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体育与健康概述
第二讲 体育与健康
• 亚健康者状态主要表现为人体脏器官功能下 身体和精神上感觉不适, 降,身体和精神上感觉不适,症状可以单一 出现,也可以合并或交替出现。 出现,也可以合并或交替出现。 • 如失眠、嗜睡、健忘、食欲不振、烦躁不安、 如失眠、嗜睡、健忘、食欲不振、烦躁不安、 情绪抑郁;泌尿系统症状、免疫功能降低等。 情绪抑郁;泌尿系统症状、免疫功能降低等。
二、身体素质的主要特点 1. “用进废退”是身体素质的第一大特点, 用进废退”是身体素质的第一大特点, 坚持锻炼可以保持和提高, 坚持锻炼可以保持和提高,一旦停止锻炼 则出现下降,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 则出现下降,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 2. 全面发展,相互促进。各项身体素质不是 全面发展,相互促进。 孤立存在的, 孤立存在的,各项身体素质是一个相互促 相互制约的整体。 进、相互制约的整体。
(三)健康的关键因素
• WHO(1988年)宣布健康的影响因素 ( 年
7%
自己 遗传 社会因素
8% 10%
15%
60%
医疗条件 生活环境和地理 气候
健康公式
人的健康 = 情绪良好(或稳定) 运动(锻炼) 情绪良好(或稳定)+ 运动(锻炼)得当 + 饮食合理(或适宜) 饮食合理(或适宜) 懒惰+ 懒惰 烟酒
(三)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窦性心动徐缓 、 2、心脏运动性肥大 、 3、每搏输出量增加 、 4、血管弹性增加 、
(四)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肺活量增加 、 2、肺通气量增加 、 3、氧利用能力增加 、
(五)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
一、身体素质概述 •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人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 体在体育运动、 体在体育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 的力量、速度、耐力、 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机 能能力。 能能力。 • 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 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 肌肉工作时的供能状况、内脏器官及神经 肌肉工作时的供能状况、 系统的调节。 系统的调节。
2010年高密优质课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授课人:孙正金单位:高密市第二中学时间:2010年4月30日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一.指导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及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合理把握教学的自由度,给学生较大的学、练空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自内心地感受主动参与运动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交流情感、体验快乐的课堂。
二、学习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85~90%的学生基本掌握鱼跃前滚翻和肩肘倒立的基本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平衡能力和定向判断能力,提高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4、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学会调控自已的情绪,培养勇敢、果断和学习的自信心5、社会适应目标:在鱼跃前滚翻和肩肘倒立练习中懂得尊重和关心别人,互相做好保护与帮助。
三、教学步骤(一)激发兴趣、活跃情趣1、常规2、集中注意游戏3、“抢坐垫子”游戏教师语言提示、参与练习、鼓励创新学生主体:思维活跃、自由发挥、勇于创新(二)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男生动作:过渡性引导学生做好接受鱼跃前滚翻动作技术,做下一个积极的铺垫!1、前滚翻(1)教师主导:a、提出问题:当有人从你身后推你一把时,为了不使身体摔倒受伤,你会做个怎样的动作来保护自己?b、共同参与、点评、进行鼓励表扬(2)学生主体:分组练习、小组讨论、小组评价、集体展示2、远撑前滚翻(1)教师主导:a、指引学生在标志线后进行练习,并引导学生思考:手远撑和蹬地的关系。
b、共同参与、语言鼓励、点评、表扬(2)学生主体:a、自主选择练习级别,并作适当升降,自评。
b、同组练习、讨论、评价、小组展示3、鱼跃前滚翻;重点强调好保护与帮助应用: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前侧方,在其跃起时一手托腹部一手托大腿,顺势前送并助其臂缓冲。
体育2010
一、填空1.体育教育是指掌握体育知识、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教育活动,又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运动是以发展身体、强身祛病、提高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的总和,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体育的健身功能包括对人体、身心及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作用。
4. 2012南阳5. 199 119 98 8 仁川二、名词解释1.体育运动是以发展身体、强身祛病、提高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的总和,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体育教育是指掌握体育知识、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教育活动,又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领域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5.体育是指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关节为枢纽、骨骼为杠杆、肌肉收缩为动力的健身、娱乐和竞技等实践活动。
三、简答1. 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将于2012年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
为了以高昂的士气、拼搏的精神、崭新的面貌、良好的形象喜迎盛会,南阳市委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以举办全国农运会为契机,举全市之力在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六创一迎”活动。
所谓“六创一迎”,简言之,就是我市以“国家级”的城市形象、精神状态、文明风尚,迎接2012年在我市举行的“国家级”运动盛会。
具体讲,“六创”是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一迎”即“迎接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
2.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脑力劳动比例逐渐加大,体力劳动比例随之缩小,单位时间内的工作强度和紧张程度增加,而闲暇时间相应增多,这些都必须加以调剂。
体育与健康教材分析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材分析刘厂小学王菲菲基本运动包括跑、跳、掷、和垫上运动等内容。
这些内容组合成了基本内容Ⅰ的一个重要模块,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容与手段,在教材中占首位(课时数146,比重达到35.8%)。
下面,着重介绍跑和垫上运动两项教材。
1、跑的教材特点跑是人类最基本的技能,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最基本的活动能力。
经常从事跑的锻炼,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
六年级跑的教材包括快速跑、耐力跑、接力跑、障碍跑等,这些教学内容都不是典型的、系统的、完整的竞技运动项目,即使个别内容具有田径运动特征,也不对其技术细节提出过高要求。
从发展目标看,六年级跑的教材是在小学跑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跑的正确姿势,不断提高跑的能力,促进体能的发展,培养自尊自信、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发展互相合作、关心集体、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快速跑是六年级学生发展速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跑的重点教材,主要学习正确的跑的姿势和提高步频,发展跑速和身体素质;耐力跑是通过定时跑、定距跑、往返跑、自然地形跑和跑走交替进行的,主要学习正确的呼气、吸气方法,提高跑的能力,发展有氧耐力;接力跑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快速跑性质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在较快速度下掌握好传接棒的时机,培养团队精神和在活动中与同伴一起用智慧和技巧战胜对手的合作能力;障碍跑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掌握在快速奔跑中运用各种方式通过障碍的方法,发展综合性实用技能,提高身体灵敏、协调性,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2、垫上运动教材特点六年级垫上运动主要由滚翻和一些组合动作组成。
