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论文公众参与论文: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

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

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作者:胡惠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21期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保护环境利益——这一社会公共利益,成为我国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

环境公益诉讼在近几年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公众在环境保护领域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正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困扰了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

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作者简介:胡惠芳,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学院,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7-165-02美国学者哈丁曾竟在《公地的悲剧》中这样描述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块草地划分成几块分给牧羊人,在中间留下一块作为公用地,每一个牧羊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一年下来,划分给个人的草地有计划有节制地被使用,而公用草地却因为过度放牧而寸草不生。

公共利益因为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地利益,常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同时每个个体都会处于利己的本性而榨取公共资源,所以怠于管理的公共利益岁容易受到侵害而得不到救济。

司法救济是社会生活中保障利益的最强、最有效的手段,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无疑成为保护环境公益最重要的手段。

环境问题往往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越是影响范围大的环境问题,越以不直接针对个人权益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侵害越是严重。

环境保护的广泛性以及公众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公众需要和能够参与环境保护,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司法救济的途径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的许多国际环境法律文件也都充分肯定了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各国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机制尚不健全,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公众在发挥环境保护方面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概述、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等方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机制提出构想,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空前增加。

环境保护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与政府的环境政策和执法有关,也与公众对环境问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机会有关。

因此,建立公众参与制度,使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决策,不仅有助于增加信息透明度和决策的合理性,还能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探讨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

一、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现状1.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律基础2.公众参与决策的途径公众可以通过官方公告、听证会等形式参与环境保护决策。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便利,可以通过在线调查、网络论坛等方式发表意见和建议。

3.公众参与制度的实施效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公众参与活动往往变成形式主义的过程。

其次,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难以真正参与决策过程。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信息不对称在环境保护决策过程中,公众缺乏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无法全面了解环境问题和政府的决策依据,从而难以做出合理的参与。

2.参与决策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重点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而在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参与较少。

公众参与的层次和范围有限,难以真正影响决策结果。

3.公众参与的影响力不足即便公众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但政府并不一定会采纳,民众的参与往往只能起到象征性的作用。

4.公众参与能力的不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支持,但很多公众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参与。

三、促进公众参与制度发展的建议1.加强信息公开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信息的公开,提供更加全面、及时和易于理解的环境报告和决策依据,方便公众了解和参与环境保护决策。

2.建立多元平台3.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培养加强公众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参与决策的水平。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探析_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探析_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探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摘要。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指任何个人和团体都依法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或途经,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有关的活动。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通过规定明确的环境权用来保障公众的参与制度。

虽然公众参与制度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地方亟需完善。

本文立足我国国情,从其立法缺陷、制度完善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借此希望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有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环境知情权一、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体现在各个单行环境保护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此外,《防沙治沙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公众有权参与环境保护的内容。

总而言之,这些法律有以下特点:1、权利主体宽泛。

例如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就在一定程度上就为公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参与方式规定笼统。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例:“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因此法律对于公民环保的参与方式基本限于检举和控告,或只是笼统的规定了公民对一些危害环境行为有权进行监督,而大部分法律在操作方面对此没有予以详细论述。

二、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问题(一)立法缺陷。

虽然我们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上有了一些立法规定,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但是单从立法上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仍有一些不足和缺陷。

主要体现在环境权规定缺失。

环境权是指每个人都有在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具体包括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生活和工作环境舒适权和参与环境管理权。

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探讨论文

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探讨论文

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探讨论文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探讨论文摘要:目前,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已经获得了各国的认可,并且在各个国家都开始实行,确保了公众参与环境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使得环境中的一些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积极地邀请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不仅可以使环境的行政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使公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以更好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

希望本文对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重要性;完善措施环境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都在探讨的问题,针对环境实施保护,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

