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准精打造严重创伤一体化高效救治体系

合集下载

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救效果的作用分析

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救效果的作用分析

文章编号:WHR201912183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救效果的作用分析王庆俊 申殿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医医院,山东济南 250300【摘 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救效果的作用,为今后严重创伤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模式,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经抢救后的好转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好转率(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其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

【关键词】严重创伤;一体化急救模式;急救效果犃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狋犺犲犲犳犳犲犮狋狅犳犻狀狋犲犵狉犪狋犲犱犳犻狉狊狋犪犻犱犿狅犱犲狅狀狋犺犲犲犳犳犲犮狋狅犳狊犲狏犲狉犲狋狉犪狌犿犪狆犪狋犻犲狀狋狊WangQingjun,ShenDianmeiChangqingDistrict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nan,Shandong250300[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theintegratedfirstaidmodelforseveretraumapatientsonthefirstaideffect,andprovideareferenceforimprovingthequalityofcareforseveretraumapatientsinthefuture.Methods:100patientswithseveretraumawhoweretreatedintheemergencydepartmentof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andtheywereran 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implementedtheconventionalemergencytreatmentmode,andthestudygroupimplementedtheintegratedemergencymode,andrecordedandcomparedthetwogroupsofpatientsTherescuetime,hospitalizationtimeandrescueeffect.Results:Therescuetimeandhospitalstayof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theimprovementrateofthestudygroupafterrescue(94.00%)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76.00%),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犘<0.05).Conclusion:Theintegratedemergencymode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treatmenteffectofseveretraumapatients,reducetheirrescuetimeandhospitalstay,andisworthyofclinicalpromotion.[Keywords]Severetrauma;Integratedemergencymode;Firstaideffect 过去,临床上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所采取的会诊、救治模式,大多重专科而轻整体,容易顾此失彼而耽误最佳救治时机,最终影响了患者的救治效果[1]。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作者:田艳军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究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每组n=40.甲组采取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乙组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模式。

观察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

结果:甲组中仅有1例患者抢救不成功,成功率为97.5%,乙组中8例抢救不成功,成功率为80.0%,两组间比较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将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时缓解患者的病痛困扰,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急性严重性创伤;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153-01急性严重性创伤是急诊科十分常见的疾病,急性严重性创伤属于急症,也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

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四高特点,严重的还可能失去生命。

需终生服药预防复发。

急性严重性创伤对患者的伤害很大,急诊科作为救治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所接受的患者具有病情比较复杂与变化较快的特点,患者家属的心情一般比较紧张与急躁;所以,急诊科护理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对抢救技术充分掌握,善于与患者沟通。

关于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次研究中,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通过组间对比分析来探究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每组n=40.甲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23-50岁,平均(37.5±3.1)岁;车祸伤12例,高空坠落伤10例,摔伤10例,严重外伤8例;乙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2-49岁,平均(36.9±3.3)岁;车祸伤11例,高空坠落伤11例,摔伤9例,严重外伤9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9.14•【文号】国卫医发〔2021〕27号•【施行日期】2021.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要求,巩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成果,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年9月14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要求,巩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积极成果,为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现决定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十四五”期间,高举公益性旗帜,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设置为引领,以学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临床科研、医院管理提升为重点,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标尺,促进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通过打造一批医疗技术顶尖、医疗质量过硬、医疗服务高效、医院管理精细、满意度较高的公立医院,推动我国公立医院整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医院管理案例分享:快准精打造严重创伤一体化高效救治体系

