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素材语文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之楚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之楚素材语文版

孔子之楚【原文】孔子之楚(1),舍于蚁丘之浆(2)。

其邻有夫妻臣妄登极者(3),子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4)?”仲尼曰:“是圣人仆也。

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5)。

其声销(6),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

是陆沈者也(7),是其市南宜僚邪(8)?”子路请往召之。

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9),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10)。

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11)?”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注释】1之:往。

①蚁左:山丘名。

浆:饮料,这里指卖水浆的人家。

②极:高/这里指屋顶。

一说“极”通作“褐(jie)”,指禾苗。

③稯稯(zong):聚集的样子。

④畔:田界,这里泛指田园。

⑤销:通作“消”,消散、消失的意思。

⑥沈(chen):同于“沉”。

“陆沈”喻指隐遁,生活在世人之中却虚淡寂寥。

⑦市南宜僚:楚国的隐士,已见于前文。

⑧著:明,这里是透彻了解的意思。

⑩佞人:这里指献媚的人。

11而:你。

○【译文】孔子到楚国去,寄宿在蚁丘的卖浆人家。

卖浆人家的邻居夫妻奴仆全都登上了屋顶观看孔子的车骑,子路说:“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是干什么呢?”孔子说:“这些人都是圣人的仆从。

这个圣哲之人把自己隐藏在百姓之中,藏身于田园生活里。

他的声音从世上消失了,他的志向却是伟大的,他嘴里虽然在说着话,心理却好像不曾说过什么,处处与世俗相违背而且心理总不屑与世俗为伍。

这是隐遁于世俗中的隐士,这个人恐怕就是楚国的市南宜僚吧?”子路请求前去召见他。

孔子说:“算了吧!他知道我对他十分了解,又知道我到了楚国,认为我必定会让楚王来召见他,他将把我看成是巧言献媚的人。

如果真是这样,他对于巧言献媚的人一定会羞于听其言谈,更何况是亲自见到其人呢!你凭什么认为他还会留在那里呢?”子路前往探视,市南宜僚的居室已经空无一人了。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西游于卫素材 语文版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西游于卫素材 语文版

孔子西游于卫【原文】孔子西游于卫。

颜渊问师金曰(1):“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2),盛以箧衍(3),巾以文繡(4),尸祝齐戒以将之(5)。

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6);将复取而盛以箧衍,中以文繡,游居寝卧其下(7),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8)。

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

故伐树于宋(9),削迹于卫(10),穷于商周(11),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12),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注释】1师金:鲁国太师,名金。

2刍狗:用草扎成的狗,作为祭祀时使用。

《老子》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箧衍箧”,即竹箧。

“衍”,笥(李颐注)。

4巾:“覆”。

5将:送。

和《应帝王》“不将不迎”的“将”,用法相同。

6苏者:樵人。

7寝卧其下:语见于《逍遥游》篇。

8眯(m]泌):梦餍。

9伐树于宋:孔子周游到宋国境内,和弟子们歇在一棵大树下,孔子叫弟子们温习所学过的礼节。

正在演习的时候,宋国的司马桓魋带了一伙人来,把大树砍倒了,还想杀孔子,孔子随即带着弟子逃退。

据说桓魋是个很奢侈的人,他要替自己造一个石椁,造了三年都没有造好,可是工匠都病倒了。

这事曾被孔子严厉的批评。

所以结怨于桓魋。

10削迹于卫:孔子离开鲁国时,走到卫国(河南北部),卫灵公对他不放心,派了公孙余假监视孔子。

孔子不得不离开卫国。

孔子离开卫国时,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这地方被卫灵公驱逐的一个贵族公孙戍所占据)。

