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类型

合集下载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2012-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

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

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

植物侵蚀
人工植 被退化
人工植 被退化
2.4 土壤侵蚀形式
➢ 人为侵蚀(artificial shift erosion; man-made erosion)
即工程侵蚀
2.5 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 土壤侵蚀量
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 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 质量,称为土壤侵蚀量。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产生的土壤侵蚀量, 称为土壤侵蚀速率(或速度),或称为土壤侵蚀模数,
根据搬运的介质不同,分为流水搬运、冰川搬 运、风力搬运等。在搬运方式上也存在很多类型, 有悬移、拖曳(滚动)、溶解等。我国黄河每年 平均输沙16亿t,全世界每年有23~49亿吨溶解 质被搬运入海洋。
堆积作用(deposition)作用指被搬运的物质由于 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 件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 称为堆积作用或沉积作用。
2.4 土壤侵蚀形式
➢ 植物侵蚀
植物侵蚀(Plant erosion)也称生物侵蚀,指 植物在生命过程中引起的土壤肥力降低和土壤颗粒 迁移的一系列现象。
一般植物在防蚀固土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但是在人为 作用下,有些植物对土壤产生一定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 在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如部分针叶纯林地 土壤的通透性及其结构等物理性状,过度开垦种植导致土 壤肥力下降等。
冻融冰川作用
2.4 土壤侵蚀形式 ➢ 化学侵蚀
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 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称 为化学侵蚀(chemical erosion)。
主要包括水的化学侵蚀和垂直侵蚀等。 • 化学侵蚀表现形式:
–养分淋失(肥力下降)、土壤酸化、次生 盐渍化、喀斯特发育……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一、总则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旨在科学划分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为制定土壤保护、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监测与评估。

二、区划原则1.科学性:以土壤侵蚀学、地理学、生态学等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科学划分土壤侵蚀类型区。

2.系统性:全面考虑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确保区划结果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3.实用性: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标,便于应用和实践,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工作提供指导。

三、区划依据1.气候带:根据气温、降水、风速等气候因素,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个气候带。

2.植被类型:根据植被覆盖率、种类组成、生长特征等,划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个植被类型区。

3.地貌形态:根据地形起伏、坡度大小、地面物质组成等,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个地貌形态区。

4.土地利用方式:根据土地利用类型、耕作方式、土地集约度等,划分为农田、林地、牧地、建设用地四个土地利用方式区。

四、区划方法1.收集数据:收集全国各地的气候、植被、地貌、土地利用等相关数据。

2.现场调查:开展现场调查,了解各地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3.数据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4.区划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制定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图。

五、区划结果应用1.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根据土壤侵蚀类型区划结果,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水土保持措施与规划。

2.指导生态建设:针对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提出相应的生态建设方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根据土壤侵蚀类型区划结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4.监测与评估:定期对土壤侵蚀类型区划结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5.科研与教育:将土壤侵蚀类型区划结果应用于科研与教育领域,提高公众对土壤侵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六、附则1.本标准由国家水土保持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我国土壤侵蚀研究领域
的重要标准之一。

该标准是为了规范土壤侵蚀的分类、分级工作,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而制定的。

本文将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水土流失、风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

其中,水土流失是指土壤被雨水冲刷而流失,风蚀是指土壤被风吹而流失,冻融侵蚀是指土壤在冻融过程中被破坏而流失。

这三种类型的土壤侵蚀都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需要进行分类和分级。

其次,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在每年不超过10吨/公顷的情况下,土地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中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在每年10-50吨/公顷之间,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
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重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在每年超过50吨/公顷,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最后,该标准还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土壤侵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轻度土壤侵蚀,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植被覆盖和改善土地管理;对于中度土壤侵蚀,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如人工植被、建设护坡等;对于重度土壤侵蚀,则需
要采取更加综合、系统的治理措施,如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建设防护林带等。

总之,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我国土地资源保
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该标准的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损失,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类型(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类型(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类型
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一级类型区: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三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水力侵蚀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北方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五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两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动土侵蚀区两个二级类型区;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土壤侵蚀类型

