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6课《鸿门宴》教案2(第1课时)

合集下载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篇一:高中语文必修1:第6课鸿门宴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

3、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探讨研究,赏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理解,对文中人物做出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学生多元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出现的古汉语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用法。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项羽历史人物形象。

2、学习借鉴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讨论、探究、提要勾玄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互动2: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

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

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结果呢?一边,星汉寥落,夜色深沉。

荒原上老树枯藤,乌啼凄厉。

帅帐中倾国佳人翩然起舞。

清锋灼灼寒光森森,挥不去数不尽的缠绵与悲怆。

纵横天下的霸王苍凉吟唱着《垓下歌》而另一边,平定黥布叛乱回京时,过沛县,汉天子面对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着《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为衣锦荣归的慨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为英雄末路的悲歌(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必修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必修《鸿门宴》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衰败和楚汉争霸的形势。

2.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人物:刘邦、项羽、张良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2.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主要人物的认识。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对刘邦、项羽、张良等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归纳人物特点。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人物分析的能力。

2. 检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的理解。

第三章:情节理解教学目标:1. 理解《鸿门宴》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理解《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包括宴会的前因、经过和结果。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情节。

2. 学生阅读课文,分析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情节理解的能力。

2. 检查学生对重要事件和转折点的认识。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鸿门宴》所处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所处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包括礼仪、宴会习俗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鸿门宴》所处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3、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布置预习:熟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欣赏两首诗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这首诗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作品1.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必修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必修《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 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

3. 课文的内涵解读和文化价值的阐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进行批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概括人物形象,总结课文的主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进行讲解和答疑,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人物形象,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内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编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人物分析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素养。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

新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 教案(系列二) Word版

新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 教案(系列二) Word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了解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即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 通过听读,整体把握,分析情节。

一、导入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4篇)

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4篇)

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4篇)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4篇)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六、学习(3─4)节七、问题设计: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⑵完成练习(二)P91第三课时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7)节。

十三、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1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其次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会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观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力量和表达力量。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问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1、把握司马迁和《史记》的学问,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学问。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学问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学问积存,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观赏魏晋历史散文的力量,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积存文言词句学问。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供应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打算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纳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依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存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表达为分组归纳和小组争论沟通等。

“迁移制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进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帮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连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意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学问转化为力量,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想,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

2023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

2023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

2023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鸿门宴》教案篇1师:出示有关评价项羽的四首诗歌,分别是杜牧和王安石《题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讨论分析,各诗对项羽的评价有何不同?)师: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无疑是悲剧的失败的英雄,在鸿门宴上是怎样体现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生:项羽的性格比较急躁,沉不住气,在__一开头,他的一言一行就形象的写了出来。

师:怎样写的?生:当项羽一听到曹无伤的告密后,大怒,并且发出誓言,要灭了刘邦,很冲动。

师:朗读项羽的第一句话,用怎样的语气,配以动作来读?生:咬牙切齿,拍着桌子,瞪眼大骂。

师:这种有些莽撞的性格很早就有,当还是青年时,项羽见到不可一世秦始皇时,说生:彼可取而代之。

师:当时他的叔叔在旁,吓得叔叔赶紧捂住这位愣头青侄大爷的嘴。

就是个二愣子形象。

项羽有没有实践他灭刘邦的诺言?生:没有,听了项伯的劝告,改变了主意,当时项伯已经和刘邦结成亲家,师:文中项羽的表现是生:项王许诺。

师:简简单单四个字,什么叫许诺,许诺的背后是生:项羽答应了项伯的请求,实际就是答应了刘邦的请求。

师:就一个晚上,项羽来了个180度转弯,到底是怎么回事?生:项羽心地善良,心很软,师:项羽真的是个善良的男人吗,在进函谷关前,刚刚把投降的20万秦兵给坑了,即活埋。

你说狠不狠?生:狠师:在政治斗争中总是讲究你死我活,项羽的巨大的转变只能说明生:缺少政治斗争的经验。

有孩子气。

不够成熟。

师:毛主席看过《鸿门宴》后说过:“项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刘邦却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是有道理的。

