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明挖基坑监测方案
(整理)地铁明挖车站基坑监测方法.
地铁明挖车站基坑监测方法
内容清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附图丰富,值得参考
资料目录
1 编制依据
2 编制说明
3 工程概况
4 施工监测的目的及要求
5 监测工作内容、频率及布点位置
6 监控量测布点及监测方法
7 监控量测组织管理
8 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9 保证规定
10 安全保证措施及有关的紧急预案
内容简介
本专项监测方案以“防变形、防沉降、防垮塌、保安全”为工作重点,编制充分考虑了施工监测信息对施工指导的特点,并区别于第三方监测的验证监测,按照一般部位常规监测、特殊部位重点监测的原则,重点加强基坑及周边管线的监测。
【监控量测布点及监测方法】
基准点监测;地表沉降监测;地下管线监测;建筑物沉降监测;支撑轴力监测;桩体位移;桩顶沉降和位移;基坑底部隆起
围护结构变形量测示意图
轴力计安装示意图
建筑物沉降测点的布设。
轨道施工监测实施方案范本
轨道施工监测实施方案范本一、前言。
轨道施工监测是轨道交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轨道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轨道施工监测实施方案范本,以供相关单位参考和借鉴。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轨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施工安全;2. 监测轨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线路平稳;3. 监测轨道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保护周边生态环境;4. 监测轨道施工中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三、监测内容。
1. 地质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地下岩层情况等;2. 地表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地表裂缝、地表变形等;3. 环境监测,包括噪音、振动、扬尘等环境影响;4. 施工质量监测,包括轨道几何尺寸、轨道平整度、轨道弯曲度等。
四、监测方法。
1. 地质监测方法,采用地下水位监测仪、地下水压力监测仪、地质雷达等设备进行监测;2. 地表监测方法,采用全站仪、GPS测量仪等设备进行监测;3. 环境监测方法,采用噪音监测仪、振动监测仪、扬尘监测仪等设备进行监测;4. 施工质量监测方法,采用轨道几何测量仪、轨道平整度测量仪、轨道弯曲度测量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五、监测频次。
1. 地质监测,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进度,制定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周一次;2. 地表监测,根据地表沉降情况,制定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日一次;3. 环境监测,根据施工活动和周边环境情况,制定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日一次;4. 施工质量监测,根据轨道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制定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日一次。
六、监测报告。
1. 地质监测报告,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地下岩层情况的监测结果及分析;2. 地表监测报告,包括地表沉降、地表裂缝、地表变形情况的监测结果及分析;3. 环境监测报告,包括噪音、振动、扬尘等环境影响的监测结果及分析;4. 施工质量监测报告,包括轨道几何尺寸、轨道平整度、轨道弯曲度等施工质量监测结果及分析。
明挖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专家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编制依据 (1)1.1 任务委托 (1)1.2 法律法规文件 (1)1.3 主要技术标准 (1)1.4 工程相关资料 (2)2 工程概况 (2)2.1 工程背景概述 (2)2.2 工程周边环境情况 (3)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2.3.1 工程地质 (3)2.3.2 水文地质 (4)2.4工程设计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法 (5)3 监测目的 (6)4工程风险分析及监控重点 (6)4.1 风险工程清单 (6)4.2 监测重点分析 (7)5监测内容及要求 (7)5.1 监测等级 (7)5.2 监测范围 (7)5.3 监测对象、项目及精度 (7)5.3.1 仪器监测对象、项目及精度 (7)5.3.2 巡查对象及巡查内容 (8)5.4 监测频率及周期 (9)5.4.1 仪器监测频率及周期 (9)5.4.2 巡查频率及周期 (9)5.4.3 特殊情况频率调整原则 (9)5.5监测控制值及预警管理标准 (10)5.6 监测点布置原则 (11)5.7 监测初始值采集要求 (11)6监测作业实施方法 (11)6.1 控制网施测 (11)6.1.1 平面控制网 (11)6.1.2 高程控制网 (14)6.2 现场监测作业方法 (17)6.2.1 道路及地表沉降监测 (17)6.2.2 围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19)6.2.3 围护结构桩体变形监测 (22)6.2.4 支撑轴力监测 (25)6.2.5 桩顶沉降监测 (27)6.2.6 地下水位监测 (28)6.2.7 桥墩竖向变形及差异沉降监测 (28)6.3 现场巡查作业方法 (29)6.3.1 道路地表巡查 (29)6.3.2 明挖法基坑现场安全巡查 (30)6.3.3 桥梁巡查 (30)6.4 监测成果分析方法 (31)7 监测信息反馈 (32)7.1 监测信息反馈流程 (32)7.2 监测信息反馈要求 (32)7.2.1 正常情况下的信息反馈 (32)7.2.2 预警状态下的信息反馈 (32)7.3 监测成果报告格式 (34)7.3.1 报告内容 (34)7.3.2 日常报表格式 (35)8 监测工作量预计 (35)8.1 现场监测工作量 (35)8.2 现场巡查工作量 (35)9 监测实施作业组织计划 (36)9.1 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 (36)9.2 监测投入仪器设备 (36)9.3 监测工作进度计划 (36)10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及安全保障措施 (37)10.1 质量保障措施 (37)10.1.1 质量管理目标 (37)10.1.2 质量风险点分析 (37)10.1.3 质量管理保障流程 (37)10.1.4 各监测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38)10.2 环境保障措施 (40)10.2.1 环境管理目标 (40)10.2.2 环境保护风险点分析 (40)10.2.3 各监测环节环境控制措施 (40)10.3 职业健康及安全保障措施 (41)11 工程监测应急预案 (42)11.1 工程风险监测应急预案 (42)11.2 监测作业安全应急预案 (43)11.2.1 应急监测组织机构 (43)11.2.2 作业安全应急处理流程 (44)11.2.3 监测作业安全应急情况及处理措施 (45)12 与工程相关单位的配合措施 (48)13 其他说明 (49)14 附件及附图 (49)长春市地铁2 号线一期工程袁家店站~长春西站区间明挖段第三方监测项目监测方案1 编制依据1.1 任务委托1)《长春市地铁 2 号线一期工程第三方监测一标段招标文件》;2)《长春市地铁 2 号线一期工程第三方监测一标段合同文件》。
地铁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地铁基坑监测实施方案地铁基坑监测是地铁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监测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地铁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为了保障地铁基坑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监测设备的选择。
在地铁基坑监测工作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根据地铁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变形监测仪器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二、监测点的设置。
在地铁基坑监测工作中,监测点的设置至关重要。
我们将根据地铁基坑工程的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监测点,覆盖基坑周边的地质环境和建筑物,以全面监测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三、监测频次和时段。
地铁基坑监测工作需要进行定期监测,以及在特定施工阶段进行实时监测。
我们将根据地铁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变形情况,合理安排监测频次和时段,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地铁基坑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保障地铁工程安全的关键。
我们将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地铁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
五、监测报告的编制。
