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之外交决策

合集下载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外交决策不仅影响着美国国内政策的制定,也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的外交决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公众舆论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国际关系也是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

美国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大国,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对于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外交关系网,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会影响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行为。

美国的盟友关系、对手关系、竞争关系等都会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美国会根据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来平衡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行为,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塑造国际秩序。

国际关系是美国外交决策不可忽视的因素。

国内政治也是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

美国政府在制定外交政策时,需要考虑国内政治的因素,包括国内政治局势、议会立法、选民意愿等。

美国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制定的外交政策得到国内政治的支持和认可,以便顺利实施。

由于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政府在外交政策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选民意愿。

选民的意愿会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尤其是在国际事务中,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选民的意见。

国内政治是美国外交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公众舆论等因素是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和立场。

在制定外交政策时,美国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最大化国家利益和维护国家安全。

对于公众舆论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确保政府的外交政策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些因素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也将不断演变和调整,美国政府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以应对世界各种挑战和机遇。

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机构和程序

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机构和程序
手里
,
,
历届 总统 一 步 步地把 外 交 决策权 揽 在 自 己

现在 国 会 已 只 有批 准条 约 权 和 宣 战权
,
对 于 宣 战权
,
因为 宪 法 规 定 美 国 总 统
是 三 军 统帅 国会 宣 战

总 统 就 往往 采 取 先斩 后 奏 的 办 法 来 绕 过国会
,

有 时 造成 既 成 事 实迫 使

其 他 总 统制 或 内阁 制
的 国 家 都 没 有 这种 情 况
所 以 现 在 美 国 同外 国 签 订 条 约 时 都 有 这 样 一 个 附 加 的 规


本条 约 签订 之 后 经 两 国 依 照 其本 国 的 宪 法 程 序 批 准 后 生 效
美 国 从 一 七 八 九 年 实施 新宪 法 以 来
& ∃ ∋ 利益 团体
在 外交 上 最 主 要的 利 益 团体就是 犹 太 人
,
,
他们 一 方 面 效 忠 于

美国
,
另 一 方 面 又 效 忠 于 以色 列
,
效 忠 以 色列的 程 度甚 至 超 过 效 忠 美 国
,
凡 以 色列
遇 到重 大 事件 或 困 难 力
,
美 国 的犹 太人 都解 囊 相 助
,
搞 独裁
的 国家
美 国 就 不 与 其 结 盟 或 实行 援助
,

如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就 不 援 助 佛 朗 哥 政
,


现 在美 国 变 了
制 定 外 交政 策 唯 一 的 考虑 就 是 国 家利 益

美国对亚洲国家的外交政策研究

美国对亚洲国家的外交政策研究

美国对亚洲国家的外交政策研究第一章:介绍美国一直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和领导者之一。

它的外交政策是建立在其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而在亚洲地区实施的外交政策也不例外。

本文旨在对美国对亚洲国家的外交政策进行研究以及分析。

第二章:美国对亚洲国家的政策倾向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亚洲国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关注领域。

随着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势力地位的加强,其对亚洲国家的政策也经历了一定的转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在对亚洲的态度逐渐转向了一种更积极、开放的立场。

美国对亚洲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亚太再平衡政策由奥巴马政府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政策,是美国对亚洲地区最具有战略性的一项政策。

它旨在加强与亚洲国家的联系,并且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应对中国在地区事务中不断上升的地位。

2. 成立联盟为了增强自身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美国通过建立一系列地区联盟和安全保障协定,动员了一些亚洲国家的支持。

这些协定旨在维护亚洲地区的安全,并增加各国之间的互信。

3. 经济因素随着亚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利益也随之增长。

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和扩大其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利益,促进和亚洲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使美国稳步扩展了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第三章:美国对亚洲国家外交政策的实施情况美国对亚洲国家的外交政策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本章将着重介绍美国在对亚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表现。

1. 美国与日本的关系美日两国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密切联系之中。

现如今,美国是日本最重要的安全保障伙伴,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势力地位依然很高,而日本被视为美国在该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

2.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崛起,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合作与竞争并存”。

美国对中国在南海开展领土争端表示强烈不满,而中美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也不容小觑。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在美国外交决策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以下就是几个主要的方面:1. 政治因素美国外交决策中,政治因素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美国是一个政治制度相对完善和政治力量高度分散的国家,在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中,各种政治力量的影响力较为均衡,每个力量都有着独特的议程和利益。

政治力量的不同议程,也就会导致对外交问题的看法和利益上的取向不一样。

2. 经济因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而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受到了国内经济利益的影响。

例如,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决策,就往往会受到国内能源成本、原油进口比例等直接与能源相关的经济问题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其他经济利益的制约。

3. 军事因素美国在全球拥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和军事部队。

美国的外交政策往往会受到军事利益的影响。

例如,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和对抗,更多的是来自于两个大国之间的军事因素。

此外,美国的军工产业也会对外交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决定是否对某个国家实施武器禁运等。

4. 外交传统和文化因素美国外交政策传统上有很强的国际主义倾向,也就是美国在国际问题上更倾向于采取多边主义而不是单边主义。

此外,美国文化的特殊性也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态度和政策倾向。

5. 媒体和民意因素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制定中,媒体和民意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政治领袖和政府官员通常会受到媒体对其言论和行为的关注和监督,而公众和媒体的反应也会影响到外交政策决策的方向。

因此,在制定外交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公众和媒体的反应。

总之,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决策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媒体和民意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需要多方面权衡和协调,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关于美国外交决策的所思所悟

