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合集下载

罪犯心理学

罪犯心理学

和衰老的父母。
• “像董文语,河南杨兴海,内蒙古集宁孙鑫
等杀人强奸犯,他们都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变态。这种变态心 理源于恋爱、婚姻的挫折,不被异性看重, 对异性有自卑感,没有渠道与能力与异性 发生性行为,于是用奸尸来实现一种代偿 性满足。”
报复型犯罪心理
犯罪类型心理之三
思 考
时间和地点 就强奸犯罪发生的时间而言,夏季发生 的强奸案件占一半以上(55.1%),具体的时段 则 以 17:00—0:00 为 最 , 占 44.2 % , 其 次 是 8:00—17:00,占38.9%; 就地点而论,强奸案件发生在郊区的比 例高于市区(郊区35.4%,市区24.2%),发生 在室内大大高于野外,尤其是在受害人家中 (占30.3%)和犯罪人家中(占25.3%)
活跃在南京新街口的小 偷,很是明目张胆,旁 若无人。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下手? 分析小偷的心理。
宽大的披风便于掩藏赃物, 人多便于相互掩护。
盗窃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犯罪心理有一个渐变的形成过程 犯罪行为隐蔽、谨慎、狡猾 犯罪者具有特殊的犯罪技能
犯罪手段呈现较为固定的模式 犯罪人容易形成犯罪恶习
董文语 “连环强奸杀人魔”
• 公安部A级通缉犯流窜3省入室强奸杀害6
人 • 公安部的通缉令如此描述他的嫌疑罪行: “2006年3月11日至5月25日,浙江、福 建、江西连续发生5起系列入室抢劫、杀人、 奸尸案件,共杀死6人,重伤2人。”
其成长历程
• 父母离异 最爱奶奶 • 董文语在日记里写道,“奶奶从小把我抚养大”,
影响情绪的因素
影响情绪 类型和水 平 性格 气质 意志
影响宣泄 方式
供需矛盾突出 个人需求长期 得不到满足

犯罪心理学详解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详解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详解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详解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犯罪者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犯罪的本质以及预防与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在犯罪心理学中,盗窃、抢劫和诈骗是常见的犯罪行为。

本文将详解这三种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特点,并探讨相关的心理预防和干预措施。

一、盗窃犯罪心理盗窃是一种通过秘密行动获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在盗窃犯罪心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因素和特点。

1. 低自控力和道德观念欠缺:盗窃者通常具有低自控力和缺乏道德观念的特点,他们往往不顾他人权益,只关注个人利益。

2. 探索与刺激追求:一些盗窃者受到刺激和冒险的驱动,他们将盗窃行为看作是一种冒险和探索的方式,从中获取刺激和满足。

3. 偷窃冲动和依赖:部分盗窃者对于偷窃行为产生冲动,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形成一种依赖性关系。

这种冲动和依赖对于盗窃行为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盗窃犯罪心理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教育宣传、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机构的建立等。

通过提高个体的道德观念、增强自我控制力和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盗窃犯罪。

二、抢劫犯罪心理抢劫是以暴力手段威胁他人并获取财物的犯罪行为。

抢劫犯罪心理存在以下特点和心理因素。

1. 激励与威权欲望:抢劫者通常受到激励和威权欲望的驱使,他们希望通过威胁和暴力手段来获取他人的财物,满足他们的物质欲望和权力欲望。

2. 社会认同与仇富心态:一些抢劫者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他们试图通过抢劫来实现一种社会认同感,亦或认为抢劫富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3. 心理扭曲和道德倒置:抢劫犯常常对于社会道德和法律有扭曲的认知和价值观,他们不顾他人的生命安全和权益,将自己的利益至上。

抢劫犯罪心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增加警务力量、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和心理辅导等。

通过加强警方巡逻、完善公共安全设施、提高公众意识以及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可以帮助预防和干预抢劫犯罪。

第四章-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

第四章-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好
内容
社会性情感缺乏
4、意志特征
明显的两极性
5、性格特征
好逸恶劳、自负、固执、孤僻、冷酷、狡 诈、虚伪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三)行为特征 1、狡诈性 2、残忍性 3、连续性 4、习惯性 5、流窜性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二)认知特征 思维狭窄、单一,反社会认识
(三)情感特征
1、情感缺乏稳定性 2、情感范围狭窄
3、情感具有肤浅性 (四)个性特征 反社会的个性特征 负面人格特征 三、暴力犯罪的行为方式及其特点
(一)行为方式
1、激情式 2、预谋式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三)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动机特征 追求财物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 认知内容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内容 4、能力特征 观察力、适应力、模仿力、应变力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5、个性特征 气质类型 性格特点 6、行为特点 伪装性 狡猾性 多变性 掩饰性 短暂性 犯罪行为痕迹明显性
一、女性犯罪概述 (一)含义 是由女性这一特殊性别的行为主体所实施
的犯罪行为 (二)特点 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犯罪种类向多样化发展 重大刑事犯罪增加 团伙犯罪突出 犯罪手段和行为方式趋于男性化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动机特征 1、从动机起源看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七分。
二、物欲型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一)抢劫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动机特征 财物动机 戏谑动机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 认知内容:反社会的野蛮英雄观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内容