地铁基坑监测工作结束后,我们将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将包括监测数据的详细情况、问题分析和解决措施等内容,以及对地铁基坑工程安全施工的建议和意见。
六、应急预案的制定。
在地铁基坑监测工作中,我们将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应急预案将包括监测设备故障处理、监测数据异常处理、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确保地铁基坑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监测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地铁基坑监测工作将接受相关部门和专家的监督和评估。
我们将积极配合监督和评估工作,接受监督和评估的结果,并及时改进和提升地铁基坑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地铁基坑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保障地铁工程的安全施工,确保地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地铁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地铁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监测目的:一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指导后续工程的施工,二是确保周围建筑物的稳定及施工安全,三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根据招标文件中有关施工监测部分的精神,结合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及基坑的开挖深度和工程结构型式的特点来考虑,我们认为监测重点为监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沉降、地表变形、钢支撑受力、地下水位以及地下管线变形等方面监测。
1.监测组织与程序建立专业监测小组,根据业主要求委托有资质和有业绩的单位进行,并由具备独立资质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仪器的埋设和调试、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软件,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同时与预测的数据进行对照,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
2. 监测项目地下工程按信息化设计,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控量测: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地表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以修改和完善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
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用反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使设计更符合实际,以便指导今后的工程建设。
测点布置、监测手段与监测频率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手段与监测频率详见明挖段监控量测表。
3.监测方案及相应措施1)地面沉降(1)监测方法:主要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情况。
监测方法是在地表埋设测点,用水准仪进行下沉的量测。
根据量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基坑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2)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在基坑周围地面上,间距10~20米。
(3)量测频率:见监测项目汇总表(4)量测精度:±1mm(5)相应对策:当地表沉降速度过大,加快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用加强支撑和加固地层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广州某地铁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广州地铁盾构始发井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内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北端风井施工监测,对基坑围护结构连续墙水平位移、土体侧向变形、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为施工提供连续可靠的预警信息,指导工程安全合理的进行。
[摘要]:监测点位布置方法1.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北端风井为9标盾构始发井(兼做8标盾构吊岀井),设计里程为YDK-21+652.0~YDK-21+701.8;长度为49.8米,宽度25.5米,深度22.234~23.544米;此井是地下三层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
井身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联合支护方式,地下连续墙兼做止水。
此风井的地质概况从上往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洪积粉细砂层、洪积中粗砂层、洪积砾砂层、洪积土层、洪积淤泥质土层、残疾土层、碎屑岩岩石全风化带、岩石强风化带、岩石中等风化带和岩石微风化带。
风井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稳定水位埋深为-2.15—8.50m,标高为 3.61—17.53m,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5—10月为两类,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为2.5—3.0m。
根据基坑功能,结合地质及周边环境,依据广东省和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此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地面最大沉降量和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均不得大于±30mm。
2.施工监测目的2.1通过实施现代化的施工监测技术,为施工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信息资料,以科学的数据、严谨的分析来指导预防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指导现场施工及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目的,实现节约建设成本及加快施工进度的要求,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
2.2为了实施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掌握地层与围护结构体系的状态,及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
基坑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准确了解和推断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各种影响程度、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在设计和施工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铁明挖基坑监测方案
地铁明挖区间基坑监测方案(含附属配套工程K5+548.902~K6+956.257)*****勘察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工程编号:方案编号:音乐学院~中村站明挖区间基坑监测方案编写:审核:审定:上海**工程勘察有限公司2018年12月目录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 - 5 -1.1工程概况.................................................................................................................. - 5 -1.2 周边环境...................................................................................................................... - 7 -1.3 地下管线...................................................................................................................... - 9 -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 10 -1.4.1 工程地质.......................................................................................................... - 10 -1.4.2 水文地质.......................................................................................................... - 21 -第二章监测方案总体概述...................................................................................................... - 24 -2.1方案编写依据............................................................................................................. - 24 -2.2监测的目的及流程..................................................................................................... - 25 -2.3监测原则..................................................................................................................... - 26 -2.3.1系统性原则....................................................................................................... - 26 -2.3.2可靠性原则....................................................................................................... - 26 -2.3.3与设计相结合原则........................................................................................... - 27 -2.3.4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 - 27 -2.3.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 - 27 -2.4监测范围及监测等级.................................................................................................. - 27 -2.5风险源及应对措施...................................................................................................... - 30 -2.6监测内容...................................................................................................................... - 35 -2.7周边环境监测点统计表.............................................................................................. - 35 -2.8音中明挖区段基坑监测工作量统计表...................................................................... - 36 -第三章控制点布设方案.......................................................................................................... - 37 -3.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 37 -3.2控制测量...................................................................................................................... - 40 -3.2.1 仪器设备选用.................................................................................................. - 40 -3.2.2 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 41 -第四章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监测方案.................................................................................. - 42 -4.1桩顶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 - 42 -4.2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 45 -4.3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48 -4.4 支撑轴力监测............................................................................................................. - 49 -4.5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 52 -4.6立柱、盖板竖向位移监测......................................................................................... - 54 -4.7锚索拉力监测............................................................................................................. - 54 -第五章地表、周边环境监测方案.......................................................................................... - 55 -5.1 地表沉降监测............................................................................................................. - 55 -5.2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 55 -5.3 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 - 56 -5.4 建(构)筑物倾斜监测............................................................................................. - 57 -5.5建筑物裂缝监测.......................................................................................................... - 59 -第六章现场巡视观察.............................................................................................................. - 64 -6.1 现场安全巡视的目的................................................................................................. - 64 -6.2 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及方法......................................................................................... - 64 -6.3明挖基坑现场安全巡视的内容如下: ......................................................................... - 65 -6.4现场安全巡视的资料整理.......................................................................................... - 66 -第七章监测点标识及保护措施.............................................................................................. - 68 -7.1 监测点的标识............................................................................................................. - 68 -7.2 监测点的保护............................................................................................................. - 68 -7.2.1 地表、管线竖向位移点的保护...................................................................... - 69 -7.2.2 基坑监测点/孔的保护..................................................................................... - 69 -7.2.3 水位孔的保护.................................................................................................. - 70 -7.2.4 支撑轴力测点保护.......................................................................................... - 70 -7.2.5 与施工单位的配合.......................................................................................... - 70 -7.3 