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01第一章3酵母菌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食品微生物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结语
未来发展
食品微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重要性
食品微生物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大纲 ## 1. 简介 - 什么是食品微生物学 -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 食品微生物学的意义和作用
食品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分类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在食品微生物中的分类
形态特征
食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遗传特征、代谢特征等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和营养需求
1
生长周期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周期和影响因素
2பைடு நூலகம்
营养需求
食品微生物对不同条件下的营养需求
3
压力适应
食品微生物对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
食品微生物感染和污染
来源和途径
食品微生物感染和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健康影响
食品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微生物检测和控制
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食品安全

sp01第一章1细菌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sp01第一章1细菌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第一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类群
• 本章内容: •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
立克次氏体六类。(古细菌) •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
类 •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亚病毒(拟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2020/10/2
原核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1)细胞核:原核细胞不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只有一个絮 状的核区。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核内含有多条染色 体,且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右网状分子所组成。网状肽聚糖大分子是由大量小分子单体聚 20合20/1而0/2 成的。
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
• 其结构单体与革兰氏阳性细菌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 • ①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为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 • 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联系仅由甲肽尾的
第4个氨基酸(D-丙氨酸)的羧基与乙肽尾第3氨基酸( m-DAP )直接连接而成。
螺菌
螺旋体
特 殊 形 状 的 细 菌
2020/10/2
二、细胞的大小
பைடு நூலகம்
• 1、数量级(常用单位):μm / nm
• 2、大小表示方法: 直径;宽×长。

如某杆菌:1.0~1.25 × 3~8 μm
• 3、重量:10-12g/细胞,即10亿个细胞的重量约为 1mg
• 4、测量的误差: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要注意。
• 各种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法后,能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染成 紫色,称革兰氏阳性细菌(G+),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 革兰氏阴性细菌(G-)。
2020/10/2
1min 1min 20~30s 3~5min
(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与评价标准
微生物检验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测定、致病菌测定等。
评价标准
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微生物学评价标准,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等。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食品中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以及检验方法和评价依据。
质量控制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各环节中 的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食品中微生物的监督和抽检, 保障食品安全。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如益 生菌、酶制剂等。
3
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并控制食 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掘新的微生物资源,提高食品生产的多样 性和可持续性。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风险评估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 食品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展望
01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 性、与食品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同时产生能量。
呼吸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呼吸 作用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氧化 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
光合作用
某些微生物如藻类能进行光合作 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氮固定
某些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 转化为氨或其他含氮化合物,供

酵母菌PPT课件

酵母菌PPT课件

• 既处理了废水又可得到单细胞蛋白,假丝酵母可 利用味精废水生产 SCP ,蛋白质含量达 60 %,可 作为动物饲料。还有的可利用造纸厂的废水生成 SCP。
酵母菌也常给人类带来危害。腐生型酵母菌 能使食物、纺织品和其他原料腐败变质,少数嗜
高渗压酵母菌可使蜂蜜、果酱败坏;有的是发酵
工业的污染菌,影响产品质量。某些酵母菌可引 起人和植物的病害,可引起皮肤、粘膜、呼吸道、 消化道等多种疾病。
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分裂而繁殖。
无性孢子
节孢子( arthrospore ):
掷孢子(Ballistospore):孢子弹射
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有的酵母菌在假菌 丝顶端产生的具有厚壁的孢子

掷孢子:在卵圆形营养细胞上生出小梗; 梗上形成孢子;成熟后通过特有喷射机制 射出。

节孢子:地霉属在培养初期菌体为完整的 多细胞丝状,在培养后期从菌丝内横隔处 断裂,形成短柱状或筒状,或两端钝圆的 细胞,称为节孢子。
液泡
1)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含有 机酸、盐类和水解酶类。含有 储藏物质(糖原、多磷酸盐等) 2)调节渗透压; 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 3)为细胞成熟的标志
酵母菌菌落形态
与细菌菌落相似,表面湿润,粘稠, 易挑取,大而厚,颜色多为白色,少 数为红色,若培养时间太长,其表面 可产生皱褶。一般有酒香味。

