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影响

合集下载

病毒学复习题

病毒学复习题

填空题1. 冠状病毒是_有包膜___的RNA病毒,呈皇冠状,其__单股正链__RNA约由30000多个碱基组成,为已知最大的RNA病毒。

2. __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__(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在我国又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 SARS冠状病毒包膜主要包括三种糖蛋白,分别为__S蛋白__、__M蛋白__和E 蛋白。

N4.病毒的大小以__nm___为单位量度刺突蛋白、膜蛋白、包膜蛋白、核衣壳蛋白5.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DNA或RNA__6. 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__烟草花叶病毒__7.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脂类_8. 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DNA是双链闭合环状结构较RNA单链线状比较稳定__9. 跨膜蛋白通过特定的_折叠__和_弯曲__方式,实现分子的跨生物膜的运输。

10._____受体___决定病毒的宿主谱以及其感染某种动物的能力。

11. ___允许细胞__指对病毒的增殖复制具有支持作用的细胞。

12. 大部分RNA病毒的基因组为__单一组分___13.RNA病毒启始RNA合成的两种机制为__de novo __启始和引物依赖启始。

14. 反转录酶具有四种不同的催化活性:RNA指导的或DNA指导的DNA多聚酶活性、DNA解旋活性和__ RNaseH __活性。

15. 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是由三种RNA聚合酶(Ⅰ、Ⅱ和Ⅲ)来分别完成的,只有RNA聚合酶__Ⅱ__能转录生成mRNA。

16. mRNA输出的底物是由RNA与__蛋白质__共同组成的核蛋白。

组蛋白、精蛋白等碱性蛋白17.大多数有包膜病毒通过__出芽__方式释放病毒粒子。

18. 绝大多数病毒只能感染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这种特性称为病毒的_组织亲嗜___性。

19.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Caspase-8,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__ Caspase-9__,二者都激活__ Caspase-3__ 。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病毒是一种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微生物,常常会引发各种传染病。

随着病毒的侵入,宿主细胞内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反应,包括基因表达、代谢通路的调节、蛋白质合成等,这些反应直接影响着感染后细胞本身的特性和命运。

从病毒侵入到细胞的感染、复制和扩散等多个阶段中,均会对宿主细胞造成不同的损害和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细胞死亡。

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并被包裹进入细胞内。

这也是病毒侵入细胞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部分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骗取细胞将其包裹入内。

其次,感染后,病毒亦会靶向性地破坏宿主细胞,促使其迅速细胞凋亡。

在细胞死亡的过程中,病毒也参与其中,导致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从而产生局部炎症反应。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会导致细胞凋亡和死亡,也会促使肝发炎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病毒还会促进宿主细胞内部环境的改变,例如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通路、蛋白质合成等,这些变化会对宿主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咳嗽细胞病毒感染后,会使宿主细胞代谢产生异常,这可能会导致宿主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提醒和对自身溶解的控制,从而导致细胞内部的火灾扩大和组织病变。

另外,病毒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影响着宿主细胞的自身功能,例如导致细胞变异、引发自身免疫等。

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着感染后细胞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宿主的健康和生命威胁非常巨大。

总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非常大,其引起的病变可以更直接而深刻的反映出它的影响之所在。

虽然我们还无法对所有病毒进行有效对抗,但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已能够辅助预测、设计和反制各种病毒,为研究和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深刻的见解和范例。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分析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分析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分析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通过将细胞内部的无用或异常蛋白、细胞器和受损DNA,通过形成膜囊结构并将这些物质运输至溶酶体内部被降解的过程。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稳态,抵抗各种细胞内外压力的影响,从而维持细胞的健康。

本文主要讨论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一、肝脏细胞自噬途径的主要组成及调控机制细胞自噬途径是由特定的基因编码的分子机器来实现的。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被分为两类,一类是ATG(Autophagy-related genes),包括ATG1-ATG14和ATG16L1,这些蛋白质参与了自噬小体的形成和分解过程;另一类是UBQLN-1,这些蛋白质与ATG相互作用,调节自噬小体的降解过程。

在肝脏中,有多种信号通路可以调控细胞自噬途径的启动和执行。

例如,糖原水解酶PACBS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来启动细胞自噬途径;高脂饮食和肝癌细胞中的STAT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细胞自噬途径;而HSL蛋白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来调节肝脏细胞自噬途径的执行。

二、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在肝病的作用(一)脂肪肝病脂肪肝病是由于肝脏脂肪吸收过多,并且不能及时代谢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在脂肪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脂肪肝病中,细胞自噬途径的启动和执行被抑制。

相对应的,细胞自噬抑制体mTOR的活性却被增强。

通过抑制mTOR活性,可以通过激活肝脏细胞自噬途径来改善脂肪肝病患者的症状。

(二)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在肝脏受到损伤后,活性细胞向纤维细胞的转化,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紊乱,从而引起肝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患者的细胞自噬途径被抑制,而导致异常蛋白留存在肝脏细胞中,进而导致细胞凋亡和纤维化。

