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2(含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酝酿.(niàng)黄晕.(yùn)抖擞.(sǒu)咄.咄逼人(duō)B. 棱.镜(líng)静谧.(mì)莅.临(lì)人迹罕.至(hǎn)C. 贮.蓄(zhù)憔悴.(cuì)确凿.(zuó)花团锦簇.(cù)D. 蝉蜕.(tuì)絮.叨(xù)搓捻.(niǎn)恍.然大悟(huǎ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朗润喉咙淅沥翻来复去B. 澄清干涩决别人声鼎沸C. 奥秘企盼纯粹喜出望外D. 徘徊和蔼分岐各得其所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新建成的运河唐人街,古色古香,雕梁画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B. 他在演讲比赛中夸夸其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浅尝辄止....,不够深入。
D. 他总是自吹自擂....,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缺乏谦虚的态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这主要是因为他注重阅读和积累的结果。
D.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书香充满我们的生活。
5.默写填空。
(8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C
2、(1)、孺(2)、瘁(3)、迥(4)、膺
3、汇—会即—既叠—迭竭—截
(1)十月的绥中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改为:十月的绥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或绥中的十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2)通过老师的耐心教导,使我改正了错误。
改为:通过老师的耐心教导,我改正了错误。
或老师的耐心教导,使我改正了错误。
5、笑面虎、铁公鸡、井底蛙、丧家犬、地头蛇、替罪羊、老黄牛、千里马
阅读二洁白的木槿花
1、痛悔自己竟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廖医生谎称木槿花可做中药,并收购木槿花,目的是使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坚持为儿子治好病。
2、(1)得知儿子的腿能治好,心里感到安慰;但又为贫穷无钱治病而犯愁。
(2)因无力支付医药费而失去了继续医治的勇气,为无力治好儿子的腿而伤感。
3、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4、母亲:贫困而自尊。
缺钱为儿子治病,定要以鸡蛋、母鸡相赠表心意;当晚就把廖医生给的钱送回去。
廖医生:心地善良,尊重弱者。
不计较医药费,还用巧妙的方式接济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
八月的阳光
1、答案:路边盼信撕通知书
2、答案:突出天气酷热,衬托小夏、小秋盼信的急切的心情。
3、答案:比喻。
形象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
4、答案: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八月的阳光”既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又象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题及答案(精编)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题及答案(精编)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济.南(jì)安适.(shì)髻.儿(jì)B.着.落(zhāo)幻.想(huàn)狭.窄(xiá)C.暖和.(huo)宽敞.(chang)澄.清(chéng)D.伦敦.(dūn)慈.善(cí)刮.风(guǎ)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滑稽恍惚惊慌失措不毛之地B.啜泣硬朗生机勃勃见意思迁C.鄙薄殉职精益求精精疲力竭D.凌乱险躁满腔热忱慷慨激昂3、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到西部扎根。
C.经过十年生态治理,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从不毛之地....到如今绿意盎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D.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南溪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通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通用)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糙.(cāo)酒肆.(sì)黝.黑(yǒu)广袤.无垠(máo)B.匿.名(nì)禁锢.(kù)畸.形(jī)杳.无消息(yǎo)C.吹嘘.(xū)佃.农(diàn)戾.天(nì)深恶.痛疾(è)D.诘.责(jié)滞.留(zhì)锃.亮(zèng)颔.首低眉(hà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恍惚干涸账篷不毛之地B.热忱派谴鄙薄精益求精C.纯碎极端酬劳沉默寡言D.琢磨呼啸幻想宁静致远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队列比赛,使同学们体会到个人服务集体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珍惜集体荣誉。
B.美术小组的每一个同学运用自己最喜欢的色彩,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美术作品,来赞美美丽的校园。
C.深受人们喜爱的游泳运动员宁泽涛,被公认是新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
D.为了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加快了校园运动器械和操场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5、下列句子中有关语法修辞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担心”“想念”“出现”“应当”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动词。
B.“凌乱”“强壮”“清脆”“笔直”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题及答案(汇总)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qì) 深邃.(suì) 萦.带(yíng)B.潜.心贯注(qián) 卿.大夫(qīng) 弥.高(mí)C.鲜.为人知(xiān) 澎湃.(pài) 阖.眼(hé)D.家喻.户晓(yù) 彷.徨(fáng) 殷.红(yān)2、下列各组词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烂漫诀别小心冀冀喜出望外B.热忱烦杂花团锦簇人声鼎沸C.嘹亮感慨翻来覆去自做主张D.攥着莲蓬咄咄逼人各得其所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5、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
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D.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配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配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配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附和(hè)离间(jiàn)称职(chènɡ)相形见绌(chū) B.嗜好(shì)辍学(chuò)畸形(qí)安然无恙(yànɡ) C.惬意(qiè)挑衅(xìn)腼腆(tiǎn)姹紫嫣红(chà) D.弓弦(xián)玷污(zhān)恐吓(xià)嗟来之食(jiē)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烦躁霎时攫取翻来覆去头晕目眩B.筹划妖娆鸿鹄沧海桑田回环屈折C.诓骗恻隐寤寐因地治宜正襟危坐D.粲然藩篱羁拌杂乱无章莫衷一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最近,他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D.通过最近一段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5.指出正确说明下边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及意义的一项:()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了,果然近不得台旁……A.“近”本来是名词,这里作形容词,意思是依靠。
B.“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副词,意思是靠近。
C.“近”本来副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进去。
D.“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靠近。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观,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B.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C.进了太和们,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D.“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
辽宁省沈阳市民办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阶段练习(二)语文(范围:第1、2、3、4单元,第5单元16、18课;语法:名动形数量代;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同学们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练习题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及练习号;2.须在答题卡上作答;3.本练习题包括4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
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逃窜(cuàn)销耗(xiāo)酬劳(chóu)疲倦(juàn)B.扒开(bā)倚靠(yǐ)惩戒(chéng)淡雅(yǎ)C.灼烧(zuó)书塾(shú)烂漫(màn)莲蓬(péng)D.懒惰(duò)纯粹(cuì)清脆(qīng)添制(zhì)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中国人在制作食物过程中选择和创造了不同的器物。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器具中,发展出繁多的烹饪技艺,烹调着美味。
器,让食物有了更好的味道。
除了烹饪美食必备的器具,中国饮食的多彩,________有许多来自于民间实践中的智慧,这些________丰富了我们的食物,实现了对食物味道完整彻底的________,成为中国饮食器具中最令人________的创造。
A.还奇思妙想体验惊叹 B.还与众不同检验赞叹C.却与众不同检验惊叹 D.却奇思妙想体验赞叹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拥有青春的人更应该视自己为一颗等待完美切出的钻石。
②因为年轻人胆气最足,站在人生的开端,前方呈现出诸多可能。
③如果仅仅做到一种可能,是对生命的很大浪费。
