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ppt--

合集下载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全能冲刺 专题04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解析版)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全能冲刺 专题04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解析版)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专题04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知识梳理成渝地区的位置1.地理位置: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2.范围:包括重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3.相邻的省区:北接陕甘,南通云贵,西通青藏,东临湘鄂。

它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成渝地区地形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为主。

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3.成都平原如何形成的?是由岷江,沱江等河流挟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4.河流:主要有长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

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

成渝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1.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2.气候特点:(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降水较少。

(2)因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主要位于四川和重庆两省境内,盆地内气候温和多雨,盆地西部为平原,农业发达.请回答6~8题:1.下列关于该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盆地内部地形多低山丘陵B.该盆地北有秦岭,南有青藏高原包围C.该盆地广泛分布着低产的紫色土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比同纬度地区寒冷【分析】四川省人口众多,工农业生产以四川盆地相对集中.四川盆地的西部有肥沃的成都平原.平原上始建于战国时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岷江的水患,使大片农田得以自流灌溉,“天府之国”从此遐迩闻名.【解答】解:四川盆地北部是秦岭,西部是青藏高原,内部地形多低山丘陵,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因为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称。

这里气候温暖,降水较多,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故选:A。

2.下列能体现出四川地域文化的是()①川菜②变脸③福宝古镇④甘露岩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分析】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

2024版经济发展ppt课件

2024版经济发展ppt课件

探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 会变革的影响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前景 展望。
2024/1/29
3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9
35
2024/1/29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分析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包括 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变革、国际金融市场波 动等。
探讨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保要求, 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政策选择。
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发展
分析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 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政 策措施。
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发挥港澳独特优势
提升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024/1/29
26
06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探 讨
2024/1/29
27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背景和意义
1 2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产业绿色转型
推动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强绿色 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2024/1/29
低碳交通发展
推广低碳交通方式,优化交通运 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9
政策建议和措施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 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 方面的政策措施。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

内外环境分析报告(PPT 96页)

内外环境分析报告(PPT 96页)

35 4
89 76
1 7 8 9 10
名称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唐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
核心城市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 北京、天津、唐山
济南、青岛 沈阳、大连
消 费 者 讨 价 还 价 能 力
行业分析——行业五力分析结论
评价等级

行业内竞争
潜在威胁者


替代品威胁 供应商议价能力 消费者议价能力
行业五力分析结论:
行业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业发展趋势
行业分析——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结论四
导读
调研概述
开展市场调研
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扫描 行业分析
结论
导读
调研概述
开展市场调研
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扫描 行业分析
市场地域分析 市场消费者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
内部资源分析
SWOT分析及结论
内部资源评估 内部资源优劣势分析
SWOT分析 结论
4
市场调研说明
调研目的
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各级市场特点及行业连锁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资源 与能力以及成功连锁经营模式的借鉴,为下一步的商业连锁模式设计、战略定位以及品牌规划 提供依据。
内外环境分析报告模板
五大报告模板使用顺序
1
内外环境分析报告模板
2
战略规划报告模板
3
商业模式报告模板
4
品牌规划报告模板
5
组织设计报告模板
总体报告思路
外部 环境 分析
调研 数据 汇总

成渝经济区产业布局的现状、特点

成渝经济区产业布局的现状、特点

西部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一)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演进1、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建国后西部地区产业初步形成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大规模的能源原材料工业项目的建设起步,西部地区的现代产业开始出现。

“一五”和“二五”期间,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地区的资源状况,按照“交通先行、基础配套、集中布局、渐次推进”的原则对西部进行了密集的资金投入,拉开了西部工业化建设的序幕,西部地区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

在西部形成了以西安、兰州、成都等城市为依托的新工业基地和若干新的工业中心,如贵州、云南组成的西南工业基地,分布在鄂西、湘西、豫西的机械工业基地,汉中机床、轴承工业区,天水机床、工具、农机工业区,银川仪表、机床制造工业区,西宁机床、内燃机、拖拉机制造工业区,攀枝花钢铁基地,黔西大型煤矿、电力基地,以及西安、成都等新兴技术和高精尖产品生产基地。

西部的工业能力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部分省份一跃成为工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的地区。

同时,“三线建设”还为西部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建立了许多科研教育机构。

1952-1978年,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由1952年21%上升到1975年的46%,且一直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同期,第一产业下降了18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比重变化较小。

