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在女性怀孕初期对胎儿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评估胎儿是否患有一些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或遗传疾病。

产前筛查的目的是帮助孕妇了解自己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干预。

本文将探讨产前筛查的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产前筛查的历史产前筛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通过一些常规检查手段如超声波、血液检测等对孕妇进行筛查,但由于技术限制,筛查结果不够准确。

随着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产前筛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69年,美国遗传学家史建南首次提出了产前筛查的概念,他通过检测孕妇尿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来评估胎儿是否有唐氏综合征。

1983年,戈德博士发表了关于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的血清学指标的研究,这是血清学指标用于产前筛查的重要突破。

二、国内产前筛查的研究现状1.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引起智力发育迟缓和身体畸形。

国内研究表明,采用超声波和血清标志物的联合筛查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此外,通过对胎儿DNA进行非侵入性产前筛查,也为准确诊断和评估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手段。

2. 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神经管缺陷是胎儿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类严重的遗传疾病。

国内研究发现,通过测定孕妇血液中的血清蛋白或草酸浓度,以及超声波检查,可以提高对神经管缺陷的筛查准确率。

同时,孕妇摄入叶酸等营养素的补充也被认为是预防神经管缺陷的重要措施。

三、国外产前筛查的研究现状1. DNA基因检测的产前筛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国外研究者将此技术应用于产前筛查中。

通过对孕妇血液中胎儿DNA进行测序,可以获取大量遗传信息,从而快速高效地进行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的筛查。

这种方法准确率较高,已被广泛用于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筛查。

2. 羊水穿刺的产前筛查羊水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通过直接获取羊水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能够对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进行准确确诊。

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汇报

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汇报

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产前诊断技术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保障家庭幸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我单位近期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各位领导、专家了解我们的工作进展和成果。

一、工作背景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约有80万120万名出生缺陷儿出生,其中严重出生缺陷儿约30万40万名。

为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我单位作为一家专业的产前诊断机构,肩负着为孕妇提供全面、准确的产前诊断服务的重要任务。

二、工作内容1.产前筛查产前筛查是我单位产前诊断工作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血清学筛查、超声筛查和遗传咨询。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为孕妇提供高质量的产前筛查服务。

(1)血清学筛查:采用高效、准确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孕妇血清中的相关激素进行检测,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2)超声筛查:通过先进的超声设备,对胎儿生长发育、器官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胎儿潜在的发育异常。

(3)遗传咨询:为孕妇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服务,解答孕妇关于遗传疾病、胎儿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疑问。

2.产前诊断对于产前筛查异常或高风险的孕妇,我们进行产前诊断,以明确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等。

(1)羊水穿刺: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遗传学检测。

(2)绒毛穿刺:在孕早期进行绒毛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遗传学检测。

(3)胎儿镜检查:利用胎儿镜直接观察胎儿器官结构和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

(4)胎儿心脏超声:对胎儿心脏进行详细检查,评估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

3.产后诊断与干预对于产前诊断发现异常的胎儿,我们及时进行产后诊断和干预,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2)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避免影响语言发育。

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达到对胎儿 出生缺陷的最终诊断 1 . 1我国产前筛查工作 的研究进展
我 国的产前筛查 工作 开展得较 晚,19年通过 引进国外数据库及 98 风险值计 算软件初 步对唐 氏综合 征进行产前 筛查工作 。20 年 ,我 】 02 国正式 制定 了产前诊断技术 管理 办法 ,并在全 国范围 内逐步实施 。主 要 以唐 氏综合征为主要 目 疾病的血清学筛查 工作 ,主要为 以孕 中期 标 羊水细 胞染色体核 型分析为 主的产前诊 断 。经过十多年 临床资料数 据的积 累,充分说 明通过 孕妇血清学产前筛查 工作能够显著 的控 制我
国出生缺 陷的发生 。
保健法实施 办法》明确规定 ,对 于高龄产妇应进行 必要的产前诊 断。 通过各地 区法 规的相继颁布 ,以及 各部 门对高龄孕妇 的重视 ,使得 近
年来进行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逐年增多 。
目前的产前诊 断疾病主要分为 六大类【 :第~ 类为胎儿感染 ,包 】
括 巨细胞 病毒感染 、风疹病 毒感 染 、单纯疱疹病 毒感染 、弓形体病 以
有遗传病家族史,或具有分娩过先天 陛严重缺 陷患儿史的孕妇 ;⑤年龄 超过3周岁的孕妇 。产前诊断主要遵循 “ 5 筛查在先 ,诊断在后” 的原
则,对产前筛查后高危人群 , 通过适当可靠的诊 断方法及标准 , 在孕妇
风 险的高低 ,检查结果通常分为高 危孕 妇和低危孕妇两种[】 3。高危结
果 说明胎儿患病 可能性较大 ,而低 危结 果也不能彻底排 除胎儿患病 的
的进一 步提 高奠定理 论基 础 。
【 关键 词】 孕妇 ;高龄 ;产前 筛查 ;产前诊 断 ;研 究进展 中 图分类 号 :R1 .5 74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14 (0 2 4 06 - 2 6 1 8 9 2 1 )1- 04 0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胎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让孕妇们能够更早地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为胎儿的健康和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本文将针对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1. 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胎儿在遗传学上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羊水穿刺或绒毛膜活检等方式获取胎儿DNA进行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

