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

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

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中暑是由于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剧烈运动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

中暑患者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以及病情观察。

一、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1.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首先,应迅速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以避免进一步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可以将患者移至空调房间或使用电扇进行降温,并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

2. 降温散热:接下来,应采取一些措施帮助患者降温散热。

可以为患者用冷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手臂和小腿等易散热部位,或用凉水喷洒患者的皮肤,帮助患者降低体温。

3. 补充体液:中暑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大量失水,因此及时补充体液至关重要。

可以给患者适量喝水,或给予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剂,以迅速恢复体内的水分平衡。

4. 观察病情:在进行护理过程中,要始终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要注意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以及皮肤的湿度和颜色等指标。

如有需要,应随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

二、病情观察1. 体温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中暑后,体温通常会升高,甚至出现高烧的情况。

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采取退热措施。

2. 神经系统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神志不清等。

若出现昏迷或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3. 呼吸和心率:观察患者呼吸和心率的变化。

中暑会导致心率加快和呼吸急促。

正常情况下,中暑患者的呼吸和心率会逐渐恢复正常。

4. 皮肤状况: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湿度和颜色。

中暑患者的皮肤通常会变得干燥,出现潮红或红斑。

如皮肤湿度下降或出现苍白、发绀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5. 尿液排出情况:关注患者的排尿情况。

中暑会导致体液丢失过多,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等情况。

如患者尿液颜色深黄或排尿困难,应尽快就医。

综上所述,中暑患者需要得到恰当的护理和病情观察。

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采取降温散热措施。

简述中暑的降温护理措施

简述中暑的降温护理措施

简述中暑的降温护理措施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中暑时间长短、症状轻重因个体差异而异。

中暑后,人体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护理措施,以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中暑的降温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通风通气:中暑后,应尽可能迅速离开高温环境,进入室内通风良好的地方。

打开窗户、门,利用风扇或空调降低室内温度。

2. 解除体温过高:中暑时,体温往往高于正常范围,解热是首要任务。

可以用冷水拖拭患者的额头、脖颈和手腕等部位,也可以用冷湿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上,帮助其降温。

3. 补充水分:中暑后,人体失去大量汗液,容易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出现脱水症状。

因此,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饮用温凉的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如盐开水、橙汁、苏打水等,以恢复体内水分平衡。

4. 保持休息:中暑后,身体会出现疲倦无力的症状,需要充分休息。

患者应尽可能平躺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

5. 注意饮食:中暑后,因消耗大量能量和体液,机体需要摄入均衡的饮食来补充营养。

可以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粥、蔬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6. 观察病情:中暑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呕吐、头晕、意识混乱、皮肤干燥无汗、心悸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总之,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对于中暑患者,我们应该及时采取降温护理措施,如保持通风通气、解除体温过高、补充水分、保持休息、注意饮食以及观察病情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同时,预防中暑也非常重要,人们应该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停留,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在高温时段进行,并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中暑的护理常规 PPT

中暑的护理常规 PPT
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 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在喝运动饮料或服用盐 片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D 中暑的预防措施:
3、注意饮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
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自质、维生 素和鈣。多吃水果疏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继续保持安静
C 发病机制:
凡可导致机体热符合增加或散热技能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诱发中暑。 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热蓄积,产生高热, 引起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 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对细胞产生直接损伤作用,细胞膜稳定性丧 失和有氧代谢途径中断,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 障碍或衰竭。 高热对机体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D 中暑的预防措施:
6、待在凉爽的环境里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如果家里没有空调, 可以借助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哪怕只是待上ー小段时间,也可以很好 的帮助降温。使用电扇可以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至32以上,电扇对 减少中暑发生则效果甚微。用凉水洗脸、擦拭身体,或待在空调房里是最好的降 温措施。尽量减少炉灶、烤箱等的使用。如一定需要长时间使用炉灶、拷箱等 则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经常离开厨房,在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7、结伴行动,互相关心 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时,同事间应互相留意彼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有中暑 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高温中暑可以导致人智不清,甚至丧失意识。热浪来 袭时,建议65岁以上老人的家人或朋友,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电话确认老人的健 康状况。
D 中暑的预防措施:

