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 文言文讲解

合集下载

刘备托孤文言文拼音版

刘备托孤文言文拼音版

刘备托孤文言文拼音版
劉備托孤文言文拼音版
吾乃劉備也,字玄德。

出身平凡,資質聰明,志存仁義,有志於匡扶漢室。

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以致社稷危殆,生民涂炭。

曩者,末年與二弟關羽、張飛結義,共爭英勇,數經艱苦,終得興起。

嗟乎!偶然之間,愧未能穩固劉備之地,雄心壯志,將來者何聞?唉,真慨然。

恐孤兒無人撫養,心生忧患,欲托以誰?非吾志之所獲,故假以曹操名,以小姪劉禪為兒,寄之於養父母之手。

曹氏乃世家,文官世族,經世致用,養子有道理。

吾遂與二弟約定,將以此子作海內安定之根基。

今我已故,時命有逆,不得不以劍斬於漢水之上,受葬於白帝山之上。

可悲也哉!人生苦短,心事難料,離散別亂,總不得陰寄我心。

祈望此書能傳世,流傳後人,使後世子孫皆知我志在天下,欲為之努力不間斷也。

望天下英雄,有志之士皆助劉備托孤之事,使幼子得以快樂成長,負荷家國重任。

劉備。

刘备托孤文言文翻译拼音

刘备托孤文言文翻译拼音

刘备字玄德,蜀汉昭烈帝也。

性宽厚,好结交,尤善用人才。

尝与曹操、孙权分天下,而刘备独据蜀地,故有“蜀汉”之称。

后因曹操追击,刘备败走,遂至白帝城,病重,临终之际,召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亲信大臣,托以后事。

原文:刘备临终,召诸葛亮等曰:“吾儿刘禅,孺子也,吾忧之。

汝等与诸葛亮辅之,善自为之,勿负吾托!”拼音:Lǚ Bái lín zhōng,zhào Liǔ Gāo děng yǔ jiǎo wán shuō:“wǒ ér Liú Shàn,rú zǐ yě,wǒ yōu zhī. nǐ děng yǔ Liú Zhèngguāng fǔ zhī, shàn zì wéi zhī, wù fù wǒ tuō!”翻译:刘备临终时,召见诸葛亮等人说:“我的儿子刘禅,还是一个孩子,我为他的将来感到担忧。

你们要和诸葛亮一起辅佐他,好好照顾他,不要辜负我托付你们的重任!”刘备又曰:“吾本布衣,因天下大乱,不得已而称帝。

今吾将死,汝等宜以天下为己任,竭尽全力,保蜀汉社稷。

诸葛亮,汝才德兼备,宜为丞相,辅佐刘禅。

关羽、张飞、赵云,汝等俱为忠臣良将,宜各尽所能,以保国家。

”拼音:Lǚ Bái yòu yuē:“wǒ běn bù yī,yīn tiān xià dà luàn,bù yì qiè ér chēng dì. jīn wǒ jiāng sǐ,nǐ děng yīng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én rèn,jié jìn lì liàng, bǎo shǔ hàn shè jì. Liú Zhèngguāng,nǐ cái dé jiān bèi,yīng wéi chéng xiàng, fǔ zhù Liú Shàn. Guān Yǔ, Zhāng Fēi, Zhào Yún, nǐ děng jùwéi zhōng chén liáng jiàng, yīng gè jìn néng néng, yǐ bǎo guó jiā.”翻译:刘备又说:“我原本只是一个平民,因为天下大乱,不得已才称帝。