为保障环境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就需要合理的建构相应的公众参与制度,依据该制度来确保公众可以更为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以减少环境污染,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1可有效地遏制坏境违法行为的出现环境中出现的违法行为,与政府有着一定的关系,然而,环境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内容,执法机关在进行环境监督的过程中,也无法做到针对所有的环境问题实施监督,所以,建构公众参与制度,可以依据该制度来更好地防止环境违法问题的出现,有效地弥补执法机关在监督上的缺陷,防止环境问题更加深入的恶化。

另外,我国的环境执法机关本身建立的时间就较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对于环境违法行为表现出了放纵的姿态,再加上一些利益的诱惑,执法机关屡屡出现违法的行为。

而面对这样的状况,公民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其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地转变,其作为权利的执行者以及权利的拥有者,传统的环境治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今社会的发展。

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方式就是在这一趋势下发展得来的。

在环境管理中,公众积极地参与,所具有的优势更为明显。

第一,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两者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确保环境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更加地可靠,这样可以使得环境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得到优化,确保环境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挑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环境污染治理不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公众的积极参与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公众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环境问题有着切身的感受和认识。

因此,公众的参与能够提供更真实、更全面的环境信息,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更准确地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其次,公众的广泛参与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促使企业和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再者,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环保行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选择。

然而,目前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参差不齐是一个突出问题。

尽管随着环保宣传教育的不断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对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也不够明确。

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一些公众在参与环境污染治理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也不知道如何参与具体的环保行动。

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众参与的重要因素。

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掌握着大量的环境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公众公开,导致公众对环境污染的状况、治理的进展和效果等了解不足,从而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此外,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还不够完善。

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公众参与环保的途径,如环境信访、听证会等,但这些渠道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程序复杂、反馈不及时、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使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采纳。

为了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基础。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公众参与是一种涉及公众在政策制定、项目实施和决策过程中有话语权和参与权的方式。

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制度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首先,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公众参与的机会有限。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但在实践中,公众获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的机会仍然相对较少。

二是参与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众在参与环境保护决策时,往往缺乏对信息的了解和理解,并且决策结果很难向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释。

三是公众的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很多人对环境保护事务存在漠视和忽视的态度,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和行动。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制定更为明确和具体的公众参与的政策法规,并加强对其执行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鼓励公众提起环境诉讼,并加大对环境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以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其次,需要提高公众参与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主动向公众提供环境保护决策相关的信息,采用广泛的宣传手段传播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

同时,加强公众意见的征集和反馈,确保决策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促进公众对决策结果的认同和接受。

第三,应加强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通过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敏感度。

引导公众形成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和行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

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时,应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论文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论文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论文一、环境公益诉讼概述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乃与私益诉讼区分而言。

私益诉讼是保护个人所有权利的诉讼,仅特定人才可提起,而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凡市民均可提起。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经济的发展,一些政府部门、大的公司集团有能力从自身利益出发挑战公共利益,使得保护公共利益成为公众的实际要求,为公共利益而进行诉讼的案例不断增多,从而促进了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0世纪中期以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逐渐高涨的环保运动使环境权作为人身权的一种受到重视。

环境公益诉讼日益增加并不断得到公众的关注。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形下,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不受损害,针对有关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并不是独立于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之外的一种独立的诉讼类型,它只是一种与诉讼目的及原告资格有关的诉讼方式。

在三大诉讼中,都存在着相应的公益诉讼。

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对于保护公共环境和公民环境权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诉讼方式,环境公益诉讼具有自身的特点:1、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者与传统的诉讼方式相比具有特殊性。

传统诉讼方式的提起者必须是与本案有厉害关系的当事人,而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者范围较广,既可以是直接的受害人,也可以是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

包括社会成员,如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2、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既包括一般的民事主体,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

一般的民事主体,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当其行为侵害了环境公共利益,而环境行政机构无力或不能干预时,即可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

国家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构成了对环境公共利益损害的行政不作为时,也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

3、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环境公益诉讼是与环境私益诉讼相对而言的。

《2024年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范文

《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不断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一项重要法律工具,其在维护环境公益、保护生态安全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概述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指当环境行为可能对公共环境利益造成损害时,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旨在预防或减轻环境损害的民事诉讼。