关于美国外交决策的所思所悟

美国外交决策的龙头——总统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以一个超级大国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对于这样一个豪门贵族,显然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的地方,其外交决策就是首先值得我们琢磨的地方。

所谓决策,就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由此在社会中实现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外交决策即一个主权国家对于外交政策做出决定的过程。

而美国的外交决策自然是其对于外交政策做出自己决定的过程。

美国外交政策究竟如何制定然后付诸实行历来是一个比较争议的问题。

在外交过程中总统有多大的权利,国会有多大的控制,舆论和利益集团等各种因素对外交政策有多大的影响,决策的方式及其集中统一至何程度等,始终在各方存在各式各样的看法。

但我认为,我们还是能从一些蛛丝马迹悟出一些本质,而其中最重要的决策角色无疑是美国总统。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美国外交的决策过程模式分为:决策内圈,决策外圈与决策边缘。

决策内圈主要是指白宫,而决策外圈主要是指国会,决策边缘主要是舆论、利益集团等等。

决策内圈当然是总统处于核心位置,而其幕僚以及内阁成员主要由一种美其名曰“分赃”方法确定,简单来说,就是总统自己确定,决策内圈是又组织有法定形式的;而决策外圈的国会则是权利最大的,可以称之为钱袋,它享有条约批准权,立法权,拨款权,宣战权等,关于它为什么处于决策外圈,是因为其权利分散,情报等信息闭塞所致。

总之,事情越紧急,总统权利越大;反之,国会的权利越大。

而决策边缘主要指的是公共舆论,利益集团,政治文化等对决策的影响。

美国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项外交决策的形成常常取决于多个复杂的因素。

就美国的外交决策来说,我觉得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

不仅与参与角色密切相关,还与它整个执行阶段相关。

虽说它的决策核心是总统,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他的诸如国会,尤其是公共舆论等对其也颇有影响。

国会不仅和总统享有相等的外交权利,但总的来说,国会对总统的支持多于制约。

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样是必要地。

因为总统既然是一国之首,当然必须得有权利,这个权利不宜过大也不能太小,如若俩者相等,那么关键时刻是总统说了算还是国会说了算呢?所以,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是有益的。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

导言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一、一项政策是如何成为法律的?二、分权制下三大系统如何工作第一讲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传统——回顾20世纪以前的美国外交一、孤立主义与相关原则二、历史的转折第二讲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走向世界的起点一、美国是如何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二、美国与凡尔赛和约第二讲: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外交一、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外交的一般特征1、美国外交对经济领域非常关注2、美国政府积极干预国际市场竞争3、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使美国的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二、胡佛与美国二十年代的经济外交1、重视经济与商业活动2、强调美国应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3、主张美国商业界面对国际竞争时要合作4、主张美国政府要与商业界提供帮助三、反对外国垄断原材料价格1、认为外国垄断对美国经济与消费者造成损害(带有孤立主义倾向的观点)2、英国的史蒂文森法(1)史蒂文森法由来与内容(2)史蒂文森法对美国的影响(3)建立原料储备库(4)评价:其实质是保护美国企业的利润四、形成控制对外贷款投资的政策五、金融界与制造业的矛盾2、控制贷款以保护美国出口3、控制贷款以保护美国贷款五、美国的战争债务政策第四讲罗斯福与中立法一、有关中立法的争论及历次中立法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论战2、1935年临时中立法3、1936年中立法、1937年中立法二、1939年中立法与美国国会政治第五讲杜鲁门主义与遏制战略一、杜鲁门政府外交政策的背景1、雅尔塔体制2、美国继续维护雅尔塔体制的困难3、美国国内形势二、凯南的遏制战略与杜鲁门主义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杜鲁门主义的理论基础--遏制战略3、再谈杜鲁门主义(这是遏制战略的第一次运用)4、马歇尔计划与遏制战略5、政府内外的不同意见三、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1、冲击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些重要事件2、NSC 68号文件3、朝鲜战争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3、朝鲜战争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4、在全球遏制战略问题上的争论5、共和党的态度五总结和评价遏制战略1、杜鲁门时期奠定了以后美国外交和战略的基本原则--遏制战略的地位。

美国政策与外交

美国政策与外交

总统国会在外交权上的博弈自美国建国以来,在前100多年中国会在外交决策中占主导地位(除了个别战争危机时候),因为那个时期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主要是发展经济。

20世纪以来,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奉行扩张型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美国总统在经历过各种危机对外交权利的积累后取得了外交权的主导权。

美国宪法第1 条列举了总统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享有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总统应提出人选,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而任命大使、公使、领事,总统应接见各国大使和公使等等。

宪法在第1 条列举了比第2 条长三倍的赋予国会的外交权力:对外宣战权;国会应计划合众国的国际和公共福利;规定合众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招募陆军、装备海军并供给二者军需;国会有权制定为执行各种宪法授权所必需的和适当的法律等等。

美国的宪法对权力实行了三权分立和制约均衡的原则。

外交权力也是如此,但是外交权力在宪法中总统和国会之间权力划分却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重叠区即半阴影区(美国总统与国会对外交权的博弈争取也主要在这一区域)。

例如宪法赋予国会宣战权,却没提媾和权,宪法赋予总统缔结合约权,却没提终止废除和暂缓履行合约的权力。

宪法赋予总统为海陆军总司令,而招募海陆军及军需却由国会确定。

等等诸如此类的模糊和空白区。

这样的模糊和空白使得总统和国会在不断地争取外交权的主导权。

例如在外交承认权上,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应提出人选,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而任命大使、公使、领事,而第三款又规定总统应接见各国大使和公使。