刘备托孤

刘备托孤

刘备托孤新解

夷陵之战后,刘备败回永安,疲惫、惭愧、愤怒、忧虑、哀痛、沮丧……各种恶劣情绪一并侵袭,枭雄一病不起,他把诸葛亮召来,嘱托后事。其原话如下:“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第三句:“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一个饱经世态的国君,面对着自己才智不足的孩子,并不是教给他各种玩弄权术的手段,以图保住皇位,而只是嘱咐他象儿子对父亲般听从老丞相的指引教诲,甚至可以说是领导,这实际上更是暗示诸葛亮和儿子们:我死之后,一切听诸葛亮的,必要时一定要配合丞相自取江山。其用心良苦,至今为人感叹。
最好的注解,这种事情枭雄见过的太多太多,对此也较常人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故此,非常时期还是要请诸葛亮来主持大局,但是劳人心力哪能不给任何好处?这皇位便是代价和补偿,诸葛亮所付出的以及即将付出的一切,完全值得或者说应该得到这个皇位,这也是刘备行事风格的体现(常为他人考虑),更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爱护。另外,刘备在大败之后,经过痛苦反思,他终于悟出:自己已经输光了本钱,隆中计划已成泡影,澄清宇内、复兴汉室实际上已成为空洞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到了这个地步,汉祚已终,破家失国之祸就在眼前,天下姓刘与否已然并不重要了,这割据西南的小朝廷姓谁的姓又有什么关系?所以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必要时与其改姓诸葛,也不能自取灭族之祸,因此托孤之言实为刘备思之良久的一条退路,包含了深一层的含义:即丞相你也不必死抱着复兴汉室的理想不放了,刘氏的天下已经完了,以后的发展顺势而为听天由命吧,你接过班后,尽力把守西川,太太平平地过些安稳日子,看护好我的孩子,我也就安息了。实质上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种表现。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到:刘备托孤,虽是对诸葛亮和儿子们说的,但是却是以一种半公开的形式晓谕蜀汉的群臣和百姓,托孤之事流转甚广,以至于远在邺城的曹丕都得到了消息,因此退一步说,即便不是出于本心,但是由于尽人皆知,所以就具备了一种效力。是的,刘备的用意很明确,就是要公开给予诸葛亮这么一种“自取”国家的权力,使诸葛亮在自立为蜀主之时有理有据,名正言顺,而不必再顾及什么君臣面子上的事情。这是刘备的由衷之语,也是刘备作为一代仁君风度的体现,但遗憾的是,或许诸葛亮并没有体会到刘备的良苦用心,或许他也有所体会,但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熏淘,仍旧以一个传统忠臣的心态来对待这件事,以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当然也是值得称道的,因为若不如此,他也就不是诸葛亮了。

托孤白帝城的故事

托孤白帝城的故事

《托孤白帝城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讲托孤白帝城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刘备的人,他带着很多士兵去打仗。

可是仗打得不太顺利,刘备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他知道自己可能好不了啦,就带着一些重要的大臣来到了白帝城。

刘备有个儿子叫刘禅,还很小,刘备很担心自己走了以后,刘禅没办法管理好国家。

小朋友们,你们说这时候刘备该怎么办呀?
《托孤白帝城的故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托孤白帝城哟。

刘备在白帝城把他最信任的大臣诸葛亮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说:“我走了以后,我的儿子刘禅就交给你啦,你要好好帮助他,让国家变得更好。


诸葛亮含着泪答应了刘备。

刘备还对其他大臣说:“你们也要听诸葛亮的话,一起为国家出力。


然后,刘备就闭上了眼睛,去世了。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有点伤心呀?
《托孤白帝城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托孤白帝城。

后来呀,诸葛亮一直记着刘备的嘱托。

他很努力地帮助刘禅管理国家,打了很多仗,出了很多好主意。

虽然很辛苦,但是诸葛亮从来没有放弃。

小朋友们,诸葛亮是不是很忠诚、很厉害呀?
刘禅也在大家的帮助下慢慢长大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像刘备信任诸葛亮那样相信好朋友,也要像诸葛亮那样忠诚、努力。

小朋友们,记住这个故事了吗?。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刘备托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刘备托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刘备托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汉主殂,太子禅即位,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谈君臣之交者,竞曰先主之于诸葛。

伐吴之举,诸葛公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

”公之志能尽行于先主乎?悲哉!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而徒以志决身歼遗恨终古,宗泽咏杜甫之诗而悲惋以死,有以也夫!公之心,必欲存汉者也,必欲灭曹者也。