垫上运动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只需要小小一块垫子,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练习垫上动作不仅能提高学生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改善学生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力量等体能以及塑造健美的体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日常生活中一些必不可少的自我保护的实用技能,避免突发意外事件所引起的伤害,如滑倒、摔倒、跌下时,可采用滚动或滚翻动作,保护自己,减少损伤。
2010~2013年相继颁发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0~2013年相继颁发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标准》实验十年带来的变化(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定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从体育课程改革一开始,《标准》就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结果表明,94.9%的学生比过去更关心自己的健康,且大部分学生(85.5%)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普遍得到认可体育新课程一直推行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通过十年的课改实验,体育教学出现了以下变化:(1)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和需要;第二,由强制学生学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学;(3)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调查结果表明,91.9%的体育教师认为师生关系与过去相比“更加融洽”或“比较融洽”。
3.《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首先,《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有94%的教师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很好”或“较好”。
其次,《标准》不是按年级而是按四级水平设置学习目标,这一做法同样得到广泛认同,85.5%的人认为有关学习水平目标的设置“合理”或“较合理”。
第三,《标准》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但不严格规定全国统一的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学校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来安排,94%的人认为这一做法“很好”或“较好”。
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78.1%)、学习基础(74.4%)、教学目标(69.9%)、现有的教学条件(68.3%)选择教学内容。
(二)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1.“三维”课程目标普遍得到重视《标准》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突破了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传授不再是课程和教学的唯一目标和最高目标。
体育与健康概述
体育的本质特征
• 自然属性 • 社会属性。 • “体育”的概念。狭义的
概念,体育是教育的组成 部分,是通过身体练习, 增强体质,培养道德和意 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 的教育过程。广义的概念,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 为了满足社会政治、经济 和人类自身文明发展的需 要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 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特殊作用,是在人类社会进入 资本主义社会后才逐渐明朗起 来的,首先,是在对人的价值 和作用等方面,人们的思想观 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次, 是在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 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资本 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再次, 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 速发展的推动下,体育日渐从 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
•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理
• • • •
念 (一)体育与素质教 育 1生理素质 2心理素质 3社会适应
(二)体育与创新教育
• 1.体育观念的转变 • 2.体育学习环境的改 •
变 3.体育素质的改变
(三)体育与健康教育
• 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
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 民体质监测报告》。调查报告 表明,我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 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 龋齿、贫血等常见疾病有所下 降;学生保健水平有所提高。 但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 近20年来学生的肺活量、速度、 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 继续呈下降趋势,肥胖检出率 持续上升,近视不良检出率仍 然居高不下,另外学生在处理 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了不少心 理缺陷,各种心理疾病持续上 升。
合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
二 健康概述
• 健康的概念 •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概括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概括1. 背景介绍在我国,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接受的基本教育,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是对这一教育领域的规范和指导。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体育活动、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在体育活动方面,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体育技能,培养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运动态度;在健康知识方面,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健康知识,掌握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基本技能;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各种社会环境中自如地表现自己,并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3.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个人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运动技能,了解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4. 总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通过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我们相信未来的孩子们一定会更加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为了更好地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专业的体育与健康教师,同时加强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在体育活动方面,学校可以多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运动技能的评台,激发他们对运动的热情和兴趣。