这一阶段初步实现了向第二产业占主导转变的产业结构演变。

表 1949-1978年西部地区主要年份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西部地区全国西部地区全国西部地区全国1952 50 66 21 15 29 19 1957 40 58 30 23 30 19 1962 40 55 31 24 29 21 1965 38 52 35 30 27 18 1970 35 46 40 36 25 18 1975 32 40 46 41 22 19 资料来源:陆大道、刘毅著:《2000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西部开发的基础、政策与态势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1953-1976年。

晋教版初二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成渝地区教案

晋教版初二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成渝地区教案
农业
工业
高速发展的经济 交通运输业
成 “双核”城市群


区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
自然灾害与生态建设 气象灾害:洪涝、大雾
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水体污染、酸雨
课后作业布置
导学P47巩固训练3、P51巩固训练3
教后反思
教学中有的放矢,适当引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很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构建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
成渝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
教学难点
成渝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中国行政区域的学习中,对四川、重庆、成都的地理位置已有初步认识,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能力、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但他们对图片、音频资料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这是最给力,也是最容易形成能力的环节,要开动脑筋哦!)
探究问题:
成渝地区经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结合教材P37图上所得)
探究所得:认识一个地区经济战略地位重要性应该从、、等方面分析。
课堂小结
重要的地理位置



区 地形特点
丰富的自然资源 气候特点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 野生动植物资源
1、阅读教材41教材内容:
(1)成渝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说出应对该区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合作探究】(这是最给力,也是最容易形成能力的环节,要开动脑筋哦!)
探究问题:成渝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阅读教材p38图文,探究成渝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目录编辑本段成渝城市群的概述成渝城市群地图编辑本段成渝城市群的主要城市成渝核心城市--成都市成都市是川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腹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

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2004年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成渝核心城市--重庆主城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其主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川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因为重庆的地理环境,重庆多山多雾,故又有雾都、山城的别名。

成渝北弧中心城市--遂宁市中国著名的观音文化之乡,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涪江中游,地处川西城市群中心城市成都和川江城市群中心城市重庆两座特大城市及川中北城市群中心城市南充之间,是四川盆地的几何中心城市,介于东经105°03′-106°59′,北纬30°10′-31°10′之间。

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城区平坦,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均为146公里左右,呈等距三角。

成渝经济区PPT课件

成渝经济区PPT课件

.
18
中心特征。
川 渝 经 济 区 “双核五 带” 示 意 图
.
6
经济区内90%以上的城镇沿交通轴线和江河分 布,形成了以“一江三线”(沿江城市轴线、宝 成—成昆城市轴线、成渝城市轴线)为轴的“H 型”空间布局,城镇体系发育点轴发展空间形 态明显。
布 局
.
7
经济区内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
从各城市的职能结构上看
.
15
八大支柱产业
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
1、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
2、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
生产研发基地;
3、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4、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
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
5、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
6、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
南地区连接华中、华南地区的枢纽。
中小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特点较为明显
的工业、矿业城市,如绵阳市的电子工业、德阳市的重型
机械制造、自贡市的盐化工、泸州的天然气化工等;一批
商业性城市,如眉山、资阳、内江、遂宁、南充、广安、
.
8
达州等;一批旅游性城市,如自贡、宜宾、沪州、乐山等。
职 能 结 构 分 布
当川南城市群发育成型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四个城市呈现出分工与合作密切相互融合共生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态势将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激活成渝城市发展轴线影响和改变成渝一线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整合以及货物人口和信息的流动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成本从而增强成渝两市的空间相互作用
成渝经济区
组员:
胡兴
王铮
陈培
贾向丽
闫伟玲
.

天府新区规划简介ppt课件

天府新区规划简介ppt课件
(七)规划空间布局
空间拓展方向
西南:依托双流机场和成昆
铁路,适宜高技术产业和战略 新兴产业进一步集聚和拓展。
中部:适宜高端服务、科技
创新、文化旅游等功能向龙泉 山前地区布局。
东南:依托经开区集聚高端
制造产业,龙泉山以东地区作 为远期拓展的战略性空间。
新津
双流机场
高新区 天府新城
龙泉驿
高端制造产业
三中心:双流物流中心、龙泉物流中心、 南部物流中心。
现代都市农业空间布局:两片都市 农业区
汽车制造产业区
12
为 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十)交通体系
1、交通规划原则
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城区共同 构成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青龙(1个)
视高(1个)
37个乡镇和街办
2
为 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规划理念
整体协调、统筹发展
将天府新区作为成都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加强与成都市城市 总体规划的衔接,处理好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关系。
构建快速交通体系 构建TOD模式的区内交通格局 客货分流
综合交通体系概念图
为 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十)交通体系
2、轨道交通规划
铁路:
形成“一横四纵”的对外铁路 系统。