随着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技术的成熟,更多种类的基因异常可以被检测出来,为胎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2. 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的普及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

这项技术通过采集母体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的胎儿DNA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的诊断。

相比传统的羊水穿刺和绒毛膜活检等检测手段,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操作简便,无创伤,同时也能在更早的孕期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超声设备已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胎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如心脏功能、脑部结构等。

产前超声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脑部畸形等,为孕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干预时机。

近年来3D、4D超声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前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孕妇提供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胎儿检测结果。

4. 胎儿基因组学的研究随着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胎儿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推进。

通过对胎儿基因组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胎儿的遗传信息,预测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并且为未来的治疗和干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

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

产前诊断的方法
2、母体血中的胎儿细胞检测
1969年人们发现母体血中存在很少量的 胎儿细胞,这使人们想到可以通过分离母体 血中的胎儿细胞来对一些疾病作产前诊断。
该技术尚处于发展的早期,一系列的问 题尚待解决。
产前诊断的方法
2、母体血中的胎儿细胞检测
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选法 磁珠分离法 免疫亲和层析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存在的问题:
● 在10%--20%的病例中结果无意义 ● 2%--10%的病例中有母体细胞的污染 ● 可能有假阴性的结果
产前诊断的工作程序
遗传咨询 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确诊、鉴别诊断、预分析)
– 细胞遗传学 – 生化遗传学 – 分子遗传学 妊娠确定 取材 产前诊断 报告结果
产前诊断的方法
有创性检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创性检查:
产前诊断的方法
一、有创性检查: 1、羊膜腔穿刺 2、绒毛取样 3、脐静脉穿刺 4、胚胎镜
羊膜腔穿刺
羊膜腔穿刺取材时间 妊娠16--21周
当没有足够的羊水细胞生长时,必须在 14天内告知临床医生和病人
绒毛取材
取材方法
● 经阴绒毛活检 取材时间最好在停经 50--70 天之间
酶缺陷
α-L-艾杜糖苷酸酶 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β-半乳糖苷酶 芳基硫酸酯酶B β-半乳糖苷酶 N-乙酰-β-D-氨基己糖苷酶(Hex) Hex A HexA 、HexB 酶蛋白正常,不能降解天然Gm2,可降解人工底物 芳基硫酸酯酶A β-葡萄糖苷酶 鞘磷脂酶 α-半乳糖苷酶 α-L-岩藻糖苷酶 α-葡萄糖苷酶
产前诊断技术及其进展
产前诊断的定义

染色体病快速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染色体病快速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染色体病快速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染色体病是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产前诊断是防止染色体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为了快速、准确的诊断染色体病,一系列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F-PCR)、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等被广泛应用于产前诊断。

本文主要对这些技术在染色体病快速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染色体病;快速产前诊断;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189-02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指在遗传咨询、诊断基础上,对高风险和严重危害性的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对可识别的遗传性疾病进行检测,最大限度减少遗传病的出现,做出准确诊断[1]。

产前诊断的范畴包括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以及各种环境致畸因子所致的先天畸形。

其中染色体病是由于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一类遗传性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占0.5%。

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是对羊膜腔穿刺获得羊水细胞或是绒毛抽吸获得的绒毛细胞进行培养,对染色体有丝分裂期的核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从而准确地诊断各种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

但是常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存在细胞培养时间长、易受培养条件限制、技术难度大等局限性。

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快速、高效的分子产前诊断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

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定量荧光PCR技术(QF-PCR)、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FISH 技术是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1992年Klinger等[1]首次研究报道使用FISH技术对未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非整倍性异常检测,将产前诊断时间缩短到24~28h。

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研究进展

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研究进展

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研究进展摘要: 已经证明早在妊娠5周母血循环中就可监测出胎儿细胞,分离、纯化这些细胞可用于早期胎儿遗传学诊断。

常用的胎儿细胞类型为滋养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目前从母血中分离、纯化胎儿细胞在技术和临床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作为一种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其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获取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羊膜腔穿刺、绒毛活检和脐血管穿刺。

这些手段对胎儿有一定的风险,有可能造成流产。

从母血中成功分离出胎儿细胞预示着只需通过简单的静脉穿刺途径即可获得胎儿DNA来源。

如果这些细胞的确来自胎儿,临床应用将包括早期诊断胎儿染色体或基因异常。

一、分娩后胎儿细胞在母血中持续存在的时间了解分娩后胎儿细胞在母血中持续时间非常重要,因为此次妊娠诊断结果有可能源自前次妊娠的胎儿细胞,得出错误的结论。

早在前就有证实分娩男性胎儿后1~母血中仍能检测出男性淋巴细胞。

近年由于新方法的出现,发现妊娠结束后胎儿细胞能长期存留于母血。

最近一项研究采用敏感的流式分选纯化技术,在娩后长达的母血中检测到胎儿细胞。

这些细胞几乎均为一种特异性细胞类型,表达分化抗原CD34和CD38,故被认为属于淋巴样或髓样干细胞。

由于其在母血中有可能分化出免疫反应细胞,有人提出母血中持续存在的胎儿细胞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在女性人群高于男性,且多出现于生育几年之后。

