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一)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课时 平均数(一)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课时平均数(一) 西师大版教材版本: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如计算器、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如:某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2. 学生回答:这些数据都是表示平均水平的。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平均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第1课时平均数(一)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2.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将所有数据相加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4. 教师出示教材第1课时平均数(一)的例2,引导学生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学生独立完成例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关于平均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汇报,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点评,强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平均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教材第1课时平均数(一)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平均数(一)
八年级数学20.1.1平均数(1) 新授课 1课时 执笔:贺焕杰 审核:张群 时间:第十三周学习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重、难点: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对“权”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准备1、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1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平均数,记为x ,读作“x 拔”.2、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3、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weight),而称134188350472++⨯+⨯+⨯为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把加权平均数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4、 某校八年级二班一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100分7人,99分5人,98分6人,95分4人,88分5人,85分5人,80分8人,79分2人,78分4人,65分2人,50分2人,试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二、随堂练习:1、一组数据:40、37、x、64的平均数是53,则x的值是()A、67B、69C、71D、722、甲、乙、丙三种饼干售价分别为3元、4元、5元,若将甲种10斤、乙种8斤、丙种7斤混到一起,则售价应该定为每斤()A、3.88元B、4.3元C、8.7元D、8.8元3、某次考试A、B、C、D、E五名学生平均分为62分,除A以外四人平均分为60分,则A得分为()A、60B、62C、70D、无法确定4、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求小关和小兵本学期的总平均分?5(单位:小时)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三、拓展提高: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三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题- 平均数问题(一)
平均数问题(一)【名师解析】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的成绩高低,求出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就是求平均数。
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就是把这几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成几份。
关键在于确定总数以及与总数相对应的总份数。
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就是:总数÷总份数=平均数这个基本数量关系式可以写成另外两种形式:平均数×总份数=总数总数÷平均数=总份数【例题精讲】例1:有四位同学,他们在暑假里分别看过4本漫画、6本漫画、8本漫画、10本漫画,那么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看了几本漫画?练习:(1)小优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分别得了92分、98分、90分、92分,这四门的平均分是多少?(2)运动会三年级一班参加百米赛跑的有3人,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34cm、133cm、135cm,求3位同学的平均身高。
例2:端午节到了,优优数学小朋友们开始包粽子,小华包了12个,小方包了9个,小林和小宁一共包了23个。
平均每个小朋友包了多少个?练习:(1)三年级组织为灾区捐款,三年(1)班捐了70元,三年(2)班捐了60元,三年(3)班和三年(4)班共捐了110元,那么三年级平均每个班捐了多少元?(2)春天到了,优优数学组织小朋友们去春游,玉林校区有32人参加,苏宁校区有25人参加,双楠校区有29人参加,双流校区和华阳校区共有44人参加,那么这五个校区平均每个校区有多少人参加春游?例3:三年级有3个班,一班和二班平均每个班有45人,三班有51人,那么三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练习:(1)小佳期中考试语文、数学平均分为94分,外语考了91分,小佳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2)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例4:小明一家从家坐汽车去玩,路上一共花了5小时,前3小时开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每小时,后2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80千米每小时,那么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练习:(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
四年级下册习题——四年级寒假讲义 第3讲平均数(1)北师大版(2014秋)
第三讲平均数问题(一)知识点睛: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问题常见解题方法:①②③④例1:四(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练习1:1、四(3)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9棵。
四(3)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
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例2:小明的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0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由此可知小明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练习2:1、李华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分。
李华投掷得了多少他?2、小丽在期末考试时,数学成绩公布前她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是92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下降了1分。
小丽的数学考了多少分?例3:探险小分队组织登山活动,上山每分钟走50米,36分钟爬上山顶。
立即按原路下山,下山每分钟走75米。
那么上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练习3:1、一辆汽车在A、B两地间来回行驶,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15千米。
问这辆汽车往返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家乐福超市将每千克12元的奶糖10千克、每千克9元的水果糖5千克以及每千克6元的巧克力糖15千克混合在一起出售,混合在一起的糖的平均每千克多少元?例4:有3个小朋友去测体重,小华和小新的平均体重是50千克;小华、小新和小玲3人的平均体重是48千克。
又知小新比小华重4千克,问他们3人各重多少千克?练习4:1、刘军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三科平均得87分。
若加上历史、自然的成绩后平均得89分,历史比自然少得12分。
问刘军的历史、自然各得多少分?2、一次考试,某小组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7分,前8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9名同学比第10名同学多2分。
五年级举一反三-第1、2讲-平均数
第1讲平均数(一)一、知识要点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二、精讲精练【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1: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
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
平均数(一)
3、下面是四年级4个班的学生回收废纸的情况:第一个星期回收了56千克,第二个星期回收了48千克,第三个星期回收了40千克。
1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多少千克废纸?
