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一固定的粗糙水平横杆上套有a 、b 两个轻环,系在两环上的两根等长细绳拴住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环距离适当变小后重物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两绳对重物的合力变大

B .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变小

C .杆对a 环的支持力变大

D .b 环对杆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绳对重物的合力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所以合力不变,A 错误;

B .对重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得

2cos

2

A B mg F F α==

当两环间距离变小后,α变小,则拉力F A 、F B 均变小,B 正确;

C .以两个轻环和钩码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系统总质量为M ,横梁对铁环的支持力F N ,分析如下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N 2F Mg =

即N 1

2

F Mg =

,可见水平横梁对环的支持力F N 不变,C 错误; D .以b 侧环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下图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an N

f F F θ

=

θ增大时,f F 变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环对杆的摩擦力也变大,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光滑的圆柱置于斜面上,挡板AB 可绕固定轴B 转动,使挡板AB 从图示位置(90θ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挡板角度变化的过程中,圆柱在重力及两个接触面的弹力作用下处于动态平衡,受力分析如下

三个力可以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如下图

由图可知,随着木板的转动,木板对圆柱体的压力1F 先变小后变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挡板受到的压力1F '也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D 。

3.如图所示,固定倾斜直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和两根原长均为L 的轻弹簧,两根轻弹簧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杆上相距为2L 的A 、B 两点。已知直杆与

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 =

3sin mg L θ,小球在距B 点4

5

L 的P 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在P 点处受到摩擦力为( )

A .sin 5

mg f θ

=,方向沿杆向下 B .sin 5mg f θ

=,方向沿杆向上 C .sin 2

mg f θ

=

,方向沿杆向下 D .sin 2

mg f θ

=

,方向沿杆向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球在P 点时两根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设为F ,根据胡克定律有

45F k L L ?

?=- ??

?

设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方向沿杆向下,根据平衡条件有

sin 2mg f F θ+=

解得

sin 5

mg f θ=

方向沿杆向下,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物块正在沿粗糙的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物块仍沿斜面下滑,则关于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正确说法是()

A.若对物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B.若对物块施加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若对物块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D.若对物块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块沿粗糙的斜面匀速下滑,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斜面体对物块的力竖直向上与重力平衡,物块对斜面体的力竖直向下,地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

A.若对物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相当于物块的重力增加了,物块仍做匀速运动,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为零,A错误;

CD.若对物块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外力,此时,物块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与匀速下滑时相等,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与匀速时相等,因此斜面受力没变,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为零,C 错误,D正确;

B.若对物块施加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外力,把该外力分解为竖直向下的和沿斜面向上的两个分力(两个分力不再相互垂直),两个分力单独作用时,竖直向下的外力不会造成地面对斜面体有摩擦,沿斜面向上的分力只能使物块减速运动,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摩擦力不变,也不会造成地面对斜面体产生摩擦力,两个分力同时作用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为零,即若对物块施加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为零,B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光滑的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圆心为O,三个完全相同的小圆环a、b、c 穿在大环上,小环c上穿过一根轻质细绳,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着小环a、b,通过不断调整三个小环的位置,最终三个小环恰好处于平衡位置,平衡时绳子ac、bc段夹角为120°,已知小环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轻绳与c的摩擦不计。则()

A .a 与大环间的弹力大小为mg

B .绳子的拉力大小为

3

mg C .c 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为3mg D .c 与大环间的弹力大小为3mg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三个小圆环能静止在光的圆环上,由几何知识知aoc 恰好能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对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在水平方向上有

cos30cos 60a T N ?=?

在竖直方向上有

sin 30sin 30a T N mg ?+?=

解得

a N T mg ==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 .c 受到绳子拉力的大小为

2sin 30T T mg '=?=

选项C 错误;

D .以c 为对象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有

c N mg T '=+

解得

2c N mg mg mg =+=

选项D 错误。 故选A 。

6.如图所示,顶端附有光滑定滑轮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三条细绳结于0点,

一条绳跨过定滑轮平行于斜面连接物块P,一条绳连接小球Q,P、Q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条绳OA在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现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使OA绳逆时针缓慢旋转至竖直方向,在此过程中,P、Q及斜面均保持静止,则()

A.斜面对物块P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B.斜面对物块P的支持力一直增大

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一直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缓慢逆时针转动绳OA的方向至竖直的过程中,OA拉力的方向变化如图从1位置到2位置再到3位置,如图所示,

可见绳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绳OB的拉力一直减小。

A.由于不清楚刚开始绳子拉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关系,所以当连接P物体的绳子拉力一直减小,不能判断斜面对物块P的摩擦力变化情况,故A错误;

B.P物体一直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对P的支持力等于重力在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保持不变,故B错误;

C.以斜面体和P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与OB 绳子水平方向的拉力等大反向,因绳OB的拉力一直减小,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故其水平分力一直减小,则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一直减小,故C正确;

D.以斜面体和P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由于绳OB的拉力一直减小,其竖直向下的分力一直减小,根据竖直方向受力平衡,知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半圆柱体半径为4R,固定在水平面上。竖直挡板紧靠柱体低端,使半径为R的光滑小球停在柱体与挡板之间,球与柱体接触点为M。现将挡板保持竖直,缓慢的向右移动距离R后保持静止,球与柱体接触点为N(未画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挡板移动过程中,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变小

