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

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

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肿瘤,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肿瘤的发展,但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和有限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纳米药物,顾名思义,是指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药物制剂。

纳米尺度的药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小尺寸效应、高比表面积、表面可修饰性等,这些特性使得纳米药物能够更好地实现肿瘤靶向治疗。

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在生理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为纳米药物的靶向输送提供了可能。

肿瘤组织中的血管通常具有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 效应),使得纳米药物能够更容易地从血管中渗出并在肿瘤组织中积累。

此外,肿瘤细胞表面往往过度表达某些特定的受体或抗原,通过在纳米药物表面修饰相应的配体,能够实现纳米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在纳米药物的设计中,载体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包括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无机纳米材料等。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封闭囊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能够有效地包载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

聚合物纳米粒,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具有可调控的粒径、表面性质和药物释放特性。

无机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氧化铁纳米粒等,不仅可以作为药物载体,还具有独特的光学、磁学等性能,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实现纳米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治疗,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

例如,通过在纳米药物表面连接抗体、多肽、叶酸等靶向分子,能够使其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靶点。

同时,还可以在纳米药物表面修饰聚乙二醇(PEG)等聚合物,以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化疗药物的靶向输送、基因治疗和光热治疗等方面。

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显著进展。

在过去,放疗和化疗是肿瘤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但其存在的副作用和限制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热点。

而纳米药物的关键在于其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通过利用多种载体将药物精确输送至病灶,可以大大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一、纳米药物的优势纳米药物通过纳米技术制备而成,具有许多传统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纳米颗粒大小具有尺度效应。

纳米颗粒比普通药物小很多,能够更容易地渗透至肿瘤组织中,而不会被正常组织过滤掉。

其次,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分解性。

药物载体在体内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不会被排斥。

最后,纳米药物具有特异性。

纳米药物可以通过特定的靶向分子选择性地与肿瘤细胞结合,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精确识别和定位。

二、纳米药载体的类型纳米药物的药物载体是纳米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同类型的药物载体对纳米药物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蛋白质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粒子、碳纳米管等。

1、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微小球形结构,可用于携带各种药物。

脂质体具有尺度效应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稳定地携带药物并减少药物的毒性。

同时,脂质体能够通过改变其表面组分实现对靶向分子的选择性结合,因此在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蛋白质纳米粒子蛋白质纳米粒子是由蛋白质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纳米粒子。

这种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分解性,且在体内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

除此之外,蛋白质纳米粒子还具有天然的靶向性质,可以通过特定靶向分子识别肿瘤细胞并实现精确的靶向治疗效果。

3、聚合物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是由多种合成材料组成的一种纳米粒子,其在靶向治疗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在药物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粒子缩小到纳米级别,使药物能够更好地靶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降低副作用。

纳米抗肿瘤药物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纳米技术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将传统的抗肿瘤药物通过纳米尺度的技术转变为纳米颗粒,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可以使药物更容易穿过血脑屏障,集中于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纳米技术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释放动力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上,纳米技术还可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脂质纳米载体脂质纳米载体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

脂质纳米载体可以通过包裹药物的方式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使药物更容易渗入肿瘤细胞内。

脂质纳米载体还可以通过改变其粒径和表面电荷,实现对药物的控释,提高药物的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脂质纳米载体如固体脂质纳米颗粒(SLN)、脂质体(Liposome)、微乳(Microemulsion)等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并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除了脂质纳米载体,蛋白质纳米载体也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比于脂质纳米载体,蛋白质纳米载体更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更小,因此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

蛋白质纳米载体常常是利用一些具有特定亲和性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珍珠素等作为药物的载体。

这些药物载体可以通过改变化学修饰或表面修饰来实现对药物的靶向输送,从而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

3. 多功能复合纳米系统近年来,研究人员还着力开发多功能复合纳米系统来应对肿瘤的复杂性。

这种多功能复合纳米系统常常是将多种纳米技术如脂质纳米载体、蛋白质纳米载体等进行有机的组合,通过不同的机制共同作用于肿瘤组织,实现对肿瘤的多重攻击。

药效学:纳米颗粒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药效学:纳米颗粒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po rs [ ,中 ] 王希 友 ( 放 军 总 医 院 泌尿 外 科 ,北 京 rges 刊 / 解 10 5 )杨 勇, 0 8 3, 洪宝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o , 51. 一 o 8 1()

_5 9 9~ 8
异基 因干细 胞移植 ( lg ni s m elt sl tt n n o n HC ) S T 对肾细胞癌( n e ac o a C ,尤其是转移性 r a clc i m ,R C) el l r n 肾细胞癌( ts t ea cl c cn ma me ti rn e a io ,mR C aa c l l r C )的抗肿瘤效 应 已有 许多研 究证 实.移植 预处理 方案有 清髓性和 非清 髓性 两种,清髓性预处理需 要大剂量的放、化疗 ,其移植死亡率较 高 ;非清髓预处理放 、化疗 的强度低得 多,其移植死亡率也低 得多.移植物抗宿主病(rfvru ot i ae G D) gat ess sds s , VH 阻碍移 h e 植 的开展 ,可采取两种措施减轻或避免 GV HD 的发生 :清 除 供者 T细胞 , 肿瘤特异 性抗 原代 替完整肿瘤细胞抗原 以避免后
0 1 09 8300 3 0・6 2 7
DN 片段 ,能够通过与靶 m NA形成杂交双链而干扰基 因表 A R 达.反义 核酸药物 的合成、纯化是新药 临床前评价 的基础.就 国内外反义核酸药物 合成中常用 的载体、硫代试剂 、脱保护试 剂 的发展 ,纯化常用 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薄层色谱 、高效 膜 吸附色谱 、寡核苷酸纯化柱芯和 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 了 综述 ,对其各 自的特点、应用前景及优缺 点等进行 了介绍.参 2 ( 承 媛) 4孙 关键 词:寡核苷酸类 ,反义 ;R NA 信使 ;基 因表达;合成 ; 纯化 ;药物 设计