监测点的受损恢复..................................................................................................... - 71 -第八章施工组织、仪器设备、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 74 -8.1 项目组织结构............................................................................................................. - 74 -8.2岗位职责...................................................................................................................... - 75 -8.3 仪器设备..................................................................................................................... - 76 -8.4 监测频率..................................................................................................................... - 76 -8.5 监测报警值................................................................................................................. - 77 -8.6 巡查预警..................................................................................................................... - 80 -第九章监测信息反馈体系、报消警流程及应急预案.......................................................... - 82 -9.1 监测成果反馈............................................................................................................. - 82 -9.2 监测报警流程............................................................................................................. - 83 -9.2.1 报警等级.......................................................................................................... - 83 -9.2.2 报警信息发布.................................................................................................. - 83 -9.3 报警响应..................................................................................................................... - 83 -9.4 监测消警流程............................................................................................................. - 85 -9.5 应急预案..................................................................................................................... - 87 -9.5.1 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 87 -9.5.2 应急指挥组分工与职责明确.......................................................................... - 87 -9.5.3 成员的主要责任.............................................................................................. - 87 -9.5.4 仪器、人员调集措施...................................................................................... - 88 -9.5.5 资料保护措施.................................................................................................. - 88 -9.5.6 监测仪器配备.................................................................................................. - 88 -9.5.7 监测数据报警.................................................................................................. - 88 -9.6 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 89 -9.7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 89 -9.8 应急仪器设备管理..................................................................................................... - 90 -第十章全质量环境风险控制.................................................................................................. - 90 -10.1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 - 90 -10.2 质量风险控制.......................................................................................................... - 98 -10.3 环境风险控制........................................................................................................ - 100 -第十一章附图........................................................................................................................ - 104 -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1.1工程概况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工程土建施工SGHF-3标段为中铁四局与浙江交工集团联合体中标项目,本项目为音乐学院站~中村站明挖区间(含附属配套工程K5+548.902~K6+956.257)。
地铁站出入线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监控监测方案
地铁站出入线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监控监测方案1监控监测的目的1、为适应x轨道交通x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降低工程经济和工期损失,为x轨道交通x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2、保证x地铁站出入线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保护周围环境,基坑开挖过程中应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优化设计,使支护结构的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3、监测数据和相关分析资料可成为处理风险事务和工程安全事故的重要参考依据。
4、为建设管理单位对x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提供支持,通过现场安全监测、现场安全巡视和安全状态预警,较全面地掌握各工点的施工安全控制程度,对施工过程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管理。
5、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2主要监测项目根据x轨道交通x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并综合考虑技术的可行性,x地铁站停车场出入线的监测项目及对象见表7-1。
表7-1 x地铁站停车场出入线监测项目表注:监测过程中应对开挖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观察记录;围护结构的观察描述;邻近建(构)筑物及地面的变形、裂缝等的观察描述;监测设施的检查。
3相关监控量测标准3.1 监测频率及周期本工程监测频率见表7-2所示。
各监测项目在施工开始前取得初始值,施工开始后按要求的频率进行监测,当工程施工结束,施工影响安全的因素消除,监测对象变形趋于稳定后,方可停止相应的监测工作。
表7-2 监测频率表3.2 监测控制值根据本工程设计文件,各监测项目控制值见表7-3所示。
表7-3 控制值统计表注:表中f为构件的承载能力设计值,fy为支撑的预应力设计值。
4主要测量方法及步骤4.1沉降监测方法本项目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奇偶站交替的方法进行水准观测,测站的观测顺序如下:①往测奇数站上:后-前-前-后偶数站上:前-后-后-前②返测奇数站上:前-后-后-前偶数站上:后-前-前-后沉降监测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二等垂直沉降监测主要技术要求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见表7-4。
