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平台建设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道 以辽宁大学 为例 . “ 2 u 工程 ” 三期建设 经费给予现有省级科技平 台巨大的资金支持 , 为省级科技平台平稳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 ( 3 ) 竞 争性经费[ 4 l 一 通过竞争 , 争取 国家 、 省部 、 市级计划 和其 他横向科研
项 目经费 , 以保证省级科技平台从事基础研究 、 应用基础研究 的经费 。 更加重视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 建立协 同创新 的战略联盟 . 依托 企业 主体联合开展项 目 攻关 . 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 成果。 2 . 4 提高科技平台管理水平 . 营造 良好的“ 软环境” 2 . 4 . 1 “ 以评促建 ” . 加强科技平 台运行中期管理 运行评估是推动科技平 台建设 的重要措施 . 对提高科技平 台的整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创业者善于组合大资源,包括大人才、大资金、大项目、大技术、大市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一、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办学优势的需要大学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器,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源”和技术、管理、文化等的创新基地。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
从人才培养上,它注重全方位的社会需求;从专业设置上,它能够更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从课程教学上,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因此地方高校要树立区域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高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专业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度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上、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特色融合度上做好文章,以培养人才的素质高、能力强、创新力强赢得社会声誉,发挥出独特的办学优势。
(二)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综合力的需要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传统行业提供的岗位数量越来越有限,科技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无形中打压了就业空间。
这就要求高校要主动适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创业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如广西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循环经济为着力点,优化发展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同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部分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和创业者,是就业指导内容的一部分。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愿景驱动
围绕着 “ 感情 留人 、 待遇留人 、 事业 留人 ” 的传统方 式来开展 师资培养工作 , 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地方高校需要寻找一
条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观念 的改变 和现代人
力资源管理方式在各行业的推行 ,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性逐步
受到社会 各界 的关 注 , 为高校教师 的从业 者所认 同, 也 因而 对教 师职业生涯 的开发 也开始得到教育 理论界和教 师 自身 的关注 . 一些 高校迈 出了探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和开发 的步伐 。
3 . 学校缺乏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 良好环境。 经历了扩招后 的大发展 。 地方 高校 目前 面临更多的是生
存 和发展的压力 。 多学校为了寻求在 院校 间竞争 中能有好 许 的业绩 , 过引入聘任制 、 通 绩效考核 等管理方式加强 了对 教
师 的业 绩评价 。 将压力层层转嫁 到教师身上 . 导致青年教 师 人职后马上就面临着巨大的考评压 力。 而且 青年教师往往会
一
事 的学科 . 普遍 怀有 较高 的专业发 展 目标 , 望能在学术方 希
面成就一番事业。进入地方 高校后 , 他们 也往往遵循着求学 时 的专业发展惯性 . 工作 的关注点在于继续 申报高级别 的项
目、 撰写发表高 质量的论文 , 期待在专业技术 资格上能够尽
快晋升 。 青年教师的这些个 人 目标一方面符合 了地方高校提 升整体学科水平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 , 目前地方 高校 大都明
湖北社会科学 2 1 0 1年 第 1 0期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 愿景驱动
叶 军
( 台州学院 人事处 , 江 临海 3 70 浙 10 0)
摘要 : 由于缺乏 自身的 内驱 力和 学校 引导的外驱力 , 地方 高校青年教 师的职业发展普遍 存在 着一些 困局。愿景 有利 于吸引优 秀人才入职地 方高校 , 提升青年教 师忠诚度 , 促进他们 明确创 业探 索的方 向, 成为驱动青年教 师职业 发展 的有 效方 式。愿景还有利于促使学校积极介 入青年教 师职业生涯的开发 。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探索与思考陈宝华,罗鸿斌(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
通过科技创新,多层次、多形式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承担责任和使命的重要形式。
一、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的背景与挑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核心使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稳步推进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成为国家的意志和时代的要求。
产业的创新与升级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在当前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也将迎来新一轮革命。
从地方发展来看,制造业是广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作为制造业重镇的广东继续繁荣发展的根本。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指出,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他强调,要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全力占领技术创新制高点,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要推动科研院所和院校聚焦理论前沿、技术前沿、产业创新前沿开展创新,更好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创新源头供给。
这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对地方高校建设提出的指导性意见。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地方高校的天然使命与责任担当,也是高校谋划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2]。
为此,应当摸准区域产业发展的脉搏,从第一需求入手,以服务求得支持,以贡献求得发展,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
二、科技创新服务的实践探索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天然的联系,“应通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来推进校地合作”[3]。
新时代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022年6月第24期Jun. 2022No.24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新时代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乔 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校长办公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4)[摘 要] 新时代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通过阐述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现状,以及在科学教育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整合驻地高校科普资源,建立“线上线下”高校科普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打造高校科教特色品牌,做到科教活动规范化、多样化;组建专兼结合科教队伍,造就科学传播人才;高校与中小学科教交流制度化,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为国家持续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力量。
[关键词] 高校;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基金项目] 2019年度秦皇岛市社科联委托课题“驻秦高校助力秦皇岛市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019WT002)[作者简介] 乔 潇(1987—),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长办公室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4-0164-04 [收稿日期] 2021-07-2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2]加强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热情,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自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来,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
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和策略
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和策略摘要: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愿景;有利于提高社区教育的层次和水平;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职能的实现。