通过激活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症状。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在生命的微观世界里,细胞如同一个个微小而又繁忙的工厂,不停地进行着各种复杂的活动。

其中,细胞自噬就像是细胞内部的“清洁工”和“回收工”,对细胞的正常运转和健康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细胞自噬这个精细的过程出现异常时,往往会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细胞自噬,简单来说,就是细胞通过分解自身的一些成分来获取能量和物质,同时清除受损或多余的细胞器、蛋白质聚集体等“垃圾”。

这一过程就像是细胞在进行一场自我“大扫除”,以保持自身的清洁和稳定。

它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平衡。

比如,当细胞面临营养缺乏的困境时,自噬会被激活,分解一些非必需的成分来提供能量和物质,帮助细胞度过难关。

此外,它还能及时清除受损的细胞器,避免这些“故障部件”对细胞造成更大的损害。

就好比一辆汽车,如果定期更换磨损的零件,就能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然而,当细胞自噬出现异常,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疾病。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细胞自噬的功能障碍扮演了重要角色。

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患者大脑中会积累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缠结。

正常情况下,细胞自噬应该能够清除这些异常蛋白,但当自噬过程出现问题时,这些蛋白不断堆积,损害神经元的功能,最终导致认知障碍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在癌症中,细胞自噬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在肿瘤发生的早期,细胞自噬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因为它能够清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减少细胞内的应激,从而防止细胞恶变。

但在肿瘤发展的后期,自噬又可能为肿瘤细胞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帮助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甚至促进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心血管疾病也与细胞自噬密切相关。

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肌细胞会受到缺血缺氧的损伤。

如果细胞自噬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可以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和蛋白质聚集体,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细胞自噬在疾病中的双重角色探讨

细胞自噬在疾病中的双重角色探讨

细胞自噬在疾病中的双重角色探讨在生命的微观世界里,细胞自噬如同一位神秘的“清道夫”,默默地执行着重要的任务。

它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应对各种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有时是保护者,有时却又似乎成为了“帮凶”。

细胞自噬,简单来说,就是细胞通过分解自身内部的一些成分来获取能量和物质,实现自我更新和维持稳态的过程。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在经济困难时期,会整理家中的物品,卖掉一些不再需要的东西来维持生计。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噬对于细胞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

当细胞面临营养缺乏、缺氧等压力时,细胞自噬会被激活。

它能够分解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及入侵的病原体等,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帮助细胞度过难关。

例如,在心肌细胞中,适度的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的线粒体,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然而,在某些疾病中,细胞自噬的过度激活或功能障碍,却可能给细胞带来伤害。

以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例,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在这些疾病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在神经细胞内,细胞自噬本应发挥清除作用,但由于自噬功能障碍,无法有效地清除这些异常蛋白,导致神经细胞逐渐受损和死亡。

再来看肿瘤,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疾病领域。

在肿瘤发生的早期,细胞自噬通常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它可以清除受损的细胞成分,防止基因突变的积累,从而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但在肿瘤发展的后期,细胞自噬又可能为肿瘤细胞提供生存优势。

肿瘤细胞处于恶劣的微环境中,如低氧、低营养,此时细胞自噬被激活,帮助肿瘤细胞在这种不利条件下存活,并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细胞自噬也有着复杂的表现。

一方面,细胞自噬可以帮助清除自身抗原,维持免疫耐受,预防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另一方面,如果细胞自噬过程中某些自身抗原的呈递出现异常,可能会打破免疫耐受,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自噬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同样具有两面性。

在某些病毒感染时,细胞自噬可以作为一种抗病毒机制,将病毒颗粒包裹并降解,限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细胞自噬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本身对于脏器、蛋白质及废物等垃圾进行吞噬和消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清理细胞内的垃圾,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保护细胞内部健康状态,此外它还可以扮演免疫系统的角色,有利于治疗一些疾病。

在生理状态下细胞自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代谢作用,但在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细胞自噬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细胞自噬相关的疾病因此也会出现。

细胞自噬的功能细胞自噬是细胞内环境平衡的重要细胞代谢机构,不同的细胞自噬通路分别保证了不同细胞内部物质的合理吞噬以及转移到内部某些碎片来得到回收、合成、包裹等多种功能。

细胞自噬对抗病原体、帮助细胞内氨基酸供应、清理并销毁受损细胞等多种功能在生物体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自噬作用可能与许多代谢及自身机制的疾病相关联,对研究这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非常重要。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1、糖尿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细胞自噬水平明显降低。

对于细胞自噬水平降低的糖尿病患者,若能够通过营养干预和明确治疗方案发掘出细胞自噬与糖尿病发生的联系,将对糖尿病的治疗、预防以及营养治疗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2、心脏疾病心脏疾病的病理过程包括缺血、愈合和纤维化,这些过程都与细胞自噬相关。

