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设计一、导言在北方地区,红松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

红松之乡作为一个教学主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红松的生态特点、经济价值以及保护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知识。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松,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红松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2. 理解红松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3. 掌握红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红松的生态特点a. 生长环境: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要素;b. 生长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杨树的过程;c.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红松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

2. 红松的经济价值a. 木材用途:红松木材的特点和用途;b. 经济作用:红松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3. 红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a. 种植方法:选择种子、育苗、移栽等技术;b. 管理措施:浇水、修剪、施肥等技术;c.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及预防治理方法;d. 红松的采伐和利用:合理采伐和利用红松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红松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准备学习红松的知识。

2. 学习红松的生态特点a. 了解红松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比其他树种;b. 观察红松的种子、幼苗和成熟树木,了解红松的生长周期;c. 分析红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3. 理解红松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a. 掌握红松木材的特点和用途,包括建筑材料、家具等;b. 分析红松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保护意义;c. 分组进行研究,了解本地区红松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保护措施。

4. 掌握红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a. 学习红松的种植方法,包括选择种子、育苗、移栽等技术;b. 了解红松的管理措施,包括浇水、修剪、施肥等技术;c. 讨论红松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d. 探讨红松的合理采伐和利用方法,进行小组报告。

第六单元第一课《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一课《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一课《红松之乡》教学设计平湖市乍浦初级中学姜敏健吕春颖一、【课标解读】: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课标解读:“不同地区”: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尺度辩证思想,整体论思想)如何达到课标要求:既要展示各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又要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之间的联系。

(人地关系论思想)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在第六单元中北方地区选择了红松之乡(山地),小兴安岭(高原),南方地区的平原,盆地。

选择各具特色的地形,各具特色的区域。

而无论是哪一区域的人们生产、生活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充分体现出了人地关系及整体论的思想。

2(教材结构体系:以下是《红松之乡》在第六单元教材中的位置北方地区红松之乡东北的山区沟壑纵横的小兴安岭高原北京城市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综探六《红松之乡》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描述独具特色的区域的生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小兴安领自然环境的特点。

3(分析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案例剖析,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现象,探究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3(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区域的发展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5.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产业结构:以……为主,如农业、林业、旅游业等
-历史文化:拥有……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特色
5.红松之乡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红松之乡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采取了……措施
-资源利用: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通过……方式,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6.红松之乡与我国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红松之乡位于……,对……具有重要意义
5.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红松之乡——探索地理与人文的交融
-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红松之乡与……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红松之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地图分析操作,演示红松之乡的地理优势。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投影仪
-计算机设备
-教学挂图
-地理模型
2.软件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多媒体教学PPT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课堂互动平台

红松之乡_教案_(七下_历史与社会_新教材_浙江)__初中_初一_七年级_下

红松之乡_教案_(七下_历史与社会_新教材_浙江)__初中_初一_七年级_下
(1)合理采伐,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 (2)建立红松自然保护区。

(3)加强立法保护
(4)节约和循环利用,如把木材的枝丫断木 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在锯末中栽培 木耳.
北方地区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 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 临渤海和黄海
小兴安岭在哪里?
小 兴 安 岭
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中北部,是 我国重要林区之一。长约三百六十公里,平均 高度为海拔四百至六百米。整个山脉分布着温 带针落叶和阔叶混合林。它与大兴安岭、长白 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 储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森林中有梅花鹿、紫 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 、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气温 20 10 0
月份 1
降水 150 100 50 0
7 12
温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 有什么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 国森林资源宝库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 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 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1、长期以来,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
恶化的原因:
毁林挖掘 毁林开荒
过量采伐
重采轻育
森林面积减少
滥砍滥伐 森林灾害 居民烧柴
可见,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东北林区的整治: 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 的首要任务。
恢复和发展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 主要措施和途径有: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条件,适合针叶林的生长。

三、寻宝红松之乡活动三:说说“红松之乡”小兴安岭森林中有哪些宝藏1.东北林区三宝:人参、貂皮、鹿茸2.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阐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云杉、冷杉……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看图6-5右边的文字介绍,思考:红松为什么如此珍贵阐述:据不完全统计,60多年来,小兴安岭已经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亿立方米,几乎占全国木材供应量的1/5。

