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控制
管理学原理--控制
有效控制的原则
有效控制的原则
针 及 灵 客适 经 自 对 时 活 观当 济 律 性 性 性 性性 性 性 原 原 原 原原 原 原 则 则 则 则则 则 则
针对性原则:控制是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现, 需要依靠组织的全体人员来实施。所以,控制 的方法及控制系统应当与计划和组织的特点相 适应,要具有针对性
管理学原理
第十二章 控制
控制
控制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管理控制的类型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的原则
控制的含义
“控制”一词来源希腊语“掌舵术”,意思是 领航者通过发号施令将偏离航线的船舶拉回正 常的航线来。
从传统意义上看,所谓控制,就是“纠偏”, 也即按照计划标准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 纠正所发生的偏差,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控制工作还包括修改标准。因为 积极、有效的控制,不能仅仅限于对计划执行中的问 题采取纠正措施,还应该能够促使管理者在适当时候 对原定的标准和目标做出适当的修改,以便把不符合 客观需要的活动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管理控制的特点
整体性 控
制
动态性
的
特
目的性
点
人性
整体性
一.从控制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是组织 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因此,参与管理控制是 全体成员共同的任务。
自律性原则:广大员工是各种计划、决策的最终 执行者,所以,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控制 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所以,有效的控制应强调 自律性原则,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意 识和能力,造就良好的控制环境
谢谢大家的观赏!
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按照“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 影响组织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少数几个,而大多 数因素的有效程度都较小
控制的名词解释管理学
控制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计划、设定目标、组织资源和监督执行等手段,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控制的目的是使组织的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目标进行,以实现组织的有效运作和持续发展。
在管理学中,控制可以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组织的运行符合既定的计划和目标。
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制定规章制度、设立组织结构、分配资源、培训员工等。
外部控制是指组织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政策法规、市场竞争、客户需求等,这些因素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影响,管理者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应对,以确保组织的稳定发展。
控制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评估结果。
首先,管理者需要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分工和完成时间。
其次,管理者需要组织资源,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最后,管理者需要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总之,控制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组织的各个层面和环节。
有效的控制能够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提高运行效率,降低风险,从而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
管理学控制的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控制的知识点总结一、控制的基本概念1.1 控制的定义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一种通过反馈系统保持组织活动在既定轨道上的过程。
它需要依据既定的标准和目标对组织活动进行监测、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组织的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1.2 控制的特点控制具有以下特点:目标导向性、全过程性、动态性、系统性和灵活性。
1.3 控制的作用控制在管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目标的实现、预防问题的发生以及确保组织发展的方向性等。
二、控制的对象2.1 组织控制组织控制是指对整个组织活动进行控制。
它包括战略控制、战术控制和运营控制等层面,以确保组织朝着设定的方向稳步前进。
2.2 绩效控制绩效控制是指对组织绩效进行评估、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组织的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2.3 人力资源控制人力资源控制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效率、满足组织的需求。
2.4 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指对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和组织的财务状况良好。
三、控制的过程3.1 设定标准控制的第一步是设定控制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是绩效目标、质量标准、时间表等,以便对组织活动进行衡量。
3.2 监测绩效监测绩效是指对组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以便评估活动与标准的符合程度。
3.3 比较绩效将实际绩效与设定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和问题的发生,为下一步调整提供依据。
3.4 采取调整措施一旦发现绩效与标准存在差距,组织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确保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四、控制的方法4.1 市场控制市场控制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对组织进行约束,包括竞争、需求和供给等市场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4.2 层级控制层级控制是指通过组织内部的管理层级对组织进行控制,包括顶层管理者对下属的控制。
4.3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通过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组织进行控制,包括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等。
4.4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组织进行控制,包括自动化设备、信息系统等。
管理学控制的名词解释
管理学控制的名词解释管理学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它涉及组织的目标设定、规划、执行和纠偏。
控制在管理学中被定义为监督和调节绩效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通过测量和评估绩效,以便及时纠正偏离目标的情况。
它是管理决策的基础,能够帮助管理者评估和改进组织的运作。
一、控制的定义和目的在管理学中,控制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工作过程和绩效进行的评估、纠偏和监督的过程。
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在实施策略和达成目标过程中保持可控性,即在合理的范围内掌控组织的运营。
通过控制,管理者可以了解组织的实际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来纠正偏离目标的情况。
二、控制的要素控制包括一系列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有效的控制系统。
1. 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是指组织所追求的目标,它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
2. 控制过程:控制过程主要包括规划、执行和纠偏三个阶段。
规划阶段确定目标和评估标准,执行阶段负责实施计划和监督绩效,纠偏阶段定期评估绩效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在偏离目标的情况。
3. 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对绩效进行评估和测量的依据,它反映了组织的预期结果。