土壤侵蚀类型

褐土。
④南方红壤丘陵区

本区的范围大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
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并包括台湾、海南岛
及诸岛。其主要分
• 为江南山地丘陵区、
• 岭南平原丘陵区、
•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南方红壤丘陵区)
⑤西南土石山区
四川盆地大致在北以广元,南以叙永,西以雅安,东以奉节为4个顶点连 成的一个菱形地区内,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其余部分为丘陵。
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发 生的位移现象。
• ⑤崩岗 • 上坡剧烈风化的岩体受水力与重力的共同作用,向下崩落的现象。
• 3)冻融侵蚀
• 温度影响导致的侵蚀主要是指温度在0℃左右及其以下变化时,对土 体所造成的机械破坏作用。
• 4)冰川侵蚀
• 由于现代冰川活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

一般来说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但在人为作用下,
有些植物对土壤产生一定侵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肥力下降。
• 8)化学侵蚀
• 化学侵蚀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
损失的现象。
(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水利部颁发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按 照主要的侵蚀营力,将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一级类型区。又按地质、地貌及土壤状况,将我国土壤侵蚀 划分为九个二级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区分别包含两个二级侵蚀区。 1)水力侵蚀类型1区 ①西北黄土高原区 这一高原二级区的大致范围为大 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 东段一线以东。西为祁连山余脉的 青海日月山,西北为贺兰山,北为 阴山,东为管涔山及太行山,南为 秦岭。中部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 鄂尔多斯高原,南为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首先,水土流失强度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水土流失强度的大小,可以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水土流失强度指的是土壤表层被水流侵蚀的程度较轻,一般不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中度水土流失强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水土流失强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其次,侵蚀类型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侵蚀类型可以分为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多种类型。

水蚀是指土壤表层被雨水冲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降雨较多的地区。

风蚀则是指土壤表层被风力吹袭而形成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

冻融侵蚀是指土壤表层由于冻融作用而发生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

最后,侵蚀程度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侵蚀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侵蚀程度指的是土壤表层受到的侵蚀程度较轻,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影响较小。

中度侵蚀程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侵蚀程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对土壤侵蚀程度和影响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水土流失强度、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科学地评估土壤侵蚀的状况,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加强土壤侵蚀的监测和管理,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1 什么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好人损失,包括土地表层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的内涵:(一)地面土壤发生位移(二)土体遭到机械破坏,土体不发生位移时,其结构在水的作用下坍散,土体解体,其所载的养分溶解于水中流失,(三)土壤退化,在不发生任何物理位移的情况下,任何使作物生长能力下降的土壤退化现象。

2 简述水土保持的概念?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3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有哪些?改造地表起伏、促使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和外营力。

(一)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是主要热能。

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4 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划分可分为哪些类型?(二)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

(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几个环节)。

包括:1)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的过程或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的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或沉积作用。

5 简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允许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量,是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

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松散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产生的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土壤侵蚀类型2017

土壤侵蚀类型2017

三类侵蚀作用
1、 深向侵蚀或垂向侵蚀:沟谷下切 2 、向源侵蚀 :侵蚀基准面下降,由下游向上游发展 3、 侧向侵蚀:沟谷流水对沟谷两侧的侵蚀
产生侧向侵蚀的因素: (1)曲流和运动惯性 (2)地球自转偏向力 (3)滑坡支流的汇入
侵蚀沟形态及分类
浅沟:呈宽浅槽型,宽可达1米,宽大于深 切沟:断面呈V型,宽1-2米 冲沟:横断面呈U型,宽尺度可达数十米。
土壤侵蚀量 土壤流失量 土壤侵蚀模数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 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 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
单位面积上一年的土 壤侵蚀量
第一节 土壤侵蚀分类系统
2.土壤侵蚀基本营力:
促使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营力有内营力和外营 力的作用。
3. 土壤侵蚀类型:
在不同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中 所呈现的各种形式或形态。
溅蚀的作用:
(1)雨滴打击;引起物质沿坡面的迁移; (2)破坏土壤结构,使表土分散,底土坚实,增强了径流的流量和侵蚀力; (3)增强了薄层水流的紊动强度;加强了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 (4)影响土壤的渗透能力; (5)造成土壤养分损失,溶解,淋溶表土中可溶性物质。
溅蚀的危害:
破坏土壤表层结构; 堵塞土壤孔隙; 阻止雨水下渗; 为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条件。
特点
横断面呈“V”字形,沟头有一定高度的 跌水,长宽深三方面的侵蚀同时不同程 度地进行,加之重力作用,沟岸不断坍 塌。这种侵蚀在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和 具有垂直节理的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切沟 侵蚀
切沟 侵蚀
冲沟侵蚀:
切沟侵蚀进一步发展,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来越 大,沟壁向两侧扩展,横断面呈“U”形并逐渐定型,沟底纵 断面与原坡面有明显的差异,上部较陡,下部已日渐接近平 衡断面。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土壤侵蚀可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1. 风蚀:指由风力将土壤颗粒带走或堆积形成的侵蚀,包括风蚀坑、沙丘和风蚀堆积等。