问:这么多的木材是怎样输送到林区外的呢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所了解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读文字介绍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四、解困红松之乡人们常说靠山吃山。

长期开发森林资源,使小兴安岭林区面临怎样的问题1.对森林长期过量的开采,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

2.人们对林下野生菌和药材的毁灭性挖掘,加上森林火灾、虫害等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活动四:怎样在开发林区资源、发展林区经济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小组讨论5—10分钟。

•解决措施: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发言(1)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2)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3)建立红松自然环境保护区;(4)新的经营方式,如把木材的枝丫、断木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用锯末栽种木耳等。

(进一步补充)恢复和发展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

(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预防森林灾害,如虫灾、火灾。

(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

(4)进行林业资源经济转型,发展木材深加工、森林旅游以及森林食品等。

(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等。

以前林区工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伐木,收入也来自于出售木材。

如今虽然人们不能随便砍伐树木,但它们依然没有离开森林,最终不仅绿色回来了,而且经济发展更快了。

红松之乡教案

红松之乡教案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课题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 教 过 程
红松之乡教案
对应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
红松之乡
课标 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
特点。
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
总结:如今小兴安岭的发展模式是遵循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在发展任何区 域经济的时候,也要遵循因地制宜,优 势互补的原则。只有这样,祖国的河山 才能发挥出她无穷的魅力。
板书设计:
红松之乡 (小兴安岭地区)
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中北部
地形:山地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 气候寒冷
红松之乡 (森林资源丰富)
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小兴安岭自然环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以及分析,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
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
地制宜的观念;从各种场景中感受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
魅力。
源-于-网-络-集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生进行比较并提问: 1、两组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第二组图片,说说当地人们是怎 样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 3、这两组图片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6)小组讨论:请为小兴安岭的发展出 小组合作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谋划策,可从环境、资源、生态等角度 去思考
破坏性开发
合理开发
源-于-网-络-收-集

浙江省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

浙江省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深入了解红松之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经济发展。他们能够识别红松之乡的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此外,学生还将掌握红松之乡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提升: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地理信息的提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还将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 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影响因素: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可能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 能力层面: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红松之乡这一课题上,他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关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过程:
讲解红松之乡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地理特征和植被类型。
详细介绍红松之乡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产业现状,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红松之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松之乡的特性和重要性。

人教新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红松之乡 精品教学资料包(教案)

人教新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红松之乡  精品教学资料包(教案)

人教新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红松之乡精品教学设计一.东北三省的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是北方地区中北部的三个省,位于中国雄鸡的鸡头位置。

1.东北三省具体概述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东北地区三面环山,西大兴安岭、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2.这里的土地真肥沃➢东北平原是一块肥沃得一把能攥出“油”来的黑土地。

➢盛产春小麦、玉米、高粱和大豆等农作物。

3.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

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达到350公斤左右,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

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

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4.东北梅花鹿是目前我国养殖梅花鹿数量最多的地方种是多个类型的总称。

是一种中型鹿。

体态秀美,角姿俊,运动灵活,体成熟公鹿肩高95-105厘米,体长100厘左右,体重135千克左右。

皮毛呈明显地季节性变化,夏毛艳丽,为棕黄色或红棕色;冬毛褐色或栗棕色。

冬夏毛均有白斑,但冬毛白斑较淡。

5.紫貂(学名:Martes zibellina)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

紫貂以其皮毛闻名。

紫貂是在白天活动的猎食者。

通过嗅觉和听觉猎取小型猎物,包括鼠类、小鸟和鱼类。

有时也吃浆果和松果。

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筑巢,在天气恶劣或遭遇捕杀时下,它们会躲在巢穴中,甚至将食物储藏在里面。

紫貂的皮毛称为貂皮,在中国只产于东北地区,现已被中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猎野生的紫貂。

归纳:森林宝库——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东北林区三宝:人参、貂皮、鹿茸黑龙江丰林是我国重要的红松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二.小兴安岭的位置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