载药纳米系统脑肿瘤靶向给药研究进展

载药纳米系统脑肿瘤靶向给药研究进展
吉 西 他 滨 纳 米 粒 能 够 透 过 B B有 效 抑 制 胶 质 瘤 细 胞 增 殖 引 B 起 肿 瘤 细 胞 凋 亡 , 多 数 肿 瘤 细 胞 被 阻 滞 在 G/ 期 。并 且 大 oG. 观 察 到 粒 径 在 12 F 左 右 的 纳 米 粒 更 易 进 入 中 枢 神 经 1 l m 系统 。
域之一 。
1 血 脑 屏 障
肿瘤部位 , 而有利 于脑肿瘤 的化疗 , 脑靶 向研究 中倍受 从 在
重视 。
2 1 1 聚 山梨脂 一8 .. 0修饰 的纳 米粒 聚氰 基丙 烯酸 正丁
酯 ( B A) 有 较 好 的 组 织 相 容 性 、 体 内 可 降 解 , E前 PC 具 在 是 l
降解 , 同时 要 有 较好 的 生 物 相 容 性 、 细 胞 毒 性 及 在 血 液 中 无
胶 质 瘤是 最 常 见 的原 发 性 脑 肿 瘤 , 占 4 % 。大 部 分 约 0
胶质瘤 由于具有 浸润 生长及恶性 变的特点 ,即使通过手术 、
放 疗甚 至化 疗 也 难 以 治愈 。有 资 料 显 示 , 质母 细胞 瘤 经 确 胶
10 1
J n 0 0. 17. . u e2 1 Vo. No 2
d i1 .99 ji n 17  ̄7 0 2 1 .2 04 o:0 3 6/.s .6 2 7 .00 0 .2 s

综 述

载 药 纳米 系统 脑 肿瘤 靶 向给药 பைடு நூலகம் 究 进 展
姜 志峰 , 邵君 飞
【 中图分类号 】 R 4 【 93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70 2 1 )20 1-3 6 277 (0 0 0 -10 0

纳米粒的主动靶向修饰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粒的主动靶向修饰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粒的主动靶向修饰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何玉芳;范青【摘要】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有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很多学者使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主动靶向纳米粒,突破了被动靶向纳米粒的局限性.本文针对近年来抗肿瘤纳米粒的主动靶向修饰进行了综述,从配体类型的角度阐述主动靶向纳米粒的现状,包括受体介导类(叶酸,黄素单核苷酸,转铁蛋白等)、多肽类(RGD肽,K237肽等)、糖类(肝磷脂、透明质酸)以及抗体类(单链抗体片段,单克隆抗体AMG 655).%Nanoparticles is a kind of new drug delivery system which owns enormous potential. Recently,many researchers manage to fabricate active targeting NPs in different ways, which has broken the limitation of the passive targeting nanoparticles.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modification of active targeting nanoparticles on tumor therapy, in order to describes the actuality of it, diverse ligands used in active targeting nanoparticles are displayed here, including ligand - receptor mediated NPs (Folic acid, Flavin mononucleotide, Transferrin etc. ) , polypeptide( RGD peptide,K237 peptide, etc. ) , glyco-saminoglycan (Heparin and Hyaluronic acid) and antibodies (ScFvs and AMG 655 of monoclonal antibody).【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4)006【总页数】5页(P617-621)【关键词】主动靶向;纳米粒;抗肿瘤【作者】何玉芳;范青【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辽宁大连11602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辽宁大连116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随着纳米粒制备技术的发展,其在抗肿瘤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