细胞自噬参与缺血损伤后的心脏重塑和修复。

然而,在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细胞自噬发生了很多异常。

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损伤后细胞自噬水平明显下降,而维持心室内铁水平除了有助于心脏重塑外,还对于心脏细胞自噬寿命、废物的清除、与其相关的胚胎发育以及各种组织修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脑部疾病细胞自噬也与脑部疾病有紧密联系。

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亚急性硬化性脑炎等疾病中,细胞自噬机制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舒张压增加、钠调节等方面的营养补给可能通过提高细胞自噬以促进脑细胞的健康发展和延长细胞寿命,从而改善脑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感染性疾病感染过程除了有针对性杀菌策略以外,细胞自噬还具有非针对性杀菌策略。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重要生理过程,它通过将细胞内的有害或老化的组分进行降解和回收,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然而,当细胞自噬功能出现异常或受到干扰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疾病治疗的潜在影响。

细胞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清除细胞内的垃圾和异常蛋白质,维持细胞内的代谢平衡。

然而,当细胞自噬功能受损时,这些垃圾和异常蛋白质就会在细胞内积累,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甚至引发疾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噬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阻止细胞发生癌变。

然而,当细胞自噬功能受损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在细胞内积累,增加了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

因此,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

除了肿瘤外,细胞自噬功能异常还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细胞自噬功能异常有关。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细胞自噬功能受损,导致异常蛋白质在细胞内积累,形成神经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最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因此,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功能,有望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此外,细胞自噬功能异常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细胞自噬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受损心肌细胞会通过细胞自噬来清除受损的细胞组分,促进心肌修复。

然而,当细胞自噬功能受损时,心肌细胞无法有效清除受损组分,导致心肌修复受阻,最终导致心肌功能的损害。

因此,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功能,有望提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不仅仅限于上述几种疾病,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都与细胞自噬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脏器之一,其细胞数量众多,功能复杂。

由于长期的生活、饮食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肝脏细胞很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此时,细胞自噬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细胞自噬的概念、过程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自噬的概念细胞自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现象,指细胞通过吞噬自身的细胞器或细胞成分,并将其在细胞溶酶体内进行降解、再利用的过程。

细胞自噬可分为微自噬、宏自噬及受体介导的自噬等几种类型。

其中,微自噬是指细胞通过吞噬自身的细胞成分,将其包裹成自噬体并把它们降解成营养物姜再利用的过程。

宏自噬则是指细胞通过吞噬长膜结构(如高尔基体、线粒体等)产生、成熟、吞噬自身的自噬体,然后通过运输与溶酶体融合进行降解、再利用的过程。

而受体介导的自噬是由一类叫钙调蛋白素的细胞膜蛋白作为配体与目标正在崩解的细胞成分进行结合,随后形成受体介导自噬小体进入到细胞内进行降解的过程。

二、细胞自噬的过程细胞自噬过程可分为自噬发生前、自噬体形成、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和自噬体-内吞体的脱离四个阶段。

(1)自噬发生前自噬发生前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内酵母物质紊乱,进而导致肝细胞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如氧化应激。

这样会导致大量自由基的产生,造成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致使自噬相关蛋白被激活,从而进入到自噬体形成阶段。

(2)自噬体形成细胞自噬体形成包括自噬小体的生长和成熟。

自噬小体的生长和成熟过程中,各种类的蛋白质依次参与其中,直到最终形成酵素能够降解的完整小体。

自噬体形成发生时,高尔基体直接与溶酶体相连,从而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自噬体的合成。

(3)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形成的自噬体顺着微管型结构向细胞质形成的自噬小胞移动。

这时,自噬体会把它吞噬到自噬小胞内、变成自吞体。

此时,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时期就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选择素的分子,来判断哪些内吞体会被保持下去进一步降解,哪些内吞体则会被通过外流排出。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干扰和影响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干扰和影响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宿主细胞形态的影响和对其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干扰。

(一)细胞形态改变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和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经常会引起宿主细胞在形态发生多种病理性改变,如细胞変圆,细胞裂解,形成包涵体以及诱导细胞融合生成巨核合胞体。

1.细胞死亡病毒对细胞的损害作用,随不同病毒而有明显的区别。

某些病毒如痘病毒、小RNA病毒呈现高度的杀细胞作用,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迅速增殖,使宿主细胞因代谢障碍死亡,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成熟病毒粒子。

但是也有一些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时,并不严重地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仍能增殖,且病毒可由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这些被感染细胞的基本代谢功能尚未受到严重破坏,其病毒粒子是以“出芽”的方式释放或者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而进行传播,病毒与细胞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稳定态感染。

细胞继发性作用主要是由细胞的蛋白酶和其他水解酶进行自身消化引起的,如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溶酶体膜渗透性增加,甚至发生溶崩,这样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大量释出,从而导致细胞组分被消化。