匡城人把孔子误认为阳虎,原来阳虎曾经带兵扰乱过这个地方,于是孔子被围困起来,围困了五天,才被放出来。

孔子被放出来的时候,占据匡城的公孙戍还警告他不许再到卫国来。

【译文】孔子向西边游历到卫国。

颜渊问师金道:“你认为夫子此次卫国之行怎么样?”师金说:“可惜呀,你的先生一定会遭遇困厄啊!”颜渊说:“为什么呢?”师金说:“用草扎成的狗还没有用于祭祀,一定会用竹制的箱笼来装着,用绣有图纹的饰物来披着,祭祀主持人斋戒后迎送着。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穷于陈蔡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穷于陈蔡素材语文版

孔子穷于陈蔡【原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1),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2),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颜回择菜。

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3)。

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

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4):“由与赐(5),细人也(6)。

召而来,吾语之。

”子路子贡入。

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7)!故内省而不穷于道(8),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9),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陈蔡之隘(10),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11),子路扢然执干而舞(12)。

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13)。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14)。

【注释】①穷:困厄,窘迫。

孔子被围于陈蔡,以及以下提到的“苒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等,都是孔子周游列国时不受欢迎的故事,已多次见于前文。

②藜:野菜。

糁(san):小米粒,“不糁”是说没有一点米屑•③藉:凌辱,践踏。

④喟(kui)然:叹息声。

⑤由与赐:即子路与子贡。

⑥细人:不足称道的人,这里指见识浅薄的人。

⑦为(wdi):通作“谓”。

⑧省(xing):检查;“内省”即自我检查。

⑨天:当是“太”字之讹。

⑩隘(e):通作“阨”,困厄的意思⑪削然:取琴之声。

一说“削然”亦即“悄然”,安祥的样子。

译文从后说。

反琴:再次弹起琴来。

⑫扢(xi)然:勇武的样子。

干:盾牌。

⑬地之下:犹言地之厚。

一说喩指自己的浅薄,而“天之高”则喻指孔子的深远;亦可通。

⑭颍阳:颍水的北岸,许由隐居之处。

共伯:旧注指共伯和,西周末年人,怀道抱德,逍遥于丘首之山。

本句“得乎共首”一本作“得志乎丘首”,但句意无变化。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流水之审为渊素材 语文版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流水之审为渊素材 语文版

流水之审为渊【原文】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13),全然有生矣(14)!吾见其杜权矣(15)。

”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16),名实不入(17),而机发于踵(18)。

是殆见吾善者机也(19)。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20),吾无得而相焉。

试齐,且复相之。

”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太冲莫胜(21)。

是殆见吾衡气机也(22)。

鲵桓之审为渊(23),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渊有九名,此处三焉(24)。

尝又与来。

”【注释】(13)瘳(chōu):病愈,这里指病兆大大减轻。

(14)生:生气,这里指有了成活希望。

(15)权:机。

“杜权”即闭塞的生机,含有闭塞的生机出现活动的意思。

(16)天壤:天地,这里指像天与地之间那样的相对与感应。

(17)名实:名声和实利。

不入:指不为所动,不能进入到内心。

(18)踵:脚后根,这里指人的根基。

(19)者:用同“之”。

“善者机”亦即一线生机。

(20)齐:心迹稳定。

一说通作“斋”,“不齐”即没有斋戒。

(21)太冲:太虚。

“太冲莫胜”是说虚心凝寂、动静无别,阴阳之气均衡而又和谐。

(22)衡:平。

“衡气机”是说内气持平,应称生机,浑然凝一。

(23)鲵(ní):鲸鱼,这里泛指大鱼。

桓:盘桓。

审:水回流而聚积的地方。

一说“审”即“瀋”字,通作“沈”,水深的意思。

(24)此处三焉:意思是这里说了渊的三种情况。

所谓三“渊”,喻指前面提到的“杜德机”、“善者机”、“衡气机”三种神态。

“三”对于“九”来说是小数,从而暗示“道”深不可测,神巫所能看到的还只是皮毛。

【译文】第二天,列子又跟神巫季咸一道拜见壶子。

季咸走出门来就对列子说:“幸运啊,你的先生遇上了我!症兆减轻了,完全有救了,我已经观察到闭塞的生机中神气微动的情况。

”列子进到屋里,把季咸的话告诉给壶子。

壶子说:“刚才我将天与地那样相对而又相应的心态显露给他看,名声和实利等一切杂念都排除在外,而生机从脚跟发至全身。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游于匡素材 语文版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游于匡素材 语文版