4.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包括监控、评估和调整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控制效果。
三、控制的类型控制可以分为两类:行为控制和结果控制。
1. 行为控制:行为控制强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以确保他们按照规定的方式执行工作。
这种控制方法通常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培训和考核等手段来实施,旨在规范员工的行为。
2. 结果控制:结果控制关注的是组织实现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它通过评估绩效结果,如利润、销售额、市场份额等,来判断组织绩效的好坏,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整和优化绩效。
四、控制的重要性控制在组织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重要性:1. 实现目标管理:控制能够确保组织在实施策略和达成目标过程中保持可控性,帮助管理者实现目标管理。
2. 评估和改进绩效:通过控制,管理者可以评估绩效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及时采取措施来纠正偏离目标的情况,并持续改进组织的运作。
【军队文职】《管理学》——控制的知识点总结
【军队文职】《管理学》——控制的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控制一、控制的概念与内涵控制的概念;控制的系统;控制的基本原则。
二、控制的类型控制进程分类;控制职能分类;控制内容分类。
三、控制的过程与方法控制的过程;控制的方法与技术;有效控制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I控制一、控制的概念与内涵(一)【控制的概念】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控制的系统】①控制主体②控制客体③控制目标④控制的手段与工具体系①控制主体:高层控制主体、中层控制主体、低层控制主体②控制客体:控制客体就是评价的对象范围。
具体控制对象就是控制的最终指向物,包括财产、交易和信息三大类。
③控制目标: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经济且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确保信息的质量④控制的手段与工具体系:控制的手段:①控制的机构由组织中不同的控制层次和各个不同性质的专业控制部门组成;②制的工具主要是凭以获取信息的计算机和终等;③控制的运作制度是指控制的任务与职责、控制的程序与规则等(三)【控制的基本原则】①有效标准原则②控制关键点原则③控制趋势原则④直接控制原则⑤例外原则(四)【控制的内涵】①控制具有目的性②控制具有整体性③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④控制是一个过程。
二、【控制的类型】11按控制进程】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1)前馈控制: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事前控制或预先控制。
是指组织在工作活动正式开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
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控制,强调防患于未然。
(2)现场控制:及时纠正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步控制或同期控制。
是指在某项工作或活动正在进行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
是一种面对面的领导目的是及时处理例外情况、矫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3)反馈控制:纠正已经出现的问题。
事后控制。
是指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
管理学的控制名词解释
管理学的控制名词解释在管理学领域,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层面的组织和管理实践中。
控制是指组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和手段,对组织内部的活动和过程进行监督、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中的控制涉及多个名词,需要进行解释和理解。
1. 控制系统(Control System)控制系统是指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控制因素、控制目标、控制过程和控制手段构成。
控制因素是指影响控制系统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例如市场变化、竞争压力、组织结构等;控制目标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设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控制过程是指通过收集、分析、比较和反馈等方式来确定当前状态,并与目标进行比较和评估的过程;控制手段是指实施控制的具体手段、工具和技术。
2. 控制要素(Control Elements)控制要素是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预测、评估、监督和调整等要素。
预测是指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情况,对未来进行预测和估计;评估是指对组织内部活动和流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监督是指密切关注和监督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发现问题和异常,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调整是指在发现问题或目标变化时,对控制过程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3.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内部控制是指在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规范、程序和制度,旨在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和效果,以预防和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结构、职责分工、流程和制度等,在不同层级和部门中都有具体的表现和实施。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欺诈和失误、保护组织的财产和利益、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控制指标(Control Metrics)控制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估组织绩效和目标达成程度的定量和定性的指标。
控制指标可以是财务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员工绩效指标等,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层级设定。
管理学控制的方法
管理学控制的方法
管理学中,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以确保组织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
1. 规划控制:在制定组织的规划目标和计划时,考虑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应对。
2. 预算控制:通过预先制定的预算,将组织的目标和资源分配联系起来,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控制。
3. 绩效控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指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以及对员工的评价和激励,以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绩效。
4. 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确保组织的资产、财务和运营活动的安全、有效和合规。
5. 市场控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对组织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进行监控和调整。
6. 人力资源控制:通过员工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等手段,对员工的工作表现
和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控制和调控。
7. 技术控制: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对生产流程和运营活动进行控制和优化。
8. 外部控制:通过政府、法律和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监管和约束,对组织的行为进行控制和限制。
以上仅为常见的管理学控制方法,具体的控制方法会根据组织的特点、环境和目标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管理学-控制精简
一、控制基础
1、定义
控制: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既
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为什么需要控制?可 不可以不要控制?
