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课 鲁周公世家2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2】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2】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召有司案图B .请奉盆缻秦王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 .秦自缪公以来【解析】 A 项,“案”同“按”,B 项,“缻”同“缶”,D 项,“缪”同“穆”。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使人遗.赵王书 遗:给、送给 B .秦贪,负.其强 负:倚仗 C .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D .而君幸.于赵王 幸:幸运 【解析】 “幸”的意思为“宠爱”。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均之.二策②即患秦兵之.来 B.⎩⎨⎧ ①王必.无人②大王必.欲急臣 C.⎩⎨⎧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以.空言求璧 D.⎩⎨⎧ ①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②设九宾于.廷 【解析】 A 项,①指示代词,这;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 项,均为副词,如果。

C 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用,拿。

D项,①介词,被;②介词,在。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于是相如前进..缻D.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解析】A项,“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

B项,“约束”古义:条约,协议;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C项,“前进”古义:走上前去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D项,“攻城”古今均为“攻占城池”之意。

【答案】 D★5.(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3题)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不辱于诸侯A.我为赵将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而君幸于赵王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解析】A项为判断句。

例句与B、C、D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A二、课内阅读阅读“既罢归国,……为刎颈之交”,完成6~9题。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位在廉颇之右.右:右边B.相如引.车避匿引:拉C.臣等不肖,请辞.去辞:辞谢D.不欲与廉颇争列..争列:争位次【解析】A项,“右”为“上”之意;B项,“引”为“掉转”之意;C 项,“辞”为“告辞”之意。

高中语文 鲁周公世家教案第2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案

高中语文 鲁周公世家教案第2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鲁周公世家教案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

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

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1、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钺(yuè)召(shào)公名奭(shì)缪(bù)卜归(kuì) 开籥(yuè) 金縢(téng)匮(guì) 有瘳(chōu) 箕(jī)子践阼(zuò) 弗辟(bì) 蚤(zǎo)终祉(zhǐ)福鸱(chī)鸮(xiāo) 倍依(yǐ) 竆\竆\(qióng) 揃(jiǎn)其蚤(zhǎo) 谮(zèn) 严(yǎn) 奸(gān)神命飨(xiǎng)国鳏(guān)寡诞淫厥佚(yì) 昃(zè)不暇食百姓说(yuè) 将没(mò) 肸(bì) 伤牯(g)ù寇攘(rǎng) 歭(zhì)尔刍茭糗(xiǔ)粮濞(bì)立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2】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2】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B.六府甚修,众土交正C.致费于沟淢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B项,“正”同“征”;C项,“淢”同“洫”;D项,“辟”同“避”。

【答案】 A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鲧为人负命毁.族毁:败坏B.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殛:杀死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相:察看,考察D.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不像样子【解析】“殛”应解释为“流放,放逐”。

【答案】 B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②女其.往视尔事矣③女平水土,维是.勉之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解析】①其,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译;②其,语气词,表命令,可译为“还是”;③是,代词,这;④是,形容词,正确。

【答案】 D★4.(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C.薄.衣食,致孝于鬼神D.陂.九泽,度九山【解析】D项和例句一样,属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表:标记。

陂:筑堤防。

A项,伤: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深感痛心;B项,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大。

C项,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简朴。

【答案】 D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致孝于鬼神A.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B.其德不违,其仁可亲C.以告成功于天下D.而使续鲧之业【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D两项为省略句。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3~7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女其往视.尔事矣视:办理B.禹为人敏给克.勤克:能C.于是九州攸.同攸:所D.咸则.三壤成赋则:标准,准则【解析】攸:就。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5】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5】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秦杂戎翟之俗B.东竟至河C.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D.三国终之卒分晋【解析】A项,“翟”同“狄”;B项,“竟”同“境”;C项,“宾”同“摈”。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秦襄公始.封为诸侯始:才B.僭.端见矣僭:超越本分C.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胪:陈列D.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侔:相等,等同【解析】始:开始。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B.此与以耳.食无异C.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D.秦之帝用雍州兴.【解析】A项,“雄”是名词用作动词,“称雄”;B项,“耳”是名词作状语,“用耳”;C项,“表”是名词用作动词,“列表编排”。