盗窃、抢劫与诈骗犯心理

盗窃、抢劫与诈骗犯心理

第三章盗窃、抢劫与诈骗犯心理●盗窃犯罪心理●抢劫犯罪心理诈骗犯罪心理一、盗窃犯罪心理中国的盗窃犯罪状况1950年的第一次犯罪高峰:立案53.1万盗窃31万1961年的第二次犯罪高峰:立案42.1万盗窃34.1万1985年:盗窃立案43.1万起1989年:167.3万起1990年:盗窃占到刑事案件的84.2%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以后,刑期从管制、拘役至无期徒刑●一、盗窃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1000—2500元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4000元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 4000—7000元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 7000—10000元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

●二、盗窃数额巨大,法定刑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10000—17000元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 52000—60000元有期徒刑九年至十年●三、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132000—150000元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五年150000元以上的处无期徒刑盗窃类型:盗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手段不同:1、扒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即采用掏兜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2、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内外结合。

盗窃一般特征:分布广、团伙化、专门化、手段多样智能化技术化(一)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1、强烈的物质需求2、缺乏羞耻心,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3、家庭教育不当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5、疏于防范、管理存在漏洞6、销赃渠道畅通盗窃犯罪的心理特点:a、盗窃犯罪的理性选择:盗窃的成本和利益作出评估、盗窃的机会属性进行考量b、盗窃犯的道德和法制观念:自私、利欲、利己的道德观念;对待法律的采取轻视甚至对立的态度;法律观念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方面有缺陷;对于刑罚的认知采用淡化的技巧(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1、认知特点消极错误的认识,物质利益第一位侥幸心理严重仇富心理2、情绪情感特点盗窃初犯:恐惧与兴奋并存初犯到惯犯:恐惧情绪不明显部分人自认为是劫富济贫的好汉,大部分情感冷漠,自私自利,对受害人的遭遇毫无同情之心。

比较抢劫 盗窃 诈骗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山东建筑大学)

比较抢劫 盗窃 诈骗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山东建筑大学)

• • • • •
4、街头诈骗 5、合同诈骗 6、幸运中奖诈骗 7、谎报险性诈骗 8、以刊登假广告进行诈骗
(四)行骗者与被骗者之间 的心理互动
• 1、两者之间的心理互动过程 • • 物色——怀疑期。 • 引诱——松弛期。 • 行骗——受骗期。 • 逃避——悔恨期。
• 2、被骗者受骗的心理原因 • (1)有心理弱点的被骗者的受骗原因
盗窃类型
根据手段不同:
– 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 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 内外结合。 – 扒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即采用掏 兜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 • • • • • •
一、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1.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可能的矛盾。 2.缺乏羞耻心,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 3.家庭教育不当。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5.疏于防范、管理存在漏洞。 6.销赃渠道畅通。人数
• • • •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 (一)认识特点 (二)情绪、情感特点 (三)意志特点
• 三、盗窃犯的行为特征 • (一)偷窃犯的行为特征 • 偷窃犯有预谋型、机会型和冲动型。
• (二)扒窃犯的行为特征 • 扒窃分子在作案前的表现主要有四种:①乱窜, 扒窃分子在电汽车上或车站里是两头窜动,在商 店里是上楼下楼到处转,以物色扒窃对象。②尾 随,扒窃分子选中了对象后,紧紧尾随其后,以 便寻找时机作案。③钻挤,扒窃分子在上下车或 抢购物品人多拥挤时,不往空当钻,专往人边挤。 ④试探,扒窃分子在未弄清被扒对象是否有钱的 情况下,用胳膊的下部或手背试探被扒人的衣兜, 或借行车的晃动而前后偏向的机会,接触被抢占 人的身体,看看拟扒对象反映如何,然后靠近对 方,用手掏或刀割法行窃。
• • • • • • • • • •

犯罪心理学第7章 财产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第7章  财产犯罪心理

第一部分 盗窃犯罪心理
盗窃犯罪的一般特征 盗窃犯罪地点的选择 物理环境特色:富裕、畅通无阻、缺乏管理等 居民人口特色及行为形态:经济地位、流动性 当地安全管理状况:警察巡逻等。 犯罪人彼此间的心理交流 犯罪人个人知识与特征。
盗窃犯罪的一般特征
盗窃犯罪的手段 国内关于万名盗窃犯研究发现,手段五花八
第七章 财产犯罪心理
——盗窃、诈骗、抢劫、贪污
财产犯罪概述
财产犯罪概念及类型 指以非法手段侵占公私财产和牟取经济利益的
犯罪。
财产犯罪具体类型 盗窃犯罪、诈骗犯罪、抢劫犯罪、贪污犯罪、
绑架侵财犯罪、敲诈勒索侵财犯罪。
当今财产犯罪特征
财产犯罪暴力化趋势明显 作案手段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白领财产犯罪突出 金融犯罪危害严重
刑罚的威吓性:
盗窃犯的刑罚认知
犯罪矫治的效果
盗窃犯的防治
1.强化威慑效能 是指强化刑罚的力量,包括贯彻刑罚的迅
速性 确定性与严厉性。
加强对盗窃犯的制裁。其具体措施如:常 业盗窃入劳动场所强制工作、加重对窃惯犯 刑度。不轻于假释等
盗窃犯的防治
采取情境犯罪预防策略
是指对某些独特的犯罪类型(尤其是盗 窃犯罪)、以—种较为系统、常设的方法 对犯罪环境女I以设计、管理以增加犯罪 者犯罪的困难与风险。减少犯罪收获、 降低犯罪机会的预防措施。
门。 有撬窃、顺手牵羊、扒窃、内外勾结、闯窃、
调包、冒充、色相等。最近发现特技。 统计数据:撬窃第一51.3%,顺手牵羊
14.1%,扒窃6.5%,内外勾结5.2%等。
盗窃犯罪的一般特征
盗窃犯罪组织方式:单独或结伙分工
两人以上结伙最多55.9% 个人单独较多30.3%
盗窃犯罪的一般特征