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地方高校与社区树立相互依托协同发展的思想观念;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手段发挥主导作用;需要社区在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需要地方高校主动反应与介入社区教育。
关键词:地方高校;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是社会所有教育机构、教育力量的协同教育活动,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的教育服务。
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上海真如中学与周边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是我国第一个社区教育机构。
2001年至2007年,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教育部先后确定了四批共有11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从2008年起,教育部又开展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工作,截至2014年,在全国评审认定了8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在社区教育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中小学校和社区的双向互动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比较深入,而高校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却相对滞后,绝大多数地区处于相互割裂和各自为战的局面。
关于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也刚刚起步。
这不利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不利于高校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拓展生存空间,提升自身竞争力;也不利于社区教育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加强内涵建设,丰富内容,提升水平,解决自身发展的瓶颈。
一、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有利于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和拓展;有利于高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盘活和整合。
精准服务区域发展 打造全国高新区办学“新吴模式”
吕 佳,李蕾蕾,陈淼绚,林 俊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 214028)
[摘 要]本文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介绍该校在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精准服务区域发展,打造全国
高新区办学“新吴模式”的实践中的做法和成效。 从体制机制建设、合作载体建设、双师结构队伍建设、科技平台搭
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学校通过《 服务高新区( 新吴区) 三年行动计划》 构建“ 区校发展共同
二、通过合作载体建设,提升合作深度和广度 ( 一) 企业大学 学校已分批建设并投入运行了 3 家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共 建的“ 航信学院” “ 物联网科技大学” “ 村田现代学徒制教育中 心”企业大学。 学校在持续建设省级物联网技术应用工程中 心、省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与南京第五 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建的“ 云计算研究所”、与感知控 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 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所” 建设。 ( 二) 产教融合平台 近几年,学校分别建成了 4 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项目、1 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 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 心、1 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培育项目、2 个 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通过建立“ 中国民主建国会无锡市 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基地” “ 无锡智能制造咨询服务工作站” “无锡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实验室” 和“ 无锡市信息技 术应用协会智能制造实践基地” ,推动学校产学研合作工作, 加快无锡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搭建 平台。 中国青年报以《构筑技术技能积累高地 助推区域产业 发展进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创新驱动、区校一体” 办学 的探索与实践》 为题,专题报道我校在搭建科技平台、服务区 域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研究报告《 铺建校企合作 “ 高速路” ,勇当产教融合“ 领跑者”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为例》 ,被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为江苏省 2018 年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 嵌入教学,工学结合” 企业经验实 训课程项目实践》 《 校企共建“ 航信学院” 协同共育会计服务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以“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为主题,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地方性高等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现状分析、优化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为提升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促进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开篇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背景的梳理,明确了地方高校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此基础上,指出师资队伍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等各项功能的发挥。
本文详细剖析了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队伍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现象,并通过数据调研和案例分析,揭示这些问题对高校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同时,对比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与先进经验,提炼出可供借鉴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与策略。
研究重点转向提出针对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性策略与改进措施。
这些策略涵盖了政策引导、制度设计、资源投入、环境营造等多个层面,如优化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强化教师职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多元化评价与激励机制、推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等。
每项策略均结合具体实施路径与预期效果进行阐述,力求方案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展望未来,本文探讨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能的发展趋势,如数字化转型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跨学科交叉融合对师资结构的重塑、以及全球化的视野下国际师资交流与合作的深化等。
同时,强调了持续关注并应对这些新趋势对于保持地方高校师资队伍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性。
本文以全面、客观、前瞻的视角,对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者、管理者及教育研究者提供深度思考与行动指引,助力我国地方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
高校应在服务广西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应在服务广西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摘要】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广西高校应立足实际,主动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撑,为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校服务广西新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广西教育规划纲要》)已经颁布。
作为未来10年广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广西教育规划纲要》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将“服务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之一,要求高校应“增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广西高校应立足学校实际,主动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撑,为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服务,着力提升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贴近度、社会贡献力和影响力,不断拓宽学校自身的发展空间。
一、以树立服务地方新发展的思想为先导,服务广西新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方法受观念的制约。