B .挡板移动过程中,柱体对小球的弹力变大

C .小球在M 、N 两点所受挡板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3∶4

D .小球在M 、N 两点所受柱体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3∶4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设小球的质量为m ,先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半圆柱体对小球的支持力N 1和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N 2,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1cos N mg θ=

2tan N mg θ=

当挡板向右移动时,θ增大,挡板对小球得支持力增大,柱体对小球的弹力变大。选项A 错误,B 正确;

C .连接半圆柱体的圆心O 1和小球的圆心O 2,则

1245O O R R R =+=

过O 2做竖直线与地面交于P 点,则

143O P R R R =-=

所以

()()22

2121 4O P O O O P R -==

所以

212124cos 0.853tan 0.75

4O P R

O O R

O P R

O P R

θθ=

=====

所以

1 1.25mg cos 0.8mg mg

N θ=

== 当将挡板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距离R 后保持静止后,由几何关系可得 cos 0.6θ=

所以

1

5

3

N mg

'

所以小球在M、N 两点所受柱体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1

1

1.253

54

3

N mg

N mg

'

==

选项C错误,D正确。

故选BD。

8.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C的质量为m,A、B的质量都为0.5m,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使A一直缓慢向右移动,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拉A时,C受到B作用力的大小F mg

=

B.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

min

3

2

μ=

C.整个过程中,C的位移大小为(31)R

-

D.A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 f mg

μ

=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未拉A时,对C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

2cos30

F mg

=

解得

3

F=

故A错误;

B .

C 恰好降落到地面时,B 对C 的支持力最大为F m ,对物体B 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m C 2cos 60F m g =

C m min B cos30()2

m g

F m g μ=+

由于m c =m ,m B =0.5m 代入解得

min 32

μ=

故B 正确;

C .整个过程中,由数学关系可知C 的位移大小为

22sin154sin15x R R =?=

故C 错误;

D .A 移动过程中,A 对地面的正压力有

C N A 2

m g

F m g mg =+

= 地面对A 的摩擦力等于

A N f F mg μμ==

故D 正确。 故选BD 。

9.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轻质细线绕过滑轮1和滑轮2,两端分别与物体

a 和轻环c 连接,轻环c 穿在水平横杆上,滑轮2下吊一物体

b 。物体a 和滑轮1间的细线

平行于斜面,系统静止。现将c 向右移动少许,物体a 始终静止,系统再次静止,不计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则( )

A .细线拉力将变大

B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将变大

C .横杆对轻环c 的摩擦力将变大

D .斜面体对物体a 的摩擦力将变小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以滑轮2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

若将c 向右移动少许,两个绳子之间的夹角β增大,由于b 对滑轮的拉力不变,两个绳子之间的夹角变大,根据

2cos

2

b F G β

=

绳子的拉力F 一定变大,A 正确;

B .对斜面体、物体a 、物体b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细线的拉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

cos

2

2

b N m g

F G F G β

=-=-

总总 N F 与角度β无关,恒定不变,B 错误;

C .以c 为研究的对象

水平方向

'sin f F F α=

c 向右移动少许,F 变大,α变大,sin α变大,横杆对轻环c 的摩擦力将变大,C 正确;

D .若原来物块a 有下降趋势,绳子拉力增大,a 可能有上升趋势,因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不能确定,D 错误。 故选AC 。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边长为a 、质量为M 的正方体,在竖直墙壁和正方体之间放置半径为R (R

3

μ=

,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球和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且球没有掉落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方体对球的支持力的大小为mg tan θ

B .若θ=45°,球的半径不变,只增大球的质量,为了不让正方体滑动,球的质量最大为

31

2

M C .若球的质量m =

12M 32R + D .当正方体的右侧面到墙壁的距离小于3

2

R 时,无论球的质量是多少,正方体都不会滑动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由平衡条件知

1cos F mg θ=

则正方体对球的支持力的大小

1cos mg

F θ

=

故A 错误;

B .以正方体和球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重力()m M g +和地面的支持力N F ,水平方向受墙壁的弹力2F 和地面的摩擦力f F ,根据平衡条件,有

()N F m M g =+

2f tan45F mg F =?≤

f N F F μ=

联立解得球的质量

31

m M +≤

故B 正确; C .若球的质量m =

1

2

M ,对整体分析,有 ()N F m M g =+

2f tan F mg F θ=≤

f N F F μ=

联立解得

60θ≤?

则正方体的右侧面到墙壁的最大距离是

32

sin 60L R R R +=+?=

故C 正确;

D .由上述分析知,正方体不滑动的条件

tan ()mg m M g θμ≤+

3tan (1)M m

θ≤

+ 当30θ≤?时,上述式子必定成立,此时正方体的右侧面到墙壁的距离

3

sin sin 302

L R R R R R θ=+≤+?=

所以当正方体的右侧面到墙壁的距离小于3

2

R 时,无论球的质量是多少,正方体都不会滑动,故D 正确。 故选BCD 。

11.如图所示,一根粗糙的水平杆上套有A 、B 两个轻环,系在两环上的等长细绳拴住课本。已知AB =2AC ,圆环、课本始终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缩短A 、

B 之间的距离,圆环所受支持力变小 B .剪断细绳B

C 的瞬间,环A 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不变 C .将杆的左端略微抬起,环A 所受的摩擦力变大

D .若使系统水平向右加速运动,环B 受到的支持力大于环A 受到的支持力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将A 、