2平均每个班回收多少千克废纸?
板书设计:
平均数(1)
移多补少
(14+12+11+15)÷4
=52÷4
难点
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Leabharlann 幻灯片、课件导学流程
训练内容
自我完善
一、课前导学
1、情境导入:妈妈给孩子分糖果的事例引出平均数。
2、要想每个人分的一样多,这叫平均分
①自主训练(时量:5分钟)
1、妈妈分给哥哥6颗糖果,妹妹4颗糖果,你对妈妈的分法有什么看法?
导学流程
训练内容
自我完善
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③拓展训练(时量:5分钟)
江玲在期末考试中,语言、数学的平均分是93,如果算上英语的话,这三科的平均分是95。你能算出江玲的英语考了多少分吗?
④达标训练(时量:15分钟)
1、15颗五角星,若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颗五角星;若每3颗五角星分一份,可以分()份。
“两导四练”高效课堂
导学案(教师用)
科目数学课型新授课课题平均数总第50节
编制教师戴必雁授课教师四年级班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90页例1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第1课时 平均数(一)教案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第1课时 平均数(一)●学习目标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2.会用加权平均数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学习重点对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习难点运用加权平均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郊县 人数/万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A 15 0.15B 7 0.21C 10 0.18问题:小明同学求得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为:x =0.15+0.21+0.183=0.18(公顷) 你认为小明的解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答:不对.因为人均耕地面积是用总面积除以总人数.而不是三个人均面积的平均数. 归纳导入:小明的回答不正确,如何计算人均耕地面积呢?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111至112页的内容,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1)加权平均数__一般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x 1w 1+x 2w 2+…+x n w n w 1+w 2+…+w n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__. (2)在“人与自然知识竞赛”中,七年级甲班5名同学的得分如下:9分、8分、9分、8分、9分.则这5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__8.6分__.(3)某人打靶,前3次平均每次中靶9环,后7次平均每次中靶8环,此人10次打靶的平均成绩是__8.3环__.(4)从每公斤10元的水果糖中取出5公斤,每公斤12元的软糖中取出3公斤,每公斤9元的酥糖中取出2公斤,这三种糖混在一起后,这种“杂拌糖”应定价为每公斤__10.4__元.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一 加权平均数的有关概念活动1:教材中问题三个郊县的人数(单位:万)15、7、10在计算人均耕地面积时作用重要不重要?展示点评:这三个人数分别叫0.15公顷、0.21公顷、0.18公顷三个数据的__权__. 上面的平均数0.17称为0.15、0.21、0.18的__加权平均数__.小组讨论: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多少?反思小结:x =x 1w 2+x 2w 2+…+x n w n w 1+w 2+…+w n,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__重要程度__. 针对训练1.若1,3,x ,5,6五个数的平均数为4,则x 的值为( D )A .3B .4C .4.5D .52.若m 个数的平均数是a ,n 个数的平均数是b ,则这m +n 个数的平均数是__ma +nb m +n__.3.某校几名学生参加今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其中8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为85分,4名女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6分,则该校12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__82__.探究点二 加权平均数的运用活动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甲 85 78 85 73乙 73 80 82 83(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展示点评: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得到结论同样的一组数据,如果规定的权变化,则加权平均数随之改变.小组讨论:(1)问和(2)问有什么区别?计算一般平均分时各项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在权重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反思小结:上述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的每个数据被认为同等重要.问题(2)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其中的2,1,3,4分别称为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针对训练4.某次考试,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除学生甲外,其余4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0,那么学生甲的得分是( D )A .84B .86C .88D .905.某学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小明同学的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的数学成绩依次是98分、80分、90分.(1)若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这学期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2)若三项成绩分别按5:2:3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解:(1)98×50%+80×20%+90×30%=92分答:这学期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92分.(2)(98×5+80×2+90×3)÷10=92分6.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个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A 85 95 95B 95 85 95请决出两人的名次.解:A :85×50%+95×40%+95×10%=90B :95×50%+85×40%×95×10%=91所以B 的名次比A 好.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1.什么是加权平均数?什么是权?解: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这些比重叫做权,相应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2.如何求加权平均数?解:x 1w 1+x 2w 2+…+x n w n w 1+w 2+…+w n(注意:加权平均数和平时所求的平均数有区别)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次,4出现了x 3次,5出现了x 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3.5__.2.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8环,b 次打中9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__8a +9b a +b__环. 3.如果数据2,3,x ,4的平均数是3,那么x 等于__3__.4.已知1,2,3,a ,b ,c 的平均数是8,那么a ,b ,c 的平均数是__14__.5.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答:26人6.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应聘者 笔试 面试 实习甲 85 83 90乙 80 85 92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答:乙被公司录取.因为乙的评分为87.5,而甲的评分为86.9.作业练习 深化目标上交作业:教材第121至122页练习第1、3、4题;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部分.●教学反思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学中突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平均数(一)
