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称之日能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选自曾国藩《挺经》)【注】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公将驰之________

②彼竭我盈________

③皆初气过锐________

④渐就衰竭之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下列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个对于军事一无所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士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4)对在战争中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的观点有何不同?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

②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

③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

④即开户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4.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_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狱:案件

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因多病辞官,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②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5.诗歌鉴赏

题寺壁①

[宋] 冯京

韩信栖迟②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③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项羽

[宋] 张耒

沛公百万保咸阳④,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②栖迟:飘泊失意。③吁嗟:叹息。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咸阳,秦朝都城。

项王亭①赋

[唐] 李德裕

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②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季③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

追昔四隤④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重瞳⑤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群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周视陈迹,缅然⑥如素。听乔木之悲风,谢高秋之零露。因献吊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

(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 2012年6月第1版)[注释]①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②阕:终了。③季:刘季,即刘邦。④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⑤重瞳:传说项羽眼睛里有双瞳仁。⑥缅然:悠久的样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

B.《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

C.《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羽。

D.《项羽》中沛公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欲借此证明“柔仁”胜“暴强”。

(2)结合划线句中“喝”字赏析此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汉围已布既伏剑而已矣赞叹不已

B.谢亭长而依然谢高秋之零露闭门谢客

C.虽霸业之无成故余虽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缅然如素天下缟素银装素裹

(4)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

A.控制,支配 B.制定,规定

(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7)根据上面诗文,分条概括项羽怎样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6.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意)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对文中划线部分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

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②,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先生。

古黔娄先生死③,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粟三十钟④,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子,韦布之士⑤,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注】①蓄:保存。②比喻科举及第。③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贤士。④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⑤指平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一见干器之

②辄造主人

③门人相与论德谋迹

④不汲汲于富贵

(2)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

②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4)结合文章分析,方干是个怎样的人?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敌不暇顾③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

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

B. 朕当去奢省费去国怀乡

C. 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

D. 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

B. 犹割肉以充腹能以径寸之木

C. 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

D. 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 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法禁止百姓偷盗。

C. 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 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则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汪,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代指药物。(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笑不止________

②子宜急归________

③其人至镇江________

④何以书示其人________

(2)用“/”画出下面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以一书寄何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4)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

10.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面每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

C.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第②段中,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比“”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为天下唱②乃丹书帛曰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B. 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表现了他超人的才

略胆识。

C. 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天下苦秦久矣。”

D. 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两个舆论准备,分别是“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①,先主於永安②病笃。召③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④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⑤。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⑥。”亮涕泣曰:“臣敢竭⑦股肱⑧之力,效⑨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⑩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③召:召见。④谓:对……说。⑤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⑥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⑦竭:用尽。⑧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⑨效:献出。⑩敕:告诫,嘱咐。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先主於永安病笃音:________ 义:________

②必能安国音:________ 义:________

③若嗣子可辅音:________ 义:________

④事之如父音:________ 义: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4)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最能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思想感情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文后问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传说中安居乐业民不相往来的古部落)之民欤?葛天氏(传说中劳作而歌的古部落)之民欤?

(1)下列画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造饮辄尽(zhé)曾不吝情去留(zēng)

B. 晏如也(yàn)箪瓢屡空(dàn)

C. 性嗜酒(shì)衔觞赋诗(chǎng)

D. 好读书(hào)无怀氏之民欤?(yú)(2)对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A.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B. 造(狂饮)饮辄尽,期在必醉

C. 好读书,不求甚解(十分透彻)

D. 先生不知何许(什么地方)人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亲旧知其如此”一句中的“亲旧”指的是“亲戚朋友”。

B. “曾不吝情去留”一句中的“吝情”意思是,“把真情藏着,不表露出来”。

C. “好读书,不求甚解”是说不要求领会文章主旨。

D. “短褐穿结”的意思是,“粗布短衣用绳子捆扎着”。

14.阅读《出师表》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慧眼识珠,找出划线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

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D.使内外异法也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使内外异法”中,“内”指 1 ,“外”指 2 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 3 和 4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玄德天下枭雄,且又“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关羽“义勇”盖世,张飞亦是“万人敌”,“古城聚义”日更有常山赵子龙来投。然而,在与诸葛亮相会之前,却一直“区区奔走于形势之途”,乃至“上无片瓦盖顶,下无置锥之地”,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左右缺少一个“经纶济世之士”!然而,非玄德亦不能“尽亮”。“贤亮”易,“尽亮”难。何谓“贤亮”?不以亮躬耕南阳为卑微鄙陋,屈驾折节三顾于草庐,既出则“以师礼待之”,咨之以军政。何谓“尽亮”?视已为“鱼”,视亮为“水”,待之以师礼,委之以军政。其极也则有白帝城托孤,泣曰:“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并诏告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

(1)将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刘备在临终前以天下托于诸葛亮,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态度如何?又可突出刘备怎样的特点?

(3)《出师表》第一段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刘玄德德泽后主?