2、控制(Controlling)产生的原因
1 组织环境的 不确定性
为了使目标计划与 变化的环境相适宜, 需要监控环境的变 化和发展;
2
组织活动的 复杂性
为了避免本位主义, 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 进行,要监控各部门 及其各岗位的工作情 况。
什么指标能最好地反映企业目标 什么信息能最快、最准确地了解工作进展情况 什么信息能让我最好地确定关键的偏差 什么信息能告诉我谁对成功和失败负责 什么样的标准在控制工作中成本最低 什么样的标准最好操作
某公司第二营业部经理2012年目标 序号 重要权数 目标项目 完成 标准 1 40% 滞销品减少 30% 2 30% A商品销售增加 17% 3 20% 交货延迟次数降低 每月不超过1次 4 10% 在西北市场(西安)建一家分店4月底
5、我们对控制的态度
过分 不恰当 不公平 责任不清 ……
我 们 要 不 要 控 制 ?
对抗 片面或错误信息 造假 怠工 ……
反对控 制的表 现
控制中 的阻力
组织控制方法
资金控制
通过预算控制、财务审计、 财务报表分析等,主要致 力于资金的合理运用和增值。
二、控制方法
①最理想的是可 考核的标准; ②最常用的标准:
⊙时间标准 ⊙数量标准 ⊙质量标准 ⊙成本标准
③制定标方法
⊙统计性标准 ⊙根据评估建立 标准 ⊙工程标准
1、确定控制标准
确立控制对象——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 的主要因素 选择关键控制点(KPI) 制定控制标准
管理学控制的名词解释
控制(control)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控制职能几乎包括了管理人员为确保实际工作与组织计划相一致所采取的一切活动。
控制和计划的关系相对密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
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采取纠正的措施,使实际工作符合原来的计划目标。
控制按照其控制点的不同,可把控制分为:
1、事前控制。
是指一个组织在一项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所进行的管理上的努力。
2、即时控制。
是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
3、事后控制。
即发生在行动或任务终了之后的控制。
管理控制是在实际工作中,为达到某一预期的目的,对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正确而有效地组织、计划、协调,并相应建立起一系列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管理制度的活动。
它是管理功能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表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管理控制是包括人力控制、物力控制、财力控制等子系统的管理控制系统。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篇控制
特点
反馈控制是一种事后性的控制 ,其关键在于总结经验教训, 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 。
实施步骤
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验证 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03
控制过程
制定标准
确定控制对象
01
明确控制对象,如财务、生产、销售等,确保控制范围和目标
的一致性。
确保各部门按照预算方案进行经济活动,及时纠正 偏差,防止超预算或无预算的情况发生。
预算评估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差异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期预算制定提供参考 。
审计控制
01
内部审计
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 监督,确保其合法、合规、真实 和有效。
外部审计
02
03
审计结果运用
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 报表进行审计,保证其公允性和 合法性。
控制是管理者对组织运行状况 进行检查、衡量和调整的管理 活动,其目的在于确保实际活 动与计划活动保持一致。
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
通过控制过程,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组织运 行中的偏差,确保各项活动按计划进行,从而保证 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是提高组织效率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控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成本,提升组织整体绩效。
控制应当随着组织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 应组织发展的需要。有效的控制能够促进组织的稳 定和持续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根据审计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 行整改,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财务控制
财务报告
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情况。
管理学的控制名词解释
管理学的控制名词解释控制是管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组织管理者通过制定目标、规划实施过程、监督和测量绩效,并对绩效进行评价和纠正,以确保组织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控制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控制指的是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而狭义的控制则特指对组织绩效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与控制相关的名词,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1. 内控:内控是指组织自身建立的一套管理措施和机制,通过规范、监督和控制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以达到保护资产、防止风险、提高效率和促进合规的目标。
内控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管理者加强对组织活动的控制和监督,保障组织的长期发展。
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控制要素组成的,用于实现控制目标的系统。
控制系统包括计划制定、组织实施、信息反馈、差异分析和纠正措施等环节,通过不断地比较实际绩效与预期目标,以保持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3.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在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安全、稳定和公正的工作环境,为控制活动的实施提供支持。
控制环境包括管理层的风险意识、管理者的道德观念、组织文化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对于控制活动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
4. 控制指标:控制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价组织绩效的具体标准和指标。
控制指标可以是定量的,如销售额、利润率等;也可以是定性的,如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等。
控制指标的设定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敏感性和可衡量性,并且应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
5.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指管理者通过组织和协调各项资源,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手段和方法。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设立绩效奖惩制度等。
