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9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9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1.通过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类比,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平均速度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1.测量平均速度2.知识对比例1: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B.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C.他在百米内平均速度为100m/sD.他在冲刺时的速度可能大于10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理解例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图1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1米/秒B.15米/秒C.2米/秒D.1.5米/秒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

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

在整个赛跑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兔子的平均速度大C.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解题思路: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5.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则()A.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6.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是7.14m/sB.小明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33m/sC.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D.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7.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当堂小结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识点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识点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识点一、平均速度。

1. 定义。

- 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 公式:v = (Δ x)/(Δ 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Δ x表示位移,Δ t表示时间间隔。

- 例如,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位移Δ x = 10m,所用时间Δ t=5s,那么平均速度v=(10)/(5) = 2m/s。

2. 平均速度的意义。

- 它反映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3. 两种特殊情况的平均速度计算。

-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还可以用v=(v_0 + v)/(2)来计算,其中v_0是初速度,v是末速度。

例如,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_0 = 2m/s,末速度v = 6m/s,则平均速度v=(2 + 6)/(2)=4m/s。

- 若物体做的是分阶段的直线运动,且各阶段的位移和时间已知,则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例如,物体先以v_1 = 3m/s的速度运动t_1=2s,位移x_1 = v_1t_1=3×2 = 6m;再以v_2 = 4m/s的速度运动t_2 = 3s,位移x_2=v_2t_2 = 4×3 = 12m。

总位移x=x_1 + x_2=6 + 12 = 18m,总时间t=t_1+t_2 = 2+3 = 5s,平均速度v=(x)/(t)=(18)/(5)=3.6m/s。

二、瞬时速度。

1. 定义。

-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 当时间间隔Δ t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瞬时速度,即v=limlimits_Δ t→0(Δ x)/(Δ t)。

2. 瞬时速度的测量。

- 在实际中,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等仪器来近似测量瞬时速度。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若想求某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该点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近似代替。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定义: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它表示的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公式: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巧测平均速度: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

路程s用刻度尺测量,时间t用计时的停表、手表等测量,再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

但有时可以巧妙的借助于其他已知的距离作参照,而不必用刻度尺去测量路程。

1.测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方法:利用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来测量。

学校操场上的跑道长是已知的,如400m的跑道。

用手表测出自己慢速、中速、快速骑自行车时通过.400m跑道所用的时间,则可计算出慢速、中速、快速骑自行车时的平均速度。

2.估测汽车的平均速度方法:利用路边的里程碑来测量。

公路边上都设置有里程碑,它是公路长度的标记。

从某一里程碑,如10km处开始计时,当汽车通过 40km的里程碑时结束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s: 40km?10km=30km。

再根据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即可计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3.估测火车的平均速度方法:利用火车经过铁轨接口时发出的撞击声来测量。

我同的铁轨每根长为12.5m。

乘火车时总能听到有节奏的“嘎嘎”声。

这是火车经过铁轨接口时发出的撞击声。

用手表测量时间,从听到某组“嘎嘎”声开始计时,并同时从零开始数“嘎嘎”声:0、l、2、3……如存 1min内数得火车发出80组“嘎嘎”声,则火车住1min内通过的路程s=12.5×80m=1000m。

根据路程和时间即可计算出火车在这1min内的平均速度v= 60km/h。

生活中测量速度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的长度,时间,然后应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如借助光电计时器(如图)测量小车通过一段距离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的运动速度。

我们还可以用速度仪等仪器(如图)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s/t;(2)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

2.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1)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

(2)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测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而不是测量斜面的长度(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3之间的关系是v3>v1>v2.(6)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半程路程除以全程时间与上半程时间之差。

能够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下半程运动时间?不合理,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或者,因为小车全程运动中通过中点的速度不为0.或者,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上半程所用时间的差值才是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例题1】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

【解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然后利用v=s/t计算;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2)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s1=0.9m,s2=0.4m,则s1=0.9m-0.4m=0.5m,由图知,t3=1s,【例题2】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汇总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表格

汇总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表格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表格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①测量下车下滑时的平均速度;②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实验步骤:(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

(5)记录实验数据并求出相应物理量。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下半段的速度,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依次是:。