孔子游于匡【原文】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币(2),而弦歌不惙(3)。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4),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5),非知得也(6);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7),非知失也。

时势适然(8)。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9),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由,处矣(10)!吾命有所制矣(11)!”无几何,将甲者进(12),辞曰(13):“以为阳虎也(14),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译文】孔子周游到匡地,卫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

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

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

当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

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

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

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

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制啊!”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子贡还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子贡还素材语文版

子贡还【原文】子贡还,报孔子。

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1),顾见孔子(2),还乡而立(3)。

孔子反走(4),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5),丘不肖(6),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7),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8)!”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脩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9)。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官治其职,人忧其事(10),乃无所陵(11)。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12),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13),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14),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延无忠臣,国家昏乱(15),工技不巧,贡职不美(16),春秋后伦(17),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18),诸侯暴乱,擅相攘伐(19),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匿(20),人伦不饬(21),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22)。

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23),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24)!”【注释】①杖:持。

拏:通作“掳(橹)”,即船桨。

引:引发,划开。

②顾:回头。

③还(xuan):通作“旋”,掉转船头。

乡(鄉):向,相对;这个意义后代写作“嚮”,今又简化为“向”。

④反走:向后退行数步以表示谦敬的态度。

⑤囊(nang):以往,先前。

绪言:绪余之言,“有绪言”犹如今天讲,留下了话尾,没有把话说尽。

⑥不肖:不好。

⑦待:一本亦作“侍”。

下风:即下方,表示处于谦卑的地位。

⑧咳唾之音:喻指随意谈吐。

卒:终。

相:助。

⑨释:说解;“请释吾之所有”是说请让我说明我的看法和主张。

经:理,引审为分解、剖析之义。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精诚之至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精诚之至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精诚之至素材语文版【原文】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16)。

其用于人理也(17),事亲则慈孝(18),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

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

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19);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20);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

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21),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

不能法天而恤于人(22),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23),故不足。

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24)!”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25)。

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26),而身教之。

敢问舍所在(27),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28)。

”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29),至于妙道(30);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31)。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32),延缘苇间(33)。

【注释】⑯贵真:以真为贵,看重纯真的本性。

⑰人理:人伦。

18慈:敬爱;“慈孝”即竭尽孝心。

○⑲不论所以:不必考虑使用什么方法。

一本“论”字之后还有一“其”20具,就餐的工具。

○21法天:效法自然。

○22恤:忧心.○23禄禄:即“碌碌”,急急忙忙而又无所作为。

○24蚤:通作“早”。

湛(chen):通作“沉”,沉溺的意思。

人伪:世俗的伪诈,这里指○虚伪的礼仪;一本“伪”字之前无“人”字。

25天幸:上天的宠幸。

○26服役:仆从,这里指代弟子。

“比之服役”即“比之于服役”,意思是把我当作弟子○一样教导。

27舍所在:住处在哪里,即居住的地点。

○28因:循,借此。

卒学:最终学成。

○29往者:指迷途知返的人。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祸福无有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祸福无有素材语文版

祸福无有【原文】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30),犹未病也。

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31)。

”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32)?能勿失乎(33)?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34)?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35)?能侗然乎(36)?能儿子乎(37)?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38),和之至也(39);终日握而手不掜(40),共其德也(41);终日视而目不瞚(42),偏不在外也(43)。

行不知所之,据不知所为,与物委蛇(44),而同其波(45):是卫生之经已。

”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

是乃所谓冰解冰释者能乎?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46),不以人物利害相撄(47),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

