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外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
局麻药及外周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注意事项
盲探性操作,要求病人清醒合作。
熟悉解剖定位的标志。
采用简便、安全和易于成功的穿刺径路
操作力求准确、轻巧.
B超引导下更成,C1以运动神经为 主,C2 ~ C4神经后根均 为感觉神经纤维 浅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 中点穿出后形成四个分 支: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为中效局麻药。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 透性强,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的特点。其毒性随药 物浓度而增加,除了用于麻醉的目的外,可以静脉 注射或静脉滴注利多卡因,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
用法与剂量: 口咽及气管表面麻醉可用4%溶液(幼儿则用2%溶 液),用量不超过200mg,起效时间为5分钟,时 效约可维持15~30分钟。 0.5%~1.0%溶液用于局部浸润麻醉,时效可达 60~120分钟,依其是否加用肾上腺素而定。 神经阻滞则用1%~1.5%溶液,起效约需10~20分钟, 其时效可维持120~240分钟。
缺 点
◆局麻药中毒发生率高
◆不能阻滞肌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
不适合肘部以上的手术
臂丛阻滞常见并发症
气胸 出血或血肿 局麻药中毒 膈神经麻痹 喉返神经麻痹 高位硬膜外或全脊麻
枕小N 耳大N 颈横N 锁骨上N
颈深支多分布于颈前及 颈侧方的深层组织中
颈丛阻滞
组成:
深支
C1~C4前支
浅支
C1:
运动为主 C2~C4:
感觉神经
颈丛阻滞
颈浅丛的分布
枕小N.
耳大N. 颈前N.
锁骨上.
颈丛阻滞
布浅 丛 的 “ 披 肩 样 ” 分
深丛:分布于颈前和颈侧方的深层组织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效果评价标准
麻醉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包括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 深度等。
镇痛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包括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 等。
患者满意度
了解患者对外周神经阻滞的满意度,包括操作过程、麻醉效果和镇 痛效果等方面。
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1 2 3
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表现为感觉异 常、运动障碍等。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和手术治疗。
能障碍。
监测患者反应
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 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控制药物剂量
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以免 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操作后的护理与观察
观察患者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如疼痛 、麻木等。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护理指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指导,如保持舒适体位、 避免剧烈运动等。
局部血肿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局部血肿,表现为局部肿 胀、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压迫、冷敷 等。
感染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 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清 创等。
06
外周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与研 究方向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超声引导技术
01
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对神经进行可视化定位,提高神经阻滞的准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 应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小的药物,如罗哌卡因。
根据阻滞部位选择
不同神经阻滞药物对不同 神经的阻滞效果不同,应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 药物。
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
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手术需要计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所需 浓度。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与器材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 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或术后 镇痛。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 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
限制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麻醉药物过敏、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总结词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 麻醉和镇痛。
目的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 减少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外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 中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外周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发展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经从单一 的臂丛神经阻滞发展到了多种神经阻 滞方法,如颈神经丛阻滞、腰神经丛 阻滞等。