中暑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中暑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中暑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什么是中暑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身体无法正常调节体温,进而出现一系列中暑症状的疾病。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中暑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中暑的症状中暑的症状多样化,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全身无力、心悸、体温升高等。

严重的中暑还可能引起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三、中暑的护理措施3.1 寻求急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寻求急救。

寻求急救的途径可以包括拨打急救电话、就近寻找医疗机构等。

在等待急救到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3.2 进行体温降低中暑患者体温升高,首要的护理目标是尽快降低体温。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远离高温的地方。

2.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水分,保持水分补充。

3.使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胸部和腋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降低体温。

3.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暑后,患者常常出现大量出汗,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护理的重要环节,可采取以下措施:1.鼓励患者适量饮水,但避免过快过多地喝水,以免造成胃肠负担和腹胀。

2.给予含有适量电解质的饮料,如含有盐分的淡盐水、椰子水等。

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需要时可通过口服补充电解质或静脉输液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3.4 休息与饮食调理中暑后的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减轻身体的负担,促进康复。

1.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活动。

2.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3.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有助于促进康复,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以辅助修复受损组织。

3.5 观察与监测中暑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策略。

1.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状态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时发现意识丧失等情况。

中暑病人的护理PPT

中暑病人的护理PPT

如何判断中暑病人的病情
体温检测: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病人症状观察:注意病人是否有头晕、 乏力等症状
如何判断中暑病人的病情
舌下温度测量:使用舌下体温 计进行测量
中暑病人的急 救措施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转移到阴凉处:将病人迅速转移到阴凉 的地方 补充水分: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清凉水或 电解质饮料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中暑病人的护 理PPT
目录 介绍中暑的症状和原因 如何判断中暑病人的病情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中暑病人的护理方法 如何预防中暑 中暑病人的复原期护理
介绍中暑的症 状和原因
介绍中暑的症状和原因
中暑症状:头晕、恶心、乏力、呼 吸急促等 中暑原因: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 体温升高
如何判断中暑 病人的病情
降温措施:使用冷毛巾、喷雾器等 方法降低病人的体温
中暑病人的护 理方法
中暑病人的护理方法
监测体温:定时测量病人的体温,确保 体温不再升高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中暑病人的护理方法
提供适当的饮食:给予病人易 消化的、富含营养的饮食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确保病人 所在的环境温度不过高
中暑病人的复原期护理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病人的体 温和症状变化,确保病情稳定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预防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适时避免高温环境:避免在炎热天气暴 露在阳光下 多饮水:增加饮水量,及时补充水分
如何预防中暑
穿透气服装:选择透气性好的服装 ,减少汗液蒸发不畅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在高温天气进 行剧烈运动
中暑病人的复 原期护理
中暑病人的复原期护理
休息:为病人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恢 复体力 膳食调理:提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饮食,促进病人康复

中暑-护理查房

中暑-护理查房

2023中暑-护理查房contents •概述•中暑症状与表现•中暑的预防与急救措施•中暑患者的护理方法•中暑患者的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目录01概述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中暑患者多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行走、集会等病史。

定义1发生机制23中暑的发生机制主要与环境的高温、高湿以及机体对热应激反应的异常有关。

当机体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时,机体散热受到限制,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体温上升。

当体温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机体出现热损伤,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的中暑症状。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肌肉痉挛,通常表现为腹部、大腿肌肉疼痛,可以通过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来缓解症状。

分类热射病由于高温导致机体散热受阻,体内热量无法散发,出现高热、无汗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日射病由于阳光直接照射头部,导致脑部受到损伤,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02中暑症状与表现03热虚脱还可能引发循环衰竭,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

热虚脱01热虚脱是中暑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头痛、乏力、口渴、心悸、恶心等。

02热虚脱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身体失水过多,从而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

热辐射是指高温环境中人体通过皮肤表面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的过程。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通过汗液蒸发、皮肤温升等方式散热,但如果散热不畅,热量会积聚在体内,引起热辐射。

热辐射可能导致皮肤烫伤、组织损伤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热辐射热痉挛热痉挛通常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身体盐分损失过多,引起肌肉疼痛和抽搐。

热痉挛通常发生在四肢肌肉和腹部肌肉,表现为肌肉疼痛和抽筋。

热痉挛是中暑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发生在炎热的夏季。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死亡率较高。