是谓卫生之经已。

”曰:“然则是至乎?”曰:“未也。

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注释】○30病病者:前一“病”字甩如动词,而且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病为病的人,即把自己的疾病看作是一种病状的人○31卫生:养护生命。

经:常,这里指常规、通常的办法。

下同此解。

○32一:浑一,这里指身形与精神世界的谐合。

○33失:这里栺失却真性。

○34卜筮(shi ):占卦。

○35翛(xiao )然: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样子。

以下同此解。

○36侗(dong )然:心无执著的样子。

以下同此解。

○37儿子:幼儿,这里用如动词,“能儿子”是说能够像婴儿那样朴质、纯真。

○38嘷(hao ):号哭。

嗌(yi ):咽喉。

嗄(sha ):嘶哑。

○39靡之至:这里指声音谐和、自然。

○40掜(nie ):用同“捏”,拳曲的意思。

○41共(gong ):拱。

“共其德”是说听任手自然地握着乃是幼儿的天性 和常态。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美则美矣,而未大也素材 语文版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美则美矣,而未大也素材 语文版

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原文】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1)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2)无告(3),不废(4)穷民,苦(5)死者,嘉(6)孺子而哀(7)妇人。

此吾所以用心已。

”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8),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9),云行而雨施矣。

”尧曰“胶胶(10)扰扰乎!子,天之合(11)也;我,人之合也。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12)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13)而已矣。

【注释】○1天王天子。

○2敖同“傲”,侮慢。

○3无告不堪告诉,指顽愚之民。

○4废抛弃。

○5苦悲悯。

○6嘉爱惜。

○7哀可怜。

○8天德而出宁天德,与天合德;出,治理天下。

○9经恒常。

○10胶胶与“扰扰”同义。

天之合与天道合。

大尊崇。

天地德合天地。

【译文】过去舜曾向尧问道“你作为天子用心怎么样?”尧说“我从不侮慢庶民百姓,也不抛弃生活无计走投无路的穷苦人民,为死者苦苦焦虑,很好地对待留下的幼子并悲悯那些妇人。

这些就是我用心的方式。

”舜说“这样做好当然是很好了,不过还说不上伟大。

”尧说“如此那么将怎么办呢?”舜说“自然而成形迹安宁,象日月照耀,四季运行,象昼夜交替,形成常规,象云彩随风飘动,雨点布施万物。

”尧说“整日里纷纷扰扰啊!你,跟自然相合;我,跟人事相合。

”天和地,自古以来是最为伟大的,黄帝尧舜都共同赞美它。

所以,古时候统治天下的人,做些什么呢?仿效天地罢了。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积敛无崖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积敛无崖素材语文版

积敛无崖【原文】士成绮(1)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2)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3)而不敢息。

今吾观子,非圣人也。

鼠壤(4)而余蔬(5),而弃妹(6)之者,不仁也,生熟(7)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8)。

”老子漠然不应。

士成绮明日复见,曰:“昔者吾有刺于子,今吾心正卻(9)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10)焉。

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11)受其殃(12)。

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13)。

”士成绮雁行避影(14),履行(15)遂进而问,“修身若何?”老子曰:“而(16)容崖然(17),而目衝然(18),而颡頯(19)然(20),而口阚然(21),而状义(22)然,似系马而止也。

动而持(23),发也机(24),察而审(25),知巧而覩于泰(26),凡以为不信(27)。

边竟(28)有人焉,其名为窃。

”【注释】1士成绮:虚拟人物,姓士名成绮。

2固:所以。

3百舍重趼(pn):百舍,远道;舍,古时距离单位;趼,同“茧”。

4鼠壤:鼠洞。

5余蔬:余,剩余;蔬,指食物。

6妹:同“蔑”,轻视。

7生熟:指饮食。

8崖:边际。

9正卻(que):正,醒悟;卻,同“却”,改正。

10脱:离。

11再:又。

12殃:牵累。

13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服,接受;恒服,出于恒常去接受;以服有服,有心接受而接受。

