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23. 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4. 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答案】23. 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24.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一句的意象“绿水”“芳草”“长堤”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景色,明显带有春季特征,所以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点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点,“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所以词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24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示例一: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上阙“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清丽、恬静、淡远的景色。
示例一:动静结合。
下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以动衬静更显示了西湖幽静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欧阳修《采桑子》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练习及答案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本词写了----------(季节)的景物。
2.体会全词,词人写了哪些景物?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3.本词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试请结合全词简单分析一下。
答案:1.晚春
2.写了残红,飞絮,垂柳,归燕,细雨等景物,词人借暮春西湖幽静之景,表现出词人闲适之情。
3.本词写了残红、垂柳、细雨等静景,同时又写了飞絮、归燕等动景,以动衬静,写出了西湖暮春时节的静谧清幽的特点。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①好,狼籍残红②,飞絮濛濛③。
垂柳阑干④尽日风。
笙歌⑤散⑥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⑦,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
②狼藉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③濛濛:今写为“蒙蒙”,指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④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⑤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⑥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⑦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1.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幽淡远的暮春图。
B.词的下片表现出游人去后环境之静谧,反衬此前湖上游乐的盛况。
C.此词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D.词中辞藻华丽,多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D【解析】“辞藻华丽,多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有误,全词辞藻清新自然,少用修辞,也主要使用白描的手法。
(2分)
2.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眷恋和赞美之情。
(2分)。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

(一)阅读古诗词,完成9—10题。
(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
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
掠岸飞。
9.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
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
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采桑子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②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
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作《采桑子》十首,这是其中第四首。
②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③帘栊:窗帘。
【问题】
17.词中“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意境很美,请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
(2分)
18.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与心境?(2分)
【参考答案】
17.(2分)示例一: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示例二:濛濛运用叠词,富于韵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随风飘扬的迷蒙,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18.(2分)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古代诗歌赏析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②此词是作者受诬陷、弹劾后于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8.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9.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8. 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可)。
②上阕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9. 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答案】 (1). 烽火连三月 (2). 浑欲不胜簪 (3). 晓镜但愁云鬓改 (4). 夜吟应觉月光寒 (5). 侣鱼虾而友麋鹿 (6). 驾一叶之扁舟。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第一篇: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练习题目:【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参考答案:8.答案:这首词的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9.答案: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第二篇:采桑子欧阳修教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之美。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二、学习方法1.熟读全词,结合课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结合预习题逐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这首词的特点。
三、预习内容1.解释下列词语。
群芳:狼藉:残红:飞絮:阑干:始觉春空:2.将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画出来。
3.反复阅读全词,回答问题:哪些词句具体体现了“西湖好”?4.词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具体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四、课堂重点内容1.有思想感情的背诵全文。
欧阳修《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答: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赏析]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了赞美之情。
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答: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赏析]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
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②西湖③好,狼藉残红④,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②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③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④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
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
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分)
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1/ 1。
古代诗歌阅读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注】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之一;西湖,指安徽颍州西湖。
14. 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先总写“西湖好”而后再展开,具体刻画描写了湖上夏天的景色之美。
B. 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赏花的活动,完全沉醉于大自然中。
C. 全词完全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纳风景于笔端,写了词人游览西湖的过程。
D. 这首词描写了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闲适心情。
15. 这首词是如何描写西湖上荷花开后的美景的?【答案】14. C 15. ①视觉与嗅觉相结合。
“前后红幢绿盖随”从视觉角度描写荷塘荷花开放之盛,“香泛金卮”从嗅觉角度描写荷香之浓郁。
②运用比喻修辞。
将荷花比喻成“红幢”,将荷叶比喻成“绿盖”,荷花、荷叶似仪仗队一样,对自己是前呼后拥,颇有气势。
③侧面描写。
通过写“一片笙歌”与“醉里归”,表达了自己惬意的心情,侧面表现了西湖景色之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2)《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
(3)周邦彦《苏幕遮》中的“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精妙传神。
【答案】 (1). 引壶觞以自酌 (2). 眄庭柯以怡颜 (3). 乌鸟私情 (4). 愿乞终养 (5). 鸟雀呼晴 (6). 侵晓窥檐语【解析】【详解】本题考核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欧阳修《采桑子》其一 其二阅读答案对比