服务好广西新发展,高校首先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强化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一方面,要树立新的发展观、教学观、人才观,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尽快改变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脱节的现状,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实现学科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教学中尽量多采用学生感兴趣、愿意参与、易于接受的形式,寓教于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服务广西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学校要促使师生员工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逐步树立服务地方经济主战场的思想,服务广西新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鄂政发[2012]77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鄂政发〔2012〕7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全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省第十次党代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加快建设高教强省,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促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率先建成高教强省;坚持协同创新的路径,充分释放高校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的活力,整体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以用立业的理念,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高教实力更好转化为发展竞争力,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一)优化高等教育体系,提高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1.完善与生产力布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布局结构。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调整完善高校布局,优化办学层次类型、区域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
促进建立与湖北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体系。
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人才培养链、科技创新链和产业价值链紧密结合,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大学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大学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九世纪末中国从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中体会到要国富民强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兴办实业,创立高等学府。
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五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大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提供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成果资源和技术资源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十五大以来,随着“科教兴国”、“科教兴市”的进一步深入人心,大学和经济的相互作用更加被重视。
近来李岚清副总理多次指出教育部所属国家重点大学应当在做好为全国经济服务的同时重点做好为区域经济服务。
大学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
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大学提供了人才需求,开辟了广阔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了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生长点;提供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课题;增加了办学经费投入、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
大学的发展必然依赖于一定时期区域经济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同时又承担着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创造性人才和知识创新成果的任务,是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助推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源地。
让大学与区域经济同生长,不仅体现了大学与区域经济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促进学校自身发展,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长远战略之一。
一. 大学为区域经济服务是一种国际化趋势。
大学为区域经济服务,并寻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已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
以5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兴建斯坦福研究园为发端,作为教育、科技与经济互相结合的、具有地域形态特征的新型社会组织––大学科技园区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
从美国的“硅谷”、北卡三角研究园、128高速公路技术园到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从英国的剑桥科学园、华威科学园到日本的筑波、关西科学城,从德国的西柏林科学园区、卡尔斯鲁厄技术工厂到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从新加坡的肯特岗科学园到中国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遍布世界各大洲,据统计目前已达500多个。
这些科技园区源于大学,充分利用大学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介入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和支柱,标志着大学走上了教育、科研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道路,并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一种国际化趋势。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2.03.16•【文号】教高[2012]4号•【施行日期】2012.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
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注重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按照内涵式发展要求,完善实施高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
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
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地方高校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对地方高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导向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本学校实际发展情况,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科学而准确地定位自身的发展模式、发展策略、发展途径和发展目标,同时紧密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一、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经济要增长,地方产业要做大、做强还要做优,仅仅依靠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付出努力是不行的,需要有强大的科技支持和人才保证。
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巨大的地缘环境、文化资源优势,并且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也存在着地域优势,我们一定要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运用这些优势,从而使地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地方高校通过和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但能促进地方高校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升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而且能使高校获得较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和取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二、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具有可行性首先,地方高校凭借自身的地缘优势,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和技术有着充分的认识。
地方高校通过及时调整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从而能够迅速地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
其次,在地方高校中汇集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这些人员依据当地的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从而形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的重要性
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的重要性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们的科研工作尤为重要。
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对于推进学校科技创新以及提升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高校青年教师是科研创新的主力军。
在国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承担起推进科技发展的使命。
他们应该注重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积极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努力成为科研创新的领跑者。
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在科研过程中坚定而执着,不断深入研究,精益求精,继续推进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
其次,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校的声誉和实力密切相关。