3.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酒类生产; 馒头面包制作; 乙醇甘油发酵; 石油及油品脱腊; 饲用药用食用SCP; 维生素、有机酸; 活性物质提取; 微生物学研究; 真核表达系统; 人类疾病;
发酵型 食用:酿酒、发面 药用:生产维生素
发酵——厌氧发酵与好氧氧化

食品微生物学授课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授课课件

第三节 食品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
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一定条件下与食品工业关系的一门学科。 尽管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研究的历史很长,但作为微生物学的 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食品微生物学,其仍属一门新兴学科。 尤其在我国,人们对食品科学的重视仅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解 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的事情;食品微生物学是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 而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学科。
种类极其繁多 —— 已发现的微生物达 10 万种以上,新 微生物的多样性已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产生巨 分布非常广泛 ——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
– 极端环境:冰川、温泉、火山口等极端环境;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要分离筛选某中微生物,多 – 土 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一克沃土中含菌量高达几 数情况都是从土壤采取样品。 亿甚至几十亿; 首先微生物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目前所 – 空 气:空气中也含有大量微生物,越是人员聚集的公共场 使用的抗生素药物,绝大多数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所,微生物含量越高; 以微生物为劳动者的发酵工业,为工、农、医等领域 – 水:水中以江、湖、河、海中含量高,井水次之; 提供各种产品。 – 动植物体表及某些内部器官:如皮肤及消化道等。
一、微生物学的史前时期
盲目应用时期。 人类已经在很多方面利用了微生物,世界各 国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都积累了很多利用 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经验。北魏的 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制 醋的方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了盐腌、 糖渍、烟熏、风干等。
二、微生物发现与微生物学启蒙时期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时期
本世纪是微生物学的全面发展时期: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菌的代谢等; 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材料; 50年代DNA双螺旋解密后,微生物又成了分子生物学的 主要研究材料。微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相互 渗透与作用导致了现代分子遗传学的诞生与发展; 进入70年代,在微生物的研究基础上,导致了DNA重组 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

食品微生物学绪论精美ppt演示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绪论精美ppt演示课件
34
一、食品微生物学
研究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 个环节中涉及的微生物类型及形态特征(细菌、 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生物学特性 (生理特性、遗传特性、生态学特点)。主要内 容包括: 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活动规律; 有益微生物的利用;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及指标的制定。
32
3、微生物学的发展时期
发展期
1897年德国人E.Buchner用无细胞酵母压榨汁中的 “酒化酶”(zymase)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成功, 从而开创了微生物生化研究的新时代,此后,微生物 生理、代谢研究就蓬勃开展了起来。
33
第三节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e food microbiology
原核生物
真菌
2μm~1m
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
2~1000μm
真核生物
藻类
1μm至几米
真核生物
8
μm级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
9
nm级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10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
11
12
13
结构简单
单细胞 简单的多细胞 有些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
围着的遗传物质,有些如引起疯牛病的 朊病毒仅为蛋白质颗粒
轻工业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冯树异、程松高、吴光照,北京医科大学、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食品微生物学技术
第3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 构与功能
第4章 真核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第5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 结构与分类
第6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第7章 微生物的代谢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应用完整版PPT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应用完整版PPT

