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货币(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人教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面值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认识面值是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5角、2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

接着,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抽象出“1元=10角”。

加深对人民币面值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这些认识又是较零星、散乱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一方面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合作、活动中探索新知,使原有的生活经验系统化、教学化。

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进率:1元=10角,1 角=10分。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在兑换钱的活动中加强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培养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 角,1 角=10 分。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抽福袋,由红包引入课件:小朋友到商场购物的情境。

问:小朋友去买东西要用什么来买?生:钱2、揭示课题:那你们知道在中国的钱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是什么吗?(人民币)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引入,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熟悉的场景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通过展示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介绍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1认识人民币》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1认识人民币》精品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单元的具体知识结构如下。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年级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有3个方面: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一方面是为后面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作些铺垫。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掌握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1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重难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复习1.10十一是()十,1个十有()个一2.一百有()十十,一百有()个一3.2个十是(),5个十是()二、新授1.揭示课题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2.教学例1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货币学(小学生货币学讲义)课件

货币学(小学生货币学讲义)课件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水 平。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通货膨胀
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对经济有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物价稳定。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投资选择
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 将货币用于投资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风险管理
储蓄和投资都存在风险,需要了解并评估 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货币的消费和支
01
02
03
消费目的
货币用于满足人们的日常 需求,如购买食品、衣物 、住房等。
支出计划
制定合理的预算和支出计 划,确保收支平衡,避免 不必要的浪费。
国际货币单位
在国际交易中,通常使用一些国际货币单 位,如美元、欧元等。
货币的符号和标志
货币符号
货币的符号和标志是用于表示货币价 值的符号和标记,如人民币的符号是 ¥,美元的符号是$。
防伪标志
为了防止伪造货币,货币上通常会有 一些防伪标志,如水印、荧光标记等 。
货币的流通和发行
流通方式
货币的流通方式包括现金流通和转账流通,现金流通是指使 用纸币或硬币进行交易,转账流通是指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 进行交易。
发行方式
货币的发行方式是由中央银行或相关机构负责管理和发行的 ,发行的依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政策的要求。
03
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和价格
总结词
货币的价值和价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价格是货币价值的反映,价值则是由货币的内在属性决定的 。
详细描述
货币的价值是指货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价格则是指货币在市场上的交 换价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例如,黄金作为货币的一种,其价值是由其内在的稀有性 和稳定性决定的,而其市场价格则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课时

4、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即商品的有用性,主要指功能和质量)如面包 能填饱肚子,衣服能保暖等。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就 是商品的价值。
生产商品要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耗费体力
耗费脑力
随堂练习
1. 将下列各项中属于商品的选项选出来( B A农民上交国家的粮食
√)
小结
商品含义 货币产生 货币含义、本质 商品基本属性
D )
B商场里长期滞销的东西
C已经变质的午餐肉 D集市里降价处理的鞋帽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商品和货币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伴随人类社会的 产生而产生,并将永远存在下去.( × ) (2)只有金银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材料.( × ) (3)只要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只要有价值,肯定是 商品.( √ ) (4)不是商品的其他物品都没有价值.(
请你参与
阅读教材P4~5,了解并能复述 出货币的产生过程。
2、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
①物物交换
交换的难度大,成功交换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 好需要对方的商品,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寻找或 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
②一般等价物作 为媒介的交换
③固定地充 当了一般等 价物——货 币产生
贵金属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 羊作为一般等 贝壳作为一般 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 价物,具有携 等价物,具有 带不方便,易 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易破碎等缺点 死亡,易失去 等缺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
津巴布韦货币
主要国家的纸币
英 镑
美 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准备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一、了解人民币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

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延伸活动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2内容提要: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关键词:社会实践能力、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激趣导入。

1.7人民币兑换(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7人民币兑换(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和解答。
- 学生需要提交阅读笔记和思考题的答案,以便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汇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际兑换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民币兑换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际兑换操作等活动,体验人民币兑换的实际应用。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的学生对数学运算和实际应用问题通常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接触过货币知识,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能力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来学习,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并能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视频资源:《货币兑换的实际操作》
- 视频资源:《外汇交易的实际案例分析》
2. 拓展要求:
- 学生需要自主阅读拓展材料,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
- 学生需要观看拓展视频,了解汇率变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兑换的实际操作。
- 学生需要完成相关的阅读笔记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汇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民币兑换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货币》说课课件