病毒在感染细胞以后,其宿主细胞抗原成分特别是膜表面抗原经常发生改变,这类新抗原是病毒特异的,是由病毒自身合成的蛋白质嵌入到细胞膜上的结果。

但有的新抗原并不是病毒的结构成分,而是病毒诱导宿主细胞编码的蛋白质,这种改变了抗原性的细胞,往往是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对象,结合相应的抗体和补体,从而使细胞产生溶解作用。

2.病毒包涵体形成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胞质或胞核内有时会出现一种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特殊染色区域,称为包涵体。

病毒包涵体常因不同病毒以及它所感染的不同细胞会有各自独特的形态、染色特性和存在部位。

包涵体是病毒的集团,即有大量的病毒粒堆积而成,包涵体是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在胞内集中合成以及装配生成病毒粒子的场所,或是病毒粒子形成的部位。

腺病毒的核内包涵体中会有大量且常呈结晶状排列的病毒粒子;狂犬病病毒的包涵体中有子弹状病毒粒子;但是在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其核内包涵体是由细胞产生的一种晚期退行性变化。

细胞自噬作用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细胞自噬作用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细胞自噬作用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细胞自噬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

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作用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中包括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细胞自噬作用的激活可以促进病毒清除和免疫应答,从而对病毒感染产生重要的保护作用。

一、细胞自噬作用及其机制细胞自噬作用指的是细胞分泌出一些细胞器及其他细胞成分构成的囊泡,将其与细胞内其他物质共同“包装”成为自噬体。

自噬体在细胞内得到分解并再利用,起到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的作用。

细胞自噬作用通过一个复杂的路径调控,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

第一种途径是线粒体自噬,其主要作用是调控细胞内线粒体生成和亚细胞分解。

第二种途径是微生物自噬,主要作用是清除细胞内存在的一些微生物。

第三种途径是一般性自噬,其作用是清除细胞内垃圾物质和病毒等。

细胞自噬的过程中,有三种主要的靶向通路: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Beclin1和LC3。

mTOR作为一种细胞信号传递蛋白,调节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还可以抑制自噬作用。

Beclin1为自噬体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因子,当且仅当Beclin1被激活时才能实现细胞自噬作用。

LC3则主要参与自噬体和自噬膜的靶向成分,并参与自噬体的分解。

二、病毒感染中细胞自噬作用的表现病毒感染后,它会利用细胞内各个机制和通路来满足自己的复制和传播。

其中,许多病毒会利用细胞自噬作用来推进自己的复制和传播过程。

此外,细胞内的自噬作用也会对病毒产生一定的抵御和保护机制。

在感染初期,病毒会促使mTOR途径的抑制,从而引发细胞自噬作用的启动。

当细胞自噬作用被激活后,大量的细胞组分会被包裹到自噬体中,并与真核病毒结构和组分结合形成自噬体。

在下一步中,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自噬小体内的病毒颗粒被溶解,最终被酸性環境所灭活,从而避免了病毒在细胞内的进一步传播。

在感染晚期,病毒颗粒的存留和蓄积可以导致多肽抗原的形成,从而启动抵御病毒的自然免疫应答。

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吞噬和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质、有机物和细胞器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一个复杂的细胞机制来实现,其中包括了靶标膜的选择、吞噬囊泡的形成和递送到溶酶体的过程。

自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对于维持细胞稳态和细胞内物质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

它对于保护细胞免受外部损伤、清除代谢蛋白和DNA碎片,以及应对环境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在知道的还有一些疾病和自噬的关联。

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一. 肝硬化肝是我们身体内的过滤器之一,负责过滤大量的毒素和废物。

但是在肝硬化的情况下,肝脏会受到重大损害,导致它无法正常工作。

这种情况可以导致肝内细胞自噬的紊乱,这可能会让细胞无法正确清除代谢产物。

二. 癌症许多研究表明,自噬可能对于细胞的癌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自噬可以帮助细胞摆脱癌变的过程。

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自噬可能会导致细胞的癌变过程。

因此,对于抑制自噬的研究可能在治疗某些癌症方面发展出新的疗法。

三. 神经系统疾病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与自噬的异常有关。

在这些疾病中,细胞降解机制发生故障,导致细胞无法有效清除有害的代谢产物。

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并在疾病进展期间加重症状。

四. 心脏病自噬可能在心脏病的发生和进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心脏病的情况下,心脏肌细胞会遭受损伤,这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的收缩和放松。

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自噬机制紊乱,进一步加重疾病进展的程度。

总之,自噬与促进核酸结构的合成和代谢、细胞周期调控、疾病的发生进程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探索自噬的机制,我们可以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命科学揭示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

生命科学揭示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

生命科学揭示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部的重要代谢途径,通过分解和降解自身的组织成分来维持细胞的稳态和生物学功能。

这一细胞过程在显微镜下表现为细胞质内形成包囊结构,促进细胞内部不需要的或损伤的成分的降解。

最近的研究显示,细胞自噬与多种疾病的发展和进展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研究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疾病提供新的途径。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