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和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知识教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知识教案-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知识教案引言: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育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这篇文章将提供一份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知识教案,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这门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和其对身体的益处;3. 掌握基本的健康理念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a) 体育与健康的定义:体育是通过运动、锻炼和身体活动来增强体质和保持健康的一种活动。
它可以促进身体的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b) 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起到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协调性和灵活性,并有助于心理压力的缓解。
2. 不同类型的运动和其对身体的益处:a)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和肺部的供氧能力。
b) 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深蹲等肌肉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c) 灵活性训练:如瑜伽、拉伸等灵活性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
3. 基本的健康理念和生活习惯:a) 均衡的饮食: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b) 充足的睡眠:保证每晚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和思维的恢复与发展。
c) 避免烟草和酒精:禁止吸烟和过度饮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定义、重要性和基本概念来介绍体育与健康的知识。
2.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健康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和分享自己对体育与健康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体育设施、健身房或健康保健中心,拓宽他们的视野。
结论:通过这份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知识教案,学生们可以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不同类型运动对身体的益处,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2010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0版)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与公共体育部2010年3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分:3学时:90适用专业:大学一、二年级各专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制健康(试行方案)标准和实施办法》以及《体育阳光工程》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观,不断深化体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及良好思想和健康体魄的高技能人才,为河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根据冀工院[2008]65号《关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文件要求,制定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性质1.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完善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提升体育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2.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作用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身体练习,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素养的同时,根据专业和岗位工作特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职业体能储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储备、职业岗位特殊身体技能储备和职业精神储备,为完善学生人格发展、提升应职应岗能力和今后生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体现为五个方面。
1.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中山大学体育2010理论课
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以学生体育俱乐部为主。 我校共有20多个单项俱乐部为:网球、羽毛球、 乒乓球、健身、武术、击剑、篮球、足球、排球、 健美操、跆拳道、游泳、攀岩、体育舞蹈、划船、 定向越野、棒垒球、轮滑、散打、瑜珈、 高尔夫球、
飞镖 。
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或社团并积极参与活动可获 得体育课课外活动奖励积分。 所有俱乐部都是免费向同学开放。
“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症”
健康新概念之④道德健康
明辨是非,为自己也为他人、社会负责, 符合社会规范。 大学生是未来国之栋梁,良好的道德素质 则是立身之本。
影响健康的因素
先天因素(20%)——遗传 后天因素(80%) ①心理 ②营养:“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影 响 健 康 的 因素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⑦避免不洁性行为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⑧及时调控情绪问题
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
这样不好不好.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⑨学会幽默与解嘲
“哈理.波特”
“功夫之王”
千年老妖 千手观音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⑩及时寻求心理咨询
大学体育的概念
完 全 人 格
首 在 体 育
--蔡元培
大学体育就是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 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育,在提 高人的生物潜能、心理潜能的过程中促进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达到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教育过程。
影 响 健 康 的 因素
-------后天因素之⑤ 环 境
VS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①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
“九.三学社”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②积极的休息与睡眠
体育概述:概念、起源、分类与功能
体育概述:概念、起源、分类与功能《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中“大学体育与健康概述”的“体育概述”部分,主要涵盖了体育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分类、功能等关键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考点的梳理:一、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体育的产生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都曾被列为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逐渐从原始形态发展成为一种有组织、有规则的教育活动。