医院管理案例分享:快准精打造严重创伤一体化高效救治体系

科室团队概况
急救拉练竞赛
医师技能竞赛
多元化的学术交流
急救创伤中心医师均经过8-10年的创伤中心医师培训,能处理多发伤患者的伤情评估和急救工作, 并能实施各部位的急诊和确定性手术。人员岗位固定,职责明确,“一专多能”。 急救创伤中心护士岗前均接受规范的创伤救治培训并通过准入考核,3-5年培训期满并考核通过,才 能独立承担创伤急救工作。
诊疗规范、指南、行业标准名称 急诊临床诊疗指南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专家共识
委托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华医学会
参与人姓名 白祥军 白祥军、易成腊
参与度 □√牵头□参与 □牵头□√参与
发布时间 2013-10 2015-12
科室团队概况
院前
急诊
创外
现有医生25名(其中正高6人,副高6人,9人有留学美国、德国经历),博 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80%具有博士学位;护士104名(主任护士1人, 副主任护师3人),硕士生导师1人,4人赴欧美交流学习。
汉口院区
光谷院区
中法新城院区
同济医院基本概况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 裘法祖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孝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 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5项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五年 突破百项
科研课题成果奖达511项次,其中10 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 发明奖 2007~2017年,十年科技论文引用 次数全国医疗机构第二名
创伤急救与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创伤学会副主委 武汉市创伤学会主委
期 刊 任

学科带头人 白祥军
《临床急诊》 《创伤外科》《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副主编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研究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研究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研究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通过建立医疗救援协作网共享资源,实现多学科、多专业、多层
次的联动救治,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的效率。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突破了传统急救
模式中各救援单位之间信息共享不畅、资源调度不足等问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减少了时间上的浪费,提高了患者救治的效率。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通过优化患者转运链条,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转运效率。


体化创伤急救模式通过提前确定患者救治目标医院,统筹组织患者的转运资源,实现快速、高效的转运,缩短患者到达目标医院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救治效果。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通过开展系统性创伤评估与处理,提高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
治能力。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强调多专业的参与和配合,开展系统性的创伤评估,帮助医
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创伤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救治,提高了对严重多发
伤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成功率。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通过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提供了更全面、更精确的诊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通过医务人员之间的
多学科协作和会诊,将各个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提供更全面、更精确的诊疗方案,减少
了误诊和漏诊的几率,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是明显的。

它通过建立医疗救援协
作网共享资源、优化患者转运链条、开展系统性创伤评估与处理以及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
机制,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救治能力,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提供了更好
的保障。

走进全国首家“高级创伤中心”

走进全国首家“高级创伤中心”

China Hospital CEO中院院长走进全国首家“高级创伤中心”什么是“高级创伤中心”?“高级”体现在哪里?创伤救治的“金华模式”又有哪些特色?文/本刊记者郭潇雅2021年3月25日,金华市中心医院的一场创伤救 治演练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只见院前急救车上的医 护人员通过“创伤救治联盟紫云急救严重创伤预警信 息联动系统”上传患者基本体征信息,向院内值班人 员同步信息数据,并建立远程音视频连接,实现病情 预处理,链接院前院内信息通路,让相关科室提前做 好准备,减少了患者入院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患者 抢救成功率。

由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等医院的领导专家组成的中 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评估专家组,对这次演练进 行了现场观摩,并按照《中国创伤救治联盟高级创伤 中心评估标准》,对金华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的 组织架构、管理运行、救治流程、病例情况等逐项进行 评分,当场宣布金华市中心医院成为全国首家“高级 创伤中心”,为其颁发“高级创伤中心”牌照,点亮百度 地图“高级创伤中心”标识。

目前,我国“国家-省-市-县”四级创伤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形成了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和 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省级创伤医疗中心为 骨干,以高级创伤中心、初级创伤中心为创伤救治医 疗主体的“四级”体系,各级创伤中心的职责和制度得 到进一步完善,全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此次 国内首家高级创伤中心评估通过,开启了中国创伤救 治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对标评审打造“高级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由国内从事创伤救治的100余 家医疗机构、500余名创伤救治专业人员于2016年9月成立,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联盟常设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姜保国任联盟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担任联盟名誉主席。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副主席、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副院长都定元说道:“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减少严重创伤事件发生,降低严重创伤的死亡率、致残率’为宗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医疗救治、政策制定等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正在逐步改善中国严重创伤救治的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27•【字号】新兵办发〔2021〕80号•【施行日期】2021.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兵办发〔2021〕80号各师市、院(校),兵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推动兵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精神,结合兵团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兵团党委关于医改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充分发挥对口援疆优势,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兵团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服务体系建设(一)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增效。

