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之“自助行为”
民法典的自助行为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的⾃助⾏为有什么规定在双⽅当事⼈产⽣了⼀些侵权⾏为的时候,⼀般都会进⾏调解,但是有的案件⽐较严重的,没有办法调解成功,甚⾄情况还⽐较紧急,这个时候受害⽅可以先采取⾃助⾏为。
那么⾃助⾏为有什么规定呢,店铺⼩编已经整理了如下的内容供⼤家做法律参考。
⼀、民法典的⾃助⾏为有什么规定根据《民法典》第⼀千⼀百七⼗七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可以在保护⾃⼰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受害⼈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为和违约⾏为区别侵权⾏为和违约⾏为的区别主要有如下⽅⾯:1、当事⼈之间的关系不同。
侵权⾏为的侵害⼈和受害⼈之间并不存在合同法律关系,只是由于侵权⾏为的发⽣,才在当事⼈间产⽣侵权损害赔偿关系;违约责任是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的,只有当存在有效合同,且当事⼈违反合同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产⽣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2、⾏为主体的不同侵权⾏为的主体在⼀般情况下是不特定的,⾏为⼈可以是完全民事⾏为能⼒⼈,也可能是⽆民事⾏为能⼒⼈或限制民事⾏为能⼒⼈,⾏为⼈不具有民事责任能⼒,不影响受害⼈享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违约⾏为的主体是特定的合同当事⼈,由于合同当事⼈必须具备民事⾏为能⼒,因此违约⾏为的主体也只能是具有民事⾏为能⼒的⼈。
3、侵犯的权利不同侵权⾏为所侵犯的是绝对权,其违法性体现在违反法律直接规定的、针对⼀般⼈的义务;违约⾏为所侵犯的是⼀种相对权,其违法性表现在当事⼈违反⾃已设⽴的、并针对特定当事⼈的义务。
4、承担的责任不同实施侵权⾏为将依法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实施违约⾏为将承担违约责任;两种责任在性质、构成上均有差别。
在侵权纠纷案件中,被害⼈的⾃助⾏为⼀般是由于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情况⼜⽐较紧急,没有及时的获得相关的保护的,就可以先进⾏扣留对⽅的财物,来保障合法的权益。
民法典-侵责编
第七编侵权责任第一部分高频考点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自甘风险】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条【自助行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新增紧急自卫权及其限制】第二章损害赔偿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精神损害赔偿】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侵害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第三章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委托监护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用人单位责任和劳务派遣单位、劳务用工单位责任】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新增自甘行为和自助行为两个解释
民法典新增“自甘行为”和“自助行为”两个免责事由民法典增加规定免责事由,使我国民法的免责事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就能够放宽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范围,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更多的行为自由,因而可以自由行使权利,进而积极创造,努力践行,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同时,也能够避免同案不同判,统一法律适用尺度。
民法典增加规定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过,很多人还不清楚增加免责事由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应当明确的是,民法典增加规定新的免责事由,形成完整的侵权责任免责事由体系,是为了进一步扩展人的行为自由。
民法典完善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体系的具体做法民法典新增加两个具体的免责事由,一是自甘风险,即第1176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活动的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1198条至第1201条的规定。
”二是自助行为,即第1177条规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两种新增加的免责事由,加上民法典总则编规定的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及侵权责任编规定的过失相抵、受害人故意、第三人原因,民法典规定为一般适用的免责(减责)事由就有八种。
此外,民法典第1178条还规定:“本法和其他法律对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这里就包括民法典总则编和侵权责任编规定的上述八种一般免责事由,以及侵权责任编在特殊侵权责任中规定的免责事由。
对其他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都是其他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
《民法典》之“自助行为”
正确答案:C
民法典“自助行为”制度 为见义勇为者撑起了“保护伞”
• 民法典设立的“好 人条款”,为见义 勇为者撑起了“保 护伞”。民法典第 一百八十四条规 定: 因自愿实施紧 急救助行为造成受 助人损害的,救助 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见义勇为 问与答
• 问:如果小明在阻止施暴男 子过程中,自己的手机被对 方打坏,如何索赔?