Nelson等发现,患硬皮病妇女(末次分娩男婴平均时间为18.)外周血中男性胎儿细胞含量(11.1个/16ml)较正常对照组(0.38个/16ml)显著增高,并且母子间人白细胞抗原(HLA)-II抗原相容性增高,提示妊娠或分娩过程所造成的微嵌合性(microchimerism)可能在硬皮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二、选择作为无创性产前诊断的细胞类型妊娠期母血中胎儿细胞类型均为分化末期的细胞,主要包括滋养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胎儿mRNA用于无创伤性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胎儿mRNA用于无创伤性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母血中胎儿mRNA用于无创伤性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杨和军综述 杨利丽审校(潍坊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 山东 潍坊 261042)摘要 无创伤性产前诊断(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NIPD)是目前产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母血中胎儿游离核苷酸的发现为遗传病的无创伤性产前诊断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与DNA相比,胎儿游离mRNA主要优势在于其潜在的疾病特异性,适用群体广泛,不受胎儿性别和母体胎儿间遗传多态性的限制以及本身固有的扩增过程,这使之成为最有希望的无创伤性产前诊断生物标记物。

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母血中游离胎儿mRNA的来源、特点及其在无创伤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创伤性产前诊断;胎儿游离RNA;孕妇血浆Advances of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Using Cell-free FetalmRNA in Maternal BloodYANG He-jun ,YANG Li-ly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261042,ChinaAbstract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is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reas of obstetrics care today. In rencent years the discovery of circulating cell-free fetal nucleic acids in maternal plasma offered new avenues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of fetal genetic diseases. Compared to DNA,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plasma RNA approach include its potential disease specificity and broad population coverage,irrespective of fetal gender and polymorphisms as well as an intrinsic amplification process in which a gene is transcribed into multiple mRNA copies, which make it the most promising biomarkers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This review mainly introduced th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irculating cell-free fetal RNA in maternal blood in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Keywords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Cell-free fetal RNA;Maternal blood约4%的新生儿受一种或多种先天性疾病的影响,而其中35%是遗传性疾病。

无创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无创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或游 离 R N A检 测 , 该 法 既 能行 产前 诊 断 又 元 危 险
6 %) , e t f D N A 的 提 取 纯 化 方 法 尤 为 关 键 。2 0 0 4
年, C h a n等 研 究 发 现 , 非 孕 妇 的外 周 血浆 中 的游
性, 尽早发现和杜绝 异常胎儿 , 亦适 用于大群 体筛 查, 达到优生 目的。近年来 , 胎儿游离核酸和有核细 胞结合基 因检测取得较大进展 , 本文就无创产前基 因诊断的研究材料 、 方法学及其产前诊断 中的应用
N A相结合 , 抑制 m R N A的翻译或降解 m R N A , 从而
达到对 人类 基 因表 达 的调 控作 用。2 0 0 8年 C h i m 等l 8 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盘游离 m i R N A, 分娩 2 4 h 后 即检测不到表达 。一些 m i R N A如 m i R 1 4 1 和
曾 婷 综述 熊礼 宽 审校
深圳 市宝安区妇幼保健 院中心实验室 ( 5 1 8 1 3 3 )
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 是指在胎儿出生前 , 通 过影像学 、 生物化学 、 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
技术 , 了解 胎儿 宫 内 的发育 状态 , 对 先 天性 缺 陷或遗
根据特异的细胞标 志物 , 如H b F ( 链) 、 C D 7 1 等 区别于母体外周血中的其他细胞。
( B—h C G) 、 甲胎蛋 白 ( A F P ) 、 游离雌三醇 ( E 3 ) 和
1无创产前诊 断的研究材料
1 . 1孕 妇外周 血 中循 环 的胎 儿细 胞
许 多研 究 表 明 , 循 环 于 孕妇 外周 血 中 的胎 儿 细
胞主要有胎儿滋养层细胞 、 胎儿淋 巴细胞 和胎儿有 核红细胞 。由于滋养层细胞存在胎盘局限性嵌合体 现象 , 胎儿淋 巴细胞可在生产后 的母体外周 血 中存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在NIPT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在NIPT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Z20201084)①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梧州 543002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在NIPT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黎永鉴① 闫丽琼① 朱昭颖① 【摘要】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对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检出胎儿的严重遗传缺陷,并在知情同意下行临床干预,是近年临床预防出生缺陷的常用手段。

NIPT 技术由于其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准确性高及无创性等优势,近年逐渐成为临床产前筛查的主流检测技术。

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细胞遗传学领域一直是确诊染色体畸变的“金标准”。

长期以来,该技术是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主要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局限性是对染色体的微小结构变异和基因变异不能有效检出。