●●发展:o17~18世纪: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
o18世纪末:德国的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并综合,统称为“体操”。
o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将其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
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
o20世纪初:“体操”和“体育”两个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称为“体育”。
三、体育的分类体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娱乐体育: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
●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
四、体育的功能体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强身健体:体育通过身体活动,能够增强人体的体质和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
第一单元第1课体育与健康概述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健康问题,如肥胖、近视、颈 椎病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保持身 体健康。对于肥胖问题,我们应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 摄入,增加运动量,提高代谢率。对于近视问题,我们应保持 正确的用眼姿势,每天适量的户外活动,远离电子产品。对于 颈椎病问题,我们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 适当进行颈部运动和按摩。此外,我们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可以应用到实 际生活中。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 如跑步、游泳、打球等。我们可以利用健身器材进行有针对性 的锻炼,如哑铃、跳绳、仰卧起坐等。我们还可以参加各种健 康促进活动,如健康讲座、健康跑、健康饮食比赛等。通过这 些实际应用,我们可以将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让其产生更大的实际效果。
PART 2
新课讲授
体育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 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 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韧性,提高协 调能力和灵活性,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和体形。同时,体育 活动还可以促进社交交流,增强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培养积 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生将培养良好的体育与健康习惯,包括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 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时间,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学生需要 意识到良好的体育与健康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合作 和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竞争意识。体 育活动不仅是个人锻炼的机会,更是通过团队合作和竞争,培 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团队合作和竞争能力,为 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内容
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情绪管理
积极面对生活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学会 调整情绪。
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社交支持系统,有 助于缓解压力和不良情 绪。
情绪调节技巧
学会运用情绪调节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放松 训练等,以缓解紧张和 焦虑情绪。
06
CHAPTER
体育活动的安全与防护
运动场地
选择适合运动的场地可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如选择平坦、无障碍物的场地 可以减少摔倒和碰撞的风险。
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过度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关节损伤,因此需要注意适度的休 息和调整。
注意身体的反应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身体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停止 运动并寻求医生的建议。
部发育。
改善睡眠质量
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调节睡眠 节律,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
眠等问题。
体育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预防疾病
通过锻炼能够降低患心脏病、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
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的身体能够更好地享受生 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全面发展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身体、心理 和社交的全面发展。
培养健康习惯
巧。
其他运动
武术
武术是一种以身体和内力为主的 运动,包括太极拳、散打等项目 。
自行车赛
自行车赛是一种以速度为主的运 动,包括公路赛、场地赛等项目 。
05
CHAPTER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体育活动 建议
合理饮食与营养补充
平衡膳食
确保食物种类多样化,摄取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 乳制品、瘦肉、鱼类等。
2010年大学体育
(二)运动性腹痛
症状表现 ★肝脾区钝痛、胀痛 ★季肋部和下胸部锐痛 ★左上腹、脐周、左下腹钝痛、胀 痛甚至绞痛
运动性腹痛
引起运动性腹痛的原 因 准备运动不充分。 呼吸肌痉挛 肠胃痉挛。 部分疾病。
运动性腹痛
处理方法 ★减慢运动速度和降低运动强度 ★加深呼吸,调整呼吸和运动节奏 ★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 ★无效时应停止运动 ★口服解痉药物(十滴水、溴丙胺太林) ★掐点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位 ★腹部热敷
低血糖症
症状表现 轻者明显饥饿、极度疲乏、头晕、 面色苍白、出冷汗。 较重者出现神志模糊、语言不清、 神经错乱(如赛跑运动员返身跑) 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脉搏快弱、 呼吸短促、瞳孔扩大 。
低血糖症
急救方法 安静、平卧、保暖。 神志清醒的可饮浓糖水及吃少量食 品。 低血糖昏迷时,可针刺或掐点急救 穴,并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100 毫升。
第八章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的演变和发 展。 (一)《劳卫制》——50年代(解放初期) 目的:鼓励人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 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使人民身强力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 义建设和保卫祖国。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
(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文化大革命” 结 束后1975年颁布沿用至今。 目的: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 、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 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四、运动频度
1周运动三次以上,效果明显.