• 答: 可以直接向施暴男子索 赔,若施暴男子逃跑或无力 赔偿,被救女子应适当补偿。
•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 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 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 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 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 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民法典设立“自助行为”制度 见义勇为责!
宿迁 情系三农 2020-9
民法典“自助行为”制度 被称之为“好人条款”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分为七编和附则, 共84章、1260条,是迄今为止我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
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从物权、继承,到合同、侵权责任…… 可谓包罗社会万象,与每个人得注意的是,法律不鼓励盲目救助,只 有在情势急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救助行为才 能免责。免责条款也并不意味着在救助过 程中对救助人的一切损害均应免责,如果 是故意造成救助人损害的,要承担侵权责 任。因此,何志提醒,在实施紧急救助时 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保护自身的同时, 尽力减少给受助人或其他人造成伤害。
《民法典》 “自助行为”制度.
• 对受侵害情况紧迫明确规定“自助行为”制 度.
《2024年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研究》范文
《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研究》篇一一、引言民事自助行为作为一种常见的私力救济方式,在民事纠纷解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较为宽泛,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往往存在争议。
本文旨在研究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事自助行为的定义及法律条文概述民事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为维护自身权益而采取的自助措施。
我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民事自助行为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
这些法律条文规定,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取自助行为,但需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条件1. 权利受到侵害:权利人必须证明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且无法通过公力救济途径解决。
2. 紧迫性:权利人采取自助行为时,必须存在紧迫性,即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导致权益受到更大损失。
3. 适度性:权利人采取的自助行为应当适度,不得超过必要限度,以免造成对方不必要的损害。
4. 通知义务:权利人采取自助行为后,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说明理由和依据。
四、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及案例分析1. 适用范围:民事自助行为适用于一些常见的民事纠纷,如债务追偿、物权保护等。
在债务追偿中,债权人可以采取扣押债务人财产等措施;在物权保护中,物权人可以采取排除妨害等措施。
2. 案例分析:以一起债务追偿案为例,债权人因债务人未履行还款义务,采取扣押债务人财产的自助行为。
法院在审理该案时,认为债权人的扣押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且未超过必要限度,因此认定该行为合法有效。
五、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问题:当前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难度较大。
2. 建议:(1)明确民事自助行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减少模糊性;(2)加强对民事自助行为的监管,确保其合理性和适度性;(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简述自助行为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采取的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施加一定影响的措施。
自助行为在我国法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自助行为并非无限制,其法律后果也需予以关注。
本文将简述自助行为的法律后果。
二、自助行为的构成要件1. 请求权存在:自助行为的前提是权利人享有合法的请求权。
请求权可以是物权、债权、人身权等。
2. 迫切性:权利人必须在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采取自助行为。
3. 合理性:自助行为应与维护权利的必要程度相当,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4. 及时性:权利人应在事后及时向有关机关报告自助行为,以便接受调查和处理。
三、自助行为的法律后果1. 自助行为的合法性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自助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合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权利人因紧急避险或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采取的措施,不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如果采取措施不当,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因此,在符合自助行为构成要件的情况下,权利人采取的自助行为是合法的。
2. 自助行为的法律效力自助行为具有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助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权利人采取自助行为后,可以产生以下法律后果:一是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二是阻止了他人侵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三是使权利人免受更大的损失。
(2)自助行为的证据效力:自助行为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证明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及权利人采取自助行为的必要性。
(3)自助行为的诉讼时效:自助行为不适用诉讼时效,权利人可以在任何时候提起诉讼。
3. 自助行为的不当后果(1)侵权责任:如果自助行为不当,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权利人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2)刑事责任:如果自助行为构成犯罪,权利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行政责任:如果自助行为违反了行政管理规定,权利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民法典第1177条自助行为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解读
Article 1177 of the Civil Code: Legislative Analysi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Self-help Acts
作者: 崔玲玲;于川钧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法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出版物刊名: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民法典第1177条;自助行为;立法背景;司法实践;司法解读
摘要:自助行为作为一种私力救济方式,与公力救济相对应,契合了权利主体实现权利、追求公平的自然本性,对民事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国立法界对自助行为一直秉持着谨慎的态度,对自助行为被认可后对法律秩序的冲击的顾虑远远超过了对公力救济急需私力救济补充的现状的担忧,故而迟迟未将自助行为规定在民法体系之中.但是,自助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从未消亡,法律规定的缺失造成了认定自助行为时的混乱,司法实践迫切需要现行法律明确自助行为的要件以划定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界限.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77条规定了自助行为,但其只对自助行为作出了一般性规定,并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关于自助行为具体运用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为此,亟待对该法条进行司法解读.。
《民法典自助行为制度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2800字》
[9]陈璇. 防卫过当中的罪量要素——兼论"防卫过当民刑二元化"立法模式的法理依据[J]. 政法论坛, 2020(5):13-32.