CNV-seq 技术不但能准确检出常规的染色体异常,而且能对未知来源的染色体片段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信息,特别是5 Mb 片段以下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但CNV-seq 技术缺点是不能检出平衡易位和倒位等染色体异常,因此两种产前诊断技术的优缺点可互为补充。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 技术进行产前诊断,将会为NIPT 高危孕妇提供更为精确可靠的产前诊断结果,减少出生缺陷。

本文将对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 技术在NIPT 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做简要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侵入性产前检测 高危孕妇 染色体核型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二代测序技术 染色体畸变 产前诊断 doi:10.14033/ki.cfmr.2023.19.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19-0180-05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NV-seq Technique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NIP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LI Yongjian, YAN Liqiong, ZHU Zhaoy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19): 180-18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 technology is a common means of clinical prevention of birth defects in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for prenatal diagnosis, detection of fetal serious genetic defects,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after informed consent.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and non-invasive,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 (NIPT)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technology for clinical prenatal screening in recent years.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technology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ng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and is also a first-line method for prenatal diagnosis of chromosomal diseases. The main limitation of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is that it can not effectively detect the small structural and genetic variations of chromosomes. CNV-seq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detect conventional chromosome number and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but also provide more accurate detection information for chromosome fragments from unknown sources. Microdeletion and microduplication of chromosome fragments above 5 Mb can also be detected. However, CNV-seq technology has limitations such as inability to detect balanced translocation and inversion of chromosomes, so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prenatal diagnostic techniques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Traditional karyotyp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NV-seq technology for prenatal diagnosis will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prenatal diagnosis results for NIP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and reduce birth defects.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review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NV-seq technology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NIP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cond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Chromosome aberration Prenatal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W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Wuzhou 543002, China 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年)等所示,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每小时就有103例缺陷儿出生[1-3]。

单基因病的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单基因病的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o f m i s c a r r i a g e . T h e n e w m e t h o d o f p r e n a t l a d i a g n o s i s( s u c h a s p r e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g e n e t i c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n o n - i n v a s i v e p r e n a t a l d i a no g s i s )a n d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l a w a y a r e c o m p l e me n t a r y t o o n e a n o t h e r .I n t h i s r e v i e w , w e d i s c u s s he t
【 关键词 】 遗传性 疾病 , 先天性 ; 产前诊 断 ; 植 入前诊 断 ; 基因; 遗传 咨询 ; 单 基因病
P r e n a t a l Di a g n o s i s o f S i n g l e - G e n e De f e c t s Y A N K a i , J I N F a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a n d G e n e t i c s , Wo e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H o s p i t a l ,g h e j i ug a U n i v e r s i t y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e p r o d ct u i v e彻 G e et n c i s , Mi n i s t y r f o E d ca u t i o n ,

无创产前诊断单基因病的研究策略及进展

无创产前诊断单基因病的研究策略及进展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9卷第3期·综述· 无创产前诊断单基因病的研究策略及进展招丽坚1 王晨虹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广西南宁530021;2.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广东深圳518110)【摘要】 发现母体外周血游离胎儿DNA已20年,无创产前诊断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改变了现有的产前筛查模式。

无创产前诊断单基因病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及研究。

一些单基因遗传病的无创产前诊断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他常见单基因遗传病无创产前诊断也得到了发展。

本文针对目前无创性产前诊断常见单基因病的思路、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游离胎儿DNA;无创产前诊断;单基因病;二代测序;相对突变剂量;相对单倍体剂量【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17.03.006 通讯作者:王晨虹,E mail:szwangchenhong@vip.163.com 自1997年发现胎儿游离DNA(cellfreefetalDNA,cffDNA)以来[1],无创产前筛查胎儿非整倍体迅速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改变了传统的产前血清学筛查模式[2]。

分子计数技术如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sequencing,NGS)[3]及数字PCR技术(digitalPCR,dPCR)[4]的发展,促进了无创产前诊断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科学家们利用cffDNA对单基因病产前诊断进行的探索成绩显著,使更多的单基因病无创产前诊断(non invasiveprenataldiagnosis,NIPD)方法逐渐接近临床实践要求。

1 单基因病犖犐犘犇概述单基因遗传病(singlegenedisorders),简称单基因病,是指一对等位基因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单个基因发生变异产生的遗传病。

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性染色体上可呈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

产前诊断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产前诊断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产前诊断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一、产前诊断行业定义及分类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各种手段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或遗传疾病的诊断。

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既有临床学科,又有基础学科,主要包括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影像学、免疫学、产科学等内容。

与其他学科相比,产前诊断具有高科技,高不确定性,以及高风险等显著特点。

近年来,随着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逐渐下降,产前诊断逐渐成了产科最重要的工作。

产前诊断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而目前产前诊断已成为国外发达国家临床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35以及35岁以上的孕妇都能接受产前诊断检查,对常见的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早已被明确列为产科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目前能进行产前诊断的疾病大致分为六类,其中在我国进行产前诊断的疾病以胎儿感染、先天畸形、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等4大类为主。

二、产前诊断技术发展现状产前诊断主要是用来进一步确诊。

目前在产前诊断方面,常用的技术有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PCR、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基因测序技术等。