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乙肝病毒感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噬能够降解感染细胞中的乙肝病毒颗粒,从而减少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然而,乙肝病毒也能够利用细胞自噬来提高其自身的复制能力。

因此,调节细胞自噬过程可能是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新策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

最近的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在帕金森病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帕金森病的患者往往有细胞自噬功能的缺陷,导致细胞内垃圾的积累。

通过调节细胞自噬过程来清除这些垃圾物质,可能有助于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进展。

除了乙肝病毒感染和帕金森病,细胞自噬还与其他许多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都与细胞自噬的异常调节有关。

通过深入研究细胞自噬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要了解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疑问需要进一步解答。

例如,细胞自噬如何被异常激活以促进疾病的发展?细胞自噬是疾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调节细胞自噬过程是否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新策略?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答,以更好地理解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总结起来,生命科学研究揭示了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细胞自噬在乙肝病毒感染、帕金森病等疾病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答更多的问题,以促进我们对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

TLR4信号通路在HBV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TLR4信号通路在HBV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TLR4信号通路在HBV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调控中的作用研究张晓田;金李;李慧贤;杨世峰;牛丹;路万虹【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的关系,为完善其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96孔板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BV感染组、TLR4激动剂组和TLR4抑制剂组.对照组正常培养,其余3组均以HBV感染血清感染,TLR4激动剂组和TLR4抑制剂组在HBV血清感染的基础上分别添加LPS-PG和TAK-242.培养7 d,采用CCK-8实验测定细胞毒性活力,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测定细胞TLR4与核因子κB(NF-κB)表达,采用免疫蛋白印记实验测定Beclin-1、p62和LC-3B表达.结果HBV感染组、TLR4激动剂组和TLR4抑制剂组TLR4与NF-κB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LR4激动剂组高于HBV感染组,TLR4抑制剂组低于HBV感染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组、TLR4激动剂组、TLR4抑制剂组Beclin-1和LC-3B表达水平均升高,P62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HBV感染组比较,TLR4激动剂组的Beclin-1和LC-3B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TLR4抑制剂组的Beclin-1和LC-3B表达水平降低,P62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TLR4信号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HBV感染过程中可能参与了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其具体机制尚需深入研究.【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30)011【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Toll样受体;上皮细胞,肾小管;细胞自噬【作者】张晓田;金李;李慧贤;杨世峰;牛丹;路万虹【作者单位】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21肾脏损害是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原(HBcAg)在肾小球、肾小管及肾小动脉血管壁沉积,同时伴随肾脏炎症、系膜增生及肾功能损害等病理征象[1]。

病毒感染对细胞稳态的影响和机制分析

病毒感染对细胞稳态的影响和机制分析

病毒感染对细胞稳态的影响和机制分析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传播方式。

在病毒感染期间,病毒通过各种方法破坏宿主细胞的稳态,从而导致细胞内各种生化路线的紊乱和失衡。

这不仅影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也导致宿主细胞在发病期间的异常反应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着重探讨病毒感染对细胞稳态的影响和机制,以期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启示。

1. 病毒感染如何影响细胞稳态?病毒感染会影响细胞的基本稳态。

例如,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HepG2细胞内CYP2E1的表达量和酶活性明显降低,导致肝细胞内乙醛代谢受到破坏;而感染流感病毒后,上皮细胞内的黏液分泌减少,导致呼吸道的黏膜屏障紊乱。

病毒感染还会导致细胞蛋白合成异常、膜蛋白转运失衡和核酸代谢干扰等生物化学过程的改变。

这些变化是由于病毒感染后细胞内的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被激活,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信号转导和细胞功能的调节。

2. 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病毒感染不仅影响细胞的基本生化过程,也会影响细胞的免疫系统。

通过调节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病毒可以促进感染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例如,HIV感染通过刺激细胞内Toll样受体和NF-κB通路使得T细胞失去应答病毒的能力,从而提高病毒的感染率;狂犬病病毒可以通过干扰细胞的免疫应答系统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不仅如此,病毒感染还会促进细胞自噬和期细胞凋亡。

这些细胞死亡方式与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节和控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病毒感染会导致细胞自噬的增加,从而影响细胞内基质流动和分配,从而影响细胞代谢的整个过程。

同时,期细胞凋亡会在体内去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降低病毒复制率和传播能力。

3. 研究机制的意义病毒感染对细胞的影响是一项复杂的过程。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解除病毒对宿主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开发新型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控制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内复杂生化反应和信号转导的机制,从而为神经性疾病、肿瘤和各种基因疾病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引。

细胞自噬对疾病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细胞自噬对疾病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细胞自噬对疾病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细胞内的自噬机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自噬对于疾病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也日益受到关注。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自身产生的囊泡结构将细胞内的蛋白质、脂类和受损器官等有害物质降解掉的过程。

在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细胞自噬被认为是一种维护细胞稳态的机制,而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细胞自噬的作用具有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表现。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在细胞内,如果某些蛋白质聚集异常或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损坏时,细胞就会启动自噬机制对这些异常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