以提高兵团医疗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参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争创兵团分中心。

依托第一师阿拉尔医院、第一师医院两所医院建设兵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实施一师阿拉尔南疆心血管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项目建设。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13•【字号】沪卫应急〔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应急正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市残联,各委直属单位,各市级医疗机构:现将《2024年上海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3月13日2024年上海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要点2024年,上海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围绕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充分发挥卫生应急管理综合优势,衔接好“防”和“救”责任链条,持续加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和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扎实做好“医防融合”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管理,继续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体系,协同推进长三角卫生应急一体化建设。

一、持续加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增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一)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顶层设计。

编制并实施《上海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谋划系统提升本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推进全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各级各类预案评估,推进预案修订,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有章可循。

依托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医疗应急数字化信息管理与运行平台,加强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各相关委办局、各区卫生健康部门、各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强化资源统筹调配,提高应急指挥效能。

创伤诊疗中心工作制度范本

创伤诊疗中心工作制度范本

创伤诊疗中心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管理要求,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创伤诊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急救为主,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专注于创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第三条中心遵循“快速、准确、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救治体系,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第四条中心加强多学科合作,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救治流程,确保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治。

第五条中心不断提升救治能力,积极参加国家和地方的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六条中心设立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专业救治组等组织机构。

第七条领导小组负责中心的总体协调和决策,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专业救治组负责创伤患者的具体救治。

第八条中心各成员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创伤救治工作,确保救治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救治流程与规范第九条中心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体系,实现创伤患者的快速分诊、诊断和治疗。

第十条中心加强信息沟通,确保院前与院内急救信息的实时传递,提高救治效率。

第十一条中心对创伤患者实行分类救治,根据患者伤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确保救治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第十二条中心严格执行创伤救治规范,确保医疗安全,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四、人员培训与质量控制第十三条中心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创伤救治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第十四条中心开展多学科交流合作,提升创伤救治团队的综合救治能力。

第十五条中心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救治过程进行评估和分析,不断优化救治流程。

五、科研与教学第十六条中心积极开展创伤救治的科研工作,推动创伤救治技术的发展。

第十七条中心承担创伤救治相关的教学任务,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六、协作与交流第十八条中心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共同提高创伤救治水平。

第十九条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推动创伤救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设

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设

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事故的增多,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创伤救治体系是指一套完整的救治措施和机制,旨在提供高效、规范和及时的救治服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建设创伤中心。

创伤中心是指专门的医疗机构,集成了各种医疗资源,提供全面的创伤救治服务。

创伤中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条件:创伤中心应该具备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和技术设备。

医疗团队应该包括外科医生、急诊医生、麻醉师、护士等各个专业的人员,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创伤救治经验和专业技能。

同时,创伤中心应该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器械、监护设备、重症监护室等,以保证对创伤患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创伤中心应该具备完善的救治流程和协调机制。

创伤救治需要多个科室的协同合作,因此创伤中心应该建立起科室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创伤中心应该制定完善的救治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步骤,以提高救治效率和减少错误发生。

创伤中心应该具备科研和培训能力。

科研是提升创伤救治水平的重要手段,创伤中心应该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探索新的救治方法和技术。

同时,创伤中心应该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以保证救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创伤中心应该与社区和其他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创伤救治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

创伤中心应该与社区建立联系,共同做好创伤预防和宣传工作。

此外,创伤中心还应该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创伤患者能够及时转诊和接受救治。

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创伤中心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伤中心应该具备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和技术设备,建立完善的救治流程和协调机制,具备科研和培训能力,与社区和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高效、规范和及时的创伤救治体系,为创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致残。