《货币》说课课件

谢 谢 大 家 !
再 见!
板书设计Biblioteka 一、货币的产生1、货币的产生经历的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 货币作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产生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 币 (说课 说课) 说课
二、货币的职能
基础教研室
张海
价值尺度(什么是价格)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什么是商品流通) 衍生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 货币
(二)教材特点
本教材充分考虑到我们所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语言较 浅显易懂,使学生容易接受。 本教材知识含量大,理论色彩浓厚,知识跨度 大,相互之间的衔接不流畅。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感到教材略显老化,同时 针对前面第二个特殊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其 他途径补充一些相对新颖实用的知识点,做到不脱 离教材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
(三)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标 能 力 目 标 德 育 目 标 理 学生学 本质, 的能 。 本
(1)体验物物交换的困难,知道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对比货币与一般商品,揭示货币的本质。 (3)理解并掌握货币的职能。
学生能 目 ,
货币 , 道,
生 的 ,
的 ,
, 。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学 生 模 拟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基本职能)----观念的货币 流通手段(基本职能)----现实的货币 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德育渗透
通过讲解货币的作用,老师的主导作用会突 现出来,我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货币,使他们明 白钱不是万能的,它只能买到有价值的商品,它 只能衡量商品的价值大小,而有些东西却是没有 价值的,也就是不能用货币比较大小以及购买, 比如感情、正义、诚信等,并最终告诉学生,对 待金钱的态度应该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二年级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

二年级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

二年级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了解其大小顺序。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人民币的各个面额:1元、5角、1角、5分、1分。

2. 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3. 学会人民币的基本运算: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及其大小顺序。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时的加减运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人民币的起源和作用,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

2. 认识人民币: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了解其大小顺序。

3. 单位换算:讲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让学生学会换算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4. 人民币加减法:教授人民币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5. 购物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

7.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支付的能力。

3.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人民币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识别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2. 人民币计算器:用于辅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3. 模拟购物场景:用于学生实践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4. 课后作业:用于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人民币的起源和作用,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二)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以上内容的教学结构如下图: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两节,共4课时。

第一节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货币的时间价值 教案

货币的时间价值 教案

货币的时间价值教案教案标题:货币的时间价值教案目标:1. 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金融领域的重要性。

2. 掌握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方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思维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金融决策中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白板和马克笔3. 计算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学生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概念,包括未来价值、现值和利率等基本概念。

- 解释为什么在金融决策中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是重要的。

3. 实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房、投资等,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其中涉及到的货币的时间价值。

-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不同时间价值的金额。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一个相关问题,如“如果你有一笔钱,你会选择将其存入银行还是投资于股市?为什么?”-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深入讲解(15分钟):- 继续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深入讲解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方法和工具,如现值和未来价值的计算公式、利率的影响等。

3. 练习与应用(2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强调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解决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金融决策中。

教学评估:1. 在第一课时的小组讨论中,评估学生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在第二课时的练习与应用环节中,评估学生对于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方法和工具的掌握程度。

硬币识别课程设计

硬币识别课程设计

硬币识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硬币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面值硬币的特征和辨识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硬币面值计算和组合。

3. 学生了解货币的基本历史和用途,认识到硬币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培养观察力,提高对细节的注意力和识别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交流与协作能力,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器或相关软件,进行硬币面值统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货币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价值观,树立经济管理的意识。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团队精神,学会公平竞争与合作,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互动性强的数学学科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直观教学和互动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分解,教师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后续评估。

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安排:1. 硬币的基本概念:- 硬币的定义、特征及用途。

- 不同国家硬币的简单对比。

2. 硬币的辨识方法:- 观察硬币的形状、大小、颜色、图案等特征。

- 识别硬币上的数字和文字,理解其代表的面值。

3. 硬币面值计算:- 学习加、减法在硬币面值计算中的应用。

- 实践组合不同面值硬币进行计算。

4. 货币知识拓展:- 简介货币的历史发展。

- 讨论硬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课时:硬币的基本概念及用途。

第二课时:硬币的辨识方法及特征对比。

第三课时:硬币面值计算及应用。

第四课时:货币知识拓展及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 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货币的认识与使用。