面包的配方原料
基本原料:面粉、酵母、水 辅助材料:油脂、砂糖、蛋品、乳品、食盐等
面包的配方一般是以小麦粉的用量100作基 准,其余的各种原料,用相对小麦粉用量的质 量百分数来表示。
原辅材料的预处理
面粉的处理
调温 冬季于投产前置于车间或暖和地方;夏天置 于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过筛出杂质 除去杂质,打碎团块,冲入空气。
面团翻到槽的上面来。
微生周物在期食品制短造中、的应产用 品质量稳定等优点
水的pH和矿物质含量对面团调制有密切关系。
但风味较差 按照质量标准配兑,灭菌,包装,成品。
A:菌种: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
辅料:大米、玉米、啤酒花
D:利酒用假精底积存发的醋酵汁喷前淋醋醅工,保艺证发酵与温度酶。 法液化同,醋酸发酵采用发酵罐进
醋酸杆菌的选用标准:氧化酒精速度快,耐酸性 强,不分解醋酸。
醋酸杆菌的培养和保藏:培养基中加入中和剂 (碳酸钙),0~4℃低温保藏。 适宜生长温度:28-32℃,最适pH3.5-6.5
②用手将面团撕开,如内部呈丝瓜瓤状并有酒 香,说明面团已经成熟。
10-12℃最后到2-3℃(生产现场)
霉菌在食品酿造中的主要作用:
第一节 食品制造中的主要细菌 及其应用
一.食醋 成分:醋酸(3~5%)、氨基酸、有机酸、糖、 维生素、醇、酯等。 合成醋 分类 酿造醋 再制醋
生产原料:甘薯、马铃薯、粮谷类、粮谷加工下脚 料、果蔬、野生植物等。
辅料:麸皮、谷糠、玉米芯(色、香、味) 添加剂:食盐、砂糖、芝麻、茴香等 生产菌种:曲霉菌、酵母菌、醋酸细菌
途径:糖 → EMP → 丙酮酸 →
入麸皮、谷糠 → 红曲霉:紫红曲霉、安氏曲霉、变红曲霉 润水 → 蒸料 → 冷却→ 接种(曲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酶制剂在肉类加工中的应 用:提高嫩度和风味。
06
未来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趋势与挑战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基 因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 生态和进化。
蛋白质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蛋白 质表达和功能,有助于发现新的食品微生物学应用 。
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食品微生物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 ,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微生物与 食品腐败和变质的关系。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微生 物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长 足的进展,为食品安全和质量控 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 支持。
未来展望
未来食品微生物学将继续深入研 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机制,探索新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人类健 康水平。
员工卫生管理
加强员工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培训, 确保员工不携带病原体进入生产区域。
05
食品微生物的应用
食品发酵与微生物
01
食品发酵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行食品加 工的过程。
酵母菌
用于面包、酒类等发酵食品的制作 。
03
02
乳酸菌
在酸奶、乳酪等发酵乳制品中广泛 应用的微生物。
霉菌
在酱油、豆豉等传统食品发酵中发 挥作用。
长和繁殖。
添加防腐剂
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可 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04
食品微生物安全性与质量 控制
食品微生物安全性评估
01
微生物种类鉴定
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进行 准确鉴定,了解其特性,为安全 性评估提供依据。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
3.食源性寄生虫病
经粪-口途径感染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而 越来越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农家肥和不良卫生习惯,常常会 经蔬菜引起蛔虫等寄生虫病;
生食动物性、尤其是鱼贝类食品非常容易引起肝吸虫病(又称 华支睾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和肺吸虫病,吃狗肉易得旋 毛虫等;近年来由于生食河鱼、蟹而感染寄生虫病的情况有增 长趋势。
具有细胞结构
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霉菌)• • • • • • • • • 真菌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 • • • • • • • • • • • •原生生物界
无细胞结构病毒(病毒、噬菌体) • • • • • • • • • • • • • • • • 病毒界
图1 微生物包括的四个界(按王大六界学说分)
染的场所,也因为如此,食源性传染病更难于预防和控制 。
由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可以人传人,常在一个潜伏期内 出现多个流行高峰。
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
食物中毒:是指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确实含有致病 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 以急性经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可以统称为食物中毒。
寄生虫侵入人体,在移行、发育、繁殖和寄生过程中,可对人 体组织、器官造成三方面损害:一是夺取人摄入的营养物质、 二是机械性损伤、三是毒素作用和免疫损伤。
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
4.食源性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
的疾病。如家畜感染了李斯特菌、肠杆菌科 细菌、炭疽、结核、布氏杆菌病后,人吃了 病畜的肉或奶而致病;禽类感染了空肠弯曲 菌和沙门菌后,人吃了病禽的肉或蛋,也可 引起腹泻等食物中毒。
生物材料名称 固氮菌