该制度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一)立法现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提供了法律支持。

如《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等均对环境公益诉讼做出了相关规定。

(二)司法实践现状随着相关法律的出台,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也在逐步展开。

然而,由于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和成功案例的引导,目前该类诉讼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难。

四、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一)立法不完善当前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如诉讼主体资格、举证责任、赔偿标准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

(二)司法实践困难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面临取证难、鉴定难、判决执行难等问题。

此外,公众对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认识不足,也影响了该类诉讼的开展。

五、完善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建议(一)完善立法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资格、举证责任、赔偿标准等,为该类诉讼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加强司法实践指导法院应加强对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指导,制定具体操作细则,提高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

同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为类似案件提供参考。

(三)提高公众参与度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认识和参与度。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1. 简介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而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参与可以增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提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理解,促使政府和企业更加负责任地履行环境保护职责。

本文将探讨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情况,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

2.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政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资源消耗大、环境压力大等因素,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3. 公众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公众参与可以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发表意见和建议,参与决策过程,有效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公众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可以促进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4.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现状我国在环境保护中加强了公众参与的意识和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渠道不完善,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不到充分保障。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公众参与的态度不积极,缺乏对公众意见的认真倾听和采纳。

再次,一些环境保护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公众的参与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表决”,缺乏实质性的影响力。

5. 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了改善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情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完善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渠道,建立健全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权利保障机制。

其次,需要加强公众参与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意愿。

再次,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和约束,确保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最后,应倡导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理念,保障公众参与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力。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公众参与机制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公众参与机制
论 我 国 环 境 公 益 诉 讼 的公 众 参 与 机 制
曾毅 熊 艳
( .南 昌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学 院 ,南 昌 1 2 .江 西 司 法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南 昌
30 2 ; 30 9 301 ) 3 0 3
摘要: 0世纪人类在取得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的同时,我们 生存的 自然环境 却进入 了快速 恶化的周期,大量环境公益诉 2 讼案件常以原告不适格无疾而终,一些环境侵害行为和环境行政违法行为无法被制止。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
rld ah.a n mb ro n i n n a ilt n n n io me tla mi itaie lw a o e so p d . T e p b i S t a e t u e fe vr me t voai sa d e vr n n a d n sr t a c n n tb tp e o l o v h u l i o c p o t h e eo me to n io me tlp oe t n a n i otn oc rmoe t e d v lp n fe vr n n a rt ci sa mp ra tfr e,i r e oe c u a ep b i a t i ain i n i o n o d rt n o rg u l p ri p t n e v・ c c o r n na u lc i e e tl iain,t e e p n in o n io me tlp b i ne e tlt ain p an i seii l o b c mea ma o me tlp bi ntr s i g to t h x a so fe vrn na u lci trs i g t li t f lgbe t e o — i o f

《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范文

《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范文

《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篇一一、引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为了预防环境问题给社会和公民带来的潜在风险,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逐步得到确立并不断完善。

该制度在保障公共环境权益、促进环境问题治理、提高环境法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提供参考。

二、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指当环境行为可能对公共环境权益造成潜在损害时,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要求法院对可能造成损害的环境行为进行审查和制止的诉讼活动。

该制度强调对潜在环境风险的预防,旨在保护公共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三、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逐步得到完善。

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通过立法、执法等手段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保护;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始参与到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

然而,由于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起步较晚,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四、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一)立法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法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

这导致在实践过程中,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司法实践中的困难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导致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由于证据收集、鉴定等方面的困难,也使得原告在诉讼中面临较大压力。

(三)社会参与度不足尽管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参与者逐渐增多,但整体而言,社会参与度仍然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渠道等原因所致。

五、完善我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措施(一)完善立法体系应加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法工作,制定系统、统一、可操作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然而,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多方参与,而公众参与制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众参与制度的设立旨在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公正、科学和民主,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意义、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公众参与制度的有效实施。