通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帮助管理者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确保组织的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管理学中的控制名词涉及到组织的管理和控制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内控、控制系统、控制环境、控制指标和控制措施等。
这些名词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管理者合理安排和优化组织活动、提高组织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中的控制有哪些方法
管理学中的控制有哪些方法
在管理学中,控制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预算控制:通过制定预算来控制组织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使用情况。
预算控制对于分配资源、衡量绩效和实现目标非常重要。
2. 标准控制:通过制定标准来衡量和比较实际绩效,以检验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
标准可以是数量、质量、时间、成本和效益等方面的指标。
3. 管理层控制:此种控制方法通过对下级员工的日常活动和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来控制组织的运作。
管理层通过制定工作程序和规范操作流程来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执行。
4. 绩效控制:通过设定绩效目标和指标来评估员工、团队或组织的工作表现。
绩效控制可以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考核和激励来实现。
5.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护组织利益和财务资源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程序。
内部控制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等方面,旨在确保组织的运作顺利、合规和安全。
6. 反馈控制:通过监测和评估实际绩效,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使组织的活动和最终结果与预期目标保持一致。
这些控制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以确保组织的目标的实现和有效管理。
管理学-控制和控制过程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拟定原则 思索:计划是不是控制原则?
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旳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旳关键指标
原则类型
(1)定量原则 时间原则 质量原则 数量原则——体目前资本、收益、成本、工
作量等要素上。
(2)定性原则 亲自观察 利用报表与报告
第十四章 控制职能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旳含义
控制就是检验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旳计划、 原则和措施进行,从而发觉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确保组织目旳实现旳过程。
控制与计划亲密有关,计划是控制旳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旳主要手段,控制旳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二、控制旳必要性
1.外部环境旳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旳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旳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旳影响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旳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用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旳影响 消除组织组员对矫正措施旳疑惑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旳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假定条件: 过去旳经验对后来旳工作是有效旳; 按原则输入旳要素能发挥预定旳作用; 对系统将来旳运营情况能够事先估计。 评价: 防患于未然 对事不对人 假设情况成立
(2)现场控制 对实际运营情况进行现场监督与调控。
能了解现成旳第一手资料,能迅速处理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旳影响 工作者轻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管理学-控制
往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需立即分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采取 措施。 正偏差是组织的工作实绩超越计划的要求,其造 成原因容易被忽视。 正偏差也需要进行原因分析。找到导致正偏差的 原因中的必然因素,将有利于建立新的工作规范。
4.纠正偏差。根据偏差产生的原因,有针 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纠正偏差。纠正偏差 是控制的关键。
1.确立控制标准。所谓标准就是一种模式或规范, 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成绩的尺度和依据。控制 标准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管理者对实际工 作绩效进行客观正确评价的基础。
不同性质的组织通常要结合其行业属性、作业特 性、单位所在地区的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设立 标准。
生产型企业:
服务型企业:
标准的设置也要结合单位所在地的特定情况,符 合地方文化的要求和政府的期望。
2.衡量实际业绩。管理者按照控制标准衡 量、检查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并将计划 执行的现状和阶段性成果与计划预想目标 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偏差。
管理观察法
抽样调查法
报表资料法
…
3.进行差异分析。对存在的偏差进行分析,判断 偏差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如果 偏差足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就要深入分析偏 差产生的原因,找出消除偏差的措施。
类,其中最常用的是根据控制时间点的不 同,将控制分为事前控制、同期控制和事 后控制三种类型,
1.事后控制。事后控制也称为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或结果控制(Output Control),就是组织在 生产经营等工作完成之后,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各种偏 差的行为或结果。事后控制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的结果上, 其控制作用发生在工作之后,并以此作为下一次工作改进 的依据。力求能“吃一堑,长一智”,改进下一次工作的 质量。
管理学原理-控制-PPT
案例:洛克菲勒的算计
❖ 后来,洛克菲勒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更注重成本的 节约,提炼每加仑原油的成本也要算计到小数点后3 位。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 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
❖ 1879年,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 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 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9厘1毫?”他就连价值极小的油 桶塞子也不放过,曾写过这样的信:“……上个月你 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0000个, 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 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呢?”