NIPT是一项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结合下一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准确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疾病的检测技术。

传统产前诊断多以血清学筛查为主,若检测出高危,则需进一步通过羊水穿刺等侵入性检测方法确认,由于血清学对于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仅70%,羊水穿刺虽然准确度高,但是对孕周限制高,且操作过程中流产率在0.3%左右,与之相比,NIPT通过抽血采样,适合12周以上孕妇,且检出率达到99%以上,可以大大减小孕妇羊水穿刺的可能性,目前已成为国内外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学。

NIPT已在全球大范围应用,多国政府明确支持。

NIPT技术应用已相对成熟,并在全球大范围展开应用,其中美国地区主要是Sequenom、Verinata Health、Ariosa Diagnostics和Natera4家公司提供检测服务,基本是个人+保险共同承担的付费模式,欧洲主要是Life Codexx提供检测服务,自费为主。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也得到了重大的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对孕产妇进行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提前发现胎儿异常,从而为产科医生和家庭提供更好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主要介绍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一、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是指通过采集孕妇血液样本,分离出其中的胎儿游离DNA,再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方法。

这项技术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帕塔综合征等,其检测精确度高达99%。

由于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是一项无创检测技术,因此检测过程不会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任何伤害。

二、胎儿直接遗传性病种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医学遗传学的迅速发展,胎儿直接遗传性病种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胎儿直接遗传性病种检测技术是通过对孕妇的羊水、胎盘组织或胎儿组织进行采样,直接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胎儿的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风险和担忧。

三、胎儿宫内基因治疗技术胎儿宫内基因治疗技术是指在孕早期对胎儿进行基因治疗的方法。

该技术主要通过对孕妇进行无创性检测,检测胎儿的某些基因异常,然后通过胎儿组织取样,利用基因工具针对基因突变进行修复,早期治疗一些胎儿遗传疾病。

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提前发现胎儿遗传疾病,并通过及时的宫内基因治疗,避免了患有遗传疾病的婴儿的诞生。

但是,这项技术还处于开发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发展。

综上所述,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为胎儿健康和幸福打下重要的基础。

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质量,还为医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未来,一个更加智慧的未来将在科学的探索和创新之中呈现出来。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李奉瑾,姚欣雨,张玉萍△【摘要】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及马蹄内翻足在出生缺陷患儿疾病中位居前5位,有报告指出上述疾病的发生与染色体的微缺失、微重复异常有关。

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的主要手段,是在胎儿出生前利用先进技术对胎儿的先天性疾病进行诊断。

研究表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 )可对产前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异常进行诊断,将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增加至2.8%。

CNV-seq 技术是在高通量测序基础上发展的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其检测范围广、分辨率高,可检测全基因组水平的微缺失、微重复异常,已逐步应用于胎儿先天性疾病及流产组织遗传学病因的检测,还可用于明确未知来源的染色体畸变。

综述CNV-seq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产前诊断;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DNA 拷贝数变异Research Progress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in Prenatal DiagnosisLI Feng-jin,YAO Xin-yu,ZHANG Yu-ping.Graduate School,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0,China (LI Feng-jin,YAO Xin-yu);Prenatal Diagnosis Center,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00,China (ZHANG Yu-ping)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Yu-ping,E-mail:*******************【Abstract 】It ′s reported tha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olydactyly (toe),cleft lip,congenital hydrocephalus and clubfoot rankamong the top five in birth defects.Chromosomal microdeletions and microduplications are related to these diseases.Prenatal diagnosis is the main mean to prevent birth defects,which is to use advanced technology to diagnose fetal congenital diseases before birth.Research has shown that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can diagnose prenatal chromosomal microdeletions and microduplications.It increased the detection rate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to 2.8%.CNV-seq is a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based 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It has a wide range of detection and high resolution,it covers genome-wide microdeletion and microduplication abnormalities.It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fetal congenital diseases and abortion tissues.It can also be used to identify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of unknown origin.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NV-seq in prenatal diagnosis.【Keywords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Prenatal diagnosis ;Chromosome deletion ;Chromosome duplication ;DNAcopy number variations(J Int Obstet Gynecol ,2021,48:75-78,83)作者单位:030000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李奉瑾,姚欣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张玉萍)通信作者:张玉萍,E-mail :*******************△审校者·综述·2012年《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指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1]。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遗传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前,用产前诊断技术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是达到减少乃至杜绝遗传病发生的主要途径。

本世纪60年代以来,羊膜腔穿刺技术、绒毛膜取样技术已经常规地应用于围产儿监测,有效地减少了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同时产前诊断技术本身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无创性产前诊断及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geneticdiagnosis,PGD)。

PGD指对配子或移入到子宫腔之前的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去除有遗传缺陷的配子或胚胎。

它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的产前诊断技术对异常胚胎进行治疗性流产的要求,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1989年,英国Handyside成功地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卵裂球的性别构成,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PGD诊断,开创了产前诊断的新纪元。

进入90年代,植入前诊断技术有了飞速发展。

1994年,Monne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植入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及胚胎性别获得成功。