纳米羟基磷灰石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羟基磷灰石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n H A P微 晶明显抑 制 C a - 9癌细胞 的增殖 , 而且 , 他们 还 发现 n H A P微 晶体 能够 吸 附 阿霉 素 ( A D M) 、 氟尿 嘧啶 ( 5 - F U) 、 丝 裂霉 素 C( MMC ) 等 抗 肿 瘤药 物 , 作
有 资料 显示 , 胶质母 细胞 瘤 经 确诊 后 1年 生存 率 为 3 0 %左右 , 平均 生存 期 5 3周 左右 , 手术 及放化 疗 后 ,
大量 的 生 物 相 容 性 研 究 已证 实 , n H A P无 毒 、 无 刺 激、 不导致 过敏反 应 、 不 导致 溶血 、 不导致 突变 、 不破
坏生 物组织 , 能 与骨形成 牢 固的化 学结合 , 已被 广泛 应用 于 医用生物 材料领 域 , 如硬组 织修 复材料 、 药物 及 基 因载体等 。
度高、 均 匀分 散 良好 、 吸 附性 强 和 生 物 亲 和 性 等 特
质, 有更 好 的生物 活 性 、 组 织 相 容性 和 化 学稳 定 性 。
特异性 配体 、 单克 隆抗体 等 , 通 过靶 向分子 与细胞 表 面 的特异性 受体结 合 , 经细胞 吞饮 进入 细胞 内 , 实现
安全 有效 的靶 向药物 治疗或 基 因治疗 。 3 . 2 n HA P作 用 于 细 胞 膜 正 常 状 态 下 细 胞 内
H A P是一 种含 有 氢氧 化 物离 子 的磷 酸 钙 盐 , 是
人体骨、 牙齿 无 机物 的 主要 成分 。H A P与 人体 骨 骼
晶体结 构基 本一 致 , 为六方晶系, 呈 弱碱 性 , 微 溶 于 水, 易溶于酸, 难 溶 于碱 。H A P是 一 种 强 离 子交 换 剂, 分子 中的钙 离子 容易被 镉 、 汞、 锶、 钡等 金属离 子 置换 , 还 可与含 有 羧 基 的氨 基 酸 、 蛋 白质 、 有机 酸 等

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28·专家述评与论著·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中国癌症杂志》2019年第29卷第5期 CHINA ONCOLOGY 2019 Vol.29 No.5傅小龙,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

现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上海医师协会肿瘤放疗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第五、六届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

曾在美国Duke大学工作2年。

承担国家级课题、市科委课题多项。

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擅长胸部肿瘤放疗和综合治疗,主要从事放疗的新技术,时间剂量分割,与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及手术结合的综合性治疗,以及功能性影像应用和个体化治疗。

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尹翼鹏晨,张 琴,傅小龙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放疗科,上海 200030[摘要] 恶性肿瘤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元凶。

尽管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手段不断发展,但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隐匿性等原因,现有的肿瘤诊疗手段难以有效地克服肿瘤的复发、转移。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理化性质,如具有肿瘤靶向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功能化等,在肿瘤诊疗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已有多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或投入应用。

纳米制剂在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制剂在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制剂在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张安可;毕云科;徐远志;楼美清【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7(016)006【总页数】3页(P570-572)【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纳米制剂;早期诊断;治疗进展【作者】张安可;毕云科;徐远志;楼美清【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 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成人原发性胶质瘤的51%,是小于35岁成人肿瘤致死的第二大病因[1]。

近些年,GBM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较大进展,但患者的复发率、致死率仍很高,预后不容乐观。

经传统的联合治疗后,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14.6个月,而无进展生存期少于24 w[2]。

针对GBM的化疗有诸多弊端,比如:神经毒性,特异性差,肿瘤内药物浓度低和严重的毒副作用等,这些缺点限制了传统化疗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目前,研究人员正着力从脑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及生物学机制方面设计新的治疗方案,例如肿瘤细胞如何克服细胞周期;如何逃避程序性死亡;如何诱导血管生成;如何逃避免疫调节;并涉及自杀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基因等[3]。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扩展到生物医学领域,成为针对GBM诊断和治疗的全新工具。

纳米医学的发展为GBM的早期诊治提供了希望。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98%的有效药物无法透过屏障而达到治疗浓度,但纳米制剂的应用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4]。

纳米制剂可自我组装,具有体积小,稳定性及生物兼容性好的特点,且与细胞的接触面大。

此外,纳米制剂还具有以抗体或配体为基础的肿瘤特异靶向功能,可包封、递送抗肿瘤药物,是目前对GBM进行研究和诊治的新型工具。

CRISPR-Cas9纳米胶囊体内高效基因编辑并治疗胶质瘤

CRISPR-Cas9纳米胶囊体内高效基因编辑并治疗胶质瘤

CRISPR-Cas9纳米胶囊体内高效基因编辑并治疗胶质瘤CRISPR/Cas9纳米胶囊体内高效基因编辑并治疗胶质瘤胶质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部肿瘤,现有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情,然而由于胶质瘤的特殊位置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传统疗法往往难以彻底根治。

因此,寻求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

近年来,CRISPR/Cas9系统的出现为基因编辑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

CRISPR/Cas9是一种基于细菌天然的免疫机制发展而来的基因组工程技术,其通过将Cas9蛋白与合成的单导RNA(sgRNA)结合,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精确编辑。

尽管CRISPR/Cas9在基因编辑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在体内的应用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难以穿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特定组织的定位和导航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纳米技术在CRISPR/Cas9系统传递中的应用。

纳米颗粒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在体内实现更好的生物分布和细胞摄取效率,从而提高基因编辑的效率和精准性。

近期研究表明,利用纳米材料包裹CRISPR/Cas9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因编辑体内传递的效率。

其中一种利用纳米胶囊包装CRISPR/Cas9的方法在治疗胶质瘤中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该研究团队将Cas9蛋白和sgRNA 包裹在纳米胶囊内,以改善CRISPR/Cas9系统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分布。