平均数〔一〕平均数(一)第一教时教学内容:平均数(一)(P116例1、例2)教学目的:1、知道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会正确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
4、初步建立平均数的统计思想。
5、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要求以下问题,必须哪两个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 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2)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3) 平均每组分到几本书?(4) 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2、导入(1) 象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平均每一份是多少。
类似题称之为求“平均数〞。
所谓平均数,就是把不相等的几个数量,在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其相等。
提醒课题:平均数(2)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数首先从问题中判断:把什么作为总数平均分;是按什么平均分的,即与总数对应的总份数是什么;然后用“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
二、探究1、例1:有4组小长方体,第一组有9个,第二组有5个,第三组有7个,第四组有3个。
平均每组有多少个?(1)默读题目,想一想这到题的数量关系式长方体的总个数÷组数=平均每组的个数总数 ÷ 份数(2)生列式,并说明是怎样想的?(9+5+7+3)÷4问:平均每组的个数会不会比最多一组9个多,会不会比最少一组3个少,为什么?(3)阅书P116的例12、例2:陈小红期中考试成绩,数学和英语都是98分,语文96分,自然常识100分。
她的平均成绩多少分?(1)自学例2的解题过程:A.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括号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98相加?总份数为什么是4?)B.你能完好说说这题的数量关系式吗?总分÷科数=平均成绩(2)练习:书P117的练一练的1、2(只列式)三、运用1、根据问题找总数、总份数(1)平均每辆车运煤多少吨?(2)平均每季度消费多少台?(3)平均每人踢毽子多少个?(4)平均每组踢毽子多少个?(5)平均每次踢毽子多少个?2、列式解答(1)第一组植树12棵,第二、第三小组共植树20棵。
20-1-1 平均数(1)(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由上可知选手B获得第一名,选手A获得第二名.
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应试者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
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成绩应该比笔试成绩更重要,并分别
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取?
2x3+5、 2x4+5、 2x5+5的平均数是( C )
A. a
B.2a
C.2a+5
D.无法确定
4.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10分制)如下:
9. 5,9.4,9.6,9.9,9.3,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
数据的平均数是( D )
A.9.2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体会权的作用;
2.明确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
点、难点)
平均数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______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ҧ (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
均数79.5,80.4分别称为甲和乙的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
x1w1 x2 w2 … xn wn
x
w1 w2 … wn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权的英文是weight,有表示数据重要程度的意思.
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请确定两人的名次.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一)》教案二: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一)》教案二: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今天我们要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
一、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它能够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水平。
例如,5个小朋友每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50cm、160cm、155cm、165cm和150cm,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50+160+155+165+150)÷5=156cm。
我们可以用平均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是在150cm 左右。
二、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当这组数的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这组数的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例如,8个小朋友每个人一分钟可以跳绳的次数是10、12、14、16、18、20、21和2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6+18)÷2=17。
我们可以用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分布情况是偏向于高分还是低分。
三、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区别(1)计算方法不同:平均数是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而中位数是一组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2)反映的情况不同: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中位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
(3)受极值影响不同:平均数易受极值的影响,而中位数不受极值的影响。
例如,10个小朋友每个人手中有不同数量的糖果,其中9个小朋友每人有1-5颗糖果,而另一个小朋友手中有100颗糖果。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2+3+4+5+1+2+3+4+100)÷10=16,显然这个平均数是不太合理的;而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即使有一个小朋友拥有了100颗糖果,它也不会对中位数的计算造成太大影响。
四、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联系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常用的数据统计方法,它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的情况,互相补充,便于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我们同样可以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问题:10个小朋友每人手中有不同数量的糖果,其中9个小朋友每人有1-5颗糖果,而另一个小朋友手中有100颗糖果。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1)标准差、方差
好;
(4)乙队很少不失球.