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

此心也,独子敬知之耳。

孙权尚可相谅,而先主之志异也。

夫先主亦始欲自强,终欲自王,雄心不戢,与关羽相得耳。

故其信公也,不如信羽。

先主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不得而出也。

迨犹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①,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

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

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②,而徒流于犹亭乎?张良遇高帝而志伸,宗泽遇高宗③而志沮;公也,子房也,汝霖④也,怀深情而不易以告人,一也,而成败异。

公怀心而不能言,诚千秋之遗憾与!(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三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注】①冲主:幼主。

②许、雒(luò):许昌、洛阳。

③高宗:指赵构。

刘备败兵后,深夜托孤,吓得诸葛亮连忙磕头

刘备败兵后,深夜托孤,吓得诸葛亮连忙磕头

刘备败兵后,深夜托孤,吓得诸葛亮连忙磕头本文导读:刘备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刘备三兄弟,开始建功立业,苦于起点低,加上没什么靠山,刘备常常不如意,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刘备深知,没有好的谋士是不行,刘备到处找有能力的人来担任军事一职,谁知道,遇到了徐庶,此人才能得到刘备的赏识,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这也被曹操知道了,曹操就利用徐庶是孝子之人,软禁了其母,骗徐庶来许昌,后来用一句话概括徐庶的为人:深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一生从未给曹操出过一计,但曹操对他还是很好。

徐庶离开刘备后,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诸葛亮号卧龙先生,才能远在徐庶之上,希望刘备能请他出山。

刘备深知有这等能人之后,到处打听关于卧龙先生的住址,刘备此时求贤若渴,希望早一点找到卧龙先生,而诸葛亮也想知道这位刘皇叔的为人,试了试刘备,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认为刘备是贤良之主,诸葛亮愿意出山帮助刘备,刘备封诸葛亮为军师,一切听从诸葛亮的安排。

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很快就打下一片天地,于曹操、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刘备得到荆州后,派关羽镇守,谁知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被孙权杀害,刘备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要为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的介意,带上几十万大军向东吴进攻。

大败而归。

刘备大败后,一病不起,于白帝城托孤。

刘备深知诸葛亮之才远在自己儿子之上,这一点刘备也说过,刘备深夜托孤于诸葛亮,把旁人全部叫开,留下诸葛亮一人,刘备说,我本想与卿共同灭曹,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

刘备还说道,卿之才能远在曹丕十倍之上,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事,若太子刘婵可以辅佐,就辅之,若太子不才,丞相可自立为成都之主。

听到这句话后,吓得诸葛亮连忙磕头。

刘备深知诸葛亮是有义之士,不会这样做,刘备说出这一番话的目的,就是让诸葛亮死心塌地的辅佐太子刘禅,用意深远。

刘备托孤有玄机

刘备托孤有玄机

刘备托孤有玄机作者:长空星照来源:《百家讲坛》2015年第16期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值得辅佐,您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取而代之。

”同时,他还把二儿子叫来,让他告诉刘禅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

同样的话,刘备还写成诏书敕令刘禅。

对刘备的托孤遗嘱,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是那句“君可自取”:一、如果诸葛亮认为刘禅不值得辅佐,他可以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二、如果诸葛亮认为刘禅不值得辅佐,可以在刘备的三个儿子中另选一个;三、让诸葛亮放手大胆去干事情,不要有任何顾虑。

实际上,这些观点都忽视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刘备遗嘱中涉及的曹丕(你的才智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可以看出,刘备的托孤遗嘱暗藏着很大的玄机。

在刘备等人看来,曹魏政权无疑是汉贼,这是他们立国的政治纲领,否则,他们的政权就没有合法性。

那刘备把一个篡逆之人提出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究竟是什么用意?而且刘备的遗嘱是皇帝的政治交代,所说的是皇帝的继位人选,还有其他人在场,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说出来的。