成渝地区

成渝地区
成渝地区的旅游业——九寨沟
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 重点风景名胜区,且又被 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 录》;1997年又被纳入 “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2001年摘取“绿色环球21” 桂冠,成为世界唯一获得 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 区。
三、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 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 括:重庆(市区)、成都、 绵阳、德阳等31个不同规 模、不同等级的城市。
成渝地区位于长江经 济带西部,人口密集、产 业基础好,是西部重要的 经济中心,在我国经济发 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三、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
成渝地区的农业
资中血橙
三、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
成渝地区的旅游业
四川著名旅游景点: 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黄
龙、 峨眉山、乐山大佛、蜀南竹海 、海螺沟、四姑娘山、稻城亚丁、 康定丹巴。
重庆,号称“火炉”、“山 城”、“雾都”,曾经的陪都,现 在的直辖市,媲美夜香港的无敌夜 景。主要景点有:大足石刻、钓鱼 城、缙云山等,顺长江东去,分布 着丰都鬼城、石宝寨、白帝城等景 点,随着长江即将进入湖北段,也 就到了著名的三峡景......
成渝地区
——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掌握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学会评价其战略地位的重 要性。 2、读图说出成渝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掌握本区拥有丰富 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清楚成渝地区及周边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及应对策略。
一、成渝地区的概况
成渝地区的位置:
地处长江上游,属西部地区 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 东临湘鄂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
成渝地区的旅游业——都江堰

重庆市产业规划布局(附图) PPT

重庆市产业规划布局(附图) PPT

• 流
• 结合空港、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枢纽,建设 两路、寸滩、团结村三个物流基地,作为服务重庆市域、 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在内环线与绕城高 速公路之间布局集制造、加工、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群和物 流配送中心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重点发展大渡口、西 彭、鱼嘴、两路、上桥、南岸四公里、界石等综合物流中 心。
• 工业
• 1、内环线以内不再新增工业用地。
• 2、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是工业拓展的主要备选空 间。 新增工业企业原则上要按产业相关性进入相应的工 业园区。将现有布局分散的工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尽 可能调整进入工业园区。
• 商贸和会展业
• 解放碑地区为市级商业中心,完善观音桥、沙坪坝、杨家 坪、南坪中心地区的商务职能,培育西永和茶园中心地区 的商务职能,形成六个市级商业副中心。 完善南坪组团 会展中心功能,在人和、石桥铺等地建设专业会展设施, 在茶园-鹿角组团预留综合型会展设施用地。
• 沿成渝经济带布局。包括沿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在内 的整个川渝地区的大通道。不仅连接了中国西部经济实力 最强、人口最多、科技信息产业最发达的特大中心城市, 而且,还串连了江津、永川、内江、资阳、资中及绵阳等 一大批中小城市,是西部开发潜力最大、发展后劲最足的 经济带之一。因此,在对重庆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 和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调整中,开发和布局一批科技含量 高和同时兼容发展一些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很有市场前景的。
• 沙坪坝组团。依托大专院校,以布局和发展科技、教育、 文化和信息产业为重点。
• 大渡口组团。以重点布局和发展优质钢材和新型建材为主。 • 中梁山组团。以重点布局和发展汽车、摩托车、机电及仓
储业为主。 • 双碑组团。以重点发展和布局机械、冶金工产业为主。 • 唐家沱组团。以重点发展和布局以修造船为主的加工产业