B 及书做为一个整体,无论A 、B 间距离如何变化,支持力总等于书的重量,保持力不变,A 错误;

B .由于AB 2A

C ,因此两根子相互垂直,互不影响,剪断细绳BC 的瞬间,沿着绳子AC 方向的合力仍为零,因此AC 绳子拉力没变,也就是环A 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不变,B 正确; C .将杆的左端略微抬起,使绳AC 与竖直方向夹角变小,拉力变大,因此环A 受到的摩擦力变大,C 正确;

D .若使系统水平向右加速运动,书本受合力水平向右,导致绳BC 拉力大于绳AC 拉力,因此环B 受到的支持力大于环A 受到的支持力,D 正确。 故选BCD 。

1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等腰三角形均匀框架顶角30BAC ∠=?,一均匀圆球放在框架内,球与框架BC 、AC 两边接触但无挤压,现使框架以顶点A 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从AB 边水平缓慢转至AB 边竖直,则在转动过程中( )

A .球对A

B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 .球对B

C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 .球对AC 边的压力一直增大

D .球的重心位置一直升高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对球受力分析可知球受重力、AB 边和AC 边的支持力,两支持力的夹角为120°,BC 边与球间没有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三个力可以构成首尾相连的矢量三角形,如图

根据正弦定理有

==sin 30sin sin AC AB F F mg a

β? 解得

sin sin 30AB F mg α

?

= sin sin 30

AC F mg β

?

=

在框架以定点A 为转轴在竖直平面顺时针从AB 边水平缓慢转至AB 边竖直过程中α减小,β增大,由于α先大于90°后小于90°,所以sinα先增加后减小,因此F AB 先增大后减小,F AC 一直增加,故A 正确,B 错误,C 正确;

D .在框架以顶点A 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从AB 边水平缓慢转至AB 边竖直过程中,球的重心在BC 边水平时最高,故转动过程中球的重心先升高后降低,故D 错误。 故选AC 。

13.如图所示,两梯形木块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之间的接触面倾斜,A 的左侧靠在光滑的竖直墙面上。关于两木块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B 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作用 B .木块A 可能只受三个力作用

C .木块B 可能没有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 .木块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于A 、B 间接触面情况未知,若A 、B 接触面光滑,则A 、B 间没有摩擦力,此时A 受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和墙壁对A 的弹力而平衡,选项A 错误,B 正确; CD .木块B 受推力F 、A 对B 的压力,若压力向右的分力等于F ,则地面对B 没有摩擦力,选项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

14.A 、B 两三角形物块叠放在地面C 上且均保持静止,如图甲所示。在物块A 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F 的力而让系统保持静止,当所加竖直向下的力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 )

A .0~t 2时间内物块A 可能下滑

B .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在0~t 1时间内减小,t 2时刻恢复原来的大小

C .地面C 受到物块B 的摩擦力为零

D .物块B 受到地面C 的支持力不变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 的重力为G ,以A 为研究对象,未加F 时物块静止在斜劈上,则有

sin cos G G θμθ≤

即有

sin cos θμθ≤

当用竖直向下的力F 作用于物块上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

()sin G F θ+

最大静摩擦力为

()cos m f G F μθ=+

由于

sin cos θμθ≤

则有

()sin m G F f θ+≤

故当F 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此关系式仍然满足,故A 所受合力为零,一直处于静止状态,不可能下滑,故A 错误;

B .由A 项分析,可知A 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此时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sin f G F θ=+

由乙图可知,F 在先减小后增大到原来的大小过程中,静摩擦力也是先减小后增大到原来的大小,故B 正确;

CD .以A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受重力、向下的力F 、地面给B 向上的支持力,因F 是在竖直方向先减小后增大,而水平方向上没有分量,所以B 不会运动也没有运动趋势,所以B 不会受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即地面C 受到物块B 的摩擦力为零;而在竖直方向上整体的重力不变,但向下的F 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地面对B 向上的支持力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

15.如图所示,将两块光滑平板OA 、OB 固定连接,构成顶角为60°的楔形槽,楔形槽内放置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整个装置保持静止,OA 板与水平面夹角为15°.现使楔形槽绕O 点顺时针缓慢转动至OA 板竖直,重力加速度为g ,则转动过程中( )

A .OA 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一直在减小

B .OB 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一直在增大

C .OA 板对小球作用力的最大值为

23

3

mg D .OB 板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时,OA 板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也为mg 【答案】BCD 【解析】

在转动过程中,60A B N N G ∠=?恒定不变,为此可组成以A B N N 为直径得圆,在转动过程中弦A N G 恒定不变,如图所示:

当B 从开始位置转动到竖直位置,即B N 从1到2的过程中,A N 在增大,B N 也在增大;当B 从竖直位置继续转动到A 在竖直位置,即B N 从2到4的过程中,A N 在减小,B N 在增大;故整个过程OA 板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而B 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一直在增大,故A 错误,B 正确;当B 在竖直位置时OA 板对小球作用力最大,此时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23

60A mg N sin =

=?,故C 正确;当OC 线竖直时,球处于静止状

态,受力平衡,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两挡板对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夹角为120?,根据平衡条件得:N=mg ,故D 正确;故选BCD.