货币课件ppt

货币课件ppt
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汇率和国际贸易
货币政策对汇率和国际贸易有重要影 响,如调整利率和汇率政策可以促进 国际收支平衡。
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有直 接影响,如调整利率政策可以影响股 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走势。
中央银行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确保金融机构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
货币的发行流程
印制钞票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和储备情况, 制定钞票印制计划。
投放市场
回收与销毁
对于流通过程中磨损严重或不再流通 的钞票,中央银行会进行回收和销毁 。
印制完成的钞票通过特定渠道投放市 场,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的流通渠道
现金流通
钞票和硬币的直接交换是货币流 通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小额交
易和零售业。
电子支付
通过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等方式 进行的电子支付是现代货币流通的 主要形式,具有方便、快捷、安全 等优点。
金融机构间转账
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划拨和结算也 是货币流通的重要渠道,主要通过 电子清算系统完成。
主要国际货币及其发行国
01
主要国际货币包括美元 、欧元、日元、英镑等 。
02
美元由美国发行,是全 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 结算货币。
03
欧元由欧盟成员国共同 发行,是仅次于美元的 国际货币。
04
日元和英镑也是重要的 国际货币,分别由日本 和英国发行。
区域货币的发展和影响
区域货币是指特定区域内国家共 同使用的货币。
就业和收入分配
货币政策对就业和收入分配有一定影 响,如降低利率可以刺激企业扩大生 产和雇佣更多员工。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第一课时:小额人民币的认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第一课时:小额人民币的认识)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数学书P52-P53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与1分、2分、5分的硬币九种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在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知人民币,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目前正在流通的人民币若干。

学具:每组一个小盆子,里面装1元纸币和硬币各一个、5角纸币和硬币各2个、1角纸币和硬币各10个。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钱币。

(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1、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的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图1、图2和图3。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面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自己某一次购物、乘车或游玩时用了多少钱。

(2)让学生观察第4幅图看到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

2、认识1元、1角、5角、1分、2分、5分师:小朋友们见过人民币吧,先在你们的桌上的盒子里就有人民币,如果你认识的话就向同桌介绍介绍,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开始吧!学生同桌活动,教师巡视。

师:许多小朋友已经介绍好了,现在请看大屏幕,谁来做小老师,介绍这张人民币给大家听?(课件出示1元纸币)师:你怎么知道这是1元的?生指着屏幕:因为我看到这里写着1圆。