也就是说,皇帝的遗嘱是说给天下人听的,不是悄悄话。

那么,刘备在遗嘱当中提出曹丕,是真有所指吗?首先看看刘备死后诸葛亮都干了些什么;诸葛亮死后,刘禅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相父”的。

刘禅登基后,继续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还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实际情况也是,自刘禅登基至诸葛亮死,刘禅几乎就没有干过一件皇帝该干的事情。

是刘禅真的草包无能,一点儿政事也不懂吗?诸葛亮死后,蒋琬担任“尚书令”,“总统国事”,但蒋琬却没有诸葛亮的权力待遇。

建兴十四年(256年),刘禅到湔县观看汶水水流,十天后返回成都。

这表明,他终于走出皇宫,可以亲自巡视自己的国家了。

延熙九年(246年),蒋琬死后,刘禅开始自己来发号施令管理国家了。

更重要的是刘禅对待诸葛亮的态度。

诸葛亮死后,刘禅发了一道诏书,给了诸葛亮很高的赞誉,说他的丰功伟绩必将永垂不朽。

刘备托孤文言文于翻译

刘备托孤文言文于翻译

【文言文原文】臣备不才,夙遭不造,自幼孤苦,蒙先帝眷顾,托以天下,二十有五年矣。

今先帝崩,嗣子尚幼,事在须臾,恐非长久之计。

是以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庶几国家得以安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丞相诸葛亮,忠贞之臣,天下之望,必能辅佐嗣子,克承先帝之志。

臣今将后事托付于丞相,望丞相勿以臣之私情,而忘国家之大义。

若嗣子不肖,愿丞相以社稷为重,勉为其难,扶持幼主,俾国家永固。

臣备死之后,嗣子可依凭丞相,若丞相不幸先臣而终,嗣子当以国家为重,不念私仇,以正道自持。

臣之妻子,虽愚昧无识,然皆忠良之辈,愿丞相加以教诲,使之尽忠报国。

愿丞相以天下为己任,竭尽忠诚,辅佐嗣子,克复汉室,还于旧都。

臣备虽死,魂魄犹在,愿丞相勉之,勿负臣所托。

【翻译】臣刘备,资质平庸,自幼遭遇不幸,孤独贫困,蒙受先帝的恩宠,托付以天下之事,已经有二十五年了。

如今先帝驾崩,继位的儿子尚且年幼,国事紧迫,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我将国事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希望国家能够得以安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丞相诸葛亮,忠诚正直的臣子,天下人仰望的楷模,必定能够辅助继位的儿子,继承先帝的遗志。

我现在将后事托付给丞相,希望丞相不要因为我的私情,而忘记国家的重大利益。

如果继位的儿子不成器,希望丞相以国家利益为重,勉为其难,扶持幼主,使国家永远稳固。

我刘备死后,继位的儿子可以依靠丞相,如果丞相不幸先我而去,继位的儿子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要忘记私仇,坚守正道。

我的妻子和儿女,虽然愚昧无知,但都是忠良之辈,希望丞相加以教导,使他们能够尽忠报国。

愿丞相将天下视为自己的责任,竭尽忠诚,辅助继位的儿子,恢复汉室,回到旧都。

我刘备虽然死去,但灵魂仍然存在,愿丞相勉力而为,不要辜负我的托付。

刘备托孤文言文及翻译

刘备托孤文言文及翻译

臣刘备,生于汉末乱世,承前人之遗绪,继万世之基业。

今幸遇明主,得与群英共辅汉室,乃天赐良机,岂敢有负?然臣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恐难久侍左右,是以特此托孤于吾子刘禅,望诸君辅佐,共成大业。

臣刘备言:吾子刘禅,性温良,识大体,虽非英豪之才,然可继吾之志,承吾之业。

诸君宜以礼待之,使之安于君位,勿以吾之旧事相责。

若刘禅有失德之行,宜以忠言相劝,若其不听,则宜以义正言辞,使之改过自新。

臣刘备又言:诸葛亮,才智过人,忠诚可鉴。

自归蜀汉以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托孤于君,望诸君以诚相待,辅佐诸葛亮,共辅刘禅,使之成就伟业。