此后,多重PCR,荧光PCR,多色FISH等技术,特别是1999年以来开展的间期核转换(interphasenuclerconversion)技术,全基因组扩增(wholegenomeamplification,WGA),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技术相继用于PGD,进一步促进了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我国在内,已有18个国家,50多个PGD中心在从事相应的研究,已经分娩的100多例新生儿发育良好,初步证实PGD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技术。

一、PGD的研究进展1.取材途径:PGD是指在胚胎移入到宫腔之前的诊断。

遗传病学在胎儿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遗传病学在胎儿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遗传病学在胎儿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胎儿健康的重要性。

而在胎儿健康问题中,遗传病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遗传病学作为研究遗传病的学科,为胎儿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了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遗传病学在胎儿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一、胎儿筛查(一)胎儿筛查的概念胎儿筛查是指在妊娠期间对胎儿遗传病进行筛查的一种方法。

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游离DNA或胎儿细胞的遗传信息,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二)胎儿筛查的意义胎儿筛查可以让准父母及早知道胎儿是否存在遗传病的风险,有助于消除亲子关系上的疑虑。

同时,及早发现遗传病的风险,可以为胎儿治疗和干预争取时间。

此外,准父母也可以根据筛查结果进行合理的产前管理,降低孕产期疾病死亡率。

(三)胎儿筛查的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无创DNA检测和羊水穿刺两种方法进行胎儿筛查。

其中,无创DNA检测指通过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游离DNA,进行分析筛查胎儿基因异常的一种技术手段。

而羊水穿刺则是通过胎盘、羊水等获得胎儿细胞,进行检测分析。

尽管胎儿筛查可以在较早的时候得出患病风险,但胎儿筛查也有一定的风险。

例如,羊水穿刺可能会导致胎膜破裂、胎儿基因外溢,引起感染、流产等一系列问题。

而无创DNA检测则存在虚阳性、虚阴性等问题。

二、产前诊断(一)产前诊断的概念产前诊断是指在妊娠期间,通过采取产前检查的方法对胎儿是否存在异常进行诊断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对胎儿染色体、基因等遗传物质进行检测,以检查胎儿是否患有先天疾病,实现对胎儿健康的全面了解。

(二)产前诊断的意义产前诊断可以确诊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为胎儿治疗和干预争取时间。

同时,及早发现遗传病风险,有助于提前制定住院、分娩等产前管理计划,降低孕产期疾病死亡率。

(三)产前诊断的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无创DNA检测和羊水穿刺两种方法进行产前诊断。

其中,无创DNA检测指通过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游离DNA,进行分析筛查胎儿基因异常的一种技术手段。

基层实验室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可行研讨

基层实验室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可行研讨
国际检 验 医学杂志 21 年 l 月第 3 00 1 1卷第 1 期 1
It a d N vmbr 00V 1 1N .1 n LbMe, oe e 1,0 3,o1 J 实 验 室 细 胞 遗 传 学 产 前 诊 断 技 术 可 行 研 讨
代 云才 , 心敏 , 伟 , 逯 胡 罗 立 , 张琳琳 ( 四川省 宜宾 市第二人 民医院检 验科 640 ) 4 0 0
c r mo o a y t p n l ssr s l:1 e a l l rs my, x mp e i 4 , h o s me k r o y ea ay i e u t x mp ei 2 t io s 1 e a l s 7 XXX;1 e a l 6 XY, 5 + , n r l a y x mp e i 4 , s 1p Ab o ma r — k
t is M eho s T h d n r u t e b te m e ho s c r id on t e c lc t e c r m o o e a a y i o 5 x m pl m notc ore . t d e or i a y c lur otl t d wa a re h el ulur h o s m n l s sf r 3 0 e a e a i i fu d s e i e . Re u t O n e 3 0 e m p e e es c f ly r ie l i p cm n s ls c 4 xa l sw r uc e u l as d onc i 5 xa p ea nitcfui pe i e w ih a r ie s c es en 3 0 e m l m o i l d s cm n, t as u c s r e ofab ut97 1 .t e e s m plsi c u e i at o . h s a e n l d ndu e a ort m n o i l d s e i e 0 e a pls,hec o os eka y y na— c d lb hea i tc fui p cm n 6 x m e t hr m om r ot pea l yssha o e n e e i a l i s n ts e xc pton ly;1 e a p e r y a s o d or a ov dv nc d a e 58 x m l s a e 35 e r— l b e a a e ge prgna t woman a notc fu d s cm e , n m i i l i pe i n

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i o t n o e i h o mp r a t r l n c r mo o e d s a e d a n ss Th s me h d n t o l a e e t c r mo o b o m a s m ie s ig o i. i t o o n y c n d t c h o s me a n r l q a tt ,b ta s a eib y v rf i y d so t n a d t e s u c fa n r l s g n i h c n n t b u n iy u lo c n r l l e iy t i t r i n h o r e o b o ma e me t wh c a o e a n o d t c e y sn l h o s me b n i g a ay i. No e e t d b ig e c r mo o a d n n l ss w,fu r s e c n st y rd z to a e n wi ey l o e c n e i iu h b i i in h s b e d l a
的有 6 0多种 , 大多数 染色 体异 常胚 胎在 妊娠 早 期 即 绝 自然流 产而 被淘 汰 , 自然 淘 汰率约 为 9 6仅 6/ 总 4/, 染 9 9 6
[ yw r s c rmo o ; k r oy e a a s ; c n e t n l h o s me b n ig tc n lg ; Ke o d ] h o s me ay t p n l i o v n i a c rmo o a dn eh oo y y s o
u e O dign e c o o om e a or a iy i l ng a u oi s r enng i e i s d t a os hr m s bn m lt ncudi ne pl dy c e i n p rphe a o ym ph yt s, r lblod l oc e