注意力训练题

第一关注意力训练题 训练目的:提高注意力和细心态度 训练方法:②用铅笔以最快的速度把表中的“7”圈出来。③用黑色笔以最快的速度把“2”左边第三个数字圈出来。④用蓝色笔以最快的速度把“5”右边第二个位置中的偶数圈出来。 6598723154789328713262389402364789652348357951684 212154897575621567887577522165132116412577456824 854569877545457846991633015670980461767892140115 第二关考试不粗心题 训练目的:训练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训练方法:找出每组中与其他不一样的数字字母和汉字,用圆圈把它们圈起来并记录下来PPPPPPBPPBPPPBPPPPPBPPPPBPPPPPPBPPPPPBPPPPPBPPPPPBPPP共( )个55556555565565555655556556556565555565555655556555655共( )个33383338333833383883333833338333383333833383333833833共( )个77771777717771777717771777177771777717777177717771777共( )个44447444447444474447444474444744447444474444744447444共( )个99998999899989998999899998999998999989998999899989999共( )个 第三关听觉注意训练,提高学生注意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游戏1:听报数字,要求学生听完后立即报出来。 6位数:452389,756436,267522,423791 7位数:2984348,6845971,2875634,8925674 8位数:38462175,52768429,29851673,48926871 游戏2:听报数字,要求学生听完后立即倒背出来。示例:教师说301,学生说103。从3位数开始,逐渐提高。452,389,756,436,267,522,423,791,3846,2175,5276,8429,2985,1673,4892,6871,29843,48684,59712,87563,48925,67429。 游戏3:听报词语训练,要求学生听完后立即报出来。词语:碧绿的草地、快乐和悲哀、暗淡和明亮、爱慕和嫌弃臭泊枫桥听晚钟,桃花潭边诗友情,江边送别情意深倒报词语: 愉快,照顾,吝啬鬼,取经人,凤辣子,执法者,巾帼英雄,勇于探索,津津有味,沟通心灵,训练注意阳光心语室,夏天的昆虫,生活的太阳,先下手为强。 五、注意力训练方法(一) 一.注意转移的训练 改善学生注意转移的品质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来实现。具体做法如下: 如,按以下规则给小学生出两道题。 第一题,写两个数,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例如4和2,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把和的个位数写在右边的上方,而把左边上面的那个数移到下面,连续这样做…… 46066280 24606628 第二题,起始的两个数与上题相同,然后把两个数的和的个位数写在右边的下面,把左边下面的数移到上面,连续这样做…… 42684268 26842684 稍加训练后,每隔半分钟向学生发出命令“第一”“第二”“第一”“第二”等,要求他们听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摩擦力

摩擦力(2) 【学习目标】 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化范围. 3.能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预习案】 1. 摩擦力产生的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擦力大小的确定: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静摩擦力的大小: (3)最大静摩擦力(F m):静摩擦力达到__________。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______关,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______关,且与正压力成正比.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______些,但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认为两者相等. 3.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__________,并且跟物体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反. 【探究案】 一. 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1.条件判断法 (1)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根据“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2.用假设法判断 假设法,就是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原来的静止是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止,且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即为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3.用平衡条件判断 有时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用假设法也不易判断,但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来判断是否受静摩擦力及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4.相互作用判断法 若甲对乙有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摩擦力,并且甲、乙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例1:判断下列图中物体A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A和B相对静止);若受,判断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沿什

(完整word版)圆周运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试题 第五章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单元测试题 【试题评价】 一、选择题 1.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用L和2L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分别拉起小球使线伸直呈水平状态,然后轻轻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位置时:() A.两球运动的线速度相等 B.两球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C.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D.细绳对两球的拉力相等 2.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公式a=V2/r,可知其向心加速度a与半径r成反比 B.根据公式a=ω2r,可知其向心加速度a与半径r成正比 C.根据公式ω=V/r,可知其角速度ω与半径r成反比 D.根据公式ω=2πn,可知其角速度ω与转数n成正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恒力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恒定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恒定 4.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欠准确的是: ( ) ①向心力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②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③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④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向心力是恒力 A.① B.①③ C.③ D.②④ 5.做圆周运动的两个物体M和N,它们所受的向心力F与轨道半径置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其中N的图线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则由图象可知: ( ) A.物体M、N的线速度均不变 B.物体M、N的角速度均不变 C.物体M的角速度不变,N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D.物体N的角速度不变,M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6.长度为L=0.50 m的轻质细杆OA,A端有一质量为m=3.0 k g的小 球,如图5-19所示,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v=2.0 m/s, g取10 m/s2,则细杆此时受到:( ) A.6.0 N拉力 B.6.0 N压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教案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钢尺(或塑料尺)、条形磁铁(2根)、小车(2辆)。 教学过程 物体对物体的这种压、拉、提、推……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就是力。 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不能,力的产生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问: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力的作用呢? 你赞成谁的观点? 能举例哪些事例来支持你的猜想?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提问: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一个是施加力,一个是受到力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 问:这个现象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学生:磁铁是施力物体,大头针是受力物体 活动: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到力 实验1:用手指压铅笔尖和笔尾,你的手指有什么感觉? 手指很疼 疼就是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2:你用手推墙,你有什么感觉? 有向后退的感觉

实验3: 大量事实说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怎样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举例说明:形变:挤压皮球,皮球变瘪 改变运动状态:把铅球推出去, 活动: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举例 (1)力的大小 实例: (2)力的方向: 实例: (3)力的作用点 实例: 三、课堂练习: 1.图甲是运动员射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图乙是守门员奋勇地把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图丙中,运动员在用头顶球时,对头的施力体是,人头对飞来的球施力撞击,使球沿原来运动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注意力训练题目