2. 水蚀:又分为坡面蚀剥和河道侵蚀。

坡面蚀剥是指在地表形成的沟壑和水流带走土壤的过程,包括沟道侵蚀和坡面侵蚀两种类型。

河道侵蚀是指河道中水流冲刷河床和岸坡,将土壤带走的过程。

3. 冻蚀:是指由冻结和融化引起的土壤体积变化和断层破裂,导致土壤颗粒被破坏并带走的过程。

4. 生物侵蚀:是指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根系侵蚀、昆虫侵蚀和微生物侵蚀等。

5. 人为侵蚀: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开垦、筑坝、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侵蚀,以及非合理的耕作和过度放牧等农业活动引起的侵蚀。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面被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剥蚀、推移和破坏的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不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的分类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冰雪侵蚀三种类型。

一、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表面的冲刷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河流冲刷、滑坡、泥石流等。

河流冲刷是指河水对河岸和河床的冲刷和剥蚀,导致土壤和岩石的流失。

滑坡是指由于土壤的润湿或失稳而导致的山体滑坡现象,造成土壤大量流失。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或融雪等原因,大量泥沙和石块随水流冲刷而形成的高速流动的土石混合物,对土壤造成严重侵蚀。

二、风力侵蚀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表面的吹刮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风蚀和风积两种类型。

风蚀是指风吹走土壤表面的颗粒,造成土壤质量的流失。

风积是指风把风蚀的颗粒沉积在其他地方,形成风积土,对土壤表面造成覆盖和堆积。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草原、沙漠等地。

三、冰雪侵蚀冰雪侵蚀是指冰雪对土壤表面的冲刷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冰川侵蚀和雪崩两种类型。

冰川侵蚀是指冰川对地表物质的磨损和剥蚀,将岩石和土壤颗粒带走,并在移动和融化过程中形成冰碛和冰碛土。

雪崩是指积雪在山坡上突然滑坡和坠落,对土壤造成冲击和破坏。

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不利影响。

它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河道淤积等问题。

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合理利用农田等。

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保护好宝贵的土壤资源。

土壤侵蚀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冰雪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分类。

了解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维护好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侵蚀的分类

土壤侵蚀的分类

土壤侵蚀的分类
1. 水蚀,哎呀呀,就像一场疯狂的暴雨冲垮了泥巴小路一样!比如暴雨过后,山坡上那一道道被水流冲刷出来的沟壑,这就是水蚀的“杰作”啊。

2. 风蚀,嘿,这不就像那调皮的风儿使劲吹走沙丘上的沙子嘛!像沙漠边缘那些被吹得形态各异的地貌,就是风蚀在搞怪。

3. 重力侵蚀,哇塞,就好像山体重重地“叹气”,然后一些土石就滑落下来了呢!像山体滑坡不就是重力侵蚀的表现吗。

4. 冻融侵蚀,哎呀呀,这不就跟冬天水管被冻裂了有点像嘛!在寒冷地区,土壤反复冻结和融化,可不就慢慢被侵蚀啦。

5. 冰川侵蚀,哇哦,那简直就是巨大的“冰巨人”在大地上缓慢移动留下痕迹呀!那些壮观的冰蚀谷就是很好的例子哟。

6. 化学侵蚀,嘿,这就好比是一场无声的化学反应在悄悄“吃掉”土壤呀!像有些地方的土壤酸化导致的变化就是化学侵蚀在捣乱。

7. 生物侵蚀,哎,就像是小虫子呀、植物根系呀在土壤里“搞小破坏”呢!比如一些植物根系把土壤撑开。

8. 人为侵蚀,哎呀呀,这不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嘛!像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地退化,就是人为侵蚀的后果呀。

总之,土壤侵蚀的分类可真是不少呢,这些不同的类型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土地呀!我们可得好好重视起来,保护好我们的土壤。