大使成了总统的大使,大使直接向总统汇报工作并接受其领导。

所以本来承认国家政权是国会的权力,变成了总统的权力。

如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但是1936年最高法院在柯蒂斯—赖特案的裁决中认可了总统拥有提出和谈判条约的权力,参议院和国会均不介入。

总统签订条约的权力,暗含了总统签订行政协定的权力。

故总统往往绕过国会直接签订行政协议而不是缔结条约(事实上很多条约的缔结建议在国会上往往不会通过如威尔逊的“国联”建议)。

美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_以中美建交为例_余丽

美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_以中美建交为例_余丽

收稿日期:2007-06-18作者简介:余丽(1964-),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的教学与研究。

 第41卷 第1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Vol .41 No .1JOURNAL OF Z HE NGZHOU UN I V ERSI TYJan .2008 美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以中美建交为例余 丽(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 要:中美建交,既受国际体系的影响,也受到美国国内因素的制约。

美国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时体现了理性行为者、官僚政治以及组织机构三种模式的决策特点。

这三种模式的结合使美国能够较全面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但也带来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病。

关键词:理性行为者模式;官僚政治模式;组织机构模式;中美建交中图分类号:D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8)01-0032-05 宏观层次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是国际体系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过程决定国家的国际行为,国家被当做一个理性、单一的统一体,国家的对外决策机制称为理性行为者模式。

大部分探讨国家对外政策的文章都是使用这一分析模式。

然而,单纯从国际层次进行分析的理论虽具有一定的解释性,但是它们“在实际存在的反常现象和理论的局限性的共同压力下很容易变得无能为力”[1](P42),以至于这种单一层次的分析(国际层次)不得不让位于两个结合起来的分析层次,即国际层次和国内层次。

按照亨利・基辛格的看法,任何政治家在做出外交决策时都受到两套因素的制约:一是其他国家的政治、势力和行动;二是从公众舆论到政府和官僚机构的态度这一系列内部条件[2](P157)。

由此,国家对外决策机制的模式也加以扩大,出现了官僚政治模式和组织机构模式等,这两种模式都是考察国家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国家的对外行为。

中美建交是中美两国外交史上的大事,对国际局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当代美国对外战略的特点

浅析当代美国对外战略的特点

浅析当代美国对外战略的特点摘要:加强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适时拉拢于自己有利的国家,缓和双边紧张关系以争取和维护霸权地位是美国的惯用手段。

关键词:1.霸权地位 2.对外战略 3. 政治经济文化 4. 交流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各国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逐渐村落化。

各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谋发展,进而不断转换外交态度以适当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而这种情况,在大国之间的表现尤为明显。

二战后初期,各国均意识到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而这一时期,休养生息,谋求安定的国际环境以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则是各国的一致标准。

一、霸权的诱惑美国曾长时期奉行孤立主义,以避免卷入欧洲国家的斗争之中,“美国例外论”在美国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①。

二战后,美国将确立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为首要目标。

在此之后,几乎一切的外交活动都是以此为目标开展的。

杜鲁门政府制定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确立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实后盾,对新中国进行包围,迅速拉拢资本主义国家,企图以此提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包围控制,以此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对西欧实行经济援助战略实力美国增加国际后援,为资本主义体系的日益巩固壮大增砖添瓦。

同时,进行文化渗透,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

以和平为借口对东南亚等地进行文化渗透,对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鼓励亲美政权。

美国似乎是疯狂的攻略者,一切于己有利的资源皆可百般思虑加以利用,反之,彻底毁灭。

二、人权的幌子尼克松和卡特时期,是美国对外战略与矛盾相对缓和的阶级。

苏联实力进一步追赶美国并持平成为美国暂时温驯的重要原因。

在此期间,美国实行了一系列友好外交政策,包括进一步缓和同苏联、东欧的关系,同时与中国建交,实现双方关系正常化,共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加强政治经济联系,为美国此时国内经济军事实力的修整提供了缓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内部是指美国民众对政府推行一系列激进政策的舆论压力)。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根据本国的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利益制定。

制定的出发点是本国的实力,最终的归宿或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自身利益。

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制定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这是美国在二战后制定的总的外交政策。

在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过程中,苏联是其最大的障碍。

为此美国针对苏联在欧洲采取了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

在亚洲采取“热战”,以联合国名义参加朝鲜战争和发动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70年代,由于美国经历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上赶上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所以美国不得不对其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对于西欧,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重视欧洲地位;对于日本,日美成为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

80年代,由于美国由于国家实力有所恢复,在美苏争霸中开始对苏联采取攻势,推行“星球大战”计划,展开军备竞赛,以此拖垮苏联的经济。

苏联解体以后,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二战后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服务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建国初期美国对华的外交政策是在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60年代,美国采用敌视威胁政策;70年代,美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缓和;以后,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好是主流,中美关系互利互惠,但是由于台湾问题,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导致中美关系的紧张不和。