酵母菌介绍课件

酵母菌介绍课件

氮源:氨基酸、蛋白质、尿素等
矿物质:钾、钙、镁、磷等
氧气:有氧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生长因子:维生素、激素等
水分: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繁殖方式
酵母菌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繁殖。
有性繁殖包括接合和减数分裂,其中接合是酵母菌的主要有性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包括芽殖和裂殖,其中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
酵母菌介绍课件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酵母菌的基本概念
酵母菌的生理特性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酵母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酵母菌的基本概念
酵母菌的定义
0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03
酵母菌具有发酵能力,能够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02
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土壤、空气和水中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与其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有关,不同的繁殖方式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面包、馒头等发酵食品
酵母菌在面包、馒头等发酵食品中的作用:使面团膨胀、松软
酵母菌在面包、馒头等发酵食品中的发酵过程:酵母菌分解糖分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酵母菌在面包、馒头等发酵食品中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04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酵母菌的种类
5%
55%
30%
10%
酿酒酵母:用于酿酒和面包制作
啤酒酵母:用于啤酒酿造
面包酵母:用于面包制作
乳酸菌:用于酸奶和泡菜的制作
酵母菌的应用
面包、馒头等面点的发酵
01
酿酒工业中的发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酵母菌ppt课件

酵母菌ppt课件

(1)细胞壁
酵母细胞壁厚度0.1—0.3μm,重量 占细胞干重的18%—25%。
化学组成: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
此外,细胞壁上还含有少量的脂类和 无机盐等。
有些要为甘露聚糖
细 胞 壁
中间层:主要是蛋白质 内层:主要为葡聚糖
酵母细胞壁结构
(2)细胞核 酵母具有由多 孔核膜包裹着的细 胞核,核膜是一种 双层单位膜,上面 有大量的核孔。
2、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
(1)酵母菌形态: 通常为圆形、卵圆
形或椭圆形。
特殊形态:如柠檬 形、三角形、藕节状、
腊肠形,假菌丝等 。
出芽痕和诞生痕: 在母细胞的细胞壁 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 开的位点称出芽痕, 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 点称诞生痕。 酵母细胞表面留 下芽痕的数目,就可 确定某细胞产生过的 芽体数。
酵母菌
(1)酵母菌特点
①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② 多数出芽繁殖,也有裂殖 ③ 能发酵糖类产生能量 ④ 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
⑤ ⑥
喜欢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环境 中生长
(2)酵母菌的应用
食品方面:酿酒、制作面包、生产调味品等。
医药方面:酵母片、核黄素、细胞色素C、B族维
生素、乳糖酶、氨基酸等。
假菌丝: 酵母菌在一定
条件下培养,产生
的芽体与母细胞不 分离形成的特殊形
态。
(2)酵母菌大小
酵母菌比细菌粗约10倍,其 直径一般为2—5μm,长度为5—
30μm,最长可达100μm。
3、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一般具有:
细胞壁、细胞 膜、细胞核、 液泡、线粒体、 内质网、微体、 微丝、内含物 等。
酿酒酵母细胞结构
化工方面:使石油脱腊、以石油为原料生产 柠檬酸等。 农业方面:生产饲料(例如SCP)。 生物工程方面: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呈圆形、卵形或长形,多边芽殖,能产生红色或黄色色 素,很多种能形成荚膜,致使菌落粘稠,如粘红酵母,致使 食品上产生红色斑点。本属菌在空气中最常见,都没有酒精 发酵能力。少数种类为致病菌。本属菌能产生脂肪,有的菌 体内脂肪可高达干物质的50-60%,故称脂肪酵母。
7. 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
3. 毕赤氏酵母属(Pichia)