纳米胶囊表面修饰了适合胶质瘤细胞识别的靶向增强剂,这样可以提高纳米胶囊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程度。

通过经过密封的纳米胶囊,CRISPR/Cas9系统可以稳定地穿越血脑屏障,进入到胶质瘤细胞的核内。

在体内实验中,研究团队通过将纳米胶囊靶向注射到胶质瘤模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胶质瘤相关基因的编辑。

通过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瘤体中的关键基因被有效地沉默,进而抑制了瘤体的增殖和扩散。

此外,基因编辑还可以增强免疫反应,促进患者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其中,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正逐渐崭露头角,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看待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要看到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就像一颗颗微小的“魔法子弹”,纳米药物能够精准定位到肿瘤细胞,将药物直接送达病灶,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这种“定点清除”的方式,不仅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还降低了药物副作用。

因此,纳米药物被誉为肿瘤治疗的“革命性突破”。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纳米药物研究面临的诸多挑战。

尽管纳米药物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纳米药物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药物释放速度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此外,纳米药物的生产成本高昂,也可能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应该脚踏实地,继续推动纳米药物的研究和发展。

在关注纳米药物研究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纳米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涉及到众多领域,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研究的同时,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纳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风险。

展望未来,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纳米药物将会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既要看到纳米药物的优势和潜力,也要正视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纳米药物的研究和发展,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总之,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过程。

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看待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既要看到其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也要正视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纳米药物的研究和发展,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存在诸多问题和副作用。

而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就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一、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利用纳米载体实现药物的精确输送至肿瘤部位。

纳米载体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以及与药物结合能力强等特点,在药物传递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1. 通过纳米载体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率传统化学制剂由于其化学性质以及颗粒大小等原因,在体内容易遭受分解或排泄,导致药效低下。

而纳米载体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通过封装药物进入载体内部,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并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

2. 实现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治疗纳米载体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实现针对肿瘤细胞的精确释放。

例如,通过改变载体表面的功能基团,使其在血液循环中避免被吞噬细胞识别并迅速清除,从而达到更长时间地保持在血液中。

而当纳米载体进入肿瘤组织后,则会受到靶向生物分子或表观特性的作用,从而发生定位至肿瘤组织、释放药物的效应。

二、纳米技术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在纳米技术的辅助下取得了潜在突破。

1. 纳米光敏剂协同治疗纳米光敏剂是指一种带有特定功能,能够吸收外界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活性氧等形式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纳米颗粒。

纳米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治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 纳米载体介导的光敏剂输送纳米载体不仅可以用来输送药物,在光动力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光敏剂封装进纳米载体内部,在输送过程中保证其稳定性,并实现对肿瘤组织的定向释放。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光敏剂的生物利用率,并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效果。

三、其他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除了纳米载体和纳米光敏剂,在肿瘤靶向治疗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重要应用。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杨伟丽;王广天;于辉;常乃丹;梁玲;刘肖莹;李明慧;彭海生【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6(013)028【摘要】脑胶质瘤的成功治疗是生物医学领域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胶质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每年,大约有13000例患者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9.3%、3.3%.由于胶质瘤高增殖性、渗透性和浸润性,使得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均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抗肿瘤药非特异性和非靶向性,药物传递到肿瘤的效率还很低.其次,血脑屏障的存在阻碍了胶质瘤的治疗.因此,寻求一种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纳米技术为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本文讨论了树状大分子纳米粒子和受体调节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对胶质瘤治疗的潜在性.【总页数】4页(P32-35)【作者】杨伟丽;王广天;于辉;常乃丹;梁玲;刘肖莹;李明慧;彭海生【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大庆油田总医院心脏监护室,黑龙江大庆163001;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相关文献】1.树枝状大分子纳米载体作为脑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J], 任荣;李正翔2.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J], 李慧3.羟基喜树碱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J], 马萍;金武龙;马丽萍4.微/纳米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张文艳;李旷代;王强松;崔元璐5.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姚梦欢;王铁梅;林梓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银纳米颗粒增强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关于银纳米颗粒增强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前景。
[ 关键 词 ]银 纳米颗 粒 ; 放射 增敏 ; 活 分数 ;细胞 凋亡 存 [ 中图分类 号 ]R 3 . 1 R 1 79 4 ; 85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7 ‘24 2 1)409 —4 6 16 6 (0 0 0 —3 10
di1 . 9 9 ji n 17 -2 4 2 1 .4 0 8 o:0 3 6 /.s .6 16 6 . 0 0 0 .0 s
c aatr e yS h ce i d b EM n EM.T e c tt xct a e td a d t ep o e o e w sd tr n d t u a te t e l - r z a dT h yoo i i w stse n rp rd s a ee mi e o g a n e i y h r h t
( M