注意力训练题目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训练目的:训练学习能力,让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提高听课效率。 训练要求:每天训练10分钟,坚持训练,效果明显。 第一关听课不走神题 训练目的:提高听课注意力和听课效率。 数字传真 训练方法:家长读一组合数字(如2356),孩子听完后复述一遍。 例如:家长读:68713 孩子听完就回答:68713(提醒68713不能读成六万八千七百一十三) 6871 9175

27437 612148 听课排序 训练方法:家长读完一组词语和数字后,孩子把听到的汉字词语复述出来。 例如:3—文化—4—教育—形状—海洋 汉字按照顺序依次为:文化—教育—形状—海洋 第一组:13—26—北京—16—地铁—24—天安门 第二组:演员—12—杂志—36—海豚—56—表情 第三组:31—生活—故乡—23—火炬—36—香水 第二关听说训练题

听说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理解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训练方法:家长读下列短文,孩子认真听,听完故事后,根据故事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然后把故事复述一遍。 一天,刺猬背上背着两个草莓,狐狸看到了,非常想得到它。 于是狐狸躲到草丛后面,想吓一吓刺猬。当刺猬走到草丛前的时候,狐狸就突然跳了出来。刺猬被吓了一跳,接着说:“原来是狐狸呀!”“你来这里干什么”狐狸说:“没什么,只是随便走走。嘿!你背上那两个草莓,那么大,如果你吃,会被憋死的!”刺猬想:“这一定是狐狸的阴谋,要不他为什么自己不去采呢。”他想了想说:“我是吃不下去,我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吃!”狐狸没办法,只好夹着尾巴逃跑了。 刺猬回到家对妈妈说:“我今天识破了狐狸的阴谋,我战胜了狐狸!”妈妈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三节3 摩擦力

1.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A.推力小于静摩擦力 B.推力一定等于重力 C.推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D.推力和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2.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既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一定为零 3.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总是起阻碍作用 D.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4.一只玻璃瓶,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受到摩擦力的是() A.瓶子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B.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C.将瓶子握在手中不动,瓶口朝上 D.瓶子压着一张纸条,扶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5.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B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B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力 D.地面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6.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7.如图所示,消防战士正在沿绳进行爬绳练习,若消防战士用双手握住 竖直的绳子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 f1和F f2,关于F f1 和F 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f1=G,方向竖直向上B.F f1>G,方向竖直向上 C.F f2=G,方向竖直向上D.F f2

期末精选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期末精选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 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 D.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所以3 s~4 s内质点的速度负方向增大,所以做加速运动,A错误,3s质点的速度为零,之后开始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2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6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C正确,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0,D错误, 考点: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负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 2.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 【答案】AD 【解析】

【详解】 A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 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 正确; B 、40s 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 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 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 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 错误; C 、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可知,40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 /s ,甲的位移 ,乙的位移 ,所以甲 乙相距,故D 正确; 故选AD 。 【点睛】 速度-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由位移求相距的距离。 3.物体甲的V-t 图象和乙的S-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B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C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D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0m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 、甲图是v t -图象,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故前2s 沿负方向运动,后2s 沿正方向运动,则甲在整个4t s =内来回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 CD 、乙图是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说明乙的速度不变,故乙在 整个4t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位移为21336x x x m m m ()?=-=- -=,故CD 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和位移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抓住各自的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即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x ?表示位移.

7.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

7.1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气垫船在行驶时,船体可以离开水面,速度每小时达100多千米,是什么力量把数百吨的船托离水面呢? 问:怎样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答: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 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 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问:运动状态改变指什么? 答: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速变大小改变.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三种情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问:怎样正确作力的图示? 答:作力的图示要做到:“一画点、二定标度再画线、三画箭头标大小.”“一画点”是表示先要画力的作用点;“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根据力的大小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作为标度.画线时,可由作用点开始沿力所指的方向画去,使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成比例;“三画箭头标大小”是指所画线段的末端添上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如F=20 N).

专注力三分钟测试试题

专注力训练方法 注意力训练方法(大全):一、预备动作:深呼吸放松目的:放松全身,同时可训练集中注意力。方法: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吸的节奏是吸气5-10秒,呼气的时间是吸气的两倍,要缓慢、平静地吸进去,呼出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 一、预备动作:深呼吸放松 二、目的:放松全身,同时可训练集中注意力。 方法: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吸的节奏是吸气5-10秒,呼气的时间是吸气的两倍,要缓慢、平静地吸进去,呼出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尽量不去想其他事情。但要注意一点,不要憋气。一旦习惯了,你很快就会感到心情平静、头脑清醒,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步骤:1.坐在椅子上,双肩自然下垂,两手平放在大腿上,闭上眼睛,放松全身。 2.做深呼吸5-10分钟。开始时静不下心,可以配合呼吸,心里反复默念: “呼……”、“吸……”(也可念“静下心来……”,“静下心来……”) 3.收功。慢慢的数5下,睁开眼睛。 二、舒尔特表”训练法: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3 18 9 16 11 7 14 23 4 20 21 25 1 24 8 5 10 6 1 7 13 15 19 12 2 22