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C o gig 0 0 2 C i ) hn q 4 0 n 4 ,hn a
【 bt c】 Peo ilm r nyc e s nm oat a vrtu ar tethi ,l bs A s at r r s t e ec a prn pro s e am e m nca s a os 一 h p ae g r ia i t tfe er ta n s ia a
i n n f d p e h s i me g n y c r d l n o rc u t - u h a i o l t e p e h s i le re c s o u i e r — o p t e r e c a e mo e u o n r b t e s me am fal h r - o p t meg n y i l a i y t a
人群 死亡 的五 大原 因 之 一 。 因此 , 降低 严 重 创 伤
的死 亡率 和伤 残率 已成 为 全 社 会 关 注 的 热 点话 题 。 在 发达 国家 , 继 成立 了区域 性 的创 伤救 治 中心 , 相 伤
Y AO a z an Yu n—h g
( e t t e t f ru u gr , s tt o S re ee rh D pn o p a , h d Mit y M dc l nv r t, D p r n o T a maS r y I tue f ug r R sac , a igH s i lT i l a e i i s y am e ni y t r ir aU ei
蝴 元 章
【 摘要 】 院前急救是严重创伤救治链 中非常重要 的一环 , 也是创伤救治体 系“ 三环理论 ” 中的一个 基本
环节 , 是我 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 、 降低 死亡率的根本保证。 目

严重外科创伤急诊急救体系论文

严重外科创伤急诊急救体系论文

严重外科创伤急诊与急救体系探析【摘要】医院急诊医疗质量直接体现一所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员的安危。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不断增多,对国内许多医院普遍存在的传统急诊外科发展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

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与寻找理想创伤救治模式一直是急诊医学家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

本文着重探讨严重创伤外科急救与急诊外科发展模式。

以期对现代急诊创伤医学理论体系有所促进。

【关键词】创伤急诊体系探析中图分类号:r60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87-011 我国目前创伤急救医学发展现状分析急诊医学是一门用最少的数据和最短的时间来挽救生命减轻病痛的艺术,急救医学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跨专业的独立学科,是指对生命有直接危险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救命、救急医疗科学。

急诊科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依赖型:急诊科只有专职主任,个别的固定医师,其日常工作主要依赖专科医师完成;(2)支援型:有固定的医师,能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但还需要各专科经常性的支援;(3)自主型:急诊科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各专科只有会诊和协作关系。

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急救中心,小城市和县、镇也基本建立了急救医疗站,并开通了“120”急救呼救电话专线,急救医疗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急救医学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设备装置以及业务学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所广泛采用的依托模式,是促进急救医学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不仅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很不平衡。

急诊医务人员结构不够合理,设备配置不足,其原因可能与地域环境、服务对象、经济条件、医学科技水平有关在运作过程中,依托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院前急救与院内医疗一体化为急救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有利于急救系列医教研的平衡发展。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作者:黄远剑黄承夸杨伟康谭爽来源:《右江医学》2024年第01期【关键词】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创伤治疗模式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4.01.016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多发性创伤是45岁以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同时,创伤也是我国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首要死因,致残率较高,系统、专业的创伤治疗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件乃至世界迫切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

目前我国严重多发伤救治规范和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社会的救治需求难以满足,特别是边远地区因为交通的原因无法及时救治,因此我国严重多发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创伤救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国家创伤中心,在全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创伤中心建设进入新台阶,推动我国严重多发伤救治迈向新台阶新征程,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诞生。

对严重多发伤的最佳治疗需要一个具有完整系统的创伤中心。

与传统模式相比,使用创伤中心救治患者所需的院前干预时间、急诊室留置时间更少,救治成功率高,病死率低。

本文综述了创伤中心在多发性损伤治疗方面的进展。

1 创伤中心成立的背景Tscherne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多发性创伤的概念,即头部、胸部和腹部至少存在两处严重损伤,随后又有学者将多发性创伤的概念进行更新,即由同一种损伤因素导致身体两处或两处以上的严重创伤,至少有一处创伤可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此概念一直沿用至今[1]。