犯罪心理学笔记

犯罪心理学笔记

犯罪心理学笔记一、犯罪的时间特征(一)抢劫、盗窃一般在18-24点较多,尤以20-24点最多谋杀、受害一般在10-24点最多,占16%,晚8点-2点占45%原因:(夜间犯罪)1、夜间人们身心疲倦,自制力减退,容易受刺激而犯罪2、短时间假睡,情绪容易兴奋而滋事3、夜晚天黑人稀,犯罪不容易发觉,人们疏于防备,研究发现扒窃和过失致死等在白天发生的较多,扒窃在上午9点到下午6点较高。

(二)犯罪的日期特征1、交通肇事和酗酒在周末(周六、日、一)外出度假的多为欧美、日本(周末发工资。

盗窃案多)在月初、月中增多(工资制造成)(三)犯罪的季节特征1、秋冬:财产性犯罪较多(1)冬季冷(2)大部分节日在冬季(3)冬季夜间长(4)收获的季节2、春夏:性犯罪较多和人身犯罪夏季暴力多(1)气温高容易暴躁(2)人们户外活动多,纠纷多(3)工作机会和收入多,容易酗酒滋事。

春季和夏季人的性欲容易冲动。

我国刑事立案的特征1月最高,2月下降。

3、4、5月回升(钱花光),6月下降(农忙),7、8月上升。

10月下降,11、12月又呈上升趋势。

二、犯罪的地域特征(一)不同地区犯罪现象的特点气温高暴力性犯罪多,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的财产犯罪比暴力犯罪多,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如车站、码头,侵犯人身的犯罪较多。

(二)犯罪的城乡差距城市比农村多:主要表现:1、城市比农村犯罪率高。

2、城市财产犯罪多,农村暴力犯罪多,城市的青少年犯罪、职业犯罪和性犯罪多。

3、农村初犯多而再犯少,城市再犯比农村多。

城市犯罪率高的原因:1、城市人口多,生存竞争大,人与人易发生利害冲突和矛盾。

2、城市经济比农村发达,商品流通量大,交易频繁增加经济犯罪的机会。

3、城市李东人口多,休闲娱乐场所多,不良人员容易混迹其中。

4、城市交通方便,为流窜作案提供机会5、城市中传统控制力量较弱,群体凝聚力较差,而农村生活相对单纯,人员固定,社会生活范围狭小,固定的人际关系格局使社会关系有强大的制约力。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分析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分析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分析犯罪活动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劫犯罪作为一种聚焦度较高的犯罪行为种类,常常受到公众的关注。

了解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以及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对于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以及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劫犯罪的心理诱因劫犯罪通常涉及武力威胁、暴力行为和财产侵害等违法行为,这种犯罪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系列心理诱因,这些诱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犯罪者选择了这一犯罪方式。

首先,经济因素是劫犯罪的一大心理诱因。

由于穷困、缺乏经济来源,劫犯往往将劫持、抢劫等违法行为作为获取财物的手段。

面对生活的艰辛、贫困的现实,一些人可能出于经济压力和欲望,选择了进行劫犯罪行为。

其次,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劫犯罪的重要心理诱因之一。

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对于一个人的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没有得到正确引导时,他很可能会产生一种对违法行为的认同和忍受能力,促使他选择从事劫犯罪。

另外,个体心理特征也是影响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之一。

一些劫犯常常具有攻击性、侵略性和寻求刺激等心理特征,这使得他们更容易选择劫犯行为。

此外,一些犯罪者可能患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这也成为他们参与劫犯罪的重要心理诱因。

二、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劫犯罪的作案目标选择与犯罪者的心理有着紧密的关联。

劫犯通常在行动之前会进行一定的策略选择,以寻找适合自己需求的作案目标。

首先,劫犯常常选择在人流密集、监管薄弱的场所作案。

这样的场所往往给劫犯提供了更多逃避和隐匿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被发现的风险。

比如,商场、地铁站、人员聚集场所等都是劫犯作案的常见目标。

其次,劫犯通常选择收益高、风险低的目标。

他们会密切关注目标的价值、监控设施、防护措施等因素,然后选择对此类目标发动劫持或抢劫行动。

比如,银行、珠宝店等财富聚集的地方常常是劫犯的目标。

此外,劫犯还可能根据个人心理需求选择作案目标。

犯罪心理学第六章 犯罪类型心理

犯罪心理学第六章 犯罪类型心理
• • • • • • 盗 窃 抢 劫 诈 骗 抢 夺 贪污、受贿 走 私
• 修改假造金融凭证、制假贩假 制毒贩毒、破坏资源以获利,盗伐 滥伐林木、盗猎珍稀动物 等
二、利欲型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点
1
2
3
4
5
享乐至 上的个 性倾向 性
自私的 性格
虚荣的 自尊
不良的 行为习 惯
矛盾的 意志特 点
三、几种利欲型犯罪心理分析
2、盗窃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犯罪心理有一个渐变的形成过程 犯罪行为隐蔽、谨慎、狡猾 犯罪者具有特殊的犯罪技能
犯罪手段呈现较为固定的模式 犯罪人容易形成犯罪恶习