3 91 ・
关 于银 纳 米 颗粒 增 强脑 胶 质 瘤 细胞 放 射 敏 感 性 的研 究
马琚 孙新 臣 , , 徐睿 智 , 迪 童金龙 葛小林 赵 , ,
( .东南大学 附属 中大 医院 肿瘤科 , 1 江苏 南 京 3 .江苏省人民医院 放疗科 , 江苏 南京 2 0 0 ; .东南大学 医学 院 , 10 9 2 江苏 南京 20 0 10 9 20 2 ) 10 9
毒 性 以及 确 定保证 细胞 活性 的安 全剂 量 ; 通过 M Y比 色法和 集 落形成 实验检 测 3组尺 寸 的银 纳 米颗 粒 对脑 T 胶 质瘤 细胞放 射 治疗 的效果 ; 通过 流 式 细胞 术检 测 银 纳 米颗 粒 对 细胞 周 期 以及 细胞 放 疗 后 凋 亡 率ii .T e e e to iv rn n p rils o a i s n i vt fg ima c ls wa e e td b l ef c n c l ib l y h f c fsle a o a t e n rd o e st i o lo el s d tce y MTY e t c i y

磁纳米粒子热疗在神经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磁纳米粒子热疗在神经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22 2
D c mb r o 8. o. N . e e e o V 15. o 4 2

综 述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磁 纳 米粒 子 热 疗在 神 经 胶质 瘤 中的应 用进 展
孙 涛 , 文宏 王
【 中图分类号 】 R 3.6 【 702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77 (080 — 22— 3 62— 70 20 )4 02 0
正常组织等缺点 。使用 磁纳米 粒子对 肿瘤进 行热 疗可 以克
服传统热疗的不足 。 11 热疗原理 . 由 于 肿 瘤 组 织 及 其 血 管 的 特 殊 性 , 温 度 对
就称为磁性脂质体 。磷脂对磁粒 有很 强的吸附作用 , 质体 脂
本身具有一定 的靶 向性 , 还可携带多种化疗药物 。
年德 国的 Wut s等 推 出了用 于人体热疗 的电磁场样机。国 内一些单位如东南大学生物科学 与医学工程 系 、 纳米科学 与
较脑 组 织低 ,2 以上 时 可 以选 择性 的破 坏肿 瘤 组织 。 4℃ T khs aai a等 对 人 类 恶 性 胶 质 瘤 细 胞 系 A12加 热 至 7 4 .℃ , 4 5 细胞 出现坏死 ,加热 至 4 ℃ ,细胞则 出现凋亡 ,同 3
神 经胶 质瘤是 发生 于神经 外胚层 的肿瘤 , 中枢神 经 是 系统最常见而 又最 难治疗 的恶性 肿瘤 , 由于 其生 长呈 浸 润 性、 边界 不清 , 尽管可手术切 除 、 放疗 及化疗 , 在过去 的 2 但 0
展, 磁性 纳米 粒子应用在肿瘤热疗 已成为生物 医学研 究的热 点, 引起 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就磁纳米粒子在治疗 神经 胶质瘤方面 的进展加 以综述 。

转铁蛋白修饰的载阿霉素氧化石墨烯纳米粒抗胶质瘤实验研究

转铁蛋白修饰的载阿霉素氧化石墨烯纳米粒抗胶质瘤实验研究

转铁蛋白修饰的载阿霉素氧化石墨烯纳米粒抗胶质瘤实验研究刘国栋【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针对脑胶质瘤的治疗原则,强调在手术切除肿瘤的基础上,联合放疗和化疗。

因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BBB)的存在,化疗效果欠佳。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将材料科学与医学有机结合的纳米医学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纳米氧化石墨烯(nanoscaledgr aphene oxide,nGO)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并能大量吸附含芳香环类药物,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药物载体。

文献报道胶质瘤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receptor, TfR)高表达,与转铁蛋白(trans ferrin,Tf)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本研究选用Tf作为靶向功能基,以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化的nGO作为药物载体,通过物理吸附作用,使不能透过BBB的小分子化疗药阿霉素(doxorubicine,Dox)物理吸附到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纳米粒的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胶质瘤靶向性的纳米载药系统,并通过体外、体内试验全面地考察其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

第一部分Tf-PEG-nGO-Dox的合成及检测目的:选用Tf作为靶向功能基,以富含芳香环结构的化疗药物Dox为目标药物,以PEG化的nGO作为Dox的药物载体,使Tf与nGO共价结合,再使Dox物理吸附到Tf-PEG-nGO的表面,构建一种新型的具有胶质瘤靶向性的纳米载药系统。

方法将氧化石墨进行机械剥离及纯化得到氧化石墨烯(GO),将GO反复超声振荡及14,000Da透析袋反复透析筛选得到nGO,将得到的nGO与六臂聚乙二醇共价合成得到PEG化的nGO(PEG-nGO),将Tf与PEG-nGO共价结合后,行透析除去未结合的Tf,得到Tf-PEG-nGO;将Dox加入到Tf-PEG-nGO的水溶液中,非共价吸附反应12小时后,反复透析,去除游离的Dox,得到Tf-PEG-nGO-Dox。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一、引言癌症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肿瘤治疗的研究始终是医学界的重点和热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 100 纳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其独特的性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一)增强药物靶向性传统的肿瘤治疗药物往往缺乏特异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通过在载体表面修饰特定的分子,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标志物,从而实现药物的精准投递,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二)改善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许多抗肿瘤药物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

纳米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性,使其更容易在体内运输和分布。

同时,纳米载体还可以保护药物免受体内环境的影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其作用时间。