多发伤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等[2]。

多发性创伤的患者一般损伤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创伤相关的并发症较多,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调,伤后容易发生感染,休克率、死亡率均较高[3]。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重大灾难事故,迫切需要一个引领、辐射、带动、提升创伤救治相关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机构,进而提高我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水平,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创伤中心成立解决了这样的燃眉之急,中心建立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一二三工程”,通过建立“1个区域”,强化“2个链接”,组建“3个团队”,转变了救治模式,实现了创伤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和救治时间的有效缩短。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纪玲玲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7(029)008
【摘要】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严重创伤患者,依据急救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21例与研究组2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急救方法治疗,研究组予以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特殊检查、急诊室停留、急诊室至手术、入院至手术时间、急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特殊检查、急诊室停留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急救成功率,一定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纪玲玲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濮阳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
【相关文献】
1.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传统急救模式与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对比
3.老年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
创伤急救模式急救效果分析4.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救效果的作用分析5.乌司他丁联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创伤中心介绍信模板

国家创伤中心介绍信模板

尊敬的[接收单位名称]:您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伤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提高创伤救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我国设立了国家创伤中心。

现特向贵单位介绍如下:一、国家创伤中心的设立背景近年来,我国创伤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45岁以下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为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我国于2018年启动了国家创伤中心建设工作。

国家创伤中心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创伤救治体系,提高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死亡率,减轻创伤患者痛苦。

二、国家创伤中心的基本情况1. 中心性质:国家创伤中心为国家级、公益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政府主导,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建设。

2. 中心定位:国家创伤中心以救治严重创伤患者为主,兼顾创伤预防、康复和科研工作,努力打造成为全国创伤救治的示范和引领单位。

3. 中心功能:(1)创伤救治: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高效、精准、优质的救治服务,降低创伤死亡率。

(2)创伤预防:开展创伤预防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创伤预防意识。

(3)康复治疗:为创伤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科研教学:开展创伤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培养创伤救治专业人才。

4. 中心设置:(1)设置创伤救治专科,配备专业医师、护士和康复治疗师等。

(2)设立创伤救治床位,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配备先进的创伤救治设备,如手术显微镜、创伤专用手术器械等。

(4)建立创伤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快速救治。

三、国家创伤中心的建设成果1. 提高了创伤救治水平:国家创伤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救治了大量严重创伤患者,降低了创伤死亡率。

2. 促进了创伤救治体系完善:国家创伤中心在创伤救治体系、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3. 推动了创伤救治标准化建设:国家创伤中心积极参与创伤救治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为我国创伤救治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严重创伤一体化高效救治体系
(2018年)
摘要:
创伤是现代社会青壮年的主要死亡原因,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严重损失和沉重的负担。

当前我国创伤救治缺乏完善的救治体系、专业化的救治团队和规范的救治流程。

同济医院自1986年开始建设急诊创伤中心,拥有专业化创伤救治团队,围绕“创伤救治链”,以伤员为中心,形成了创伤院前急救-急诊复苏-紧急手术-重症监护-功能重建与康复的一体化快速、精准救治,规范了创伤救治流程,与传统创伤救治模式相比,缩短了患者在急诊室停留时间(由2h至1h),降低了早期漏诊率(由35%至8%),提高了患者生存率(87%到99%)。

本中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累计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级课题20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并成为国内急诊创伤中心的示范基地。

关键词:
创伤;急救;团队;流程
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致伤因素导致的严重创伤和群体伤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增加了创伤救治难度。

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壮年是创伤的好发人群,创伤是国人45岁以下人群首位死亡原因,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居各种疾病之首。

我国的伤害致死率是大部分发达国家的2倍「1」。

就各种损伤的专科救治技术而言,我们与发达国家几无差异,缺少一个完善高效的创伤救治体系是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

高效的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比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更为重要。

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完善的创伤急救体系使创伤的总体死亡率降低15%[2]。

欧美先进创伤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健全的院前急救网络和分级建立的创伤中心。

创伤救治体系包括院前和院内两个部分,目前我国创伤院前和院内救治都还存在诸多问题。

院前急救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院前急救网络不完善,服务半径过大甚至存在服务盲区,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窗;2.院前院内急救人员间缺乏信息交换,缺乏有效的预警分级系统。