(二)抢劫犯罪心理分析
抢劫犯罪的基本特征 身强 团伙 力壮 进城务工 的农民工 闲散人员
携带 凶器
蒙面
青少年占很大比例,25岁以下占80%, 其中以18-25岁占绝对优势
• 科恩将性欲动机和攻击动机结合 起来,分为以下同类: • 替代攻击型 • 补偿型 • 性与攻击两者兼有型 • 冲动型
强奸犯罪的人格特点
• 认知能力低下 • 情感扭曲,无同情心 • 挫折耐受力低,大多有自卑 感 • 人际关系不好,人际沟通尤 其是与异性沟通的技能差
第三节 报复型犯罪心理
一、什么是报复型犯罪
• 思考:
–为什么选择抢 劫犯罪
“简单,快捷。” “无需技术,只 需要胆量、体能 或人数”
抢劫犯罪行为发生快,
缺少相应技能,稍遇刺 激容易出现最坏结果。 容易连续发生,在作案 对象、作案时间和地点 上容易出现定势。
抢劫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1
2
3
野蛮的英 雄观——
心狠手毒, 胆大妄为
情绪不稳, 精心预谋, 性情凶暴 选择对象

劫犯罪的心理预兆与行为表现的心理评判研究

劫犯罪的心理预兆与行为表现的心理评判研究

劫犯罪的心理预兆与行为表现的心理评判研究在犯罪的过程中,劫持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带来极大的威胁。

了解劫犯罪的心理预兆和行为表现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劫犯罪的心理预兆和行为表现进行心理评判的研究,以期揭示其潜在特征,并为犯罪预防和打击提供参考意见。

一、劫犯罪的心理预兆1. 累积的压力与挫折感劫犯罪往往暴露了个体在长期压力和挫折感的累积下,无法有效应对的心理状态。

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各种方面,如个人生活困境、经济负担、职业压力等。

劫持行为往往是劫匪在处理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时的一种不良应对机制。

2. 恶劣环境与社会影响劫犯罪往往发生在社会环境差、社会秩序混乱、犯罪活动频发的地区。

同时,他们可能身处于一些劣势群体中,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导致情感的孤立感和人际关系的紧张。

这种环境的不利因素会增加个体参与劫犯罪行为的风险。

3. 心理疾病与人格缺陷劫犯罪往往和心理疾病紧密相关。

一些劫持犯具有各种心理问题,如人格障碍、攻击性和冲动障碍等。

这些心理疾病往往导致他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偏颇,认知失调,并增加了参与劫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二、劫犯罪的行为表现1. 犯罪计划与准备在劫犯罪发生之前,劫匪会进行一系列的计划和准备。

他们可能会选择目标并做出详细的调查,包括目标的财富情况、社会背景和人员构成等。

此外,他们还可能会了解安全措施并制定详细的逃避计划。

2. 暴力威胁与施暴行为劫犯罪往往采用暴力手段来威胁被害人,并达到控制和操控的目的。

这些威胁和暴力行为可能包括持械、殴打、绑架等,以迫使被害人屈从于他们的要求。

3. 心理控制与情绪管理劫犯罪在执行过程中,劫匪常常会采用各种手段来控制被害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实施作案计划。

他们可能通过各种心理游戏、威吓和胁迫来操作被害人的情绪,增加被害人的恐惧和无助感。

4. 逃跑与逃避完成抢劫的行为后,劫匪往往会设法逃离现场,并采取措施逃避追捕和审讯。

刑法中的盗窃罪心理因素分析

刑法中的盗窃罪心理因素分析

刑法中的盗窃罪心理因素分析盗窃罪心理因素分析盗窃罪是刑法中常见的一种违法行为,其犯罪心理因素复杂多样。

本文旨在对盗窃罪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以增进对该犯罪行为的理解。

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盗窃罪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一些人因为贫困、失业、经济压力等原因,感受到了生活的困境和无助,选择通过盗窃来改变自己的境遇,获取不义之财。

他们心存侥幸,认为通过盗窃所能获得的物质财富能够解决个人经济问题,满足一时的物欲。

二、心理诱因心理诱因也是盗窃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盗窃犯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攀比心理,他们通过盗窃来获得社会地位、满足虚荣心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此外,一些盗窃犯具有攻击性,他们通过盗窃来满足对他人的报复或惩罚心理。

还有一部分犯罪分子,由于成长环境不良或性格缺陷,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自怜和自负的心理,盗窃成为他们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途径。

三、人际关系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也是导致盗窃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盗窃犯由于家庭原因,缺乏温暖和关爱,面对社会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

通过盗窃行为,他们试图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取自己内心渴望的关爱和关注。

此外,一些盗窃犯也是受他人影响和蛊惑,加入盗窃团伙,被迫或主动参与盗窃活动。

四、心理疾病盗窃罪心理因素中,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些盗窃犯患有精神疾病,如反社会人格障碍、强迫症等,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通过盗窃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感。