明挖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设计研究
近年 来 , 明挖 法施 工 具 有 安全 经 济 性 好 和工 期 短 等显 著特 点成 为地 铁 车 站 施 工 首 选 , 基 坑 开 挖 在 大 深 城市 发展 迅 速 。2 0 0 7年 初 , 州 地 铁 1号 线 开建 , 杭 车
站大 部分 采用 明挖 法施 工 。 由于地 铁 车站 一般 位 于城
工 法 围护 。 2 检 测 方 案 设 计
深 基坑 工 程 施 工 监 测 基 本 方 法和 原 理 , 合 该 深 基 坑 工 程 的 开 结
挖 围护 方 案 , 其 进 行 包括 围 护 桩 桩 身 内力 及 桩 体 变 形 、 支 对 钢
撑 轴 力 、 下 水位 等 内容 的 监 测 设 计 , 出监 测 信 息 的 反 馈 程 地 给
及允 许 变形对 比得 出分 析 结 果 , 定 基 坑 的安 全 程 度 确
和指 导 下一 步 的施工 。 2 1 检 测 项 目 和 标 准 .
市 的繁华 路段 , 站附 近建 筑物 密集 , 铁 车站 深基 坑 车 地
平面 尺寸 和开 挖深 度 的增 大 带 来 一 系 列 复 杂 的 问题 ,
护 结构 所受 的 土压力 , 以获得 围护 结构 的受 力状 况 , 可 结 合对 应位 置 的 围护 桩 的 主钢 筋 的 受 力状 况 ( 力 变 轴
对指 导施 工 意义重 大 , 理 的监 测 方 案 设 计 是 至 关 重 合 要 的一环 。笔者 以杭 州地 铁 1号线 滨 和路 站深 基坑 具
体情 况 为依据 进行 监 测方 案 的设计 研究 。
1 工 程 概 况
化 ) 以及坑 内横 钢 支撑 的受 力 情 况 ,支护 体 系 的稳定 性 ;
() 4 坑外 水 位 , 用水 位 管 和 钢 尺水 位 计 , 过 测 采 通 量基 坑外 地 下水 位在 基坑 降水 和 基坑 开挖 过程 中 的变
地铁基坑监测方案
地铁基坑监测方案1. 引言地铁基坑是地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常涉及到大规模的土方工程和地下水问题。
基坑的监测工作十分重要,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
本文将介绍地铁基坑监测的方法和方案。
2. 基坑监测目标基坑监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方工程的变形与沉降监测:监测土方工程的沉降和变形情况,以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对施工造成影响。
3.基坑边界的变形监测:监测基坑周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及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4.支护结构监测: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及是否失稳。
3. 基坑监测方法为了实现基坑监测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监测方法:3.1 土方工程的变形与沉降监测•采用全站仪对基坑周边地面进行定点测量,监测其变形情况。
•使用卫星定位系统(GPS)监测基坑周边地面的沉降情况。
•配备倾斜仪,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倾斜监测。
3.2 地下水位监测•安装水位计,对基坑周边的水位进行定点监测。
•配备裂缝计,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的裂缝情况,以判断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
3.3 基坑边界的变形监测•使用全站仪进行定点监测,并建立监测网络,对基坑边界进行定期测量。
•使用倾斜仪监测基坑周边地面和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3.4 支护结构监测•安装应变计,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应变情况进行监测。
•使用倾斜仪和测斜仪监测支护结构的倾斜和变形情况。
4. 基坑监测方案基于以上的监测方法,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基坑监测方案:1.在施工前进行基坑周边地面和建筑物的初始测量,以建立起一个基准点,方便后续的变形监测。
2.在基坑周边设置定点,使用全站仪进行定期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
3.定期使用水位计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
4.根据施工进度,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倾斜和应变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
5.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明挖地铁基坑变形监测分析
公 路 工 程
Hi g h wa y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3 8,No . 3
J u n. ,2 0 1 3
明挖 地 铁 基 坑 变 形 监 测 分 析
王 建庆 ,刘之葵h e f o u n d a t i o n pi t ,a nd p u t f o r wa r d t h e e ng i n e e r i n g me a s ur e s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e f o u n —
[ Ab s t r a c t ]D e f o r ma t i o n m o n i t o r o f f o u n d a t i o n p i t i s i mp o r t a n t f 0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a f e .T h e r e s u l t s b y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Do n g g u a n Hu i z h o u i n t e r c i t y r a i l wa y a s a n e x a mp l e,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
me a s ur e d t o g ui d e t h e c o ns t r uc t i o n, i n o r d e r t o t a k e me a s u r e s t o p r e v e n t a c c i d e n t a nd d a n g e r . GZH 一 6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一、背景与目的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基坑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土层不稳、地下水位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基坑工程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基坑监测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土层稳定性监测:采用地面测斜仪对基坑周边土层的变形进行监测,以及使用倾斜计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进行监测。
如果发现土层发生变形或建筑物倾斜超出了允许范围,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固土层或修复建筑物。
2.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在基坑内安装水位计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监测地下水位是否超过了设计要求的安全范围。
如若超出,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控制地下水的涌入。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包括监测附近地表的沉降情况、环境噪声、震动等因素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通过这些监测指标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施工过程监测:对基坑的开挖、土方填筑、支护结构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监测设备和技术1.地面测斜仪:地面测斜仪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面上各个点的变形量来判断土层稳定性的仪器。
它能够实时监测土层的变形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给出预警。
2.倾斜计:倾斜计能够测量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以及墙体的变形情况。
通过倾斜计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墙体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3.水位计:水位计是监测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设备,通过实时测量地下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基坑周边的地下水变化情况。