环引起中毒反应。
神经损伤
注射针刺伤神经或药物对神经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
局部血肿
注射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局 部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 当,引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 ,避免过量注射。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7-08-23T14:43:44.9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作者:邓封会[导读] 研究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554300【摘要】目的:研究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
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既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又可缓解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在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本次研究针对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7.5±9.0)岁,病程1-30d,平均病程(16.1±7.5)d;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7.9±9.9)岁,病程1-31d,平均病程(18.0±8.1)d,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普及,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而与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这些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可大大改善临床预后;而其中对神经损伤原因科学而准确的鉴别,也是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所在。
为规范此类并发症的诊疗流程,降低其发生率,优化患者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1、神经阻滞并发症概论外周神经阻滞是较为安全的临床技术,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约为0.05%,主要包括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局麻药溢散、局麻药毒性反应以及感染等。
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损伤强度、患者易感性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手术麻醉后(无论有无外周神经阻滞),神经损伤的总体发生率<1%,经常难以预料和预防。
而外周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更加少见,约为0.03%。
虽然有一些研究显示,外周神经阻滞并不增加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而术后大多数特别是严重而持久的神经损伤多与手术本身有关,神经损伤依然会影响此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神经损伤多表现为阻滞区域感觉异常或肌力减弱,多数短时期内可恢复;短暂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约为8.2%~15%;而长期或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极低。
1. 病理生理机制。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神经阻滞类型、术前并存的神经病变、神经内注射给药、机械刺激(如针刺伤)、高压注药损伤、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神经缺血、手术所致的医源性创伤等。
神经损伤可能的机制与分类:(1)机械性损伤(创伤性)。
穿刺针尖与神经直接接触、注药压力过高、外科手术操作、患者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的神经受到牵拉和压迫以及止血带的局部压迫等,均是长时间神经传导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发生轴突局灶性脱髓鞘改变。
必须明确手术创伤是导致神经损伤的最重要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关节外科手术如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膝关节镜手术、胫骨平台手术等发生神经损伤的几率较高。
《外周神经阻滞》课件
血管损伤
注射前先进行血管超声检查, 避开血管。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后 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
过敏反应
术前进行过敏试验,备好急救 药品和设备。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提高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熟练掌握外周神 经阻滞技术。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并 发症迹象。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外周神经阻滞》 PPT课件
REPORTING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 外周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 外周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目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对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进行 阻滞,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 用的方法。
其他临床应用场景