水土保持学第三章__土壤侵蚀类型及作用机制

水土保持学第三章__土壤侵蚀类型及作用机制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
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重力、
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散、分离、 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土壤,还包括土壤层 下部的母质或浅层基岩。
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是:水蚀和风蚀。
水力搬运
风力搬运
描述土壤侵蚀的参数:
(1)土壤侵蚀量:
地表附近风速递度较大,使凸出于气流中的颗粒 受到较强的风力作用。颗粒越大,凸出于气流中的高 度越高,受到风的作用力也越大。然而,这些颗粒由 于质量较大,需要更大的风力才能被分离。能够被风 移动的最大颗粒粒径,取决于颗粒垂直于风向的切面 面积及本身的质量。粒径为0.05-0.5mm的颗粒都可以 被风分离,以跃移形式运动,其中粒径为0.1-0.15mm 的颗粒最易被分离侵蚀。
耕地层状面蚀
耕地层状面蚀
(2)砂砾化面蚀: 在富含粗骨质或石灰结核的山区、丘陵区的农地 上,在分散地表径流作用下,土壤表层的细粒、粘粒 及腐殖质被带走,沙砾等粗骨质残留在地表,耕作后
粗骨质翻入深层,如此反复,土壤中的细粒越来越少, 石砾越来越多,土地肥力下降,耕作困难,最后导致 弃耕,此种过程称为沙砾化面蚀(gravel erosion)。
深、加宽、加长,即变成沟蚀。
由沟蚀形成的沟壑称作侵蚀沟。
根据沟蚀发生的严重程度及其表现的形态,沟蚀
可分为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和冲沟侵蚀等不同类型。
①浅沟侵蚀: 地表径流由小股径流汇集成较大的径流,既冲刷 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横断面为宽浅槽形的浅沟,这 种侵蚀形式称为浅沟侵蚀。 浅沟侵蚀下切深度从0.5m以下逐渐加深到1m。沟 宽一般超过沟深,以后继续加深加宽。浅沟侵蚀是侵 蚀沟发育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没有形成明显的沟头 跌水,正常的耕翻已不能复平,不妨碍耕犁通过,但 已感到不便。由于耕犁作用,沟壁斜坡与坡面无明显 界限。

第3章:土壤侵蚀类型_2017

第3章:土壤侵蚀类型_2017

横断面呈“V”字形,沟头有一定高度的
跌水,长宽深三方面的侵蚀同时不同程 特点
度地进行,加之重力作用,沟岸不断坍 塌。这种侵蚀在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和 具有垂直节理的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切沟 侵蚀
切沟 侵蚀
冲沟侵蚀:
切沟侵蚀进一步发展,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来越 大,沟壁向两侧扩展,横断面呈“U”形并逐渐定型,沟底纵 断面与原坡面有明显的差异,上部较陡,下部已日渐接近平 衡断面。 冲沟侵蚀形成的侵蚀沟是侵蚀
中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
一级分类
水力侵蚀
二级分类
溅蚀
面蚀
三级分类
层状、鳞片状、细沟状
四级分类
以侵蚀量或侵蚀模数结合定性评价 划分侵蚀强度
沟蚀
山洪侵蚀 风力侵蚀 重力侵蚀 吹蚀 磨蚀 泻溜 陷穴 崩塌 滑坡
浅沟、切沟、冲沟、
以侵蚀模数或沟壑密度结合沟谷发 育演变定性评价划分侵蚀强度
以风蚀量结合风蚀地面定性评价划 分侵蚀强度 以分布密度、物质移动量或定性评 价划分侵蚀强度
浅沟侵蚀:
在细沟侵蚀的基础上,地表径流进一步集中,由小股径流
汇集成较大的径流,既冲刷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横断面为
宽浅槽形的浅沟。
浅沟侵蚀
没有形成明显的沟头跌水, 正常的耕翻已不能复平,不 妨碍耕犁通过,但已感到不 便,由于耕犁作用,沟壁斜 坡与坡面无明显界面。
浅沟侵蚀
浅沟侵蚀
切沟侵蚀:
浅沟侵蚀继续发展,冲刷力量和下切力量增大,沟深切入 母质中,有明显的沟头,并形成一定高度的跌水。
悬移(漂移) 蠕移、跃移
岩体崩塌、土体崩塌 浅层、中层、厚层滑坡
冻融侵蚀
混合侵蚀
冻融风化
冻融泥流 泥石流 泥流、石洪、泥石流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是指由于水、风、冰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壤流失和侵蚀现象。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侵蚀分为以下几类:
1.按侵蚀形式分类:
(1)水力侵蚀:指由于降雨、径流等水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面蚀、沟蚀、溪壑等。

