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词牌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
——《三国演义》卷首词
烟 雨 任 凭 生
赏 清 风 明 月 , 听 大 江 东 去 ,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 娇.赤壁怀古》
政治人格: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 他22岁中进士,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 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 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 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 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外 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 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 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 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 总是尽力有所作为。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哲学思想: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 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 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 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 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 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 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 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 对儒、释(佛)、道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 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以儒学体系为根 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 础。
苏轼宋词词牌
苏轼宋词词牌苏轼宋词词牌详解一、概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的文学创作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词最为突出。
苏轼的词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风格独特,被誉为“苏派”词的代表。
在苏轼的词作中,词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词的格律形式,也是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二、主要词牌介绍1.《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广为传诵的词作之一。
这首词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被誉为“千古绝唱”。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苏轼在丙辰中秋之夜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明月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全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被誉为“咏月之绝唱”。
3.《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出猎时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狩猎为背景,表现了词人的豪放不羁和对自然的热爱。
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苏轼词的独特风格。
三、苏轼词牌的艺术特色1.意境开阔:苏轼的词牌作品意境开阔,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词作常常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2.气势磅礴:苏轼的词牌作品气势磅礴,善于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词作的表现力。
他的词作常常表现出一种豪迈、奔放的风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3.情感真挚:苏轼的词牌作品情感真挚,善于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慨。
他的词作常常表现出一种深沉、内敛的风格,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4.格律严谨:苏轼的词牌作品格律严谨,善于通过运用传统的词牌形式和格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词作在格律上严格遵守传统的规定,同时在内容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四、结论总的来说,苏轼的词牌作品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苏轼词》教学设计 1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一、知识储备1、词牌常识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后人还用《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词。
2、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3、背景介绍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
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苏轼词2首 (水调歌头'定风波)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定风波》
定风波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莫听穿林打叶声, 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晴。 月。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 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 一座亭子,苏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苏轼则 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 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 偓佺》。
•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 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 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 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 快哉风。
主旨
• 此词通过描写 , • 把 写景、抒情和议论 三种手法熔为 一炉, 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 • 表达了作者 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 的胸 襟?
快哉亭景色
《定风波》 苏 轼
•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写作背景: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 第三个春天。
苏轼词两首2
二、生平事略
• 苏轼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 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 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 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 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 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 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 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 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 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 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 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 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 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 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 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 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 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 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 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 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 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 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 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 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 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 • • • •
二、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 望。
三、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 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 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二、人物轶闻
• • 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 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 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 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 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 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 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 从此传为佳谈。
《苏轼词两首》有关资料
《苏轼词两首》有关资料《苏轼词两首》有关资料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词两首》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前人评苏词】《四库全书提要》:“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历代诗余》引晁以道语:“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醒,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
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胡寅《酒边词序》:“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许昂霄《词综偶评》:“子瞻自评其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唯词亦然。
”【《念奴娇》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在神宗元丰五年(1082)写的。
那时他已47岁,因反对新法被贬谪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已经两年多了。
古典诗歌中咏史、怀古一类的作品,一般都是古为今用,借对史事的评论、对古迹的观赏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词也不例外。
他想到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引起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就引起了自己年将半百,“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的感慨。
一起头二句,是词人登高眺远,面对长江的感受。
江水不停地东流,波涛汹涌,气势奔放,自然使人不可能不想起过去那些历史上留下了丰功伟绩,因而与祖国的壮丽山河同样永远保留在后人记忆里的英雄们。
苏轼词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词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词两首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
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⑩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句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苏轼词两首之定风波
赏析探究
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 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晴
赏析探究
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三句中“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迎”并举,表达 了作者的人生体验?
“料峭春风” “山头斜照” 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人生的希望
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 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 心情.