14雁行避影:雁行,从后而行;避影,避开影子。

15履行:穿鞋走到席子上,指神态失措。

16而:你。

17崖然:高傲。

18衝(chong)然:突出的样子。

19颡(sang):额头。

20頯(xang)然:隆起的样子。

21阚(xan)然:尖刻的样子。

22义:同“峨”,高大。

23动而持:欲动而强持。

24发也机:发,指行动;机,弩矢。

25察而审:察,明察;审,详细。

26泰:多。

27信:真实。

28竟:同“境”。

【译文】士成绮见到老子而问道:“听说先生是个圣人,我便不辞路途遥远而来,一心希望能见到你,走了上百天,脚掌上结上厚厚的老趼也不敢停下来休息休息。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愀然而叹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愀然而叹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愀然而叹素材语文版【原文】孔子愀然而叹(1),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2),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

丘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者何也(3)?”客凄然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4),举足愈数而迹愈多(5),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6)。

疾走不休,绝力而死。

不知处阴以休影(7)。

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8),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9),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10)。

谨脩而身(11),谨守其真(12),还以物与人(13),则无所累矣。

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14),不亦外乎(15)!”【注释】①愀(qiao)然:凄凉悲伤的样子。

②连续以下四句写孔子周游列茵时的厄运,已多次见于《山木》、《天运》、《盗跖》等篇目,这里不再分别注出。

③离:通作“罹”,遭受的意思。

谤:诋毁。

④去:避离。

走:跑。

⑤数(Shud):频繁。

一说通作“速”。

⑥迟:迟缓,慢。

⑦处:止,停留I下句同此解。

阴:暗。

⑧际:分界。

⑨度:度量,“适……度”是说“掌握……分寸”。

⑩不兔:不免于祸,这里语意有所隐含。

⑪而:你。

⑫真:本真,纯朴的自然本性。

⑬还•.归还;“还以物与人”意思是让物与人都返归自然。

一说把身外之物还之于人。

⑭本句亦作“今不脩身而求之于人”,语意更为畅达。

⑮外:注重外在的东西,言外之意是说颠倒了本末。

【译文】孔子凄凉悲伤地长声叹息,再次行礼后站起身来,说:“我在鲁国两次受到冷遇,在卫国被铲削掉所有的足迹,在宋国遭受砍掉坐荫之树的羞辱,又被久久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

我不知道我有什么过失,遭到这样四次诋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渔父悲悯地改变面容说:“你实在是难于醒悟啊!有人害怕自己的身影、厌恶自己的足迹,想要避离而逃跑开去,举步越频繁足迹就越多,跑得越来越快而影子却总不离身,自以为还跑得慢了,于是快速奔跑而不休止,终于用尽力气而死去。

青县三小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老聃方将倨堂而应

青县三小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老聃方将倨堂而应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原文】老聃方将倨堂而应(23),微曰:“予年运而往矣(24);子将何以戒我乎(25)?"子贡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26),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进(27)!子何以谓不同?”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28),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29)。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30)。

舜之治天,使民心竞(31),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32),则人始有夭矣(33).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34),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35),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36),而今乎妇女(37),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38),下睽山川之精(39),中堕四时之施(40)。

其知憯于蛎虿之尾(41),鲜规之兽(42),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43).【译文】老聃正伸腿坐在堂上,轻声地应答说:“我年岁老迈,你将用什么来告诫我呢?”子贡说:“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各不相同,然而却都有好的名声,唯独先生您不认为他们是圣人,这是为什么呢?”老聃说:“年轻人,你稍稍近前些!你凭什么说他们各自有所不同?”子贡回答:“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禹用力治水而汤用力征伐,文王顺从商纣不敢有所背逆,武王背逆商纣而不顺服,所以说各不相同。

