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2.了解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3.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4.理解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2.三国鼎立形成【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课前预习】1.黄巾起义以后,黄河中下游实力最强的军阀是()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袁绍2.赤壁之战中,属于战争同一方的是[]A.曹操 B.刘表 C .刘备 D.孙权3.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A.211年B.222年C. 220年D. 263年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试说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官渡之战中曹操三四万人,而赤壁之战中有二十多万人,但结果却不同,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由此,对你有什么启发?3.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4.从三国历史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什么?【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3.历史上最早进入三国的时间是()A.220年B.221年C.222年D.229年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第16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和影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2.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体验学习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3.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标准是是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官渡之战“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指的是哪一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结果如何?有何影响?1.战役:200年,官渡之战。
2.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3.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曹操的“志”和“壮心”是什么?为此发动了什么战役?这次战役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1.“志”和“壮心”:统一全国。
2.战役:208年,赤壁之战。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思维导引: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
三、三国鼎立1.完善下列表格。
2.简述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深化探究】(一)深化探究探究1、结合课本80页第一段内容,分析曹操势力崛起的原因?探究2、结合课本81-82页内容,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的原因?探究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探究4、有人说曹操是英雄,有人说他曹操是奸雄,你眼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巩固训练】(一)巩固训练1.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首次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01思维导图02知识梳理一、官渡之战1.背景:___________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____________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曹操和袁绍都想并对手,称雄北方。
2.时间和地点:200年,双方在____________进行决战。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____________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4.背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
5.时间:____________年。
6.交战双方: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
7.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军。
8.影响:为____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9.背景: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完成了____________的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________、________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________的势力范围。
10.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
221年,刘备在________称帝,国号,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________。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1.三国经济的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________(2)孙吴开发江东,________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___的联系。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_的开发。
易错易混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于220年建立魏国,东汉结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三国鼎立》导学案【情景导入】三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的人物声名显赫,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歇后语也很多,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次三国知识竞赛,看看大家对三国知识究竟了解多少。
1.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
周瑜打黄盖,;关公面前耍大刀,;刘备借荆州,2. 下列成语的谜底均为三国人物,请你猜一猜:凿壁偷光,;孔雀收屏,;展翅翱翔,;学习目标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在官渡、赤壁一胜一败的原因分析【基础知识一览】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黄河中下游的和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基本上统一了。
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
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刘表,没有固定的地盘。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
三、三国鼎立1、背景: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
曹操退守到_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_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_,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_。
222年,孙权称王,后在229年于_称帝,国号吴。
3、三国经济的发展(1)魏国:兴修_,继续实行_。
(2)蜀国:以_治国,赏罚分明;减轻_,兴修_,鼓励_;对少数民族采取_政策,加快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3)吴国:组织农民_,推广中原的先进_;_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_(现在的台湾),加强了的联系。
【学习小窍门】列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列表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公开课导学案_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第二部分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找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及战争特点是什么?)战役名称发生时间交战双方影响特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层的人,它也注意提拔。
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
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
他决定推行屯田制。
(1)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2)分析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试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4)请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3.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西晋•陈寿(史学家)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 ——周瑜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二、三国鼎立的形成1.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能用图示或表格列出三国鼎立局面。
了解三国的发展。
2.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能力;识读地图,学习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3.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赤壁之战难点曹操的评价课型问题引领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搜集你所喜欢的三国时期的故事复习西汉、东汉的更迭出示复习问题,观察学生复习情况独立思考组内互助组间交流重点关注复习不认真的学生。
一、官渡之战1.背景2.时间3.结果4.作用1.东汉末年的政治状况怎样?占据河南、河北的军阀分别是谁?2.你能简单介绍官渡之战吗?1.规范学生学习掌握战争、战役的方法。
2.讲清官渡之战前的形势。
3.检查课前备习,让学生讲一讲曹操迎许攸的故事。
1.知道官渡之战爆发的时间、作战双方、历史作用;指图讲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2.介绍袁绍、曹操及讲故事。
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根据学生情况,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研习二、赤壁之战1.背景2.时间3.结果4.作用1.赤壁之战的背景、交战双方、时间、结果?2.赤壁之战的作用是什么?1.介绍周瑜诸葛亮,让学生讲述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曹操大败等。
2.引导学生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胜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1.备习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
2.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胜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三、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的形成2.三国时期各国的经济特色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1.引导学生绘制三国鼎立示意图。
4.16《三国鼎立》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知道三国鼎立,理解政权分立下孕育统一的趋势。
【自主学习】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
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收编投降的青州精锐,壮大了队伍;实行,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2.另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以为首,占据黄河以北,地广人众,兵多粮足。
3. 年,双方在进行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烧毁袁军全部军粮。