D项中“兴”是“兴起”的意思,没活用。

【答案】 D★4.(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B.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C.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D.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解析】A项“何必”在句中意义为“为什么一定要”,而现代汉语的意思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B项“中国”在句中的意思为“中原地区”,而现代汉语的意思为“包括中原地区在内的整个国家”;D项“形势”在句中的意思为“地势”,而现代汉语的意思为“事物发展的状况”。

【答案】 C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襄公始封为诸侯A.威重于诸侯B.学者牵于所闻C.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D.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D项,判断句。

【答案】 B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2~4段,完成6~9题。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汤起.于亳起:兴起B.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采:采用C.传.曰“法后王”传:流传D.凡.二百七十年凡:总共【解析】传:古籍的统称。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A[B项,戚:感动;C项,发:翻开;D项,集:安定。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C.无坠天之降葆命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D[A项,“归”同“馈”; B项,“飨”同“享”; C项,“葆”同“宝”。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告纣之.罪于天②使管叔、蔡叔傅之.③以旦代王发之.身④子孙骄奢忘之.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⑥发书视之.,信吉⑦子之.鲁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A[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作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D[A项,步,名词用作动词,步行。

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

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告纣之罪于天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C.维长终是图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C[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公是最高爵位,一般授予功勋卓著、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

B.诰,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二专题《鲁周公世家》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二专题《鲁周公世家》含答案

《鲁周公世家》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二专题“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体例。

本文属于“世家"的体例。

仍属于比较难懂的篇目,选文较长,也附了译文。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宜了解有关常识,通晓大意,基本理解内容,能够有所思考探讨。

以指导阅读的方式来处理选修教材。

在理解疏通时,对于那些浅易的文本,可以用全文总结的方法,一下子全部提取出来处理;对于连教师看一两遍尚不能全部理解的文本,本人的做法就是一段一段来“清障”,这样的课虽然不好看,但实用.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了解《史记》“世家"的体例。

3、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教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对照译文,基本弄懂,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史记》中的“世家”实际上就是诸侯作的传记,这是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

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算是一种例外。

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将陈涉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又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史记》中共有世家30篇。

今天我们学习《鲁周公世家》二、题解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

周公是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作者饱含着激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含答案

第4课 鲁周公世家1.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坠天之降葆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以其璧与圭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成王少,在强葆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武王蚤终,成王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周公乃自揃(剪断)其蚤沉之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作《立政》,以便百姓。

百姓说:_____________________(11)岁则大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唐叔得禾,异母同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成王)乃泣,反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1)戚⎩⎨⎧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未可以戚我先王:(2)克⎩⎨⎧ 武王克殷二年: 禹为人敏给克勤:(2)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展示鲁,始建国于公元前11世纪,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

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

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同步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同步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同步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一、基础巩固1.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 .无坠天之降葆命C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D .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答案 D解析 A 项“归”同“馈”,B 项“葆”同“宝”,C 项“强葆”同“襁褓”。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傅:辅助 B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放:放走 C .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D .岁则大孰.孰:同“熟”,丰收 答案 B解析 放:流放。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 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A .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也相同B .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不同C .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相同D .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也不同答案 D解析 第一个“无以”是两个词,无,“不要”;以,“因为”。

第二个“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第一个“反”同“返”,召回;第二个“反”意为“造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告纣之.罪于天 ②使管叔、蔡叔傅之. ③以旦代王发之.身 ④子孙骄奢忘之. 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⑥发书视之.,信吉 ⑦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⑨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 ⑩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A .①③/②④⑥⑧⑩/⑤/⑦⑨B.①③⑨/②④⑥⑧/⑤/⑦⑩C.①③⑦⑨/②④⑥⑧/⑤/⑩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⑩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字用法的辨析。