现场 控制
事中
偏差 信息
反馈 控制
事后
工作 结束
表现 方式
防患 未然
立竿 见影
亡羊 补牢
利
弊 基本目的
将损失消除 难以 明确目标 于发生前 完善 资源配置
消除偏差 产生 及时消除 提高能力 对立 偏差
业绩评价 损失 总结经验 激发员工 发生 借鉴未来
第四节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1.前馈控制
❖ 前馈控制是一种预先控制,是指在行动之前, 为保证未来实际结果与计划目标一致所作的 努力。
❖ 前馈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 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 前馈控制的基本形式是合理配置资源。
案例:曲突徙薪
❖ 有人见一户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放了不少 柴草,于是就对主人说:烟囱应改成弯曲的,把柴 草搬远点,否则会有火患。主人听了不以为然。
❖ 从计划职能有效实施的角度来说,控制是指监视各 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 的过程。或者说,控制是依据计划来检查、衡量计 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以保证按 计划进行,或调整计划使活动与计划相吻合。
管理学——控制PPT
三 控制工作的类型
一按作用环节不同来分 1 现场控制 2 前馈控制:
基于预测的前馈控制和顺馈控制 3 反馈控制:
端部反馈和局部反馈
二按改进工作的方式不同来分 1 直接控制:着眼于工作中出现的偏差;追 究责任;要求改进
2 间接控制:着眼于培养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防 止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优点 方法之一:评价个别主管人员 方法之二:按主管人员的职务来评价 方法之三:管理审计
结论:培养卓越的主管人员
三全面控制与局部控制: · 全面控制:根据组织总目标来衡量其 整个业绩的控制方法 全面控制的财务控制方法:
1 预算汇总表 2 损益控制 3 投资报酬率
第二节 有效控制的原理与要求
一 原理: 1 反映计划要求 2 组织适宜性 3 控制关键点 4 控制趋势 5 例外原理 6 直接控制
二 要求
1 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人员的个别情况 2 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 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4 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 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 6 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7 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第二章 控制方法 技术 第一节 预算控制
一 预算的性质
是一种计划 一种预测 一种控制手段
二 预算的种类:
例:世界橄联办运动会;门票7美元/张;其中 60分为可变成本;其余6 4元含管理费和 利润;经营费460万/年;求盈亏平衡点Q0
二 现代预算控制方法
一时间事件分析法 进度表:甘特图
例:周一到周五的工作任务;到周三晚 的完成情况
一
1 2 3 4 5
二三
四五
2 分项预算编制 3 计划评审技术统筹法:
1 经营预算 2 投资预算 3 财务预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 控制系统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以正确的标准衡量计划的执行过程,一旦产生 偏差,及时纠正偏差,使组织回到既定的运行方向,保证
组织计划目标的实现。
二、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工作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活动能够有序和 高效地进行,组织如果缺少有效的控制,就可能 偏离组织的既定计划与目标,严重者可能产生组 织混乱。
(一)组织的目标和计划都是在对未来一定时期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制
定的,但是组织面临的环境却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使计划、目标能够
适应变化的环境,管理者就必须通过控制活动来适时的对计划、目标
进行修正和调整,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二)当组织达到一定规模时,通常会通过授权来提高管理效率,并 利用绩效考评以及相关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员工恪尽职守。离 开了控制,分权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可能导致组织权力“分而不 合”。组织分权程度越高,控制的必要性就越强。
(二)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的。直接控制有利于更好的 培养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
,以系统的观点来展开和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防止因管理不
善而造成不良的后果的控制活动。
四、任务控制和战略控制
(一)任务控制
任务控制也可以称为运营控制、作业控制,是基层管理者 对生产作业和其他具体的业务活动来进行的控制活动。任务控制 通常以时间控制为主,其依据的信息通常来自组织内部。
(三)制定控制标准
把计划过程中形成的可考核目标直接作为控制的标准。控
制标准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两大类。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 比较,是控制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定量标准可以分为实物标准 、价值标准、时间标准等。 制定控制标准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统计计算法、经验 估计法、工程方法。
二、衡量绩效