这些精神疾病患者通常缺乏正常人的判断和控制能力,对于盗窃行为缺乏内在的道德约束。

五、道德观念淡薄盗窃罪心理因素中,道德观念的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盗窃犯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于私有财产和他人权益的尊重缺乏认同感。

他们对于盗窃行为的道德约束意识弱,不认为盗窃行为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而是随其自然的选择。

六、社会因素盗窃罪心理因素中,社会因素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选择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选择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选择犯罪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难题,劫犯罪更是对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行为。

在研究犯罪心理时,心理学家们往往发现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选择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劫犯罪背后的心理诱因以及劫犯罪中作案目标的选择。

一、心理诱因劫犯罪的心理诱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经济诱因。

犯罪者通常选择抢劫等劫犯罪行为,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更多的财富。

在当今社会,金钱被认为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能够带来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满足。

许多犯罪者在经济压力和贫困的驱使下,选择了劫犯罪这条不归路。

他们渴望改变生活、改善经济状况,而劫持他人财物能够带来一种即时的满足感。

另外,一些心理因素也在劫犯罪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些犯罪者可能是出于自卑或自尊心受挫而选择了劫犯罪行为。

他们希望通过控制他人和威胁他人来获取一种虚幻的优越感。

此外,一些犯罪者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暴力、歧视、贫困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激发他们参与劫犯罪活动。

二、作案目标的选择劫犯罪中的作案目标选择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犯罪者在选择作案目标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目标的价值、易得性以及潜在的抵抗力。

首先,目标的价值是犯罪者选择作案目标的重要考虑因素。

犯罪者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目标,例如珠宝店、银行、高档商场等。

这些目标能够带来更高的潜在回报,对犯罪者来说更具吸引力。

另外,一些劫犯罪者也会选择便利店、街头行人等目标,因为这些目标通常具有较少的安保措施,容易被攻击。

其次,易得性也是犯罪者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标的易得性取决于其地理位置、建筑结构以及安保措施等因素。

犯罪者更倾向于选择易于进入、容易逃脱的目标,以及那些缺乏有效安保措施的地方。

因此,一些高风险地区和缺乏安全措施的场所更容易成为劫犯罪的目标。

最后,犯罪者也会在选择作案目标时考虑潜在的抵抗力。

目标的抵抗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人员保护、安保设施和周边环境等。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OK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OK
2、街头诈骗
下残棋、小赌博,托儿
3、幸运中奖诈骗
22
4、以刊登假广告进行诈骗 5、金融诈骗 (1)贷款诈骗
从银行骗取资金的犯罪行为。
(2)保险诈骗
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 以虚构保险标的,编造保险事故或保险事故发生原因, 夸大损失程度,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等手段。
28
江西贫困县股长卷款亿元
从2006年开始,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 经济建设股股长李华波,利用职务之便,与当地信 用社主任勾结,采取私刻公章等手段,连续多年从 财政专项账户上套取资金9400万元,相当于这个国 家级贫困县年财政收入的1/4。其间竟无人察觉,在 安全抽身外逃后还主动打电话给单位领导泄露“机 密”。
施骗---被骗阶段:取得被害人的完全信任后,于是犯罪人开始实施骗术,收起 诱饵,获取财富,而被害人则完全被蒙在鼓里,主动将钱物交到骗子手里。
结束期:
逃避---悔恨阶段:诈骗活动的尾声,表现为犯罪人的迅速逃离与被害人的幡然 醒悟。
20
(四)被害人受骗的心理原因:
需求迫切:面临困境,急于解决问题(资金短缺、产 品滞销、原材料短缺、急找能人等)
32
(二)暴力犯罪的一般特点
1、犯罪主体绝大多数是青少年
多数为14-25岁的青少年,高峰年龄为23岁
2、具有突发性
情绪控制能力差,遇到刺激,容易冲动
3、犯罪动机的复杂性
各种犯罪动机都可能出现
4、犯罪的恶劣性
是最严重的刑事犯罪,表现为对他人生命的非法 剥夺和对他人身体的伤害,手段极其残酷。
33
“自私是人的本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 在世,吃喝二字”……
法制观:对法律的评价和法律对行为的调节 控制能力存在偏差,侥幸心理严重

医学课件第五章不同动机的犯罪心理

医学课件第五章不同动机的犯罪心理
八、性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1、错误、扭曲的性意识。 2、强烈、非道德的性欲望。 3、放荡的、缺乏自我控制的个性。 4、缺乏道德、法律意识,无视女性人格尊严。 5、精神空虚,寻求刺激、腐朽生活方式。
九、性欲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
1、行为残暴或威逼利诱,作案方式多样性。 2、出于不同目的和心理,作案手段的复杂性。 3、犯罪行为的残忍性及较大社会危害性。
第一节、物欲型动机犯罪
一、物欲型动机犯罪概述:
1、概念:指为了满足物欲需要,或为了聚敛财 富而引起的犯罪动机,并引发的犯罪行为。
2、类型:物欲型犯罪类型很多。指我国刑法规 定的侵犯财产罪中的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 抢夺罪、走私罪、敲诈勒索罪、贪污罪等。
(1)抢劫罪
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 为。是侵犯财产罪中社会危害性最大的犯罪,具有暴力性、威胁 性特征,是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
(4)角色错觉。贪污、受贿的犯罪人多为国家工作人员,他们职务 是国家、政府和人民赋予他们的,他们应当认真地履行他们的职 务行为。但往往由于权力较大,想利用他们权利的人就会使他们 产生角色错觉,认为权力是自己的私人产品,可以用它换来自己 的利益,这是一种公平合理交易。
第二节 性欲型动机犯罪
一、性欲型动机犯罪概述
C、投机抢劫犯:”情境”在其犯罪行为里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他们少有计划与组织,被抢对象主要是年老妇女、小孩或醉汉。
D、酗酒抢劫犯:此类型抢劫犯因酗酒导致抢劫行为的发生。 抢劫犯罪的历程: 结伙——〉拟定计划与目标——〉强盗、抢劫
行为 ——〉拟定逃走路线
(2)盗窃罪: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且数目 较大的行为。是一种隐蔽方式的物欲型动机犯罪。盗 窃罪是整个刑事犯罪中和青少年犯罪中最常见、比例 最大的一种犯罪。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分析研究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分析研究