[10]陈华彬.论我国民法典的创新与时代特征[J].法治研究,2020(05):99-112.
3、选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12月9日—1月4日 选题、撰写开题报告
1月5日—1月10日 指导教师审核开题报告
1月11日—3月1日 同意开题后考生开始撰写论文
3月2日 考生提交论文电子文档
3月3日—3月20日 指导教师审核论文并查重
3月21日—3月31日 查重未通过的考生修改论文
4月1日—4月12日 进行二次查重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集整理自助行为制度相关研究资料,并仔细整理阅读,为研究定下方向,做前期理论准备;
逻辑分析法:用逻辑分析措施,在各个方面深入分析研究历程中寻出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所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本文首先对民事自助行为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探讨了我国民事自助行为的发展过程和特点,随后对民事自助行为的构成要素进行解读,在四要素理论的基础上加上了及时申请要素;接着本文探讨了我国《民法典》中民事自助行为的相关问题,包括自助行为主体模糊、自助方式与强度的规定具有不明确性、民事自助权利的范围界定较窄以及自助行为法律后果的界定不够规范具体等;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有充分厘清自助行为主体与方式、进一步明确自助方式与强度的相关规定、适当扩大自助行为的请求权范围、进一步规范自助行为举证责任与后果。
意义:
自助行为的认定
156自助行为的认定文/夏小超(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23)摘要:《民法典》第1177条规定的自助行为属于新增免责事由,自助行为是私力救济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权利,即在面对紧急状况时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而对相对人或者相对物实施强力措施的一种救济。
从古至今,自助行为由最初最为普遍的定分止争的方式发展成被社会所抵制,认为是野蛮的手段。
近年来,法学界试图为自助行为正名,将之纳入《民法典》,但是《民法典》中对自助行为仅作出了一般性规定,缺乏对相关内容的具体认定,这一条款难以引用于具体司法实务中。
为此,应对这一条款中的具体项目进行认定,为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指明方向,避免因误用、滥用带来负面作用。
关键词:《民法典》第1177条..自助行为..原则..界定中图分类号:DF522 文献标志码:A《民法典》第1177条规定的自助行为是公民自我救济的重要方式,作为公力救济的补充,保障公民权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这一条款本身内容的认定模糊、适用混乱,使得司法实践对自助行为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的不同意使得司法实践中出现自助行为与侵权行为难区分的状况,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不利于自助行为的长远发展。
因此,对于自助行为有必要进行完整地认定。
一、自助行为的法理基础纵观古今中外,自助行为源远流长。
中国法律对于自助行为经历了从允许到被禁止,再到附条件的许可这一过程,这说明中国法律都没有完全禁止自助行为。
随着经济发展,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断壮大,必然增大了对于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当自身的权益遭受外在侵害,又得不到公力救济的及时保障的情况下,自助行为成为每个人最本能的选择。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推进,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公民对自身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意识提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下,行为人在某些情况下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利,往往被人们认可。
自助行为作为出自人性本身的需求,是解决纠纷的需要。
《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研究》范文
《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研究》篇一一、引言民事自助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行为,其涉及到的法律条文及其适用范围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分析其适用条件、程序及效果,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事自助行为的定义与特征民事自助行为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民事主体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其特征主要包括:一是主动性,即由民事主体自行采取措施;二是合法性,即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三是针对性,即针对侵权行为人进行,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三、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条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自助行为的适用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存在明确的侵权行为和被侵权人;二是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得到保护;三是采取的自助行为应当适度且合法;四是必须在法定时限内进行。
四、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我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民事自助行为的具体规定包括:一是明确了自助行为的合法性及适用范围;二是规定了自助行为的程序和要求,如采取措施的必要性、适度性等;三是规定了被侵权人和侵权行为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四是规定了违反自助行为规定的法律后果。
五、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程序在具体实践中,民事自助行为的适用程序包括:一是收集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及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二是向侵权行为人发出警告或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三是如侵权行为人仍不停止侵权行为,则可采取适当的自助行为保护自身权益;四是及时向司法机关报告并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
六、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效果及限制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社会诚信和法治意识的提高。
然而,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如采取的自助行为必须适度且合法,超过法定时限则可能丧失法律保护等。
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