④青春绝不是一个削足适履、固步自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打破模子、百变新生的过程。
⑤一块璞玉需要雕刻更多刀,才能够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层面。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最新)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最新)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涸(gù) 坍塌(tān) 酬劳滴水不露B.戳破(chuō) 缝隙(fènɡ) 干躁源源不断C.白桦(huà) 薄荷(bò) 琢磨刨根问底D.废墟(xū) 结实(jiē) 富饶沉墨寡言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气慨里程碑宽宏大量锋芒毕露B.萧瑟笑吟吟物竟天择随机应变C.坍塌城隍庙唯唯连声人情练达D.次第秫秸秆引经据典洗耳躬听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5、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一页,两页。
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D.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6、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是为什么呢?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部分(40分)(一)选择题部分(15分)1、《论语》第一章检测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请从下列四项中选择一项补全填空。
()(3分)A、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B、慎终追远C、弟子入则孝,出则悌D、敏于事而慎于言2、主题丛书精彩语句积累检测。
“冬,如韬光养晦的才子,含而不露;冬,如穿着素服的天使,,承接着秋的盈盈豪情,把晶莹剔透的‘六角诗歌’洒向空旷的大地,展示出冬的意蕴。
”请从下列四项中选择一项补全填空。
()(3分)A、冷寂默然B、宁静淡雅C、深沉丰厚D、优雅恬静圣洁3、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宛(wán)转栖(qī)息发髻(jì)B、栅(shān)栏寥(liáo)阔应和(hé)C、酝酿(yàng) 看(kàn)护镶(xiāng)嵌D、憔悴(cuì) 梦寐(mèi) 黄晕(yùn)4、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痴想隐秘铁青盘虬卧龙B、一瞬间耸立迂回瘦骨嶙峋C、糟蹋凝成伫立头晕目眩D、迸溅笼罩小心翼翼忍峻不禁5、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3分)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C、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二)填空部分(10分)1、,思而不学则殆。
2、万籁此都寂,。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5、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
6、《钱塘湖春行》中诗人通过描写动物表现春天勃勃生机的景象的诗句是:,。
7、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三)默写(15分)1、朱自清《春》从“吹面不寒杨柳风”到“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8分)2、曹操的《观沧海》全诗。
(7分)二、阅读理解部分(50分)(一)阅读《虽有佳肴》,完成1——4题。
(12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加粗的字。
(6分)(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教然后知困.(5)然后能自强.也(6)虽有至.道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2分)(二)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完成1——3题。
(8分)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开篇独句成段,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这句话妙在它是套接的一个比喻句,“大条幅”与前文的“”相应,“迸溅的水花”比喻。
(2分)3、文中加点的字“挑逗”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三)阅读《打》,完成1——5题。
(18分)(1)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2)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
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
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
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
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3)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
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
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
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
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
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
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
【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4)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
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
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
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5)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
他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
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
那一次,我的脸肿了。
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
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
然后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
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
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6)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
那时我已经十几岁。
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7)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
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
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
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
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
”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8)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
【批注:】(9)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
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10)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
我不停地想念他。
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
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
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
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
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
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1、简要概括文中三次“打”。
为什么作者说第三次是“最最该打我的”?(4分)2、参考第(3)段的批注示例,对第(8)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3分)3、结合语境,说说第(9)段画线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
(34、第五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5、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
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
(4分)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安慰和幸福。
我的看法和阐述:(四)、阅读《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完成1——4题。
(12分)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
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
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
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
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
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
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
A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的气息在里头。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
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
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
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
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
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