例题分析
例1 画出下列四组样本数据的条形图, 说明他们的异同点.
(1) 5,5,5,5,5,5,5,5,5; (2) 4,4,4,5,5,5,6,6,6;
频率
x5
1.0 0.8
s0
0.6
0.4
0.2
O 12345678
(1)
频率 x 5
1.0 0.8
s 0.82
0.6
0.4
4,x,7,14,中位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
方差分别为
( A)
A.5,24 2 3
B.5,24 1 3
C.4,25 1
D.4,25 2
3
3
解析 ∵中位数为5,∴5= 4 x ,∴x=6.
2
x104671 45,
6
s2= 1 [(5+1)2+(5-0)2+(5-4)2+(5-6)2+
6
(5-7)2+(5-14)2]=24 2 . 3
0.000 4
三种数字特征的优缺点
1、众数体现了样本数据的最大集中点,但它对其它 数据信息的忽视使得无法客观地反映总体特征.
2、中位数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某些 情况下是优点,但它对极端值的不敏感有时也会成为 缺点。
3、由于平均数与每一个样本的数据有关,所以任何 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众 数、中位数都不具有的性质。也正因如此 ,与众数、 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 数据全体的信息,但平均数受数据中的极端值的影响 较大,使平均数在估计时可靠性降低。
频率 组距
0.5 0.4 0.3 0.2
五年级上册: 平均数(一)
平均数(一)平均数: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例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练习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
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例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练习4.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
乙组有多少人?5.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
这块田是多少亩?6.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例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
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练习7.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
去掉的数是多少?8.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
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
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
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
平均数计算(一)
上周每天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人数7 23 上周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
(46+0+37+23+58)÷5 (46+37+23+58)÷4 =164÷5 =164÷4 =32.8(人) √ × =41(人)
:
答:上周平均每天有32.8人到学校图书馆借阅 图书.
只要列式
1、小丫一家有四口,一周七天分别吃了623克、590克、 545克、572克、612克、651克、600克大米。 小丫家这周平均每天吃多少大米? 小丫家这周平均每人每天吃多少大米?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驶了120千米, 后3小时共行驶了187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小雅这个学期进行了六次数学测验,前两次得到195分 ,后三次的平均成绩是92分,第六次比后三次的平均成绩 高5分,小雅这六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4、小巧期中考试语数英三门平均成绩是94分,她语文得了 89分,数学得了97分,英语得了几分? 5、
加权平均数计算器平均数计算器平均数计算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平均数的计算方法excel计算平均数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何计算平均数指数平均数计算
平均数计算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在爱心捐款活动中,一车间有24人,平均每 人捐款250元,二车间有26人,共捐款6000元, ⑴二车间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6000÷26 ⑵两个车间平均每个车间捐款多少元? (24×250+6000)÷2 ⑶两个车间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24×250+6000)÷(24+26)
第四讲——平均数(1)
第四讲——平均数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的知识吗?看到下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一:平均数基本关系:1: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2: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导入:小红有100个苹果,小黄有200个苹果,小兰有300个苹果,小青有400个苹果,小灰有500个苹果,小紫有600个苹果(1)你知道他们6个人平均每人有几个苹果吗?(2)如果把他们分成2组,你知道平均每组有多少个苹果吗?(3)如果把他们平均分成3组,你知道平均每组有多少个苹果吗?小结: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份数一般指所求平均数前面量所对应的数值。
例一:四年级二班5位小朋友的体重分别为33千克、34千克、35千克、37千克、36千克,求这5位小朋友的平均体重?分析:根据导入得到的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先求出5位小朋友体重总和,再找出总份数即可。
注意,总数量不一定只是两个数的总数量。
总数量:33+34+35+37+36=175(千克)平均数:175÷5=35(千克)答:五位小朋友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
练习一:1、某班六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为97分、91分、86分、89分、99分、90分。
求他们期末数学考试平均成绩2、五位小朋友30秒跳绳次数比赛,他们跳的次数分别为72次、75次、73次、71次、74次,小朋友你们能快速求出他们跳绳次数的平均数吗?导入:已知小强期末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为85分,语文80分,数学92分。
求英语多少分?分析:题中告诉三科平均分,就能求出三科总成绩。
三科总成绩=语文+数学+英语英语=三科总成绩-语文-数学解答:85×3-80-92=83 (分)答:英语成绩是83分。
小结:已知平均数,也可以通过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算出来总数量例二:小明期末考试语、外、自然平均分为80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平均分提高了2分。
求数学成绩是多少分?分析:前三门的总成绩是80×3=240(分)。
平均数的计算(一)(10.16)