实验结论:小车在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2.注意事项(1)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答: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斜面的坡度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答: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3)如何测量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答:先测量全程路程s1,总路程减去上半段路程s2,下半段所用时t2,全程所用总时间t1减去上半段所用时间t2,则(4)实验中为什么要求多测几组数据。

答:为避免因实验偶然性带给结果的误差,增强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5)如何测小车下滑的距离。

答:小车的距离为车头到车头距离,不是斜面的长度。

(6)小车下滑的要求答: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且保证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释放。

(7)测量过程能否改变斜面坡度?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坡度。

(8)测量中的偏大、偏小问题答:若小车开始开始滑动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小(偏大/偏小),测量平均速度偏大(偏大/偏小);若过了终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大(偏大/偏小),测量平均速度偏小。

新人教物理初二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5.测量平均速度

新人教物理初二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5.测量平均速度

透镜及其应用
• 1.透镜
– 说透镜,能透光;中间厚,凸透镜;中间薄 ,凹透镜。
– 会聚作用凸透镜,发散作用凹透镜。 – 平光会聚到一点,焦点F来表示。 – 焦点到达镜光心,距离叫作镜焦距(用f表
示)。
• 2.生活中的透镜
– 物远像近照相机,缩小实像且倒立。 – 物近像远投影仪,放大实像且倒立。 – 物像同侧放大镜,正立放大一虚像。 – 实像倒立虚像正,实像异侧虚像同。
•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声音, –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 – 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70(dB)。 – 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 – 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 – 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欧姆定律
• 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
– 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 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 3.测量小灯泡电阻
“+”进“-”出右偏转,左转线柱定接反。 禁止直接连电源,短路烧毁电流表。 读数首先看量程,再看最小刻度值。
量程选用0.6A,0.02A一小格。
量程选用3安培,一小格为0.1A。
8.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串联电流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
并联电流之特点,总流等于支流和,I=I1+I2。
电流和电路 4.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寻找接线多线柱,串并关系要分清。

第三章 第3-4节 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测量

第三章 第3-4节 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测量

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②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③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使学生体会实际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②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正确、实事求是的记录测得的数据的作风,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应用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基本技能: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常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中考中约占2—3分。

知识梳理1.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用v 表示平均速度,用s 表示路程,用t 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t s v。

瞬时速度:汽车在一般的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室的速度计(汽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计的特点:在不停的摆动)显示的是汽车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火炮口时的速度。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速度(即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就叫做瞬时速度。

确定瞬时速度的方法。

(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2.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t s v。

● 实验器材:停表和刻度尺● 实验过程: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 拓展: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汽车或火车的平均速度为了安全,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可以在操场进行。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 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


s2
实验步骤
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 间tl,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
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 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 程上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 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思考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 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2019秋物理八年级人教版(课件+闯关练+课时测+单元检测) (16)

2019秋物理八年级人教版(课件+闯关练+课时测+单元检测) (16)

=15
m/s,6~9
s的平均速度v3=
s3 t3
= 135m 75m
9s 6s
=20
m/s,故天
鹅的平均速度是变化的。综合分析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
1.(2017湖北天门中考)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答案 A 物体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 度不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故A说法错误。
答案 D
题型 测平均速度 例 (2018四川内江中考)如图1-4-2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 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 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 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图1-4-2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知识点 测量平均速度
原理 器材
v= st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等
装置
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在斜面底端 固定金属片
步骤 结论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图1-4-1
A.记录下的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C.甲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开始计时到甲球运动0.3 s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
解析 甲球运动了5个时间间隔,即5×0.1 s=0.5 s,乙球运动了3个时间间 隔,即3×0.1 s=0.3 s,A正确;乙球在每个0.1 s 的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不 同,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甲球每个时间段通过的路程相同,运动的 快慢程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从开始计时到甲球运动0.3 s时, 甲、乙两小球运动时间相同,乙球通过的路程长,乙球的平均速度大,D 错误,符合题意。