归纳小结 词人的形象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 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 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 而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塑造 了一个乐观、旷达的主人公形象。
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 的人生思考? 面对人生的风雨要 乐观,坚强……
艺术特色
•
郑文焯评此词:“此足征是翁坦 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 道眼前景,以曲笔写胸臆,倚声能事 尽之矣。”(《手批东坡乐府》)
诗词背景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 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 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他偏居荒野,躬 耕自乐。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 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
诗词吟诵
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 1082年三月七日
“竹杖芒鞋”
闲散江湖 奔波官场
两者对比,隐喻闲散 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马”
“竹杖芒鞋 轻胜马”
赏析探究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
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心境? “烟雨”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上的风云变幻
内心的情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苏轼词两首》
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 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 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 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 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 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 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 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 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 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象一场梦, 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背景介绍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 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 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 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 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 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 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 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 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 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 周瑜潇洒的风姿。
析主题,悟情感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作者为什么只对周 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 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作者没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 没有写曹操是因为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 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 望其项背,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 局,也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特征,其伤感与悲凉 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通过周瑜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 到作者本人,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斑白、无所建 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定风波》词牌简介素材
《定风波》词牌简介
定风波【定风波、定风波令】
一作《定风波令》。
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片二平韵,错叶四仄韵。
《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
兹附九十九字一种,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注】本词三换仄韵,可分叶不同部韵。
【长调】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苏轼词两首》词牌
《苏轼词》词牌
1、《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又名《百字令》、《百字歌》、《百岁令》、《千秋岁》、《寿南枝》、《庆长春》、《太平欢》、《赛天香》、《杏花天》、《无俗念》、《淮甸春》、《双翠羽》、《白雪词》、《壶中天》、《古梅曲》、《湘月》、《续断令》等。
有仄韵、平韵两体。
宋词中最擅声誉的为苏轼题为《赤壁怀古》的仄韵体。
此作为变格,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宜于抒写豪情壮志。
因其词有“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一尊还酹江月”等句,又名《大江词》、《大江东去》、《赤壁词》、《酹江月》。
2、《定风波》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个老词牌,敦煌曲子词中就有: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
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很明显,那时的《定风波》还是儒生渴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
也是一个教坊曲。
唐朝尚武,骨子里有股血性,鼓励文人投笔从戎,建立立业。
“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很能代表许多读书人的'人生理想。
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仰天长啸。
敦煌自古多名将,《定风波》这样的教坊曲在晚唐仍然时时在教坊中演唱,只是它不再有初唐盛唐时候的赫赫声威。
到了五代,被欧阳炯毫无意外地填作艳词,直到苏轼在黄州的出现,风波乍现,惊天动地。
人世间的风波不由分说,而人心的风波可以风起云涌也可以风平浪静,只看你有没有那一颗有定力的心。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文学家苏洵之子。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被誉为“苏词绝唱”。
他的词集《东坡乐府》总收366首。
他的词风格清新,真挚,自然,富有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人民真实的生活。
下面分别介绍两首苏轼的代表性词作,并附上原文及翻译。
《临江仙·金错刀生铁错人(金错刀生铁错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追怀故人并见庐山乐府诸公》原文: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识。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追怀故人并见庐山乐府诸公》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词中表现了词人对已逝的故人朋友的追忆之情,所以词中洋溢着对往事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深情。
这首词言辞凄凉,意境深远,对友情、人生的留恋达到了一种生动鲜活的意境。
翻译:Drinking until dawn on Mid-Autumn Festival, the guests say the past was remembered."Drinking until dawn on Mid-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Su S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The poem expresses the poet's remembrance of his deceased friends, and thus it is filled with his longing for the past and deep affection for his friends. The poem's language is desolate,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profound, and it vividly depicts the poet's longing for friendship and life.。
苏轼词两首
人生有顺逆,有成
课 堂
小 结
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
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
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
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
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 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 格修养。
返回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垒
B. 神游
公瑾
华发
纶(ɡuān)巾
樯橹
雄资英发 竹仗
酹(lèi)江月 潇瑟(sè)
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
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1)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而作者的反应怎样?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从这一心中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作者虽然不在意风雨,但雨过天晴后,本应欣 喜,但作者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 态度?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 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 儒将风采。
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 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C. 狼狈
D. 料峭
何妨
斜照
吟(yín)啸
回首
A.“雄资英发”应为“雄姿英发”。C.“竹
仗”应为“竹杖”。D.“潇瑟”应为“萧
瑟”。
4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词两首
题目解读
▪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 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 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 抒写豪迈感情。
▪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 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 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整体感知
▪ 请具体说下,哪些句子写赤壁,哪些言怀古? ▪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 ▪ 下阕:抒发怀古之情
怀古片段分析
▪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小组 讨论)
▪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 ▪ 羽扇纶巾——儒雅斯文 ▪ 谈笑间——作战指挥若定 ▪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苏轼内心解读