但在某些疾病的情况下,细胞自噬机制会受到干扰,从而导致异常物质无法被清除而引起疾病。

其中,众所周知的是细胞自噬在疾病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的表现。

但除此之外,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例如,自噬在神经细胞中的作用对防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大量神经元死亡,导致肌肉逐渐萎缩,进而渐渐失去肢体控制能力。

最近的研究发现,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发生与自噬机制的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失调的自噬增加了非特异性的灰质蛋白沉积,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细胞自噬与调控机制尽管自噬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个过程的调控机制却非常复杂。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关注自噬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自噬的调控主要通过信号通路的方式进行,信号从ATG基因开始,并由两种信号通路进行调控:Class I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

Class I 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自噬的原始囊泡形成,来抑制细胞的自噬机制。

相反,AMPK信号通路通过激活原始囊泡形成的基因来启动自噬过程。

此外,ATG基因家族中不同的基因组合也影响自噬的启动。

总的来说,细胞自噬对于疾病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在未来的生命科学领域中将会有更多的研究来探究其更加深入和准确的机制,帮助更好地了解自噬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感染性疾病中自噬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及机制

感染性疾病中自噬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及机制

感染性疾病中自噬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及机制自噬是细胞内一种新型的降解机制,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内蛋白质或细胞器的方式,来进行细胞内废弃物的清除和获得基本的代谢物。

而感染性疾病,是由微生物、寄生虫或病毒引起的疾病,这些病原体可以感染到人类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引起严重的炎症、组织损伤等不良反应。

在这些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免疫调节对于人类维护身体稳态和对抗病原体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自噬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一、自噬与免疫调节的关系自噬是通过初级吞噬体和自噬体的形成过程,来释放细胞内废弃物的降解产物和提供代谢能量的途径。

而免疫调节则是免疫系统对肿瘤或感染性疾病的响应过程,包括侵袭病原体的细胞和分泌免疫因子的细胞。

在感染性疾病过程中,自噬可以通过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并促进其降解,而免疫调节则可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入和散布,同时促进细胞自噬参与免疫调节的机制,可以对病原体的侵袭和感染形成有效的响应和调节。

二、自噬参与抗病毒作用的机制自噬参与抗病毒机制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吞噬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病毒颗粒,来减少病毒的释放和传播的危害。

也就是说,在细胞感染病毒后,自噬会通过形成包裹病毒的膜囊泡,来将其捕获并储存到自噬体内,最终降解解放相关被病毒所感染的细胞。

这一过程可以减缓病毒的侵入次数,从而达到有效的抗病毒作用。

三、自噬参与抗细菌作用的机制自噬参与抗细菌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捕获免疫调节细胞和杀菌细胞,来对细菌的侵袭和散播形成有效的响应和调节。

在感染性疾病中,催化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会释放一些细菌肽和磷脂物质,引起细菌可以侵入感染宿主体内的问题,自噬可以通过捕获的途径,将这些细菌肽和磷脂物质捕获,从而减少细菌的侵袭和散播。