效 果
检 查
由于个人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行运 动处方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适合 的地方,应在实践中及时检查和修 正,以保证锻炼的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它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健身性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综合性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和方法等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它具有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综合性特征。
基础性强调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通过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方法进行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课内体育学习以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选择性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较为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综合性强调关注多种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以体育教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0体育与健康概述
三、心理与健康
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全的标志,是确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优良心理品质的基础。良 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反之会 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情绪、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 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改善情绪状态 (2) 提高智力水平 (3) 确定良好的自我概念 (4)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5) 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6) 治疗心理疾病 回
第二章 健康概论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种全面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及 社会方面“幸福”的理想状态。1948年世界 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 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 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 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无出血、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行走轻松自如。
生理健康基本标准
(1) 眼睛有神。 (2) 呼吸微徐。 (3) 心率缓匀, 搏动有力。 (4) 体格健壮。 (5) 面色红润。 (6) 牙齿坚固。 (7) 双耳聪敏。 (8) 腰腿灵便。 (9) 声音宏亮。 (10)须发润泽。 (11)食欲正常。 (12)二便正常。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人在情绪、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 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是一种心理能力与 心理“幸福”的存在,它也是克服内部与外部 各种要求的前提与结果。其基本特征为: (1) 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2) 对于外界的刺激有良好的应激能力。 (3) 心理经常处于平衡和满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基本标准
(1) 有充分的安全感。 (2) 有自知之明。 (3) 善于平衡人际关系。 (5)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6)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7) 善于学习,努力进取。 (8)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适度发挥个性。 (9) 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10) 在现实社会条件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健康概论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种全面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及 社会方面“幸福”的理想状态。1948年世界 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 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 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 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标志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涵盖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 基础和先行。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 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 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 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 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高校开展健康教育, 在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对于现在和未来都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无出血、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行走轻松自如。
体育的概念
体育的狭义概念是指:体育是根据人类社
会生活的需要,依据人体生长、发育、 动作形成和机体机能提高的规律,以身 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发展身体,增 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 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 织的社会活动。
体育的概念
体育的广义概念是指: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 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品质与意志品质的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体育教育。 体育的概念,无论是广义的或是狭义的,都强 调它以各种运动为基本手段,是发展身体,增 强体质的教育过程,这就反映了这一事物的本 来属性,即体育的本质。
返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 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 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 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条 件: (1) 智力正常 (2) 适当的情绪调节能力 (3) 自我评价恰当 (4)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社会适应良好
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人自身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与 发展过程处于良好状态。其标准为: (1) 承认社会发展的变化与复杂状态。 (2) 不断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习惯。 (3) 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 (4) 不断调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5) 不断加强身体锻炼。
健康五要素
智力健康 精神健康 情绪健康 身体健康 社会健康