公众参与制度的意义与作用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公众参与制度的设立可以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使决策更加科学、全面。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专家观点,可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和局部利益的偏颇,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提高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公众参与制度确保了民众对环境决策的直接参与权利,使环境保护不再是政府或特定利益集团的单方面决策。

公众参与不仅仅是听取公众的意见,更是给予公众选择的机会,使公众的意见能够真正被反映和采纳,提高决策的民主性。

增强环境保护的合法性公众参与制度的设立可以使环境保护工作更加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环境保护的合法性和公众认可度。

通过公开透明的环境决策程序,公众可以了解决策的合法性,并监督决策的执行情况,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缺乏公众参与意识和主动性目前环境保护中,部分公众缺乏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对公众参与制度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同时,一些公众对环境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知识,难以有效地参与环境决策。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公众参与制度的宣传和引导方面也存在不足,缺乏对公众参与的有效引导和动员。

公众参与意见缺乏反馈和采纳在一些环境决策中,公众的意见往往只是得到表面的听取,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反馈和采纳。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公众对公众参与制度的质疑和失去信心,影响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众参与意见的反馈和采纳应该是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焦点。

生态环境的治理不仅仅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

公众参与机制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治理的效果,还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要明白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公众是生态环境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环境质量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

当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时,能够更及时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为治理工作提供第一手的信息。

另一方面,公众的参与能够增加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在公众的监督下,相关部门和企业会更加谨慎地履行环保责任,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那么,当前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如何呢?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公众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高,但参与程度和效果仍有待加强。

一些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够,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公众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公众无法有效地参与到治理工作中。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参与机制。

首先,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

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例如,可以在学校开设环保课程,组织环保实践活动;在社区举办环保讲座,宣传环保政策和法规。

其次,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治理项目等信息,让公众了解环境治理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要建立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如开设环保热线、设立网络平台等,方便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外,还应当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

可以建立环境监督员制度,让公众参与到对企业排污、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中。

对于积极参与监督的公众,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成功的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仅仅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来解决环境问题已经远远不够,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公众是环境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对环境问题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参与环境保护,公众能够及时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促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其次,公众的广泛参与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促使企业和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力度。

此外,公众参与还能够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推动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深入。

然而,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不够畅通。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制,如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等,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制度还存在着信息不透明、参与程序复杂、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系统的环境教育和培训,很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为了完善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治理措施等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同时,要简化公众参与的程序,降低参与门槛,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让公众的声音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和回应。

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

学校、社区和媒体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环境公益诉讼论文公众参与论文: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

环境公益诉讼论文公众参与论文: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

环境公益诉讼论文公众参与论文: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环境公益诉讼论文公众参与论文: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保护环境利益——这一社会公共利益,成为我国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

环境公益诉讼在近几年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公众在环境保护领域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正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困扰了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

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美国学者哈丁曾竟在《公地的悲剧》中这样描述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块草地划分成几块分给牧羊人,在中间留下一块作为公用地,每一个牧羊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一年下来,划分给个人的草地有计划有节制地被使用,而公用草地却因为过度放牧而寸草不生。

公共利益因为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地利益,常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同时每个个体都会处于利己的本性而榨取公共资源,所以怠于管理的公共利益岁容易受到侵害而得不到救济。

司法救济是社会生活中保障利益的最强、最有效的手段,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无疑成为保护环境公益最重要的手段。

环境问题往往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越是影响范围大的环境问题,越以不直接针对个人权益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侵害越是严重。

环境保护的广泛性以及公众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公众需要和能够参与环境保护,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司法救济的途径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的许多国际环境法律文件也都充分肯定了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各国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机制尚不健全,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公众在发挥环境保护方面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概述、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等方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机制提出构想,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论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摘要】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旨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现状、意义和作用、问题与挑战以及完善路径的探讨,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望了公众参与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总结。

该文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视,促进公众参与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共赢局面。

【关键词】公众参与制度、环境保护政策、我国、意义、作用、问题、挑战、完善、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愈发凸显。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也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