第三章相互作用摩擦力

第二节摩擦力 【学业要求】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应用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计 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静摩擦力是在一个范围内变化,会应用二カ平衡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体会和认识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知识梳理】 一、静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擦力的分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受静摩擦力物体是否一定静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摩擦力方向是否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摩擦力方向是否一定和运动方向共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A与地面或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是画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并说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倾斜传送带上物体匀速下滑。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的A、B两个书。

讨论书A、B受到的摩擦力情况。(在图中画出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用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拉A,书AB均静止。 (2)用水平向左的,大小为3N的力拉B,书AB均静止。 (3)用水平向左的,大小为8N的力拉B,书A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 二、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在东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伐下的木料常装在雪撬上,马拉着雪撬在冰道上滑行,将木料运出。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撬,连同木料的总重量为4.9×104N。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撬匀速前进? 例题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②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③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⑤滑动摩擦力就是跟重力成正比。 例题3:判断以下情境,摩擦力充当动力还是阻力? a.人行走时摩擦力提供前进的动力 b.汽车的主动轮 c.传送带 d.汽车的刹车系统 e.人常走的路面要处理的粗糙一些 f.机器的轮轴需要润滑,来减小摩擦力。 【练习与应用】 1.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为F的力水平向右推木箱,但没能推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C.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于F D.地面对木箱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等于F 2.画出各图中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A、B间接触面粗糙)。

Word单元测试

初三年级信息技术Word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编辑word文档时,将光标定位于句子“欢迎推荐出优秀作品”中的“荐”与“出” 之间,单击Delete键,则() A删除了“出”字 B删除了“荐”字 C整句被删除 D没有变化 2.在word中,若将文字的字号由四号改为三号后,则修改后的文字() A比原来大 B与原来一样 C比原来小 D不能确定 3.在word中,要调节行间间距,则应该选择() A “插入”菜单中的“分隔符” B “格式”菜单中的“字体” C “格式”菜单中的“段落” D “视图”单中的“文档结构图” 4.键盘上的八个基准键位是() A、A S D F H J K L B、Z X C V B N M ; C、A S D F J K L : D、S D F G H J K L 5.下列选项中,能将多个图形对象变为一个整体的是() A 调整叠放层次 B浮于文字上方 C置于顶层 D组合 6.要将文档中的一段文字设为黑体字,首先应当() A选择“格式”菜单的“字体”命令 B单击格式工具栏的按钮 C 单击“格式”工具栏的字体列表,进行选择 D选择这一段文字 7.在规范的执法操作中,下列由左手小指击打的键是() A 、Z键 B、W键 C、D键 D、P键 8.word是一个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其主要功能是() A 浏览网页 B 文字处理 C 数据处理 D 幻灯片制作 9.在某段文本中选定其中的某一行,可采用的方法是() A 鼠标移到左侧空白处,当指针变为向右上方向的空心箭头时,双击鼠标 B 鼠标移到左侧空白处,当指针变为向右上方向的空心箭头时,右击鼠标 C 将插入点光标定位在要选择的行中,连续三次击鼠标左键 D鼠标移到左侧空白处,当指针变为向右上方向的空心箭头时,单击鼠标 10.在word中编辑好一个文档后,如果要在屏幕上看到文档编辑的实际效果,应使 用的命令是() A 打印 B 页面设置 C 网页浏览 D 打印预览 11.在word中,进行纸张大小的设置、页边距的调整,应使用“文件”菜单中的() A打印预览 B 属性 C 页面设置 D 打印 12.在word中进行文字处理时,要切换各种不同的输入法,应使用的键是() A、Ctrl+空格 B、Shift+空格 C、Ctrl+Shift D、Ctrl+Alt 13.对一个已有的文档进行编辑后,如果既想保留编辑修改前的文档,又得到修改后 的文档应使用() A “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 B “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 C “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预览”命令 D “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14.在用Word进行编辑排版时,如果图片遮挡了其下面的文字,若要既不改变图片 和文字的位置,又要显示文字,可以将图片的版式设为() A 四周型 B 衬于文字下方 C 浮于文字上方 D 紧密型 15.在Word中,要把文章中所有的“电脑”改成“信息技术”,最快捷的操作是() A 替换 B 查找 C 改写 D 删除 16.在word2003中,如果不小心操作失误,可用()操作还原到原先的状态。 A恢复 B替换 C撤销 D粘贴 17.在word2003主窗口的右上角,可以同时显示的按钮是() A 最小化、还原和最大化 B 还原、最大化和关闭 C 最小化、还原和关闭 D 还原和最大化 18.分栏排版可以通过菜单来实现 A 格式/字符 B 格式/段落 C 格式/首字下沉 D 格式/分栏 19.在word文档操作中,经常利用()操作过程相互配合,用以将一段文本内容移到另 一处。 A 选取、复制、粘贴 B 选取、剪切、粘贴 C 选取、剪切、复制 D 选取、粘贴、复制 20.在word 2003的编辑状态下,可以按Delete键来删除光标后面的一个字符,按()键删除光标前面的一个字符。 A Backspace B Insert C Alt D Ctrl