综上所述,二战后,美国始终都没有放弃它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浅析公众舆论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浅析公众舆论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问题,学者们也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虽然研究结 果有偏向,但是,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也让他们迟迟不敢下定论,对这一问题做出一 个规范性的结论将是不明智的。〔 11〕
本文也并不会在这一个问题上给
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只是理清几组关系,希望能加深对这一
问题的认识。
1. 公众舆论 ———
决策者:美国的对外决策形成与政府高层,主要由总统做出决定,因此,舆论 作用的发挥首先要看能不能影响决策者,决策者对公众舆论的态度如何制约了公众 舆论的影响程度。以民意调查为例,当民意和他们的认知、信仰相符时,他们就偏 好使用民调结果;反之,则忽视甚至排斥民调结果,并会通过适当方式去改变民 意, “教育 ”
以上,就公众舆论对决策的影响程度梳理了 3 组关系,当然,还有更多细微的 地方值得进一步地探讨。就程度的问题,我认为是不存在一个确切的答案的,需要 具体情况具体讨论。值得研究的是,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对舆论的作用程度。
四、结语
美国的民主政体和选举制度给予了公众舆论影响外交决策的一个合法和有效的 途径,大众传媒和利益集团也可以成为公众可以借以表达观点的渠道,而美国政府 的决策又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公众的看法呢?本文对这一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 答案,只是从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精英、事件突出性的角度进行了简要的分 析。美国是一个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其政府对待公众舆论的态度可以对民主化 程度不高的或正走向民主化的国家有所启发,认真处理好政府与公众舆论的关系。
〔2〕熊志勇 . 美国公众舆论与战争 ——— 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为例〔 J 〕. 外交学院学报, 2004,(77.
〔3〕〔 9〕陈冲 . 美国对外政策制度中的民意测验〔 J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04.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孤立主义是美国独立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奉行的、一种避免涉足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反对欧洲干涉美国事务,并不与任何欧洲列强结盟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从其一诞生便具有多方面的两重性:它既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的实际需要,也是美国为谋取国家利益所制定的对外政策的最优选择;它既是一种被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一种进退自如的策略和工具;它既有躲避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防止战争引火烧身、维护国家独立与自强为消极防御的一面,也有独霸美洲、不容他人染指的积极进攻的一面。

按照《美国历史辞典》的解释,孤立主义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孤立主义只侧重政治和外交,而在经济上并不限制与外部的密切联系。

美国开始发展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闭关锁国对它当然不利;第二,从空间上讲,孤立主义只运用于对欧洲的政策,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政策则不包括这个原则;第三,孤立主义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并不是首尾一贯的,而是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成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演变。

史学界一般把华盛顿总统在1793年英法战争时发布的”中立宣言”,以及1796年9月他发表的著名《告别演说》中提出的外交原则作为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发端。

从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宣言》的发表,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

第二阶段,从1823年《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已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在中立的幌子下,美国成为纵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的帮凶。

美国实行孤立主义的主要原因是欧洲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埋葬了孤立主义,跃然登上领导世界的政治舞台,欧洲中心格局也随着战争的结束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作者:王文琦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7期【摘要】在当今时代,中美关系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加深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利于我国在未来能够更好的理解美国外交决策的逻辑脉络,从而服务于我国的外交事业。

美国在制定某项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左右,而在处理国际问题的过程中,总统、国会、利益集团、民众舆论等因素发挥的作用与作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外交决策总统国会国家利益1.外交决策的基本目标——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美国外交决策的基本目标,也是一切外交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历史上,美国的国家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建构、发展的。

从美国独立之初的维护国家独立,到19世纪初的海外有限扩张,再到冷战结束后维持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美国国力的逐渐增强,其国家利益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

当然,除了最高国家利益外,美国还有各层次利益,因此,决策者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会综合考虑涉及哪些国家利益,最后采取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动。

虽然美国外交决策的宗旨是这样,但是国家利益终归是一种价值判断,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这种价值判断很大程度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难有客观标准。

许多决策者虽然声称决策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但是由于决策过程受制于美国庞大的官僚机构,最后决策的结果往往是反映了部分决策者的主观意愿,或者是多方利益集团经过协商后的多方都能够接受的折中方案。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在许多外交问题的决策上,难以称得上最明智,只是多方利益集团共同作用下最合适的方案。

2.外交政策的核心人物——总统美国宪法授予了美国总统在外交领域最高的权力。

其中总统在美国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说,美国的外交决策机制的核心是美国总统。

以美国总统为首的政府是一种对层次构成,外交决策机构往往由国务卿、国防部长、中央情报局等美国总统组成的高级内阁官员构成。

大国外交决策机制概览

大国外交决策机制概览

对于主权国家尤其世界大国而言,能否作出正确的外交决策往往攸关其外交行动的成败,而及时、果断、正确的外交决策有赖于通畅、有效、迅速的外交决策机制。

美俄日印等国均非常重视外交决策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其外交决策的有效性。

美国的外交决策机制总统在对外事务决策中占据优势地位。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国家,但总统权力巨大。

总统在对外决策领域主要有下列权力:任命国务卿、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以及驻外大使;与外国政府建立或中断外交关系;最后决定各项重大国家安全政策;谈判与签署国际公约和协议;处理国际危机、采取措施保护美国国家利益;按照法律向国外派遣军队;建议或否决法案等。

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协调机构。

总统任主席,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向总统提供咨询和建议,并具体协调国务院、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的政策。

其成员包括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中央情报局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白宫办公厅主任以及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等。

国务卿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地位有时取决于任职者的个人风格和受总统器重的程度,如在布什第一任期内,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明显受青睐,而赖斯在布什第二任期内当上国务卿后,国务卿重新受到青睐。

国会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对外决策主体。

国会拥有宣战权、条约批准权、对外贸易规则制定权,并为外交活动、军事行动以及对外援助提供资金,参院还拥有审议和批准条约、审议和批准总统提名的官员任命等。

国会主要通过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和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等机构参与和影响政府的外交决策。