学校的声誉和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
如果学校的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不佳,那么学校的声誉和实力也会受到损失。
相反,如果学校的青年教师科研成果出色,那么学校的声誉和实力也会得到提升。
第三,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对行业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不仅仅是对学术界的贡献,还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他们的研究可能会导致新的药物开发和医疗技术的创新,对改善人类健康质量、推进社会医药卫生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青年教师还可能研究新的能源开发、环保技术,这些领域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领域,对减轻能源和环境压力,发展绿色经济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科研成果也是富于创新的机会。
科研活动不仅仅是沉溺于书本之中,更多的是让大家参与实践,摸爬滚打。
科研需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以及不断发展,这样研究成果才更具有实际意义,有时也会促进发明创造,这就属于青年教师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最后,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活动中也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在不断尝试、不断钻研的过程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将不断提升,更可以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提升自己的学术素质和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摘要:师资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和不足,从岗位设置、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师资队伍结构、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构建一套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和教育形势、校企双向合作、教师学术水平精、专业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专兼职结构合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有效促进应用型高校转型升级。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
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石。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思路,提出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以及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新型办学模式[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师资队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专业发展水平高,又适用于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师队伍,对加快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提高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关键性作用。
1 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主要为地方本科院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90%以上,这类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输送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新形势下,大批地方本科院校面临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将涉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这些都与教师队伍水平息息相关,应用型高校教师,除了学术专业素质水平高之外,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前沿性的行业信息也需要掌握,能够面向市场、产业、行业进行课题研究、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高校转化中心:助推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高校转化中心:助推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文/潘慧 徐津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广东科技》:请简要介绍高校转化中心建设和运营情况。
高校转化中心: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攻关的历史使命。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发源地的作用,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于2017年和2022年签订两轮《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高水平建设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于2018年6月注册成立。
落户佛山后,高校转化中心以“管理中心+线上服务平台+创业园”的“1+1+N”模式运营,推动建立市场导向、省市联动、校企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近年来,高校转化中心聚焦促进科技成果校企合作和培育科技型企业。
据统计,高校转化中心在2017—2021年推动全省高校向佛山企业转移技术成果3741项,服务金额6.8亿元;截至2023年5月,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80家,市场估值超20亿元,形成“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拟上市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广东科技》:高校转化中心致力于促进省内高校科技成果在佛山落地转化,满足佛山行业企业科技需求,增强佛山产业核心竞争力。
请问,贵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高校转化中心:作为专门面向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高校转化中心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围绕转化,搭建校企技术对接服务平台。
我们开展精准对接,组建硕博士为主的技术经理人团队,根据各自研究方向,按照标准化转化流程开展企业调研和成果对接服务,邀请1000名高校教师到547家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
依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高校转化中心”)由广东省教育厅和佛山市人民政府共建,秉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建设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发展愿景,致力于为省内外高校和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园区运营等专业化服务,助推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基于动机分析的地方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基于动机分析的地方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杜微;孙雅萍;孟艳萍【摘要】科技创新关系到国计民生,高校教师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不可小觑。
通过对不同级别高校的教师队伍、科研情况、制度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地方高校虽然在学校和教师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科技创新能力与部级高校相差甚远。
通过对影响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外动机的研究,提出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为地方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34【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科技创新;地方高校;动机;措施【作者】杜微;孙雅萍;孟艳萍【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正文语种】中文由于科技创新在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各个国家都把它放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
我国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创新的绝大部分由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承担。
其中高校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光进行科技创新也培养着科技创新的人才[1]-[3]。
我国高校按隶属关系分,可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它部门所属高校、省(区、市)所属高校以及行业所属高校等;地方所属高校(省属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
地方高校和部级高校除了隶属关系不同,在生源质量、教育水平、办学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均领先于其他所属高校。
科研水平的差距在《2013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得到具体的结论[4]-[5]。
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统计中,地方院校的数量占院校总数的91.5%,教学与科研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是71.7%,研究与发展人员的比重是63.9%,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比重是56.2%,教授的比重是61.5%。
树立创新精神积极主动地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
树立创新精神积极主动地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一、观念创新,要重新认识高等学校肩负的社会职能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增强综合国力。
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给高校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而现实的课题,—就是如何转变过去那种只注重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而忽视科技工作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真正担负起推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