(三)实现药物控释纳米载体可以根据肿瘤组织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或按需释放。

例如,在肿瘤酸性环境或在特定酶的作用下,纳米载体可以释放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四)多模式治疗纳米技术可以将多种治疗手段集成在一个纳米平台上,实现化疗、放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协同作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三、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一)纳米药物载体1、脂质体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囊泡结构,可以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

通过在脂质体表面修饰抗体或配体,能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给药。

2、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通常由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制成,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它们可以通过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组成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

3、无机纳米粒无机纳米粒如金纳米粒、氧化铁纳米粒等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金纳米粒可以用于光热治疗,氧化铁纳米粒可以用于磁共振成像(MRI)引导的肿瘤治疗。

(二)纳米诊断试剂1、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具有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空间。

在肿瘤治疗领域,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在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等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并讨论其可能的未来发展。

一、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输送系统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输送系统的载体,能够实现药物的精确靶向输送,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化,纳米颗粒能够靶向肿瘤细胞,释放药物并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积累。

例如,通过将抗肿瘤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内,可以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并实现局部治疗效果。

2. 纳米磁性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纳米磁性材料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质,可以通过磁性场的调控来实现对肿瘤的靶向治疗。

通过将纳米磁性材料注射到患者体内,再利用外部磁场的作用,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破坏、降解和溶解。

这种方法被称为磁性热疗法,可以有效杀灭癌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3. 纳米光敏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纳米光敏剂是一种通过光敏作用发挥其抗肿瘤活性的材料。

纳米光敏剂可以通过光源的照射,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破坏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这种方法被称为光动力疗法,在特定波长和光强下,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二、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展望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探索的阶段,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然而,其展望依然令人充满期待。

1. 增强肿瘤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纳米技术可以实现对肿瘤的早期检测和诊断,通过纳米颗粒的功能修饰,可以提高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作为智能药物系统的载体,实现肿瘤的准确治疗。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一体化方面的应用。

2. 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将涌现更多具有多功能性的纳米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技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脑胶质瘤在临床治疗上是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

虽然外科手术和多模式辅助治疗预后有所改善,但是脑胶质瘤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难题。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和药物的毒性和非特异性,运用化疗药物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仍然特别差,纳米载体由于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的最佳选择。

过去的十年中,科研人员在脑肿瘤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

诊疗一体的纳米载体可同时对肿瘤进行特异性检测、治疗和后续监测。

纳米技术的靶向给药策略在降低毒性和改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介绍了胶质瘤的分类、治疗胶质瘤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应用纳米粒子靶向胶质瘤发挥治疗作用。

[Abstract] Brain tumor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diseases in treatment. Although surgery and multimodal adjuvant therapy serve to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treating brain cancer still remains as a challenge. Due to the non-specificity and the potentially toxic of drugs and the blood–brain barrier,the efficiency of drug in treating brain cancer is relatively low,and therefore nanoparticles become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brain cancer. During the past decades,there have been great developments in the area of brain tumor treatment adopting brain tumor-targeted method. For example,the nanocarriers can simultaneously carry out specific detection,treatment,and follow-up monitoring of the tumor.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with nanotechnology have some important advantages,for example decreased toxicity and improved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is paper,the classification of glioma,the limitations of treating glioma,and how to target glioma using nanoparticles are summarized in detail.[Key words] Nanotechnology;Glioma;Blood brain barrier;Liposomes;Micelle世界上每年新增大約有25万脑肿瘤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其中约81%的脑胶质瘤是最常见、最典型的原发性脑瘤[1]。

根据胶质细胞的类型进行分类,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瘤。

在成人中,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2~3)/10万,年龄在20~39岁的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2]。

尽管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恶性胶质瘤仍然是一种致命的,平均生存期仅为14.6个月的疾病[3]。

在脑胶质瘤治疗中令人失望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摄取的内化、细胞内药物的降解、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降低以及耐药细胞机制的不清。

纳米技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脑肿瘤成像和治疗工具。

纳米颗粒可用于基因治疗、光动力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联合生物材料进行热疗。

纳米成像技术也可用于早期检测癌细胞,它还可以重新规划术前和术中脑瘤的手术过程[4]。

在纳米颗粒表面键合靶分子能增强其在肿瘤部位的亲和力和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这使纳米颗粒对脑癌的诊断和治疗更具有可行性[1,5]。

1 胶质瘤的分类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异质原发性肿瘤。

根据细胞谱系,它们可以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混合肿瘤细胞[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胶质瘤分类指南,将其分为纤维性星形细胞瘤(WHO GradeⅠ)、弥漫性低位胶质瘤(WHO GradeⅡ)、间变性胶质瘤(WHO GradeⅢ)和恶性胶质瘤(WHO Grade Ⅳ)[7]。

2 胶质瘤治疗的局限性手术是恶性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它面临着许多局限性。

首先,肿瘤组织切除术十分复杂,技术门槛很高;其次术后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与健康组织区域界限不清。

在手术切除的过程中,通过X线成像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肿瘤组织整体轮廓,但在视觉上肿瘤与正常的脑组织是难以区分的[3,6]。