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与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分析研究现代社会中,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其中劫掠犯罪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行为。

理解劫犯罪的心理诱因以及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对于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对劫犯罪的心理诱因和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劫犯罪的心理诱因劫犯罪的心理诱因是导致劫犯罪行为发生的核心因素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劫犯罪心理诱因的研究: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劫犯罪心理诱因中最为突出的因素之一。

由于失业、贫困等原因,一些人沉溺于经济困境中,迫切地寻求获取更多的财富。

这种心理上的紧迫感驱使他们选择了劫犯罪,希望通过抢劫、勒索等手段获取金钱。

2.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是劫犯罪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法规、规则和标准使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人更加容易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这些因素使得一些人选择了劫犯罪来减轻内心的压力。

3. 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劫犯罪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心理疾病、人格障碍等。

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认知和情感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他们选择实施劫犯罪行为,以满足自身心理上的需求。

二、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劫犯罪行为的发生,往往离不开作案目标的心理选择策略。

下面是劫犯罪作案目标心理选择策略的研究:1. 容易得手的目标劫犯罪者往往会选择那些容易得手的目标进行作案。

例如,人群拥挤、注意力不集中的区域,或者安保措施较为薄弱的场所。

这些目标对于犯罪者来说,提供了更高的成功概率,同时降低了被抓捕的风险。

2. 高价值的目标劫犯罪者通常会选择那些具有高价值的目标。

例如,身边携带大量现金的人、高档商品的销售点等。

这些目标对于犯罪者来说具有诱惑力,因为它们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

3. 容易逃离的目标作案后,犯罪者通常希望能够迅速逃离现场,以避免被抓。

因此,他们会选择那些容易逃离的目标进行作案。

例如,选择与出入口相对较近的地点,或者选择与潜逃路线相邻的目标等。

有关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

有关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

有关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盗窃属于物欲型动机犯罪,有物欲型动机犯罪的共同特征,又有区别于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盗窃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每年立案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的比例很大。

为了有效地预防盗窃犯罪,减少盗窃案件的发案率,研究盗窃犯罪的心理也是必须的。

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及预防对策:①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认为金钱是最重要的盗窃犯罪人的错误认识表现为“盗窃被抓的可能性低”、“认为金钱是万能的”。

崇尚“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错误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随着变革的滚滚激流,社会上权钱交易,财富不正常的聚敛,职业道德的败坏等负面因素时有出现,很容易导致部分人群价值信仰发生危机。

金钱物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的满足和幸福也很大程度依赖于金钱物质。

人们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

在认识上偏激、极端、夸大,形成了反社会的错误意识,许多人具有严重的犯罪“合理化”意识和认识倾向。

预防对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做好应有的宣传措施,并告诫人们犯罪的严重性。

从根本端正犯罪人的人生价值观念。

并做好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培养其具有正确的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②盗窃犯没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心存侥幸心理缺失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盗窃犯罪人抗拒诱惑的自制力差。