外周神经阻滞在康复医学中也有应用,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通过神经阻滞可 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痉挛等症状,促进康复进程。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周神经阻滞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痛、 神经官能症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PART 05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 处理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定位工 具,能够通过刺激神经引发肌肉收缩 ,帮助确定神经位置,减少盲穿的风 险。
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疼痛治疗领域
外周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未来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术后镇痛、慢性疼痛 治疗等。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普及,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而与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这些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可大大改善临床预后;而其中对神经损伤原因科学而准确的鉴别,也是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所在。
为规范此类并发症的诊疗流程,降低其发生率,优化患者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1、神经阻滞并发症概论外周神经阻滞是较为安全的临床技术,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约为0.05%,主要包括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局麻药溢散、局麻药毒性反应以及感染等。
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损伤强度、患者易感性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手术麻醉后(无论有无外周神经阻滞),神经损伤的总体发生率<1%,经常难以预料和预防。
而外周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更加少见,约为0.03%。
虽然有一些研究显示,外周神经阻滞并不增加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而术后大多数特别是严重而持久的神经损伤多与手术本身有关,神经损伤依然会影响此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神经损伤多表现为阻滞区域感觉异常或肌力减弱,多数短时期内可恢复;短暂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约为8.2%~15%;而长期或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极低。
1. 病理生理机制。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神经阻滞类型、术前并存的神经病变、神经内注射给药、机械刺激(如针刺伤)、高压注药损伤、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神经缺血、手术所致的医源性创伤等。
神经损伤可能的机制与分类:(1)机械性损伤(创伤性)。
穿刺针尖与神经直接接触、注药压力过高、外科手术操作、患者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的神经受到牵拉和压迫以及止血带的局部压迫等,均是长时间神经传导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发生轴突局灶性脱髓鞘改变。
必须明确手术创伤是导致神经损伤的最重要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关节外科手术如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膝关节镜手术、胫骨平台手术等发生神经损伤的几率较高。
超声在麻醉领域的应用
超声在麻醉领域的应用在医疗卫生行业麻醉医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应用在众多方面,比如:疼痛医学、重症监护医学、围手术期临床麻醉等。
在麻醉过程中超声技术的运用已经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而且凭借可重复、实时性、无创性、便携性等特点,比传统的MRI、CT等影像技术更受到认可。
那么,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具体的应用及效果如何,本文做全面讲解。
一、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在临床中椎管麻醉有着比较广的应用范围,不过在麻醉操作中存在盲目性,麻醉医生在确定导管位置时,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依据落空感、体表标志,再结合硬膜外麻醉过程中定位的硬膜外隙,之后再实施麻醉。
操作中容易定位有偏差、解剖标志不清。
尤其是孕妇、肥胖等患者,体表标志确定困难,如果是采用这种传统的方法行椎管内麻醉,容易降低穿刺成功率。
而先进的超声技术应用到操作过程中,能弥补传统操作的不足,穿刺过程可以在超声辅助下完成,首先可以将患者体表标志快速、准确的定位到,其次在硬膜外穿刺置管时借助超声技术,能最大程度减少反复穿刺率,降低多次穿刺而诱发不良反应。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操作容易受到患者骨骼影响,一般要有两人相配合才能完成超声引导硬膜外穿刺,一人负责固定超声探头位置,另一人负责硬膜外穿刺;另外,受到操作空间的影响,也难以充分发挥超声技术的效用。
二、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1、气道管理:因为从下颚顶端开始至气管中段之间的组织可以通过超声技术显示出来,所以可以应用到全身麻醉困难评估中。
通过术前超声检查,能够对肥胖患者麻醉困难程度进行有效预测,指导后续操作,同时还能在超声中评估气管狭窄、喉部狭窄等情况。
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操作中,超声技术的应用能防止导管误入食道。
此外,超声扫描还能有效确定环甲膜和气管,给环甲膜穿剌、气管切开提供指导意见。
2、术中血容量评估:全身麻醉患者在容量复苏过程中,为了准确判断容量,呼吸和下腔静脉直径变化是重要指标,而剑突下经胸超声可以准确观察和测量下腔静脉变化,所以有助于指导容量复苏。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专家共识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超声专科专家委员会 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装备技术分会战创伤与急症超声专业委员会和远程及移动超声专业委员会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9.12.006通信作者:黎檀实,Email :lts301@ ;吕发勤,Email ,lvjin8912@现代战争中,对于战创伤疼痛,建议采用口服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国外军队已将吗啡类止痛药作为战创伤必备药品,用于战术环境止痛[1-2]。