①③句中“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⑩句中的“之”作代词用,并且都是作它前面的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⑨句中的“之”是动词,“到”的意思。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2.2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2.2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docx

鲁周公世家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 .笃.仁(dū) 斧钺.(yuè) 管籥.(yuè) 缪.卜(miù) B.金縢.(téng ) 谮.言(zān ) 有瘳.(liào ) 践阼.(zuò)C.馈.禾(kuì) 昃.时(zè) 淫佚.(yì) 刍茭..(chú jiāo ) D.寇攘.(rǎng ) 糗.粮(xiǔ) 肸.誓(xī) 鸱鸮..(chī xiāo )解析:A 项,“笃”应读“dǔ”,“缪”应读“mù”;B 项,“谮”应读“zèn”,“瘳”应读“chōu”;D 项,“糗”应读“qiǔ”,“肸”应读“bì”。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王有疾,不豫. 豫:安适,快乐 B.奸.神命者乃旦也 奸:干犯,冒犯 C.明日,武王有瘳.瘳:疾病D.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归:同“馈”,奉送 解析:C 项,“瘳”应解释为“病痊愈”。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②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③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④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 A .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也相同。

B.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不同。

C.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相同。

D.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也不同。

解析:①无以:不要因为;②无以:没有什么办法;③反:同“返”,召回;④反:反叛。

答案:D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诸侯咸服宗.周 A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B.兴师东.伐,作《大诰》 C.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D.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为名词作状语,D 项为名词作动词。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鲁周公世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鲁周公世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周公在丰,病,将没B.无坠天之降葆命C.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D.武王蚤终解析:选A。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乃屏.璧与圭屏:丢弃B.使管叔、蔡叔傅.之傅:辅佐C.天下未集.集:汇集D.发书视之,信.吉信:书信解析:选B。

A.屏:藏而不给。

C.集:安定。

D.信:果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B.及.武王即位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C.是.为鲁公维长终是.图D.以.续殷祀以.俟尔命解析:选D。

A.用:主持;因而。

B.及:等到;和。

C.是:代词,这;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遍封功臣..忘之..同姓戚者B.子孙骄奢C.久为小人....于外D.不侮鳏寡解析:选C。

小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

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

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

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

”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3】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3】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傅:辅助B.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淫:荒淫C.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谮:说坏话诬陷别人D.天下未集.,武王有疾集:安定【解析】淫:过分,无节制。

【答案】 B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C.无坠天之降葆命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解析】A项,“归”同“馈”;B项,“飨”同“享”;C项,“葆”同“宝”。

【答案】 D★3.(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告纣之.罪于天②使管叔、蔡叔傅之.③以旦代王发之.身④子孙骄奢忘之.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⑥发书视之.,信吉⑦子之.鲁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解析】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做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解析】A项,“步”名词作动词,步行;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

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答案】 D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告纣之罪于天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C.维长终是图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开头至“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屏.璧与圭屏:藏而不给B.慎无以国.骄人国:封地C.成王亦让.让:答应D.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行政:临时代行王政【解析】让:谦让,表示尊敬。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第4课鲁周公世家——与孔子并称的圣人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词及“其”的用法。

2.思维:概括并评价周公的人品人格,体会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

学法点拨本文记载了西周时的诸侯国鲁国历经34代国君,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兴亡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鲁国开国之君、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周公旦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了他幼时的笃仁纯孝,辅佐武王时牺牲个人的义无反顾,辅佐成王时代理国政的忍辱负重,平定叛乱的果断坚决,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

然而,节选部分文字艰涩、篇幅较长,给同学们阅读带来困难。

那么,如何克服困难,争取学有所得呢?1.采取先看译文,后看原文或者边读原文边看译文的办法,整体把握内容,重点把握他作为一个辅臣如何执政,做了哪些事。

2.有所取舍。

全文共15段,对于叙事性强、文字平易的段落要边疏通文字边概括大意,慢慢理解;对于较难的第9段、第14段、第15段可略读,甚至可以不读。

诗美晨读周公庙(并序)苏轼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步许,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图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①。