(2)风力侵蚀:指由于风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沙化、风蚀沟壑等。

(3)重力侵蚀:指由于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滑坡、泥石流等。

(4)冰川侵蚀:指由于冰川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冰川侵蚀、冰缘侵蚀等。

2.按侵蚀速度分类:
(1)慢性侵蚀:指侵蚀速度缓慢的土壤侵蚀,一般表现为面蚀、沟蚀等。

(2)急性侵蚀:指侵蚀速度较快的土壤侵蚀,一般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

3.按侵蚀强度分类:
(1)轻度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较轻,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中度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中等,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3)严重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较重,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

4.按侵蚀区域分类:
(1)山区侵蚀:指山区地带由于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2)平原区侵蚀:指平原地区由于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3)沙荒地侵蚀:指沙荒地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5.按人为活动分类:
(1)自然侵蚀:指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人为侵蚀: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如开发建设、农业活动等。

以上是土壤侵蚀的分类,不同分类下的土壤侵蚀其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了解土壤侵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理土壤侵蚀问题。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2021-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那么,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阔地区。

绝大局部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局部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局部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

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局部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土壤侵蚀分类系统

土壤侵蚀分类系统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
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和区域内土壤侵蚀现状,侵蚀类型将采用两级划分法。

一级类型主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侵蚀外营力类型与性质来划分,将评价区划分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两个类型;二级类型采用侵蚀强度为指标划分,划分为6个等级。

详见1。

(1)水力侵蚀
指以地表水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锓蚀类型,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本区域水力侵蚀容许侵蚀量选用1000 t/km2·a。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划分,见表2。

当缺少实测的及调查侵蚀模数资料时,使用3和表4所列的有关侵蚀方式的指标进行分级。

(2)风力侵蚀
指以风力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日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5m/s的年内日累计风速达200m/s以上,或这一起沙风速的天数全年达30天以上,且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300mm的沙质土壤地区,应定为风蚀区。