训练伤所致的外周神经疼痛也可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控制疼痛。
然而,对于伴有剧烈疼痛的严重创伤,如骨折、脏器破裂等,传统的口服止痛药物难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加之急性创伤时,伤员多处于应激状态,焦虑、恐惧等因素常使一些口服镇痛药物效果不佳。
而超声引导的外周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疼痛,其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药物用量 少[3],不仅可用于创伤后止痛,还可用于损伤控制手术,如肢体骨折的现场固定、创伤现场的异物取出等[4-5]。
目前,便携超声技术能够实现臂丛神经及其分支、腰骶丛神经及其分支、肋间神经[6]等的及时、有效阻滞,其已成为医疗技术前移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适用范围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创伤性疼痛。
二、操作步骤1. 根据创伤疼痛的部位,选择需要阻滞的神经。
2. 超声引导下阻滞: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及最佳的超声成像模式,清晰显示需要阻滞的外周神经,确定合适的穿刺点及穿刺路径。
局部皮肤常规消 毒,无菌探头贴或无菌手套包裹超声探头,在超声引导下使穿刺针尖到达外周神经外膜处,注入适量局麻药物(利多卡因或罗哌卡因),尽量使局麻药物包绕神经,拔出穿刺针即完成操作。
神经阻滞操作时需注意针尖的位置,不要将药物注射至神经束内,避免二次神经损伤。
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及定位方法(一)肌间沟处臂丛神经阻滞1. 适应证:创伤引起的上臂及肩部疼痛。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李水清写在课前的话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都是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之外一种十分有用的阻滞方法,许多时候,下肢神经阻滞的具体操作,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困难,尤其是在外轴神经刺激器的协助下,或者B超的引导下来进行操作,更可以提高阻滞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和镇痛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一、神经刺激器的介绍解析:左边的这幅图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外周神经刺激器,他们的体积有大有小,有采用脚踏的,也有采用手控的,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许多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变得体积精巧,功能齐全,便于使用。
解析:国内应用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是进口的品牌,有德国的贝朗和德国的宝雅。
这两个牌子的外周神经刺激器,功能齐全,都能够满足临床上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需要。
外周神经刺激器有三个重要的参数,输出电流,脉冲宽度和刺激频率。
输出电流强度要求恒流输出,调节方便。
不同的组织结构,电阻是不同的,因此电流在通过不同的层次的阻滞结构时,有可能会出现衰竭或者变化。
而外周神经刺激器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避免这种衰竭和变化。
即设定的是1毫安的电流,通过不同层次的阻滞结构时,发放的电流始终是1毫安。
应用神经刺激器,许多时候是要观察刺激神经以后,所引发的目标区域肌群的运动,来反推我们的针尖是否到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而刺激肌肉运动,所需要引发的运动纤维,只需要有短的脉冲电流就可以刺激发生。
在做下肢的外周神经阻滞时一般设定的预设参数是:电流强度1个毫安,脉冲宽度0.1毫秒,刺激频率2个赫兹。
注意事项1 神经刺激器不是神经探测器,刺激电流强度与针尖距离的关系遵循库仑定律.2电极片的摆放,电极片的摆放可以和刺激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而且,不能够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
在做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时,经常可以把电极片放在下腹部,或者下腰部。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阻滞疗法能够阻 断手术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 失去痛觉,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神经阻滞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神经阻滞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疗法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发展
目前,神经阻滞疗法已经从简单的疼痛治疗发展到了涉及多 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介入神经放射学、超声引导技 术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技术
周围神经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神经干、 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
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中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脊髓或脑 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通路。
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作用达到阻断
神经传导的效果。
将药物注射至星状神经 节周围,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 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疼痛治疗、手术麻醉、神经 性疾病等领域。
神经阻滞疗法的重要性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神经阻滞疗 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