”老聃说:“年轻人,你再稍微靠前些!我对你说说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事。

黄帝治理天下,使人民心地淳厚保持本真,百姓有谁死了双亲并不哭泣,人们也不会加以非议。

唐尧治理天下,使百姓敬重双亲,百姓有谁为了敬重双亲依照等差而做到亲疏有别,人们同样也不会非议。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今且有言于此素材 语文版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今且有言于此素材 语文版

今且有言于此【原文】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①,则与彼无以异矣。

虽然,请尝言之②。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

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俄而有无矣③,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今我则已有谓矣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⑤,而大山为小⑥;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⑧。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

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⑨,而况其凡乎⑩!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11),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12)。

【注释】①类同类相同。

②尝试。

③俄而突然。

④谓评说议论。

以下几句同此解。

⑤于比。

豪通作“毫”,细毛。

末末稍。

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

⑥大山一说读如泰山。

⑦殤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⑧夭夭折,短命。

⑨历(曆)历数,计算。

⑩凡平凡,这里指普通的人。

(11)适往,到。

(12)因顺应。

已矣。

【译文】现在暂且在这里说一番话,不知道这些话跟其他人的谈论是相同的呢,还是不相同的呢?相同的言论与不相同的言论,既然相互间都是言谈议论,从这一意义说,不管其内容如何也就是同类的了。

虽然这样,还是请让我试着把这一问题说一说。

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同样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

宇宙之初有过这样那样的“有”,但也有个“无”,还有个未曾有过的“无”,同样也有个未曾有过的未曾有过的“无”。

突然间生出了“有”和“无”,却不知道“有”与“无”谁是真正的“有”谁是真正的“无”。

现在我已经说了这些言论和看法,但却不知道我听说的言论和看法是我果真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还是果真没有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君子不为盗素材 语文版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君子不为盗素材 语文版

君子不为盗【原文】“何谓无受人益难?”仲尼曰“始用四达(16),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17)。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18),目之所不宜处(19),不给视(20),虽落其实(21),弃之而走。

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22),社稷存焉尔(23)。

”“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24),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25)。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26)!”【译文】⑯用任用。

⑰其用同“之”。

“其”字亦作“有”,亦可通。

18知智。

鷾(yi)鸸(er)即燕子。

○⑲处居止。

“不宜处”即不适宜停歇的迆方。

20不给视不再投去第二次目光,即不再看第二次.○21实食物。

○【译文】颜回又问“什么叫做不接收他人的利禄则较困难呢?”孔子说“初被任用办什么事都觉得顺利,爵位和俸禄一齐到来没有穷尽,外物带来的好处,本不属于自己,只不过是我的机遇一时存在于外物。

君子不会做劫盗,贤人也不会去偷窃。

我若要获取外物的利益,为了什么呢?所以说,鸟没有比燕子更聪明的,看见不适宜停歇的地方,绝不投出第二次目光,即使掉落了食物,也舍弃不顾而飞走。

燕子很害怕人,却进入到人的生活圈子,不过只是将它们的巢窠暂寄于人的房舍罢了。

”颜回又问“什么叫做没有什么开始不同时又是终了的?”孔子说“变化无穷的万物不可能知道是谁替代了谁而谁又为谁所替代,这怎么能知道它们的终了?又怎么能知道它们的开始?只不过谨守正道随应变化而已。

”颜回又问“什么叫做人与自然原本也是同一的?”孔子说“人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自然的出现,也是由于自然。

人不可能具有自然的本性,也是人固有的天性所决定的,圣人安然体解,随着自然变化而告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见老聃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见老聃素材语文版

孔子见老聃【原文】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1),方将被发而干(2),然似非人(3)。

孔子便而待之(4),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5),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6)。

”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7),尝为汝议乎其将(8)。

至阴肃肃(9),至阳赫赫(10);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11);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12)。