由于周围组织与肿瘤部位存在相似性问题,不可能通过手术切除所有的脑瘤细胞,为复发留下了隐患[8]。

胶质瘤的高度侵袭性和浸润性也是难以切除的原因[9]。

血脑屏障是一种物理和生理的屏障,它是调节分子从系统循环进入脑实质的通路,是一种高选择性的物理/生物屏障[10-11]。

血脑屏障主要是由毛细血管内皮与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与其他器官的血管内皮相比,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无窗孔,缺少胞饮作用的载体,并且由于某些酶的存在等原因,阻止了大部分药物进入脑内。

血脑屏障的存在阻碍了脑胶质瘤的治疗,因此选择一种恰当的纳米粒子,穿透血脑屏障并准确地靶向肿瘤细胞尤其重要。

3 纳米技术及治疗脑胶质瘤由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低渗透性,一般化学疗法效果较差。

纳米技术的材料有很高的治疗选择性,通常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和纳米粒子两大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纳米粒子的类型包括:脂质体、胶束、树状大分子等。

3.1 运用脂质体治疗脑胶质瘤脂质体是一种尺寸在纳米或微米大小、由一个或多个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封闭囊泡。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脂质体能够结合亲水性、疏水性的治疗药物。

治疗药物的高剂量和特异性的组织靶向转运是一种有价值的临床治疗策略。

因此设计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的目的是提升肿瘤药物的治疗水平,同时减少药物的浪费。

例如靶向脂质体包裹表阿霉素和塞来昔布,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血管新生来实现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

人们已经发现,转铁蛋白受体和氯毒素修饰的聚乙二醇脂质体具有重要的治疗效果,它能显著地促进细胞转染,增加质粒DNA 在血脑屏障的运输,然后靶向大脑神经胶质瘤细胞[12]。

为实现转运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然后靶向脑胶质瘤发挥疗效,Zong等[13]合成了一种细胞穿透肽和转铁蛋白修饰的双靶向紫杉醇脂质体,体内外实验证明紫杉醇脂质体能显著增强实验动物的治疗效果。

3.2 运用胶束治疗脑胶质瘤胶束的粒径大小在150 nm以下(优先考虑100 nm,一般胶束粒度30~50 nm),因此胶束可以躲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肿瘤细胞内高速高效释放药物[14]。

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载有卡莫司汀的T7肽共轭胶束。

靶向效率研究表明T7肽修饰的胶束在肿瘤内的浓度高于非偶聯载体。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纳米粒度与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

最小的纳米颗粒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模型鼠体重减轻较少,存活时间明显延长[15]。

Li等[16]发现20%胆碱衍生物-聚乙二醇-阿霉素胶束有良好的细胞摄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

20%胆碱衍生物-聚乙二醇-阿霉素胶束因降低心脏毒性而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原位胶质瘤模型显示治疗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最长的生存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胶质瘤的治疗20%胆碱衍生物-聚乙二醇-阿霉素胶束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靶向制剂。

3.3 树状大分子治疗脑胶质瘤树状大分子呈现出高度枝状的3D体系结构,包含一个引发核心和重复单元组成的许多内部层,以及多个活跃的表面末端基团[17]。

树状大分子的表面基团和分子量决定进入细胞的动力[18-19]。

Li等[20]设计了一种可以靶向转铁蛋白并载有他莫昔芬的树状大分子,同时它也是一种pH敏感、双重靶向修饰的药物载体。

pH值为4的时候(在弱酸性生理环境下),药物释放量大,载体较稳定,并能准确的靶向肿瘤细胞,显著地提高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3.4 运用金属纳米粒子治疗脑胶质瘤功能化纳米粒子携带肿瘤特异性药物(如抗体或蛋白质),可进一步提高它们的肿瘤靶向能力。

为寻找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来提高脑胶质瘤的患者生存率,研究人员对氧化铁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开展了大量研究[21-22]。

如Xu等[23]合成了具有超顺磁性氧化铁为核心的多功能纳米粒子,用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吐温80组成多功能外壳,以阿霉素为活性药物。

包裹阿霉素的吐温80-磁性纳米粒子对C6细胞的摄取等体外实验表明,吐温80-磁性纳米粒子和包封的阿霉素能通过施加外部磁场的方式转运到胶质瘤,表明磁性靶向能更好地治疗脑胶质瘤。

金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光学、化学、电及催化性能,且无毒[24-25]。

Dixit等[26]设计了一种转铁蛋白肽包裹的金纳米粒子。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对治疗脑瘤具有可行性。

与此同时,Liu等[19]发现,使用银纳米粒子联合放射治疗胶质瘤,可以发挥出促凋亡和抗增殖作用。

4 小结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诊断和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

纳米粒子可以修饰特殊的靶向配体,如抗体、糖类、多肽、叶酸等,这可能进一步增加肿瘤组织中纳米粒子的滞留和蓄积,起到准确靶向肿瘤细胞发挥疗效的作用。

主动靶向纳米粒子除了配体的类型不同外,纳米粒子在体内的稳定性、粒子的形状和大小、配体密度等其他因素也在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纳米粒子还装载了成像探针,用于诊断早期的疾病和手术实时监测,准确地切除肿瘤组织。

在过去的20年里,一些纳米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其中一些甚至已经成为治疗某些特定癌症的标准药物。