神经性疾病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神经痛、神 经炎等,神经阻滞疗法能够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神经阻滞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 临床试验的开展等。这些研究为神经阻滞疗法的 应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神 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nerve
rate plus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doses.or PCA doses only.Continuous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offer the potentiaJ benefits of the prolonged analgesia with less side effects.the faster function—
度取决于注射药物的成分与剂量。神经损伤可出现 轻微损伤至严重的轴突髓磷脂变性的不同表现旧J。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的操作尚未有统一的、完善的监
测手段,刀刺样疼痛和推注压力过高往往是神经损 伤的先兆。因此,许多临床医生反对在过度镇静或
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的优
越性更为突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对运动阻滞更 轻微,可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Borgeat 等1171证实0.2%罗哌卡因与0.15%布比卡因用于术
一1.0
mg/L,用于连续腰丛阻滞时,最高血浆浓度可
达0.5~1.8 mg/L,布比卡因静脉血药浓度达到
72
mg/L时才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采用0.1%一 h,血药浓度不会达到毒性水平。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输注方式包括固定速率持
0.25%布比卡因用于术后连续外周神经阻滞24—
72
续输注、持续输注+单次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blocks have developed from sire. Abstract:Perineural catheters lir continuous peripheral pie motor blockade for intractable hiccup to upper limb sympathetic blocks for improving the blood flow after the reimplantation.to sen.,Ⅲry blocks for the ambulatory management of acute pains.Thtee been proposed for the placement of perineural cathetem:the UOfl・stimulating catheter technique.the stimulating catheter technique and the ultrasound.guided catheter plat・ement.There ale three basic regimens for continuous peripheral bhx-k analgesia:fixed basal rate,fixed basal techniques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ppt医学课件
慢性疼痛治疗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下肢周围神经阻滞也可以作为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慢性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通过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疼痛,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那些不宜或不愿意接 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06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01
02
03
超声引导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 声引导的下肢周围神经阻 滞将更加精准和安全。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能够准确定位 神经位置,提高阻滞成功 率。
机器人辅助技术
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够减少 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 阻滞操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
临床研究进展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如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阻滞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未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患者 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医疗服务。
02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下肢神经分布
坐骨神经
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 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 大转子之间至股后部,在腘窝上方分 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04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操作技术Fra bibliotek操作流程
定位
确定神经阻滞的部位,如坐骨 神经、股神经等。
消毒
对阻滞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 菌操作。
注射药物
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周围,使 其麻醉。
观察效果
注射后观察麻醉效果,确保神 经阻滞成功。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体会
下肢 的感觉 和运动主要 由来 自腰丛的股神 经、闭孔神经和股 外侧
皮神经支配 ,在对 下肢进行手术时多选择 阻滞这些神经 中的一 支或是
全部 ,要想取得 腿部完善的麻醉效果 需同时阻滞腰丛和坐骨 神经。临 床上使用 的进 针穿刺方式主要包括 :经肢股动脉外侧 、腹股 沟韧带下 方穿刺进入股 四头肌 阻滞骨神 经的腰丛前径路 阻滞 ;经股骨 大转子和 坐骨结 节间连线 的中点向尾端作 一垂线 ,4m 进针的后径 路途径 , c处 该方法 操作更 为容易 ,安全性 更高 ;以及坐骨神 经近端 阻滞 ( i Me r e