袁绍军队人心涣散,被迅速歼灭。
官渡之战是一场的著名战役,为曹操日后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4. 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5. 听从周瑜和诸葛亮的建议,决定与联合迎战曹军。
周瑜采纳部下的建议,实施诈降计策和火攻战术。
曹操败兵北撤。
6.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7.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荆州南部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
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从延伸到交州。
8. 年在称帝,国号魏;年在称帝,国号汉;年称帝,吴国建立,定都。
三国鼎立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
9.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10.魏蜀吴三国各自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求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课堂检测】()1.在东汉末年的割据争雄中,曹操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是A.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 B.奖励农耕,取得民心C.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D.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 )2.毛泽东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中称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优质课导学案_2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2.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思路运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相关的资料,详细讲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内容。
充分利用新课标教材上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有趣栏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投影:《三国演义》主题曲,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情境。
引入本课《三国鼎立》(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鼎立”?“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就是三个国家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稳定。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终于引发农民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从此,统一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陷入分裂。
许多军事集团混战的结果怎样?出现了哪些分立的政权?在这期间,历史发展具有哪些特点出示学习要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一、官渡之战让学生看书了解官渡之战的过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并讲解随着黄巾起义的失败,各地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最后经过一番兼并战争,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下面几个重要的军事集团:袁绍、曹操、刘表、孙策还有立足未稳的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
在各国军事集团的混战中,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后被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所占领。
当时袁绍的实力非常雄厚。
然而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在打败青州的黄巾军后,选其精锐,将他们编为“青州兵”。
曹操正是主要依靠这支力量,顺应人民渴望安定结束战乱的要求,完成北方的统一。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赛课导学案_7
教学设计课题三国鼎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历史作用;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通过列表和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要破除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正确认识曹操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
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伴听《三国演义》主题曲进入课堂教学。
一、官渡之战1、背景:(1)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一方;(2)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揽人才,采用屯田的措施,势力壮大。
2、时间:200年3、交战双方:曹操与袁绍4、战术: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5、结果:曹操以少胜多6、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二、赤壁之战1、时间:208年2、交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战术: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的战术4、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而获胜5、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三国鼎立1、三分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1)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3)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后在229年称帝,国号吴。
3、三国的经济(1)、魏:重视农业生产,大修水利。
(2)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蜀:开发西南地区,发展经济。
四、板书设计:16、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二、赤壁之战三国三、三国鼎立鼎立四、三国的经济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
2、查找资料,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
3、查找资料,搜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新人教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4.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主学习】(一)(二)三国鼎立(三)三国发展曹魏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孙吴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蜀汉在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后期,实力增强,魏灭蜀。
【合作探究】1.假如你是曹操,官渡之战后,召开新闻发布会。
记者提问如下:(1)记者甲:首先恭喜您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官渡之战的基本情况。
(时间、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结果以及影响)(2)记者乙:恭喜您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绍,请您分析一下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2.假如你是诸葛亮,赤壁之战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谈谈双方胜败的原因及赤壁之战之后的局势。
3.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自学检测】1.文武皆秀的齐鲁大地,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和重视兵学的传统,在5 000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涌现出了璨若群星的诸多军事名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齐鲁英才们各为其主,在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
其中,诸葛亮(今山东临沂人)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在__________中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城濮之战2.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官渡之战——刘备②赤壁之战——曹操③官渡之战——袁绍④赤壁之战——孙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今日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
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
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A.曹操B.刘秀C.孙权D.诸葛亮4.《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班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概况;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学习过程一、导入:《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
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二、快乐自学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文74-77页。
1.曹操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读课文,找出与曹操有关的两2.请两位同学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过程。
(可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情节)3.赤壁之战之后,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重新积蓄力量,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得到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之后,三个军阀先后称帝,这样就形三、合作探究1.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原因是什么?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仅隔八年,而曹操却一胜一败,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联系史实,说说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4.评一评历史人物曹操。
五、达标检测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北方最有实力的军事集团有袁绍和()A.曹操B.刘备C.孙权D.袁术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4.《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剑”、“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优质课导学案_4
《历史》教学设计
探究式学习
使用课件,在视频中用
三十多分钟,效果;直
观,形象,生动作用;
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
兴趣一.东汉末年的形势
东汉末年,始一个什么样的
时代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史
料中得到结论。
1.外戚宦官交替擅权
2.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3.政治败坏,军阀割据。
《东汉末军阀割据图》
解析为什么袁绍和曹操的实力
最强
二.两强相争:官渡之战
1.袁绍的优势。
2.曹操的对策。
3.官渡之战
幻灯片展示若干史料。
分析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智慧。
仔细分析屯田的好处,以及根据
材料说说屯田的方式。
幻灯片演示官渡之战动态
过程。
提示学生抓住官渡之战的“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等要素。
提问:曹操取胜的最主要的原因
是什么?。
三.统一未遂:赤壁之战
提问:赤壁之战前,曹操的优势
和劣势有哪些?