线粒体遗传病及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遗传病及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遗传病及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陈敏玲;方群;陈宝江
【期刊名称】《国际遗传学杂志》
【年(卷),期】2005(028)005
【摘要】线粒体在人类遗传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线粒体DNA突变与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但线粒体遗传病分子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线粒体DNA突变还有很多机理未阐明,针对线粒体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处于摸索状态,可信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还需要长期深入的研究.
【总页数】5页(P266-269,265)
【作者】陈敏玲;方群;陈宝江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线粒体DAN突变与线粒体遗传病研究进展 [J], 潘兴丽;关晶;陈玲
2.遗传病间期核FISH产前诊断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郝冬梅
3.无创产前诊断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进展 [J], 史云芳;张颖
4.胎儿超声检查辅助遗传病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J], 陈梅;李惠娟;李毅
5.DNA分析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刘宁;王超;王芳芳;刘羽;张玉红;张婷;田婷婷;刘梅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潘虹1 陈倩2(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实验中心,北京 100034 ;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妇产科,北京 100034)·专题笔谈·2012年9月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中报告,我国出生缺陷率大约为5.6%[1]。

遗传病是引起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

由于遗传病常常在生命的早期就有所表现,如染色体数目或大片段的结构异常,影响胚胎正常发育,引起胎停育;染色体小片段的结构异常或一些单基因病可能影响不同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引起宫内影像检查时可见的结构畸形或胎儿生长受限等。

一部分疾病通过准确的产前诊断方法能够得以诊断,通过遗传咨询父母有机会选择性生育,从而避免或减少有严重出生缺陷的胎儿出生。

这是目前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对而言,染色体异常是孕期最常见的遗传学问题,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是最广泛和普遍使用的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

此外,与染色体数目异常和几种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综合征相关的快速分子诊断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BoBs(BACs-on-Beads)等作为辅助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近些年,随着基因组医学(genetic medicine)的蓬勃兴起以及相伴随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更多罕见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和复杂的单基因病得到诊断。

了解不同遗传学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区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别有助于正确选择最恰当的检测方法,更有效的应用于产前诊断的实际工作中。

近十年来为遗传病诊断做出巨大贡献的技术是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

1 CMA CMA是全基因组分析,也称分子核型,无需筛选靶向,是目前检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s)的最好方法。

CNVs指大小在1 kb~5 Mb之间的DNA片段,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

CNVs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本身不具有临床意义,可以增加或减少(重复或缺失)。

致病性CNVs引起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

CNVs引起的疾病与基因组序列有关,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不同,不随母亲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因此,任何年龄段的孕妇均存在风险[2]。

CMA有两类平台,一类基于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分别用红绿二色荧光素标记等量的待测和对照DNA后与芯片上的互补探针序列杂交,比较荧光颜色的密度识别CNVs。

另一类利用人类基因组存在的大约3×10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特性,用单色荧光标记待测DNA样本与芯片杂交,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确定数百万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CNVs。

SNP-array除检出CNVs外还可以提示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LOH可能提示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UPD),如果LOH的DNA片段存在印记基因,则存在印记相关DOI:10.3969/j.issn.2095-5340.2019.03.002通讯作者:潘虹(Email:panmuren@)遗传病风险;如果LOH源于有亲缘关系的父母,在这个LOH DNA片段又存在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突变,则存在隐性纯合子患病风险。

SNP-array 还能检出三倍体和嵌合体等。

目前aCGH也加入了SNPs位点,使两种芯片在应用上无差别。

用于临床检测的芯片多采用靶向和全基因组混合设计,即在已知综合征和致病基因位点设计高密度的探针,在骨架区覆盖低密度探针[3-4]。

2004年,Tachdjian等[5]首次报道了aCGH 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证实了胎儿染色体核型46,X,Xq + 中异常染色体的来源。

2005年,Le Caignec等[6]报道了用aCGH检测产前诊断中的系列病例,检出了染色体核型正常而有明确致病性CNVs病例。

其后,来自多中心研究表明:在常规妊娠的胎儿中,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CNVs的发生率为 1.7%,如果胎儿伴有结构异常,则CNVs的发生率为6%[7],主要结构异常包括心脏、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肾脏、唇腭裂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8]。

这些结果提示孕期胎儿超声异常的孕妇,如果随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应当接受CMA检测。

美国妇产科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和母胎医学学会(Society For Maternal Fetal Medicine,SMFM)发表的相关共识几经修改,2016年版建议因各种原因进行侵入性检测的孕妇均可行CMA;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时建议CMA作为主要检查方法,可以替代染色体核型[9]。