国会中一些与外交事务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军事、情报、拨款等小组委员会也不可忽视。

国会能延缓或拒绝总统重要的立法倡议、修改总统的倡议,阻挠一些政策的制定出台、削减预算等。

国会对总统外交权的限制不同时期存在差别。

在非常时期,国会往往不限制总统的对外决策权,而采取默许或合作态度。

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经济大危机、随后领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到50-60年代的美苏激烈对立,出于应对非常时期以及反共需要,国会基本不干涉总统对外决策。

美国国会与美国外交

美国国会与美国外交

美国国会与外交政策学号:1404524028班级:14403姓名:刘璐美国国会与外交政策摘要: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对于全球国际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就无法真正把握国际局势。

而作为中国外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关系正在不断加深,了解和熟悉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机制,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决策机制中,除行政部门之外,美国国会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认清美国国会在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及活动方式等方面非常重要。

下面从美国外交决策机构的影响因素、美国国会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和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三方面分析美国国会怎么在美国对外关系领域发挥作用。

关键词:美国国会美国外交外交政策对华政策一、美国外交决策机构的影响因素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美国外交决策的机构。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外交决策的制定者是美国国会和总统。

但事实上,参与制定外交决策的机构有:1、总统及其幕僚;2、国会参众两院;3、国务院;4、其他各部门(主要是国防部);5、专业外交官员;6、各个利益集团;7、在外交领域的权威学者和曾经担任过国务卿、防长等要职的人。

而在这七者中,以总统和国会为大。

这两者就像是扁担的两头。

总统对外交所施加影响的动力自于其幕僚和阁员,比如外交决策的中心就经历了由国务卿向国家安全会议转变的过程:一九三三年以前,美国国务卿有较大的外交决策权。

而后来慢慢国务卿的外交决策权力被外交政策助理和国家安全顾问所肘挚。

况且就拿国务卿来说,之一职位依然保持着对外决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务卿所下属的各国外交官可以让他掌握到全世界的情报,一有情报送到国务院,国务院所设计的情报分析处和政策设计处在把情报送到国家安全会议讨论之前两处专家必将对情报的分析送到国务卿以供其审核,国务卿批准后再送至国家安全会议上进行讨论。

由此可见其对外交决策起着多么巨大的影响。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道德、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提供更为详细的解析。

1. 经济因素美国的经济利益在外交政策决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美国政府会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包括促进国际贸易、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等。

此外,美国企业的利益也在外交政策中得到了较高的重视。

美国会调整相关政策以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制定“出口管制”政策来限制向敌对或有威胁的国家出售技术或商品。

2. 政治因素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定与国内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选举周期、利益团体的影响、国会的立场以及媒体的报道都会对外交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此外,美国政府也会根据其他国家的政治立场作出反应。

例如,在与叙利亚和伊朗交涉时,美国政府会考虑到叙利亚和伊朗的政治动态,并据此作出决策。

另一方面,美国还定期与盟友和其他国家进行高层会晤,以解决对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共同关注。

3. 道德因素美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其外交政策的决策。

例如,美国政府为了维护人权和民主价值观,可能会支持其他国家的民主革命活动,或在有危机的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在海外的行动,例如支持反恐,推行民主等也都是基于道德价值观的因素所决定的。

4. 文化因素5. 安全因素美国的安全利益也是其外交政策的决策因素。

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确保其国家安全,包括进行反恐行动、军事扩张、制裁对手等。

对于那些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国家,例如伊朗、朝鲜、俄罗斯等,美国政府的反暴力计划中会考虑所有的安全因素,直至决定采取行动为止。

总的来说,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面对来自多个领域的挑战和竞争,这需要美国政府对多种因素进行权衡和决策,并做出最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方案。

美国总统在对外决策中的角色和作用

美国总统在对外决策中的角色和作用

美国总统在对外决策中的角色和作用作为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对外决策权也和其他国家权力一样,被联邦宪法赋予了几个不停地权力实体。

但是,和国内政治不同的是,美国宪法在对外政策方面的规定有其独特性,在对外政策方面,联邦宪法确立比国内政治更为复杂的,基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互补性的独特机制。

也就是说,宪法在对外政策权力规定方面留有很多的“灰色空间”,这让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构和国会有了很大的利用空间,以此为自身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在美国的对外决策过程中,参与、影响和决定对外政策的有总统、国会、舆论、利益团体等,但是在这些因素中,总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首要因素,而本文主要论述的也是总统在对外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美国总统在对外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气的关键作用,首先得益于合众国宪法所赋予给总统的权力。

关于总统职权和权力的规定,主要在美国宪法的第二条中,根据这些规定,美国总统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总司令(二)、头号外交家(三)、行政首脑(四)、国家元首(五)、首席立法者(六)、民众的代言人(七)、首席司法官宪法规定的以上七种角色,给予总统很多方面的职权和政治资源,二在这几种角色中,对外决策所依靠的总统职能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总司令作为美国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的总统,因为这一职能而拥有了诸多职权。

虽然宪法中明文规定只有国会才具有宣战权,但是在紧急情况下,总统可以以处于正当防卫为理由动用武力,并且发动对外的军事行动,作为总司令的总统虽然受制于没有宣战权,但是他拥有下令在国外使用军队的权力。

美国总统的这种进行军事行动的行为在20世纪显得尤为明显,而同时对外进行这种军事行动,往往伴随着美国在对外政策的其他方面的配合,比如对他国进行经济封锁、贸易禁运等,这些相关行动会对美国的对外决策产生连锁反应。