热射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过高,可达40℃以上。

热射病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如昏迷、抽搐、呼吸停止等。

重症中暑患者的紧急降温护理措施

重症中暑患者的紧急降温护理措施

重症中暑患者的紧急降温护理措施
重症中暑患者的紧急降温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温较低的地方,最好有空调或风扇进行通风降温。

2. 除去患者多余的衣物:帮助患者脱掉过多的衣物,并及时给予干燥的毛巾或湿巾,以帮助散热。

3. 使用冷湿敷:将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脖子、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以帮助降温。

4. 给予冷饮:给予患者低温的饮料,如冷水或冰块含在嘴里,不断补充体内的水分,以防止脱水。

5. 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活动:让患者保持安静躺卧,避免运动引起身体热量的进一步升高。

6. 监测体温: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以确保降温措施的有效性。

7.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请注意,以上措施针对重症中暑患者,如果出现症状较轻的中暑患者,可采取适度冷却措施,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

同时,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

中暑的急救护理 中暑怎么急救护理

中暑的急救护理 中暑怎么急救护理

中暑的急救护理中暑怎么急救护理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有哪些?炎热的夏天容易因为高温而中暑,中暑严重的话怎么办?高温中暑怎么急救护理呢?一起来看看中暑急救的小知识吧。

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

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

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

中暑常规急救处理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敷可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处。

3、促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4、浸将患者躯体呈450浸在18摄氏度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

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

先兆中暑只需采取下列方法救治:(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2)脱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3)给患者喝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4)用凉水或酒精擦身;(5)用冷水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和颈部,让病人服些人丹或十滴水。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

(一)病因高温、潮湿、无风的环境最容易引起中暑。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易诱发中暑。

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如年老、体弱、产妇、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阿托品)、汗腺功能障碍(如硬皮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等容易发生中暑。

(二)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

2.轻症中暑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3.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

(1)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

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

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热衰竭在热应激情况时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

表现为头晕、晕眩、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属于高温综合征,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运动数小时(劳力性),或老年、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维持数日(非劳力性)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使中心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

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由于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暴露过久,水分和电解
质的失调,引起荷尔蒙水平紊乱等原因而导致的一种急性疾病。


症状包括头昏、头痛、心跳加速、面色潮红、口渴、恶心、呕吐等。

如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进行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应分以下三步进行:
1. 换地方
中暑的患者应立即躺倒、休息,并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


以拆开衣领、脱去外套,帮助散热。

2. 补水
遇到中暑的患者应立即给其补充适量的水分或含盐水,每次
100-200ml,饮用一次后10-15分钟再饮用一次,连续饮用3次。

如果疗效不佳,可考虑输液治疗,但要注意输液速度控制。

3. 降温
中暑的患者应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头、颈部、手腕、肘窝、腋窝等部位,每20分钟更换一次,直至体温降至38度以下。

患者体温若超过39度,可用常温水或冰毛巾浸泡全身,同时用风
扇吹风或开空调,除掉多余湿气。

中暑的患者在急救护理结束后,应继续观察其情况,保持心情
开朗,避免过度疲劳,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

同时,预防中暑
也很重要,如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暴露过久,多注意休息,饮
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饮用高糖、含咖啡因、酒精的饮料。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1.迅速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安置于20~25℃房间。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

3.采用4℃的冰水擦浴、冰袋置于枕部及大血管处、4℃生理盐水1000ml灌肠、泠盐水胃内注入等物理方法迅速给病人降温。

4.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氯丙嗪25~5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纳洛酮0.4~1.2mg静脉注射等药物降温方法迅速降温,注意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

5.降温过程中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皮肤颜色及尿量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肛温、脉搏一次,肛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血压下降等情况则汇报医生,停用药物降温。

1。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1. 保持有效降温
(1) 室温:20~25%℃.
(2) 准确执行各种降温措施
①冰袋放置位置准确,及时更换,防止冻伤,乙醇擦拭时应顺着动脉方向走行。

②乙醇全身擦浴为拍打式擦拭背、臀及四肢。

③使用控温仪(降温毯)时,应注意各管道衔接严密,病人宜平卧。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降温效果的观察。