AA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AA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间接测量法
定义
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其他物 理量,如加速度、位移等,再利
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描述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加速度计、 位移传感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 加速度或位移,再通过公式计算
平均速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物体运动路 程和时间的情况,可以通过测量
其他物理量来推算平均速度。
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测量
案例三: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测量
总结词
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机载设备和地面雷达进 行测量,是评估航班效率和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机载设备如飞行数据记录 器和气象雷达进行测量。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飞机的 位置、高度、速度和气象条件等信息,并提供给地面控 制中心进行分析。此外,地面雷达也可以追踪飞机飞行 轨迹并计算平均速度。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对于评估航 班效率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极端天气条件 下,飞行员需要了解飞行速度和风速等信息以做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 计时器、直尺、小车、滑 轮等。
实验场地
选择一个平坦的场地,确 保没有障碍物和危险因素。
安全措施
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和教 师的安全,如佩戴护目镜、 手套等。
实验过程
实验设置
将小车放在滑轮上,调整滑轮高度,使小车从同 一高度自由下滑。
计时测量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车下滑的时间,同时使用直尺 测量小车下滑的距离。
定义
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测量是指借助现代科技设备和软件,如GPS、 运动追踪技术等,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描述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GPS设备或运动追踪软件,记录下物体运动的 路程和时间,然后通过相关软件计算平均速度。
适用范围

2.5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2024-2025-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2.5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2024-2025-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知1-练
1. [期末·德阳] 如图所示为小月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 度”的实验装置。
感悟新知
知1-练
(1)该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停__表___。 (2)由于测量__时__间____(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较大,
所以要多练习几次再进行测量。 (3)正式测量时,小月进行了如下操作:
感悟新知
知1-讲
方法点拨 间接测量法:将一个不易测量的量转换为若干个可
直接测量的量加以测量,再根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 式进行计算,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平均速 度的测量利用的就是间接测量法。
感悟新知
知1-讲
实验思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小球下落的运动具有什 么特点? 实验要点
可以得出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 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小车运动过程中通过BC段所用的 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 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通过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BC段 的时间,因此该同学的方案是不正确的。

感悟新知
知1-练
(6)图4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 下滑运动的是___C__(填字母)。
(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应尽量缓一些。
感悟新知
知1-讲
(3)金属片的作用:可以作为让小车停止运动的挡板,保证 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4)测量小车滑下的路程应以小车的前端(或后端)为准。 (5)不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的原因:斜面坡度不同,
斜面长度不同等。
感悟新知
知1-讲
分析思考: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分析结果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

测量平均速度【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要点诠释: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兔子和乌龟的平均速度相等;因此ABC 说法正确;D 的说法错误。

【点评】题考查了平均速度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新高考物理-第3课时2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学生版无答案

新高考物理-第3课时2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学生版无答案

第2课时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像[学习目标要求] 1.学会安装和使用打点计时器。

2.学会测量纸带、制表及记录数据。

3.掌握测瞬时速度的方法,会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

4.理解速度—时间图像,会通过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一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你能根据滴水痕迹判断汽车运动的快慢吗?提示能,点迹密表示运动慢。

❶测量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测出n个点之间的间距Δx,测出n个点之间的时间Δt,则平均速度v=Δx Δt。

❷测量瞬时速度取包含某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Δx,根据v=ΔxΔt算出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一般地,取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位移来计算。

如图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 E=Δx Δt。

1.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交流电源)、复写纸(或墨粉纸盘)、导线若干、刻度尺、纸带、坐标纸。

2.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2)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交变电源上(电源频率为50 Hz,电磁打点计时器接8 V低压交变电源,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交变电源)。

(3)启动电源,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

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从纸带上点迹清晰的某一点为起始点0,后面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1、2、3…标出这些计数点,则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Δt=0.1 s。

(5)用刻度尺测量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Δx。

3.数据处理(1)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若电源频率为50 Hz,则从打第1个点到打第n个点,纸带的运动时间为Δt=0.02(n-1) s,纸带的位移为Δx,纸带的平均速度v=ΔxΔt。

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记录项实验次数点数n点划分出的间隔数n-1运动时间Δt/s位移Δx/m平均速度v/(m·s-1)12(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①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0.02 s=0.1 s。

速度的测量知识点

速度的测量知识点

速度的测量知识点一、速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1. 速度的定义。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如果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s)/(t)。

-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1m/s = 3.6km/h。

2. 测量速度的原理。

-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要测量速度就需要测量路程s和时间t。

二、测量工具及方法。

1. 测量路程的工具及方法。

- 工具:- 对于较短的路程,可以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例如,测量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若距离较短,可以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如量程为1m、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 对于较长的路程,例如汽车行驶的路程,可以使用汽车的里程表。