专注力训练题

1、听老师读下列短文,当听到一个“一”字就用笔在纸上打一个“√”,老师读完后统计“一”字的个数。(一个一得1分) 有一小鸟,它的家搭在最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飞,每日只在家里叽叽地叫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他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这一天早晨,小鸟醒来时,那两只老鸟都找食物去了。一看见火红的太阳,老鸟又害怕了,因为太阳太大了,它们看见一棵树上的一片好大的树叶,树叶上又有站着一只小鸟,正在吃害虫,害虫吃了很多树叶,让大树不能长大,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棵树都产生氧气,让我们每一个人呼吸。这时老鸟马上飞过去,与小鸟一起吃害虫,吃得饱饱的,并为民除害。 一共有9个“一” 2、听老师读,同学们认真听,当听到电器名称就在电器名称处打个“√”,当听到学习用品就在学习用品处打“√”,最后统计电器个数和学习用品个数。(一个词的1分)凳子.台灯.洗衣机.课本.电视机.自行车.书包.电冰箱.作业本.葡萄.空调.电风扇.被子.杯子.钢笔.手机.篮球.羽毛球.打火机.打印机.飞机.宝剑.铅笔擦 电器名称:共有8个 学习用品:共有5个 3、仔细听下面两组句子中的甲,乙两句话,快速找出乙句中与甲句不同的地方,并把不同的词语都写下来 第一组: 甲:树林里的动物和植物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长。 乙: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生长。 第二组: 甲: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植物学家,种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送给妈妈。 乙: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植物学家,种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花送给妈妈。

第二关:视觉训练 1.按顺序找数字在下面25个小方格的表中,1—25的数字打乱顺序,请你以最快的速度在1到25的下方字母栏小方格中对应写上A—Y(不分大小写)。

(完整word版)导数单元测试(含答案)

导数单元测试 【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设函数()y f x =可导,则0(1)(1) lim 3x f x f x ?→+?-?等于( ). A .'(1)f B .3'(1)f C .1 '(1)3 f D .以上都不对 2. 已知函数f (x )=ax 2 +c ,且(1)f '=2,则a 的值为( ) A.1 B.2 C.-1 D. 0 3 .()f x 与()g x 是定义在R 上的两个可导函数,若()f x ,()g x 满足' ' ()()f x g x =,则 ()f x 与()g x 满足( ) A ()f x =2()g x B ()f x -()g x 为常数函数 C ()f x =()0g x = D ()f x +()g x 为常数函数 4.三次函数x ax y +=3 在()+∞∞-∈,x 内是增函数,则 ( ) A . 0>a B .0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训练题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题 训练目的:提高注意力和视觉分辨能力 1)找出下面字母行的字母”w”,并用圆圈把字母”w”圈出来 r t y w t y h t u e x w I y g s x I u w o r e u d h l o w u e x c v t r s y w t u e c s x h w d t u e w m u e c t e h t w c h n x y u e t c v u t w q s e h c x I t p b q w y e t x c I j k e r t h w c r e e u g w r y t a z e h t w c I l p q u d u n v w h t u y e o u e c w v h m f g w s x 2)把字母行中的u和v找出来,并画上线,例如:udhrtudvhv Hertduieiopnemucnjvsuieshyeunxaliw Jiklehunshanvyehjxoiuenvjsukienytabvmnbe Hiejgehunveuvbnimehygyyenunesievbeynjxiwgheg Gheunvsiwkjnxheubegvhnjsonnubehnnzbvhuejngabu 3)用最快的速度画出下列数字中重复的三个数字,并记录总共的个数。 例如:5986446668321283666 记录:(2 )对 24666423662466678389876664286662355 5566738977666886621066655489666743655 2089666265466628788774466622117743554 记录: 共有()对 4)从下面的数字行中把所有的7117圈出来 7171 1717 7117 1771 7711 1177 1717 1771 7171 1771 1771 7171 7117 1717 7711 1771 7171 1717 7117 7171 1717 1771 1717 7117 7171 1177 1717 7171 1717 1177 1717 7711 7117 1771 7171 1717 1771 1717 1177 1717 7171 1717 7171 7711 1177 5)在1秒钟观看一组数字,然后再重复说一遍 第一关:五位数:47826 73147 88477 68588 77513 32264 第二关:六位数:984432 973921 904856 703875 879650 第三关:七位数:7363924 7489593 7762649 9506070 8789437 第四关:八位数:47829404 38987511 76334456 89125463 第五关:九位数:389875198 971405128 887314255 6)找出每组中与其他不一样的数字字母和汉字,用圆圈把它们圈起来并记录下来bbqbbbbqbbbbbqbbbbqbbbbqbbbbbqbbbbbqbbbbbqbbbbqbbb 共( )个CCCCDCCCCDCCCCDCCCCDCCCDCCCDCCCDCCCCCDCCCCCDCCCDCCCC 共( )个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 共( )个 正正正五正正正正五正正正正正正五正正正正五正正五正正五正正五正共( )个 又又又叉又又又叉又又又又叉又又又叉又又又叉又又又叉又叉又又又叉共( )个 少少少少小少少少少小少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小少少少共( )个 6)找出每组中与其他不一样的数字字母和汉字,用圆圈把它们圈起来并记录下来 日日日目日日日目日日日日目日日日目日日日日目日日日目日日目目目共( )个 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国共( )个888888988898889888988889888889888889888988898888898898 共( )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木块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叠放在B上。A的左侧靠在光滑的竖起墙面上。关于A、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对A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B.B对A的作用力一定大于A的重力 C.地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D.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B的总重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对A受力分析可知:若A与B的接触面光滑,则A受重力、支持力及墙壁对A的支持力作用,A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由于A、B之间的接触面倾斜,则B对A的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斜向上,且大于A的重力。若接触面粗糙,A受到重力、B对A的支持力,还可能受到B对A的摩擦力,有可能A还受到墙壁的支持力;当墙壁对A没有支持力时,B 对A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以上分析可知,故A错误,B错误; C.若A与B的接触面光滑,木块B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斜向下的压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若接触面粗糙,木块B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斜向下的压力以及A对B的静摩擦力,其中A对B斜向下的压力以及A对B的静摩擦力的合力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所以B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故C错误; D.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故地面对B的支持力一定等于两物体的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在A端用外力F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沿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已知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拴在小球上的绳子与水平固定杆之间的夹角从45°变为90°,斜面体与水平地面之间是粗的,并且斜面体一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则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的利用 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a 、b 的质量都为10g ,烧杯内液体 的质量均为100g 。当燃料完全燃烧后,甲、乙、丙装置中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分别为20℃、 30℃、 35℃。 (1)燃料a 的热值__________燃料b 的热值;液体a 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体b 比热容。(两空均选填“>”、“=”或“<”) (2)若液体a 是水,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室备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液体质量相等),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几种物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 物质 酒精 煤油 水银 比热容[()J/kg ?℃] 2.4×103 2.1×103 0.14×103 标准气压下沸点 (℃) 78 180?310 356.7 (1)在探究水沸腾的特点时,不能选用____________温度计。 (2)在测量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的物体温度时,温度计吸收的热量就会影响被测物体温度,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____________温度计。 【答案】< > 38.410J ? 酒精 水银 【解析】 【详解】 (1)[1]通过对比乙、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 cm Δt =,液体的质量都相同,同种液体比热容也相同,丙中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那么丙中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大,可知丙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大,而乙、丙的燃料质量相同,根据Q q m = 可知丙中燃料b 热值较大; [2]通过对比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燃料的种类相同,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那么当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乙的温度变化量较大,那么乙中的b 液体比热容较小;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摩擦力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3.3—1 摩擦力(第一课时) 1.如图所示,一个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地面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C.若木块以2v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F D.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F 2.为了测定木块和竖直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一根弹簧将木块压在墙上,同时在木块下方有一个拉力F2作用,使木块恰好匀速向下运动,如图示.现分别测出了弹簧的弹力F1、拉力F2和木块的重力G,则动摩擦因数μ应等于() A . 2 1 F G F + B. 2 1 F F C.1 G F D. 1 2 F G F + 3.(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刚性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水平力F可能不变 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相等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上放着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B、C之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A,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不管F多大,木板B一定保持静止 B.B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小于F C.A、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μmg D.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等于F 5.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杆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它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那么()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 F2 均为静摩擦 6.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倾斜的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物体A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描述,正确的是()