师:大家说他介绍得好不好?(好)掌声送给他!谢谢小老师!你们看这个“壹”是大写的汉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我们一般可以通过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内容和作用:1、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一方面是为后面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作些铺垫;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元”师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准备:模拟钱币课题: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小面值人民币教学内容:教科书P52、-P53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之间换算,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3、使学会受到爱护人民币和注意节约的思想教育;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初步学习简单的元、角、分间的换算;教学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内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谈话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它们是谁你们认识它们吗肯定很熟悉了,是吧拿出纸币1角、2角、5角,1元、硬币1角、5角、1元这些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二、新授课,探究新知1、教材52页的主题图出示挂图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画面的意思学生回答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说自己在某次购物中、游玩时用了多少钱;2 请看第4幅图,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师问: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你存钱干什么吗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们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买来的对,买东西离不开钱也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2、认识人民币知识点:A、了解人民币正面和背面的图案人民币的面值不同,正面和背面的团也不同B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C了解人民币面值的表示方法D人民币的分类①按质地分:纸币、硬币②按单位分:A、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6种面值,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B、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3种面值:1角,2角,5角C、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3种面值: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1、操作初认人民币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板书: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2再认人民币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小游戏:把已准备好的模拟钱币分发给学生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3、元、角、分的关系1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角和分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1角1角地数,10个一角师1元,所以一张1元的纸币可以换10张1角地纸币,同样的一个1元硬币可以换10个1角硬币;角是比分大的人民币单位,1分1分地数,10个1分师一角,所以一个1角地硬币可以换10个1分硬币;师:出示一张1元的纸币,并提问:可以换多少张1角的1角的硬币可以换多少个1分地硬币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全体学生齐读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想一想: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三、巩固新知,课堂作业设计1、课本53页做一做2、课本53页做一做3、做相关联系,如练习十二第1、2题,自主学习练习册四、课堂总结五、板书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课题: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认识大面值人民币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2.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每种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难点: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1元= 角10角= 元1角= 分10分= 角2、请拿出5角,有多少种方法A、一张5角B、5张1角C、1张1角和40个1分D、50个1分F、30个1分和2角··二、新授课,探究新知1、谈话引入师:老师做顾客,小朋友们做银行工作人员,请你们帮我换一换钱,好吗你们现在正在银行工作,小心不要出错了,你们能行吗教师拿出一张5元的人民币,提问:我搭公交车需要把这5元钱换成1元1元的,谁能帮我呢学生在课桌上摆出5张1元的模拟人民币,教师巡视;出示挂图,教学例3(1) 出示我国发行的各种大面值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2) 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么多种大面值的人民币;2、教学例 45元是5个1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的10元是10个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的10元是2个5元,一张10元可以换2张5元的20元是20个1元,一张20元可以换20张1元的20元是2个10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的20元是4个5元,一张20元可以换4张5元的50元是50个1元,一张50元可以换50张1元的50元是5个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的50元是10个5元,一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的100元是100个1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0张1元的100元是2个5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的100元是5个2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的100元是10个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的100元是20个5元,一张100元可以换20张5元的师:用那么多钱来换,有没有搞混啦 现在来考考大家,这些钱这么在生活中应用 三、巩固新知,课堂作业设计1、做一做练习十二第3、4题 元 5元 元 元 元2、做练习十二第5题3、做一做练习十二第6题4、做一做练习十二第7题5.拓展提高应找回多少钱1这盒巧克力8元,玲玲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玲玲多少钱豆豆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2这把小剪刀3元,毛毛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3一个棒棒糖5角钱,东东买了2个,他给售货员阿姨1元钱,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课后实践活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块儿逛超市,去看看超市里商品的价格牌,记住几样商品的价格;四、课堂总结课题:认识人民币第三课时、简单的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57例5、例6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体会转化思想;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准备:商品标价签,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复习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2、口答3元= 角50角= 元8元= 角70角= 元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教学例5:1.