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

生有所乎萌(13),死有所乎归(14),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15)。

非是也,且孰为之宗!”【注释】1沐:洗头发,“薪沐〃即刚洗了头发。

2被(pi):通作“披”。

3热(zhe):通作“蛰”,“蛰然”就是不动的样子。

非人:不像是个活着的人,这里指凝神寂志如槁木,一动也不动。

4便:通作“屏”,屏蔽的意思◊老聃新沐披发待干,孔子不便直入相见,故隐于屏后等待,“便而待之”的意思就是在门下等候。

5掘(wu):通作“柮”,指没有枝叶的树干,这里是形容直立不动像木头似的。

6物之初:即宇宙之初。

7辟:合。

8将:大略。

“议乎其将”意思是谈谈它的大概。

9肃肃:阴冷的样子。

10赫赫:炎热的样子。

11这里说阴气出于《天,阳气出于地,似与老庄哲学中惯常的说法——阴气与地有关联,阳气与天有关联——不合。

12纪:纲纪:13所乎萌:所萌发的地方。

⑭所乎归:归向的地方。

⑮反:返;“相反”即相互循环的意思【译文】孔子拜见老聃,老聃刚洗了头,正披散着头发等待吹干,那凝神寂志、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木头人一样。

孔子在门下屏蔽之处等候,不一会儿见到老聃,说:“是孔丘眼花了吗,抑或真是这样的呢?刚才先生的身形体态一动不动地真像是枯槁的树桩,好像遗忘了外物、脱离于人世而独立自存一样”。

老聃说:“我是处心遨游于浑沌鸿濛宇宙初始的境域。

”孔子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老聃说:“你心中困惑而不能理解,嘴巴封闭而不能谈论,还是让我为你说个大概。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素材语文版【原文】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

老聃曰:“夫播穅眯目(1)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2),则通昔不寐矣(3)。

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4),乱莫大焉。

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5),总德而立矣(6),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7)?夫鹄不日浴而白(8),乌不日黔而黑(9)。

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10),名誉之观(11),不足以为广(12)。

泉涸(13),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14),相濡以沫(15),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16)?”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17),乘云气而养乎阴阳。

予口张而不能嗋(18),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19),雷声而渊默(20),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21)?”遂以孔子声见老聃(22)。

【译文】孔子拜见老聃讨论仁义。

老聃说:“播扬的糠屑进入眼睛,也会颠倒天地四方,蚊虻之类的小虫叮咬皮肤,也会通宵不能入睡。

仁义给人的毒害就更为惨痛乃至令人昏愦糊涂,对人的祸乱没有什么比仁义更为厉害。

你要想让天下不至于丧失淳厚质朴,你就该纵任风起风落似地自然而然地行动,一切顺于自然规律行事,又何必那么卖力地去宣扬仁义,好像是敲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似的呢?白色的天鹅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洁白,黑色的乌鸦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渍染而毛色自然乌黑,乌鸦的黑和天鹅的白都是出于本然,不足以分辨谁优谁劣;名声和荣誉那样的外在东西,更不足以播散张扬。

泉水干涸了,鱼儿相互依偎在陆地上,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儿湿气,靠唾沫来相互得到一点儿润湿,倒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怀。

”孔子拜见老聃回来,整整三天不讲话。

弟子问道:“先生见到老聃,对他作了什么诲劝吗?”孔子说:“我直到如今才竟然在老聃那儿见到了真正的龙!龙,合在一起便成为一个整体,分散开来又成为华美的文采,乘驾云气而养息于阴阳之间。

贵州省铜仁市中心小学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刻意

贵州省铜仁市中心小学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刻意
【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 ,你知道吗?鹓 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 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嚇’!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刻意
【原文】
刻意尚行(1),离世异俗(2),高论怨诽(3),为亢而已矣(4);此山谷之士(5),非世之人(6),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7)。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8);此平世之士(9),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10),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11)。就薮泽(12),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湖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纳新(13),熊经鸟申(14),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15),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16)。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8)恶(e):害怕。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素材语文版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原文】可乎可,不可乎不可。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24)。