红松之乡教案wqw

红松之乡教案wqw

红松之乡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对森林植被资源形成的影响。

2、理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从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转,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学手段方法通过PPT、板书呈现整个课时的思路,以案例使知识明晰化,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播放《家在东北》歌曲问:刚才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理区域?(东北地区);平时我们所讲东北三省是哪三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我们说东北三省资源丰富,大家知道都有哪些资源吗?可见,东北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最珍贵的还是广袤的原始森林资源,其中有一个林区是全国著名的,它是哪里?没错。

就是小兴安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小兴安岭地区,领略小兴安岭的风情。

(一)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展示:小兴安岭地理位置地图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在我国什么地方?(相对位置)黑龙江省的中北部问:纬度位置大致在什么范围?(纬度位置)45N-50N之间问:根据纬度位置,该地区处在哪个温带上?北温度小结:明确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接下来一起探讨该地区的珍贵的林下资源和树木的种类,其中那种树最多?引出红松,为什么小兴安岭能成为红松之乡?可以从自然环境角度中的地形和气候入手。

(二)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图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地区以哪种地形为主?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绵延山地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图问:观察我国气候分布图,我国气候主要有哪些种类?东北地区又以哪种为主?这种气候有怎样的特点?总共有五种类型;东北以温带季风为主;温带季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问:观察小兴安岭地区的重要城市-伊春的气温降水图,认真思考,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温、降水)气温:冬季寒冷(冷);低于0度月份较多,(冬季漫长) (动手操作-把低于0度的月份找出来)降水:就全年分析,总降水量不大,且降水集中夏季,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蒸发量不大,总体比较湿润。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6.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第二部分是小兴安岭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通过七年级上册对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通过展示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让学生理解一个区域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一个区域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渗透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上册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启发调动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兴趣便能被激发出来。

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对森林植被资源形成的影响。

理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从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教学过程①导入情境设置:我是导演展示动画片《熊出没》的图片,设置情境:假如你是《熊出没》真人电影导演,结合动画片的实际情况,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地区作为你的拍摄现场,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

A黑龙江小兴安岭B吐鲁番火焰山C喜马拉雅山(设计目的: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示小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并引发追问:为什么这一地区森林资源如此丰富——让我们走入小兴安岭,去探寻这一问题——导入下一环节)②目标导学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小兴安岭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哪里展示:小兴安岭地理位置地图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在我国什么地方?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问:纬度位置大致在什么范围?(纬度位置)45N-50N之间问:根据纬度位置,该地区处在哪个温带上?北温带小结:明确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接下来一起探讨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问:自然环境一般包括哪些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图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地区以哪种地形为主?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绵延山地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图问:观察我国气候分布图,我国气候主要有哪些种类?东北地区又以哪种为主?这种气候有怎样的特点?总共有五种类型;东北以温带季风为主;温带季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6.1.1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6.1.1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红松之乡》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材简析】:《红松之乡》是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北方地区》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展开。

小兴安岭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

当地人民靠山吃山,然而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们还不善于主动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对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大多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还很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使所学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更有效地达成学教目标。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利用地图,描述小兴安岭在中国的地理位置;2.能够运用各类地图,如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概括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点。

3.学会收集、利用图文资料分析林区人民在开发森林资源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概括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其丰富的森林资源、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问题创设,呈现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入课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小兴安岭地区从森林资源破坏、经济衰退到资源经济转型的过程,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红松之乡”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

难点:理解对“红松之乡”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的原因,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6.1.2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6.1.2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松之乡的经济与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红松之乡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平衡?”“红松文化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答案:红松之乡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木材:红松木质坚硬,耐腐蚀,是优质的建筑和家具材料。
(2)生态:红松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3)旅游:红松林风光秀丽,是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4.例题4: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答案: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1)满族
答案:红松之乡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1)经济发展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如红松林的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等。
(2)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如保护红松林、防治污染等。
(3)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红松之乡》的课。回顾整节课,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了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教学活动。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通过实地考察和分组讨论,学生们对红松之乡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红松之乡学案

红松之乡学案

红松之乡七年级社会主备人:张燕丽审核:社会组【学习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分析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学习重点】: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分析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学习难点】: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分析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之间的联系。