盗窃犯罪人由于自身意识偏差、个人欲望和错误的价值观灯心理因素的影响,经不起外界物质的引诱,个体畸形需要的膨胀而缺乏控制力进行犯罪活动。

其二,盗窃犯罪人在多次犯罪得逞后,尝到了犯罪的“甜头”,满足了个体的不良需要,从而也养成了犯罪恶习。

并且犯罪人心存侥幸心理,一次又一次的盗窃容易养成习惯,那么心理矫正就比较困难了。

预防对策:加强对被抓的犯罪人的管理及教育,尽量做一些克制力方面的教育。

对于一些惯犯,惯偷适当加强刑罚时间,尽可能从时间方面改变其盗窃的习惯。

第一节 物欲型犯罪心理

第一节 物欲型犯罪心理

法网恢恢,杨秀珠终于落网
早在1996年,杨秀珠在纽约曼哈顿购置了价值超过400万元 的房产,出租他人。他在纽约的房产远不止这一处
杨秀珠本打算常住纽约,美国执法当局的注意使她如惊弓之鸟
杨秀珠又一次仓皇逃窜至荷兰,2005.5.16在首都阿姆斯特丹 被国际刑警组织抓获
民心大快
外逃贪官的基本状况
其中部分人 外逃 至少4千 人在逃 外逃资金 500亿 商务部 研究院 数据部门
中美已经签署 《中美关于刑事 司法协助协定》
几种物欲型犯罪心理分析
1、盗窃犯罪心理分析 2、抢劫犯罪心理分析 3、诈骗犯罪心理分析
4、贪污受贿犯罪心理分析
5、毁林经济犯罪心理分析
在我国,毁林经济犯罪至今未能得到有效 制止。其犯罪形式主要有盗伐、滥伐普通或 珍稀树木、盗猎珍稀野生动物等。由于树木 和野生动物有自己的活动生长规律,因而此 类犯罪的时间、手段也相应有自己的特点。
外逃贪官的基本状况
外逃贪官 约500人 仰融70亿 逃至美国 来自公安部 的数据
赖昌星250亿 逃至加拿大
杨秀珠 2.5亿 逃至美国
涉案金额 约700亿
外逃贪官的克星
2003.12.我国签署专门打击 2003.8.27.中国加入《联 贪官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 罪公约》 ; 147个国家签 署了该公约; 正是这些公约,中美第 一次携手,由美方遣送 回了贪官余振东。
红豆杉剥皮
由当地山民分散 就近操作。获利少。 马帮收购运输至自发形成 的夜间市场。获利稍大。
现场 收购、运输
几级汽车运输。 危险大。当地生 产。获利较多。 暴利
二、三级市场 收购、运输 加工成 初级产品
运输至总厂
提炼初级产品 出口 至98%纯度

盗窃、抢劫与诈骗犯心理

盗窃、抢劫与诈骗犯心理

第三章盗窃、抢劫与诈骗犯心理●盗窃犯罪心理●抢劫犯罪心理诈骗犯罪心理一、盗窃犯罪心理中国的盗窃犯罪状况1950年的第一次犯罪高峰:立案53.1万盗窃31万1961年的第二次犯罪高峰:立案42.1万盗窃34.1万1985年:盗窃立案43.1万起1989年:167.3万起1990年:盗窃占到刑事案件的84.2%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以后,刑期从管制、拘役至无期徒刑●一、盗窃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1000—2500元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4000元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 4000—7000元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 7000—10000元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

●二、盗窃数额巨大,法定刑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10000—17000元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 52000—60000元有期徒刑九年至十年●三、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132000—150000元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五年150000元以上的处无期徒刑盗窃类型:盗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手段不同:1、扒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即采用掏兜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2、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内外结合。

盗窃一般特征:分布广、团伙化、专门化、手段多样智能化技术化(一)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1、强烈的物质需求2、缺乏羞耻心,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3、家庭教育不当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5、疏于防范、管理存在漏洞6、销赃渠道畅通盗窃犯罪的心理特点:a、盗窃犯罪的理性选择:盗窃的成本和利益作出评估、盗窃的机会属性进行考量b、盗窃犯的道德和法制观念:自私、利欲、利己的道德观念;对待法律的采取轻视甚至对立的态度;法律观念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方面有缺陷;对于刑罚的认知采用淡化的技巧(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1、认知特点消极错误的认识,物质利益第一位侥幸心理严重仇富心理2、情绪情感特点盗窃初犯:恐惧与兴奋并存初犯到惯犯:恐惧情绪不明显部分人自认为是劫富济贫的好汉,大部分情感冷漠,自私自利,对受害人的遭遇毫无同情之心。

第十课 财产犯罪心理

第十课 财产犯罪心理

财产犯罪心理一、诈骗犯罪的心理分析(一)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认识特征(1)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他们一般思维敏捷,反应快,善于观察他人的表情变化,善于想象和联想。

(2)熟悉市场行情,了解经济法规,善于砖法律的空子。

(3)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被识破,存在侥幸心理。

(4)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他们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

诈骗犯主要利用人们对某些社会角色崇敬的心理,利用一部分人的虚荣心、同情心、急于求助的心理,利用他们疏忽大意和拉关系、开后门的庸俗心理进行诈骗。

2、情绪、意志特征诈骗犯的情绪色彩不明显,没有强烈的情绪表现,情绪表现沉稳;同时,在意志方面表现为克服实施诈骗行为时自身伪装的缺陷。

3、个性特征(1)具有冒险性(2)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

(3)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

4、动机特征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二)诈骗犯罪的行为特征1、伪装性2、狡猾性3、多变形4、短暂性5、非暴力性6、具有明显的行为痕迹(三)被害人的心理弱点1、急功近利心理2、盲目崇拜心理3、需求迫切心理4、盲目轻信心理5、投机钻营心理6、趋炎附势心理7、疏于防范心理8、易受暗示心理9、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有时候被害人被骗,本身心理上并没有可受谴责的原因,可称为无过错的被害人心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同情心理2、相近心理(四)诈骗犯罪的心理历程1、预备期2、诱饵上钩期3、行骗期4、逃跑期二、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一)盗窃的犯罪行为分类1、普通盗窃2、高智能盗窃3、职业化盗窃4、病态盗窃(二)盗窃犯罪的行为特征1、根据盗窃犯罪时有无预谋,可将其行为特征分为预谋型、机会型和冲动型三种。