(2) 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变化和皮肤出汗情况,防止虚脱、衰竭发生。

(3) 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他症状。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医生给予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并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指脉氧、动脉血气及呼吸形态。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5.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适宜,限制探视,减少感染因素。

6.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方**萍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征。 肺 栓 寒 的栓 子包 括血 栓 、 脂盼 、 羊水、 空气 、 肿 瘤等 。 肺血 栓栓 2 . 1 . 2 监测 呼吸 及 和重 要 脏器 的功 能状 态 : 对 高 度怀 疑 或 确诊 为 塞( P T E) 为( P E ) 的最 常 见内 型 , 且( P T E ) 已成 为继 肿瘤 和心 血 管 P T E的病 人 , 需住 监 护病 房 , 严 密监 测病 人 的 呼 吸 、 血 氧饱 和 度 、 疚痫 之 后笫 3 佗致 死 性病 变 … 。 动 脉血 气 、 心率 和 肺部 体征 等 , 口 乎 吸加 速 、 浅表 , 动脉 血 氧 饱 和度 i 诊 断要 点 降低、 心率 加快 等 表现 , 提 示 呼吸 功能 受损 、 机体缺氧。 如 烦躁 不 有 诱发 本 病 的基础 病 及各 种 闪 素 : 如外伤 , 骨折 、 分娩 , 心 脏 安 、 嗜睡、 意 识 模糊 、 定 向力 障 碍 提 示 脑 缺 氧 , 如 颈 静 脉 允 盈 增 病 及其 他 跌 病 卧 味 1 — 3 周 以上 者 ; 突 然 发 生 的呼 吸 困 难 , 窒息 , 高、 肝 颈静 脉 回流 征 阳性 , 则右 心功 能 不全 , 及时 给予 溶 栓治 疗 胸痛, 咯血, 休克 , 心律失常 , 昏厥 , 心 悸 或 紫绀 而 无 其 他 原 因 可 2 . 2 急 性期 护 理 : 患者 在 急 性期 住 监护 病 房 , 密} 刀 监测 外 、 心 率、
时 间在 高温 下 工作 , 保 持情 志 舒畅 , 心 情愉 悦 , 使 之 气血 通 畅 , 出
在 阴凉 通风 处 安 静休 息 , 并 服 3 . 3 准 备 好抢 救 用 的药 械 ,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 遵 医嘱 用 药 , 注 现 中暑 先兆 应 迅速 脱 离高 温环 境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多食 清 暑 水 果 、 蔬 意滴 速 神 昏者 , 头 偏 向一 侧 , 保 持呼 吸道 通 畅 , 放置 牙 垫 以避 免 用 清 凉饮 料 及 解暑 药 物 , 忌 食油 腻 、 肥甘、 刺 激 之 品。 舌 咬伤 ; 抽 搐 者 四肢 用约 束 带保 护 , 松 紧适 宜 , 床边 设 床栏 防护 ; 菜 和绿 豆 汤等 , 虚 脱者 取 头低 足高位 , 注意 保 暖 , 切 忌 冷敷 , 宜 用 热毛 巾敷关 元 、 5 总 结 气 海 穴或 艾 灸 百会 穴等 。 随着夏 季 天气 愈 加炎 热 , 重症 中暑 的发 病率 也 会 随 之增 多 , 应 积极抢 救 及采 用 有效 的 降温 措 施 , 密 切 观 3 . 4 J J I J 强病 情 观 察 : 密切观察体温 、 脉搏、 呼吸 、 血压 , 降 温 时 每 对 于 重症 中暑 患 者 , 1 0~l 5分 钟 测 量 体 温 1 次, 测量 体 温一 般 采 用 肛 表 测 量 , 插 入 察 病 情 等 , 预 防 并 发症 , 使 患 者 早 日康 复 , 同 时 应积 极 做 好 健 康 深度适宜 , 使 之 能 正 确反 映 直肠 温 度 , 肛 温低 于 3 8  ̄ C 时 应 暂 停 宣教 , 降 低 发病率 。 降温 , 避 免 体 温 过 低 及虚 脱 , 如体 温 回升 则 再次 降温 , 同 时观 察 参考 文献 瞳孔大小, 对光 反应 , 了解 意识 情 况 , 发现 异 常及 时 汇报 , 注意 呕 『 1 ] 中医护 理 常规 l J 1 . 技 术操 作 规程 , 2 0 0 6 , ( 5 ) . 『 2 ] 将桂 云, 帅蔚 萍. 1 例 中署 患者 的抢 救 与 护 理 f J 1 . 中华现 代 护 理 叶物 、 大 小便 颜 色 、 性 质及量 。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中暑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身体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导致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如果及时不抢救和护理,中暑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中暑抢救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中暑抢救护理的常规措施。