翠凤旧依山硉兀②,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③,故国诸生咏雨蒙④。

牛酒不来⑤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注] ①故宫:周公庙。

②硉兀:硉矹,形容危石高崖。

作者见山石硉兀而想象翠凤曾栖息于此。

凤是传说中的高贵的、祥瑞的、不易见到的鸟,有圣贤出,它才出现。

③《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据诗序说是周大夫出差过周故都,见宗庙宫室长满了禾黍,有感而作。

④《诗经·豳风·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东山》诗是咏周公东征事的。

⑤牛酒:祭品,指牲畜和酒醴。

“牛酒不来”言其久已无祀。

[赏析] 诗人初来拜谒周公庙,“喜”,表明自己对周公的仰慕,心中想象庙的华贵。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鲁周公世家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鲁周公世家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公在丰,病,将没B.无坠天之降葆命C.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D.武王蚤终解析:选A。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我乃屏.璧与圭屏:丢弃B.使管叔、蔡叔傅.之傅:辅佐C.天下未集.集:汇集D.发书视之,信.吉信:书信解析:选B。

A.屏:藏而不给。

C.集:安定。

D.信:果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B.及.武王即位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C.是.为鲁公维长终是.图D.以.续殷祀以.俟尔命解析:选D。

A.用:主持;因而。

B.及:等到;和。

C.是:代词,这;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遍封功臣..忘之..同姓戚者B.子孙骄奢C.久为小人....于外D.不侮鳏寡解析:选C。

小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

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

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

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

”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同步练习4鲁周公世家史记选读Word版含解析3416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同步练习4鲁周公世家史记选读Word版含解析3416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岁则大孰B.异母同颖C.武王蚤终D.知小人之依解析A项“孰”同“熟”;B项“母”同“亩”;C项“蚤”同“早”。

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解析B项应为“感动”;C项应为“启封,打开”;D项应为“安定”。

答案 A3.与“作此以诫成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B.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C.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D.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连词,来”。

A项为“介词,把”;B项为“介词,用”;C项为“连词,表顺承”。

答案 D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之所以..质..弗辟而摄行政者B.周公于是乃自以为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于国..阻疾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解析A项指“……的原因”;B项“把……作为”;D项“散布流言”。

答案 C5.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平易近民”中的“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C.宁.淮夷东土D.诸侯咸服宗.周解析形容词作动词。

A项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使动用法;D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B6.下面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奸神命者乃旦也C.我文王之子D.周公乃奉成王命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 D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周公告诫伯禽,礼贤下士,应真心诚意,不可倨傲怠慢。

2020版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鲁周公世家——与孔子并称的圣人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词及“其”的用法。

2.思维:概括并评价周公的人品人格,体会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

学法点拨本文记载了西周时的诸侯国鲁国历经34代国君,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兴亡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鲁国开国之君、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周公旦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了他幼时的笃仁纯孝,辅佐武王时牺牲个人的义无反顾,辅佐成王时代理国政的忍辱负重,平定叛乱的果断坚决,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

然而,节选部分文字艰涩、篇幅较长,给同学们阅读带来困难。

那么,如何克服困难,争取学有所得呢?1.采取先看译文,后看原文或者边读原文边看译文的办法,整体把握内容,重点把握他作为一个辅臣如何执政,做了哪些事。

2.有所取舍。

全文共15段,对于叙事性强、文字平易的段落要边疏通文字边概括大意,慢慢理解;对于较难的第9段、第14段、第15段可略读,甚至可以不读。

诗美晨读周公庙(并序)苏轼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步许,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图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①。