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的要点和目标:
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 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绵阳 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 南充 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 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德阳 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基地,现代工 业城市。 眉山 机车制造、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基地,重要的 交通节点城市。 资阳 全国重要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汽车与零部件制造、 节能产品生产、食品生产配送 、会展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新兴工业城市。 遂宁 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乐山 清洁能源、新材料、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 口城市。
成渝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大西安、大武汉等经济区相比,整 体经济方面,比如人均GDP等指标都还是比较靠后的,成渝经济区的 综合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第二,在投资环境方面,目前在西南地区,软硬环境都比较差一点。特 别是金融资本市场会相对薄弱一些,而且近几年国有银行在纷纷调整 布局,金融网点在逐渐减少,尤其是撤销县级金融机构,给该地区的 金融市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第三,目前区域内的产业基础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够 。尤其是以军工、装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大,这些国有企业的 投资效率以及盈利能力还有待提升。 第四,四川目前还是农业大省,甚至作为直辖市,重庆相对其他几个直 辖市而言,它的农村的地区比重也还非常大。未来城市化、工业化的 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还很艰巨。

成渝地区(正式)ppt课件

成渝地区(正式)ppt课件

史 关
辖市。成都为四川省会。 1964年—1997年,重庆为四川
省会。成都为四川第二大城市。
系 1997年—现在。重庆为国家直辖 市。成都为四川省会。
城镇分布
拥有2 个特大城市、6 个大城市、众多中小 城市和小城镇,城镇人口4046 万,城镇化率 43.8%,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 个 ,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已经 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美食之都——成都
战略定位
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 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一、地理位置 长江上游,地处四川 盆地,北接陕甘,南 连云贵,西通青藏, 东临湘鄂
包括重庆、成都及其 周边地区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
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形成了以 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 物医药、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 品、航空航天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辐射力强, 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商贸、金融 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5.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体系
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 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 别达3936 和3353 公里,民用机场9 个,港口 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3000 万吨。
1、地理位置优越,易于与外部联系,是我国 重要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为中国经济增 长的第四极。
成渝地区北接__关__中_—__天__水__经_济__区___,
东临_武__汉__经__济_圈___,西通__青__藏_地__区_____,

西南地区 ppt课件

西南地区 ppt课件

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
大西南交通建设障碍: 自然条件: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盆地山岭环绕, 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多峰林、溶洞、 暗河),气候湿热,深居内陆。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远离经济发达
紫土
6、资源:
矿产资源: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四川盆地),贵州六盘水煤, 云南个旧锡,磷。广西平果的铝土,贵州铜仁的汞。 四川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
水能资源: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大渡河上的龚嘴。
生物资源: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云南动植物王国
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1)四川盆地
① 一年两熟 ② 水稻,柑橘,毛竹,甘蔗 ③ 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
盆 地 范围:北部秦岭,大巴山。南部云贵高原。
西部横断山。东部巫山。
云 位置:100°E―110°E, 23°N―28°N