复名数换成单名数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3对比发现换算方法:要想知道1元2角等于多少角,想:1元可以换成10个1角,再加上2个1角,合起来就是12个1角;板书:1元=10角1元2角=10角+2角=12角2、单名数换成复名数想: 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1角想一想:18角= 元角换算方法:先将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师1元,再将1元和剩下的8角合在一起,即1元8角;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例6:1、知识点:1相同单位的计算2不同单位的计算3几元几角与几角或几元的计算教学例6;出示例6挂图;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教师活动: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活动,齐答师:我带来了3种形态各异的气球,你们喜欢什么样子的生:可以自由挑选喜欢的气球;师:你们喜欢这些气球吗你要答对我提的问题老师就把这些气球当奖品送给你们,想不想要学生教师活动: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每次只能买2个气球;2、归纳总结:人民币的简单计算:①单位相同时,直接列式计算,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三、巩固新知,课堂作业设计1、P57做一做第1题3元9角= 角26角= 元角2、P57做一做第2题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4.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四、课堂总结五、作业布置1、P57练习十三第3、6题;2、练习册课题:认识人民币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58例7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计算,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难点:指导学生有序思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复习导入2元5角= 角45角= 元角1元9角= 角75角= 元角2、模拟购买玩具的活动,活动中老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引入新课··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出示挂图,教学例7模拟购物活动老师:周末,妈妈和玲玲一块儿来到邮政报刊门市部,妈妈用购书券买了一些书,玲玲看到了一些适合小朋友看的杂志,也想买;购书券只剩下13元了,妈妈说:“玲玲,你选两本杂志正好用完妈妈的购书券吧”玲玲该怎么选呢理解题意师: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怎样叫做“正好用完”呢出示:师:你能根据妈妈的要求选出正好13元的两本杂志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探究问题,寻找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一、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选出了这两本杂志;可是玲玲是这样选的:师:玲玲选的杂志符合妈妈的要求吗学生得出:5+6=11元这两本杂志共计11元,比13元少了,11<13 不能买这两种杂志;师:那该怎么调整呢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 师:玲玲接受大家的意见,她换了一本贵一些的杂志,小朋友们帮她看看,这回符合要求了吗学生得出:5+7=12元这两本杂志共计12元,还是比13元少了,12<13 不能买这两种杂志;师:还可以怎么调整呢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再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 师: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吗换成这两本杂志行吗学生得出: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总价就超过13元,6+8=14元变成14元了,不符合要求;只把连环画换成卡通世界就正好是13元;5+8=13元13=13 可以买这两种杂志6+7=13元13=13 也可以买这两种杂志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方法二、1师:妈妈让玲玲从这些杂志中选出2本,玲玲可以怎样选呢指名学生回答; 2师: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种不同的情况,从这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玲玲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怎样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而且不重复、不遗漏呢分组活动:怎样把把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3汇报交流先让学生说一说搭配的方法,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方法用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板书: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3.解决问题再分别算一算: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5+6=11元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5+8=13元√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5+7=12元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6+8=14元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6+7=13元√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8+7=15元学生得出: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和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搭配正好13元,符合要求;三、巩固新知,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教材P58“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3.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四、课堂总结五、课后作业布置课题:认识人民币第五课时、认识人民币复习课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复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2、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用钱,进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难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教学准备:人民币、学具商品、纸币玩具教学过程:一、基本知识复习1、人民币有几种单位请从大到小排列;元、角、分2、我们要学会哪些知识3、从大到小说说人民币的面值;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角:1角、2角、5角;分:1分、2分、5分;二、认一认1 整体认识师:我们首先要观察的是人民币,认一认,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呢摆出人民币2 分类感受同学们真不错,谁能帮老师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预设1:按质地分:纸币、硬币预设2:按面值分:元,角,分以元为单位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哪些学生说,教师展示元币以角为单位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哪些学生说,教师展示角币以分为单位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哪些学生说,教师展示分币这三个单位谁大谁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学生齐读换算三、换一换1、考一考请学生上来黑板做一做7元= 角50角= 元7元6角= 角16角= 元角30角= 分23角=元角2、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这些换钱都没有难住大家,拿这些要换的钱你们能不能很快的算出来了在换钱的过程中,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认真听,动脑想,同学们真会学习换钱游戏:出示100元币这儿有一张面值是100元的人民币,你能换成其它面值的人民币吗50元的又该怎么换呢师:教师出示大面额人民币,要求说一说20元是2个10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的20元是4个5元,一张20元可以换4张5元的50元是50个1元,一张50元可以换50张1元的50元是5个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的50元是10个5元,一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的100元是100个1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0张1元的四、算一算出示实物图片和价格学生读价格①气球0.30元②牙刷4.30元③矿泉水1.60元④书包15.20元师:谁来介绍一下商品的价格生介绍2购物师:你会算钱吗师:考考你,要说出是如何算出来的;问题一:买一个气球和一瓶矿泉水一共需要多少钱问题三:拿1元钱买一个气球,找回多少钱小结:在算钱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元+元,角+角元-元,角-角,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从小单位算起;小朋友们在课堂上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真好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

