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角色定位与思考

内容概要:作为刚刚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经历选择与被选择的矛盾冲突过后,无论满意与否,最终都将选定某一职业,开始迈向社会,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一转换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角色转换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事业的成败。帮助大学生掌握角色转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寻找有效途径和方法尽快帮助毕业生适应新的角色,是高校毕业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角色转换社会化化被动为主动

当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带来更多就业机遇和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从校园走入社会,是每位大学生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有些毕业生能很快适应这种转变,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也有一些毕业生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适应新环境,这实际上是一个角色转换过程中角色不适的问题,当惯了学生和孩子两个角色,刚进入工作的人往往不能适应自己作为社会独立个体的角色。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实现社会化转变,一方面要求学校重视对学生提前的社会化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更需要考大学生主动自觉的来深入认识自我与社会环境,去更好的配合学校以更好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角色顺利转换。

一、学校的努力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职业角色意识培养,使大学生主动尽早了解未来职场要求。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部分大学生角色转变障碍的现状,如多开设社会心理学、职业心理学课程和这些方面的心理咨询,让大学生系统地学习角色理论,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同时,必须改变高校目前偏重“学生角色”而忽视“职业角色”的教育现状。虽然大学生角色适应问题早已引起高校教育系统和众多的大学新生问题研究者的重视和研究,但这些重视和研究往往集中在大学生“学生角色”的适应问题,尤其是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上,而对“职业角色”适应涉足较少。这可能是因为高校办学者通常更关注自己的毕业生能不能以“合格大学生”的身份就业,至于自己的毕业生究竟能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尽快适应职业,成为出色的职业者,这就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了。随着高校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大学生“职业角色”胜任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大学发展怎样的职业能力和个性,影响到他们对职业从选择到

适应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角色”培养,并根据各校实际教育资源和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

二、社会的支持

为帮助大学生尽快完成社会化过程,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需要社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1、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

在中国,缺乏经验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因此,强化实习是弥补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力措施。当前中国实行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已不同于沿袭已久的教学实习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主要目的是在用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安置即将毕业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实习工作、尝试工作的机会,不是学校和企业之间一种简单的“对口实习”任务,而是涉及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及其家庭的一种规范系统的常规化制度行为。但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习缺乏认同感。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对106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占48%,不太愿意的占52%。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实习生的原因有:担心影响正常工作的占49%;担心泄漏商业机密的占39%;担心增加额外负担的占34%;担心万一出事负不起责任的占20%;担心不好管理的占19%。可以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习的各种担心和不正确认识,主要是缺乏确保双方共赢的实习制度造成的。为此,我们现在急需要这样的社会协调机制,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来协调大学生与社会的相互融合与共赢。

2. 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有利环境

我国目前就业人口众多,而相应就业岗位有限,这就为社会造成了种种矛盾与冲突,尤其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为社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当前环境下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对策。为此,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鼓励学生创业。中国高校应把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逐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社会各界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创业的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

三、个人的创造

1.自身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已有多年,但是不少学生还缺乏必备的内在素质,内在素质包括很

多方面,比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等,而这些内在素质往往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在自身条件范围内尽可能的有意识的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内在素质,来装备自己,以更好的适应将来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2.对未来职业的认识与规划

我们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很注重物质利益,在选择上过分强调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工资福利,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是职业的附属物如工资、住房、福利等因素,要求一步到位。所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是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中国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工作,主要原因是嫌工资太低,工作太累,环境不好、工作不稳定等。

对此,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扭转我们之前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一是及早规划,培养能力;二是不急于求成,不企求一步到位。第一份工作更主要的是积累社会经验而非薪水和福利。正所谓,有利器在身,方能庖丁解牛。

3.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突破

首先是从情感导向到职业导向的转变。要服从公司的总体安排;坚持做自己职责内的事;要具有敬业精神;无论是升迁还是辞职都善始善终。这些都是衡量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标准。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就表现优秀,也非常有当领导人的潜质,但公司因为发展需要没有立即提升他。为此,他心存不满,就四处越权做一些不是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而且三天两头怠工,最后弄得自己“四面楚歌”,只好离开公司。我们在工作中,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

第二个是由思想意识到实际行动的转变。摆脱了感情的左右,有了职业人的基本认识,接下来的就是化思想为行动。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一般思维都比较敏锐,但往往很多想法和说法都不太切合实际,或者说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但是企业最需要的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在工作中少说多干;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想透,做到,才能做久!

第三个是从“成长导向”向“绩效导向”的转变。在学生时代,追求的主要是知识的成长,进入职场后,就得树立起绩效导向。因此,毕业生需要:从领到第一份工资的那一刻,就要告诉自己精打细算,因为经济独立和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到了。而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能创造利润、帮助企业共同成长壮大的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和企业一起成长。

第四个是从剔除个人导向到树立团队意识的转变。一进入职场,就意味着“单打独斗”的日子基本结束,团结合作成为第一要义。学生时代,可能会为了保持好的成绩而不愿意和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