七、结论综上所述,民事自助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行为,其法律条文及其适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浅议民法上的自助行为
cv o e w hudp ya et nt tep roe sbet cnet,i m t,h xri o e i l d , eso l a t ni up s , u jc, o t s t l i teeec em d , ic t o oh n me i s s
t e e e cs rtra a d o h rl t ft e s l- e p b h v o ,a d i e tf h efh l h vo st h x r ie c ie i n t e i so h e fh l e a ir n d n iyt e s l- ep be a i ra he mi c n i e ae p o e t n t e s me a e - e e s n me g n y he g . o sd r t r tc i h a ss r d f n e a d e r e c d e o f Ke r s efh l e a ir rv t e d y wo d :s l- e p b h vo ;p ae r me y;trs i o t
O n Se fhep Be a i r i v lLa l- l h v o n Ci i w
L in I og Q
( a c o l H n n N r a U i r t ,C a g h 10 1 C ia L w S h o , u a om l nv s y h n s a 0 8 , h ) ei 4 n
所 谓 民法上 的 自助 行 为 , 指 权 利 为保 护 其 是
合 法权 益 , 情况 紧 急 而 又不 能 及 时请 求 国家 机关 在
予 以援 助 的情 况 下 , 他人 的财产 或 自由施 以扣押 、 对
民事自助行为法律分析
民事自助行为法律分析摘要:民事自助行为是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违法阻却事由,也是弥补公立救济不足的一种自力救济方式,是我国民事救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的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都明确规定了民事自助行为,但我国只在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进行了明确,但是《民法典》中对于自助行为的规定还是比较原则和笼统,并未对民事自助行为的界限等事宜进行具体划分,使法官在司法裁判中容易混淆民事自助行为与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为了确保公民自助行为的正确实施及法院裁判的正确进行,本文试通过以民事自助行为与民事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为视角,对民事自助行为予以分析,明确民事自助行为与侵权行为的界限,为更好构建我国民事自助制度添砖加瓦。
关键词:民事自助行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的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民事自助行为相关的纠纷时有发生,而问题的本源在于当事人在行使其民事权利的过程中没有对民事自助行为与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没有足够的认识,进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例如,张女士在饭店吃饭未付款便匆匆离去,其手提包挂在椅子背上,忘了拿走。
张女士回头取包时,饭店扣住不给,说给了饭前才给包。
此时,饭店的行为是自助行为,不构成侵权,饭店扣包,不是行使留置权而是行使占有抗辩权,占有抗辩权是保留对他人之物占有的权利。
又如,李乙在路边停车,被一骑三轮车的老奶奶不小心蹭到车。
因老人没钱,李乙强摘老奶奶的金耳环赔偿。
此时,李乙做出的不是自助行为,是侵权行为,对已合法占有的物保留占有,才可成立占有抗辩权。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权利人在进行民事自助行为的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自助行为与侵权行为的界限,若不加以明确,将很容易导致二者混淆,不利于权利人正当权利的实现。
二、民事自助行为的概述民事自助行为作为私力救济的主要形式,截止目前,理论界对私力救济并未有统一的表述,《牛津法律词典》将“self-help”定义为“个人不必求诸法院,便可以以自己之力行使的法律救济手段,包括自卫、扣押为害之牲畜、排除滋扰、拘捕犯罪以及其他一些措施。
《2024年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研究》范文
《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研究》篇一一、引言民事自助行为作为私法领域中的一种特殊救济方式,是私力救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民事自助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对于其法律条文的适用、条件及限制等问题的研究仍显不足。
本文将对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民事自助行为的定义与特征(一)定义民事自助行为,是指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权利人依法自行采取的、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实施的强制措施。
(二)特征1. 权利人自行采取的强制措施;2. 目的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3. 符合法律规定。
三、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概述(一)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中,对民事自助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
如《民法典》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这为民事自助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其他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比较不同国家及地区对民事自助行为的规定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国家在法律上对民事自助行为的适用范围、条件和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而有些国家则持较为宽松的态度。
这些不同规定反映了各国对私力救济的看法和态度差异。
四、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条件及限制(一)适用条件1. 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2. 行为应当符合法律规定;3. 应当尽量通过协商、调解等途径解决纠纷;4. 在无法通过其他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时,可采取民事自助行为。
(二)限制及注意事项1. 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2. 不得违反法律规定;3. 应当尊重他人合法权益;4. 在采取民事自助行为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或申请批准。
五、案例分析本部分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情况。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民事自助行为的适用条件和限制,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六、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适用的改进建议(一)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为更好地规范民事自助行为的实施,建议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适用范围、条件和程序等,为司法实践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