1元的课程设计

1元的课程设计

1元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1元的货币概念,认识到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1元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加减法运算,并理解其经济意义。

3. 学生了解1元与其他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如100分等于1元。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通过实际操作,运用1元进行购物、找零等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1元与其他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元进行问题分析和决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认识到货币的价值,学会珍惜和合理使用。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分享和倾听。

3. 学生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提高对国家经济的认识和关注,培养爱国情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数学课程,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1元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货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货币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1元的价值和作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货币概念:介绍货币的定义、功能以及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1元作为基本货币单位的意义。

2. 1元的认识: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1元的图案、面额和防伪特征,了解1元与其他面额货币的关系。

3. 1元的计算:教授1元与其他货币单位(如分、角)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找零等场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与1元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购物预算、模拟市场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1元的价值,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货币学(小学生货币学讲义)课件

货币学(小学生货币学讲义)课件
提高安全意识
不轻信陌生人的投资建议或银行账户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
3
及时报警和处理
如发现金融诈骗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报警和处 理。
05
货币的未来发展
数字货币的出现与影响
数字货币的定义
01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货币,如比特币、以太
坊等。
数字货币的特点
02
去中心化、匿名性、全球性、总量有限等。
销毁
销毁是指将不再流通的货币进行破坏、焚烧或溶解等处理, 以确保货币不再重新流入市场。销毁过程需要严格的安全措 施和管理制度,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04
货币与生活
购物时如何使用货币
认识货币
了解货币的种类、面额和识别真假货币的方法。
购物时使用货币
在购物时,使用货币进行支付,并注意找零。
储蓄和理财
货币的材质
金属货币
早期的货币多为金属材质,如金 、银、铜等。
纸币
现代社会中,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 形式,由特殊的纸张和油墨印制而 成。
电子货币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货币如数字 货币也逐渐普及,成为现代支付方 式的一种。
03
货币的流通
货币的发行
中央银行发行
中央银行负责制定货币发行计划 ,通过印制和铸造等方式将货币
投放到市场。
商业银行投放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和存款等业务 ,将货币从中央银行投放至市场
,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需求。
政府投放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方式,将货 币投放到市场,用于公共服务和
基础设施建设等。
货币的流通方式
现金流通
现金流通是指以纸币和硬币等形式存在的货币流通方式,具有直 接性和便利性等特点。

《钱》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钱》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钱”发展演变的历史,梳理“钱”的经济学脉络。

能力目标:学习融观点于说明中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做法。

【教学重点】认识钱与经济活动的紧密关系,梳理“钱”的经济学脉络。

【教学难点】归纳信息,把观点融于说明之中。

【教法】品读法,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生是海,金钱是船夫。

如无船夫,度世维艰。

——威克林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

——马克·吐温这一张张小小的钞票,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从王则柯教授的文章——《钱》里寻找答案吧!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王则柯,当代经济学家,1942年出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

近年来,他致力于经济学教育现代化的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擅长用流畅的语言,将经济学的高深和精妙通俗化,并传达给大众,几十年来为读者奉献了众多畅销作品,发表《商品经济和知识分子》等论文,出版《混沌与均衡纵横谈》等著作。

2.背景简介本文写于1999年,此时的中国经过21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从“钱”的角度探讨中国和世界经济学脉络,提醒我们在各种说法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各种问题,以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3.文体随笔,散文的一种,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王则柯的随笔,历来文字平易晓畅,质朴中流露出他的智慧和人文关怀。

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济学功底为底色,小事随手写来,别有一番意味。

4.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字音:耶稣商贾迄今脉络兑换逞能毋庸置疑字形:迄今/收讫贬值/针砭字义:商贾云集应运而生谈虎色变豆腐渣工程经济学脉络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2),从经济学脉络的角度提出论题——钱。

大班人民币主题课程设计

大班人民币主题课程设计

大班人民币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面额的认识和换算。

2. 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货币的基本使用规则。

3.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货币计算方法,如加减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交易,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提高对货币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货币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节约使用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培养爱国情怀。

3. 学生通过学习人民币知识,增强对经济生活的关注和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课程,以人民币知识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其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班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人民币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人民币的起源、发展历程- 各种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人民币的设计特点及防伪知识2. 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货币的使用规则、交易方式- 简单的货币计算方法(加减法运算)- 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3.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面额认识及换算- 第二课时:人民币的设计特点及防伪知识,结合实物观察- 第三课时:货币的使用规则及简单计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 第四课时: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开展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4. 教材章节与内容列举:- 教材第三章《货币与金融》,第一节“货币的认识”- 教材第三章《货币与金融》,第二节“货币的计算与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教材为依据,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人民币相关知识。

高中政治必修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高中政治必修一一文不名,使英雄气短,百万英镑,识世间冷暖;金融风暴,顿使经济衰退,人民币稳定,尽显大国风范。