3.救治人员缺乏专业创伤培训,救治技术水平低;
4.转运条件差,救护车及转运设备仅有“搬运”作用而无良好救治功能。

院内救治主要的问题是传统创伤救治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创伤救治的需要。

传统的创伤救治模式是专科会诊-分科治疗模式[3],由急诊科医师承担创伤病人的分诊和初步救治,同时请各专科医师会诊决定进一步诊治方案。

过去,创伤主要由低能量致伤因素引起,多为单发伤,传统模式可以较好地救治。

当前,创伤多由道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致伤因素引起,多发伤和严重创伤发生率高,传统救
治模式难以满足其救治需要。

1.创伤急救需要团队协作和规范、合理的救治流程。

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创伤医师,难以形成高效的创伤救治团队,救治流程混乱低效。

2.严重创伤救治涉及多个专科,请专科会诊消耗大量时间,延误了急救的最佳时间窗。

3.专科医生职责不清,缺乏最终决策者和领导管理者,容易相互推诿或争抢病人。

4.片面注重本学科问题,整体意识弱,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救治的先后次序把握不当。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创伤急救的根本问题缺乏完善的救治体系、专业化的救治团队和规范的救治流程。

在裘法祖院士“建立创伤外科专科,提高多发伤救治水平”的呼吁下,同济医院于1991年成立了急救创伤中心,建立专业化创伤救治团队,拥有独立学科编制和固定的医护队伍,承担创伤院前急救、急诊复苏、紧急手术、严重创伤(多发伤、复合伤等)的重症监护与治疗,以及全身各部位创伤的连续性治疗及处理,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创伤中心之一。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建成快速、精准、高效、完善的一体化综合创伤救治体系。

2015年和2016年,随着同济医院光谷和中法新城院区的正式运营,一体两翼格局形成。

辐射范围更广,布局更为合理,进一步实现了创伤的区域化救治。

通过我们的努力,
明显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效率,病死率、致残率显著降低。

执行过程
一.团队建设:
1. 专业化创伤中心医师:学科带头人白祥军教授是国内知名创伤医学专家。

目前急救创伤中心医师团队现有医生25名(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学位20人,硕士2人,本科3人,8人有留学美国、德国的经历)。

经过8-10年的创伤中心医师培训,每位创伤外科医师都能处理多发伤患者的伤情评估和急救工作,并能实施各部位的急诊和确定性手术。

在创伤中心主任的领导下工作,人员岗位固定,职责明确,同时他们又有各自的主攻方向,真正做到“多能一专”。

2. 专业化创伤中心护士:急救创伤中心护士岗前均接受规范的创伤救治培训并通过准入考核,3-5年培训期满并考核通过才能独立承担创伤急救工作。

同时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训,利用微信
培训平台、案例考核和现场模拟演练不断深化提高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每位严重创伤患者从急诊科急救到院内治疗的整个过程都由同一个救治团队负责,6个创伤小组轮流24小时承担当天的急诊任务,一个小组作为备班,随时待命,保证了救治的连续性。

二.体系建设:
(一)院前急救:
急救中心隶属于同济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是院前急救单元,承担接警、出诊、现场拣伤和急救、转运和与院内交接整个过程。

全过程都遵循2012年发表的《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专家共识》进行,保证“白金十分钟”和“黄金一小时”的救治效果,为后续院内救治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4]。

因此,本中心对院前的行动时间,包括接警反应时间、现场处理时间和转运时间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充分保证时效性和快速反应性。

本中心急救响应时间5分钟以内,每年转运患者约1500例(其中严重创伤患者约300例),救护车行驶公里数约450万公里/年。

本中心拥有10辆重症抢救型救护车,专用急救直升飞机,均配备有呼吸机、除颤起搏监护仪、床旁血气分析仪、自动心肺复苏系统、便携式B超、电动吸引器等先进车载抢救仪器和完备急救药品,为成功转诊严重创伤患者提供硬件保障。

34名专业院前急救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BLS能力外,都经过了严格的创伤救治培训并取得合格资质,因此较一般急救人员有着更为专业的创伤救治知识和技能。

能够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