里程表能够自动记录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 方法:- 用刻度尺测量时,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如果测量的是曲线的长度,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例如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与曲线重合,然后测量细线的长度。

2. 测量时间的工具及方法。

- 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停表(秒表)来测量时间。

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的大表盘以秒为单位,小表盘以分钟为单位;电子停表能直接显示时间,读数比较方便。

-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利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但这些工具的精度相对较低。

- 方法:- 使用停表时,要先进行归零操作。

对于机械停表,按动启动按钮开始计时,再按动停止按钮停止计时,然后读取时间。

读取机械停表的示数时,要分别读出小表盘和大表盘的示数并相加。

电子停表则直接读取显示的时间数值。

三、速度测量的实验。

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 实验步骤:- 把斜面一端垫高,形成一个斜面,使小车能够在斜面上自由下滑。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附答案)知识点:1、实验原理:v=2、实验器材:秒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挡片3、斜面倾角小的好处:减缓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4、金属挡片的作用:便于确定小车到达的位置和到达该位置所用的时间。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小丽元旦去千佛山游玩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挂坠,她回学校问同学“这是什么金属做的呢?”小娟说“可能是铁的吧。

”小明说:“拿一块磁铁(俗称吸铁石)吸一下就知道了。

”小丽的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问题B .猜假设C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D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2、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 - t 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 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 .前 3 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30km/hC .BC 段汽车处于变速直线运动状态D .BC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 15km/h3、 A 、 B 两位同学骑自行车沿同一条直线向南行走,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 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两同学从同一位置O 点开始运动, A 同学比B 同学迟 3s 才开始运动B . A 同学的速度为 2m/s , B 同学速度为 1m/sC .第 5s 时两人同时到达同一地点D . 5s 内, A 、 B 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4、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物体在OA 段的速度为v 1 ,物体在OC 段的平均速度为v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AB 段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 .v 1 =2m/sC .物体在BC 段通过的路程s BC =25mD .v 2 =2.5m/s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 t 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2 ~ 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② 3s 时甲在乙的后方③ 0 ~ 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④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 .只有②③正确B .只③④有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①②③④都正确6、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小时(h) 、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1,1m/s =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考点汇总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v=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t1= 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v2点拨: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用v=s/t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防止口腔中的空气液化气体液化时需向温度低的物体放热。

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高的镜温度/(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解:(1)98 ℃;不变(2)如图所示。

(3)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等)点拨:从数据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如果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水太多;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

考点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例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知识点一测量平均速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3,完成以下问题: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s t .2.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垫块、金属片、铅笔、刻度尺、停表.【合作探究】探究有一斜面长1.6米,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t1;再将金属片装在斜面的中点,如图所示,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的时间t2;根据测出的时间,在下表填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答: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2.要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3.小组间的同学如何分工合作,才能使时间的测量比较准确?答:将一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这种操作方法使学生分工协作的准确性更高.【教师点拨】1.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2)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知识点二超声波测距【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4,完成以下问题:1.位移传感器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计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2.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3.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仪器自动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4.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可以根据算出的障碍物移动的距离,再根据两次自动发射超声波的时间,算出物体移动的速度.【教师点拨】位移传感器与超声波测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都是依靠计算出一段时间内运动物体移动的距离来算出的.【跟进训练】如图甲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 =340 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中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17 m ,汽车的速度是17 m/s.甲乙1.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v =s t3.实验器材:轨道斜面、玻璃球、垫块、刻度尺、停表、挡板4.实验步骤5.收集数据的表格完成本课对应训练.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虚线截为相同的两块后,一块叠放在另一块上,则前后两次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l:2B.密度之比为2:1C.受地面的支持力之比为2:1D.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是l:2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kg冰与1 kg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3.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1)(2)B.(1)(3)C.(2)(4)D.(3)(4)4.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B.折射成像的有①④⑤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树荫下的光斑B.手影C.月亮的“倒影”D.笔“折断”了6.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A.小于10cm B.大于10cm小于20cmC.等于20cm D.大于20cm7.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9.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10.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治)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