诸葛亮若有不测,吾子刘禅必不能独立,诸君宜共谋,以保汉室江山。

臣刘备再言:关羽、张飞,吾之股肱之臣,忠勇无比。

然其性刚烈,不拘小节。

望诸君宽以待之,使之辅佐刘禅,共保蜀汉。

若有不测,宜以礼待之,勿以武力相加。

臣刘备又言: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皆忠勇之士,各有所长。

望诸君善用其才,使之各尽所能,共成大业。

臣刘备最后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吾虽不肖,然赖众贤辅佐,得保蜀汉一方。

今吾将死,望诸君同心协力,共扶刘禅,以保汉室。

若非汉室,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臣刘备泣涕横流,再拜而辞。

诸君皆感泣,齐声应诺。

臣刘备于是安然而逝,享年六十三岁。

《刘备托孤文言文》翻译:臣刘备,生于汉朝末年的乱世之中,继承了前人的遗志,继承了万世基业。

如今有幸遇到明主,能与群英共辅汉室,这是天赐良机,我岂敢辜负?然而我年纪已高,身体多病,恐怕难以长久地侍奉在君主身边,因此特别将后事托付给我的儿子刘禅,希望各位辅佐他,共同成就大业。

我刘备说:我的儿子刘禅,性格温和善良,识大体,虽然不是英雄豪杰之才,但可以继承我的志向,继承我的事业。

各位应该以礼相待,让他安心在君位上,不要因为我过去的旧事而责备他。

如果刘禅有失德的行为,应该用忠言劝告他,如果他不听,就应该用正义的言辞去说服他,让他改正错误。

我刘备又说:诸葛亮,才智过人,忠诚可鉴。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导读: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将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白帝城托孤来历白帝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

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

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

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托孤用意刘备托孤刘备托孤时用意很深,虽然仅仅几句“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

”但是用意极其深刻,当时刘备清楚,举国上下,除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最敬重了,若刘禅真的是个昏庸无能的人,那么,诸葛亮势必会取代刘禅,夺走他的天下,可以说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

这个其实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能发现,刘备入川时带的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里,就是为了限制诸葛亮,避免其功劳太大而居功自傲。

诸葛亮在加入刘备军团的初期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入蜀后,诸葛亮的地位甚至没有糜竺,孙乾等人高。

在刘备伐吴失败后,他马上想到的是现在国力衰败,势必会有人乘虚而入,夺取王位,而诸葛亮就是个最危险的人物,因为他在蜀国的威信太高了,怕有人怂恿他篡位。

而后来的事实其实也证明了这个担心,在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任丞相,又让刘禅尊称为父,国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由他自己处理,几乎不会过问刘禅。

而六出祁山也是诸葛亮自己的想法,几乎也没怎么和刘禅商量。

所以,可以说刘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咱们姑且不论刘禅是否昏庸,但就诸葛亮的行为来看,确实是把自己凌驾在了刘禅之上。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章刘备遗言托孤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章刘备遗言托孤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章刘备遗言托孤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五章中,刘备在临死之际留下了遗言托孤。

这个故事是历史上蜚声中外的民间传说,因为它融化了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如忠诚、孝顺和正义,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来探讨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一些关键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故事。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三国演义》的背景是东汉末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战争、混乱和不安的时期。

刘备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是蜀国的开创者,在中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五章中,刘备患病垂危,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于是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后代和财产应该如何处理。

第二部分:主要人物和关键因素1.刘备刘备是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忠诚、仁慈、聪明、有魄力的领袖。

在临终前,他决定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关羽、张飞等忠实的臣子,以确保他的儿子能够继承他的遗产,维持刘家王朝的领导地位。

刘备还指示孙乾等人继续辅佐刘禅,以便他能够顺利地成为蜀国的君主。

2.刘禅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他是这个故事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