美国在朝鲜、越南、黎巴嫩、巴拿马、索马里、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行动和实行的政策就是最好的例证。

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和对美国外交决策模式的分类

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和对美国外交决策模式的分类

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和对美国外交决策模式的分类鲜怡诗10级中文2班 10110043要了解美国的外交决策特点与模式,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影响外交决策的机构。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外交决策的制定者是国会和总统。

但是事实上,参与制定外交决策的机构有:一、总统及其幕僚;二、国会参众两院;三、国务院;四、其他各部门主要是国防部;五、专业外交官员;六、各个利益集团;七、在外交领域的权威学者和曾经担任过国务卿、防长等要职的人。

而在这七者之中,以总统和国会为大。

这两者就像是扁担的两头。

总统对外交决策所施加影响的动力自于其幕僚和阁员,比如外交决策的中心就经历了由国务卿向国家安全会议转变的过程:一九三三年以前,美国国务卿有较大的外交决策权。

而后来慢慢国务卿的外交决策权力被外交政策助理和国家安全顾问所肘挚。

况且就拿国务卿来说,之一职位依然保持着对外决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务卿所下属的各国外交官可以让他掌握到全世界的情报,一有情报送到国务院,国务院所设的情报分析处和政策设计处在把情报送到国家安全会议讨论之前两处专家必将对情报的详细分析送到了国务卿的桌子上,以供其审核,国务卿批准后再送至国家安全会议上进行讨论,由此可见其对外交决策起着多么巨大的影响。

而在扁担的另一头是国会。

在国会的力量中,其中心作用的是参众两院的院长,多数党和少数党的党魁,以及党内的尖端人物。

在美国政治中这些人有专门的称呼叫congressional leadership,译成“国会领袖“。

“国会领袖”是国会制度结构中影响公共立法和政策制定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国会领袖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两院的正常运作,针对不同的政策提议和管辖权的问题进行不断的磋商和妥协。

此外国会领袖还要利用其影响力对国会内部不同派别、集团。

以及独立色彩浓厚的议员进行协调和统筹。

虽然由于美国国会政治的松散性导致国会领袖无法对两党议员进行硬性的统一领导,但是凭借着手中巨大的权利和资源,国会领袖们依然对参众两院施加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浅谈20世纪初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

浅谈20世纪初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

浅谈20世纪初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外交政策,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对远东太平洋等弱小地区采取的扩张主义政策;二是对欧洲列强和日本的外交政策,主要是表现为由采取孤立政策到扩张政策再到孤立主义政策的演变。

一、20世纪初对远东与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主义政策20世纪初,美国利用“门户开放”的基本策略,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扩张。

自1900年至1914年,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输人大量的剩余资本。

到1914年,美国对华总投资已接近六千万。

美国就这样利用各种手段主要为经济手段,同其他国家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牟取经济利益。

同时,美国又使用均衡外交来达到其扩张的目的。

日俄战争爆发后,美国支持日本,不仅在舆论上对日本抱以同情,而且在经济上加以直接的资助。

1905年日俄战争开始,日本陆海军以弱胜强。

虽然罗斯福对沙俄在远东的野心感到不安,对日本军队的战斗力极为欣赏,但是他也不愿意让日本在远东独大。

罗斯福召集两国代表在新罕不什尔州普兹茅斯港进行和谈,他对调停人的角色非常着迷,连哄带吓,最终使两国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

罗斯福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并且获得190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但是,战争期间,美国共借予日本美元达四亿五千万之巨,并且认购了日本债券的大部分。

1905年,陆军部长塔夫脱与日本首相挂太郎缔结密约。

规定对美日吞并的菲律宾与朝鲜予以相互承认。

这是美国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强盗式的侵吞。

1917年,美日签订蓝辛--石井协定,承诺:“美国政府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在中国之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分有特殊利益。

”美国以对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的承认,换取了日本对美国的“门户开放”的认可。

二、对欧洲列强和日本外交政策的演变(一)孤立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孤立主义作为美国的对外政策,由来已久。

建国初期,在国内,各州之间内争不已,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在国外,又同英、法诸国矛盾重重,在国际舞台上一时难有作为。

论美国外交决策中的“群体思维”

论美国外交决策中的“群体思维”

对 自身过于 自信和盲 目的乐观 , 认为
不存 在 任何 潜 在 的危 险 。这种 过分 的
乐观使群体看不到外来 的警告 , 意识
号称 “ 精英 中的精英”的肯尼迪政府也 没有避免 因 “ 群体 思维”影 响所致的决策错误 不 到 当前决 策 的危 险性 。 第 二 ,行 为 的合 理化 。群体 通过
神 ’( pid o s 换 言 之 ,政 策 e r e r ) s t cp 。
制定群体对 内部团结的追求超过对合 理政策结果的追求 ,因为群体成员都
担 心小 组 的分 裂或 害怕 自己被 看 成与 其他 小 组成 员格 格 不入 ,所 以每个 成
员 不愿 意 、或 不敢 提 出不 同意 见 ,以
外 交决策 中的表现
对 于群体 思维现 象在外交 决策 中的表现 ,这里必须要提到美 国政治
科 学 家 格 雷 厄 姆 ・ 里 森 ( rhm 埃 G aa
后的轰炸被迫取消。第三 , 轻敌思想。 决策小组认为古巴军队不堪一击 ,只
需 一 小 队人就 可 以在古 巴海滩上 建 立 起 一个 坚 固 的堡 垒。结 果是 ,古 巴军 队的反 应迅 速 有力 ,两 万名 装备 精 良
判断力都会受到影响而下降。在这种 情形下,做 出的群体决策往往是不合
理 的 、甚 至 是 可能 导 致 失 败 的决 策 。
Alo ) lsn ,他对美 国的外交决策 过程 i 提 出了三种模式——理性行为模式 、 组织过程模式和政府政治过程模式。 l 3 0 事实上 ,许多公共决策,特别是重要
这些失误包括 : 第一 ,行动计划的保
密工 作 出现纰 漏 。美 国在迈 阿 密征 召 古 巴流亡 分子 的细 节 和在危 地 马拉进 行训练 的 “ 密 ” 秘 ,在 行 动 之前 已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说来,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不外乎国外因素与国内因素两方面。