【学习导航】:一:【地理篇】1、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在中国的山区,其位于我国省中北部。

2、东北三省是指省、省和省3、黑龙江丰林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林业科学研究的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保护区网络。

4、看图6-3小兴安岭的地形、和图6-4伊春的气温与降水,思考问题: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征?分析这种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地形:。

气候:。

植被:。

5、红松又名果松,属于松科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它适用于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等,这是因为它()A 材质疏松B 容易变形C 耐腐蚀能力强D 木质柔软二:【贡献篇】6、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基地,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经济转型发展篇】7、转型前状况:森林资源破坏,经济衰退的困境。

→原因:人类对森林长期,资源急剧。

人们对林下的和进行毁灭性的挖掘,破坏了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森林和环境,国家采取举措: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进行标志(标志);把木材的、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在就可栽种木耳。

四:拓展提升1、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黑龙江省素有“红松故乡”之称的城市是()A.齐齐哈尔B.哈尔滨C.伊春D.漠河2、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为( )A.西南林区B.东北林区C. 西北林区D.东南林区3、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草原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五:学后疑惑:学了本课,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提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解决。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第四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红松之乡——走进小兴安岭》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第四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红松之乡——走进小兴安岭》

《红松之乡——走进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2.教材地位:《红松之乡》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北方地区》中的第一框。

本课《北方之乡》安排了三个区域——小兴安岭、黄土高原和北京,它们作为北方地区富有人文特色的区域代表。

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上体现了北方地区的整体特征,对学生理解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积极的意义。

本课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在全书中都起着承前启后的至关重要作用,是由自然地理向人文地理的过渡,既衔接了教材前后内容,更为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的和谐相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的探究和分析,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在前面的知识储备上升华到人文关怀这一层面上来,并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其他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材内容:《红松之乡》主要围绕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展开。

小兴安岭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

当地人们靠山吃山,然而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本框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基本还处在直观感受上,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于事物的表象已初具描述能力,但缺乏把事物的表象或特征与事物的本质联系起来的能力,即由具体到抽象。

因此,本课通过呈现材料、教师层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材料分析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并学以致用了解红松之乡的发展状况。

三、教学目标1.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这样的自然特征对当地植被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利用地图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观。

3.通过对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小兴安岭成为红松之乡的原因难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为保护森林和环境,国家对林区采取的新举措、新方法五、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设计
三、红松的经济价值
看图6-5,思考:红松为什么这么有名?
四、红松的开发保护
提问:这么多的木材是怎样输送到林区外的?
(1)林区内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水运)
(2)林区内的交通与林区外铁路、公路相连。
过渡:小兴安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人们只注重森林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效益(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环境)。长期以来,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恶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小兴安岭的剖析,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从案例中感受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对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一、位置与范围
提问:小兴安岭在哪里?描述其位置。(位置:小兴安岭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部,松花江以北)
二、自然条件
看图6-3、6-4,想一想: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有何特点?主要地形是什么?
1.小兴安岭的地形
小兴安岭的地形属于低山丘陵,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为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西部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呈波状。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1.四大地理区域是什么?划分界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你能描述一下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3.北方地区包含哪些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展示红松)提问: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树吗?你知道红松的故乡在哪里吗?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5.1.1 红松之乡【教学目标】1.结合图5-1和图5-3,描述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

2.结合图5-3和5-4,分析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分析小兴安岭的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

3.阅读书本P35-36,概括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开发存在什么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4、树立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区域发展原则。

【教学重难点】重点:小兴安岭成为红松之乡的原因。

难点:树立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区域发展原则。

【具体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内容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1、认识北方地区的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等。

过渡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北方地区的红松之乡。

2、问:红松之乡在哪里?(小兴安岭)3、探林海雪原觅红松之家PPT出示图5—1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图5—3 小兴安岭的地形引导学生读图,并从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两个方面去概括小兴安岭的位置。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概括总结:小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位于黑龙省的中北部。