单靠政府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所有环境问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一起参与。

公众参与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之一。

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了解环保政策,参与环保决策,监督环保行动,从而实现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目标。

在公众参与制度的推动下,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将更加科学、民主和有效,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旨在深入研究公众参与制度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和定义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提供参考和建议。

探讨公众参与制度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其对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提出如何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包括建议改进现有制度、加强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措施,为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建议。

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纳入了公众参与制度。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一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因此,本文将就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进行探讨。

二、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2.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概述公众参与是一种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行为的一种行为方式。

在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旨在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其成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力量。

2.2 现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2.2.1 参与途径单一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主要通过官方组织的听证会、环评公示等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公众参与的途径较为单一,不利于广大公民有效参与。

同时,官方组织往往比较局限于一些重要环节和项目,其他环境问题的公众参与相对较少。

2.2.2 参与决策被忽视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但实际上,公众的参与往往只是在政府决策已经形成之后才开始,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很难被充分采纳。

这种情况下,公众参与的作用大打折扣,无法真正发挥出监督和制衡的功能。

2.2.3 参与信息不对称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中,信息的对称性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情况是,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较低,很难对环境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与此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环境问题的信息掌握有限,导致信息传递的不对称。

三、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 打破参与途径的壁垒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参与途径,扩大公众参与的空间。

除了传统的听证会和环评公示之外,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以及利用公民科学、公众问卷调查等方式,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公益诉讼论文公众参与论文: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
众参与机制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保护环境利益——这一社会公共利益,成为我国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

环境公益诉讼在近几年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公众在环境保护领域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正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困扰了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

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
美国学者哈丁曾竟在《公地的悲剧》中这样描述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块草地划分成几块分给牧羊人,在中间留下一块作为公用地,每一个牧羊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一年下来,划分给个人的草地有计划有节制地被使用,而公用草地却因为过度放牧而寸草不生。

公共利益因为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地利益,常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同时每个个体都会处于利己的本性而榨取公共资源,所以怠于管理的公共利益岁容易受到侵害而得不到救济。

司法救济是社会生活中保障利益的最强、最有效的手段,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无疑成为保护环境公益最重要的手段。

环境问题往往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越是影响范围大的环境问题,越以不直接针对个人权益的方式表现出来,
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侵害越是严重。

环境保护的广泛性以及公众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公众需要和能够参与环境保护,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司法救济的途径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的许多国际环境法律文件也都充分肯定了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各国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机制尚不健全,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公众在发挥环境保护方面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概述、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等方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机制提出构想,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述
在环境法领域,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与传统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相比较而言,具有自己独立鲜明的特征。

因此,有学者将公益诉讼称为第四种类型的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在传统诉讼的理论为基础上有自己的独特性: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主要是维护社会
公众的公共环境权益、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在原告资格方面相对放宽,使得非直接利害关系人可能取得原告资格;其涉及的利益具有集团性、扩散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诉讼请求方面有其独特的宽泛性;环境公益诉讼可以有效地预防环境侵害行为的发生。

二、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与作用
(一)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概念
所谓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里,公民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

(二)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首先,环境保护的广泛性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

保护环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之一,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必须保护公民的环境权,公民也必须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其次,公众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公众需要和能够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个人甚至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

公众是环境的最大利益群体,由于广大公众分散在各个区域,对环境的变化有最先获知的可能,正是这种可能使得环境问题能较及时地被发现,并有效才取措施保护。

(三)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的作用
首先,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

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过程,能够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养,同时又反过来促进公民积极投身环保,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其次,公众参与有利于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全方位管理。

公众参与到环境公益诉讼中是公民与政府真正实现社会的全方位互动的过程,政府在环保过程中的信息公开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使其决策符合民意,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公众参与有利于发挥法律监督的作用。

公众通过环境诉讼这一途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中,是其作为环境问题最终承受者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法律途径能够有效实现公众对环境决策和环境审判的监督。