纳米技术在胶质瘤治疗方面仍需继续研究,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1] Saenz del Burgo L,Hernandez RM,Orive G,et al. Na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brain cancer management [J]. Nanomedicine:Nanotechnology,Biology,and Medicine,2014,10(5):905-919.[2] Marie SK,Shinjo SM. Metabolism and brain cancer [J]. Clinics (Sao Paulo),2011,66(Suppl 1):33-43.[3] Bhojani MS,Van Dort M,Rehemtulla A,et al. Targeted ima?鄄ging and therapy of brain cancer using theranostic nano?鄄particles [J]. Molecular Pharmaceutics,2010,7 (6):1921-1929.[4] Orive G,Ali OA,Anitua E,et al. Biomaterial-based technologies for brain anti-cancer therapeutics and imaging [J]. Biochimicaet Biophysica Acta,2010,1806(1):96-107.[5] Xu HL,ZhuGe DL,Chen PP,et al. Silk fibroin nanoparticles dyeing indocyanine green for imaging-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glioblastoma [J]. Drug Delivery,2018,25 (1):364-375.[6] Gao X,Jin W. The emerging role of tumor-suppressive mic?鄄roRNA-218 in targeting glioblastoma stemness [J]. Cancer Letters,2014,353(1):25-31.[7] Bredlau AL,Dixit S,Chen C,et al. Nanotechnology Applications for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J]. Current neur?鄄opharmacology,2017,15(1):104-115.[8] Xie Z,Shen Q,Xie C,et al. Retro-inverso bradykinin opens the door of blood-brain tumor barrier for nanocarriers in glioma treatment [J]. Cancer Letters,2015,369(1):144-151.[9] Zhang F,Mastorakos P,Mishra MK,et al. Uniform brain tumor distribution and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 targeting of systemically administered dendrimers [J]. Biomaterials,2015,52:507-516.[10] Kim SS,Harford JB,Pirollo KF,et al. Effective treatment of glioblastoma requires crossing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targeting tumors including cancer stem cells:the promise of nanomedicine [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5,468 (3):485-489.[11] Su B,Wang R,Xie Z,et al. Effect of retro-inverso isomer of bradykinin on size-dependent penetration of blood-brain tumor barrier [J]. Small,2018,14(7). doi:10. 1002/smll.201702331[12] Yue PJ,He L,Qiu SW,et al. OX26/CTX-conjugated PEGylated liposomeas a dual-targeting gene delivery system for brain glioma [J]. Molecular Cancer,2014,13(7):191.[13] Zong T,Mei L,Gao H,et al. Synergistic dual-ligand doxorubicin liposomes improve targeting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brain glioma in animals [J]. Molecular Pharmaceutics,2014,11(7):2346-57.[14] Miller T,Hill A,Uezguen S,et al. Analysis of immediate stress mechanisms upon injection of polymeric micelles and related colloidal drug carriers:implications on drug targeting [J]. Biomacromolecules,2012,13(6):1707-1718.[15] Bi Y,Liu L,Lu Y,et al. T7 Peptide-Functionalized PEG-PLGA micelles loaded with carmustine for targeting therapy of glioma [J].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6. [Epub ahead of print][16] Li J,Yang H,Zhang Y,et al. Choline derivate-modified doxorubicin loaded micelle for glioma therapy [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5,7:21589-21601.[17] Hu J,Hu K,Cheng Y. Tailoring the dendrimer core for efficient gene delivery [J]. Acta Biomaterialia,2016,35:1-11.[18] Xu L,Zhang H,Wu Y. Dendrimer advances for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livery of therapeutics [J]. ACS Chem?鄄ical Neuroscience,2014,5:2-13.[19] Liu P,Huang Z,Chen Z,et al. Silver nanoparticles:a novel radiation sensitizer for glioma[J]. Nanoscale,2013,5(23):11829-11836.[20] Li Y,He H,Jia X,Lu WL,et al. A dual-targeting nano?鄄carrier based on poly(amidoamine)dendrimers conjugated with transferrin and tamoxifen for treating brain glio?鄄mas [J]. Biomaterials,2012,33(15):3899-3908.[21] Brunetti V,Bouchet LM,Strumia MC. Nanoparticle-cored dendrimers:functional hybrid nanocomposites as a new platform for drug delivery systems [J]. Nanoscale,2015,7(9):3808-3816.[22] Zheng M,Wang S,Liu Z,et al. Development of temozolomide coated nano zinc oxide for reversing the resistance of malignant glioma stem cells [J].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Materials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2018,83:44-50.[23] Xu HL,Mao KL,Huang YP,et al. Glioma-targeted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s drug-carrying vehicles for theranostic effects [J]. Nanoscale,2016,8(29):14222-14236.[24] Kumar D,Saini N,Jain N,et al. Gold nanoparticles:an era inbionanotechnology [J]. Expert Opinion on Drug Delivery,2013,10:397-409.[25] Kodiha M,Wang YM,Hutter E,et al. Off to the organ?鄄elles-killing cancer cells with targeted gold nanoparticles [J]. Theranostics,2015,5(4):357-370.[26] Dixit S,Novak T,Miller K,et al. Transferrin receptor-targeted theranostic gold nanoparticles for photosensitizer delivery in brain tumors [J]. Nanoscale,2015,7(5):1782-17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