《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研究》范文
《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研究》篇一一、引言民事自助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的自我保护或自我救助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治环境的持续优化,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重点探讨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基本理论,结合案例对其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未来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完善提出建议。
二、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基本理论(一)概念与特征民事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为维护自身权益而采取的合法自助措施。
其特征包括:一是行为的主体是民事权利人;二是行为的目的在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四是行为应具有合理性和适度性。
(二)法律条文概述我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民事自助行为有明确规定。
例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受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自行选择合适的方式实施民事自助行为,但是应当合理、适度,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这一规定为民事自助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适用分析(一)适用范围及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自助行为的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债务履行过程中,债权人可依法行使自助债权等情形。
同时,为保证行为的合理性,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首先,须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其次,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最后,须遵循合理、适度的原则。
(二)案例分析以债务纠纷中的自助追债为例,债权人为了追回债务,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采取扣押债务人财产等自助措施。
例如,某债务人未按时偿还债务,债权人依法采取扣押其财产的自助措施,并在此过程中遵循了合理、适度的原则。
该案例体现了民事自助行为在债务纠纷中的实际应用和法律效果。
四、对完善民事自助行为法律条文的建议(一)提高法律规定的社会适应性为使民事自助行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应对现行法律条文进行适时修订和完善。
针对不同领域的纠纷和问题,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规定和措施。
确立“自甘风险”规则新增“自助行为”制度
确立“自甘风险”规则新增“自助行为”制度 12月23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
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担当的法律后果。
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侵权责任法,共12章92条。
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在爱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和制裁侵权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展了初次审议。
草案一审稿在总结侵权责任法实践阅历的根底上,针对侵权领域消失的新状况,汲取借鉴司法解释和国外立法的有益做法,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据了解,初次审议后,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收到1089条意见。
各方普遍认为,侵权责任法于2023年才公布,实施时间不长,制度也较为完备,以侵权责任法为根底编纂的侵权责任编草案总体较为成熟,是可行的。
同时,各方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依据这些意见,草案二审稿作出了多处修改,增加和完善了多项内容。
确立“自甘风险”规章担忧孩子受伤,可怕担当责任,细心观看不难发觉,现在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都不敢轻易组织具有肯定风险性和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
由于一旦有孩子受伤,学校、幼儿园等就有可能担当赔偿责任。
实践中,对损害由谁担当责任常常产生纠纷。
正由于有这种担忧,导致学校不敢组织活动,家长也不敢让孩子参与活动。
鉴于此,有的部门、法学教育讨论机构和社会公众提出,明确学校等机构正常开展此类活动的责任界限是有利的,应对参与对抗性较强的体育等活动发生受伤等状况作出明确规定。
考虑到参与者自愿参加这些活动应当充分熟悉到其危急性,由此产生的正常风险原则上应当由参与者自己担当,草案二审稿确立了“自甘风险”规章,增加规定:自愿参与具有危急性的活动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恳求他人担当侵权责任,但是他人对损害的发生有有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同时规定,活动组织者就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担当侵权责任。
民法上的自助行为制度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民法上的自助行为制度汪渊智张豪关键词: 自助行为/私力救济/民法典内容提要: 自助行为作为民事权利私力救济的方式之一,为近现代各国民法所确认,其功能在于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
自助行为在本质上是秩序与正义、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权利保障与防止权力滥用的对立统一。
自助行为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方可产生阻却违法的效果。
我国民法典应当建立自助行为制度。
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受害人一般是提起诉讼,借助国家公权力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称之为公力救济。
然而,公力救济也存在如下弊端:一是诉讼时间长、耗时费力;二是诉讼成本高;三是在紧急情况下公力救济并不总是能够获得;四是即使通过公力救济获得了胜诉判决,但执行较为困难。
上述弊端导致公力救济并不能周到地保护受害人的民事权利。
因此,在必要的时候采用自力救济的办法,无疑也是理想的选择。
所谓自力救济,是指依靠个人的腕力,按照法律规定的途径,自己保护自己的权益。
