型组织 政治导向型组织 协调冲突型组织 维持社会形态型组织
* 按人员顺从程度分类 强制型组织 功利型组织 荣誉鼓励型组织
* 按形成方式分类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 按内部人员的利益受惠程度分类 互利组织(会员制俱乐部、互助团体) 服务组织(为社会大众服务:医院、学校) 实惠组织(主要管理人员及所有人得实惠) 公益组织(为社会所有人服务: 警察、军队)
组织共பைடு நூலகம்目标
个人性理解:从个人立场主观地理解组织
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单纯具体,理解上发生矛盾 的机会小;
复杂抽象,理解上发生矛盾
的机会大。 *经理的任务:
克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矛盾, 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的矛盾;
向成员灌输共同目标确实存在的信念
3。信息沟通(连接协作意愿和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所有能够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 方式和手段
信息沟通的限度: *语言理解偏差 *内容理解偏差 *有意识地曲解
信息沟通的原则:
*成员明确了解沟通的渠道: 精确规定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公布管理人员的位置(组织图), 沟通渠道习惯化和固定化;
*成员有明确的正式渠道; *尽可能直接的沟通路线,信息沟通路线
不能中断;
*完整的沟通路线(不跃层),以免发 生矛盾和误解;
非正式组织的分类
* 按传输信息的性质 感情型、兴趣型、利益型
* 按成员构成 纵向、横向、混合、亲源型
* 按效应 积极型、消极型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 为正式组织的正常运转创造条件 * 赋予组织活力 * 促进信息沟通 * 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强化协作意愿 * 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作为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 须称职;
*信息沟通必须有权威性。
协作系统的基本要素
共同目标
根据最终目 标制定中间 目标,向下 属单位分配
协作意愿
系统成员的目标
用诱因满 足成员的 个人需要
用说服改 变成员的 主观态度
系统成员的满足
信息沟通
在各级组织 之间进行信 息沟通,维 护权利体系
确保成员作出贡献 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
= 协作造成的诱因 - 协作造成的牺牲 = 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比较后的净效果
( 诱因净效果越大,协作意愿越强) 牺牲:个人为实现组织目的而提供服务和
时间(+ 心理) 诱因:组织为补偿个人牺牲而提供的各种
刺激
对组织:
协作意愿 = 组织提供给个人的诱因 - 赋予个人的工作
为获得协作意愿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