师:鸿门宴上,两大军事集团的老大终于见面了。

刚见面,刘邦四次将军,两次臣把项羽捧上了天,自我感觉相当棒,大家有没有注意,刘邦很随意的说了一句话生: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师:为何这样说生:无非是为自己解脱,辩解,表明自己没有反叛之心。

师:但没有想到,这里的有隙居然真的有戏了。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教材分析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

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可通过对《鸿门宴》情节的解读以及穿插诵读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教学难点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教学方法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饭局”导入,穿插图片。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

"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鸿门宴》。

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二、作者简介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

三、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刘邦集团项羽集团沛公(刘邦)项羽(项王)曹无伤(沛公左司马)范增(项王军师,亚父)张良(沛公谋士)项伯(项羽季父)樊哙(沛公之参乘)项庄(项羽堂兄)注:亚父,亚,次也,对之尊敬仅次于父季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季父即最小的叔叔四、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上人物的活动,理清全文故事情节宴会前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定策-项王许诺宴会中刘邦谢罪-项王设宴-(一起)范增举玦-(一落)项王不应-(二起)项庄舞剑-(二落)项伯翼蔽-(三起)樊哙闯帐-(三落)王赐酒肉宴会后沛公逃离-张良留谢-亚父破斗-诛杀无伤五、合作探究探究一、《鸿门宴》之座次文化礼仪鸿门宴上,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

高中语文6鸿门宴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高中语文6鸿门宴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6鸿门宴
教学目标
1、 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 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 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 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5)学生朗读
下面我们开始读。根据有无声音,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效果要大大优于默读——它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许多字、词甚至句子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学生边读,边板书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背景简介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难点
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图

高一语文 第6 课《鸿门宴》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 第6 课《鸿门宴》优秀教案

第6课《鸿门宴》优秀教案【教学设想】《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精彩的笔墨,倾注了极大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鲜明形象,项羽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一篇,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告密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从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

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所出场的人物无不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尤其以项羽的形象最为典型。

本课的设计重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情节的曲折发展,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的技巧,品味精炼生动,绘声绘色的语言。

同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项羽的形象作正确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另外,由于课文较长,课堂上不可能全文朗读,朗读应主要放在课后,课堂上主要对重点段落进行适当的朗读。

对于最后的项羽形象大辩论,应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展开,切忌围绕课文原地画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3、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读文与读史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性认识性格决定命运,领导的个人决策与政治集团的利益息息相关。

【学习重难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021年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2021年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2021年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通过,熟悉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判有关人物。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猛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式。

教法:3411模式分层教学二、教学重、难点:注重120个经常使用实词,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把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

学会实词的推断方式。

把握“举”、“谢”等文言词语。

教学进程: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乌江(李清照)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以后的第三年(前206)。

陈涉起义以后,身世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身世农人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前后起兵反秦。

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

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

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超级恼火,当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字词补注:欲王关中:王,动,称王。

为击破沛公军:中省“我”。

范增说项羽:说,劝说。

夜驰之沛公军:之,动,到……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

是倒装句,也是省略句。

臣为韩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称谦词。

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范增数量项王:数,多次;目,名-动,使眼色。

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五、“为”、“之”用法聚集:为:1、君为我呼入:介,替。

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介,被。

何辞为:语气词,无义。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联系动词,像是,犹如。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二个“为”,动,制定。

使子婴为相;客何为者:动,做、干。

之:1、吾得兄事之:代,代人。

切而啖之:代,代物。

为之奈何:代,代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到。

今日之事何如:结构助词,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结构助词,使主谓结构词组化。

第二课时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

宴前:(战或不战)1、项羽预备当即出兵击刘。

2刘邦拉拢项伯,许诺前去赔礼。

项羽轻信项伯美言,许诺罢兵。

鸿门宴教案教案6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6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设想一、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二、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预习课文: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二、导入新课: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项羽的《垓下歌》,要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要点:(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

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关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ō)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鸿门宴》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鸿门宴》故事背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

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鸿门宴》的故事背景,包括秦朝的覆灭和楚汉争霸的形势。

2. 介绍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如刘邦、项羽、张良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鸿门宴》的故事背景。