翠凤旧依山硉兀②,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③,故国诸生咏雨蒙④。

牛酒不来⑤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注]①故宫:周公庙。

②硉兀:硉矹,形容危石高崖。

作者见山石硉兀而想象翠凤曾栖息于此。

凤是传说中的高贵的、祥瑞的、不易见到的鸟,有圣贤出,它才出现。

③《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据诗序说是周大夫出差过周故都,见宗庙宫室长满了禾黍,有感而作。

④《诗经·豳风·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东山》诗是咏周公东征事的。

⑤牛酒:祭品,指牲畜和酒醴。

“牛酒不来”言其久已无祀。

[赏析]诗人初来拜谒周公庙,“喜”,表明自己对周公的仰慕,心中想象庙的华贵。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及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解析】①王:名词的使动用法,封……为王;④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事武安君白起②堕先人所言③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④辅拂股肱之臣配焉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解析】①⑤没有。

②“堕”同“隳”,毁;③“纂”同“缵”,继承;④“拂”同“弼”,辅助;⑥“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建于.明堂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解析】①句中的“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作“应该”;②句中的“其”是代词,它的。

③④句中的“于”都是介词,在。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相.中山②堕.先人所言③整齐..百家杂语④存.亡国,继绝世⑤善.善恶恶⑥则续.吾祖矣⑦贤.贤贱不肖⑧既科条..之矣A.①⑧/②④⑥/③/⑤⑦B.①③②/⑥⑧/④⑤⑦C.①②/⑥⑧/③④/⑤⑦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解析】①⑧名词用作动词,②④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⑦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A5.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句是()A.耕牧河山之阳B.讲业齐、鲁之都C.安在其不辱也D.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句(或主谓倒装句),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2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2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doc

鲁周公世家放言(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内容赏析】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哲理诗。

诗中借用比喻和历史故事,说明了辨别人才好坏的方法。

特别是三、四两句,作者举出了两个例子,说明辨别事物真伪,评述历史人物功过,往往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考验,才能判断出是非,得出可靠的结论来。

后四句诗,过去常为一些小说引用。

例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写曹操大宴铜雀台,对诸文士谈到自己的生平志愿之后,作者就引用了这四句诗。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谮.(zèn)大钺.(yuè)箕.子(jī)笃.仁(dǔ) 商纣.(zhòu) 践阼.(zuò)开籥.(yuè) 有瘳.(chōu) 吐哺.(bǔ)逋.逃(bū) 糗.粮(qiǔ) 召公奭.(shì)昃.不暇食(zè) 敷.佑四方(fū) 鸱鸮..(chī)(xiāo) 刍茭..(chú)(jiāo)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缪”同“穆”,虔诚)(2)旦巧能,多材多艺(“材”同“才”,才能)(3)无坠天之降葆命(“葆”同“宝”,宝贵的)(4)我以其璧与圭归(“归”同“馈”,奉送)(5)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匮”同“柜”)(6)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强葆”同“襁褓”)(7)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畔”同“叛”,背叛)(8)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辟”同“避”,逃避、躲避)(9)武王蚤终,成王少(“蚤”同“早”)(10)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依”同“扆”,户牖之间的屏风)(11)周公乃自其蚤沉之河(“蚤”同“爪”,指甲)(12)乃泣,反周公(“反”同“返”,召回)(13)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飨”同“享”,享有)(14)诞淫厥佚(“佚”同“逸”,安乐)(15)百姓说(“说”同“悦”,愉快、高兴)(16)周公在丰,病,将没(“没”同“殁”,死)(17)岁则大孰(“孰”同“熟”,丰收)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训⎩⎪⎨⎪⎧ 王亦未敢训.周公(责备)不足为训.(规范,准则)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方通(解释)素不闻诗书之训.(动词,教导、教诲)训.卒利兵(动词,训练)(2)归⎩⎪⎨⎪⎧ 我以其璧与圭归.(同“馈”,奉送)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动词,归依)周公归.,恐成王壮(动词,归来)民必归.之(动词,归附)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臣请完璧归.赵(动词,归还)(3)傅⎩⎨⎧使管叔、蔡叔傅.之(辅助)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同“敷”,分)故令贾生傅.之(教导,辅佐)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同“附”)(4)相⎩⎪⎪⎨⎪⎪⎧ 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动词,勘察)于是卒相.成王(动词,辅佐)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名词,面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辅佐君主主管政务的最高官吏)若望仆不相.师(代词,指代对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副词,互相)(5)于⎩⎪⎨⎪⎧ 异于.群子(介词,跟,和)告纣之罪于.天(介词,向)周公乃还政于.成王(介词,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被)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王朝步.自周,至丰(名词用作动词)步行 (2)遂国.之(名词用作动词)建都 (3)周之官政未次序..(名词用作动词)安排得当(4)王出郊,天乃雨.(名词作动词)下雨(5)东.伐至盟津(名词用作状语)向东(6)北面..就臣位(名词作状语)面向北(7)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名词作状语)在郊外(8)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9)诸侯咸服宗.周(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宗主(10)不义..惟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不义(11)乃泣,反.周公(动词的使动用法)同“返”,使……回,召回(12)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3)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14)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15)至于小大..无怨(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16)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17)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18)宁.淮夷东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平定(19)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忧愁,劳苦(20)昔周公勤劳..王家(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辛勤,劳苦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用事..居多古义:主持朝廷政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鲁周公世家(含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鲁周公世家(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岁则大孰B.异母同颖C.武王蚤终 D.知小人之依解析A项“孰”同“熟”;B项“母”同“亩”;C项“蚤”同“早”。

