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三)_秦汉时期的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A.受宗法传统影响B.极力推广分封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

解析:选A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宗法传统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极力推广分封制,且秦朝推行郡县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昆明一中测试)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解析:选C A项说法绝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项错误。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

解析:选C依据所学,秦朝郡县制下,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而非地方推荐,故A项错误;秦朝时采用“殿最”制考核官员,而非世代镇守,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县令由皇帝任命,而非郡守任命,故D项错误。

4.(2019·长郡中学调研)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解析:选A根据材料“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表明秦律注重经济关系的调整,

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秦律中农工商皆有涉及,故B项错误;农本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法律与经济的关系,故D项错误。

5.如果周天子和一般贵族还保持着比较密切关系的话,那么秦汉时代的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鸿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形成B.权力结构的变革

C.思想专制的加强D.宗法观念的破坏

解析:选B封建经济并不能决定最高统治者与地方官员的关系,且封建经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成型,故A项错误;从西周至秦朝,古代中国的官制历经了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由世袭变为中央任命,其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B项正确;思想专制并不会影响皇帝与地方官员的关系,故C项错误;宗法观念的破坏只是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关系出现隔阂的直接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6.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一做法()

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B.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

C.是宗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D.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

解析:选B由材料“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知皇帝独尊的身份,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2019·柳州联考)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

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

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

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晚期多为同姓诸侯王,随着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增强,威胁到皇权统治,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的皇权加强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中消除边疆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8.(2019·唐山考试)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

C.是“无为而治”的具体体现

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

解析:选A由材料“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可知西汉初年对封国权力的制约,防范封国的实力膨胀,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排除。

9.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解析:选B西汉的刺史负责监察,不是地方一级长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说明代表中央进行监察,具有明确的职责,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刺史级别不高,具有位卑权重的特点,故D项错误。

10.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解析:选C根据材料“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得出丞相因御史失职负责监督监察御史,这是汉朝某个历史阶段丞相的职权,并不是固定职权,故A项错误;材料逐一列举了秦汉监察制度的变迁,并未涉及监察的具体职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秦朝还是汉朝,政府先后设置御史、刺史监察,说明秦汉不断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监察官掌握监察权,地方官掌握行政权,互不统属,并无高下之分,故D项错误。

11.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