经 阻滞 麻醉条件 下进行 手术 的各 类患者 16 0例做 为研 究对象 ,其 中男 6例 ,女 3例 ,男女 比例为 1 2: 1年龄在2- 6 间 ,平均 (5 6 7 9 . 1 7 16岁 3. 5
士8 7 _ )岁 。 2 1 . 2麻醉 阻滞 方法
麻痹 、喉返神经麻痹和霍纳综 合征。在穿刺 时也一 定要按正确的路线 进行穿刺 ,穿刺不 当回引起 气胸、高位硬膜 外阻滞 和麻醉药注入蛛 网 膜下腔导致全脊髓麻醉 的意外。
行 准备 的 穿刺 定位 ,痛苦 小 ,安 全可靠 ,值得 在 , 床推 广使 用。 i 盏 【 关键 词】 外周神 经 阻滞 ;麻 醉 ;临床应 用
中图分 类号 :R 1 64
文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号 :17- 14 (0 2 6 06 - 2 6 1 8 9 2 1 )2- 5 2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麻醉 诞生 至今也有 近20 的历史 ,其 目的是 消除手 术疼痛 ,保 0年
障患者 安 全 ,为 手术 创造条 件 , 目前 也 发展 成 为一 门独立 的学 科 。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外周神经阻断术的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地给药,传统的外周神经定位术是盲穿,先确定体表的解剖学,再根据针头接触神经时产生的异样感觉或肌肉的反应来进行定位,除了患者感觉不舒服之外,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低,容易造成血管注射、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神经或体表的解剖学部位也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时候阻滞的失败概率就更大了。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直视”神经和周边的解剖结构,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增加了麻醉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做“大”手术之前,要做什么麻醉?麻醉医师会综合考虑手术、病人、麻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目前临床上,除了麻醉等,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可以应用于任何手术。
若只是肢体或胸腹壁的外科手术,则单纯应用神经阻断即可。
在胸腹腔手术等大型手术中,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麻醉的使用量,降低术后疼痛,促进病人康复。
基于此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麻醉提出有建设性的参考。
一、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从而阻断神经的冲动传递,从而促进支配部位的麻醉。
神经阻滞包括神经干阻滞、颈神经丛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在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断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
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只要操作得当、合理使用药物,就不会产生任何的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的安全。
与全身麻醉比较,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麻药量小,应用广泛,麻醉持续时间较长。
二、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①外伤或手术后的急性疼痛。
②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
③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的慢性退行性病变。
④头痛,颈源性头痛,枕神文库痛等。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李水清写在课前的话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都是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之外一种十分有用的阻滞方法,许多时候,下肢神经阻滞的具体操作,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困难,尤其是在外轴神经刺激器的协助下,或者B超的引导下来进行操作,更可以提高阻滞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和镇痛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一、神经刺激器的介绍解析:左边的这幅图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外周神经刺激器,他们的体积有大有小,有采用脚踏的,也有采用手控的,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许多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变得体积精巧,功能齐全,便于使用。
解析:国内应用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是进口的品牌,有德国的贝朗和德国的宝雅。
这两个牌子的外周神经刺激器,功能齐全,都能够满足临床上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需要。
外周神经刺激器有三个重要的参数,输出电流,脉冲宽度和刺激频率。
输出电流强度要求恒流输出,调节方便。
不同的组织结构,电阻是不同的,因此电流在通过不同的层次的阻滞结构时,有可能会出现衰竭或者变化。
而外周神经刺激器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避免这种衰竭和变化。
即设定的是1毫安的电流,通过不同层次的阻滞结构时,发放的电流始终是1毫安。
应用神经刺激器,许多时候是要观察刺激神经以后,所引发的目标区域肌群的运动,来反推我们的针尖是否到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而刺激肌肉运动,所需要引发的运动纤维,只需要有短的脉冲电流就可以刺激发生。
在做下肢的外周神经阻滞时一般设定的预设参数是:电流强度1个毫安,脉冲宽度0.1毫秒,刺激频率2个赫兹。
注意事项1 神经刺激器不是神经探测器,刺激电流强度与针尖距离的关系遵循库仑定律.2电极片的摆放,电极片的摆放可以和刺激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而且,不能够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
在做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时,经常可以把电极片放在下腹部,或者下腰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输出电流量的数值应清晰可见,最好是采用数字形 式表示,以便于确定诱发有效神经刺激的最小电流 量。