通过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 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 制,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 行为危险因素,不仅提高大学生的健康责任感,发挥 自身的健康潜能和主动能动性。而且对广大青年对社 会国家的未来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他们良好的 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带动影响社会其他人群, 并向群众传授卫生信息,今后可以成为健康教育的传 播者和指导者,这对于提高整个民主素质无疑会产生 深远影响。
生理健康基本标准
(1) 眼睛有神。 (2) 呼吸微徐。 (3) 心率缓匀, 搏动有力。 (4) 体格健壮。 (5) 面色红润。 (6) 牙齿坚固。 (7) 双耳聪敏。 (8) 腰腿灵便。 (9) 声音宏亮。 (10)须发润泽。 (11)食欲正常。 (12)二便正常。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人在情绪、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 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是一种心理能力与 心理“幸福”的存在,它也是克服内部与外部 各种要求的前提与结果。其基本特征为: (1) 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2) 对于外界的刺激有良好的应激能力。 (3) 心理经常处于平衡和满足状态。
四、营养与健康
营养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消化食物,并对其中 的营养成分进行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营养素人体必不可少的七类营养物质被称为营养素,即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矿物质、维生 素、水和纤维素。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将它列为营养素,主要是因为膳食粗纤维具有促进 肠蠕动,帮助消化和通便的功能。 营养素在体内具有三种主要功能: (1)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 (2)供给身体生长、发育和修补组织所需的原料。 (3)调节生理机能。
健康被看成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 状态。其核心是实现被确认为是健康 的标准。
一、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也称体质健康,是指人体在形态、结 构、机能、体能和环境适应上的良好状态。其 基本特征为: (1) 身体形态与结构的发育状况良好。 (2) 生理机能水平高。 (3) 心理发育与心理素质好。 (4) 身体素质好与运动能力强。 (5) 身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体育与健康
维护健康是我们的义务
体育与健康
第一章 体育概述 第二章 健康概论 第三章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第一章 体育概述
一、体育的起源 体育源于原始时代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日常生 活技能和生产劳动本领的传授。 二、体育的概念 “体育”一词,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首先起用的。 “体育”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三、学校体育的功能 健身、教育、启智、群育、美育、娱乐、竞技及情感发展八种 功能。 四、高校体育的目标 分为五个基本目标和五个发展目标。
水、噪音与健康
音响也是一种环境因素。在无规律、大分贝的 噪杂噪音环境下锻炼会使人心烦意乱,强烈持 久的噪音会引起神经衰弱,甚至高血压、心脏 病的复发。 水是生物生命的源泉,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 相关,保护净化水资源人人有责。
二、生活方式与健康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 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现代 社会里,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 为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的原因。如吸烟,酗酒, 缺乏锻炼,不良饮食习惯是致使人群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的危 险因素。1992年WHO估计,从全球看,人类死亡原 险因素。1992年WHO估计,从全球看,人类死亡原 因,生活方式在发达国家占70%--80%,发展中国家 因,生活方式在发达国家占70%--80%,发展中国家 占40%--50%。 40%--50%。
亚健康
现代医学将健康称为第一状态,把疾病称为第二状态;将介于健 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称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异常变化, 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人 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医学检查所得各 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医生无法做出明确诊断。其在 心理上的具体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 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惊 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 疼等。此外,还可能表现出心血管系统变化,如心悸、心率不齐 等。
现代人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道德修养包括:不能用损害他人利益的办法来 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 美丑等是非观念;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准 则,并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能够按 照社会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思想行为;能为人 们的幸福作贡献等。
三、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人的信仰、品德、情操、人格等处 于积极向上、高尚和完善的状态。 道德健康的基本特征为:
(1) 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信仰。 (2) 具有高尚的品德与情操。 (3) 有完美的人格。
道德健康基本标准
(1) 有坚定而完美的人格信念。 (2) 作风正派,遵纪守法。 (3) 坚持真理,敢于斗争。 (4) 努力工作,乐于奉献。 (5) 严于律己,团结群众。 (6) 生活简朴,以苦为乐。 (7) 对社会、朋友、家庭要善于承担责任。 (8) 善于学习,努力进取。 (9)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0)容纳他人的进步与发展。
(1)膳食营养的合理性 )
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大学生处于生长 发育的终末期,生长发育尚未停止。青年人代 谢旺盛,精力充沛,活动量大,各种营养物质 的需求量也大。如不及时适当补充,可导致营 养缺乏,有害身体健康。因此,通过合理地膳 食,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 质,并保持营养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大学 生正常的生理需要,保持身体健康。
三、心理与健康
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全的标志,是确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优良心理品质的基础。良 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反之会 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情绪、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 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改善情绪状态 (2) 提高智力水平 (3) 确定良好的自我概念 (4)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5) 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6) 治疗心理疾病 回
二、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法律, 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有害健康的行为和 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 态环境,以促进人类健康。 健康促进的两大构成要素是:健康教育和一 切能够促使行为和社会环境问题有利于健康 转变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与要求
(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掌握疾病防治与急救办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改变不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4)提高心理素质 (5)增强维护健康的责任感与自觉性 (6)督促政府部门制定健康公共策略 (7)创造健康校园环境 (8)开发大学生个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