平均数的计算(一)【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九册平均数的计算P32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计算一组资料的平均数时,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2、知道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得出总数变化时平均数计算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计算一组资料的平均数时,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教学难点】总数有变化时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我们五年级组昨天进行了投篮比赛,结果五(1)班共投进48个,五(2)班共投进50个,五(3)班共投进62个,五(4)班共投进56个,五(5)班共投进54个,平均每班投进多少个?2、师:请你先估算一下,平均每班投进的个数在什么范围之内?3、生:48到62个之间。
4、学生单独思考解答。
5、学生汇报交流:(48+50+62+56+54)÷5=270÷5=54(个)答:平均每班投进54个。
6、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学生回答)板书:总数÷个数=平均数。
7、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板书:平均数的计算(一)【说明:创设本年级投篮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1、师: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到图书馆看书。
上周每天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人数是这样的?(课件演示)2、师:上周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图书馆借阅图书?3、请小组讨论交流,你会这样思考?(时间留足让学生充分思考)4、师:谁来愿意说一说你的想法?5、师:让我们来看一下,小胖和小巧两位好朋友的答案是否和你相同呢?(课件演示)6、师:你认为谁的算得正确呢?7、学生交流讨论。
8、小结:①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零值资料也要作为数据进行计算;②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1)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第93页做一做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
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再看例2,教材安排了一幅情境图和两个小朋友关于两队队员踢毽个数的对话及两张简单统计表。我们不难看出教材是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大小会受到数据的影响,但是个别数据不能代表整体情况。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6.5 平均数(1)(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
6.5 平均数(1)(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 解决实际问题中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探究新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
2. 学生练习求平均数,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
2.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
2.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均数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推理,使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进行计算,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平均数概念和求平均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总和除以数据个数的结果,它反映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解释。
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八章8.1平均数(1)导学案_北师大版 2
8.1 平均数(1)一、预习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预习过程1、知识回顾(1)已知某班参加运动的五位同学的年龄数分别是15、14、16、15、14,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岁;(2)如果一组数据5,x,3,4的平均数是5,那么x=_______.(3)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分是________分.________。
(4)某班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为:100分的3分,90分的13人,80•分的17人,70分的12人,60分的2人,50分的3人,全班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结果保留到个位)2、教材预习提示(1)阅读第八章章头文字与图形,并思考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课本给出的CBA(中国篮球协会)2000—2001赛季冠亚军的队员的相关资料如何分析两队的实力情况?通常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试分析一下,并把分析的方法与结果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3)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公式是什么?(4)课本想一想中小明计算年龄平均数时采用了什么方法?与直接运用公式相比,有何作用?(5)课本例1给出两种计算考核成绩的办法,他们分别怎样计算的,为什么采用(2)的计算办法?(6)什么是加权平均数?权的大小反映了什么问题?延伸与拓展已知x1,x2,…x n的平均数为3,求(1)3x1,3x2,…,3x n的平均数为。
(2) x1+2,x2+2,…,x n+2的平均数为。
(3)3x1+2,3x2+2,…,3x n+2的平均数为。
(4)ax1+b,ax2+b,…,ax n+b的平均数为。
例2、某校规定: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平时成绩所占的权重比为60%∶20%∶20%,.小明本学期数学学科三部分成绩分别是90分、80分、85分,则小明的期末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若规定85分为优秀,小明能否得优?三、达标检测1.数据5、3、7、8、12的平均数是_______;2.5个数据的和是400,其中两个数据的和为157,则另外三个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3.在一个班40名学生中,14岁的有5人,15岁的有30人,16岁的有5人,则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_______岁;4.某班5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平均分为92分,其中女同学24人,平均分为90分,则男同学的平均为_________分(精确到0.1分)1、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9.4,9.6,9.9,9.3,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A、9.2B、9.6C、9.4D、9.52、已知3,7,4,a 四个数的平均数是5,且18,9,7,a ,b 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0,则a ,b 的值分别为( ) A 、6,10 B 、6,12 C 、5,10 D 、5,113、某学习小组共8人,在一次数学检测中,得100分的1人,得90分的2人,得74分的4人,得64分的1人,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A 、6,10B 、6,12C 、5,10D 、5,11 已知,321,,x x x 的平均数是x ,那么87,87,87321+++x x x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1、某班共有学生50人,平均身高为168cm ,其中30名男生平均身高为170cm,•则2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________.2、某居民院内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度,5户用电50度,6户用电42度,则平均每户用电()A.41度 B.42度 C.45.5度 D.46度3、甲、乙、丙三种糖果售价分别为每千克6元,7元,8元,若将甲种8千克,•乙种10千克,丙种3千克混在一起,则售价应定为每千克()A.6.7元 B.6.8元 C.7.5元 D.8.6元4、某商场四月份随机抽查了6天的营业额,结果分别如下(单位:万元):2.8,•3.2,3.4,3.0,3.1,3.7,试估算该商场四月份的总营业额,大约是______万元.6、小林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多少分?