word考试试题

Word模拟试题 1.在Word中,单击下面四个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可以打开一个下拉列表,该按钮是:() (A)显示比例 (B)拼写检查 (C)帮助 (D)新建 2.在Word窗口的工作区中,闪烁的垂直条表示:() (A)鼠标位置 (B)插入点 (C)键盘位置 (D)按钮位置 3.在Word中,不打印却想查看要打印的文件是否符合要求,可单击:() (A)"打印预览"按钮 (B)"文件"按钮 (C)"新建"按钮 (D)"文件名"按钮 4.下列操作中,执行()不能选取全部文档。 (A)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全选"命令或按Ctrl+A组合键 (B)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光标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 (C)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光标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连续三击鼠标 (D)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双击鼠标 5.把单词cta改成cat,再把teh改成the后,单击"撒消上一次"按钮会显示:() (A)cta (B)cat (C)teh (D)the 6.下列操作中,执行()不能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A)执行"插入"菜单中的"图片"命令 (D)使用剪切板粘贴其他文件的部分图形或全部图形 (C)使用"插入"菜单中的"文件"命令; (D)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 7.要改变文档中单词的字体,必须:()(A)把插入点置于单词的首字符前,然后选择字体 (B)选择整个单词然后选择字体 (C)选择所要的字体然后选择单词 (D)选择所要的字体然后单击单词一次 8.Word把格式化分为等3类。() (A)字符、段落和句子格式化 (B)字符、句子和页面格式化 (C)句子、页面格式和段落格式化 (D)字符、段落和页面格式化 9.在Word中,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功能最全面的工具是:() (A)制表位对话框 (B)水平标尺 (C)段落对话框 (D)正文排列对话框 10.双击文档中的图片,产生的效果是:() (A)弹出快捷菜单(B)启动图形编辑器进入图形编辑状态,并选中该图形 (C)选中该图形 (D)将该图形加文本框 11.页面设置对话框由四个部分组成,不属于页面对话框的是:() (A)版面 (B)纸张大小(C)纸张来源 (D)打印 12.要删除分节符,可将插入点置于双点线上,然后按:() (A)Esc键 (B)Tab键 (C)回车键 (D)Del键 13.在表格中可以像对待其他文本一样,格式化每个单元格里的文本。() (A)通过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按钮或选择菜单命令 (B)通过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按钮 (C)通过单击字体工具栏上的按钮 (D)通过单击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上的按钮 14.在表格里编辑文本时,选择整个一行或一列以后,就能删除其中的所有文本() (A)按空格键 (B)按Ctrl十Tab键 (C)单击Cut按钮 (D)按Del键 15.在Word操作时,通过使用方法,能在屏幕上看到按所选取的字体和大小显示的全部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