2.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角色。

第二章:故事梗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故事梗概。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概述《鸿门宴》的故事情节,包括刘邦赴宴、宴会上的紧张气氛、刘邦的脱险等。

2.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悬念,如刘邦与项羽的权力争夺、张良的智谋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鸿门宴》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关键情节。

2.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和理解。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刘邦、项羽、张良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如刘邦与项羽的权力争夺、张良的智谋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学生通过讨论或写作,表达自己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看法。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所处的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如宴会的重要性和礼仪。

2. 探讨《鸿门宴》中的文化元素,如宴会上的座次、菜肴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

2.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观察和分析《鸿门宴》中的文化元素。

第五章:课堂讨论与总结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鸿门宴》的主题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鸿门宴》的主题和寓意。

高中语文《第6课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6课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教案

6.鸿门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查找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司马迁以及其著作《史记》。

2.通读课文,理解积累文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及句式。

3.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理解积累文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及句式。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杜牧有首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主要的意思是批评项羽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也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那么项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鸿门宴》这篇课文,从中了解项羽的人物性格和导致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2.《史记》介绍《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方法:1。

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2,查找资料,分析古人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3,从这场斗争中,我们有怎样的人生借鉴;三,教学过程:(一)课文及文学常识,背景简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学习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鸿门宴》.《史记:导入》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掌握《鸿门宴》中的基本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了解古代记叙散文的写作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课堂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言文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鸿门宴》中的基本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了解古代记叙散文的写作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感受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3.解决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鸿门宴”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学习新课:(1)初读: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行朗读,熟悉课文。

(2)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学生记录。

(3)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巡回指导。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3.总结评价: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音频播放、板书等。

3.课堂互动方式:教师提问、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2.作业:背诵课文片段;完成课后练习。

3.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电子书、教学PPT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教学重点
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介绍作家作品。

正音。

分析项羽的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真的英雄。

”这是什么歌曲?(学生答《霸王别姬》)是的,是《霸王别姬》。

这首歌唱的是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爱情悲剧——这位英雄的名字叫“项羽”。

那么历史上的项羽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十八课《鸿门宴》来窥一斑。

二、作家、作品简介
在初中我们学过《陈涉世家》,对于作者司马迁和《史记》并不陌生。

下面我们看一下“投影胶片”,来回忆一下有关知识。

三、背景简介
我们刚刚学了“西汉鸿文”《过秦论》。

“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

秦之过,一言以蔽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王朝由于施暴政,致使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于是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四、检查预习(出示投影胶片)
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
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五、连点成线,了解故事情节。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连点成线训练充分地了解一下故事情节。

开端:()——(项羽大怒)——( )
发展:()——()——(刘项约婚)——()——()
高潮:(刘邦请罪)——()——()——(项王不应)——()——(项伯翼蔽)——()——(义责项王)——()
结局:()——(张良留谢)——()——(范增愤骂)——()
追问:故事情节围绕什么展开的呢?
明确: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

六、人物形象分析(项羽)
(一)有宴席,就有座次之论。

那么“鸿门宴”上的座次是怎样安排的呢?这又说明了什么?
首先填图,解释“东向”等意思。

再出示投影胶片,提示讨论。

明确:宴席在项羽军中,刘邦为宾,却在范增之下。

可见,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

而实力悬殊,刘邦处境令人担忧。

再看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虽为“亚父”,就座次论尚不及告密的项伯,事不可谋已出露端倪。

(二)下面我们深入到故事情节中来看看“项羽”的形象
明确:
1.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2.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

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

3.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4.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


总结:项羽就是这样一位寡谋轻信,轻敌自大,胸无城府,刚愎自用,沽名钓誉,有不忍之心的人。

追问: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明确: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

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

(三)探究学习:有人说项羽放走刘邦有“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风度”。

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举行一个讨论会,正方——男生——项羽有“妇人之仁”;反方——女生——项羽有“君子风度”。

七、小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

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八、布置作业:假设项羽杀死了刘邦,设想这段历史该如何发展?写一篇想象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