(105°E, 25°N穿过高原中部)
高 范围: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北邻四川盆地, 原
包括云南东部和贵州 大部
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1)四川盆地
① 四川盆地的主要地形特征: “紫色盆地”;盆地底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
盆地西部有岷江冲积扇——成都平原;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② 描述四川盆地的形成过程: 四川盆地地质历史时期是一个大湖盆,后来湖水外泄,
河流下切,巫山而形成盆地。
③ 盆地地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容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严重。
(2)云贵高原 ① 地形特征:
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形崎岖,山间有许多“坝子”;石灰岩广泛分布,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 产业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 力。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成渝 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设,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涵
产业结构优化
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比重,降低传统 产业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共享和优势互补。
加强区域合作
02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区域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
区域整体竞争力。
促进产城融合
03
推动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实现产业和城市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协调配合,确保政策措施的一致性 和有效性。
完善政策体系与支持措施
制定专项政策
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 节,制定专项政策措施。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通过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 业升级。
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信贷 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 衡,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相 对滞后,产业布局有待优 化。
环保压力加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成 渝地区的产业布局面临较 大的环保压力,需要加快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产业竞争力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纽带,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 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 ❖ 成绵乐发展带:以成都为中心,成绵乐际客运专线、 宝成-成昆铁路和成绵、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及大件运输通 道为纽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 。 ❖ 成内渝发展带:以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为纽带, 建成连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 ❖ 成遂渝发展带:以兰渝、遂渝铁路,成遂渝、成南、 南渝高速公路,嘉陵江为纽带,培育成为连接双核的新兴 经济带。 ❖ 渝广达发展带:以襄渝、达万铁路和渝达、渝宜高速 公路为纽带,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成渝经济区
组员: 胡兴 王铮 陈培
LOG贾O向丽
闫伟玲 李昌盛
在全国的区位
包括范围
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的经济核心,其实质是以 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由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 、成内(遂)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 组成的成渝城市集群。
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绵阳、 德阳、眉山、遂宁、资阳、宜宾、泸州、自贡、内江 、南充、广安、达州、广元、都江堰、彭州、邛崃、 崇州、广汉、什邡、绵竹、江油、峨眉山、阆中、华 莹、万源、简阳以及重庆的江津、合川、永川等33个 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
中小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特点较为明显 的工业、矿业城市,如绵阳市的电子工业、德阳市的重型 机械制造、自贡市的盐化工、泸州的天然气化工等;一批 商业性城市,如眉山、资阳、内江、遂宁、南充、广安、 达州等;一批旅游性城市,如自贡、宜宾、沪州、乐山等
职 能 结 构 分 布
从交通方面看
城市间良好的空间可达性是城市经济带形成的必要条件 沿长江发展带: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和
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成渝经济圈形成具备的三个重 要条件
❖ (1)高层政府的规划组织。作为一个经济区域,成渝经济圈 的空间范围必然跨越现有的行政区域范围,因此,成渝经济圈的 构建显然不能离开城市政府之间的协调组织,尤其是高层政府的 介入。
❖ (2)成渝两市之间快速交通通道的形成。成渝两市经济上的 相互融合、共生互补程度,直接取决于两个城市之间的空间可达 性,以及从而形成的物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的流速和密集 程度。
❖ 八大支柱产业 ❖ 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 ❖ 1、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 ❖ 2、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
生产研发基地;
❖ 3、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 4、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
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
❖ 5、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 ❖ 6、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 ❖ 7、做优做强轻纺食品产业; ❖ 8、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
❖ (3)在成渝两市空间相互作用中承担中介功能的川南城市群 的发育形成。川南城市群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成渝两市的中间地带 。当川南城市群发育成型,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四个城市呈 现出分工与合作密切、相互融合、共生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态势, 将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激活成渝城市发展轴线,影响和改变成渝 一线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整合以及货物、人口和信息的流动,节省 运输费用和时间成本,从而增强成渝两市的空间相互作用。
❖ 一、区位优越、生产条件较好。地处西南长江上游, 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 二、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储(蓄)藏量居全国 前列,山地林矿及水能资源储量都很丰富。
❖ 三、人口密度大。两省市总人口近1.2亿,行政区划 前的四川曾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 四、工业实力较强。其中四川是长江沿江经济协调发 展的“龙尾”,是我国内地以军工(含电子)、机械 、冶金、化工为主,能源、建材与之配套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工业布局上形成了四大工业区
总述
❖ 成渝经济区之所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是 因为其拥有重庆成都两个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高密度的城镇及其良好的空间聚合形态,最重要 的是其内部城市经济、职能的分工和互补以及城 市间良好的空间可达性。
交通线
Hale Waihona Puke 从自然因素上看❖ 成渝经济区城市群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 城市群,也是中西部地区城市数目最多的城市群
成渝经济区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幅员面积1.8%,区域 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资源均位居 全国前列;幻灯片 14
水利
生态网络
旅 游
能 源
❖ 按照区域经济共同特征分析,四川、重庆规划建设城 市圈,具有以下优势:
成渝经济区各城市之间已形成了一定的职能分工,综 合性城市和专业性城市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成渝两市已发 展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中起着经济中心的作用,其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成都在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对成 都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起着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重庆 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高,又是西南交通枢纽和贸 易口岸,向东可与武汉城市群相接,向南经过西南出海通 道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紧密相连,成为西 南地区连接华中、华南地区的枢纽。
城市群组成
成都城市群
东北部城市群
南部城市群
重庆城市群
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区域辐射示意图
城市空间分布规律
❖ 从城镇规模结构来看,成渝经济区内超大城市人口集中度高,特 大城市处于断层状态,大城市数量少且规模小,中小城市特别是 小城镇数量较多,但所占人口比例小,规模小。
❖ 成渝两大城市呈“双核”空间布局,川南、川东北城市群具有多
中心特征。
川 渝 经 济 区 “双核五 带” 示 意 图
❖经济区内90%以上的城镇沿交通轴线和江河分 布,形成了以“一江三线”(沿江城市轴线、宝 成—成昆城市轴线、成渝城市轴线)为轴的“H 型”空间布局,城镇体系发育点轴发展空间形 态明显。
布 局
经济区内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从各城市的职能结构上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