一方面,美国任何一项外交政策都是对某一或某些国外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心理等诸方面)所作的反应。

另一方面,国内因素又是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

在国内因素中,有些是自然方面的,而更多的则是社会和政府方面的。

地理环境、资源条件是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美国的经济发展、政治传统、民族构成、意识形态以及像利益集团、公众舆论、大众媒介、政党等是社会方面的因素。

总统而以及国会、国务院、国防部、国家安全委员会、情报系统等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则是政府方面的因素。

一般说来,社会因素仅仅影响外交决策,而政府因素中的多数不仅影响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策。

在政府因素中,既要看到决策机构在参与决策中的重要性,又不能忽视决策者个人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不否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在美国外交史上,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等高层决策者在不同程度上对外交决策起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而决策者个人的作用则取决于决策者在决策中的地位(例如总统的作用一般要大于国务卿,而国务卿的作用又要大于副国务卿及其他外交官)和决策者的个性特点(包括决策者个人的信仰、道德、观念、习性等心理因素。

以上概括了影响和决定美国外交决策的各类因素。

这些因素决定着外交政策的制订,它们的变化决定着外交政策的变化。

它们同各项外交政策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即各类因素通过决策过程转化为各项外交政策决定。

然后,各项政策决定的实施又对各类因素起反馈作用,于是又推进决策过程,影响新的政策决定。

美国外交决策的根本依据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它规定了美国外交决策的基本目标。

国家利益概念是美国外交决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美国外交决策者毫不隐讳地谈论美国的国家利益,将它视作美国外交决策的根本依据和美国对外关系的行为基础。

美国外交决策的特点.历史上,美国曾有过各种各样的国家利益。

其中有些是基本的和长期不变的,例如美国的“国防”利益(或称“安全”利益)和国际经济利益自立国至今始终是美国最基本的国家利益。

“国防”利益在美国建国之初表现为要求维护国家独立,免遭外来侵略,以后又发展为军事上的向外扩张。

二次大战后则是在“国防”与“安全”的口号下争夺世界霸权。

国际经济利益要求增进美国的国际贸易,扩大海外投资,获取国外资源以及维护美国企业在国外的利益。

20世纪以来,这一利益常常表现为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扩张。

另外有一些国家利益则较为短暂并随着国际条件和国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19世纪,避免卷入国际争端曾经是美国最重要的国家利益之一,而进入20世纪,国家利益要求美国越来越多地卷入世界事务。

又如二次大战期间,美苏结成战时同盟曾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但到战后这一利益因美苏间爆发冷战而为美国对苏遏制的利益所取代。

%当然,决策者在制订外交政策时,除了首先考虑各种国际事件涉及何种国家利益外,还必须善于正确判断这些事件在多大程度上涉及国家利益从而制订出处理每一事件的对策,采取符合国家最大利益的行动。

例如,同样是涉及“安全”利益的事件,有些可能涉及美国的切身利益以至生存利益(如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等)。

对这类事件,决策者或采取有限的军事行动,或采取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一切可能手段全力以赴。

有些事件仅仅对美国的“安全”产生潜在的影响。

对待这类事件,美国一般不使用武力而采取外交和经济手段以及军事援助的办法。

对于那些虽涉及国家利益但并不影响美国“安全”的事件美国一般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

某一国际事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涉及国家利益,除了决定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国际条件的变化外,还取决于决策者对国家利益的不同看法。

但是,尽管外交决策总是离不开对国家利益的估价与衡量,某项外交政策是否符合国家利益往往难以有一个客观标准加以衡量。

这是因为国家利益归根结底是一种价值判断。

它总是因人们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不同,随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而改变。

外交决策者总是声称自己的政策代表了国家利益,反映了“公众的意志”,而实际上由于美国外交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为少数决策者所垄断,这种国家利益常常只是反映少数决策者的价值观念与主观愿望。

此外,在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化社会里,有着不同利益的各种社会集团总是企图通过它们各自在立法与行政部门的代理人对外交决策施加影响,而它们对国家利益又往往持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观点(例如美国犹太人集团和石油利益集团在中东政策上的抗争),加上庞大的行政机构各部门之间的官僚利益之争使得外交决策实际上可能成为不同利益之间的某种平衡,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经过讨价还价后的折衷妥协。

因此国家利益概念作为决策依据总是具有某种局限性。

它难以成为外交决策完美的指导原则。

参与决策的角色(包括决策机构与决策人)和决策程序,即决策的集中统一程度因政策的不同而异。

“安全”问题在美国外交政策中享有最重要的地位。

从这一点出发,美国外交政策大体上可分为危机政策与非危机政策两大类。

危机政策是指在发生严重国际危机情况下的外交政策(如1958年的黎巴嫩危机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政策等)。