民法上的自力救济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两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类,前者是指自己或他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或危险时,所实施的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难的行为;后者则是指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之后,在情势紧迫而来不及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的行为。
本文所探讨者即为后者。
一、自助行为制度的历史考察(一)外国法上的自助行为制度在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即国家公权力出现之前,由于没有一个有强制力的公共机关,部落群体以及后来的氏族成员个体的利益受到侵害,主要是也只能是凭借部落或氏族群体的力量,用“以牙还牙”、“同态复仇”的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自力救济。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自助行为。
在国家产生之后相当长的时期,由于法制还不是调控社会的主要方式,自力救济仍然是保护权利的主要途径,如罗马十二铜表法就有“债权人对不履行债务的人可以视为债奴加以拘禁或出卖”的规定。
法律的自助行为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自助行为,又称自救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他人不法侵害,在情势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的行为。
在我国,自助行为是一种法律允许的行为,但同时也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
以下是一起涉及法律自助行为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概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货物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乙公司是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
2019年,乙公司因经营不善,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向甲公司支付货款。
甲公司多次催收无果,遂于2020年2月1日向乙公司住所地公安机关报案,但警方以案情复杂、证据不足为由,未予立案。
在此期间,甲公司发现乙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在杭州拥有多处房产和一辆豪华轿车。
甲公司认为,张某作为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有偿还债务的能力。
为了尽快追回货款,甲公司决定采取自助行为。
2020年3月1日,甲公司雇佣了三名保安,前往张某在杭州的住所地,将张某的豪华轿车扣押。
甲公司认为,扣押轿车可以迫使张某偿还债务,且轿车价值较高,足以保证债权的实现。
三、案例分析1. 自助行为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8条规定:“因紧急避险或者自助行为而使他人财产或者人身受到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应当承担适当的补偿责任。
”在本案中,甲公司为了追回货款,采取了扣押乙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的豪华轿车这一自助行为。
虽然甲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权,但由于其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债权,且在情势紧迫、无法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的情况下,甲公司的自助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因此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2. 自助行为的限制尽管自助行为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法律对其也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条规定:“自助行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为保护自己的权利;(二)情势紧迫,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三)没有其他适当的方法;(四)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
”在本案中,甲公司的自助行为虽然符合前三个条件,但存在超过必要限度的嫌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义勇为案例 起因
• 2020年8月,在常德 火车站,一名男子突 发疾病倒地。前往成 都参加考试的,两名 女医学生彭婕婷和陈 家利,为其进行20多 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 遗憾的是没能挽回患 者的生命。
见义勇为案例 网传
• 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不少网 友为两名女生点赞,称她们 “跪地救人的样子很美”。然 而一条恶搞评论称,次日男子 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原 因是两名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 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
“自助行为”是“正当防卫”的一种延伸
你来做“法官”
• 一客人在一家餐厅就餐后未付饭钱 就要赶去参加一招商引资洽谈会, 餐厅的服务人员见状拦住该客人不 让他离去,并打电话报警。
• 客人说:“你们这是限制我的人身自 由,我要告你们餐厅。耽误了我的 洽谈会,你们要赔偿我的损失。”餐 厅工作人员的这种行为应当如何定 性?()
提醒 见义勇为 者 注意
•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不鼓励盲目救助,只 有在情势急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救助行为才 能免责。免责条款也并不意味着在救助过 程中对救助人的一切损害均应免责,如果 是故意造成救助人损害的,要承担侵权责 任。因此,何志提醒,在实施紧急救助时 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保护自身的同时, 尽力减少给受助人或其他人造成伤害。
•
“救人没有成功要负法律
责任吗?”“又面临救不救、
扶不扶、帮不帮的灵魂拷
问?”“好人难做,谁来保护
见义法典第184条被称为“好人 法”,该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 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 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 这里所说的紧急情势既可能是不 法侵害,也可能是受助人突发疾 病、个人危难等情况。该条款中 “自愿实施救助行为”,是指一 般所称的见义勇为或者乐于助人 的行为,并不包括专业救助行为。 由此可见,救助人是非专业人员, 且处于“自愿”。免责条件之一 是救助人需以“救助”为主观目 的。
见义勇为案例 结果
• “这件事中,男子是由于自 身健康等原因突然倒地,处 于紧急情况需要救助,两名 女生是以救助为目的而出手 相救。相比‘不扶不救’的 冷漠,两名医学生的行为彰 显了优良道德风尚,从法律 意义上讲是典型的见义勇为, 虽然救人没成功,但不需要 为死亡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见义勇为 问与答
学讲《民法典》
民法典设立“自助行为”制度 见义勇为责!