4.环境监测仪器:包括沉降监测仪、噪声监测仪、震动监测仪等,用于监测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四、监测频率与执行机构1.土层稳定性监测:根据施工进度和土层情况的变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并由相关专业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2.地下水位监测:根据地下水位变化的情况,每日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并由相关专业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明挖基坑施工的三维模拟与位移监测
专 家 从 施 工 工 序 方 面采 用 不 同 的 数 值 方 法 对 其 进 行 2 三 维 模 拟 与 分 析 了模 拟 _ 4 _ , 但 是对 于 基坑 施 工过 程 中围护 结 构 的稳 定 2 . 1 软 件简 介 性及位 移还没 有形成 系统 的研究 和预测 方法 。 笔者采 用 计算 采用 F L A C , 。 三 维显 式有 限差 分程 序 , 在 计算
现代 化 的象 征l I _ 。 地铁 车站 在 修建 时需 要穿 行 于建 筑 合 火 车站 规划方 案 设置 于南 北广 场上 。
物林 立 、 管道 密 集 、 交通 繁忙 的地 区 , 而在 这 种 条 件 下
基 坑 开 挖长 度 为 1 3 0 m, 宽度 为 2 0 m, 深度 1 4 1 i ' 1 。
Ex c a v a t i o n Fo un da t i o n Pi t
随着 我 国工业 化 的发展 , 城 市化 进 程不 断加 快 , 交 乘 大 厅 , 与 铁路 出站 通道 同层 . 并 与地 下停 车场 、 出租 通压力越 来越大 . 大流量 的轨道交通 方式 已经成 为城 市 车扬 招点 、 公交 车站 紧 密衔 接 。 车站 出入 口及 风井 结
为 1 2 0 m; 其 中对应 列 车头 、 尾 的第 1 个 屏 蔽 门尺寸 为
对 支 护参数 进 行优化 过 去 主要是 依靠 个人 经 验 和 1 . 6 1 " i l x 2 . 2 m。 其他屏 蔽 门尺寸为 2 . 0 e r x 2 . 2 I I l 。 站 台的高 工 程类 比 , 容 易 出现 主 观失 误 , 不 能提 供量 化 标 准 。随 度按 4 . 6 I l l 考虑 。 站 台与站厅 之 间通 过 2组 扶梯 和 1 组
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施工方案(完整版)
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编制依据1.2编制范围1.3编制原则2、工程概况2.1基本概况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2.1工程地质2.2.2水文地质2.3本工程特征分析2.3.1工程特点2.3.2工程重点、难点2.4主要地下管线情况2.5施工现场周围环境3、施工总体安排3.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3.2施工管理机构及劳动力组织3.3施工进度计划3.4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材料及人员4、基坑开挖施工方案4.1开挖原则4.2车站基坑土方开挖4.2.1 开挖顺序4.2.2基坑开挖方法4.2.3 基坑开挖应急措施4.3钢支撑安装4.3.1钢支撑制作4.3.2支撑安装工艺流程4.3.3钢支撑体系安装施工要点4.3.4 钢支撑拆除4.4钢支撑保护及防脱落措施4.5开挖、支撑施工必要的措施4.5.1充分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排水设备4.5.2坑顶防护措施4.5.3预应力复加4.5.4施工间隔期间变形控制4.5.5其它保证措施4.6桩间土护壁施工4.6.1 桩间土护壁形式4.6.2 喷射混凝土施工要点5、基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5.1质量保证体系5.2质量体系要素职责分配5.3组织措施5.4技术保证措施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1安全生产目标及保证体系6.1.1安全生产目标6.1.2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监控网络6.1.3 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保证体系6.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6.3安全技术交底6.4安全教育6.5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6.6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6.7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安全的奖惩办法6.8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防护措施6.9安全保证措施6.10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防范要点6.1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12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7、基坑开挖施工的应急措施7.1基坑开挖及降水施工的应急措施7.2编制应急预案7.2.1项目部应急领导机构与职责7.2.2应急保障7.2.3应急预案7.2.4施工安全风险预警报警标准7.2.5预警后相应及事务处理7.2.6监督管理7.3安全事故应急预案7.3.1 发生基坑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7.3.2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7.3.3 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预案7.3.4 发生烧伤事故的应急预案7.3.5 发生食物中毒的应急预案7.3.6 发生传染病的应急预案7.3.7 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7.3.8 施工过程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8.1文明施工组织保证与责任分工8.2文明施工管理制度8.3现场文明施工措施8.3.1 减少噪声8.3.2 夜间施工8.3.3 弃土、弃浆8.3.4 控制扬尘8.3.6 运输过程控制8.3.7 控制地下水污染8.4环境保护措施8.4.1 加强施工管理,强化环保意识8.4.2 噪音、振动控制8.4.3 加强废水废气废碴的管理8.4.4 加强监控量测8.4.5 场地围墙整齐美观9、监控量测9.1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目的9.2施工监测的主要任务9.3测点的布设原则9.4监测项目9.5监测方法9.5.1地表沉降监测8.5.2围护桩顶位移监测9.5.3围护桩桩体变形监测9.5.4支撑轴力监测9.5.5周边建筑物监测9.5.6地下水位监测9.5.7地下管线监测9.5.8土压力监测9.5.9桩内钢筋应力9.6监测警戒值10、季节性施工措施10.1雨季施工措施10.1.1 组建雨季施工领导小组10.1.2 技术准备10.1.3 基坑开挖雨季施工措施10.1.4 其他雨季施工措施10.2冬期施工措施10.2.1 冬期施工领导小组10.2.2 冬期施工期间主要施工部位及措施10.2.3 冬季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 编制依据太白南路车站围护结构及主体结构施工图纸、设计交底、现场所获取的调查资料;《太白南路车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现行国家施工规范、标准及规程:《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机械技术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BG50104-9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J339-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124-200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2编制范围本基坑开挖方案主要包含太白南路车站车站主体基坑开挖、土方回填及主体基坑涉及到的风险控制工作。
案例10-某地铁监测方案及保证措施.
××市××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测项目技术方案及保证措施×××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2013年01月目录1.总述 (1)1.1工程概况 (1)1.2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1)1.3工作内容 (2)1.3.1工程测量主要工作内容 (2)1.3.2第三方监测主要工作内容 (2)1.4准备工作 (3)1.4.1资料准备 (3)1.4.2技术准备 (3)1.4.3仪器准备 (3)2.测量工程 (3)2.1GPS控制网检测技术方案 (3)2.1.1 GPS复测工作流程图 (3)2.1.2检测网精度指标 (5)2.1.3外业观测 (5)2.1.4内业处理 (6)2.1.5使用仪器 (8)2.1.6施测组织 (8)2.1.7提交成果资料 (9)2.2精密导线检测 (10)2.2.1总体情况 (10)2.2.2精密导线检测精度要求 (10)2.2.3精密导线的观测 (10)2.2.4精密导线三角高程测量 (11)2.2.5观测数据成果的整理、检验及平差 (11)2.2.6施测组织 (13)2.2.7提交成果资料 (13)2.3地面二等水准网检测 (15)2.3.1技术依据 (15)2.3.2二等水准网主要精度指标 (15)2.3.3外业测量 (15)2.3.4仪器选用 (15)2.3.5仪器检校 (15)2.3.6水准网观测 (16)2.3.7外业计算项目 (20)2.3.8平差计算 (20)2.3.9高程控制网检测成果分析 (21)2.3.10工作量和进度计划 (21)2.3.11施测组织 (21)3.工期安排:外业观测20天,内业计算、成果书编制及送达3天,共计23天。