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解析B项应为“感动”;C项应为“启封,打开”;D项应为“安定”。

答案 A3.与“作此以诫成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B.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C.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D.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连词,来”。

A项为“介词,把”;B项为“介词,用”;C项为“连词,表顺承”。

答案 D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我之所以..质..弗辟而摄行政者B.周公于是乃自以为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于国..阻疾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解析A项指“……的原因”;B项“把……作为”;D项“散布流言”。

答案 C.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平易近民”中的“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C.宁.淮夷东土D.诸侯咸服宗.周解析形容词作动词。

A项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使动用法;D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B6.下面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分)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奸神命者乃旦也C.我文王之子D.周公乃奉成王命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 D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周公告诫伯禽,礼贤下士,应真心诚意,不可倨傲怠慢。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孔子心中的圣人——周公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

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公旦被分封到曲阜。

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继位,平定管、蔡之乱。

为稳定东方,他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了周的统治范围。

据说“封建(分封诸侯国)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同时,他还推行宗法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后来,他又制定了“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开山意义,从而把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成功地塑造了周公的形象,热情赞颂了西周时代以周公为代表的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精神,揭露并鞭挞了腐朽没落的统治者淫乱、凶残、猥琐的丑恶行径。

一、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同“穆”,译为“虔诚”2.无坠天之降葆.命 同“宝”,译为“宝贵的” 3.我以其璧与圭归.同“馈”,译为“奉送” 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 同“柜”,译为“柜子” 5.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同“襁褓” 6.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同“避”,译为“回避” 7.武王蚤.终 同“早” 8.唐叔得禾,异母.同颖 同“亩” 9.东土以.集 同“已”,译为“已经” 10.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同“爪”,译为“指甲” 11.反.周公 同“返”,译为“召回,使……返回” 12.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 同“享”,译为“享有” 13.诞淫厥佚.同“逸”,译为“安乐” 14.百姓说.同“悦”,译为“高兴” 15.岁则大孰.同“熟”,译为“丰收”二、古今异义1.用事..居多 古义:主持朝廷政事 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 古义:把……当做 今义:认为3.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 古义:现在上天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天或现在4.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古义:简便易行今义:(性情或态度)谦逊和蔼;(文章)浅显易懂三、一词多义1.即⎩⎪⎨⎪⎧ ①今我其即.命于元龟 副词,就②于是乃即.三王而卜 动词,接近,走近2.信⎩⎪⎨⎪⎧ ①发书视之,信.吉 副词,果然②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 副词,确实3.作⎩⎪⎨⎪⎧ ①作.其即位,乃有亮暗 动词,及,等到②作.《毋逸》 动词,写 4.就⎩⎪⎨⎪⎧ ①周公不就.封 动词,前往②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动词,担任③草创未就.《报任安书》动词,完成④金就.砺则利《劝学》动词,接近、靠近5.治⎩⎪⎨⎪⎧ ①周公之代成王治. 动词,治理天下②《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太史公自序》 动词,处理③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动词,医治④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动词,处罚,惩治 6.乃⎩⎪⎨⎪⎧①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 代词,你们的②奸神命者乃.旦也 副词,用于判断,是③见周公祷书,乃.泣 副词,就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副词,却、竟然⑤然后是非乃.定《报任安书》副词,才 7.于⎩⎪⎨⎪⎧ ①异于.群子 介词,跟②告纣之罪于.天 介词,向③乃命于.帝庭 介词,在8.以⎩⎪⎨⎪⎧ ①以.续殷祀 连词,来②以.旦代王发之身 介词,用,拿③我以.其璧与圭归 介词,把④起以.待士 连词,相当于“而”⑤慎无以.国骄人 介词,因为⑥东土以.集 同“已”,已经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东.伐至盟津东:向东②史策.