宿迁 情系三农 2020-9
民法典“自助行为”制度 被称之为“好人条款”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分为七编和附则, 共84章、1260条,是迄今为止我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
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从物权、继承,到合同、侵权责任…… 可谓包罗社会万象,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民法典》 “自助行为”制度.
• 对受侵害情况紧迫明确规定“自助行为”制 度.
• 车祸后发现肇事方想跑,先把钥匙抢到手;有 人坐车不买票,司机将其暂扣……这些看似 “合情合理”的行为,反而可能被对方起诉 侵权。
•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此规定,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 护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 权人的财务等合理措施。
• 同时规定,受害人实施前款行为后,应当立 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受害人采取的措 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注意:有几个要点“受到侵害后”、“不法侵 害”、“情势紧迫,不能及时请求公力救济”
追肇事车引发车祸,算自助免责吗?
2017年8月。重庆林某搭乘同学石某驾驶的摩托车,途经一百货商店时,剐蹭了一辆 小轿车。两人担心小轿车车主索赔,赶紧驾车离开。那辆小轿车紧随其后,石某超速 行驶想甩掉小轿车。其间,摩托车擦撞路肩后,撞到停在人行道上的一辆面包车上。 摩托车与面包车不同程度受损,林某、石某双双受伤,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
• 问:小明遇一男子正对女 子施暴,阻止施暴男子过 程中致对方受伤,是否需 要赔偿?
• 答: 合理限度内造成的伤 害不需要赔偿。
•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 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 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 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以民为本,循法而治
• A.属于侵权行为,侵犯人身自由权 • B.属于正当防卫 • C.属于自助行为 • D.属于行使抗辩权的行为
正确答案:C
民法典“自助行为”制度 为见义勇为者撑起了“保护伞”
• 民法典设立的“好 人条款”,为见义 勇为者撑起了“保 护伞”。民法典第 一百八十四条规 定: 因自愿实施紧 急救助行为造成受 助人损害的,救助 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见义勇为 问与答
• 问:如果小明在阻止施暴男 子过程中,自己的手机被对 方打坏,如何索赔?
• 答: 可以直接向施暴男子索 赔,若施暴男子逃跑或无力 赔偿,被救女子应适当补偿。
•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 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 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 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 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 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扶不扶”“救不救”
• 近年来,大家围绕“扶不扶”“救不救”的话题争论不断, 很多人不愿意再做好事,怕惹祸上身。究其原因,一是害 怕自己因为见义勇为受伤,最终却要自己承担医药费;二 是担心自己因见义勇为导致他人受伤,却还要承担别人的 医药费。
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演绎故事,令人捧腹大笑,
出院后,林某把小轿车车主告到法院,认为小轿车车主如果不强行追赶, 交通事故应该不会发生。法院会如何审理?
小轿车车主的追赶行为属于自助行为
民法典明确了“自助免责”的三个前提条 件,即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❷情况紧迫 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的,❸不立 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 的损害的。符合这三个条件,受害人可以 自助维权,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