. 222.3.12提交成果资料 (22)2.4线路测量 (23)2.4.1定测依据及起算数据 (23)2.4.2准备工作 (23)2.4.3地面线路定测 (23)(二)线路中线测量 (24)2.4.4车辆段测量 (24)2.4.5人员组织 (25)2.4.7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26)2.4.8前期施工用地及车站外轮廓线的测量放线 (26)2.5施工测量检测 (27)2.5.1检测概要 (27)2.5.2施工地面加密控制点检测 (28)2.5.3明挖法施工控制测量检测 (29)2.5.4平面联系测量 (30)2.5.5高程联系测量 (40)2.5.6高程传递检测 (42)2.5.7暗挖段施工控制检测 (43)2.5.8贯通测量 (43)2.6竣工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测量 (45)2.6.1地下控制网平差 (45)2.6.2中线调整测量 (45)2.6.3注意事项 (45)2.7断面、限界测量 (46)2.7.1总述 (46)2.7.2工期 (46)2.7.3有关要求 (46)2.8铺轨控制基标检测 (46)2.8.1铺轨控制基标检测原则 (46)2.8.2控制基标平面检测 (46)2.8.3控制基标高程检测 (47)2.9竣工测量 (47)2.9.1一般规定 (47)2.9.2线路轨道竣工测量 (47)2.9.3区间线路、车站结构竣工测量 (48)2.9.4沿线相关设备竣(施)工测量 (48)2.9.5地下管线竣工测量 (49)3.第三方监测工程 (51)3.1监测目的、项目及内容 (51)3.1.1 监测的目的 (51)3.1.2 监测原则 (51)3.1.3 监测主要工作内容 (52)3.1.4 监控量测的项目及方法 (52)3.2明挖车站监测 (53)3.2.1 主要监测项目 (53)3.2.2 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53)3.3隧道区间监测 (56)3.3.1 主要监测项目 (56)3.3.2 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57)3.4施工监测过程及步序 (62)3.4.1 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和率定 (62)3.4.2 监测仪器安装和埋设 (64)3.4.3 施工期监测 (67)3.5监测资料的整编、初步分析及信息反馈 (70)3.5.1 原则 (70)3.5.2 原始监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71)3.5.3 原始监测资料的检验和处理 (73)3.5.4 监测资料的整编 (75)3.5.5 对各类监测资料的审核 (75)3.5.7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76)3.5.8 整编资料的信息反馈 (77)3.6隧道和基坑稳定安全报警系统的组成及技术路线 (78)3.6.1 监测控制标准 (78)3.6.2盾构区间隧道施工监测报警值 (79)3.6.3 综合判别方法 (79)3.7监测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 (81)3.7.1 组织机构 (81)3.7.2监测管理体系保证措施 (81)4.测量和第三方监测技术方案的保证措施 (82)4.1重点和难点分析及保证措施 (82)4.2质量保证措施 (83)4.3按期完成任务措施 (83)4.4雨季、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季节的测量和第三方监测保证措施 (84)4.5服务承诺 (84)4.5.1服务承诺 (84)4.5.2根据需要不定期局部复测 (85)4.5.3测量桩位交接 (85)4.5.4成立测量技术专家组 (85)4.5.5承诺及时完成业主需要的其它测控工作 (86)4.5.6帮助甲方建立专用的××地铁全线测量资料档案管理数据库 (86)××市××工程第三方监测项目技术方案及保证措施1.总述根据××地下铁道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工程施工测量检测和试验段第三方监测项目招标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测量工作大纲。
基坑监测方案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 地质勘察与监测1.1. 地质调查与分析:对基坑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地层结构、土壤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为后续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1.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对基坑所处地区的地质灾害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监测的重点和方向。
1.3.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布置地下水位监测孔,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基坑水平。
1.4. 地质灾害预警: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害。
2. 土体变形监测2.1. 支撑结构监测:对基坑周边支撑结构进行安装应变计、水平位移仪等监测设备,监测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确保其稳定性。
2.2. 土体位移监测:通过安装监测孔和地表应变测量点,实时监测土体位移的情况,及时掌握基坑变形情况,确保工程的稳定进行。
3. 土体力学参数监测3.1. 土压力监测:通过安装土压力计,实时监测基坑周边土体的压力变化情况,判断土体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3.2. 土体力学参数测试:采集土体样本,进行室内试验,获取土体的力学参数,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3.3. 强度指标监测:对于基坑周边土体的强度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强度问题。
4. 建筑物变形监测4.1. 建筑物结构监测:通过安装挠度计、应变计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建筑物结构的变形情况,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4.2. 建筑物沉降监测:通过设置沉降点,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掌握建筑物沉降的速度和变化趋势。
5. 施工期基坑开挖监测5.1. 土方开挖监测:通过地下位移监测仪和支护结构监测点,实时监测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情况,预测土方塌陷风险。
5.2. 施工振动监测:通过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情况,确保施工振动对周边建筑物和土体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总结:基坑监测方案是保障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自然条件 (2)2监测目的和依据 (3)2.1监测目的 (3)2.2监测技术依据 (4)3监测内容及项目 (4)4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6)4.1监测总体原则 (6)4.2沉降监测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布置 (7)5监测点布置 (9)5.1沉降监测点埋设 (9)5.2围护墙(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 (11)5.3支撑轴力监测点埋设 (12)5.4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 (13)5.5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埋设 (14)6变形监测点保护及意外情况处理 (14)6.1变形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14)6.2意外情况的处理 (14)7监测方法及精度 (15)7.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联测及复测 (15)7.2地表沉降监测 (17)7.3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18)7.4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18)7.5地面建筑物裂缝观测 (18)7.6周边建筑物倾斜和位移监测 (18)7.7围护墙(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9)7.8支撑内力监测 (20)7.9地下水位监测 (20)7.10基坑及周边环境描述 (21)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21)8.1监测报警 (21)8.2监测变形异常时的措施 (22)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22)9.1监测数据的检核 (22)9.2监测数据处理 (23)9.3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 (27)10技术成果资料 (29)10.1监测日报 (29)10.2周报、月报、年报 (30)10.3监测总结报告 (30)11项目组织计划 (31)11.1监测人员配备 (31)11.2监测仪器配备 (31)12作业安全及管理制度 (32)12.1安全生产措施 (32)12.2人员安全管理措施 (33)12.3测试仪器及数据安全管理措施 (33)12.4应急预案措施 (33)13质量保证措施 (34)13.1质量目标 (34)13.2人员、设备控制 (34)13.3数据质量控制 (35)14补充说明 (35)15附录 (35)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1.2自然条件1.2.1气象水文X地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近10年平均气温为12.5~13.7℃。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X市冻结线深度为0.8m。