中暑抢救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急救阶段,主要是迅速降温;第二阶段是康复期,主要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第三阶段是后期康复期,主要是锻炼身体,恢复体力。

在康复期,中暑者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因为中暑导致了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所以需要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来进行补充。

饮食上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稀饭、面条、蔬菜等,以避免过度负担消化系统。

此外,中暑者还需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充分恢复体力。

在后期康复期,中暑者需要逐渐恢复体力。

可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此外,中暑者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再次中暑。

除了上述抢救护理常规,以下几点也需要注意:1.预防中暑是最重要的。

在高温天气条件下,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尽量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

如果必须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要做好防暑措施,如穿戴透气、吸汗的衣物,戴遮阳帽,多饮水等。

2.在户外活动时要常备清凉饮料,并适量饮用。

可以选择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椰子水等,以帮助维持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3.在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可以使用空调等设备调节室温和湿度,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4.注意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果发现有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总之,中暑是一种常见的高温疾病,如果发生中暑,要及时采取抢救护理措施,尽量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预防中暑是最重要的,要注意防暑措施,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以降低中暑的风险。

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中暑病人的护理常规中暑: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观察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剧烈头痛、昏厥、昏迷、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的症状。

【护理措施】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者置于空调室或通风处,室温20~2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冰块、冰帽、冰毯、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 的冰葡萄糖盐水中静滴1~2小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输液速度慢而均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10.7kPa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对老年及重症者禁忌快速推注降温药,以免诱发心脏骤停或肺水肿. 服用解暑中药)。

2、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尿量变化,每10~30分钟测量肛温一次,肛温下降至38℃左右暂停降温,如患者进入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低于80mmHg),停止降温。

3、防止冻伤:降温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觉凉爽舒适为度心前区及胸部勿置冰袋,骨突出要防止冻伤。

4、合理按摩::对中暑病人的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使疼痛加重。

5、用药护理对于昏迷患者者,可遵医嘱给予纳络酮等药物,以降低应激反应,起到促醒作用。

对抽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者适当使用镇静药物。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6、饮食与休息清醒患者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

昏迷病人留置胃管,鼻饲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7、口腔和皮肤的护理昏迷患者每日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防止溃疡的产生。

定时给昏迷患者翻身,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尤其是灌肠后的病人,防止皮肤破损的发生。

8、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

热痉挛、热衷蝎、热射病、和日射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临床表现】
以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
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

1.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肢倦,胸闷恶心,口渴多汗等症。

如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为先兆中暑。

2.面色潮红,胸闷烦躁,皮肤干燥,呼吸急促,大量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为轻度中暑。

3.上述症状持续不解,继现汗闭高热,头痛呕吐,神昏肢厥,或肢体痉挛抽搐等症,为重症中暑。

【临证护理】
1.口唇紫绀缺氧时遵医嘱及时吸氧。

2.出现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时,遵医嘱艾灸。

3.抽搐痉挛者,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4.大汗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频频冷服。

5.出现身热汗少、口渴不欲饮、吐泻等症者,遵医嘱给予藿香正气水口服及针刺。

6.神昏热厥者,遵医嘱鼻饲灌注醒脑急救中药或针刺治疗。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多食清暑水果、蔬菜和绿豆汤等,忌食油腻及烟酒。

【用药护理】
1.按医嘱用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

3.应用冬眠药物期间,要密切观察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

【并发症护理】
1.高热者,可予头部行冰袋冷敷,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位。

2.出现神昏、惊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四肢厥冷、泠汗不止、瞳孔散大时,可灸神阙、气
海、关元,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健康指导】
1.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

2.注意水分的摄人,保持环境的通风,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

3.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

4.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夏季汗出较多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

忌食油腻、辛辣、烟酒之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