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25)。

恶乎可?可于可。

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26)。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故为是举莛与楹(27)、厉与西施(28)、恢恑憰怪(29),道通为一(30)。

其分也(31),成也(32);其成也,毁也(33)。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34),为是不用而寓诸庸(35)。

庸也者,用也(36);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37);适得而几矣(38)。

因是已(39),已而不知其然(40),谓之道。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41),谓之朝三(42)。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43):“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那么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44),亦因是也。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45),是之谓两行(46)。

【注释】(24)谓:称谓、称呼。

然:这样。

(25)然:对的、正确的。

(26)以上十二句历来认为有错简或脱落现象,句子序列暂取较通行的校勘意见。

(27)莛〔tíng〕:草茎。

楹〔yíng〕:厅堂前的木柱。

“莛〞、“楹〞对文,代指物之细小者和巨大者。

(28)厉:通作“疠〞,指皮肤溃烂,这里用表丑陋的人。

西施:吴王的美姬,古代著名的美人。

(29)恢:宽大。

恑〔guǐ〕:奇变。

憰〔jué〕:诡诈。

怪:怪异。

恢恑憰怪四字连在一起,概指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

(30)一:浑一,一体。

联系上文,庄子认为世上一切小与大、丑与美、千差万别的各种情态或各种事物,都是相通而又处在对立统一体内,从这一观点出发,世上一切事物就不会不“齐〞,不会不具有某种共同性。

(31)分:分开、分解。

(32)成:生成、形成。

“成〞和“分〞也是相对立的,一个事物被分解了,这就意味生成一新的事物。

(33)毁:消灭,指失去了原有的状态。

“毁〞与“成〞也是相对立的,一个新事物通过分解而生成了,这就意味原事物的本有状态必定走向消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
【原文】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

老聃曰:“夫播穅眯目(1)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2),则通昔不寐矣(3)。

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4),乱莫大焉。

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5),总德而立矣(6),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7)?夫鹄不日浴而白(8),乌不日黔而黑(9)。

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10),名誉之观(11),不足以为广(12)。

泉涸(13),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14),相濡以沫(15),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16)?”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17),乘云气而养乎阴阳。

予口张而不能嗋(18),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19),雷声而渊默(20),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21)?”遂以孔子声见老聃(22)。

【译文】
孔子拜见老聃讨论仁义。

老聃说:“播扬的糠屑进入眼睛,也会颠倒天地四方,蚊虻之类的小虫叮咬皮肤,也会通宵不能入睡。

仁义给人的毒害就更为惨痛乃至令人昏愦糊涂,对人的祸乱没有什么比仁义更为厉害。

你要想让天下不至于丧失淳厚质朴,你就该纵任风起风落似地自然而然地行动,一切顺于自然规律行事,又何必那么卖力地去宣扬仁义,好像是敲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似的呢?白色的天鹅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洁白,黑色的乌鸦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渍染而毛色自然乌黑,乌鸦的黑和天鹅的白都是出于本然,不足以分辨谁优谁劣;名声和荣誉那样的外在东西,更不足以播散张扬。

泉水干涸了,鱼儿相互依偎在陆地上,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儿湿气,靠唾沫来相互得到一点儿润湿,倒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怀。


孔子拜见老聃回来,整整三天不讲话。

弟子问道:“先生见到老聃,对他作了什么诲劝吗?”孔子说:“我直到如今才竟然在老聃那儿见到了真正的龙!龙,合在一起便成为一个整体,分散开来又成为华美的文采,乘驾云气而养息于阴阳之间。

我大张着口久久不能合拢,我又哪能对老聃作出诲劝呢!”子贡说:“这样说,那么人难道有像尸体一样安稳不动而又像龙一样神情飞扬地显现,像疾雷一样震响而又像深渊那样沉寂,发生和运动犹如天地运动变化的情况吗?我也能见到他并亲自加以体察吗?”于是借助孔子的名义前去拜见老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