祝曰策:用简策③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郊:在郊外(2)名词作动词①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流言:散布流言②周之官政未次序..次序:安排得系统、合理(3)名词使动用法曰吉,遂国.之国:使……成为国都(4)名词意动用法①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臣:以……为臣,把……当做臣子②诸侯咸服宗.周宗:以……为宗,把……当做宗主2.动词活用动词使动用法①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反:使……返回②密靖.殷国靖:使……安定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至于小大..无怨小:小民大:大臣(2)形容词作动词①宁.淮夷东土宁:平定②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近:亲近(3)形容词使动用法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定:使……安定(4)形容词为动用法昔周公勤劳..王家勤劳:为……辛勤劳苦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2.2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2.2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

鲁周公世家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 .笃.仁(dū) 斧钺.(yuè) 管籥.(yuè) 缪.卜(miù) B.金縢.(téng ) 谮.言(zān ) 有瘳.(liào ) 践阼.(zuò)C.馈.禾(kuì) 昃.时(zè) 淫佚.(yì) 刍茭..(chú jiāo ) D.寇攘.(rǎng ) 糗.粮(xiǔ) 肸.誓(xī) 鸱鸮..(chī xiāo )解析:A 项,“笃”应读“dǔ”,“缪”应读“mù”;B 项,“谮”应读“zèn”,“瘳”应读“chōu”;D 项,“糗”应读“qiǔ”,“肸”应读“bì”。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王有疾,不豫. 豫:安适,快乐 B.奸.神命者乃旦也 奸:干犯,冒犯 C.明日,武王有瘳.瘳:疾病D.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归:同“馈”,奉送 解析:C 项,“瘳”应解释为“病痊愈”。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②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③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④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 A .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也相同。

B.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不同。

C.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相同。

D.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也不同。

解析:①无以:不要因为;②无以:没有什么办法;③反:同“返”,召回;④反:反叛。

答案:D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诸侯咸服宗.周 A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B.兴师东.伐,作《大诰》 C.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D.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为名词作状语,D 项为名词作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鲁周公世家一、基础巩固1.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 .无坠天之降葆命C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D .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傅:辅助 B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放:放走 C .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D .岁则大孰. 孰:同“熟”,丰收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 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A .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也相同B .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不同C .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相同D .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也不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告纣之.罪于天 ②使管叔、蔡叔傅之. ③以旦代王发之.身 ④子孙骄奢忘之. 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⑥发书视之.,信吉 ⑦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⑨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 ⑩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A .①③/②④⑥⑧⑩/⑤/⑦⑨B .①③⑨/②④⑥⑧/⑤/⑦⑩C .①③⑦⑨/②④⑥⑧/⑤/⑩D .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⑩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 .奸神命者乃旦也C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D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武王既崩.崩:天子死B.于是卒.相成王卒:始终C.周公戒.伯禽曰戒:告诉D.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当:主持7.填空。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凝为成语是______________,用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而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①历召:一一召请。