它们同国家“安全”密切有关。

非危机政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即未发生严重国际危机情况下的外交政策。

它们中间有许多仍然同“安全”直接有关(如军备控制、国防预算、对外军援等政策)。

另有一些虽然与“安全”问题并非毫无联系,但又不是同“安全”直接有关的政策。

它们常常同国内政策密切相关(如外贸政策、关税政策、能源政策等)。

这种政策类别上的不同带来了决策角色和决策程序上的差异。

一般说来,外交政策由于反映整个国家的利益并且在秘密性与时效性方面要求更高,因此,它的制订同国内政策相比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的特点。

然而就某项外交政策的制订而言,其集中统一至何程度则因政策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危机政策具有突然性。

它要求决策者作出迅速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对策,采取行动。

加之情况的秘密性使危机政策只能由最高决策层中的少数决策者参与制订(如古巴导弹危机时,处理危机的是一个以肯尼迪总统为首的由13名高级顾问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它不允许在立法部门、利益集团、公众舆论中进行公开的长时间的讨论。

甚至连外交机构也常常被排斥在外。

同时,在面临国际危机的情况下,国内各方利益能趋于一致,利益之争减少至最低限度,因此危机政策的制订可相对地摆脱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最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的特点。

国会、利益集团、公众舆论以及官僚机构对决策的影响极为有限。

同“安全”直接有关的非危机政策具有长期性与连续性,它涉及国家长远的“安全”利益(例如军备控制政策自1963年美苏达成部分禁试条约算起至今已有24年。

在这期间,军备控制谈判虽时断时续,但政策则保。

这类政策中的大多数虽然主要仍由总统和高级决策机构制订,但由于它常常动用大量人力、资源与资金,因而需要立法部门的审议与授权并得到舆论的支持。

同时,由于它比危机政策更多地涉及国内各方利益,容易在国内引起争论并有代表各方利益的各种机构与人物要求参与和影响决策,加上它不具有危机政策那种突然性与紧迫感,因此它的制订必然受制于更多的因素,并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同国内政策密切相关的国际政策主要围绕经济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因此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并对国内政治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同安全政策相比,它更多地具有国内政策的特点,即除涉及安全政策所涉及的各方外,还涉及国内政策通常所涉及的各方,反映更多的不同利益,因而有更多的角色,包括国会、官僚机构、利益集团、大众媒介、公众舆论的广泛卷入。

它的制订无疑充满着相互冲突与讨价还价的利益之争,是一个更为长时间的困难过程,并且最难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

例如,外贸政策就是严格遵照这一方式制订的。

美国的“分权”概念在外贸政策上尤为根深蒂固。

总统和行政部门在外贸上的权力完全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授予。

外贸决策过程总是受国内经济与政治现状的约束,充满着长时间的对利益的权衡和协调。

应当指出,有些非危机政策虽不具有高度的紧迫性,无需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但由于需要在极端秘密的条件下进行,因而它们的制订同危机政策一样也必须限于最高层中的少数决策者,带有高度集中统一的特点。

例如尼克松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决定即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制订的,参与制订这一政策的仅限于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中的极少数人。

外交决策的中心与关键人物是总统。

美国总统在外交决策中比在国内政策中握有更大的权力,受到的制约要少得多。

宪法的授权使总统集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于一身,赋予总统在制订与执行外交政策中以最高地位。

历史上,随着美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总统的外交权力不断扩大。

二次大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以空前的规模卷入国际事务。

加上国际斗争的异常激烈以及外交事务日益增长的秘密性、时效性与复杂性使总统作为最高外交决策者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尽管美国有“强总统”与“弱总统”之分,总统始终是美国外交的主要决策人。

我们不妨将美国外交决策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决策圈。

尽管不同时期决策班子。

然而,处于决策最内圈的始终是总统及其贴身顾问以及像国务卿、国防部长、中央情报局长(在某些政策问题上还有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等高级内阁官员。

有时也可包括某些直接主管对外政策的副国务卿或副部长级的官员。

总之,参与这一决策内圈的人数极为有限。

美国重大的外交政策原则上是在这一层次内制订的。

例如,约翰逊总统在越战时期的决策内圈是以总统为首的,有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中央情报局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总统新闻发布官参加的“星期二午餐会”。

卡特总统的决策内圈包括副总统蒙代尔、国务卿万斯、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驻联合国大使安德鲁·杨、白宫办公厅主任乔丹和总统竞选班子负责人斯特劳斯。

当然,总统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会因情况的不同而略有差别。

但是总统在参与决策的各种因素中是最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

事实上,不论何种外交政策,它们的制订都需要考虑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而没有总统就难以将各种因素结合成全面的政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协调与平衡。

可以说,美国外交决策是一种以总统为核心的决策体制。

国会与总统分享外交权力,但在传统上国会对总统外交政策的支持多于制约。

它在同总统争夺外交决策权的斗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如前所述,总统在外交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总统并不握有全部的不受限制的权力。

根据美国宪法,外交权是一项由总统与国会共同行使的权力。

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体制中,国会是对总统权力最重要的限制。

宪法赋予国会以批准条约,批准外交官的任命,宣战,拨款,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关税等各种外交权力。

作为立法部门,国会可以通过各种立法手段对总统权力进行限制,包括对总统签订条约权的限制,对总统战争权的限制,对国防开支的限制,对外援与武器销售的限制,对情报活动与秘密外交的限制,对外贸的限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