2、根据盗窃犯罪的组织形式差异,可将其行为特征分为单人盗窃、二人以上共同盗窃、盗窃犯罪集团等形式。

(三)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在认识上,错误意识较突出2、在情绪方面,恐惧与侥幸心理相互交错3、在意志方面,品质较薄弱(1)盗窃犯罪人的自制力差,个体畸形需要的膨胀而缺乏控制力进行犯罪活动;(2)盗窃犯罪人的犯罪意志很顽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性原因,如道德沦丧、追求享乐、主观需求与 客观现实的矛盾、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外, 还有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受武侠小说、暴力影视、 网络游戏等不良文化的影响,现学现用,在现实 社会寻找虚拟世界的感觉。如有一个抢劫犯罪分 子在谈自己犯罪感受时说:把刀架在出租车司机 脖子上抢钱时,找到了江湖老大的感觉!这感觉 正是他反复观摩的暴力凶杀镜头中常见的,也是 他所刻意模仿的。
扒窃分子在电汽车上或车站里是两头窜动,在商 店里是上楼下楼到处转,以物色扒窃对象。②尾 随,扒窃分子选中了对象后,紧紧尾随其后,以 便寻找时机作案。③钻挤,扒窃分子在上下车或 抢购物品人多拥挤时,不往空当钻,专往人边挤。 ④试探,扒窃分子在未弄清被扒对象是否有钱的 情况下,用胳膊的下部或手背试探被扒人的衣兜, 或借行车的晃动而前后偏向的机会,接触被抢占 人的身体,看看拟扒对象反映如何,然后靠近对 方,用手掏或刀割法行窃。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 罪心理
2020/11/22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源自一、抢劫的犯罪心理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什么是抢劫罪?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 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被 害人财物的行为。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一)抢劫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 一、抢劫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 抢劫犯罪心理的形成除有其他物欲型动机犯罪的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二)诈骗和被骗心理
• 1、诈骗者的心理特点 • 认识方面
– 自我估价过高,灵活性强,具备某些方面的知识经验, 对社会心理状态十分熟悉。
• 情绪、意志和习惯方面
– 没有强烈的情绪表现,意志努力也不明显。
• 个性方面
– 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等。 – 冒险性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模仿能力较强。
什么是诈骗罪?
•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 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 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一)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的一 般情况
• 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的情况严重,呈现出以下 几个特点:
• 1、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 • 2、诈骗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 3、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 4、手段不断变换,种类越来越多; • 5、跨境犯罪越来越突出; • 6、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 • 7、诈骗犯罪团伙化越来越明显。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2、金融诈骗 • (1)贷款诈骗
– 从银行骗取资金的犯罪行为。
• (2)保险诈骗
– 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 以虚构保险标的,编造保险事故或保险事故发生原因, 夸大损失程度,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等手段。
色情影片比较感兴趣,并乐于模仿,很多人都经常沉迷于 酒吧、歌厅、网吧、地下赌场等娱乐场所。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三、抢劫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 1.凶残性。 • 2.强制性。 • 3.系列性、流动性。 • 4.团伙性。 • 5.行为对象。抢劫行为的目的是非法占有公
私财物,那么首选的犯罪目标就是钱多的 地方,因此,银行、金店是各类抢劫犯罪 人的第一选择。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四)个性心理 • 1.需要与动机。 • (1)追求享乐型。 • (2)积敛财富型。 • (3)特殊需要型。 • (4)经济困难型。 • (5)寻求刺激型。 • (6)变态需要型。 • 2.性格与习惯。 • 3.能力。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三、诈骗的犯罪心理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扒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即采用掏 兜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一、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 1.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可能的矛盾。 • 2.缺乏羞耻心,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 • 3.家庭教育不当。 •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 5.疏于防范、管理存在漏洞。 • 6.销赃渠道畅通。人数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二、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 (一)认识特点 • 1.野蛮的英雄观,思维方式简单。 • 2.仇视社会,追求暴富。看到别人有钱羡慕
又嫉妒,心理不平衡。 • 3.侥幸心理。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二)情绪与意志 • 抢劫犯罪人多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情绪
反应速度快、强度高。尤其是在犯罪现场, 与被害人直接接触,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 态,抑止犯罪的意志薄弱,全部注意力都 集中在取得财物和自身安全上,被害人的 反抗经常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2、诈骗者的行为特征 • 伪装、虚假 • 矫揉造作 • 明显的行为痕迹 • 时间上的短暂性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三)形形色色的诈骗方法
• 1、冒充各种身份行骗
– 冒充领导干部或其亲属 – 冒充特殊职业人员 – 冒充知识阶层人士 – 冒充港澳台同胞、华侨和外国人 – 冒充经济领域的人员 – 冒充特殊身份的工作人员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三)个性心理 • 1.复杂的动机。 • (1)物欲动机占主导。 • (2)戏谑动机。 • (3)报复动机。 • 2.性格和气质。从性格类型看,抢劫犯罪人多为兴奋型、
外倾型,性情暴躁、行为鲁莽,喜欢攻击。 • 3.能力。 • 4.兴趣、爱好。抢劫犯罪人对武侠小说、动作片等暴力、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二、盗窃的犯罪心理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什么是盗窃罪?
•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 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 物的行为。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盗窃类型
根据手段不同:
– 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 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 内外结合。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 • (一)认识特点 • (二)情绪、情感特点 • (三)意志特点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三、盗窃犯的行为特征 • (一)偷窃犯的行为特征 • 偷窃犯有预谋型、机会型和冲动型。
比较抢劫盗窃诈骗的犯罪心理
• (二)扒窃犯的行为特征 • 扒窃分子在作案前的表现主要有四种:①乱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