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第1阶段测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体现了( B )的思想。

A、辩证法

B、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2、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D )。

A、认识运动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矛盾性

D、实践性

4、围绕着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展开了( B )的争论。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与多元论

5、阶级斗争属于( C )形式。

A、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B、非基本的社会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D、科学实验

6、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是指( A )。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D、从理论到行动

7、真理的本性在于( A )。

A、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直接现实性

C、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D、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

8、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 A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9、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C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0、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D )的产物。

A、纯粹偶然性

B、英雄造时势

C、纯粹必然性

D、时势造英雄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A.B.D )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活动对物资条件的依赖性

D、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 A.B.C )。

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D、世界统一与存在

3、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 A.B )。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D、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4、实践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C.D )。

A、从实践的本性看,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

B、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即绝对性

D、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即相对性

5、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C )。

A、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地感性材料

B、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D、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6、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C )。

A、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B、任何真理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

C、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D、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7、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D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其原因在于( A.B.D )。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C、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个细节

D、生产方式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主要在于( A.B.C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独立发展

10、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C.D )。

A、道德

B、生产资料

C、政党

D、国家政权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生,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物质世界的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5、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唯物主义,可一到自然观上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6、在一切工作中都要思想领先(√)

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严重缺陷在于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8、社会意识形式都带有阶级性。(×)

9、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0、人民群众是一个阶级范畴。(×)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观点和辨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