行动上的启觉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思想上的解放和观念上的更新。
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充分认识到我院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在落实省委“三大战略”中的地位、作用、任务和面临的挑战,重点解决了四个认识问题:一是破除了经济建设“局外人”思想,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科教兴省战略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主动投身于科教兴省战略中去;二是转变了,单纯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了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树立了为地方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观念;三是摒弃了保守、自卑的思想,充分认识到省属高校要在振兴地方经济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四是克服了停滞不前、不思进取的思想,明确了我们在科技兴省战略中要积极主动、有所作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
高校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和提供社会所需要的高新技术成果,并且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是历史赋予高校的一项新的社会职能。
为此,我们在统一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增强科技意识,进一步加大开展科技工作的力度。
首先,我们在学院《“九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要强化科技服务”,从而把科技工作摆到了突出的重要位置。
第二,我们实施了科研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学院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协调、组织、督促科技工作,保证人、—财、物的落实。
第三,建立健全一系列旨在激励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开发,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实行教师科研工作量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 了一个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潜力。因此,只 有 通 过 对 高 校 青 年 教 师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外驱力和内趋力,调动其从事科学研究 的主观能动性,提 高 他 们 的 科 技 创 新 能 力,才 能 更 好 地 提 高 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普通高校 1908 所,其中地方所属所 管院校 1797 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 94. 2% 。全国 740 所本 科院校,其中地方本科院校 634 所,占 85. 7% 。地方普通高 校本、专科在校学生 1716. 8 万,占全国总数的 91. 1% ,地方 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 522. 8 万,占高校招生总数 565. 9 万的 92. 4% 。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国家和地方 教 育 和 经 济 发 展 中,地 方 高 校 发 挥 着 至 关
二、加强地方高 校 青 年 教 师 科 技 创 新 能 力,对 服 务 区 域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一) 加强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推动区域经济 发 展 的 需 要 。我 国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十 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 自 主 创 新 、重 点 跨 越 、支 撑 发 展 、引 领 未 来 的 方 针 ,加 快 建 设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着 力 提 高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促 进 科 技 成 果 向 现 实 生 产 力 转 化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更 多 依 靠 科 技 创 新 驱 动 ,着 力 提高科技创新 能 力 ,加 快 国 家 创 新 型 城 市 和 区 域 创 新 平 台 建 设 。”党 和 政 府 非 常 重 视 培 养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地 方 高 校 作 为 培 养 人 才 的 摇 篮 ,肩 负 着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培 养 高 素 质 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 群 体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培 养 、引 导 和 造 就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是 他们的神圣职 责 ,这 就 要 求 对 青 年 教 师 的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开 发 和 培 养 ,以 提 高 其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的 能 力 ,对 于 夯 实 国家的科技创 新 体 系 ,推 动 区 域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现实意义。
王占武,栾忠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高校是培养 高 学 历、高 素 质 人 才 的 场 所 和 基 地,充 分 发 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 创新四大职能,大 力 提 升 人 才 培 养 水 平、大 力 增 强 科 学 研 究 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我 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 新的主要力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 长密切相关,伴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日 益 融 合,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已 经成为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素。因 此,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完善 科研管理机制,促 进 科 技 协 调 发 展,提 高 竞 争 力 具 有 积 极 地 推动作用,对服务 地 区 经 济 发 展、提 升 我 国 整 体 科 技 创 新 能 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 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搞科研。近年来,随着高 等教育规模的不 断 扩 大,师 资 力 量 日 趋 紧 张,教 学 任 务 不 断 加重。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要力量,承担了大部分的 教学任务。随着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使得许多 青年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和动画,可 见,繁重的教学任务是制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一个重 要因素,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搞科研,更不用 说有意识的将先进的、有创意的科研成果融于自己的教学中 了。
重要的作用,加强 地 方 高 校 青 年 教 师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的 建 设 , 是高校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战略举措。通过 对有关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诸多文献与 研究成果的梳理,归纳了目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 力主要存在的问题:
( 一) 缺乏经验,科研意识薄弱,对科研的认识不到位。 一部分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期间尽管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和参 与了科研工作,但 普 遍 缺 乏 独 立 开 展 科 研 工 作 的 经 验,科 研 意识不强,自觉进行科研工作的主动性不够; 还有一部分青 年教师认为: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只要能把学生教好 就可以了,科研可以放在一边不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9 期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闫 健 王占武 栾忠权
【摘 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整体 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系统总结出地方高校 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对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丰富学科内涵、形成研究团队、支撑学科建 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10YJC630318)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1JGC118) ; 北京市教委科研计
划项目( SM201110772009)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闫健( 1978 ~ )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 研究方向: 科研管理、电子信息
因此,从目前来 看,地 方 高 校 青 年 教 师 这 支 地 方 高 校 的
·116·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11).69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9 期
生力军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地方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和 建设这支生力军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未来地方高校的科技发 展、提高学术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