三、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的问题和障碍
首先,环境侵害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环境诉讼的难度。

环境侵害具有间接性,其侵害往往通过环境这个载体作用于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受害人;环境侵害具有广泛性,其侵害的对象常常是相对地区范围内不特定的多数人和物,而单个受害人对此提起诉讼,可能会因不能满足起诉资格或者诉讼费用过高望而却步,同时每个单一的受害人对同一个事实或相同的被告提起独立的诉讼也会徒增法院的工作量。

其次,环境诉讼举证难、起诉难增加其败诉的风险。

环境问题都是在污染或破坏行为作出后的一段时间才渐渐凸
显,公众往往缺乏证据保全意识,往往取到证据时已为时晚矣,而就算是取到证据,也与污染发生时相去甚远。

环境诉讼的证据在鉴定评估方面非常复杂,而我国有资质的环境污染鉴定评估机构非常缺乏。

环境公益诉讼费用方面除了传统诉讼中的诉讼费用、律师费用外,对于环境问题的鉴定费用往往使公民望而生畏。

有些污染企业是当地政府的利税来源,地方保护主义这一障碍更是增加了诉讼的难度。

再次,环境公益诉讼缺乏专门的、可操作性强的环境法律法规。

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处于起步阶段,被称为“第四种类型的诉讼”在法律上还没有一步独有的法律作为依据,现实中处理环境诉讼中的诸多难题都是依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来进行的。

由于近年来环境案件的多发、环境案件以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使其对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有非常迫切的需要。

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和完善的构想
(一)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
《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这一规定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虽然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精神在立法中已经有了确立,但是在法律发挥中还缺乏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办法、途径和形式,我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还没有真
正起步。

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听证机构,作为公众行使权力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全国政协以及地方各级政协可以通过社会公众的“代言人”,不受干涉地、公平地、公正地发挥人民代表的权利,表达公众的愿望。

经过这种途径的决策最终能够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充分保证了公众参与的“强度”和“力度”。

环境保护团地作为民间性的群众组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推进环境保护的巨大依靠力量。

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宣传性、广泛性无疑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公众的利益,同时也能够为公众所信赖。

新闻媒体能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接触大量的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冲到公众的代言人,能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反映重大的环境问题,通过报道环境问题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可以说,新闻媒体是一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制度
我国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定,但是还是比较抽象、零散,缺乏系统性的。

因而有必要在立法上将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化、法律化。

首先,要确立和完善公众的环境权,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能够有效地落实。

其次,在法律上对公众进行环境诉讼的主体资格放宽,对于群众性的环境保护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明确。

再次,单独成立“环保法庭”,将环境侵权案件从一般的民事案件中分离出来。

(三)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鼓励机制
在“诉讼受益”分配问题上,如果能够对大量被害者给予大幅度的经济“奖励”,不但能够促进诉讼活动,而且也会产生一批从事被害救济工作的“专家。

”因此,有必要通过经济利益促进的方法建立公益诉讼奖励机制。

针对高昂的诉讼费用抑制人们的诉讼动机,有必要在环境公益诉讼上实行廉价的诉讼开支,同时在诉讼费用分担上也应该实行“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甚至可以推行公益诉讼免费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励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

物质奖励是必要的,在精神方面对公众的激励可以从外围消除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障碍,例如政府介入、单位协助、社团参与、信息共享等等。

(四)形成环境纠纷和解、协商和仲裁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全方位机制
受我国传统“厌诉”文化的影响,我国公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往往不会选择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公众在遇到环境纠纷的时候更多的选择以一种更为“平和”的方式来解决纠纷,例如和解、协商、仲裁等等,如果合理引导就可以使公
众能够通过正当的方式来解决环境纠纷,形成环境公益诉讼与和解、协商、仲裁的环境保护全方位机制。

参考文献:
[1]蔡剑英.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公众参与机制.福州大学.2005.
[2]马波.论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完善与发展——以环境权的法律属性为视角分析.福州大学.2005.
[3]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