建功年龄 职务 际遇
外貌 人生
周瑜 34岁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英俊儒雅 幸福美满
教学目标
▪ 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提高古诗 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 酬的情怀
▪ 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地面对 人生的态度
知识积累
▪ 生平: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 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 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就个 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 国古代第一全才”。
苏轼 47岁 团练副使(虚职)
功业未成 早生华发 屡遭不幸
怀古伤今
▪ 采用映衬的写作手法。周瑜的“雄姿英发” 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 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高中语文苏轼诗词两首《念奴桥赤壁怀古》《定风波》
评
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
价
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
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
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
贰
念奴娇
前言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 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 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 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 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第叁部分 ● 定风波
壹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 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 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以欧阳炯词《定
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 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 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苏轼《定风 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苏轼词两首)
豪放词 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场面宏大,意境开阔。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 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 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 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
苏轼
阳刚
词派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 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 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 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 己志。 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即事议论。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 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 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 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可 以让你想到哪些豪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解词释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 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 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实际 上是以“竹杖芒鞋”喻指闲散江湖,以 “马”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比,隐 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 反觉一身轻松。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 可能轻松的,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 返回 “无官一身轻”。
指北军的战船。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华发: 白头发。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羽扇纶(guān)巾:
苏轼词两首 pt
•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 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坦然处之,在 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邃的情 致及旷达的情怀。
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他 的人生态度?
•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 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 生大哲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雨大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挑 轻松 神态 战 欢快 自若
17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 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 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 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感 之恨
愤 之恨
凉
苏轼 豪放 阳刚之美
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 崇敬景仰之情
得阳刚之美者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 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
柳永 婉约 阴柔之美
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 松愉悦之情
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 林曲涧如珠玉之辉
定风波 • 苏轼
诗词背景
•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
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 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 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 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 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
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 左右自己的心情。
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 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 他决心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 去抵抗纷扰的世界。苏轼的“归去” 是归向何处?
苏轼词两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 与写人融合为一。 (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 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 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 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 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憾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 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47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对比当中
哀叹自我
仰慕 英雄 怀古 伤己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 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 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 的儒将风采。
Hale Waihona Puke 曹 操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 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所感——自己功业无成
风流潇洒 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 人生如梦
明确: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 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 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 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 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 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 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
时自风岁的周 ,若流。前瑜 他的倜词线是 迎儒傥人总赤 娶将,为指壁 小形气我挥之 乔象度们。战 已。儒塑当中 有赤雅造年孙 十壁,了三刘 年之镇一十联 。战定个四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词牌
1、《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的闻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又名《百字令》、《百字歌》、《百岁令》、《千秋岁》、《寿南枝》、《庆长春》、《太平欢》、《赛天香》、《杏花天》、《无俗念》、《淮甸春》、《双翠羽》、《白雪词》、《壶中天》、《古梅曲》、《湘月》、《续断令》等。
有仄韵、平韵两体。
宋词中最擅声誉的为苏轼题为《赤壁怀古》的仄韵体。
此作为变格,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宜于抒写豪情壮志。
因其词有“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一尊还酹江月”等句,又名《大江词》、《大江东去》、《赤壁词》、《酹江月》。
2、《定风波》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个老词牌,敦煌曲子词中就有: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
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专门明显,那时的《定风波》依旧儒生期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
也是一个教坊曲。
唐朝尚武,骨子里有股血性,鼓舞文人投笔从戎,建立立业。
“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专门能代表许多读书人的人一辈子理想。
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仰天长啸。
敦煌自古多名将,《定风波》如此的教坊曲在晚唐仍旧时时在教坊中演唱,只是它不再有初唐盛唐时候的赫赫声威。
到了五代,被欧阳炯毫无意外地填作艳词,直到苏轼在黄州的显现,风波乍现,惊天动地。
人世间的风波不由分说,而人心的风波能够风起云涌也能够风平浪静,只看你有没有那一颗有定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