刘备对刘禅的信任和托孤无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因为它影响了蜀国王朝的未来。

刘禅在遗言中被评选为皇帝,并受到汉中、荆州、益州、兖州等地的支持。

尽管他经常面临挑战和危险,但他的执政在很大程度上为蜀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3.关羽、张飞、孙乾这三个人都是刘备的重要臣子,在他患病垂危时被任命为托孤人。

他们都很忠诚和有责任感,他们立即接受了刘备的遗嘱,积极筹备将来的事务,确保了刘家王朝和蜀国的继续发展。

特别是关羽,他是一个忠实的战士,他保护刘备的家族和执政权,为蜀国的未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总体来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五章中的刘备遗言托孤是一个充满历史感和道德意义的故事。

它向后人传达了一种关于忠诚、孝顺、正义和家族责任的价值观,并为后世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历史痕迹。

刘备托孤守家业

刘备托孤守家业

刘备托孤守家业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其实很微妙。

没错,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在赤壁之战中也不负厚望。

他出使东吴,折冲樽俎,促成联盟,战胜曹操,与刘备度过了一段如鱼得水的“蜜月期”。

然而战后,他似乎退居二线了。

夺取益州,是庞统极力怂恿,并出谋划策;进攻汉中,是法正极力主张,并出生入死。

所以庞统战死,刘备“言则流涕”;法正病故,刘备“流涕累日”。

法正死后获得的待遇,甚至比关羽还高。

庞统和法正,才是刘备的左膀右臂。

难怪赤壁之战后整整十五年间,我们很少看见诸葛亮的身影,听见他的声音。

也难怪关羽征襄樊,刘备征东吴,诸葛亮都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干脆一言不发。

诸葛亮保持着沉默。

沉默是可以理解的。

刘备兵败猇亭之后,诸葛亮曾长叹一声说:如果法正还活着,那就一定能阻止皇上东征。

就算东征,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啊!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诸葛亮并不赞成伐吴,却无法有效地阻止,因为刘备只听法正的。

他对诸葛亮,不过是“相敬如宾”,对法正,才是言听计从。

法正不在了,刘备就谁的话都不听,孔明先生也只好去做“事后诸葛亮”。

问题是:何以如此?因为理念发生了冲突。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就在于政治家有理想,政客却只有利益。

诸葛亮是有理想的,这才放弃曹操、刘表和孙权,跟了当时一无所有甚至连性命都难保的刘备。

那么,刘备有没有理想呢?原先或许是有的,但是后来就忘了。

忘记的时间,大约是在得到了荆州和益州之后。

此时,咸鱼翻身的他,就只有利益而没有理想了,这才不伐魏而伐吴。

什么“汉贼不两立”云云,不过是称王称帝的幌子。

刘备忘了的,诸葛亮没忘。

然而尴尬的是,这种微妙的变化谁都不能说穿。

刘备要装着没忘的样子,诸葛亮也不能提醒。

于是只好心照不宣:诸葛亮埋头苦干做好分内的事,刘备则依靠庞统和法正攫取更多的利益。

问题是现在法正已死,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许靖、刘巴、马良也都去世。

有威望、有能力的,只有赵云和魏延。

能够托孤的,则只有诸葛亮。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 关于刘备托孤及刘禅素材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 关于刘备托孤及刘禅素材

语文八年级下册-打印版
关于刘备托孤及刘禅
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

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
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

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

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能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刘备托孤文言文注释

刘备托孤文言文注释

刘备托孤文言文注释
刘备托孤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刘备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等人,希望他们能够辅佐刘禅成为一位优秀的君主。

以下是刘备托孤的文言文注释:
【原文】孤本初无知,蒙先帝眷顾,命臣授以嗣业,承之懿德,奉之中朝。

是以先帝称之曰“亲贤臣,远小人”,后死者不得视其成,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注释】
孤:指刘备自己。