细胞形状多样,多边出芽,能形成假菌丝。发酵或不发 酵,不同化硝酸盐,能利用正葵烷及十六烷,可发酵石 油以生产单细胞蛋白。有些种是酒类饮料中的污染菌, 如粉状毕赤氏酵母。
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
4. 汉森氏酵母(Hansenula)
细胞壁的“三明治”结构:主要成分主要骨架是酵母纤维素, 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它们都是复杂的分支状聚 合物,其间夹有一层蛋白质分子。来自二、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1)固体培养基上:酵母菌的菌落圆形,比细菌大而厚, 表面光滑、湿润、粘稠,质地均匀,正反、边中颜色基本 一致。菌落多呈乳白色或奶油色,少数红色。有些酵母表 面干燥呈粉状。有些种类培养时间长了,菌落皱缩,有特 殊酒香味。菌落的色泽、质地、表面和边缘形状等特征, 是菌种坚定的重要依据。
细胞呈圆形、椭圆形、腊肠形,多边出芽。发酵或不发 酵,可生产乙酸乙酯,同化硝酸盐。此菌是酒类饮料中 的污染菌,在饮料表面生成干而皱的薄膜,发酵后的产 品主要是酯类,而非酒精。有些菌种也存在于白葡萄酒 的花醭中,造成酒的特殊香味,如异常汉森氏酵母也可 用作食品的添香剂。
5. 假丝酵母属(Candida)
细胞呈圆形、卵形、长形,无性生殖为多极芽殖,能形成假菌丝。 该属广泛分布于果汁、贮藏谷物、乳制品等食品里。对糖有强的 分解能力。在液体表面能形成干而皱的皮膜。
有些种是人类及动物的致病菌。 有的种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价值,如产朊假丝酵母能生产单细胞
蛋白质,用于食用或饲用。
6. 红酵母属(Rhodotorula)
啤酒酵母
(2)在液体培养基内,有的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有的产生沉淀,有的均匀生长。一般酵母菌在发酵糖生 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时,使液体产生泡沫。
三、酵母菌的繁殖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 1、酵母菌的无性繁殖: (1)芽殖,即出芽繁殖 (2)裂殖 (3)产生无性孢子
2、有性繁殖 产生子囊孢子。 凡具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菌,称为真酵母。
名词解释: 真酵母和假酵母
3. 酵母菌的生活史:生活史有三种类型
四、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 酵母菌一方面可用于生产面包、酒精、食用或饲料用酵母等 的制造,另一方面,又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菌。
1. 酵母属(Saccharomyces)
子囊菌亚门,半子囊菌纲,内孢霉目,酵母科。 细胞呈球形、卵形、丝状或假丝状,多极出芽,能发酵多种
第三节 酵母菌
真菌:主要包括了单细胞的酵母菌、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状 霉菌以及产生子实体的蕈菌。
真菌具有以下特征: • ①没有叶绿素,不能利用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食物,
靠寄生或腐生生存。 • ②无根茎叶分化,细胞中贮藏的养料是肝糖粒或脂肪粒,
而无淀粉粒。 • ③真菌细胞有细胞壁,有完整的细胞核结构。 • ④细胞形态少数为单细胞,多数是有分支的丝状体。 • ⑤能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产生各种各样的孢子。
2. 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 属于子囊菌亚门、酵母科种的裂殖酵母亚科。 细胞为椭圆形或圆柱形。无性繁殖为分裂繁殖。有时形
成假菌丝。有性繁殖是营养细胞结合形成在囊,子囊内 有1~4个或8个子囊孢子。 本属的有些种类具有很强的酒精发酵能力,如栗酒裂殖 酵母能发酵菊芋发酵产生酒精,发酵能力强。
糖类,主要产物是乙醇及CO2。无性繁殖为芽殖,有性繁殖 形成子囊孢子。种类较多,分布较广,能从多种食品中分离 得到。 本属可用于酿酒、酒精和面包等的制造,如啤酒酵母;亦能 引起水果、蔬菜的发酵腐败,如鲁氏酵母、二孢酵母、蜂蜜 酵母。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 路德酵母(Saccharomyces ludwigii)
细胞呈球形、卵形、椭圆形,多边出芽生殖,多 为发酵型,许多有时造成酿酒业危害的所谓“野 酵母”属于此属,某些菌种能耐高渗,常见于蜜 饯、蜂蜜、果汁、乳制品、鱼贝等食品中。
复习思考题:
1.真菌的特征有哪些? 2.什么是酵母菌?它有哪些特征? 3.简述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特点和菌落特征。 4.简述酵母菌的繁殖及其生活史特点。 5.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应用。
一、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和大小:
酵母菌菌体为单细胞、无鞭毛,不能运动。一般呈球形、卵 圆形或柱形,某些种生成的菌体相互连接形成香肠形的假 菌丝。
酵母细胞平均直径4~5μ m,但酵母菌本身体积差别大,长 约8~10μ m,宽1~5μ m。
2、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核 4)其他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