(4)后人评说刘备把天下托付给诸葛亮,是绝顶聪明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D

解析:(1)D

(2)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②(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3)C

(4)相同之处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不同之处:诸葛亮比高祖更加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2.B

解析:(1)驱车追赶;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都;缘故

(2)①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②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

(3)B

(4)【甲】文论述了作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

3.(1)有时;带领;向来,一向;门

(2)①(这个办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

②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3)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4.B

解析:(1)B

(2)A

(3)B

(4)D

(5)①(金属)冶炼锻造成器具,人们才把它当作宝贝。②唐太宗曾经问群臣:“魏征和诸葛亮相比,谁更贤能?”

5.D

解析:(1)D

(2)喝,是“喝问(/呼喝)”之意,本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手持长剑伫立秋风中的情景,语气强烈,抒发自己生不逢时、世人不识英才的感慨悲愤之情。

(3)C

(4)A

②因献吊于兹亭()

A.那么,就 B.这,此

B

(5)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

(6)刘邦屡次败逃却没有灭亡,项羽失败一次就永远倒台。

(7)①施行宽厚仁爱的政治策略(柔仁);②不仅仅依靠武力,更要充分利用智谋(智虑);③面对失败,能够具备忍辱负重,重头再来的勇气。

6.B

(2)C

(3)A

(4)①死亡也是我所讨厌的事情,但我所讨厌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②以前(有人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的感激而接受了它。

7.(1)器重;拜访;共同;急切地追求

(2)生不美/ 死不荣 /何乐而谥为康哉

(3)①王公赞许他的操守,要推荐他到朝廷(做官)。②从前先生的国君任用他做相国,先生推辞不接受,这说明他有多余的尊位啊。国君馈赠给他三十钟粟,他也推辞不接受,这说明他有多余的财富啊。

(4)散漫粗疏,对功名无所追求,心地纯洁,性格洒脱。

8.C

解析:(1)C

(2)B

(3)C

(4)①(我)让老百姓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不会成为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法呢!②所以国君的忧患,不来自于外界,常常从自身生出。

9.(1)停止;应该;到达;拿给……看

(2)遂/以一书/寄何。

(3)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

(4)①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②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③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

10.D

解析:(1)D

(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义;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1.C

解析:(1)通“倡”,首发;写;去、往

(2)①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②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C

12.(1)d(;重,病重;1n;使……安;s@;继承;sh@;侍奉

(2)我一定要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贰,一直到死!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报先帝;忠陛下

13.D

(2)D

(3)B

(4)C

14.A

解析:(1)A

(2)宫内;朝廷;宫中;府中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5.(1)略

(2)真诚;绝顶聪明。

(3)“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4)略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 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大臣/责之/日 C. 士大夫/莫/敢往别 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 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B. 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 【甲】文中作者认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境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D. 【甲】【乙】两文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把作者“与民同乐”的主张和忧国优民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5)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 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 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 D.右备容臭臭未干 (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 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 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披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滩,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级公御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进谏或纳谏的事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使者过赵,赵王系①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称之日能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________ 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以舌代耕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①,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 《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 ..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②,或题于扉屏③,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④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⑤也。” 注释:①无嗣:无子。嗣,子孙后代。①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①扉屏:门扇屏风。①闾里:里巷。①舌耕:以舌代耕,旧时指靠教书为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明惠.过人(惠:贤惠) B.未尝 ..有教者入门(未尝:从来没有) C.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安:怎么) D.赠献者积粟.盈仓(粟:粮食)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闻邻中读书,日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2)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3.贾逵能学有所成,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二)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者最胜 王黄门①兄弟三人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③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④。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第九》)【注释】①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子敬最小。①谢公:即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①寒温:寒喧。①“吉人”句:语出《周易》。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躁人,急躁的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 乙文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②上:皇上。③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 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D.太守谓谁(对……说)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 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B.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的原因是: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也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C.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D.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甲文还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 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为什么而乐呢?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于是母予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改)【注释】①同知:官名。②淖(nào):烂泥。③鬻(yù):卖。④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祯面数之责备________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遁________ ③两人见贼即走 ________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 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 (王同知)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且________ ②逆________ ③对________ ④若是________ ⑤虽________ ⑥直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轻寡人与? ③岂直五百里哉?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要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 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 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A】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⑨,不鼓不成列。”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排成战斗队列。③既:尽,完了,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 ②悉以咨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诵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②盐酪:盐和乳酪。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③殣:饿死。(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 ②周之粟________ ③谢不受________ ④或遗之衣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写出3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A】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注】①排:批驳。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明清易代。④兀坐:独自静坐。 ⑤与:赞同。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2.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释】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亲附。③狎:亲昵,亲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__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________ ③愿陛下亲之信之愿:________ ④不私于物私:________ ⑤今则不然然: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

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畅通,昌盛。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 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①书有弗记者乎? (3)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或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同“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_____编订的史书《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孔子闻之日 B.时时而间进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令所睹于涂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