眷顾:关心、照顾。

命臣授以嗣业:命令臣子传位给儿子。

承之懿德:指刘禅品德优良,承袭了刘备的美德。

中朝:指中央政府。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才,远离小人,这是先帝对刘备的评价。

三分:指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势力的分立。

益州:指刘备所在的地区。

危急存亡之秋:指时局危急,国家存亡岌岌可危的时期。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指内外臣子都非常忠诚,不辞劳苦地为国家效力。

开张圣听:指开放耳朵,听取忠言。

遗德:指先帝的美德。

恢弘志士之气:指激发忠臣的士气。

妄自菲薄:指不自重,自认为不如别人。

引喻失义:指用错误的比喻来引导人们的思考。

塞忠谏之路:指阻止忠臣直言进谏,对国家不利。

刘备托孤文言文翻译启示

刘备托孤文言文翻译启示

夫刘备托孤,乃三国演义中之千古佳话。

此事虽出小说,然其情真意切,寓意深远,实为研究文言文翻译之良材。

今欲将此事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启示后学,不揣浅陋,试论之。

刘备,字玄德,蜀汉开国皇帝,英勇善战,仁德兼备。

建安五年,刘备兵败长坂坡,幼子刘禅被曹军俘虏。

时刘备已年过半百,痛失爱子,心中悲愤交加。

遂有托孤之事。

原文文言文如下:刘备曰:“孔明,汝等皆知吾之志向,吾儿禅尚幼,恐不能任国家大事。

今将禅托付于汝,汝当辅佐之,勿负吾托。

”翻译如下:刘备说:“孔明,你们都知道我的志向。

我的儿子刘禅年纪还小,恐怕不能担当国家的重任。

现在我将刘禅托付给你,你要辅佐他,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翻译启示一:忠于原文,传达原意翻译文言文,首先要忠于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

如上例中,“刘备曰”直接翻译为“刘备说”,保留了原文的语气和情境。

翻译启示二:注意文言文的特殊性文言文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翻译时应注意这些特殊性。

如“汝等皆知吾之志向”中的“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应翻译为“你们”,表示对多个对象的称呼。

翻译启示三:适度增减,保持流畅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表达上有所差异,翻译时可根据语境适度增减词语,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如“今将禅托付于汝”中的“今”,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省略,直接翻译为“现在”。

翻译启示四:关注文化内涵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要注意传达这些文化元素。

如“辅佐之”中的“辅佐”,不仅指帮助,还包含忠诚、尽职的含义,翻译时应体现这一点。

翻译启示五:尊重读者,注重可读性翻译文言文,不仅要传达原意,还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

译文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于生硬的翻译,使读者易于理解。

总之,刘备托孤文言文的翻译,既要忠于原文,又要注重可读性和文化内涵。

通过翻译此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翻译水平,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刘备托孤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刘备托孤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刘备托孤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刘备托孤》原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托孤》全文翻译:
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

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

”诸葛亮哭着说道:“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同对待父亲。

小学生简短介绍刘备临终托孤

小学生简短介绍刘备临终托孤

小学生简短介绍刘备临终托孤
弥留之际,刘备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遗训,诸葛孔明流下了及其诚恳的眼泪。

他知道,他即将登上权力的顶峰,他要做的不仅仅是青史留名,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辜负先主对他的信任,知遇之恩。

孔明所受的恩惠于后世中绝无仅有,于是他成了后来无数怀才不遇,抑或自以为怀才不遇仕人的仰慕对象。

他们以为自己有与诸葛亮一样的才华,智谋,只是生不逢时,遇不见刘备一样的明主而已。

刘备在世时,孔明勤恳忠勇,毫无反心,忠心耿耿。

身为主公的刘备自然明白这一点,然而这并不能证明他死之后,孔明依旧如此。

然而受大势所趋,刘备不得不痛苦的做出决定,放手一搏,于是他赌了诸葛亮,抵押是自己几十年创立的基业,期望赢的时一统中国于刘氏,诸葛孔明忠心永久长存。

他害怕的是输,一输不仅统一中国遥不可及,就刘氏江山一隅也归于外人之手。

于是,为了增大自己赢的概率,刘备做尽收买人心之事,即出现了托孤极尽感人的一幕。

从这种意义上讲,刘备是一个优异的心理学家。

刘备:托孤中的谋略

刘备:托孤中的谋略

刘备:托孤中的谋略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的农历四月,焦灼的空气中透出丝丝感伤。