(一)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三)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四)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
(三)在组织运行中,管理者难免会犯错误,及时地认识并纠正错 误,实施有效控制,是组织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前提。作为一个 信息反馈的过程,控制职能是组织发现错误,及时进行“纠偏”的 重要手段。 (四)控制在组织的整个运营中具有检验作用,控制可以检验各项 工作是否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同时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也能够检
三、纠正偏差
(一)查出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二)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
第十九章 控制方法
第十九章 控制方法
第一节 财务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内容
预算是计划的数量表现,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 计划,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显示计划预期的结果。预算 是一种被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使用地最广泛的控制方法。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在组织计划执行后而进行的控制,在组织 活动进行后的信息反馈中发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纠正偏差,以此来起到控制的作用。这种控制的目的是
防止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偏差今后再度的发生或扩大。
二、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及其内部各个部分、各个层级根据本 身所要完成的任务来拟定自己的目标,并为这些目标的顺利执 行与实现而进行的自我控制。
开始之前的控制。事前控制的内容包括依据组织制定的计划标准
检查人、财、物等相关资源的准备情况以及预测其将产生的效果
和影响。这种控制是面向未来的。
(二)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也称为过程控制、同期控制。现场控制是指在 组织计划执行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是一种同步的、适时的 控制。管理者通过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人和事进行直接地指 导和监督,随时纠正偏差。
(二)外部控制
外部控制是指由另一组织来承担一个组织的目标制定 以及目标的顺利执行与实现而开展的控制工作。
三、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一)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 并追查责任人的责任,来改进未来的工作的控制活动。间接控制 最明显的缺点是滞后性,这种控制只有当出现了偏差、造成了损 失后才采取措施,因此其控制成本较高。
(二)分散控制
分散控制是指在管理系统中设立多个控制中心,有这 些控制中心对系统的信息进行分散的加工、处理、并在此 基础上发布命令,从而实现对管理活动的有效控制。
第十八章 控制系统与控制过程
第三节 控制的过程
控制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首先把组织系统运行 的标准信息传递出去,再把系统输出的信息反馈回来,然后再将修 正偏差的信息传递出去,由此发挥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组织在具体实施控制过程中基本上都有三个方面的工作:确 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二)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是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为保证组织长期计划得以 顺利实现而进行的控制。组织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突发性变化 通常是组织的长期计划和战略目标出现过时、失效等问题,此时 就需要对计划和目标进行及时的修正。
五、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一)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管理系统中设置一个控制中心,并由 此中心对组织中所有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加工、处理、同时发出 命令,来实现对管理活动的控制。
一、确定标准
(一)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
管理人员通过对照控制标准,可以对工作绩效的好坏做出
评定。组织中制定的控制标准应当是具有可考核性。
行之有效的控制标准需要满足如下的要求:简明扼要;恰 当适用;保证公平;切实可行;保持一致。
(二)控制标准制定的过程和方法
1. 2. 明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对象 正确选择关键控制点
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三、有效控制的特征
(一)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适应性 (三)及时性 (四)灵活性(弹性) (五)经济性 (六)可理解性 (七)标准的合理性
(八)重点与例外相结合
第十八章 控制系统与控制过程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一、事前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也称为预先控制或前馈控制。它是指在组织活动
预算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规定各种管理工作投入与产出的数量以实现组织计划
目标;
2.说明投入与产出的原因;
3.进行投入与产出的时间预计。
(二)预算的目的
1.改进计划工作;
2.促进组织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