介绍:小兴安岭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它和长白山地被称为森林宝库。

林中有许多的动植物资源。

比如:人参、鹿茸、紫貂。

还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等。

介绍红松:从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角度分析红松的作用。

是世界最珍贵的树种。

过渡句:如此具有价值的红松为何会落地小兴安岭呢?下面我们就从红松的习性角度分析小兴安岭成为红松故乡的原因。

认识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

4、析自然环境解红松密码PPT出示图5—3和图5—4小组合作分析:结合图5-3、图5-4和红松习性,探讨小兴安岭为什么会成为红松之乡?(小兴安岭自然环境与当地植被的关系)。

总结:小兴安岭成为红松之乡的原因(小兴安岭自然环境与当地制备的关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比较湿润。

适合针叶林生长。

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树木生长。

5、品松乡特色析曲折之路过渡句:正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那么当地的人民是如何利用这一优势的?对,人们利用我大力发展林业,东三省成为中国首选木材基地,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的同时,我为当地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第二部分是小兴安岭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通过七年级上册对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通过展示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让学生理解一个区域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一个区域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渗透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上册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启发调动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兴趣便能被激发出来。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对森林植被资源形成的影响。

理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从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学过程
①导入
情境设置:我是导演
展示动画片《熊出没》的图片,设置情境:假如你是《熊出没》真人电影导演,结合动画片的实际情况,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地区作为你的拍摄现场,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

A黑龙江小兴安岭
B吐鲁番火焰山
C喜马拉雅山
(设计目的: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示小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并引发追问:为什么这一地区森林资源如此丰富——让我们走入小兴安岭,去探寻这一问题——导入下一环节)
②目标导学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小兴安岭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哪里
展示:小兴安岭地理位置地图
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在我国什么地方?
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问:纬度位置大致在什么范围?
(纬度位置)45N-50N之间
问:根据纬度位置,该地区处在哪个温带上?
北温带
小结:明确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接下来一起探讨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问:自然环境一般包括哪些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
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图
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地区以哪种地形为主?
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绵延山地
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图
问:观察我国气候分布图,我国气候主要有哪些种类?东北地区又以哪种为主?这种气候有怎样的特点?
总共有五种类型;东北以温带季风为主;温带季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问:观察小兴安岭地区的重要城市-伊春的气温降水图,认真思考,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温、降水)
气温:冬季寒冷(冷);低于0度月份较多,(冬季漫长) (动手操作-把低于0度的月份找出来)
降水:就全年分析,总降水量不大,且降水集中夏季,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蒸发量不大,总体比较湿润。

总之,小兴安岭地区气候-冷湿。

适合森林特别是针叶林的生长。

师:由于小兴安岭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

除了刚才提到红松,还有白桦、云杉、落叶松等,当然,最有名是?。

展示: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开发-红松图
问:红松为什么有名?
优质用材、化工原材料等。

总之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生活需要。

问:森林资源除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还有什么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环境效益
总之,森林资源不仅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还能对环境产生作用。

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重作用。

情境设置:我是律师
熊大熊二准备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森林,他们将光头强告上了法庭,设计任务:①请你结合林区的过去的开发历史,帮助光头强辩护②请你结合林区的当前状况,帮助熊大熊二陈述他们理由
(设计目的:通过对比林区的过去与现在,让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过去带来的经济效益及过度的开发带来的危害)
师:判决光头强反省3个月,停止当前砍树行为并不得继续破坏生态环境
情境设置:我是编剧
失业的光头强准备在森林里再创业,但是他的创业不能损害生态环境,请你们为他想想办法。

设计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帮助光头强再创业,结合森林实际设计光头强的新公司,说明它的公司前景和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目的: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合理开发森林资源,让学生明白合理的开发既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也能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预计:学生会选择旅游、食品、深加工等等方向,也可以提醒学生假如光头强想重操旧业该如何去解决砍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木材产品身份证、培育经济林、合理砍伐)我们的反思
师:俗话说靠山吃山,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过去到现在我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
式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环境和生活也带来深刻影响。

通过对比,对我们现在经济建设带来怎样的启发?要注意什么问题?
=>经济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并且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结: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并且,发展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美丽中国。

③课堂小结
④作业布置:作业本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各个活动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熟悉的《熊出没》动画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