欧阳修《采桑子》其一其二阅读答案对比
【阅读理解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其【问题】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问题】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1.两首词的上阕,都写了游西湖时的感受,但重点不一样。
请简要说出其区别。
2.第一首下阕妙在一个“疑”字,你认为“疑”字妙在何处?请简要作答。
【参考答案】:
1、前者侧重写泛舟西湖之上,饮酒为乐一醉方休的情境。
后者侧重西湖景色给诗人留下的美感。
2、妙就妙在既与上阕中的“醉”字相互应,又交代了产生“行云却在行舟下”、“水中别有天”幻觉的原因:一是自己醉眼看西湖,二是湖水太清澈,也太平静。
一个“疑”字,将天与水,湖与人,物与我融为了一个整体。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1~12题。
(4分)
采桑子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①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②。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释】①西湖:这里指颍州西湖。
②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玉田,这里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11.词的上片通过________、云物俱鲜、________表现“西湖好”。
(2分)
12.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1、天容水色鸥鹭闲眠
12.赞美、心旷神怡(愉悦、安闲、闲适)。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注: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巨源王正仲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
孙巨源对苏轼说:“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
”苏轼欣然命笔,做成此词。
1.“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哪句相照应?两句联系起来的大意是什么?(5分)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试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的“多情多感仍多病”相照应),(2分因为这次与朋友在多景楼集会确是一大乐事,但它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眼前的乐事就会消失而一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
(3分)2.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
“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
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1分,“宁静”或“空白”等),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1分,“侧面表现”),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分,“回味”)。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二」采桑子①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②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
古诗词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65岁)退居颍川后。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两句借景抒情,月光皎洁,清风和畅,表达了诗人多年前把酒的愉悦。
B.十年前的情境与如今的凋零对比,刻画出饱经忧患、晚景凄凉的词人形象。
C.作者虽然深感年华易老,但是依然玩心不改,希望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
D.词作结尾二句,与开头相呼应,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16.叶嘉莹评价该词“悲慨中有豪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
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师说》中的话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C(“玩心不改”理解有误。
“鬓华虽改心无改”作者虽然年岁已老,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像从前一样。
)沧桑、宦海沉浮,容颜渐老,尽显悲慨。
②豪荡:诗人历经沧桑,但是“旧”字,一个“重”字,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情感充沛,颇具豪放派词风。
17.(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1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23.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4.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答案】23.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24.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一句的意象“绿水”“芳草”“长堤”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景色,明显带有春季特征,所以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点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点,“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所以词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24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示例一: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上阙“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清丽、恬静、淡远的景色。
示例一:动静结合。
下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以动衬静更显示了西湖幽静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采桑子》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体现出了欧阳修的高超的文学底蕴,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供大家欣赏。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2、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3、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4、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5、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6、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7、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8、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一:(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
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分)(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二:1、你能从词句中推测出作者所描绘的时令么?说说你的依据。
(5分)2、首句中的“好”字统领全词。
作者认为“群芳过后”的西湖究竟好在哪儿?试结合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6分)参考答案:1、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
(2分)“群芳过后”、“狼藉残红”、“飞絮”等意象(2分),都展现出暮春的`物候特征(1分)。
采桑子阅读答案

采桑子阅读答案采桑子阅读答案1【原文】采桑子欧阳修轻舟①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②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指颖州西湖,今安徽阜阳境内。
②笙歌:笙箫歌弹之声。
【问题】7.词中描写的舟行湖上是什么季节?哪些字词可以印证?(2分)8.这首词上片重点写乘舟游湖时的所见所闻,下片重点写湖上行舟时【】。
(2分)9.从列举项中找出与“惊起沙禽掠岸飞”句同属以动写静、静中见动的两项。
(2分)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E.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参考答案】7.是春日。
如“绿水”、“芳草”、“微动的涟漪”8.体验,不觉船移9.BD采桑子阅读答案2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刻画出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2.有人评说此词流于颓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对比。
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手法2分,分析2分,形象2分,共6分)2.不同意。
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
试把金觥,一个把字,更显其豪迈气概。
(观点1分,分析每点2分,共5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察表达技巧的鉴赏。
本题两问,第一问首先要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对比。
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问用概括的语言描述形象的特征,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答此题首先明确观点。
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析,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
采桑子阅读答案与解析-欧阳修

采桑子阅读答案与解析-欧阳修(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采桑子阅读答案与解析-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②此词是作者受诬陷、弹劾后于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8.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6分)
9.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
阅读答案:
8、(6分)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可)(2分)
②上阕前后对比(1分)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2分)
9、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2分)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题目(6分)
采桑子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2)有人说“稳泛平波任醉眠”中的“任”字用得好,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2.(1)人们乘坐彩绘的游船,音乐助兴,美酒作陪,荡漾于湖光山色之间,白云朵朵,蓝天悠悠,这一切倒影在水中,船在行走,云也在游动,似乎是人和船在天上飞。
描绘了一幅优美、惬意的西湖泛舟图。
(2分)
(此题关键是抓住意象分析即可,关键意象有“画船”“急管”“玉盏”“酒”“空水澄澈”。
如果只罗列意象,没有归纳画面特点,只给1分)
表达了作者泛舟江上的轻松愉悦、惬意的心情。
(1分)
(2)用得好(“同意”也可)(1分)。
“任”字即“任意”“随意”“任凭”之意,形象的描绘出西湖风平浪静的美酒,作者徜徉在湖面,喝酒尽兴后安心躺在船上睡觉,任凭小船平稳的在水上自由漂行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恬适,自在的心情。
(2分)
(此题答出观点1分,解释含义,描绘画面1分,作者心情1分)
阅读练习二:
采桑子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
的图景?(5分)
9.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
么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
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