为帮助孕妇和家属了解CMA 检测的意义,在进行CMA检测前和检测后均需要进行专业的遗传咨询。

2014年,我国专家发表的CMA共识中提出超声检测异常而染色体核型正常作为行CMA检查的主要适应证[10]。

CMA技术也有局限性:不能检出染色体的平衡性改变,如染色体相互易位或倒位等;相对罕见的新生性平衡变异,可能遗漏因断点扰乱基因结构而引起的先天性异常;不能显示增多片段的染色体定位;检出约1.5%不明意义的变异(variant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VOUS),如CNVs不含基因、含未知功能的基因或易感性位点外显不全等,VOUS 可能引起双亲焦虑和无充分证据而终止妊娠;CMA检出无致病意义的CNVs显著多于常规染色体核型的多态性。

CMA正在成为产前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在遗传咨询的前提下,如因各种原因接受有创性产前诊断者或孕期影像学检查发现胎儿结构等异常者均可以建议接受CMA检测。

2 NGS NGS是一种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有快速、自动化和大规模平行测序的优势。

NGS可同时对多个DNA片段或其扩增产物进行测序。

为更全面的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新的希望。

2.1 NGS用于无创性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screening,NIPT/NIPS) NIPT 是一种筛查技术,利用母血中存在胎儿游离DNA (cell-free DNA,cfDNA),结合NGS技术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得到胎儿遗传信息的检测方法。

在大多数国家,NIPT用于检测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21、18、13三体或性染色体),与血清学筛查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更低的假阳性率[11-14]。

目前尚无专家共识或指导意见用于染色体结构重排、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和罕见的其他常染色体三体的检测。

胎儿cfDNA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在凋亡过程释放出的DNA片段,随胎盘血液循环进入母体,其包含胎儿的全基因序列,理论上,NIPT存在对胎儿全部染色体基因组进行分析的可能性[15]。

因此,通过更多的对比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总结可以进一步扩展到更广泛的染色体异常检测[16-18]。

资料显示:CNVs引起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虽然每病种相对较少见,但它们共同代表了一组重要的染色体疾病,占新生儿所有先天性异常的1%~2%;同样在产前诊断中发现宫内未见发育异常的胎儿仍然有1%~1.7%携带染色体异常[19]。

最近,Liang等[20]用扩展的NIPT(NIPS-Plus)检测常见非整倍体异常和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显示最常见的22q11.2微缺失的阳性预测值高达93%,15q11.2-q13缺失的阳性预测值为75%,其他染色体片段异常占20%~50%。

因此,认为NIPS-Plus可以作为第一线的孕期筛查方法,以增加临床有意义的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根据NIPT的工作原理,单基因病也可以作为筛查对象。

但是受cfDNA片段化、检测复杂性、患病个体相对较少以及致病突变谱广的影响,NIPT在单基因疾病筛查的临床应用上进展相对缓慢。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父源传递的变异或新生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单一位点突变分析,随着NGS的广泛应用和经验的积累,筛查其他类型遗传方式的文章陆续发表。

Chitty等[21]将突变分析扩展到多位点,NGS靶向捕获包含FGFR3基因的29个已知突变;Parks等[22]将相对单倍型剂量分析方法(relative haplotype dosage analysis,RHDO)用于X-连锁的隐性遗传病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检测,通过选择DMD基因周围高度杂合的SNPs位点构建基因单体型,用男性先证者的SNPs推断受累者的单体型,然后对母体单体型进行分析并计算母体血浆中各单倍型的低表达或过表达,在cfDNA浓度大于4%时其检测的精确性可达100%,他们也同时强调检测的精确性与突变位置有关。

RHDO 还被用在基因组存在假基因干扰而不能直接测序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上,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脊肌萎缩症等。

NIPT目前是最有效的筛查方法,随着NGS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以及更大量病例的临床研究,其将扩展到更多的遗传病病种,筛查的检出率、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也将越来越高。

需要强调,NIPT是一种遗传病筛查技术,凡是提示高风险的孕妇均要接受有创性产前诊断来明确诊断。

2.2 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s sequencing,WES) WGS 检测全基因组序列,分辨率最小1 bp。

测序包括蛋白编码区的外显子(exons)和非编码区的内含子(introns)。

一般认为内含子的临床相关性小而测序花费大,同时测序量巨大、阐述结果复杂,因此更多的临床检测主要集中在WES,即主要对具有编码功能的外显子测序。

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22 000个基因,外显子占全基因组的1.5%,大约涵盖致病性突变的85%。

WGS/WES主要用于诊断单基因遗传病,与一代测序有靶向基因不同,它无需特异靶向。

单基因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多数致病性突变与基因外显子变异相关。

WGS/WES在诊断不明原因的成人患者和病因不明的多发出生缺陷或精神、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受累的系统诊断率为25%~30%[23-24]。

在产前诊断的病例中,虽然使用CMA后增加了异常胎儿的诊断率,但仍然有2/3的胎儿异常得不到遗传病因的诊断[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