②学官:学校。

③不殊:没死。

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C.设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积怨甚深。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一位骑吏才赶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A.①③⑥ B.②④⑤C.①②④ D.③⑤⑥13.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于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巩固测评1.D [A项“归”同“馈”,B项“葆”同“宝”,C项“强葆”同“襁褓”。

]2.B [放:流放。

]3.D [第一个“无以”是两个词,无,“不要”;以,“因为”。

第二个“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第一个“反”同“返”,召回;第二个“反”意为“造反”。

] 4.A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字用法的辨析。

①③句中“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⑩句中的“之”作代词用,并且都是作它前面的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⑨句中的“之”是动词,“到”的意思。

] 5.D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分析与判定。

A、B、C三项均为判断句,而D项只是一般的陈述句。

]6.C [应为“告诫”。

]7.捉(握)发吐哺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的样子8.①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②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9.A [“欺负”,应为“欺诈背弃”。

]10.B [B项“微”,都是“如果不是”“如果没有”的意思。

A项“所”一为语助;一表被动,与前面的“为”组合起来表被动。

C项“相”一为“互相”;一为偏指动作一方。

D项“因”一为表顺承关系,译为“于是”;一为“趁着”“趁机”。

]11.D [D项应为“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12.C [③句是说事务由繁到顺的过程;⑤门卒听说韩延寿贤明,不是直接反映;⑥是讲骑吏的父亲的,不属韩延寿理政的内容。

]13.D [A项由第一段中“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可知本项论述正确。

B项由“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可知此项正确。

C项论述见第一段末句:“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也符合文意。

D项,通读全文,尤其是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谈到延寿在东郡三年,令行禁止,断狱大减,而不是诉讼大减。

]参考译文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

大将军霍光提拔他做谏大夫,后调任颍川太守。

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

之前,赵广汉任太守,因为担心此地多朋党的习俗,所以故意挑拨官吏、百姓间的关系,让他们相互揭发,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积怨甚深。

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

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几十位为百姓信任、尊崇的长者一一召来,韩延寿准备了酒食,并亲自与他们座谈,接待完全按照礼节。

韩延寿向长者们打听当地社会的习俗和百姓最痛恨、不满的东西,并向大家宣讲消除百姓仇恨,让大家和睦相亲的设想。

长者们都认为不错,可以实行。

韩延寿于是就跟长者们商议,对百姓嫁娶丧祭的具体办法作了规定。

基本依照古代礼节,但不能违背现行法律。

从此,百姓们都按照韩延寿的设想行事。

几年以后,韩延寿被调任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他掌管颍川的政务,黄霸沿用韩延寿的政策,颍川被治理得很好。

延寿做官,崇尚礼义治国,喜好用古代教化的方法,他每到一地必聘请贤德、有才之士,按照礼节,以备起用他们,有事他善于同大家商量,乐于听取逆耳之言。

此外,他重视整治学校,春秋两季,乡间举行射箭比赛,都要陈设钟、鼓、管弦乐器,仪式盛大,参与者在上下场时彼此要谦让。

到城镇设场比武的时候,要设斧钺旌旗,(鼓励大家)练习射箭、驾车的本领。

他管理城郭,收取租赋,都要事先公布具体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做大事,在那一天准时交纳,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又设置里正、五长,率领大家孝顺父母、亲善兄弟,(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

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

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时大家感到不方便,但施行以后大家就习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