自噬能够识别并捕获有细胞尺寸和种类的细菌,它通过纤毛的运动等自噬体内皮鞭的作用将细菌带入自噬体中,最终分解免疫调节细胞内的细菌颗粒。

四、自噬与免疫的互相作用自噬与免疫的互双作用,是一种动态而复杂的过程。

自噬可以通过吞噬膜囊泡和颗粒的形成,来识别和捕获病原体和其相关的降解产物和受压力的膜酸中间英雄,最终进入自噬体内降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070149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770086 ,
*
10 64807476 ; Fax : + 86 1064807381 ; E-mail : yanghy@ im. ac. cn 通信作者 。 Tel : + 86-
作者简介 : 王娟( 1984 - ) , 女, 河南省郑州市人, 硕士研究生, 从事分子病毒学研究 。 E-mail : wintersweet1984@ 126 . com 收稿日期 :2010 -05-06 ; 修回日期 :2010 -05-20
细胞中的聚集可反映出细胞自噬发生过程中形成的 自噬小体 。 当利用 GFP-LC3 转染细胞, 通过饥 饿 等 GFP-LC3 手段诱导细胞自噬发 生 、 自 噬 小 体 形 成 时, 会由在胞质中的弥 散 分 布 转 变 到 自 噬 小 体 上, 变成 点状聚集 。 为了证实 HBV 感染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我们 利 用 GFP-LC3 质 粒 对 HBV 稳 定 转 染 细 胞 系 HepG2. 2. 15 进行了瞬时转染,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了 GFP-LC3 的 点 状 聚 集, 计 数 了 50 个 细 胞 中 GFPLC3 点状聚集的 平 均 值 。 如 图 1 所 示, HepG2. 2. 15 细胞中 GFP-LC3 点状 聚 集 的 数 目 为 20. 5 ± 4. 3 个, HBV 对照细胞 HepG2 仅为 5. 7 ± 1. 9 个, 由 此 可 见, 感染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形成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细胞 HepG2 , 说明 HBV 基 因 组 转 染 细 胞 后, 促进了细胞 基本自噬的发生 。
[ 10 ]
HBV ) 感 染 引 起 的 乙 肝 病 毒 ( hepatitis B virus , 乙型肝炎 严 重 影 响 着 我 国 人 口 健 康
[ 1]
。 近年来研究发现, 细胞自噬不仅
。由于该病
在细胞生长发育 、 成熟分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且与多 种 疾 病 发 生 、的影响
王娟
2
1, 2
1, 2 1* , 时迎娣 , 杨怀义
( 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
100101 )
HBV ) 感染在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 【 目的 】 慢性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 通 为 HBV 感染诱发肝癌以及 HBV 的免疫逃逸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 过研究 HBV 感染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影响, 路。【 方法 】 本研 究 利 用 乙 肝 病 毒 表 达 质 粒 瞬 时 或 稳 定 转 染 不 同 肝 细 胞 , 通 过 计 数 绿 色 荧 光 蛋 白 ( green GFP ) 聚 集 数 目 检 测 自 噬 小 体 形 成, western blot 检 测 LC3 (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fluorescent protein , light chain 3 , 微管相关蛋白质轻链 3 ) 脂酰化和 p62 的降解, 通过构建 HBV B 型和 C 型 X 蛋白( HBx ) 的表达 质粒并瞬时转染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 对不同基因型 X 蛋白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 】 乙肝 病毒感染后促进了 LC3 的脂酰化和 p62 的 降 解, 增 加 了 自 噬 小 体 的 形 成, 增强了细 胞 的 基 本 自 噬。进 一 步 HBV 感染增强的细胞基本自噬水平由 HBx 所引发, 且 C 型 HBx 比 B 型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增加更 研究发现, HBV 通过 HBx 增强细胞的基本自噬, 且不同基因型 HBx 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增强程度不同, 加显著。【结论 】 为进一步阐明 HBV 感染机理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 乙肝病毒; 细胞自噬; X 蛋白 中图分类号 : S852 文献标识码 : A 6209 ( 2010 ) 12165106 文章编号 :0001白质降解途径
[ 5] [ 2 - 4]
。 最 近 研 究 发 现, HBx 能 通 过 上 调 Beclin1
[ 16 ]
的表达, 增强饥饿诱导下细胞自噬的发生
。那
HBV 感 染 是 否 可 以 通 过 HBx 的 作 用, 么, 增强细胞 基本自噬的发生, 从 而 促 进 病 毒 的 复 制 循 环 呢? 为 此, 我 们 利 用 HBV 基 因 组 和 HBx 基 因 分 别 转 染 Huh7 细胞 、 HepG2 细胞 、 人 张 氏 肝 细 胞 ( Chang liver cell ) , 研究 了 其 对 转 染 细 胞 的 本 底 水 平 细 胞 自 噬 HBV 感 染 可 增 强 细 胞 基 本 自 的影响。结果 发 现, 噬的发生。 同 时, 我 们 研 究 还 发 现, 不同基因型 HBx 对 本 底 水 平 细 胞 自 噬 诱 导 的 效 应 存 在 着 一 定 的差异, 这 为 进 一 步 阐 明 HBx 对 HBV 复 制 循 环 ,
[ 1115 ]