为货币有如此魔幻般的力量?它是产生和演变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我们该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这就是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所要回答的问题。

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

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教学重点1.货币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货币第一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从容说课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只有懂得货币,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本节前两框题就是讲货币的有关内容的,包括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其中第一框货币的产生既不是本课的重点,也不是难点,加上学生对货币已具有较多感性认识,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学,教师适当指导、点拨,最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说,导读环节,借助录像形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进入到认真自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引用故事,设置情景,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很好地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第二框讲货币的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个基本职能是重难点,应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其余三种职能让学生一般了解即可。

为突破重点,特采取了以下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比如出示阅读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质疑,引导学生思考、释疑等,在是由生的双向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空洞乏味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现实材料相结合,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具体论、形象化;另外,首尾呼应,课前设情景、提出问题,课后问题再现,总结练习,检验巩固。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含义,比较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异同,从而理解货币的本质。

能力方面:从分析货币的起源,到概括总结货币的本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结合学生对货币本质的模糊认识,培养他们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通过对我国货币的简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端正学生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使学生明确对待货币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的影响。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教学难点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相结合。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相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播放电影《欧也妮·葛朗台》的录像片断,再现葛朗台吝啬、贪婪面目。

他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把藏着的金币拿出来看一看。

在他临死前还要求女儿把金币放在眼前,念叨着:“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当他快要咽气时,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放到他嘴边的时候,他竟然伸出手来,恨不得把十字架抢过去。

[师]:欧也妮·葛朗台因他极度的吝啬和贪婪而著名,在我们感到有些可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为什么有些人对货币的崇拜如此狂热?货币到底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方案二:(多媒体播放:繁荣的市场,熙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收款台前长蛇阵般等着付钱的人流,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师]:用钱买东西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

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来学习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讲授新课]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板书)首先请同学们看看历代中国曾有些什么样的货币。

(多媒体展示:中国历代货币。

) 商朝:贝币;周朝: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秦朝: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汉朝:“五株钱”;唐朝:开元通宝;清朝:机制铜元、银元。

……中国是世界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中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四千年的历史。

那么,到底货币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怎么产生的?这要从商品交换的发展说起。

请同学们回忆:商品交换出现于什么时候?最初的商品交换是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生]:商品交换出现于原始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那时的交换是商品和商品直接相交换,因为货币还未出现,所以不可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师]:是的,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才得以产生,商品交换也才由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所以,可以说——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板书)[师]:纵观商品交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商品交换大致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要求学生快读、粗读,能够归纳出四个阶段即可,具体内容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让学生逐步地去把握。

)(1)偶然的物物交换(板书)这是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两个部落之间的商品交换,这种交换的发生很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只有当偶而有了剩余产品时,双方才拿去交换。

至于交换的比例,一袋米是换两只羊还是三只羊,也是偶然的。

因为此时商品交换在双方的经济生活中占极小的位置,彼此都不十分在乎和计较。

例如:人们偶然地用两只羊换一把石斧,用等式表示就是:两只羊=1把石斧(副板书)。

在这个等式中,羊的价值是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的,石斧是表现羊的价值的手段。

在这里,石斧已经具有一种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特殊作用,人们把石斧看作是价值的代表,或者说与价值等同。

我们就把这种价值的代表称为等价物。

即:一把石斧是两只羊的等价物。

这就是货币产生的第一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其价值形式就是:2只羊=1把石斧。

那么,大家想一想:羊和石斧的使用价值不同,为什么2只羊=1把石斧?[生]:2只羊的价值与1把石斧的价值相同。

[师]:商品所以能互相交换,必须有同质的东西才能比较,即它们的价值相同。

而各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不能进行比较,因此2只羊=1把石斧的数量比关系与使用价值无关。

而相同价值的商品很多,后来人们商品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

同学们知道,反映古代奴隶社会生活的《荷马史诗》,其中就提到,长发的希腊人在卖酒,有的人用青铜去换,有的人用铁去换,有的人用牛或牛皮去换,更有的人用奴隶去换……这还是不是偶然的物物交换?[生]:(纷纷回答)不是,这是扩大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板书)这是货币产生的第二个阶段,是一种商品和多种商品的相互交换,无论是商品交换的次数,还是交换的种类都不断扩大,已经不再是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的偶然交换了。