永安宫外水榭中的荷花也显得那样娇弱无力,就像这座宫殿的奄奄一息的主人刘备一样。

知了依然在声嘶力竭地呼唤着日出日落,只是声音中仿佛多了人世间的悲凉味道。

宫女们霓裳艳丽,惊鸿翩跹,如此的美艳在刘备低垂的双眼中已经毫无意义,匡扶汉室的心愿也不能换回他对人间的留恋,因为他将不久于人世,而且心中充满了懊恼、悔恨、遗憾……此刻,他在渐渐黯淡的天色中异常思念关羽、张飞二位贤弟。

霎时,阴风骤起,将放置在龙榻前的灯火吹灭。

刘玄德看到那熄灭的生命之火,宛若看到了生的希望,因为在昏黄的灯影之下,出现了他最亲爱的兄弟。

玄德大喜,忙说道:“二弟原来尚在?”云长说:“臣等非人,乃是鬼也……哥哥与兄弟聚会不远了。

”刘备大惊,他觉得这个梦是最不好的征兆。

此时万籁俱寂,唯独将要燃尽的烛火在他面前闪烁,刘备不禁感叹道:“朕不久于人世矣!”马上下令再三催促诸葛亮快点赶来,见最后一面,不然他就会死不瞑目。

因为他还有心愿未了,只有把托孤的心事向诸葛亮倾诉后,刘备才能入土为安。

诸葛亮星夜兼程地赶到了永安宫,看到病榻上面容憔悴的先主,心疼万分,肝肠寸断。

两个人就这样对视着,万语千言还不及说,只有滚烫的泪水喷涌而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刘备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

不幸中道而别。

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另勿以为常言。

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望着并肩作战的先主、出生入死的伙伴,诸葛亮当然义不容辞,愿意效犬马之劳。

这时,令我们感慨万千并顿生无限遐想的一幕出现了,刘备殷切地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些话就像一颗炸弹使诸葛亮魂不附身,惶恐万分,手足失措。

他深知刘备的苦心,也相信刘备的真诚,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贞不贰,他一边答应竭尽全力辅佐刘禅,一边使劲地稽首磕头,直到头顶流出殷红的鲜血。

国学:刘备托孤诸葛亮

国学:刘备托孤诸葛亮

国学:刘备托孤诸葛亮(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刘备托孤诸葛亮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汉主刘备病重,临终前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让尚书令李严做诸葛亮的副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能使国家安定,最 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如果刘禅值得你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 他不能成材,你就自己取而代之他。‛
亮涕泣曰: "臣敢 竭 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竭:尽,完。 (《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效:效仿。 节:节操。 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 诸葛亮痛哭着说:‚我一定竭尽全力辅助幼主,做一个 坚贞可靠的忠臣,以死报国。‛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 病 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永安:即白帝城。 病:生病。 (《橘逾淮为枳》:寡人反取病焉。 病:辱,耻辱) 笃春天,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把诸葛亮召到成都, 向他托付自己的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 大事。若嗣子 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曹丕:曹操之子。 安:安定。 定:平定。 大事:此指魏灭吴,一统中国。 嗣:继承。嗣子:此指刘禅。 辅:辅佐。 自取:自己取而代之。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为:写。 事:侍奉。
刘备又写了诏书给刘禅说:‚你跟着丞相一同处理国 事,侍奉丞相就要像侍奉父亲一样。‛
刘备托孤
陈寿
人物介绍
陈寿(233-297):
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 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 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 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 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 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 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 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 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 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 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 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历史来源
《刘备托孤》即《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 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 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 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 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 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 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 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 从事,事之如父。’‛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就是被后世 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 帝托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