“非溶细胞 ” 毒为 性病毒, 且病毒感染后不能诱导干 故 HBV 感染后常易造成对宿主细胞的 扰素的产生, 免疫逃逸 而 建 立 起 病 毒 的 慢 性 感 染 。 HBV 慢 性 感 染不仅难以治愈, 造成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 且与其 HCC ) 的 发 生 密 肝细胞癌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切相关 白
1652
Juan Wang et al. /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 2010 ) 50 ( 12 )
尤 其 是 HBV 引 起 的 肝 细 胞 癌 的 发 生 提 供 了 一 定 的依据。
胞培养基中培养 。 HepG2. 2. 15 细胞 于 10% 胎 牛 血 100 g / L 链霉素及 100U / mL 的 清和 500 mg / L G418 , 青霉素的 DMEM 细 胞 培 养 基 中 培 养 。 其 培 养 均 在 37℃ 、 5% CO 2 条件下进行 。 1. 4 细胞转染 使用 Fugene 转染 试 剂, 按 照 质 粒 ( μ g ) ∶ Fugene ( μ L ) = 1 ∶ 3 比例, 每孔 2 μ g 质粒对过夜培养 后 的 6 孔板细胞进行转染 。 1. 5 Western blot 检测 细胞培养 24 h , 或 者 转 染 质 粒 48 小 时 后, 细胞 裂解 液 裂 解 细 胞, 冰 浴 30 min 。 离 心 13000 × g , 30 min 后取上清 。 于 12% 分离胶进行 SDS-PAGE 电 泳后, 用湿转法将蛋白转移至 PVDF 膜 。 5% 的脱脂 anti-LC3 、 anti牛 奶 封 闭 过 夜 。 孵 育 特 异 的 抗 体, p62 、 anti-HBx 稀 释 度 为 1 ∶ 1000 , anti-actin 为 1 ∶ 2000 , 二抗 分 别 为 辣 根 过 氧 化 物 酶 标 记 的 抗 小 鼠 IgG 浓度为 1∶ 2000 , 抗兔 IgG 浓度为 1 :3000 , 加 ECL X-ray 自显 影 后 采 用 图 像 系 统 软 件 Quantity 发光液, One 分析, 确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差异 。 1. 6 噬体形成定量分析 HepG2 细胞和 HepG2. 2. 15 细胞于转染前一天 均匀铺于 24 孔板的盖玻片上, 转染等量的 GFP-LC3 质粒, 转染 48 小 时 后, 用 冰 冷 的 PBS 洗 2 次, 再用 4% 的多聚甲醛固定 30 min , 用 含 DAPI 的 封 片 剂 封 片 。 用荧光显微镜计数 50 个 GFP-LC3 明 显 表 达 的 细胞中单个细胞 GFP-LC3 聚集的数目 。
Research Paper
微生物学报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50 ( 12 ) :1651 - 1656 ; 4 December 2010 ISSN 0001 - 6209 ; CN 11 - 1995 / Q http : / / journals. im. ac. cn / actamicrocn
表1
Table 1
Primer UBX LBX UCX LCX
2
2. 1
结果和分析
HBV 基因组转染增加自噬小体形成 利用 GFP-LC3 转染细胞, 通过检测 GFP-LC3 在
B 型和 C 型 HBx 引物序列
Primer sequences of B type and C type HBx
Sequence ( 5 ′→3 ′) CGAAGCTTACTATGGCTGCTAGGCTGTG GCGAATTCTTAGGCAGAGGTGAAAAAG CGAAGCTTACTATGGCTGCTAGGATGTG GCGAATTCTTAGGCAGAGGT GAAAAAG
[ 22 ]
1. 2
pFLAGCMV2bx 和 pFLAGCMV2cx 载体 PCR 扩 增 、 连 接、 转化及酶切鉴定等常规实验
。 HBV 属 嗜 肝 DNA 病 毒 科 ( Hepadnav-
iridae ) , 其基因组大小为 3. 2 kb , 编码有 4 种病毒蛋 。 其中 X 基因 编 码 的 X 蛋 白 ( HBx ) 具 有 多 种
[ 6 - 9]
HBV 诱 发 的 不同的功能, 其在病毒复 制 、 细 胞 转 化、 HCC 发生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细胞自噬 ( Autophagy ) 是 真 核 细 胞 用 于 清 除 胞 内聚集物 、 损伤细胞 器 而 维 持 其 稳 态 平 衡 的 一 种 蛋
1
1. 1
材料和方法
材料 pET21a质 粒、 菌 株、 细 胞: pHBV1. 3 质 粒,
1. 1. 1
bx 质粒 、 pET21a-cx 质 粒 、 GFP-LC3 质 粒 为 本 实 验 室保存;大肠杆 菌 ( Escherichia coli ) JM109 为 本 实 验 室保 存 菌 株; pMD18-T 购 自 TaKaRa 公 司; pFLAG2 购自 Sigma 公 司; HepG2 细 胞 、 HepG2. 2. 15 CMV TM Huh7 细胞为本实验室保存细胞;人张氏肝细胞 细胞 、 ( Chang liver cell ) 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 院细胞资源中心 。 1. 1. 2 Eco R Ⅰ 限制性内 主要试剂和仪器: Hin d Ⅲ 、 T4 DNA 连 接 酶 购 自 TaKaRa 公 司; DMEM 及 切酶 、 1640 培 养 基 、 胎 牛 血 清 购 自 Gibco 公 司; LC3 抗 体 、 Flag 抗 体 购 自 Sigma 公 司, Beclin1 、 p62 抗 体 购 自 Santa Cruz 公司, β -actin 抗 体 购 自 北 京 中 山 金 桥 公 司; 质 粒 小 提 试 剂 盒 ( Omega E. Z. N. A. Plasmid Minipreps Kit ) 、凝 胶 回 收 试 剂 盒 ( Omega Gel Extraction ) 购 自 Omega 公 司; Fugene 转 染 试 剂 购 自 Roche 公司 。 PCR 仪器为 Bio Rad 公司生产, 低温高 速离心 机 为 Eppendorf 公 司 生 产, 凝胶成像仪为 Tanon 公司生产 。 1. 1. 3 引 物: 采 用 引 物 设 计 软 件 Primer5. 0 , 根据 NCBI 上公 布 的 HBV B 型 ( 登 录 号: EU5700690 ) 和 C 型( 登录号: EU562217 ) X 蛋 白 的 基 因 序 列 分 别 设 计两对引物( 表 1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