1.2.2地形地貌本工程地貌为冲、洪积平原,地形略有起伏,自然地面标高一般在29.32~37.18m之间,本段地貌单元为清河故道与古金沟河故道之间的台地区。
1.2.3工程地质本工程自然地面下至55m深度范围内地层以粘性土、粉土及砂土层为主,分布有连续的卵砾石层。
一般自上而下可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表层主要以厚0.8~8.8m人工堆积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为主,一般结构松散,含有物较复杂,物理学性质较差;人工堆积层以下为厚度较大的第四纪沉积粘性土、粉土及砂卵石层,该组地层土质结构较好,土质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本工程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全新世新近沉积层、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共四大层。
人工填土层层底标高为19.97~38.36m,第四纪全新世新近沉积层层底标高为19.96~35.82m,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层底标高为8.64~24.40m。
1.2.4水文地质根据水文地质资料,本段线路赋存五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潜水(二)、层间水(三)、承压水(四)和承压水(五)。
本标段潜水(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越流和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层间水(三)、承压水(四)和承压水(五)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
地下水特征表如下图所示:1.2.4工程环境在1号风井西北侧有西南至东北走向下埋直径2.2米输水管三根。
在2号风井东南侧有东西走向转北方向下埋10kv高压电缆一根,东侧有南北走向Φ2200mm自来水管三条,东侧改移后的暗埋排水管一条,西侧与南侧临水接入,东侧通讯线已迁出场地。
在2号竖井右侧有3条φ2200主水管线,埋深1.6m,距离井口最小距离为8.7m,有1条国防光缆(对施工无影响)。
施工前注意对管线挖探沟调查,在过重载的水源管上方做保护层加固,切实保障周围管线安全。
2监测目的和依据2.1监测目的监控量测作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一环,且作为一道工序纳入到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其主要目的为:1)了解支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和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目的。
2)修改工程设计。
监测除表明工程的“安全状况”外,通过研究监测成果,判断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有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并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
3)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为合理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4)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地下结构周围土层软弱,复杂多变,结构设计的荷载常不确定。
而且,荷载与支护结构变形、施工工艺也有直接关系。
因此,在施工中迫切需要知道现场实际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对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进行修改。
施工监测是支护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5)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支护结构的围岩压力分布受支护方式、支护结构刚度、施工过程和被支护围岩种类的影响,常很复杂,现行设计分析理论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积累完整准确的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监测结果,对于总结工程经验,完善设计分析理论是很有价值的。
2.2监测技术依据1)《X市轨道交通X号线02合同段施工图技术要求》;2)《X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监控量测管理办法》;3)《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0);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14)《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16)《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17)《X地铁工程监控量测设计指南》;18)国家及福州市有关规范、法规、企业标准、管理文件;3监测内容及项目1号风井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变形控制等级为一级,2号风井和2号竖井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变形控制等级为一级。
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的环境特点,确定基坑外施工监测范围为基坑深的2倍,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均需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围护桩、钢支撑;周围地质体监测对象主要为地下水;周边环境监测对象主要为工程周围地表、建(构)筑物。
对于本工程周边需监测的建(构)筑物主要为基坑影响范围内的3根直径2200mm的水源管。
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期间,基坑开挖深度h:h≤5m,1次/3天;5m<h≤10m,1次/2天;10m<h≤15m,1次/天;h>15m,2次/天。
基坑开挖完成后:1~7天,1次/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3天;30天以后,1次/周;经分析基本稳定后,1次/月。
施工现场巡视监测方案1)现场巡视方案内容现场安全巡视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自身安全巡视和周边环境安全的巡视两部分内容。
2)工程自身安全巡视对开挖面地质情况巡视以下内容:①土层性质及稳定性。
②地下水控制效果。
对支护结构体系巡视以下内容:①支护体系施作及时性情况。
②支护体系渗漏水情况。
包括渗漏水量、气味、颜色、是否伴有砂土颗粒、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
③支护体系开裂、变形变化情况。
对基坑周边巡视以下内容:①坑边超载。
包括坑边荷载重量、类型、与坑缘距离、面积、位置等。
②地表积水。
包括积水面积、深度、水量、位置、地面硬化完好程度、坡顶排水系统是否合理及通畅等。
3)周边环境①建(构)物:建(构)筑物裂缝、剥落、地下室渗水等②地下管线:管线沿线地面开裂、渗水及塌陷等情况;检查井等附属设施的开裂及积水变化情况等。
③道路、地面:地面裂缝;地面沉陷、隆起;地面冒浆等。
4)现场巡视的方法观察方法采用巡视法,观察内容包括基坑周围地面裂缝、周围建筑物裂缝、塌陷、渗水、地面超载及基坑隆起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状态等。
基坑开挖期间加强围护结构裂缝、周边建(构)筑物裂缝及渗水观察。
每次现场监测工作实施时同时进行现场巡视,并保证每天巡视一次,特殊情况应加密巡视频率。
4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4.1监测总体原则本方案测点布置是以满足安全管理和监控为前提,综合施工图监测设计、现场情况优化而成。
总体测点布置原则如下:(1)按监测方案在现场布设测点,当实际地形不允许时,可在靠近设计测点位置设置测点,以能达到监测目的为原则。
(2)为验证设计参数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
(3)地表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测点深埋(结构变形测点等)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5)各类监测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力求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测点的埋设应提前一定的时间,并及早进行初始状态的量测。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破坏,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4.2沉降监测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布置4.2.1沉降监测基准点布置沉降基准点采用业主单位提供的高程控制网中的部分高程控制点,经我部确认其埋设规格满足监测要求后,对其高程值进行复核,确认满足监测要求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