播放幻灯片“赤壁之战”动态动
画。
提问:曹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
势,为什么还会战败?
图示演示,赤壁之战的结果。
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
阅读史料,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看图,思考:这个图说明了什么
问题?其中那几个军阀的实力最
强。
思考并回答问题。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①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对比分析两次战争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②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③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杰出人物对历史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课前预习】一、官渡之战①时间:公元200年②地点:官渡③作战双方:曹操;袁绍④战略: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火烧乌巢⑤结果:曹操胜利⑥特点:以少胜多⑦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①时间:公元208年②地点:赤壁③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④战略:黄盖诈降、火烧赤壁⑤结果:曹操战败⑥特点:以少胜多⑦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的形成2、三国经济发展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吴国: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
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根据材料思考,曹操是如何以弱胜强,打败袁绍的?解析:“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制;招贤纳士;采取正确的战术探究二:问题:根据材料思考,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解析: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战术得当;曹操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轻敌。
探究三: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从分裂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是历史的进步。
【课后检测】1. (2022年湖南怀化)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A. 赤壁之战B. 淝水之战C. 官渡之战D. 郾城大捷【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项正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排除B项;郾城大捷是指岳飞指挥岳家军将士以少胜多,在平原旷野地区大败完颜宗弼(兀术)所统率的金国女真军队主力,取得郾城大捷,排除D项。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公开课导学案_4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1)通过自主学习、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赛课导学案_1
第16课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地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过程与方法: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教师: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 在东汉末年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二)教师引导1、官渡之战展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进而得出官渡之战的背景。
展示:汉末军阀割据图片(让学生大致的了解汉末重要军阀的地理位置)学生个人活动:快速的在课文的相应的内容中找出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意义。
教师:在ppt上面展示答案。
着重强调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的割据战乱局面。
合作讨论:小组2人讨论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教师小结原因(学生做笔记)。
2、赤壁之战根据课文归纳赤壁之战的背景。
ppt展示孙权,刘备,曹操的图片。
动脑筋:展示三顾茅庐图片,学生自由讲述这个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Ppt展示赤壁之战的过程图,火烧赤壁的图片等。
学生根据课文自学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意义。
教师用ppt展示答案。
合作探究:小组4人讨论找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学生派代表回答。
教师归纳整合:重点强调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尚未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教学插图、视频,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学习从各种途径收集史料的方法,收集讲述有关三国历史的小故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学指导】:
1、课前预习:认真熟读教材,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勾画在教材的相应位置。
2、小组要求:学习组长、历史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共同提高。
【自主导学】:
一、官渡之战
1.背景:(1)政治
(2)经济
2.交战双方:时间:
3.孙刘联军战术:
5.结果影响:
二、赤壁之战
1.背景:(1)曹操
(2)刘备
2.交战双方:时间:
3.典故:
4.结果:
5.影响:
三、三国鼎立
1.背景:(1)曹操
(2)刘备
(3)孙权
2.过程:(1)曹丕
(2)刘备
(3)孙权
2.发展:(1)曹魏
(2)孙吴
(3)蜀汉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结果上的共同点:
【合作探究】
1.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
2.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争()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4.《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6.说曹操是三国鼎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是不确切的,其理由是()
A.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失败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曹操已经去世
C.曹操的军事谋略不敌诸葛亮
D.曹操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
7.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这是诸葛亮对什么时候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材料二: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臣”指的是谁?此诗包含的典故是什么?(2)材料二所述是什么事?依据材料说明此事取得了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