风蚀强度分级见表5。

表5 风力侵蚀强度分级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3 风沙流及其结构特征
风沙流是气流及其搬运的固体颗粒(沙粒)的混
合流。它的形成依赖于空气与沙质地表两种不同密度
物理介质的相互作用,而它的特征对于风蚀风积作用
的研究及防沙措施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风沙流结构
风沙流中沙粒随高度的分布称为风沙流结构。
根据野外观测,气流搬运的沙量绝大部分(90%以 上)是在沙面以上30cm的高度内通过的,尤其是集 中在0~10cm的高度(约占80%).
4.2 风蚀与风积作用
4.2.1 风蚀与风积作用的概念
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统称 为风蚀作用。 风沙流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力减缓或地面障碍等 原因,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堆积时称风积作用。
经风力搬运、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
不同床面上沙粒的跳跃运动差别
4.2.2 风沙蚀积作用与沙丘的运动
式中:U*――摩阻速度(或剪切速度),U*=(τ/ρ);
U 5.75U * lg z z0
τ――地面剪切力;ρ――空气密度;U――高度为z处的风速;
K――卡曼常数(为0.4); z0――光滑床面与空气粘滞性 有关的参数,在床面粗糙时则等于标志床面粗糙度的特征高度。
4.1.2 沙粒的运动(movement of sand granule)
沙丘移动方向
沙丘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有一定延续时间的起沙 风的风向,移动总方向与大于起沙风的年合成风向 大体相一致,但不完全重合,二者之间有一交角。
沙丘移动方式
沙丘移动方式取决于风向及其变化,它可分为三种方式。
其一为前进式,即在单一的风向作用下终年保持向某一方 向移动; 其二为往复前进式,即在两个风向相反而风力大小不等的 情况下往复向前移动; 其与地表粗糙度(roughness)
湍流运动是一种叠加在一般流动上的不规则的旋涡状的 混合运动。湍流发生时,通过旋涡运动进行风的动能的传递和
交换。
风吹过地表时,受地面磨擦阻力的影响,风速减小,并把 这种阻力向上层大气传递。由于摩擦阻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故风速随高度而增大。
但风速不是与高度、而是与高度的对数值成正比,说明风 速廓线是随高程呈对数分布的,其形式为:
4.1 风沙运动
风沙运动是一种贴近地面的气流对沙粒的搬运现
象。
4.1.1 近地层风的性质
大气对流层中贴近地面100m范围内的气层称为近地层, 一切风沙运动都与本层大气的性质及活动状况有关,因此也
是风力侵蚀学研究的重点。
层流和紊流
层流的空气质点运动轨迹平稳,邻近的空气质点平衡运
动,互不干扰。 紊流的空气质点运动不规则,并且互相干扰,各气流层 层间夹杂了大小不同的涡旋运动。 层流大气是否失去其稳定性取决于流体的惯性力与粘滞 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式中: Q0-1―0~1cm高度气流层内搬运的沙量(g/min或 %);
Q2-10―2~10cm高度气流层内搬运的沙量(g/min
或%)。
风沙流的固体流量
气流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或面积所搬运的沙 量叫做风沙流的固体流量,也称为输沙率。
影响输沙率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它不仅取决于风 力的大小、沙粒粒径、形状和其比重,而且也受沙粒 的湿润程度、地表状况及空气稳定度的影响。
土壤侵蚀原理
主讲:陈奇伯
第四章 风力侵蚀
第4章 风力侵蚀(Wind Erosion)
教学目的:分析风力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阐述
风力侵蚀形式及影响风力侵蚀的自然因素。
教学方法:以学生课外自学为主,教师辅导和参阅课外
书为辅。
计划学时:约2学时。
第 4 章 风力侵蚀
4.1 风沙运动 4.2 风蚀与风积作用 4.3 沙漠化成因与类型 4.4 沙尘暴
沙粒粒径与起动风速关系
沙粒运动形式
据观测研究,风沙流中沙粒依风力大小、颗粒 粒径、质量不同而以悬移、跃移、蠕移三种形式向 前运动。
当沙粒起动后以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而不降
落,并以与风速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时称为悬移。 悬移运动的沙粒称为悬移质。
沙粒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表进入气流后,降落
到沙面时有相当大的动能,能使其降落点周围的一 部分沙粒受到撞击而飞溅起来,造成沙粒的连续跳 跃式运动。沙粒的这种运动方式称为跃移,跃移运 动的沙土颗粒称为跃移质。 沙粒在地表滑动或滚动称为蠕移,蠕移运动的 沙粒称为蠕移质。
沙丘移动速度
沙丘移动速度主要取决于风速和沙丘本身的高度,沙
丘移动速度与其高度成反比,而与输沙量成正比,所以沙 丘移动的速度也就同样和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横向沙丘由于走向与主风向垂直,在同等风力条件下 有效作用面积最大,因此在各种类型的沙丘中移动速度是
最快的。
纵向沙丘除横向移动外,还有纵向移动的特点,运动 的总方向与沙垄构成一个斜交的角度,交角介于25~40°
导作用。
临界风速与起沙风(critical wind speed)
假定地表风力逐渐增大,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地表沙粒脱 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这时的风速称为临界风速或起动风速, 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起动风速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沙粒含水率等多种因素
有关。国内外专家研究证实,在一般情况下起动风速和沙粒粒 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之间,移动速度比横向沙丘要慢的多。
复合型沙垄的运动是通过覆盖其上的新月形沙丘和沙 丘链的运动来实现的。
沙粒起动机制(moving mechanism)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科学家对静止沙粒受力起动机制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多种假说,如冲击碰撞说,压差升
力说及湍流的扩散作用说等,但都没有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
1980年吴正和凌裕泉在风洞中用高速摄影方法对沙粒运动 过程进行了研究。沙粒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在沙粒起跳中起主
风沙流结构特征值
近地表气流层沙粒分布性质,即风沙流的结构
决定着沙粒吹蚀与堆积过程的发展。 前苏联学者兹纳敏斯基提出了采用 Qmax/Q 的比 值(用S表示)作为风沙流结构的指标(Qmax为气流 中0~1cm层的沙量),称之为风沙流的结构数。
为了说明风沙流的结构特征与沙粒吹蚀、搬运和堆积的 关系,吴正等人引用了特征值λ 作为判断的指标,风沙流 结构特征值λ (无量纲)为: λ =Q2-10/Q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