四.学习小结1、算术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3、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于联系:8.1 平均数(2)一、预习目标1、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当一组数据的数值较大时,会用简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简化计算.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数据打交道,例如,电视台每天晚上都要预报第二天当地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商店每天都要结算一下当天的营业额,每个班次的飞机都要统计一下乘客的人数等.这些都涉及数据的计算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下面问题.(教师出示幻灯片)
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验.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1.怎样比较两个人的成绩?2.应选哪一个人参加射击比赛?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并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可能想到去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数,让学生动手具体算一下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结果它们相等.在学生无法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教师说明,这正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写出课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注意,还能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整体感知
解决类似上述的问题要用到统计学的知识,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据之作出推断的科学,它以概率论为基础,着重研究如何根据样本的性质去推测总体的性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统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以至于它已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章我们将学习统计学的一些初步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平均数。
1.(出示幻灯片)请同学看下面问题:
某班第一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如下:
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动笔计算,并找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讲完引例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求平均数方法,这样做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能有深刻的认识.
2.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 n.
这是在初中数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带有省略号的用字母表示的n个数相加的一般写法.学生对此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太习惯,要向学生强调,采用这种写法是简化表示,是为了使问题的讨论具有一般性.教师应通过对公式的剖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公式,并掌握公式中各元素的意义.
3.平均数计算公式①的应用
例1 一个地区某年1月上旬各天的最低气温依次是(单位:℃):
-6,-5,-7,-7,-6,-4,-5,-7,-8,-7
求它们的平均气温.
让学生动手计算,以巩固平均数计算公式(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应强调:①解题格式.②在统计学里处理的数据包括负数.③在本章中,如无特别说明,平均数计算结果保留的位数与原数据相同.
例2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计算它们的平均质量.(用投影仪打出)
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计算,然后一起对答案.由于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正好为下面提出简化计算公式作好铺垫.
教师提出问题:像例2这样,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因而容易出错,有没有较为简便的算法呢?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都接近于哪一个数?启发学生讨论,寻找简便算法.
学生回答:数据都在200左右波动,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200,转而计算一组数值较小的新数据的平均数.至此让学生再一次两人一组用简便方法计算例2,并与前面计算的结果相比较是否一样.讲完例2后,教师指出几点:常数a的
__
取法不是唯一的;x 读作
“x——撇——拔”;简化计算的结果与前面笔算的结果相同.
通过学生的动手计算,若产生困难或错误,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公式②的推导更容易接受.
3.推导公式②
一般地,当一组数据x1,x2,…,x n的各个数值较大时,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一个适当的常数a,得到
即( ) ②
什么?(学生回答)
课堂练习:
教材习题中1、2、3.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1.统计学是一门与数据打交道的学问,应用十分广泛.本章将要学习的是统计学的初步知识.
2.求n个数据的平均数的公式①.
3.平均数的简化计算公式②.这个公式很重要,要学会运用.
方法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学到了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当数据比较小时,可用公式①直接计算.当数据比较大,而且都在某一个数左右波动时,可选用公式②进行计算.
四、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A组中1、2、3、4;B组1、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做B组1、2).
五、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统计初步
14.1平均数(一)例1
推导简化公式②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公式(1)如果有n个数x1,x2,…x n.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