3.神经刺激器的输出刻度盘应大而便于调节,刻度标 示应与输出电流量呈线性关系。
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的特点
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最合理的药物、 准确地注射到最需要的病变部位。
镇痛效果确实可靠。 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副作用小。 操作简便易学。
痛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
疼痛是机体对伤害性 刺激的感觉释义。伤害 性刺激是沿着周围神经 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 并在此产生反应以保护 机体免遭伤害。
超声辅助神经阻滞技术
肌间沟区臂丛的超声成像检查 SCM:胸锁乳突肌;ASM:前斜角肌;MSM:中斜角肌; IJ:颈内静脉;CA:颈动脉;VA:椎动脉;箭头标记:肌间 沟内的臂丛根。
该技术提高神经阻滞操作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超声辅助神经阻滞技术
超声辅助神经阻滞技术
神经成像最常应用横断面和纵断面。 当探头是垂直于神经长轴时,横断面(或短轴面)图像显
示神经为圆形或椭圆形,神经内部的神经纤维束显示为低 回声图像,其外部包绕着强回声的神经外膜。 当探头是平行于神经长轴时,纵断面图像显示神经为伴有 细长低回声束样成分(神经纤维束)的管状结构,其间混 杂有强回声带状结构(神经纤维束间的神经外膜)
神经刺激器
由于采用神经刺激器时不需要诱发出异感 即可达到定位周围神经位置的目的;因此可 在以下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操作:①深度镇静 处理的患者或无意识的患者;②不能与其沟 通和合作能力差的患者;③因解剖结构变异 而导致神经定位困难的患者。
神经刺激器应具有的性能
应用于神经阻滞的神经刺激器应具备下列几个 重要特点:
预进行阻滞的神经或神经丛的位置深,例如闭孔 神经、腹腔神经、腹腔丛和腰交感神经等。
计划实施神经损毁术,例如三叉神经节毁损术。
超声辅助神经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神经阻滞 技术,是通过超声影像学技术来定位目标神经。
在神经阻滞操作中,超声成像技术能够:①使操 作者观察到神经组织结构(神经丛和周围神经) 及其周围组织结构(例如血管和胸膜);②引导 穿刺针向目标神经推进;③观察局部麻醉药扩散 情况,其最大优点是能够实时观察目标区域的解 剖结构。
影像学设备
为了提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或解决极度困 难患者或特殊情况下的局部神经阻滞操作 问题,目前提倡辅助使用一些影象学设备, 例如采用X线透视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引导等放射影像学技术来定位穿刺针的位 置;应用多普勒或超声引导定位神经或其 相关血管结构等。
应用影像学检查定位的适应证
因体表标记差或解剖结构异常,预计寻找目标神 经存在困难,例如恶性肥胖或脊柱畸形患者实施 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时,前后位和/或侧位X线检查 可能是确证穿刺针针尖位于硬脊膜外间隙的唯一 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神经阻滞很容易掌握,事实上 通过准确定位目标神经可缩短神经阻滞操作所需的 时间,提高神经阻滞的效果。
可提高非熟练操作者的成功率。如果采用非绝缘型 穿刺针,亦不影响穿刺针穿过皮肤、组织的感觉。
可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神经刺激器的缺点
在穿刺针针尖距离目标神经还有一定距离 时,即有可能刺激神经引起肌肉运动。例 如,如果刺激电流太大,在实施臂丛或腰 丛阻滞时,穿刺针针尖在神经鞘外就可产 生神经刺激作用。如果在此部位注射局部 麻醉药,将造成神经阻滞失败。
CPNB的指征
术后急性疼痛治疗 长时间的临床麻醉 治疗打嗝 外周血管扩张的需要:断肢再植后 辅助治疗雷诺病 外周血管栓塞 慢性疼痛治疗
CPNB优点
增加镇痛的效果及质量 减少阿片药的使用及其并发症 促进早期运动及功能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及康复 改善睡眠
疼痛的效果及质量
疼痛的效果及质量
减少吗啡用量
23个RCT研 究,包括 1016个病人
促进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CPNB方法
盲法 神经刺激器方法 影像方法 联合应用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能够将小量、 可调性电流输送至探触 性穿刺针,当探触性穿 刺针距离神经很近时, 可使其发生去极化,从 而有助于对拟阻滞神经 的定位。
神经刺激器应具有的性能
4.应标明导联的极性,并应将负极端连接到穿刺针 上。
5.刺激脉冲的波宽应小(理想值为50~100μ s), 以利于准确判断穿刺针与周围神经之间的距离。
6.应具有电池指示标记,以免电池输出的电量不足 而出现对神经刺激的反应减弱。
7.连接导线和连线夹应具有高质量和低阻力的特点, 以免神经刺激器显示的电流读数不准确。
丘脑
①、②和③分别 代表第一级、第 二级和第三级神 经元
感 受 器
中央后回
手术疼痛及其应激反应的处理
神经阻滞 不能完全 抑制手术 应激反应
的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抑制手术应激反应的措施
周围神经分布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在皮肤、肌肉和骨骼的 神经分布之间存在差别。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CPNB)
通过在周围神经周围留置导管并输注局麻 药达到长时间神经阻滞的目的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在术后 镇痛中的应用
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阻滞的概念
直接在末梢的神经干、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 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射药物或给予物理刺 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称为神经阻滞。
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 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 用于疼痛治疗。
使用高浓度的局麻药或神经破坏药物进行神经阻 滞,可长时间甚至永久性地(不可逆性的)阻断神 经传导功能,被称为神经破坏性阻滞。
神经刺激器
为了方便操作中调节神 经刺激器的电流输出,一 些神经刺激器还配备有脚 踏装置。通过脚踏控制电 流输出不仅可免除助手的 帮助,而且可提供更便捷 的电流输出控制,这样操 作者无须助手帮助就可实 施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的优点
在定位目标神经时无需寻找异感,也无需患者的合 作,而且可用于深度镇静或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