像希腊人的酒,可以用青铜、铁、牛、牛皮甚至奴隶去交换,或者说酒的价值可以通过多种商品来表现。

这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所带来的。

这种扩大的物物交换,其价值形式可以这样表示:(多媒体显示)[师]:从这一价值形式中,我们看到了多种商品成为了两只羊的等价物。

但是,就是因为交换越扩大越经常,物物交换的缺点也越突出。

物物交换有什么缺点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则故事,从中可以体会。

一位欧洲旅行家在非洲野蛮部落想雇一条小船到另一个地方去。

但船的主人要他用象牙付帐,才肯将船出租,经过打听,他得知有个叫沙里布的人有象牙,沙里布愿意用象牙交换呢料,他又打听到有呢料的人,想用呢料换针,幸亏这位旅行家带有铜针,于是他就用铜针换来呢料,接着又用呢料换来沙里布的象牙,最后再把象牙付给船主。

经过这样一番周折,他才取得了使用小船的权利。

这种交换怎么样?[生]:太麻烦、太费周折了,不容易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师]:是的。

我们结合教材P14的例子同样可以说明这种物物交换的缺陷性。

原来,物物交换要想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恰好同时需要对方的商品,否则,交换就不能成功;如果一方情愿,另一方不情愿,交换便发生困难,不能成功。

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无需杞人忧天,困难总是和解决困难的办法一同产生。

我们的前人经过无数次商品交换的实践,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座的各位同学比前人更聪明,想想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生]:寻找一种大家乐意接受的商品,先同这种商品相交换,然后就比较容易换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师](小结):是的,人们就是在无数次的商品交换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某一地区的市场上,人们比较乐意接受羊,人们就先拿自己的商品换回羊,然后再拿羊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羊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这就是说,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出现了各种商品共同的等价物。

这种共同的等价物也叫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帮助人们解决了交换的困难,这就是商品交换的第三个阶段。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板书)[师]:什么是一般等价物?[生]: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师]:对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首先一般等价物是商品;其次它又不同与其他商品,它具有特殊性,它特殊就特殊在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比如羊,当它从整个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它的地位一下子就变得与众不同,它可以 四把石斧 三十尺布 十克黄金两只羊=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了,其价值形式可表示为:(多媒体显示)同学们仔细看这一阶段的价值形式,比一比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交换与以前有什么不同?[生](讨论发言)以前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和卖同时进行,没有任何媒介。

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交换就分为两步: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

可见,这时的商品交换是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买和卖分离了。

[师]:不过这时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往往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用这种商品来充当,而在另一时期、另一地区用另一种商品来充当。

历史上像羊、布、贝壳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我国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一是贝,因此许多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汉字都有贝字作偏旁,大家能写出几个贝字偏旁的汉字吗?[生]:(踊跃回答)贫、赔、赚、账、赊等。

[师]:但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羊、贝壳等的缺陷也越来越暴露出来,比如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它还会生病,甚至会死亡;贝壳价值小易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交换行为。

所以人们在商品交换中,有意识地寻找一种恰当的东西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经过长期商品交换实践的筛选,最后金银取得了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金银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成了货币。

这就是商品交换的第四个阶段。

(4)货币的产生(板书)[师]: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的形式又发生了变化,商品生产者先拿自己的商品同金银交换,然后再用金银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其价值形式可以表示为:(多媒体显示)以上就是货币产生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的产生。

关于货币的产生,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是什么意思呢?(鉴于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再现前面的课件,以生动地体现货币的产生过程)(1)偶然的物物交换两只羊=一把石斧(2)扩大的物物交换四把石斧三十尺布十克黄金=2只羊四把石斧 三十尺布 十克黄金两只羊=四把石斧三十尺布十克黄金=10克黄金(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4)货币的产生[师]:从上面的投影,我们可以看出,货币产生前,黄金、白银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它同米、羊、布、石斧一样,在前两个阶段充当过个别的或特殊的等价物,后来又成为一般等价物,最后才取得了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